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中草药及用途

常见中草药及用途


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

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野菊

性能:

苦辛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1.鼻炎,支气管炎,风火眼痛,疮疔痈肿,咽喉肿痛.五钱至一两煎服.

2.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三至四两,煎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

夏枯草

性味功用: 苦、辛,寒。
①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
②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
③散结消肿:治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附方: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被动暑剂。

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

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 鲜鱼腥草150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100毫升。口服每天2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凉拌鱼腥草

,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
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

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10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

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嚼其茎,有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青葙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苦,微寒。归肝经。

〖主 治〗 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功效作用〗 1.清肝明目:主要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视物昏暗。2.本品还可用于肝火型高血压。

〖用 法〗 3-15g。

〖禁 忌〗 本品清泄肝火之力较强,且能扩散瞳孔,故肝肾阴虚之目疾及青光眼患者忌用

虎耳草

性能:辛微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1)中耳炎: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滴耳.

(2)风疹湿痒:鲜草五钱至一两,煎服.

(3)冻疮溃烂:鲜草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鸭跖草

性味 性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
水肿尿少、热不林涩痛、痛肿疔疮。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60~90g 。外用适量。

(1)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扁蓄、蒲公英等同用。

(3)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

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4)鸭跖草一药,长于清热,又
能利尿。经临床实践体会,煎服本品后,能使高热渐退,尿量增加,但停药后又见体温升高现象。故如单用本品,似嫌解毒作用不强,在临床使用时宜与其它清热解毒药配伍。

(5)鸭跖草与淡竹叶都能清热利尿,功效相似,但鸭跖草的作用较强。

半枝莲

性能:辛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1)疮痈肿毒.

(2)肝炎,肝肿,肝硬化腹水.

(3)蛇虫咬伤.

(4)癌肿.

以上病症用量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

猪殃殃


性能:辛微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止血.

主治用法:

(1)疮疔,癌肿,阑尾炎.

(2)筋骨风通.

(3)便血,尿血.

以上病症用量五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三两,煎服.

丝棉木

性能:外用解漆毒.

主治用法:

漆疮:适量煎汤熏洗.

垂盆草

性能:

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

主治用法:

大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癌肿:鲜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干品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敷患处.

玉簪

性能:甘辛寒,有毒.拔脓解毒,生肌.

主治用法:

(1)乳痈,疮痈肿毒,蛇咬: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2)耳内流脓:鲜草洗净,捣汁滴耳.

(3)烂脚:鲜叶用菜油浸几天后,用时撩起贴患处.每日换一次.

<注>此药有毒,外用为主,一般不作内服.

龙葵

【性味】《纲目》:"苦微甘,寒,无毒。"

【功用主治】治痢疾,淋浊,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①《本草图经》:"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通利小便。"

②《纲目》:"疗痈疽肿毒,跌扑伤损,消肿散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8~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福建民间草药》:"凡虚寒而无实热者忌用。"

【选方】①治痢疾,妇女白带,男子淋浊:鲜龙葵根八钱至一两(干的五至八钱),和水煎成半小碗,饭前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睾丸炎:龙葵鲜根、灯笼草各-两,青皮鸭蛋二枚。加水同煮熟,服汤食蛋。(《泉州本草》)

③治风牙虫痛:龙葵根煎汤含漱。(《泉州本草》)

④治发背痈疽成疮者:龙葵根一两,麝香一分(研)。先捣龙葵根,罗为末,入麝香研令匀,涂于疮上。(《本草图经》)

灯笼草

性能: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

(1)咽喉肿痛,肺痈,腮线炎.

(2)小便不利,血尿.

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煎服.

(3)牙龈肿痛:鲜草洗净,

捣烂,浸醋含漱.

(4)天疱疮:鲜全草洗净,捣汁涂敷患处.

