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版块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

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折射出社会风貌真实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

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

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

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高中地理的。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因为高中地理学习是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真理获得经验和体会的一个研究、学习过程。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命题趋向 1.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2.以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为例,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4.举例说明应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 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 (2)据图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和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 用有何变化 资源问题表现产生的原因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表现为: 集中在资源 总量小,人均 拥有量少 总储量不 足,利用效 率低,人口 数量大 积极开发新能源;采用新技术,提高利 用效率;实行保护性开发,尽可能延长 其利用期限;控制人口数量 可再生资源 (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不足; 浪费现象严 重;污染严重 自然原因: 时空分布不 均;人为原 因:过度开 采地下水、 浪费、水质 性污染等 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 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 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 节流: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业结构,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工业生产中,提高 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 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在社区、学校、 家庭中倡导节约生活用水 主要 表现 具体内容原因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 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上的悲剧 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堆 放 污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版块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发表时间:2016-01-12T16:12:52.343Z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作者:宁舒超[导读] 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摘要〕地理教学,三年一个周期中,仅根据个人情况梳理新课改以来所在的普通型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时,面临的困惑。根据 高考考纲要求,如何高三复习中重难点突出体现,如何解决学生答题不准等现实问题。将因此产生的困惑与部分问题自己的处理方法总结出来,以此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导。 〔关键词〕经验困惑方法 1 高一阶段的经验与困惑 1.1 困惑:必修一对于我校的学生,如果严格按照36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学生几乎全部知识点都是夹生饭,且对于学生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较大帮助。 原因,其一,必修一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的原理。原理性的知识,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完全是死记硬背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地球运动的内容,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3课时,大概只能讲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其二,必修一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平行班的孩子可以不必做过多的深挖,但是对于实验班的孩子,该在高一做提点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如果不提点,高二、高三有些内容再加进来有些来不及,高一的预热期必须有。但是,课时不足。其三,课表要求我们做的是提升公民地理素养,在必修一的教学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观测的活动,但是活动可以课余做,点评课堂做最好,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有利学生的成长和对知识理解、再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最大的困难的是课时量不足,学生勉强能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梳理,对于实地活动,几乎无力涉及。 1.2 经验。 1.2.1 必修一的经验,理论性较强,而且地理学科地图是基础,所以原理形成图、分布图、成因图等图形的记忆、描画很重要,再者必修一的知识点比较细碎,所以听写必不可少。适当的利用中秋、秋分、冬至等节气,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这一难点知识。 1.2.2 必修二、三两本的知识连贯性好,能形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逻辑思维模式。同时,必修二、三的对于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拓展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已经开始涉及,并考察!所以,必修二、三基本原理相对必修一稍少,但是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必修二、三主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重要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的答题用语,需要学生初步掌握!这里一般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老师示范一个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再让学生初步模仿分析一个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对学生比较实用。 2 高二阶段 2.1 困惑:从高考角度考虑,选修和区域地理的课时安排矛盾。高二如果按课时学习选修知识,则一个学期最多学习一本半选修,选修在高考中分值10 分。如果消耗一学期学习选修,则区域地理学习时间变短。高考地理全部是在世界地区和中国地图上考察一个区的发展情况,所以,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的底图!如果复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高考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出现问题,如果定位错误,高考44 分选择可能得不了多少分,而46 分的两道分析题,更是无从下手、瞎编乱造,“大题基本靠编”的后果,就是基本不得分。能否选修只重点学习一本书,将时间节省出来复习区域地理。因为区域地理就意味着高考一轮复习的开始。如果一来,我们基础的较薄弱的学生,能够扎扎实实的复习一遍一轮,至少可以巩固基础,才能更好的为高三的拔高做准备。 2.2 经验:选修,以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防治为主线,分类归纳,学生强化记忆。以听写或默写为主。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以练为主,练习读图判定,或者自己画图。地图,当心中有图,自然可以定位准确。只是,心中有图,很难做到。至少需要一年的巩固,才能够大概做到“心中有概图”。 3 高三阶段 一轮复习,该提升的难度要逐渐提升,因此,在高一阶段,我们就会将一些东西提前预热,这样到高三正式提升,学生不会觉得过度太大,突然变得很难。一轮尽量让基础弱的孩子多少再听懂一些知识,基本的技能尽量练会。同时,程度较好的孩子要求提高难度的知识要逐步掌握。一轮时,最好每天给学生讲一道分析题,逐渐渗透解题的方法。因此一轮重要知识听写不可少。 一轮复习末二轮复习起始之时,最好系统的讲一讲7 类不同大题的答题的方法和5类选择题的做法。因为一轮当中,我们逐渐的渗透,学生可能自己有所总结,此时再系统的复习一下,对于二轮系统复习辅以综合性练习巩固学生的解题方法,效果比较好! 经验1:4 月底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地理高考11 题选择,44 分,如果学生可以稳定的将选择题拿到8 题以上,则要求他们将重点放在46 分的分析题的解答上,因为选择8 道以上,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而此时,如果将分析题分数提高,地理高考及格就不难了。 经验2:选修内容可以重点强化15 课时左右,而后,做综合模拟试卷的时候,遇到再讲,在5 月中旬时,对选修做一定的小结,小结学生一年以来遇见的所有类型的选修,还有哪些选修知识点没有遇到,以防止有漏掉的备考范围。 经验3:从高二时的4 月到高三时的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给学生及时提点,可以自己编一些题放在月考试卷当中,让学生逐渐习惯高考用时事做引考查自然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法。 经验4:地理考试从2013 年起,自然地理的比重比之前加大很多2013 年选择中有6 题,2014 年有9 题。而自然地理是最能够拉开分数差距的,所以,的自然地理者的天下,因此在复习中,侧重一些自然地理的原理理解及应用。 经验5:答题要求:高一敢答(鼓励学生想到了,就写出来,不怕写错),高二会答(经过思考,逐渐有逻辑的写,对答案做一定的取舍),高三精答(规范答题,言简意赅)!作者单位: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

