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二)

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梳理“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知道在这部分知识中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2.通过梳理知识框架,回顾知识点以及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梳理“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的知识框架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单元的知识。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梳理的知识框架。

随机回报,学生自己补充,黑板上相机完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知识点

1.谁能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还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吗?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你能说说怎么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吗?

图形的运动(二)

平移 轴对称 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3.你能说说平移的特点和两要素吗?

平移的特点: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三)练习

1.练一练

2.试一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 第1课时 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2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复习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图形的运动 一、复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欣赏图形运动图案感受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在现实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美。 三、复习重点 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四、复习难点 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92内容,回顾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学过哪些知识。试着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思维导图。 (二)课堂设计 1.回忆基本概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吗?(课件出示图案)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①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形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②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追问:那么对称轴在哪里?) (追问:我们还学习过一类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他们都是谁呢?) ③紫荆花是有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的。(追问:顺时针可以吗?) ④三个蝴蝶是从大到小按比例缩小得到的。 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和缩小

完善。 各小组对本组的知识图进行反思和修改。 师: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经过修改之后的知识整理图? 学生二次交流,全班评价,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大致形成下面知识思维导图。 师:你认为这幅图对你有帮助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于概念较多、又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可以像这样整理出知识的结构图。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整理学过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共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能够起到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进一步升华。】 3. 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 (1)把下列各种图形按对称轴的数量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结果是:()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答案】等腰梯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个数,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

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生2:我觉得......生3:我想......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秦楠凤凰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课件,引出课题。 1、引导学生复习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风车是怎样运动的?(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爱玩的年龄特点,激

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 2、学生举例。 旋转这个词,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认识过,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我们比一比谁知道 得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答。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 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旋转还隐藏着什么知识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三要素及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三、学习探究新知 1、下面老师想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怎样旋转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生答。(引出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含义。)板书 师:这个点或轴,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旋转中心”或“旋转点”。(板书:旋转中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

《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教材P82—P89学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平移的特点,以及补全轴对称图形和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积累图形运动经验,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平移的特点,以及画图方法。 难点: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图形的运动(二)》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梳理本单元知识 同学们,请认真看一看这一单元书上的每个例题,然后根据表格的提示,梳理本单元知识。 (二)课堂设计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谁能来说一说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板书:轴对称图形、平移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对这两类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1.轴对称图形

这一类知识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连接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一“找”,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 二“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三“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平移 图形平移前后,有什么特点呢?(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 平移的两要素: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强调:移动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在画平移后的图形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移动的距离不能数错) 典型题目:下图中A 利用平移的特点,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典型题目: 3.呈现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4.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1)选择题 ①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等腰三角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

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 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 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 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 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本章小结 图形的运动 复习 教案

1 / 3 《图形的运动》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画图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 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在认识图形基本图形运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领悟在平移、旋转、翻折运动中图形形状和大小的不变性。结合弱化运动要素的图形运动问题,更深入地感悟图形变换的思想,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初步形成动态地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 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弱化运动要素的图形运动问题中,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画图题: 1.在图(1)中画出ABC 向下平移5个方格,向左平移4个方格后的△111C B A . C B A 图(1) 图(2)

2 / 3 2. 在图(2)中,△ABC 的∠A 是直角,画出△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o后得到的△111C B A 1补充:(1)若∠B =30°,∠A=80°,11C A =2.3cm,则AC=_____cm,∠=_____°. (2)若将ABC 经过一次平移后得△111C B A ,请画出平移的方向,量出平移的距离。 2补充:(1)若∠11C AB =60°,AB=2cm,1AC =3.5cm,则∠C=_____°,C B 1=_____cm. (2)若延长交BC 于P ,则BC 与之间是什么位置关系? 3. 在图(3)中,画出△ABC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的△A ’B ’C ’. 4.在图(4)中,已知四边形ABCD ,如果点D 、C 关于直线MN 对称, (1) 画出直线MN ; (2)画出四边形ABCD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组练习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画图和补充思考题,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更进一步领悟在平移、旋转、翻折运动中图形形状和大小的不变性,为后续综合分析打好基础。 二、综合练习: 1. 如图,一块含有60°角(∠BCA =60°)的直角三角板ABC ,在水平的桌面上 1C 11B C 1 1B C 图(4) 图(3)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三)P83——P88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重、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四、单元教学安排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 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旋转 一、教学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二)观察抽象,探究新知 (1)认识旋转 1.出示例1、(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生自由阐述) 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土型小学魏尊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2页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美丽的图案,衣服上、建筑物、窗花、剪 纸、瓷器等物品的上面都可以找到。这些图案有许多是由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不同的运动形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图形的运动” 2、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2、讨论与探究 (一)整理分类 1、师:我们来回忆一下,咱学过哪些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 2、学生回答,师板书: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3、师:哪些运动没改变图形的形状(都没有改变)哪些运动形状和大小都 没有变(轴对称、旋转、平移)

