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_李红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_李红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_李红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_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15~320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李红何磊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重庆400715)

摘要早期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动作来完成。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动作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认知发展。该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阐述了爬行和手部动作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发现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外在表现,同时早期动作的发展也将促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断高级化、复杂化。儿童通过爬行获得了运动经验,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而手部动作主要包括抓握动作和手势的发展,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则主要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动作发展,认知发展,爬行,抓握,手势。

分类号 B844

1 引言 

动作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1]。婴儿各种运动、动作的发展是其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在发展早期,个体的动作相当贫乏,需要较多的时间去习得人类特有的各种适应性动作,并不断提高动作与外界联系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动作可视为个体早期的外显智力[2]。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1]。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围绕着儿童早期动作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预先成熟论”和“可能成熟论”,并由此产生了“助长”和“诱导”的争论。“预先成熟论”认为,动作是“预先成熟”的结果,后天运动经验只是加速或提前了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促进了心理发展。“可能成熟论”认为,机能的发展可以引发或转换出新的结构来,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导”心理的发展。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回避了这一理论上的争论,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动作如何促进认知发展这一更现实的问题上,为动作的训练与培训提供理论依据,以此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2 爬行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很多研究都证实,爬行经验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Adolph等对15名婴儿进行了纵向追踪研究,把婴儿的动作与成人的高效率动作相比,发现婴儿最初的动作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婴儿需要大量的爬行和行走经验才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同时随着动作的不断发展,学习对新环境的适应,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3]。他们还对29名健康婴儿从他们开始爬行的第一周到开始行走为止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随着爬行经验的丰富,婴儿的判断日渐准确,探索活动也更加有效,并且从中得到了学习[4]。Schmuckler 等也发现了行走经验在认知发展中的促进作用[5]。

陶沙、董奇等对爬行经验在婴儿迂回行为和客体永久性方面的作用作了详细的研究[6]。?

迂回行为是指个体在面临空间障碍,不能直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换用间接途径达成既定目的。绕过障碍物取得物体就是一种典型的迂回行为。他们将8~11个月的婴儿分为会爬和不会爬的两组,完成同一项

收稿日期:2002-06-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9900046)。

通讯作者:李红,email: lihong1@https://www.doczj.com/doc/a69153562.html,

-316-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测查任务;将婴儿感兴趣的玩具放置在透明有机玻璃下的中心区域,婴儿能从透明的盒子顶面看到玩具,但不能从盒子顶面直接够到玩具。而想要够取玩具就必须采取迂回行为,从正对着他但不能直接看到的开口够取盖在盒子下的小玩具。

实验结果表明,会爬的婴儿在迂回任务中表现得比不会爬的婴儿更出色。

研究者认为,爬行动作的获得与婴儿迂回行为的发展可能有功能上的联系,即爬行通过向婴儿提供大量的相关经验,从而促进婴儿迂回行为的发展。

客体永久性指主体对客体存在与否的认识不依赖于直接感知,而形成了有关客体存在的稳定内部认识。作为婴儿认知与情绪发展的基础,客体永久性是婴儿期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不会爬、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手膝爬的3组8.5个月的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水平。发现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和手膝爬行婴儿的发展水平高于不会爬的婴儿,其中尤以爬行经验在9周以上的婴儿表现最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爬行等运动经验与客体永久性水平的关系不仅仅来自成熟对二者的制约。爬行等运动经验对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另外,研究者们以发展落后的特殊婴儿作为对象的研究发现,爬行与其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因果关系[2]。对患有脊柱裂的运动残疾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会爬之前(约12个月),其客体永久性的水平很低;然而,在学会爬行的6周内,他们的客体永久性达到比以前高得多的水平。对爬行动作滞后到13个月才出现的婴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一定运动经验,即1岁内婴儿的表现并不一定随其年龄增长而提高。

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爬行经验对儿童认知发展确有重要作用。Lepecq等发现早期认知发展来自于感知觉,并且由于儿童动作发展不成熟,早期的认知发展是基于感知觉能力的[7]。Bertenthal等也证实了动作与知觉的交互作用[8]。Mark A.等发现丰富的视觉信息(光线、颜色)与自由的身体移动可以提高儿童搜索目标的成绩[9]。Yan.Jin H.等总结了19次研究,被试包括了年龄为4到144个月的1029个儿童(男510,女519),发现年龄越大,动作对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越大;动作状态、搜索模式、动作帮助、测验条件和测验信度都是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儿童进行动作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儿童的空间搜索能力;结果表明儿童的动作经验是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10]。Eppler等研究发现当物体的听觉和视觉信息能指导婴儿的行为时,婴儿会增加对这些信息的注意[11]。婴儿通过爬行获得了自由移动的能力,并获得大量经验信息,这些信息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儿童的认知能力。Siegel等的研究发现婴儿助行器敝大于利[12]。这是因为婴儿助行器减少了儿童爬行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儿童本应获得的经验,从而影响了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儿童通过爬行获得了运动经验,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影响了认知能力的发展。3 手的动作发展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的规律和顺序也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发展。同时儿童彼此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即使在各个年龄阶段手的动作的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

儿童在3岁前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这一阶段发展出了许多基本的动作,为将来的各种复杂的动作奠定了基础。根据李惠桐等所做的3岁前儿童动作发展调查,证明3岁前儿童手的动作发展在出生后第一年和第三年发展较快,第二年发展较慢,造成了发展的阶段性[13]。第二年手的动作发展是为了发展和巩固第一年已经掌握了的拇指和食指的配合活动的动作,从而为第三年以及将来手的动作复杂化做准备。调查还证实,出生第一年儿童手的动作从什么都不会,进而发展到用手大把抓,手的拇指和其他四指的抓握,再进一步发展到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的捏拿,手眼动作的协调,这为将来的手的动作发展做好了最基本的准备。出生后第二年只是巩固了在第一年已经掌握的手的拇指和食指配合的活动以及手眼动作协调。第三年是在第二年手的动作发展和巩固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就更加复杂化了,不仅能够用手完成一些独立生活的事情,如喝水、吃饭、穿衣等等,也逐渐能够做一些技巧动作,如折纸、画画、搭积木等等。

第11卷第3期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317- 

儿童约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一种不随意性的手的抚摸动作就出现了。到5个月左右,随着抚摸动作的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总是引起同一个结果,从而能够促进学会关于前因后果的因果认识。通过不断地强化,儿童就形成了反映事物关系的稳固的感觉,也就是学会了一种动作。这样,儿童开始把抚摸作为认识周围环境的一种方式。手的动作继续发展下去,情况就越来越复杂了。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新的环境对儿童手的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手的动作也具有了新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完成某种操作,而是具备了某种意义,成为了一种符号。这就形成了各种手势,这些手势在儿童掌握各种抽象概念(如数字和语言)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