例谈高中地理教材“知识窗”栏目的使用现状及对策word资料5页

例谈高中地理教材“知识窗”栏目的使用现状及对策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必修本与传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窗”栏目:第一册有18个,第二册有33个,第三册有35个,3册书本共计86个,所有的单元都有,绝大部分节(含单元活动)都有涉及,而且部分“知识窗”所占教材空间较大,例如:第一册课本第2-3页的“多种多样的天体”、第二册课本第48-49页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和第三册课本第66-67页的“西气东输工程”等3处“知识窗”所占版面均在1页以上,其余的大部分也都占半页左右。这些由文字、表格和图片组成的“知识窗”集知识性、科学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知识窗”栏目进行教学呢?笔者就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着重谈两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窗”栏目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知识窗”在教材中属于“非正文”的地位,教参和各种教辅资料上对其很少有明确的说明,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窗”的使用就出现了“多元化”的现状,即每位地理教师对“知识窗”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参差不齐。 (1)可有可无。少部分教师认为,不少“知识窗”如“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徐霞客与喀斯特地貌”、“菲律宾的水稻梯田”、“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涉及的地理知识太少太散,都是些“花架子”,可有可无,高考题几乎不可能涉及,用本来就紧张的课堂时间去学

习它们,就是浪费时间,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如让学生做几道题目更有用。因此,对“知识窗”他们往往选择视而不见,直接跳过。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学生越来越缺少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以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以达成。 (2)忽视过程,注重结论。一些教师认为“知识窗”栏目内容虽然不是课本的正文,但有些内容也较重要,同时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课堂上不能重点讲,但绝不能不讲,于是采用了自己认为“聪明”的教法:不讲过程,不给学生亲自体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教师本人大讲特讲结论,总结出几条死记硬背的结论性东西灌输给学生。这种教法表面上看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实质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鲜活的“知识窗”材料教成一潭死水…… (3)过分拓展。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课标和考纲,致使课堂上对“知识窗”所涉及的内容盲目补充,过分拓展,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教学效益低下。曾听过“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第一课时)一节课,授课教师用了近20分钟时间去讲授“知识窗”洋流的成因,为了讲清每种洋流的形成原因,教师补充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又列举了多个洋流实例加以说明,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巩固练习。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另外,由于本节课补充的知识过多,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致使后面的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很肤浅,学生的探究活动时间也没了,只好草草收场。不可否认,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的知识窗更具有弹性和张力,但像该教师这样不顾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盲目地补充知识,刻意加深加难,美其名曰是拓展学生视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最新

