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1?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

开题报告通过后,请将本表和报告一起交研究生部

201?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

开题报告通过后,请将本表和报告一起交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我国工学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化学物理、材料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科学院成立于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研究分院,截止2016年已有分院12所,分别为北京分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成都分院、昆明分院、西安分院、兰州分院、新疆分院;下设包括微生物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物化所在内的研究单位114个,涉及理工、基础化学物理、数学、微生物、生态等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拥有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架构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数据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777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3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3人,地学部1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0人,技术科学部138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82人。截至2016,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

区,其中,北京市380人,上海市92人,江苏省42人,辽宁省21人,湖北省21人,陕西省18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8人,安徽省16人,以上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608人,占全体院士的83%;院士性别比例男性占94%,女性占6%。中科院2017度的科研项目2017年,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大气辐射特性自动检测仪”、“地表反射自动观测高精度辐射计”、“多角度地表光学反射特性自动观测仪”、“高精度太阳辐射计”、“太阳直射自校准辐照度仪”、“光学遥感卫星智能化高精度地面定标系统”数十个科研项目,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的评价会。

第八届(2013)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会议日程

第八届(2013)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会议日程 1月20日 1月20日上午 大会报告(912会议室) 08:30-09:00 开幕式致辞:姚檀栋,柴育成,张鸿翔等 20日上午 主持人:钟大赉 滕吉文 09:00-09:30 许志琴 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物质侧向逃逸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09:30-09:50 王二七 藏南冈底斯山隆升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09:50-10:10 侯增谦 青藏高原南部岩石圈三维架构及其对成矿系统的控制:Hf同位素填图结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10-10:30 张培震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过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0:30-10:40 茶歇 主持人:吴福元 王成善 10:40-11:00 王椿镛 环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岩石圈-软流圈变形的新视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1:00-11:20 徐锡伟 青藏高原运动学模型讨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1:20-11:40 丁 林 可可西里-松潘-甘孜盆地分析与古特提斯洋演化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1:40-12:00 沙金庚 青藏高原中生代喜暖和喜冷软体动物的地质地理分布模式及其构造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午餐(二楼) 1月20日下午 专题报告: 大地构造、地球物理、盆山演化(会场一:912会议室) 主持人:张进江李海兵 付碧宏 13:00-13:20赵俊猛 青藏高原东西向构造差异及其对中国西北部盆山系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3:20-13:40李亚林 唐古拉山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山脉隆升过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3:40-14:00付碧宏 新生代的东昆仑山脉何时崛起?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中科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科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是在1994年建立的“青藏高原生物适应性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基础上,以我所40余年对青藏高原进行的长期考察、监测和取得的成批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2008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建立,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是目前以青藏高原生物及生态系统为专门研究对象的首家实验室,本实验室的建立为国际、国内科学家开展高原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也是我国高原生物科学研究走向国际的纽带。 研究队伍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5人,包括研究人员55人,技术人员7人,管理人员2人,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3人。学术

带头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博士生导师17人。实验室现有在站博士后3人,研究生90人,博士研究生37人,硕士研究生53人。已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研究人员为核心、以研究生为主要力量的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通过对高原生物物种的进化过程,适应性与抗逆性的遗传及繁殖、生理生态特征、化学成分特征,生物与极端环境耦合关系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阐明高原生物的起源模式、种群分布式样与生存适应机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发现对人类有用的新生物学性状及其基因资源,为建立该地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而保障该地区和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研究领域 1.高原生物适应机制与基因资源利用 利用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1)高原动植物的繁殖对策和生存机制;(2)生物对高原环境的生理生化应答及其化学成分特征;(3)高原习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4)功能基因的进化、表达与调控。 2.高原生物进化与多样性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后几经更名,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1个研究部。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和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植物干细胞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物所简报 2007年第85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7年11月27日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植物干细胞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11月24日,由植物所承担的“十一五”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植物干细胞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启动会植物所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河北师范大学孙大业院士,中科院生物局副局长苏荣辉、生物医药处处长韩华等,来自植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以及厦门大学的项目各课题组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 植物所副所长种康研究员主持了启动会。马克平所长代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对到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项目的实施表示衷心地祝贺。生物局苏荣辉副局长在随后的讲话中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科学家们努力工作,争取做出好成绩。接着,项目首席科学家胡玉欣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标、任务和参加单位的