3.1 抓握动作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儿童手的抓握动作具有自己独特的、即动物没有的特点。首先,儿童逐步学会了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这是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式。婴儿早期的抓握是使用整个手臂,以后才用拇指,再发展到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其次,在儿童的抓握动作中,逐步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触觉的协调运动。两只手在眼的合作下玩弄两个物体,继之会用种种不同的方式来玩弄各种物体。手的抓握动作约在周岁时接近完成。

儿童用手抓握物体,使手成为一个主要的认识器官。对于物体的许多属性,诸如冷暖、软硬、轻重、质地等,都是只有通过抓握、触摸物体才能获得的感性经验。成年时人对事物的知觉就是依靠这些早期积累的过去经验,使整体知觉得以迅速实现。

儿童在众多物体中抓握某一物体并摆弄它时,就使这一物体从当前的背景中区分出来,作为一个感知的对象。这就可能实现从个别刺激的感觉过渡到对一个对象物的整体知觉。

儿童在抓握摆弄物体时,够不够得着,这样的实践经验是他们理解近距离空间,发展空间知觉的基本条件。

在摆弄物体中,反复同一动作总是引起同样效果,这就使儿童获得关于实际动作跟直接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这种因果关系的认识使儿童对自己的行动后果产生预见性。在此基础上习得该动作,开始形成有目的的意志行为。

在儿童反复做某种动作而达到预期结果的时候,也就使儿童产生自我感觉:感到自己是一个自在的实体,认识到自己是发出动作的主体,并因动作达到预期结果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和满足感。这是以后儿童形成自我认识途径之一。

在儿童前言语交流的发展中,原始祈使行为的产生就是工具性姿态的仪式化过程。儿童伸手指向某一物体,并做出抓握动作,以表示“我想要”。随着抓握动作的不断重复,儿童每当做出抓握动作就表示“我想要”的意思。这种仪式化的抓握动作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成为一种语言符号,表达特定的意义,从而促进了言语交流的形成。

3.2 手势动作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3.2.1 手势动作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意义 

当前,许多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手势在促进语言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一领域[14]。根据康登和桑德的著名实验,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对成人的言语就有明显的“同步反应”,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如手,胳膊或嘴唇等)随着言语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动作变化等现象[15]。这表明早在新生儿阶段儿童的动作就与语言存在着某种联系。Goodwyn等通过对103名11个月婴儿的实验发现,手势表征可以促进早期语言的发展[16]。Nicoladis等发现某些手势比其他手势与语言的发展有更高的相关关系[17]。这些研究都表明了手势动作与语言的获得有某种相关关系,并且不同的手势所具有的作用不尽相同。

刘街生曾对婴幼儿说明性身势的发展特征做过研究[18]。说明性身势是儿童有意识地发出来帮助语言说

-318-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明问题的身势。它是儿童开始理解语言后才能发出的,它的发展体现着身势与语言在表达上有意识地靠近。大约一岁半以前,身势反应是最基本的反应方式,此时儿童语言水平处于原语言和独词句阶段,而独立发展的身势从功能上看类似于简单的语言。而在大约一岁半到3岁左右这段时间说明性身势与语言的作用并驾齐驱,多为互相补充,此时语言大多只起指示作用,大多数情况下说明性身势仍是表达信息的焦点所在。大约3岁以后,由于儿童语言水平发展的突破,语言逐渐成为表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此时,说明性身势则逐渐成为语言的辅助物,很多时候是使语言表达更为形象、生动或者得以强调。这种功能置换的过程是正常儿童成长的必经过程。说明性身势由交际的主要工具逐渐沦为交际的辅助工具、语言的伴随现象;而语言则相反,逐渐由交际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交际的主要工具。他区分出了指示说明性身势(指向目标物的身势)和描述说明性身势(描画目标物形状的身势)。指示说明性身势与其指示对象在实际环境中是不能分开的,而描述说明性身势与其描述对象在时空上是可以分开的。这也就说明在描述说明性身势出现以前,说明性身势对现实物质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此时儿童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在语境中,即使说出个别词语也只不过是个提示。随着思维和语言水平的发展,原来包含在语境中的隐性成分逐渐变为显性的语言成分呈现在句子里,语言也就逐渐成为交际的主要工具。这个过程实现了说明性身势的依赖基础的置换,从对现实物质环境的依赖到逐渐成为语言的附属物。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描述说明性身势对其指代对象的复制也越来越抽象。

3.2.2 手势动作对儿童数数行为发展的意义

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儿童在数数的时候会自发地使用手势[19]。尽管大多数学者都承认手势的功能,但是并没有取得一致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手势的作用是记录已经数过的项目,也就是把数过的和没数的分开。有研究发现当儿童被允许触摸或者移动被数物体时数数的准确性会提高。一些研究也发现当禁止儿童指、摸和移动时数数的准确性会降低。这说明儿童的指、摸和移动等动作与数数的准确性有关。另一种观点认为手势使数字与所数物体数量保持一致。有人认为手势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的物体联系起来的中介物。手势表示出实际物体的数量,同时手势与数字保持一致。这样抽象的数字与实际的物体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最近的研究也证实了第二种观点。

Graham等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研究发现手势具有3种功能[19]:

(1)作为过渡期的工具。他们研究了儿童早期语言与手势的对应关系,把语言与手势的不匹配性解释为儿童正处于知识获得的过渡期状态的标志。而2~3岁儿童语言与手势不匹配性则说明儿童正处于获得对数的理解的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获得了多种策略,并转移到其他将要学习的内容上。这表明儿童正在获得抽象的数词序列。这种解释被实验数据所支持。在实验中儿童坚持一对一的对应原则,并且语言与手势的对应关系与数数的成绩相关。这种知识的过渡状态会提醒其他人(老师或父母)儿童所处的知识状态,从而间接地促进儿童数概念的获得。有研究表明当成人知道儿童所处的知识状态时,就会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2)作为外部表征。维果斯基认为在一个概念被内化之前,它们必须被表征出来。手势就好比数的外部表征,因此促进了数概念的内化。这就可以解释儿童为什么坚持手势与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不是语言与事物的一一对应关系。并且一旦儿童内化了数的概念,他们就会放弃手势外部表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年长的儿童较少使用手势,并能忽略手势的变化,理解数的概念。因此手势是数的具体外部表征。它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手势与物体一一对应会促进数数的准确性。儿童的数数行为不仅是事物与数字的对应,而且是数字、事物和手势的对应。