(二)轴对称 1、师:还能想起来我们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里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吗 2、预设: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平行四边形(没 有对称轴)、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等腰梯形(1)条、圆形(无数条) 3、师:画图形的对称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画图时对称轴要出头、中间用圆点隔开、左右要能完全重合(三)平移 1、师: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预设:(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四)旋转 1、师:旋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预设:(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先确定在方格线上的线段,再确定 斜线段) (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要注意哪些问题 2、预设:(放大比例的要求、描点、连线) 1、巩固与反思 1、学生独立完成第92页做一做 2、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3、知识反馈 4、及时补救

图形的沪教版七年级 《图形的运动》单元复习-带答案

注意:画图要保留痕迹,最后要有结论。 热身练习 一、填空题: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边相等,对应点的连线相等。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α(00<α<3600),这 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边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4、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 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5、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 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就是对称点。 二、选择题: 1、如图:△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600到△OCD的位置。已知∠AOB =350,则∠AOD=( D ) A. 450 B. 200 C . 400 D.250 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D ) A. B. C. D. 3、下列四个多边形: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 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轴对称图形有( C ) A.1个B.2个C.3个D.4个 5、在下列三角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 6、将一张纸片沿图1中①、②的虚线对折得图1中的③,然后剪去一个角,展开平铺后的图形如 图1中的④,则图1中的③沿虚线的剪法是(A )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1)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难点: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二)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 3旋转角度(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三)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四)总结: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85页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 3 课时主备人:靳娅娅投放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 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 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 (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 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 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 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 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 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 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 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人教版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的运动与点的坐标规律专题.docx

七年级数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的运动与点的坐标规律专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轴或y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则顶点A55的坐标是() A、(13,13) B、(﹣13,﹣13) C、(14,14) D、(﹣14,﹣14) 第1题第6题第9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a,b),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1、f(a,b)=(﹣a,b).如:f(1,3)=(﹣1,3); 2、g(a,b)=(b,a).如:g(1,3)=(3,1); 3、h(a,b)=(﹣a,﹣b).如:h(1,3)=(﹣1,﹣3). 按照以上变换有:f(g(2,﹣3))=f(﹣3,2)=(3,2),那么f(h(5,﹣3))等于() A、(﹣5,﹣3) B、(5,3) C、(5,﹣3) D、(﹣5,3) 3、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a,b),若ab=0,则P点的位置在() A、原点 B、x轴上 C、y轴 D、坐标轴上 4、点P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2,则点P的坐标一定为()A、(3,2)B、(2,3)C、(﹣3,﹣2)D、以上都不对 5、若点P(m,4﹣m)是第二象限的点,则m满足() A、m<0 B、m>4 C、0<m<4 D、m<0或m>4 6、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08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16,16) B、(44,44) C、(44,16) D、(16,44) 7、已知点P(3,a﹣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的值为()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3—84页例1、例2 主题:《图形的运动三》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赵洋/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小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最后一次学习,进一步认识旋转运动,在深入分析旋转运动的过程中掌握旋转的三要素;通过操作和观察探索出图形旋转的特征。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借助方格纸、三角板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的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四年级时,又认识了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图形旋转的实例,本单元图形运动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旋转现象;