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标要求】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基础积累】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 ①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②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提高人类 生活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自由、健康的社会环境。 ③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①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人类赖以生存的和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②空间上的公平,又称。 ③要求:之间,之间, 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 ①核心:指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 ②要求:人类必须保持、,做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③目标:实现、、和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 ①核心: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各国、各地区、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一个文理参半的学科,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此,我谈一下我个人学习地理科的一点小小体会。 我把学习地理的步骤分为三步曲:书本、练习和考试。当然这三步对于其他科目也适用,但地理科在这三步曲中有它的特点。 一、书本。地理科的书本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科知识较重,也就是记忆量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另一类是理科思维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应用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这方面往往还涉及计算。在看书本时就要注意这一特点。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看书时要记忆和联系实际,注意关键词句。而自然地理则应加深理解及推算的原理。看书时还要注意加强空间思维的联想,例如想象地球的转动变化等。按照以上的规律看书,把书本的知识结成网络,这样就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二、练习。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做练习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类的知识题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明和清晰,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涉及简答题。而理科类的题目通常是难点,特别是计算的部分,做这类题可以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专门训练,并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做练习贵在精而不是多,做题是检查书本知识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题时不清晰或出现错误,立即查书并记住是很重要的。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方法探讨

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方法探讨 一.为什么要研究地理科的学习方法? 我们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什么是研究学习方法而不是学习学习方法呢?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所以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因此,我们说学习方法问题只能是通过研究、讨论,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既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那我们今天还谈什么地理学习方法呢?我们说,虽然没有一个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操作模式,但还是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二.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上个学期的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我们年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本学期开学初的开卷考试也说明了问题。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9-03T16:24:49.4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刘开列[导读]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二中学535400 摘要: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地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参加多元、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 三、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地图、模型等重要的教学道具的作用,让学生在演示、想象、类比等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 比如,对“中国的铁路骨架”这课内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现场画示意图、演示特定旅游线路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比起单纯由教师画图讲解更活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而在讲解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过程中,笔者先给学生梳理出这一节的三个重点内容——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穿插一些经典案例。参考文献 [1]刘平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索.教育界,2013,(28)。 [2]宋玉椿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复习.考试周刊,2012,(75)。