(3)促进认知发展。手势会促进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学会数数并不容易。由于手势所传递的信息受到较少的限制,它与语言相比更易于传递一一对应关系,可以减少认知负荷,让儿童把更多的认知能力集中在更需要的地方。

第11卷第3期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319- 

4 小结与建议

大量理论和实验证明,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动作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外在表现。感知运动阶段的智力是个体智力的最初表现形式。个体与环境最初的适应是以先天性无条件反射为中介的。为了适应外在环境,先天性无条件反射不断重复出现,形成动作图式。1到4.5个月内,婴儿在先天性无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机体整合作用,将个别动作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动作,但此时尚缺乏目的性。5到9个月时,婴儿有目的的动作逐步形成。这是智慧动作的萌芽。手眼协调也在这一时期实现。9到11、12个月时,动作目的与方法之间开始协调。到1岁半左右,婴儿能够按照一定目的,进行有意识的尝试错误,改进手段的动作以解决新的问题。Grasso等发现儿童很早就能利用头的转动促进目标定向的行为[20]。Premack等的研究也证实动作能力的发展是目标定向行为的基础[21]。因此,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智力实际上在语言之前就出现了,这种智力是以玩弄客体为基础的一种完全实践性的智力。目的与手段的协调就是这种智力的最初体现。

其次,动作使儿童的认知结构不断复杂化、高级化。皮亚杰、布鲁纳等指出,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婴儿心理的丰富来源和必备工具。动作可以为个体提供认知经验,丰富认知对象,使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从事物的外在表现中鉴别出本质的特征,进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动作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随着动作的不断复杂化,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另外,随着动作的发展,儿童的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使儿童的认知结构不仅在量上得到了丰富,而且在质上也得到了发展。

可以说,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是其认知发展的外在表现,同时早期动作的发展也将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因此,如何通过动作训练促进认知发展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的又一重要课题。动作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对认知发展发生作用,是否存在动作训练的关键期,什么样的动作训练与某种认知发展发生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尽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显单薄,还需要对动作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由此发展出一套训练儿童动作能力,从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方法。例如,Jeff曾提出一种离散控制方程(discrete control equation,DCE)来解释人类行为与认知之间的相互参照的关系[22];Manjunath等对14名(12~17岁)儿童进行10天的瑜珈术训练,并另选1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儿童作为控制组,发现实验组的视觉灵敏度上升了,控制组却没有发生变化[23]。

所以,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应该予以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150~156

[2] 董奇,陶沙,曾琦,J J Campos. 论动作在个体发展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1997, (4):48~55

[3] Adolph, Karen E, Eppler, Marion A. Development of visually guided locomotion. Ecological psychology, 1998,10(3-4): 303~321

[4] Adolph, Karen E. Learning in th e development of infant locomotion.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1997, 62(3): 1~104

[5] Schmuckler, Mark A. Development of visually guided locomotion barrier crossing by toddlers. Ecological Psychology, 1996, 8(3): 209~236

[6] 陶沙,董奇,王雁平,J J Campos. 爬行经验对婴儿迂回行为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报, 1999,31(1): 69~75

[7] Lepecq, Jean-Claude, Jouen, Francois, Gapenne, Olivier. Sensorimotor organization and cognition in infancy: Some francophone

contributions. Current Psychology of Cognition, 1995, 14(2): 121~150

[8] Bertenthal, Bennett I, Boker, Steven M. New paradigms and new issues: A comment on emerging themes in the study of motor

development.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1997, 62(3):141~151

[9] Mark A, Schmuckler, Hannah Y Tsang-Tong. The role of visual and body movement information in infant search. Developmental

-320-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Psychology, 2000, 36(4): 499~510

[10] Yan Jin H, Thomas, Jerry R, Downing, John H. Locomotion improves children’s spatial search: A meta-analytic review.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 ,1998, 87(1): 67~82

[11] Eppler, Marion A. Development of manipulatory ski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ttention. 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 1995,

18(4): 391~405

[12] Siegel, Andrea C, Burton, Roger V. Effects of baby walkers on m otor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human infants.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1999, 20(5):355~361

[13] 李惠桐,李圣丽. 三岁前儿童动作发展的教养.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88~89

[14] Goldin-Meadow S, Alibali M W, Church R B. Transition in concept acquisition: Using the hand to read mind.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3, 100: 279~297

[15] 李辉. 婴儿前言语行为研究的新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2):39~43

[16] Goodwyn, Susan W, Acredolo Linda P, Brown, Catherine A. Impact of symbolic gesturing on early languag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2000, 24(2): 81~103

[17] Nicoladis Elena, Mayberry, Rachel I, Genesee Fred. Gesture and early bilingu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999,

35(2): 514~526

[18] 刘街生. 婴幼儿说明性身势的发展特征. 心理科学,1999, (6):567~568

[19] Graham, Theresa A. The role of gesture in children’s learning to cou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999, 74(4):

333~355

[20] Grasso R, Assaiante C, Prevost P, Berthoz A. Development of anticipatory orienting strategies during locomotor tasks in children.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1998, 22(4): 533~539

[21] Premack David, Ann James. Motor competence as integral to attribution of goal. Cognition, 1997, 63(2): 235~242

[22] Jeff. The referential dynamics of cognition and ac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9,106(4): 714~747

[23] Manjunath N K, Telles Shirley. Improvement in visual perceptual sensitivity in children following yoga training. Journal of Indian

Psychology, 1999, 17(2): 41~45

The Relations Between Locomotion And Cognition

I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Li Hong, He Le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young children and environment goes through locomotion. During the process, locomotion gets developed, as well as cognition. It reviews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es these years, and explains the effects of crawling, grabbing, and gesture to cognition i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It indicates that locomotion, i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gnition, and may prompt cognition from simple to complicate, low to high. Children get experiences of movement by crawling, so as to hasten the perception. Furthermore, grabbing and gesture act as the media between young children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locomotion,development of cognition,crawling,grabbing,gesture.