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及计划及进度安排。李家洋副院长在听取汇报后发表讲话,对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寄予了厚望,他鼓励大家切实地加强交流,在创新性成果上多下功夫,不要仅局限在发表文章上。 下午,与会人员围绕研究方向的凝聚和具体研究方案的实施展开了认真协商与讨论,并就项目的研究内容、分工协作及定期交流机制等方面充分发表了意见。与会专家就如何紧密围绕科学问题、如何实现各课题协作攻关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生物局韩华处长对项目的管理、执行以及如何加强与动物干细胞研究领域科学家的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会议决定建立相关研究小组,实行定期碰头制度,做到明确方向、共享资源,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力争使我国的植物干细胞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落实《规划纲要》的部署,2006-2007年,科技部已批准82个重大项目立项,其中“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1项,“植物干细胞维持和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是其中之一,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植物所胡玉欣研究员,该项目于2007年批准,前两年的经费为1187万元,计划于2011年8月结题。 (信号中心供稿)

青藏高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青藏高原对全球变暖的三方面响应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积雪却出现了增加, 但是各地区积雪变化趋势可能并不一致,或者存在差异;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变暖幅度可能比周围平原地区高出一倍;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正在发生变化。 关键词:全球变暖高原积雪气候变化生态环境 引言:积雪的增加必然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区域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青藏高原的高度上,如此大范围的积雪增加,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中国的天气气候有什么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积雪增加的原因是什么?西方工业国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肇事者,而青藏高原是受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导致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又表现出了哪些响应呢? 1、全球变暖引起的高原积雪变化是气候系统中比较活跃的因子,对气候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它既是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素,也是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青藏高原地处纬度低,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积雪是高原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它反射能力强,热传导性差;另一方面融化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及其水文学效应,使土壤增湿降温,将会改变积雪地表面的辐射平衡和大气热状况,引起大气环流变化,从而对区域气候产生影响[1] 。气候变化总是伴随着冰雪的演变。监测积雪的变化,检验积雪的变化趋势,在探测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欧亚大陆积雪出现了减少[2],而青藏高原积雪却在增加[3]。作为一种重要的陆面强迫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 80 年代,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大约 0.6℃[4], 以

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可能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已经引起了科学家、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已成为继南、北极之外又一个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5],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 而且对全球气候波动也可能起到触发器和放大器的作用。随着80年代以来全球迅速增温,北半球积雪面积十分显著地减少,达到NOAA卫星观测以来的最低值;而高原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则表现为增长趋势,年振幅从60年代到80年代明显加大。随着80年代全球迅速增温,北半球春、秋、夏三季积雪面积自1987年以来在显著减少,并且与北半球气温呈负相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近20年来北半球温带春季积雪面积的减少导致那里春季增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冬季积雪仍维持在多年平均值上下,并未出现减少趋势,虽然冬季升温最为显著。与此同时,雷达测高结果表明格陵兰冰盖表面高程在增加,南极冰盖从60年代中以来雪积累率也在增加。降雪量增加是极寒冷地区气候转暖的特征。根据李培基文章[3]所述, 青藏高原积雪和两极地区积雪一样,它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性质与温带地区截然不同,这里增温将导致降雪量的增加。这种气温一降雪量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将不同程度地抵消积雪反射率一气温正反馈作用。虽然高原作为一个整体,积雪量是随全球增温而增加,但是各地区积雪变化趋势可能并不一致,或者存在差异。那么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北半球春、秋、夏季积雪面积减少,但是青藏高原积雪却出现了增加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刘华强等[6]认为东亚冬季风的减弱、高原南侧冬春季西风的增强及西风扰动的活跃是造成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显著增多的主要原因。只有弄清楚高原积雪增加的原因,才能预测积