2.能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通过操作和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的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是什么?会玩吗?谁来试试? 2.同学们的游戏玩的都非常棒,那么在游戏中包含了哪些运动现象呢?(平移和旋转)你还学过哪些运动现象?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运动中的旋转。 (二)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运动呢?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一起来看。因为旋转,世界是如此的美丽。 2.圆规,有旋转吗?哪有?(圆规转动画圆的过程是旋转)【问题1】 3.(演示)那这个运动是旋转吗?那这个呢?为什么?为什么飞出去了就不叫旋转?(只有一直绕着中心点转动才叫旋转)这个点我们可以叫做旋转中心。【问题2】 4.(演示)再来观察,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运动一样吗?看来旋转是有方向的。旋转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问题3】 5.(演示)仔细看,这两次的运动一样吗?什么不同?(角度不同)哪里有角?这个角我们可以称作旋转角。【问题4】

《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四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复习第三单元的知识,完成练习七中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4、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区分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两张、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游戏规则:说完“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这句话后,摆一个对称动作,不准动,装做木头人停一下,再说一遍,再摆一个不同的对称动作……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知识,同桌互相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对称轴?它们有什么区别? 师:对称轴指的是什么?生:一条直的虚线。 师:轴对称指的是什么?生:图形的特征。 2、辨一辨: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中 3、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有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师:平移和旋转有什么区别?(可用手势表示) 4、边说边做:说出下面现象那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并用手势做出它的动作。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用实物钟拨一拨)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1)课件出示第一类:

(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出示例2 (2)想一想: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3)移一移: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 (二)探究图形的旋转现象 1.课件出示第二类:

2.讨论交流: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他们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共同特点? 3.概括描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板书:旋转) 4.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操作观察: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三)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 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 三、实践体验,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 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 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 辨别多个图形通过平移,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三)提高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 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利用平移和旋转将零散的图形有序相接,构建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配乐展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2.图形与几何 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投影出示图案(某烈士陵园进门时路道两旁美丽的迎客松)。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二、归纳整理 1.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种几何变换——轴对称。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 教师: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旋转。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投影出示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议一议,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指名学生汇报,(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了45°)并集体评议。 通过上面的图形,你知道什么叫旋转吗?(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 在旋转方向上有几种情况?(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教师小结: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时,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再旋转不同的角度。 3.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平移设计的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图形的运动》公开课教案_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 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彩纸,方格纸,剪刀,彩笔,尺子。【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生命在于运动”,每年我们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会的口号就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而我们学习数学的口号是:我学习、我自信、我快乐!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与运动有关的知识: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二、回顾与交流 1.提问:图形的运动主要包括什么?生答,师板书:平移、旋转、轴对称。并让学生回忆这三种运动的要点。 2.依次屏幕出示三种运动的意义、要点、运动的过程,并板书。

3.活动(一) 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的轴对称图案。 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下面三个问题讨论。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订正。 4. 活动(二) 课件展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量表格,生填表后再回答。 5. 活动(三) 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2.下列图形,能画几条对称轴? 3.把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做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 1. 下图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在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现象的是( ) ①方向盘的转动,②电梯的上下移动,③保持一定姿势滑行,④钟摆的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 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4. 如图,一块砖的外侧面积为x ,那么图中残留部分墙面的面积为( )

A.4 B.12 C.8 D.16 5. 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180° 6. 下列图形一定是旋转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 B.角 C.等边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7. 4张扑克牌阵图(1)所示放在桌面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到右数起是()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 8. 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得到的△AB′C′,则∠BAC′等于() A.60° B.105° C.120° D.135° 9. 如图,该图形绕点O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图形的运动》,是对小学阶段图形运动知识的总复习。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运动的知识。本课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这五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作图、操作、设计、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通过具体的情境把几种变换整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的结构化,完整化。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这些内容,并且对于生活中这样的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次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就会更加全面,并且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六年级学生对于生活中这样的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整合更加容易。同时,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更感兴趣,操作起来也更熟练,利用知识设计创作更有想法,创作的作品更精美,并更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发展思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运动的原理。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的运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联系生活回顾图形运动的知识,为后面的设计和创作奠

定基础。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作图,并总结几种图形运动的作图的方法, 3.学生利用白板演示作图的过程并讲解作图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破重难点。 4.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5.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知识设计创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录播教室里做课,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板书卡片、学生题卡。 学生:书、创作的材料(折纸、剪刀、彩笔等)、作业纸。 八、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