《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标准》

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标准(试行) 为推动医疗保健机构规范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现制定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标准。 一、基本条件 (一)机构资质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科室设置齐全,设有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妇女保健科、健康教育科等科室。 (二)基地规模与设置 1.规模:具有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相关业务用房,总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 2.规划布局:各专业用房布局、流程合理,符合功能需要。主要公用设施符合无障碍要求,保证安全、方便、舒适。色彩和装饰适合儿童心理特点。 3.设施设备:配备全面的设施设备以满足临床、保健服务、培训及科研需求。具有不同年龄段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工具、孕产妇和儿童膳食营养评价工具、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工具、亲子活动玩教具和图书、高危儿及生长发育偏离儿童早期干预设备、培训及宣传教育设备、儿童早期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 4.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工作量:每年3万人次及以上。

二、人员配备 (一)学科带头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在地(市、州)级及以上专业社团担任委员等职务,从事儿童保健专业工作8年及以上。 (二)人才梯队:高级职称不少于2人,副高职称不少于4人。 (三)队伍规模:具有能胜任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专业队伍,业务人员不少于40人。 (四)人员条件: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关执业资格,并且参加过儿童早期发展理论、技能及相关专业培训。 三、功能与任务 (一)技术服务:建立符合儿童早期发展特点的专业,开展针对儿童早期营养以及体格、心理行为和社会能力综合发展的适宜技术,提供从孕期到儿童期的连续服务。 (二)健康教育:通过孕妇学校、父母课堂、新媒体等形式开展以儿童早期发展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推广和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育儿技能。 (三)多学科合作机制:建立产科、儿科(含新生儿科)、妇保科、儿保科等跨学科合作机制,探索符合儿童早期发展规律的服务模式。 (四)适宜技术推广:负责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的儿童

领导者的角色定位与认知 试题答案讲义100分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 2.0 学分!
得分: 100
学习课程:领导者的角色定位与认知 单选题
1.在决定人生成败的八项能力中,最核心的两项是: 回答:正确
1.
A
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化生存能力
2.
B
经营人际关系的能力和高效沟通的能力
3.
C
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D
整合资源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回答:正确
2.下列选项中,对“世界变平了”的描述错误的是:
1.
A
权威化的时代到来
2.
B
透明度越来越高
3.
C
信息获取渠道广
4.
D
价值观多元化 回答:正确
3.下列选项中,属于领导者的非职务影响力的是:

1.
A
奖赏权力
2.
B
惩罚权力
3.
C
法律权力
4.
D
专家权力 回答:正确
4.下列关于领导者“六气”修炼的表述,属于“静气”的是:
1.
A
懂得控制自我欲望,驾驭自我的心性
2.
B
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3.
C
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D
要胸怀宽大,舍得付出 回答:正确
5.“我知道我不知道什么”的意识能力指的是:
1.
A
表意识中的竞争能力
2.
B
表意识中的无能为力
3.
C
潜意识的无能为力
4.
D
潜意识的竞争能力 回答:正确
6.在意识与潜意识的联动中,“驾轻就熟”与“老马识途”对应的是:

早期教育的意义

0-3岁早期教育 及其意义 早期教育是指出生到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在孩子们发展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份的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 早期教育的意义 1、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开发智能。 2、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3、对婴幼儿生理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6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0-3岁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婴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我国新修《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相衔接。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之一。 三岁前儿童发展特点: 一、发展的主动性 强烈的生存意识 幼儿从出生就具备有主动生长的内在力量和对生存发展有利的行为。 观察周围一切事物 (儿童从出手以来就具有吸收性的心理--蒙特梭利) 不可思议的心智能力 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展出来,就阻碍了其良好的发展。 (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存在,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蒙特梭利) 儿童智慧的开端始于六种感觉:视、听、嗅、触、尝、操作。 视觉:看,手眼配合。 听觉:听,触及中枢,反应行动。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注意、记忆 一、认知发展概述 1.认知发展的界定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 感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 3.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 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5. 认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等客观事物的特征、性质、事物之间关系、规律等方面的认识都是依靠认知活动来完成的,它是心理发展的开端,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6.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概况 感知觉发展概况:一是原始的感知阶段。二是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三是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的阶段。 注意发展概况: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注意的能力,3岁前以无意注意为主,婴儿末期出现有意注意萌芽。 记忆发展概况:新生儿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标志着儿童已有记忆。一般来说,最早的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反射。 二、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1. 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婴儿有着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外界信息、对照料者做出反

应、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这些都是他发展的基础。 (1)0-1岁婴儿感知觉的发生 ●听觉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不仅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听觉能力,就是尚未出生的胎儿也有明显的听觉反应。 ●视觉敏锐度 ●视觉在婴儿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得到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在视敏度。视敏度简称视觉敏锐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它是测查新生儿视觉发展的重要指标。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 在颜色视觉方面,对新生儿颜色视觉的评估十分困难,所以对新生儿颜色视觉的认识很有限,不过新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注视 大多测查婴儿视觉感知能力发展的技术是通过观察婴儿的眼睛运动来完成的,主要表现为注视和追视。 ●其他感知能力 儿童一出生时就有了触觉反应,其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都是触觉反应的表现。 味觉和嗅觉也生来就有,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味觉和嗅觉的敏感性,有助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现代研究发现,婴儿不仅能感知客体某一方面的简单属性,而且能够感知客体复杂的特点。 (2)1-3岁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触觉 婴儿触觉探索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 ●形状知觉 在两岁以后,儿童往往在游戏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能够区分辨别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或颜色等属性;也常常说出有关大小、形状和颜色的语词。这表明在这一时期儿童认识物体时,首先注意的是物体的形状,而不是物体的颜色。

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为推动我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全区儿童健康水平,按 照《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5〕385号)要求及《四川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评分细则(试行)》标准,结合我中心实际,拟定“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介绍 (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概念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身心生长发育快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 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性干预活动,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尽可能达到 健康完美状态。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最大的特点是从孕期开始,到孩子出生后一直监测到3岁,对孕妇及其所生的0-3岁儿童持续地进行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教育、心理等全方位的指 导,促进胎儿和婴幼儿健康成长。 (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功能与任务 1、技术服务:建立符合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特点的专业,开展针对儿童早期营养以及体格、 心理行为和社会能力综合发展的适宜技术,提供从孕期到儿童期的连续服务。 2、健康教育:通过孕妇学校、父母课堂、新媒体等形式开展以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为重点的 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推广和普及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育儿技能。 3、多学科合作机制:建立产科、儿科(含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等跨学科合作机制,探 索符合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规律的服务模式。 4、科学研究与适宜技术推广: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科学研究,探索和推广儿童早期综合 发展新知识和适宜技术,提升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能力。 5、信息化建设:建立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信息系统,做好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数据和信息资料 收集及管理。 (三)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内容 1、胎儿期保健:通过孕产期保健,特别是孕期营养和心理保健,改善胎儿的母体环境,促 进胎儿发育。 2、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从婴儿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 动态观察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和干预生长发育偏离儿童。 3、营养及喂养指导:定期进行营养和喂养评估,提供咨询指导,对常见的营养性疾病进行 早期干预。 4、心理行为指导: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估,开展心理行为发育咨询指导及早期发展的促进活动。 5、高危儿管理:开展高危儿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进行定期监测和早期干预,并建立转 诊机制。 6、家庭养育及家庭规模咨询指导:重视和发挥家庭养育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父母和家庭提供育儿技能评估和家庭育儿环境评估,以及家庭规划指导和家庭养育咨询服务。 7、育儿技能培训:通过孕妇学校、父母课堂等进行育儿技能示范培训,改善和提高父母育儿技能。