中科院各所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号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 自然地理学6554 8814 一、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课 二、分析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途径。院 三、根据蓄库不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主要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业 四、举例分析地方气候对地域分异的意义。200092 五、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2010年 纬度对流层季风河流地下水矿化度地貌土壤质地生物群落生态平衡地域分异规律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一般形态自然区划的原则气候变化的原因水循环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25)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5)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 2003年一名词解释 大气环流洪积扇土壤结构沙漠化植物群落定振波俯冲型板块干洁空气雪线潜水 二简答 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 简述地貌的成因。 4 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论述 1 试述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 2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承压水雅丹林德曼效率准平原3S ENSO 生物圈种群土地流量干燥度泥石流非地带性牛轭湖 二简答题 1、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 2、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4、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 5、简述风蚀作用的过程 6、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三综述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2、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水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 2004年 名词: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 简答:1.气候变化 2.基本地貌类型 3.水量平衡 4.成土学说 5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论述:1.试述地带性学说 2.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 2005年 名词: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对流层8.土壤9.(忘了)10.(忘了) 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自然区划原则 3.土壤的物质组成 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5.影响地貌形成因素 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联系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 一、分析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0分) 二、简述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30分) 三、举例说明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成因素。(30分) 四、简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30分) 五、简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各自特点。(30分)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1999年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综合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节律性 2、地域分异 3、垂直带谱 4、自然区划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学考研试题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8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9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0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 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1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研究室 主任,环境催化材料研究组组长,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 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 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催化学报》、《石油 化工》、《应用化学》编委;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1996年获第四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电话:+86-431-85262228;传真:+86-431-85262228 邮编:130022;电子邮件:xgyang@https://www.doczj.com/doc/a66582865.html,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6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合作研究 2002 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7 -1998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Brain Pool Researcher 1991-199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198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硕士 1984 吉林大学,学士 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环境催化组研究组主要从事环境催化领域内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工作。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调变催化剂结构、氧化还原性能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重点考虑电子、电荷转移对催化过程的影响。力争通过控制催化材料合成技术,控制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酸碱性以及表面的亲/疏水性,达到控制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目的,以及将研究进展转化成相关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有(1)以NO消除为基础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电厂脱硝催化剂;(2)固体酸催化剂;(3)温和条件下的选择催化氧化;(4)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产出奖励办法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产出奖励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不断提高我所科研水平,提高科技产出效率,促进我所科技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科研产出包括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著)、科技成果奖、植物新品种、国家和部省颁标准、专利、药品保健品证书等。 第三条本办法中科技人员是指我所科研岗位的在职职工。其它岗位人员、离退休职工(含在职出国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客座研究人员参照科研岗位人员执行。 第四条科研产出奖励授予所内第一完成人,并由该获奖人主持分配,其中论文奖励中,若有通讯作者,奖励授予通讯作者。本所研究生在读期间所获成果奖励由其导师主持分配。 第五条本办法中所指奖励资金由我所科技成果奖励基金支付。基本任务量的确定按照《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基本任务量确定办法》执行。 第六条本办法中所指科研产出均指以我所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科研产出。单位排名第二及以后的,依次递减50%予以奖励。可标识单位而未标识单位的不予奖励。

科技成果奖 第七条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根据个人排名按照下述标准予以奖励: 1、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 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励20万元,其他根据第六条规定予以奖励。 2、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励10万元,其他根据第六条规定予以奖励。 3、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励5万元,其他根据第六条规定予以奖励。 4、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 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励1万元,其他根据第六条规定予以奖励。 第八条副省级城市颁布的奖项,比照省级奖励相应降低一个等级,如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按照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给予奖励。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副省级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励0.5万元。 专利 第九条我所个人为第一完成人申请受理与获得授权专利按照下述标准予以奖励:

中科院考核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创新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为了规范研究所职工评价体系,全面认识职工一年来的工作状况,帮助职工明确工作目标、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形成一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提升研究所的科研及管理水平,根据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目的 科学评价创新岗位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工作表现,为下一步的岗位聘任、薪资分配、教育培训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加强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的关联度,强化职工绩效意识,促进团队与个人绩效的提高,推动研究所科研及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考核原则 1、考核工作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充分听取职工本人、其他职工、以及单位领导的意见; 2、被考核者应如实提供与绩效考核指标相关的数据、事实,不得虚报。 3、考核者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不得利用考核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三、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创新岗位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对于项目聘用人员的考核由聘用部门或课题负责人参照本办法自行组织,并将考核结果上报所领导审批,人事处备案,临时聘用人员一般不参加考核,但要求部门负责人将其表现以书面形式报告给所领导。 四、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述评(考核委员会打分),综合评价(主管部门或领导打分),以及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 五、考核内容 1、科研人员:内容包括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及关键绩效行为等三大方面(详细说明请见《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说明》); 2、管理人员:内容包括关键绩效结果(主要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关键绩效行为两个方面(详细说明请见《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说明》); 3、科研支撑人员:可参照管理人员的办法进行。 六、组织领导 设立考核领导小组,总体领导绩效考核工作,并对考核结果及其使用、申诉处理有最终决定权。 分别成立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考核委员会,负责职工述评打分。委员会成员由领导小组指定。 七、考核流程: 1、填写考核表,确定考核指标及分配权重; 2、职工自述(制作Powerpoint,每人讲述1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 3、考核委员会打分; 4、民主测评(仅针对管理人员);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北方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二、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三、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材料均符合国家奖励办的填写要求。该项目发现乙烯信号途径上游的转录因子RIN调控果实风味品质的关键靶基因,揭示了1-甲基环丙烯(1-MCP)调控果实糖、酸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来控制糖、酸的代谢和再分配,发现采后重要病原菌致病的关键基因,以及活性氧控制果实衰老与病原菌致病力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研发1-MCP与“三期”精准控温结合的苹果贮藏保鲜技术新模式、利用外源物质调控甜樱桃果实衰老的精准技术、及新型抑菌剂蔬菜防病保鲜新技术,建立鲜切蔬菜质量安全多重PCR快速检测和有效防控技术,及20种不同温敏蔬菜快速预冷、保温贮运、包装材料等采后全产业链配套技术和规程。为技术集成应用研发了低损伤、智能化苹果清洗打蜡分级包装为一体的配套设备,甜樱桃快速预冷、清洗杀菌、水包膜式分选专用配套设备,以及适合于不同蔬菜清洗杀菌分选等专用配套设备16种/套,实现了产业化集成应用,果蔬采后损失率降低30%以上。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8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行业奖励2项,制定行业和地方标