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活动

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活动 发表时间:2011-11-21T11:10:03.38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田飞燕 [导读] 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而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分角色扮演活动,正是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体现。 田飞燕(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湖北巴东444324) 角色本是一个戏剧用语,原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情节而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如京剧中的生、末、净、旦、丑等戏剧角色,后被人们广泛引用。而地理教学中的分角色扮演活动,是指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模拟某种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地理事物等角色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分角色扮演活动,我认为是落实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而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分角色扮演活动,正是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体现。例如,在了解“七大洲”时,我就跳出以往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了“七大洲的自述”分角色扮演活动。 首先,把学生分成七个小组(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等);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绘制图表,讨论并拟定各角色自述的方式和提纲,撰写自述的内容,自荐或商定角色的代言人; 最后,利用上课时集中展示:扮演各大洲的角色,轮流自述,有的辅以图片和挂图,有的配上音乐和多媒体手段,还有的编成快板儿表演,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也远远超出了教材。 总览高中地理课程,无论那个版本的教材,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设计成分角色扮演活动。 如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北方人和南方人,围绕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展开辩论; 在学习“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导游,带领学生畅游长江黄河; 当走进“中国西部”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成西部农民、投资商、专家、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部长等角色,召开西部开发论坛会;当走进“两极地区”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南极企鹅和北极熊,模拟进行对话…… 当了解“南水北调”时,扮演“调出区”居民和“调入区”居民的对话,交流看法…… 在学习“人口的迁移”时,模拟迁出地和迁入地对话,或根据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有利和不利影响模拟辩论活动; 很显然,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分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是主体,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它改变了以往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方式,从而使地理学习方式多元化、科学化和趣味化。 2.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地理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呵护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地球知识”时,因为这部分内容本身较难,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并且与学生生活联系又不紧,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特意让学生扮演成“地球”这一角色,开展“地球的自述”、“自转与公转的模拟演示”、“经纬度的对话”等一系列的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的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 如在开展“地球的自述”时,有一位学生这样风趣的介绍自己:“我姓地名球,从我的名字你应该猜出我的形状了吧,其实我有点丑,肚子略鼓两头稍扁,是一个长得不规则的球体。我身材魁伟,腰围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因我太大,人类为便于认识我,制作了我的雕像---地球仪,并给我穿上花格子衣裳,东西方向的是纬线,南北方向的是经线……为了强身减肥,所以我不停的运动,一边自转还一边绕日公转……” 学生们听了呵呵直笑,随着学生的阵阵笑声,知识就轻松的理解掌握了。像这样的地理课,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一旦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就会成为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 3.有利于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中一重要模块。区域地理的学习,不仅要“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得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得一般方法”,还要引进行区域之间的比较,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针对这一点,我尝试采用了分角色扮演活动,觉得很适合区域地理教学。 例如在学习“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时,我按照教材上选的的六个国家(基于国家这个尺度的区域),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分别扮演日本人、俄罗斯人、澳大利亚人、美国人、印度人、巴西人,要求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国家。 首先,各个角色(小组)要积极准备:运用地图和资料等,从分析国家的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入手,逐项研究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概括出该国家的地理特征; 然后,各个角色(小组)把自己准备好的“节目”按照商量好的方式开始演示。 扮演日本人的小组:就通过选派代表的口述和地理挂图的方式介绍; 扮演俄罗斯人的小组:就根据教材内容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声音有图片甚至还有动画; 扮演美国人的小组:设计组织了一场知识抢答赛来呈现美国的地理特征; 扮演巴西人的小组:该小组更有创意,衣服上贴着自己画的足球登场,导演了一出根据巴西国情发展巴西经济的巴西高层领导人座谈会。 再例如,在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时,把学生分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组”、“东部季风区组”和“青藏高寒区组”,讨论比较各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这些精彩的过程,这些纷呈的表现,让师生在无限的愉悦中既认识了各个国家的自然人文地理概况和特征,又通过对各个角色(小组)所呈现的不同国家地理要素的分析对比,了解了国家间自然人文环境的差异。当然,这主要是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在这里,学生还能通过对国家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归纳和对国家间差异进行比较,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知识学习最常用的方法,认识区域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只从几个主要方面谈分角色扮演活动给地理教学带来的一些变化。在实际教学中,要开展好分角色扮演活动,须注意以下几点:(1)“角色扮演”可以是一个学生扮演,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共同扮演。若是一个小组扮演,教师要帮学生分好小组,并指导每组合理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图5.7)。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师: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 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的内容“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结合视频进行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出路,使人地关系逐渐走向和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预习情况检查: 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追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学生: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追问: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学生: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追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学生:政府、企业和公众。 追问: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哪些尝试? 学生: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等等 评价:大家对课本的阅读很仔细,预习得很不错。 三、深入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过渡: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下面我们来一起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新课标下的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和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和教学策略 福建省从2009年起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进行首次新课程高考。从2009年我省的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中可以看出,命题的指导原则实际体现了新课 改理念和新课程理念,即要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体现,也要体现三维目标,同时还要体现高考的选拔性。总体感觉是2009年我省文综命题力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要求,渗透新课 程理念,体现探究学习方式,同时适当体现我省地方特色的题目或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2009年我省地理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上述要求和理念。 一、新高考试题特点 1.人地关系的主线不变且强化。人地关系及其协调发展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焦点。从今年的我省高考试题的命题来看,“人地协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查内容广泛、方式多样,成为持续考点。如1-4题、7-9题、37题的(3)和(4)、选考题40(A)的(2)、40(C)的(1)和(2)题都体现了这一主线。 2.出现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目: ①强调对新情境、新材料的运用与创设的试题。如37题“南