<注>此药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

芦根

[性味、归经] 甘寒,入肺、胃经。

[功用] 清热生津。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热病高热口渴,肺痈咳吐脓血。


[用法、用量] 煎服10-30克,鲜品30-60克。

田字草

性能:甘寒.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用法:

(1)肾炎,脚气,水肿,肝炎,风火赤眼,眼目昏糊.

(2)小儿夏天发热(疰夏).

以上病症用三钱至一两.煎服.

(3)热疔疮毒,蛇咬伤:鲜草四两,洗净,捣烂外敷.

(4)流火:鲜草四两,洗净,加豆腐适量,捣烂外敷.

天胡荽

【性味】苦辛,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苦,寒。"

②《医林纂要》:"辛,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瘀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百日咳、尿路结石、脚癣、带状疱疹、结膜炎、丹毒。

①《千金·食治》:"疗痔。"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

③《草木便方》:"治头疮,白秃,风瘙,疥癞。"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肾脏炎、黄疸。外用揉擦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中治中耳炎。"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钩虫病。外用捣涂酒渣鼻。"

⑥《南宁市药物志》:"治瘰疬毒疮,无名肿毒,跌打筋伤,哮喘。"

⑦《本草推陈》:"治急性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疥癣,蛇咬伤,痈疽,漆疮,风湿痛,挫伤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选方】①治肝炎发黄:鲜地星宿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水吃,日服三次。(《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广西中药志》)

④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半小碗,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江西草药》)

⑤治痢疾:满天星,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红淋症:地星宿、扁蓄各四两。捣烂取汁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⑧治小便不通

:鲜地星宿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⑨治小儿疳积:地星宿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贵阳民间药萆》)

⑩明目、去翳:翳草揉塞鼻中,左翳塞右孔,右翳塞左孔。(《医林纂要》)

⑾治风火眼痛:天
胡荽、旱莲草各等分。捣烂敷。(《广西中药志》)

⑿治跌打瘀肿:天胡荽捣烂,酒炒热,敷撩患处。(《广西中药志》)

⒀治荨麻疹:天胡荽一至二两,捣汁以开水冲服。(《福建中草药》)

⒁治发癍及疔,热极,色紫黑者:天胡荽六至七钱,放碗内捣烂,不使水走散,再加洗米水煎沸冲入,去渣饮之,将渣敷发癍及发疔处,热从小便出。(《岭南采药录》)

⒂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⒃治喉炎:天胡荽-至二两,煎水或捣汁加食盐少许含漱。(《福建中草药》)

⒄治齿缝出血:鲜天胡荽一握,用冷开水洗净,捣烂浸醋,含在口中;五分钟吐出,日含三至四次。(《福建民间草药》)

⒅治头疮白秃:满天星,牛耳大黄,木槿皮。捣涂。(《四川中药志》)

⒆治耳烂:满天星鲜草揉汁涂。(《四川中药志》)

⒇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

试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数十例,服药3~5剂即退黄。服法:新鲜天胡荽(满天星)1~2两,加水及糯米酒各半炖服。每剂炖2次,上、下午空腹各服1次。

白夏枯草

性能:苦寒.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用法:

(1)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

(2)外伤出血,血瘀肿痛,鼻出血,咳血.

以上病症用量三钱至一两,煎服.

外用鲜草适量,捣敷.或焙干研末,加蜂蜜调敷.

马齿苋

煎剂对各种类型的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其注射液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其所含之钾盐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

食用马齿苋可增强肠蠕动及利尿等。

又据报导,马齿苋还有抗癌作用。马齿苋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阑尾炎、乳腺炎、腮腺炎、百日咳、肺脓肿、尿道感染、疮疡肿毒等多种疾病。外用可治丹毒及毒蛇咬伤等。因而有许多验方流传于民间,有些已有文字记载。现择其要者辑录之,供参考试用。

治阑尾炎 取鲜马齿苋一把,洗净捣汁,取30g,加温开水100g,白糖适量,调服,每日服2~3次,每次100g,连服5~7日;或取干马齿苋60g,蒲公英60g,先水煎2次,然后将2次煎液