准8项。共发表科研论文259篇(SCI期刊62篇),出版中、英文专著20部。该研究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上述成果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对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 果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丰富营养。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果蔬生产消费国,年产量超过10亿吨,年产值突破3万亿元,占种植业的41%,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果蔬采后处理粗放低效,技术不精准和碎片化,缺乏配套设备,导致新鲜果蔬采后损失数千亿元,商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国家科技部、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十多个项目支持下,针对我国苹果、甜樱桃和北方蔬菜产业“最后一公里”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从科学规律发现、关键技术创新、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设备配套的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创新研究成果。 1.发现乙烯信号途径上游的转录因子RIN调控果实风味品质的10个关键靶基因,揭示了1-甲基环丙烯(1-MCP)通过调控果实糖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来控制果实糖酸代谢和再分配;研发1-MCP与精准控温结合的苹果贮藏保鲜技术新模式,确立了1-MCP最佳使用浓度和处理时期,使苹果贮藏期间蔗糖和苹果酸含量比对照果实分别高43.6%和54.6%,出库损失率降低15%左右,货架期延长1-2倍;研发了低损伤(小于4%)、智能化、高性价比的苹果清洗打蜡分级包装配套设备,市场占用率达80%,增强我国优质苹果的出口创汇能力。 2. 发现线粒体蛋白羰基化是诱发果实衰老的新机制及活性氧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化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化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说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开始评选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 此名单共8个表,首先按照当今中国科学院所设的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6个学部以及外籍院士分为7个表,各表均以评选年份排序,同一年的院士以其姓氏笔画为序排列。截至2007年底,共有院士1 106人(其中,1955年172人,1957年18人,1980年282人,1991年209人,1993年59人,1995年59人,1997年58人,1999年55人,2001年56人,2003年58人,2005年51人,2007年29人),外籍院士64人。此外,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时所设的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有学部委员64人,列入表8。 化学部(181人) 1955 年(22 人) 卢嘉锡(化学家)庄长恭(化学家)纪育沣(化学家) 李方训(化学家)杨石先(化学家)吴学周(化学家) 汪猷(化学家)张大煜(化学家)张青莲(化学家) 赵承嘏(化学家)柳大纲(化学家)侯祥麟(化学工程学家) 恽子强(化学家)袁翰青(有机化学和化 钱志道(化学家) 学史家) 唐敖庆(化学家)黄子卿(化学家)黄鸣龙(化学家) 梁树权(化学家)傅鹰(化学家)曾昭抡(化学家) 虞宏正(化学家)

1957 年(2 人) 赵宗燠(化学工程学家)蔡镏生(化学家) 1980 年(51 人) 王序(化学家)王葆仁(化学家)卢佩章(化学家) 申泮文(化学家)田昭武(化学家)冯新德(高分子化学家)邢其毅(化学家)朱亚杰(化学工程学家)刘有成(有机化学家)严东生(材料科学家)苏元复(化学工程学家)肖伦(放射化学家) 时钧(化学工程学家)吴征铠(化学家)吴浩青(化学家) 汪家鼎(化学工程学家)何炳林(高分子化学家)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 剂专家) 沈天慧(女, 化学家)张存浩(物理化学家)汪德熙(核化学化工专 家) 陈荣悌(化学家)陈茹玉(女, 化学家)陈冠荣(化学工程专家)陈家镛(化学工程学家)武迟(石油化工专家)查全性(化学家) 顾翼东(化学家)钱人元(化学家)钱保功(化学家) 倪嘉缵(化学家)徐光宪(化学家)高小霞(女, 化学家)高怡生(化学家)高济宇(化学家)高振衡(化学家) 高鸿(化学家)郭慕孙(化学工程学家)郭燮贤(化学家) 唐有祺(化学家)黄量(女, 化学家)黄维垣(化学家) 黄耀曾(化学家)曹本熹(化学工程学家)梁晓天(化学家) 彭少逸(化学家)蒋丽金(女, 化学家)蒋明谦(化学家) 嵇汝运(化学家)蔡启瑞(化学家)戴安邦(化学家)