美北部区域地理综合分析题”呈现了全新的地理情境材料, 要求考生在判读地形类型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该 区域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原因。②注重探究性与过程性分析的试题。让学生在全新的材料情境中探究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是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如10~12题是一个典型的地球运动探究试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要求,不断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探究原理,才能逐步得出正确的选项。③增加实验或案例分析等题型。如7~9题“苏州工业化和城市化”,考生可以利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案例分析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3.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内容包括初、高中地理知识,但以高中地理为主,不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纯记忆性的考查大幅度减少,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及等值线的判 读仍然是考查的重点。试题考查的内容涉及地球运动、地形、气候、河流、海洋、能源、工业、农业、城市等,突出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的融合,如37题。 4.能力立意比以往更突出。新高考试题以新情境创设方式落实能力立意,以新颖地理图表方式创新试题呈现,以“问题探究”方式建构答题框架,以增加试题开放性方式体现多元选择。围绕某一主题的地理技能成为考查的重点,读取图像信息的能力成为考查的关键。如5~6题通过云量等值线空间分布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着重考查考生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总结

地理学习中的方法总结 一、地理学习中的方法 1.手脑结合,速见成效: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兴趣+天赋+地图+记忆+总结=成功。 2.研究生活地理,激发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五点要求:紧扣教材,总结方法;文理交融,学法兼用;联系生活,轻松学习;图文结合,易学好记;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4.用联系的方法:纵向联系法,即沿一定的思路使知识向纵向延伸发展,从而掌握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法即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地理事物的广延性;多项联系法即对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 5.明确目标,讲究策略:有盲点不要绕开,有难点不要走开,是重点一定要层层剥开,让知识变得清晰明了,不在鞋子里留沙子。 6.熟读教材,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中要跳出教材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要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7.重视巩固课堂成果:下课后,不要急于放松,回顾思考学习过的内容。遗忘的过程总是先快后慢,记忆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最快。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真正地归自己所有。 8.认真听讲很关键: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课。有选择性地做适当的笔记。 9.定期整理笔记:要定期整理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将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 10.巧用计划出高效:学习计划是高效利用时间的保障。学习计划应该具有短期适用性。目标是长期的,计划却是短期的。学习计划要灵活机动,要能够与当时的学习状况相协调,规定的太死会使学习计划缺乏实际操作性。 11.坚持,直至成为自然:把学习变成兴趣和习惯的窍门之一就是把学习当成“洗手”和“刷牙”。坚持一天、一月、半年,坚持中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功到自然成。 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可以在诠释区域事物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并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况。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是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再加上课堂时间紧张,补充的课外知识有限,所以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习到位。 考试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是我们要抓住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1.“在哪里”,即是准确的区域定位,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培养读图、识图能力的措施: (1)掌握绝对定位: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来确定该区域的大致范围;或根据地理坐标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 (2)掌握轮廓特征:包括国家、大洲、省区轮廓、河流、湖泊形状轮廓和铁路的走向等。(3)掌握海陆位置:了解海陆位置,更好地定位。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区域典型特征来定位。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典型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在学习中应特别的重视。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指导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 堂指导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对其中的三种进行简单介绍: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和直接指导。所谓趣味指导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指导方式。材料指导可以是一 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带有地理知识的一句话。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 自己搜集。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形象生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接指导就是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的指导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适合高中生的理 解能力和思维模式。 2.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1)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 引学生,将学生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 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接受新 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 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针对学习比 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量知识的传授。(3)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几个人一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 同提高。 (4)改良考核机制。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分数、升学率等教学成果,也应把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 面考虑在内。对于传统的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片面评判的评判标准我们应及早抛弃,新课程 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仅 仅限于考试分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 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是 否优秀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 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 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教师将 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 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 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 例如,可以看树叶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 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 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 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 三、课后巩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