关于儿童早期发展的论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儿童早期发展的话题,查阅了一些资料,认真地学习了解,对儿童早期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里与大家作个分享交流。 一、提高了对儿童早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社会上办起了各种各样的早教室、亲子园,一些妇幼保健机构也开展了儿童早期潜能开发的服务,儿童早期发展问题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关注。这个问题之所以这样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未来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下一代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聪明才智和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6岁以前,尤其是3岁以前,是儿童心理、智力发展极为迅速又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发展的经历对其认知、语言、学习、社会情绪能力以及健康等具有终生可持续的影响;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充分实现儿童发展的潜能奠定重要基础,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支持,会获得最佳的效果。据研究报告显示,在早期儿童发展上投入的比例是1:17。也就是说,每投入一美元,就有17美元的回报。在生命早期接受了高质量养育和适当智力启迪的儿童具有较好的认知和社会技能,以及较高水平的积极的学习能力。 二、儿童早期发展要走出两个误区 1、儿童早期发展就是儿童早期教育,就是脑力、智力的发展。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关注的不仅是儿童的学习,更要重视家庭、社会对儿童早期整体素质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涉及教育、医疗、健康卫生、饮食、体育等,需要从营养、保健、疾病防治,环境支持和教育等多个方面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早期教育仅是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五大内容之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简称IECD)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身心生长发育快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性干预话动,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状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是从孕期开始,到孩子出生后一直到3岁,是人一生中体格和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对孕妇及其所生的0~3岁婴幼儿持续地进行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教育、心理等全方位的指导,及时给予适当有效的刺激,能促进胎儿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婴儿的智能潜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促进是根据儿童大脑及体格生长发育的规律、心理发育的特点,从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社会心理等多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训训练儿童,促进儿童智能等各方面发育。 2、儿童早期发展就是教育机构的责任。 目前,各地兴起的儿童早期开发热潮为儿童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儿童早期潜能开发是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儿童保健医师才能胜任。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一些并不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办起了所谓的早教中心和亲子中心。有的把学龄儿童时期的学习内容前移到婴幼儿时期来,让孩子为识字而识字、为绘画而绘画;学音乐、教外语也搬进了亲子中心。由于受这些错误做法的诱导,一部分家长在这些方面和别人的孩子盲目攀比,使孩子本来充满童趣的幼儿时期变得苦不堪言。这些做法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反而会徒自增加儿童的负担,妨碍儿童的成长。 3岁以前儿童主要是神经心理的发展奠基时期,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思维能力,也就谈不上知识的学习。在早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目的是促进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而不是让孩子掌握什么知识与技能。因此,3岁以前的儿童潜能开发主要是促进神经心理发育,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早期潜能开发应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与促进,进行针对性的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干预训练,为其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环境,通过亲子互动、日常游戏、人际交往等方式,起到塑造儿童性格、调适儿童情绪、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作用,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所谓教育。

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标准

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标准 为推动医疗保荐机构规范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现制定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标准。 一、基本条件 (一)机构资质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科室设置齐全,设有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妇女保健科、健康教育科等科室。 (二)基地规模与设置 1、规模:具有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相关业务用房,总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 2、规划部局:各专业用房布局、流程合理,符合功能需要。主要公用设施符合无障碍要求,保证安全,方便、舒适。色彩和装饰适合儿童心理特点。 3、设施设备:配备全面的设施设备以满足临床、保健服务、培训及科研需求。具有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测量工具、孕产妇和儿童膳食营养评价工具、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工具、亲子活动玩教具和图书、高危儿及生长发育偏离儿童早期干预设备、培训及宣传教育设备、儿童早期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 4、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工作量:每年3万人次以上。 二、人员配备 1、学科带头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在地(市、州)级及以上专业社团担任委员等职务,从事儿童保健专业工作8年以上。 2、人才梯队:高级职称不少于2人,副高职称不少于4人。 3、队伍规模:具有能胜任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专业队伍,业务人不少于40人。 4、人员条件: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关执业资格,并参加过儿童早期发展理论、技能及相关专业培训。 三、功能与任务 1、技术服务:建立符合儿童早期发展特点的专业,开展针对儿童早期营养以及体格、心理行为和社会能力综合发展的适宜技术,提供从孕期到儿童期的连续服务。 2、健康教育:通过孕妇学校、父母课堂、新媒体等形式开展以儿童早期发展为重点的健康和咨询活动,推广和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育儿技能。 3、多学科合作机制:建立产科;儿科(含新生儿科)、妇保科、儿保科等跨学科合作机制,探索符合儿童早期发展规律的服务模式。 4、适宜技术推广:负责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的儿童早期发展技术培训、业务指导,以及新知识和适宜技术推广。 5、科学研究: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科学研究,探索儿童早期发展适宜技术,提升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能力。 6、信息化建设:建立儿童早期发展信息系统,做好儿童早期发展数据和信息资料收集和管理。 四、专业与能力 1、胎儿期保健:通过孕产期保健,特别是孕期营养和心理保健,改善胎儿的母体环境,促进胎儿发育。