中科院植物所生态学考研真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协同进化 2.动态生命表 3.功能反应 4.初级生产力 5.基因流 6.生态效率 7.边缘效应 8.优势种 9.适应 10.内禀增长率 二、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特征、类型,并论述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恢复的指导意义 三、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 四、写出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和两个种群间的竞争作用、捕食作用、寄生作用模型,并说明其中的r、k、a五个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五、试比较单项极群落学说与多项极群落学说的差异 六、给出次级生产过程模式框图,并试述次级生产量估算的几种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种群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2.竞争排斥原理 3.r,K对策者(r-strategist and K-strategist) 4.食物链 5边缘效应(edge effect) 6优势种(dominant) 7生态系统(ecosystem) 8生产力 二、简述题 1解释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它可能的几种结局 2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 3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试论系统模型建立的几个步骤 5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一、名词解释 1.层片(synusia) 2.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3.物质周转率(turnover) 4.光周期现象 5.边缘效应(edge effect) 6.尺度推绎(scaling) 7.生态交错带(ecotone) 8.能量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 9.斑块(缀块,patch) 10.温室效应 二、比较下述概念在涵义上的区别 1.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 2.r-对策与K-对策 3.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 4.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5.优势种与建群种 三、简答题 1.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两方面分别简述旱生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2.陆地表面枯枝落叶的分解经历那些过程?在分解过程中,分解速率和待分解物质的多样性将如何变化? 3.简述干扰在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中的意义 4.简述有关群落演替的单元顶级论和多元顶级论 四、论述题 1.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碳循环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2.分析如何应用生态学原理控制或减缓因生境破碎化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5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1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高等物理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过程中, ΔU = 0 的是( C ) A. 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B. 封闭系统的任何可逆过程 C. 封闭系统的任何循环过程; D. 在密闭的刚性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2. 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可用Ky和K表示,温度和压力对Ky和K 的影响为(D) A. 温度和压力对Ky, K 均有影响 B. 温度和压力对Ky, K均无影响 C. 温度对Ky, K有影响, 压力对Ky无影响而对K有影响 D. 温度对Ky, K有影响, 压力对Ky有影响而对K无影响 3. 以下定律中不属于稀溶液依数性的是( A ) A.亨利定律; B.沸点升高定律; C.凝固点下降定律; D.渗透压定律. 4. 用等体积、等摩尔浓度的LiCl, NaCl, CaCl2和AlCl3电解质溶液使As2S3溶胶聚沉, 加入AlCl3溶液聚沉得最快, 此溶胶的电性为( B) A. 正; B. 负; C. 中性; D 不确定 5. 用96485 C电量最多可从CuSO4溶液中电解出Cu( B )克(取Cu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 A. 16; B. 32; C. 64; D. 128. E;副反应6. 某平行反应含有主、副两个反应,主反应的产物为Y,活化能为 1

产物为Z ,活化能为2E ,且1E >2E ,则升高温度:(A ) A. 对生成Y 有利 B. 对生成Z 有利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7. 固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 这说明固体糖的化学势( B )水溶液中糖的化学势。 A.等; B. 高; C. 低; D. 无法判断. 8.在下面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C ) A .不可逆循环过程 B. 可逆循环过程 C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D.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过程 9. 2mol C 2H 5OH(l)在正常沸点完全变为蒸气时,一组不变的热力学函数是( B ) A .内能、焓、系统的熵变 B. 温度、总熵变、吉布斯函数变 C .温度、压力、定压热容 D. 内能、温度、吉布斯函数变 10.在85℃及101.3kPa 压力下,过冷的H 2O (g )变为H 2O (l )时,应该是( B ) A .ΔS 系<0,ΔH >0,ΔG <0 B. ΔG <0,ΔU <0,ΔH <0 C .ΔH <0, ΔU >0,ΔS 系<0 11.理想气体在自由膨胀过程中,其值都不为零的一组热力学函数变化是( B ) A .ΔU 、ΔH 、ΔS 、ΔV B. ΔS 、ΔA 、ΔV 、ΔG C .ΔS 、ΔV 、ΔT 、ΔG D ΔU 、ΔA 、ΔH 、ΔV 12.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动势发生如下变化:( A ) A .E (阳)变大,E (阴)变小 B. 两者都变大 C .E (阳)变小,E (阴)变大 D. 两者都变小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 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 B .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C . 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D .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14.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等温吸附时:( B ) A .ΔS >0 B. ΔS <0 C. S =0 D. ΔS 0 15.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B ) A .温度 B. 毛细管半径 C. 液体的粘度 D. 大气压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