领导者的角色定位与认知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如何应对世界变化的挑战; ●做到意识觉醒与突破自我; ●学会如何认清领导的角色; ●明确领导应具备的特质及素质。 领导者的角色定位与认知 众所周知,一个领导者会经常受到考验,当你遇到,就会知道。 ——华伦·班尼士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人如果不经历一些事情,是永远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的。这就像人们年轻的时候,总会由于阅历不够而犯下一些错误,但是当经过一段磨练之后,回过头看才会领悟。作为一个领导者,永远会面对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在面对不确定、危机的时候,尤其考验其领导力。 所有的领导者都面临领导能力的挑战,所有古老的方法与典范已失效,而领导者如何开发或实践一种崭新的领导模式,不论是现在或未来,在每个企业中都是一 个决定性的成功因素。 ——史蒂芬·柯维这句话表明,领导力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与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关。如今,中国的企业来到了一个十字街头,是转型的关键阶段,正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变化和挑战:第一,全球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第二,就业困难和全面通胀;第三,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力下降;第四,顾客和经销商的成长及理性成熟,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五,技术的不断创新或替代技术的冲击;第六,竞争对手的不规则竞争及更强势竞争者的进入;第七,中国大部分企业沿用以往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或经验面对顾客、市场的剧烈变化。 一、如何应对世界变化的挑战 人们所处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平,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1.世界变快了 世界变快的表现 技术更新越来越快。昔日辉煌的诺基亚公司的口号“科技以人为本”还在回荡,如今却在大肆裁员,而发展不到四年的iPhone却窜升为全球移动智能手机的领先者。据统计,新技术的数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2010年,每72小时翻一番;预计到2013年,会有一种超级计算机问世,能够超过人脑的计算能力;到2023年,一台价值1000美元的电脑就将超过人脑的计算能力。技术更新得太快,人们必须与时俱进,否则注定要被淘汰。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据统计,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30年;20世纪中期,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20世纪晚期,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在当今知识加速折旧的时代,如果停止学习,将会失去竞争力。 决定人生成败的八项能力分别是:终身学习能力、职业化生存能力、经营人际关系的能力、高效沟通能力、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而最核心的两个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化生存能力。 领导者如何应对

0-6岁儿童体检的重要性

0-6岁儿童体检的重要性 据相关资料表明,儿童体检只点总体检人数很少一部分,儿童体检相当重要,家长要注意了,通过对致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可使儿童健康成长,给孩子做了全面健康体检之后,医生和家长可以根据体检结果对孩子的疾病和致病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下面为什么要做儿童体检:一、脊柱侧弯早期可用非手术疗法。脊柱侧弯是儿童常见病,如果发现早可采取非手术疗法,可减少孩子的痛苦。 二、弱视治疗不能错过关键期。孩子弱视的治疗必须在低龄,如果错过治疗的关键期将无法挽回,而父母很难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弱视,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 三、补种疫苗。疫苗接种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一旦上学这方面往往被忽视,有些疫苗需要打加强针。比如:通过检查,可以确定孩子体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是否下降,如果下降便需补种。 四、肥胖儿体重控制应从早期开始。现在家长都知道孩子太胖了不好,可是孩子怎样才算超重,如何把孩子体重降下来,还是需要医生来指导的。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孩子减肥与成人减肥不太一样,不过,小胖墩儿还是越小进行干预越好,因为肥胖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 现在就说说儿童体检重要性:民众体检中心首席体检专家路博超指出,0~6岁的儿童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干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的父母们总是凭经验、凭肉眼观察判断孩子是否健康,认为孩子欢蹦乱跳就没毛病,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有一些疾病肉眼不能看到,凭经验很难判定。比如有的家长凭经验认为自己的孩子营养充足,可体检时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年龄与相对身高”、“年龄与体重”、“身高与体重”3项标准衡量,这个孩子有可能是营养不良。

儿童综合素质评测系统: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儿童综合素质评测系统: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国外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脑科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不断进展,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脑科学研究表明,宝宝出生时大脑有一千亿个神经元,五十亿突触,脑约400克,智力水平达成人的25%,一年后突触的数量增加二十倍,3岁时脑重达成人的80%。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对儿童早期教育非常关注。(康宇医疗公众号ID:kangyuyiliao) 国内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现状 我国国务院颁布的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将发展0-6岁儿童早期教育作为重要的关注点。 长期以来,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如忽视早期教育,或者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认知教育、早期教育小学化。在家庭中,父母绝不会把即将考中学,大学的孩子交给一个蹩脚的老师,甚至为了上一所好学校,不惜重金。但在3岁前,他们却将孩子交给一个语言不通,甚至无知的小保姆或者交给传统观念极强的爷爷,奶奶,由于老人文化层次的限制和溺爱心理只能使孩子在家里不磕不碰,年轻的父母白天因工作繁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下班后,由于身体劳累,也只是跟孩子说说闹闹,不多时又到了孩子睡觉的时候,由于宝宝每天都是跟自己家里人在一起,这种环境也很容易使孩子养成性格孤僻,怕见生人,自私,缺少跟同龄宝宝的合作交往,自己的玩具不给小朋友们玩,更遗憾的是让宝宝痛失了良机,将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潜能开发的大好时光白白丢掉,而这个时期却偏偏是属于他们最容易把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法影响的,也是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的。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应该如何做 专业人员将应用医学、行为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对儿童健康成长进行指导;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婴幼儿早期发展跟踪检查、心理行为评定、科学喂养、语言发育评估、康复功能训练、智能测评、疾病筛查与防治等项目,指导家长掌握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竞争的前沿,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甚至不在幼儿园,而是在6岁前,在婴儿的摇篮中,希望年轻的爸爸,妈妈从自身做起,帮助宝宝从0岁开始发展MQ(多元智力)教育,让您的宝宝赢在第一起跑线上。 儿童的早期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予适当的教育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年轻的父母不要错过,在这时期中存在着几个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特定的阶段,进行正确的教育,帮助宝宝赢在教育的起跑线。

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一、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1.1儿童早期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一生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好的行为习惯会造就一个人的一生,而坏的行为习惯同样会毁坏一个人。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1.2环境的重要性和语言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1.2.1狼孩卡玛拉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虽然营养不良,但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被发现时不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初生婴儿的水平。 为了帮助狼孩尽快恢复人性,人们对她进行了各种教育尝试。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才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婴儿的智力水平。仅教她呼唤照料她的波拉夫人的“波”字发音,她就足足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勉强算是学会。4年才学会了6个单词。经过7年训练才一共学会使用45个单词。卡玛拉死时己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身体上,卡马拉用了两年才学会直立,6年后才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她始终没有能像人类一样掌握复杂的使用工具的技能。 1.2.2中国的猪孩事件 1974年12月23日,王显凤出生在东北的一个特殊家庭中。她的母亲患病,父亲是聋哑人,缺乏照顾的她与猪为伍,饿了渴了,就吃猪食、吸吮猪奶;她浑身发痒,就到水泡子里打滚,墙上蹭痒;她冷了困了,就偎依在老母猪怀里取暖、睡觉……总之,她终日与猪为伍,看到的是猪的形象,听到的是猪的声音,自然模仿的也是猪的行为,形成猪的习性,1984年才被人发现。当她被外界发现时,她时而悠闲地捋着青苗叶啃着草皮;时而拼命与小猪崽争夺,拱在老母猪怀里去吮猪奶;时而又懒懒地在墙上蹭痒痒,然后歪躺在草垛边,闭上眼睛晒太阳。如果她一旦发现“风吹草动”,会像所有的猪一样,机灵地支起身子,弓弓腰,瞪着一双呆愣、惊恐的眼睛瞅着你一动不动。如果她发现你没有伤害她的意思,她就更有意思了,大概为了报答你的友情,她小脸上鼻子、眼睛、眉毛一起生动地错位移动,向你献殷勤,再朝你蹲下身子放肆地“哗哗”撒一泡尿,尔后,惬意地流着口水,发出阵阵愉快的哼哼声。她四肢着地,扶起来也不能直立行走。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2--6岁儿童认知发展 24个月(2岁) 1 会从两个实物中分辩大,小。 2 听从指示,将东西放进杯子里或放在杯子旁边。 3 给予两种不同的实物时,会依照指示选择一种。 4 依序将三个不同大小的套杯放入插座里。 5 完成三块拼板。 6 配对基本相同的形状和颜色。 (1). 1对1 (2).1对2 (3). 1对3 7 模仿把数字卡1放在一个东西的旁边。 8 看到数字卡1会自动说一。 36个月(3岁) 1 能辨认大小、长短、软硬。 2 有位置的概念(利用实物表现):上面、下面、穿过。 3 依指示给一样或全部的东西。 4 会做1对三配对。(1). 红(2).绿(3).蓝(4).黄(5).黑(6).白 5 会做上述6色,1 对2 的选择。 6 会做上述6色,1对4的选择与配对。 7 将8张简明图卡加以配对--选择--分类。 8 完成6块拼图。 9 模仿把数字卡2,放在两个东西的旁边。 10 看到数字2,会说2。 11 能认数字卡3。 12 将数字卡3与3的集合,配对。 13 将1.2.3依序排列。 48个月(4岁) 1 会分辨真实与不真实的东西(如模型水果与真的水果)。 2 会选择轻与重的东西。 3 会将东西与图卡分类,如分出:(1).人(2).衣服(3). 动物(4).食物 4 依指示放置和选择东西(1).旁边(2).前面(3).后面 5 会选择很多和很少的东西 6 给5样东西,凭触摸找到指示的东西 4--5岁 1 专注力增加,能听故事最少15分钟 2 说出3件物品中不见的一件的名称 3 知道"昨天""明天"的意思 4 顺序排列数字1--10 5 配对数字与实物1--10 6 数10件物品

完整word版,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规划.1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评估科室建工作计划 为推动我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全区儿童健康水平,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5〕385号)要求及《四川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评分细则(试行)》标准,结合我中心实际,拟定“儿童早期发展示 范基地”建设规划。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儿童 健康工作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区高 度重视儿童健康,以保护儿童健康权益、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为重点,创新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努力促进儿童营养、体能、智能、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西城区、 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成为北京市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 基地;房山和通州区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估验收,成为国 家级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 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介绍 (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概念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身心生长发育快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性干预活动,

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尽可能达到健康完美状态。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最大的特点是从孕期开始,到孩子出生后一直监测到3岁,对孕妇及其所生的0-3岁儿童持续地进行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教育、心理等全方位的指导,促进胎儿和婴幼儿健康成长。 (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功能与任务 1、技术服务:建立符合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特点的专业,开展针对儿童早期营养以及体格、心理行为和社会能力综合发展的适宜技术,提供从孕期到儿童期的连续服务。 2、健康教育:通过孕妇学校、父母课堂、新媒体等形式开展以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推广和普及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育儿技能。 3、多学科合作机制:建立产科、儿科(含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等跨学科合作机制,探索符合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规律的服务模式。 4、科学研究与适宜技术推广: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科学研究,探索和推广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新知识和适宜技术,提升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能力。 5、信息化建设:建立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信息系统,做好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数据和信息资料收集及管理。 (三)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内容 1、胎儿期保健:通过孕产期保健,特别是孕期营养和心理

儿童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儿童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营养状况的关键期:从孕期到2岁的1000天 成长过渡期: 发育速度快,营养需求量大;一生基础,影响长远体格、心理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 食物过渡期: 哺乳家常食品 食物变化快,适应要求高,容易发生饮食相关问题;形成早期的饮食习惯,影响长远。 儿童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为了生命最初的1000天–从孕期到2岁 ?这是关于人类未来的重要主题! 改善儿童早期营养的措施 ?孕期营养补充 ?0-6月龄:纯母乳喂养(关注乳母膳食改善) ?6-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 辅食添加 辅食营养强化(婴儿营养包) 辅食添加存在的问题: ?对辅食添加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 ?传统的辅食以米粥和面糊、面片汤、面条汤等谷类为主,营养密度不够 ?辅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微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不足 ?对辅食添加在实现食物过度和生长发育过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辅食原料供应的困难,如肉类、蛋类等 ?受到配方奶粉过度宣传的偏面影响 关于辅食添加 辅食添加的问题已经普遍影响到儿童早期的营养和生长发育,表现在: ?儿童早期的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的高发生率 ?儿童早期的贫血等微营养素不足的高发生率 ?儿童早期潜在的认知等脑发育的问题 ?儿童饮食问题增加,如厌食、挑食、肥胖(过多的谷类食物)等 改善儿童早期营养和喂养的策略 ?继续推动母乳喂养 ?重视辅食添加,将宣传和普及辅食添加的知识和技术作为今后几年婴幼儿营养改善的重要措施——辅食工程 ?探索改善婴幼儿辅食营养水平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辅食营养强化和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包) 关于营养包- 辅食营养强化 辅食营养强化(补充) ——新的策略 ?辅食添加的行为和习惯的改变需要长期的努力 ?辅食营养强化是近期改善辅食营养的有效措施 ?营养包(辅食营养补充品)是辅食营养强化的有效办法 关于营养包- 辅食营养强化 ?最近10余年来,国内外营养学家研究表明,辅食营养补充是改善婴幼辅食添加的有效措施。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的发展——语言的习得 1言语发展 语言发展是为表达和解释行为而获得的语言的形式和过程、社会规则和习惯。语言 发展这个大的领域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维度,其中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是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语言表达包括:听、说、词汇和含义、质疑和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等内容;幼儿所 发展的一些读写能力包括: 1)读写意识:对各种书籍表现出兴趣; 2)标记意识(printawareness):例如,把声音和对应的字母相匹配;在文字中 辨认自己的名字; 3)故事意识(StorySense):例如,意识到故事的顺序(开头、中间和结尾)以 及故事的线索: 4)涂写的过程:例如,进行有一定顺序或形状的涂写过程(画圆圈)。 2生理发展——大肌肉和小肌肉技能 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是儿童早期发展和学习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儿童身体发展状况 1)·增长率:包括身高的增长、体重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状况; 2)力量、灵活性及肥胖程度;身体适应性:主要包括身体的耐力、体能、 身体生理机能:反映身体及其器官群的机能的健康程度,生理机能受到损害, 身体就会患有疾病或产生生理缺陷。 第二,儿童身体能力 l)大运动技能:包括走、跑、跳、爬等; 2)精细运动技能:如,使用剪刀或系纽扣等; 3)感觉运动技能:儿童为了顺利进行教室内学习而需要发展的感觉运动技能的一 个重要方面即手眼协调能力,以满足儿童写字和绘画的需要; 4)口部运动技能:包括吮吸,呼吸,以及舌头、嘴唇、下领和上颗的协调,是儿 童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 3社会情绪发展——亲社会行为 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情绪和社会性是赋予学校生活含义的各种关系的基础。概括为两大方面: 第一,情绪发展 1)自我概念:是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2)情绪:主要的情绪包括高兴、恐惧、气愤和悲伤; 3)自我效能感: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它所要做的事的信念,是健康的情绪的重要指 标,也是儿童在家庭和学校进行学习活动的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4)情绪的表达:包含了对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反映了儿童有效 地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感受的能力; 5)对他人感受的灵敏性:包括儿童有关他们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的理解、赞美 他人的能力、对与他人的差异的接受力、控制力,同情心。 第二,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建立和维系与同伴和成人的社会性关系的能力。与社会性发展有 关的因素包括:了解他人的权利、公正的对待他人的能力、辨别偶然和有意的行为的能力、付出和接受支持的意识、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需要的能力。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这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显著”。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与大脑的发育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追踪研究,如果人的智力17岁达到100%,那么4岁会达到50%,4-7岁达到80%,8-17又获得另外20%,因此7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以前尤为重要。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关键期。 2~3岁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要特别注意用标准语言准确表达想要告诉孩子的意思。 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要注意孩子语言表述的规范和文明。 2~3岁学习计数能力的关键期给孩子确立数字顺序概念,教孩子按物点数。 2.5~ 3.5岁学习守规矩的关键期学习简单的社会规范和生活规则,对培养以后有规律的生活 方式很有帮助。 3~5岁学习音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音色、节奏都有很强的感受。 3~8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8岁以后学外语在语音方面可能就会受到母语影响。 4~5岁学习辨认图像的关键期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彩色图片,有利于他以后像视觉的发展。5~6岁学习汉语词汇的关键期多给孩子讲些儿歌、童话、故事、古诗词等可以诱发孩子的 感性认识,奠定向文学方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期1 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训练方法: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制小猫、小狗等,时常移动玩具刺激他的视觉。在墙上贴上一些画,指给他看,并且告诉他画的名称和内容。在给宝宝看某样东西时,同时让他用小手去摸,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东西的名称、用途等,充分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关键期2 听觉发展的关键期 宝宝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给他喂奶的妈妈的声音,4周就具有对不同发音的辨别力。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的准备期,是语言发生的基础。研究表明,天才人物的语言训练是从摇篮期开始的。 训练方法:妈妈经常唱歌或放音乐给宝宝听。妈妈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称等;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狗叫声、喇叭声、自行车铃铛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各个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放莫扎特或贝多芬等名家的音乐给宝宝听,既训练宝宝听觉,又对宝宝的性格以及智力发展有益。 关键期3 2岁之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训练外,孩子要重视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训练方法:抓住动作成熟的关键期,提供合适的条件和合理的外界刺激促进动作的发展。例如:满月起,用手推着孩子的脚丫,训练他爬行。4个月左右的宝宝喜欢用手玩弄胸前的玩具,可在宝宝3个月时,在他小床的上空悬挂一些玩具,使孩子双手能够抓到,锻炼他的手眼协调功能。8、9个月的宝宝俯卧时能用双膝支撑着向前爬,可在宝宝6、7个月时就开始设法创造爬的机会,如让宝宝俯卧着,

管理者角色认知学习心得

管理者角色认知学习心得 管理者角色认知学习心得1 我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课程,比如《从专业到管理》、《情境领导力》等等,坦白说,都是理论偏多,学习效果有限且持续性一般。但这次”雄鹰项目”的《管理者角色认知》课程,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少量的理论授课基础上,重点引入私董会教学,让学员在关怀式的辩论、交锋中,突破自我瓶颈、参悟管理精髓,让我收获颇丰。上午的教学中,主要是对各个职业发展阶段的管理者角色(包括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工作理念等)作了较全面、清晰的阐述,重点是一线经理这个层级。于我而言,感悟最深的有两方面。首先,加深了对部门总监、部门经理这两个不同管理角色的认知,一方面有利于明晰自身角色和定位,一方面也有利于自己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及解决工作问题;其次,在部门经理这个层面,知人善任、教练辅导这两块,自己有较多痛点,如何有效甄别团队成员的优劣势,如何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或分配最合适的任务,如何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成长阶段予以不同的管理行为,如何带领、辅导团队成员快速成长等等。下午是本次重头戏,我本人也是期盼良久。选题、提问、澄清、解析、建议、心得,简单六步,却让我们一个个学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尤其是最终抽到的题目和大家阐述的问题、建议,于我而言,都历历在目。一方面,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深度感知及剖析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另一方面,我们也将自己模拟在被提问者的情境下,去体悟自己的应对方式及不足之处。就”如何提高团队积极性”这个问题而言,我觉得作为一线管理者,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首先,尽力做好团队价值观、工作目标及要求的统一,且身为管理者,要做好表率、身体力行,而对价值观明显有分歧且多次教育无果的成员,坚决清理出队伍;其次,根据每个人的意愿、能力、成长阶段等灵活转换自己的管理风格,知人善任、奖罚分明,帮助团队成员找到自己的职业成就感;再次,转换学习理念,抛弃填鸭式、理论化的教育方式,努力营造学习型的组织和氛围,为团队成员制定个性化、持续化的学习与成长方案,帮助团队成员提升在职场的竞争力;最后,做好人文关怀与沟通,对团队成员的好的成绩及时做出肯定和鼓舞,对其负面的情绪、压力等及时进行引导和关怀,让团队成员心稳、心安。最后,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