混合,再煎熬浓缩为200g,每日服2次,每次100g,连服3~5日。

治尿路感染 鲜马齿苋60g,鲜车前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日;或马齿苋6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糖尿病 干马齿苋100g,水煎2次,早晚分服,1日1剂,连续服用。
治肺结核 鲜马齿苋250g,大蒜头适
量,水煎代茶饮,长期饮服

治细菌性痢疾和滴虫性肠炎 鲜马齿苋750g,洗净干蒸3~4分钟,捣烂取汁,每次服汁50g,一日3次;或用洗净的马齿苋挤汁,加等量蜂蜜,用开水冲服;或取干马齿苋20~25g,扁蓄、苦参各25~40g,水煎,分2日早晚空腹温服。

治肛门肿痛 马齿苋、三叶酸草等量,煎汤熏洗,1日2次。

治毒疮 干马齿苋50g,木香、丹砂、盐各1g,将丹砂、盐研细,马齿苋、木香捣碎拌匀,用炭火烧后研细,加入细丹砂、始末,再研匀,随即敷疮上。

治赤白痢疾 鲜马齿苋120g,粳米100g,同煮成粥,加食盐少许,分2次食之,连食5~7日;或干马齿苋60g,水煎后加适量红糖服,每日1剂,连饮5~7日。

治腮腺炎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肿消。
治带状疱疹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治愈。
治黄疸 鲜马齿苋60g,煎汤,每日服3次,连服5~7日;或鲜马齿苋绞汁,每次约30g,用开水冲服,每日1剂。

治蜈蚣咬伤 鲜马齿苋捣汁涂咬处,每日3次,连涂2~3日。

治耳有恶疮 干马齿苋50g,黄柏25g,捣成末,每次取少许,用棉裹之塞于耳中。

挂金灯

性能:酸平.清热,消肿.

主治用法:

(一)肺热咳嗽,可配合桑叶,枇杷叶等.

(二)咽喉肿痛,可与蒲公英等同用.

以上病症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煎服.

点地梅

学名:Androsace umbellata (Lour.)Merr.

英文名:Umellate Rockjasmine

别名:喉咽草、白花珍珠草

科属:报春花科点地梅属

一年或二年生矮小草本,全株生细柔毛。叶从生,半圆形至扁圆形,长0.4—1厘米,宽0.5—1.5厘米,边缘有三角状齿。花茎从叶中抽出,伞形花序有花3—10朵,果扁圆形,成熟时5裂。3—5月开花结果。

各地均产,生于田野潮湿地;南北各省区也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

性能:苦辛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1)风火赤眼;

(2)跌打损伤,偏正头痛,牙痛.

以上用量三钱至一两,煎服.

(3)急性咽喉肿痛:五钱至一两,煎服:对慢性咽喉痛效果更好.

土牛膝

性能:苦酸平.通经利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

(1)脚气肿胀,关节炎,风湿痛

;

(2)闭经;

(3)白喉;

(4)咽炎:急性的可配合金银花或忍冬藤等;慢性的可配合玄参,麦冬等;

(5)跌打损伤.

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至一两五钱,煎服.孕妇忌服.

【植物名】:忍冬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 双花

【土名】:二色花藤

【植物形态】:

常绿蔓生灌木.茎缠绕,小枝空心.叶对生,长椭
圆形,两面有毛或至少反面有毛.花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有时有紫斑,芳香.浆果球形,黑色.5-6月开花,10-11月果熟.

【药用部分】:花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主治用法】:

(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银花甘寒,既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较为适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

(3)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热毒结聚肠道,入于血分,则下痢便血。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疗血痢便血,在临床上常以银花炒炭,合黄芩、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同用。

(4)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则疏表解热;配以鲜生地、玄参、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营泄热;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则解毒疗疮;配以黄耆、当归、甘草,则托毒消痈;配以黄芩、白芍、甘草等,则清热治痢。

【用法用量】 6~15g。

忍冬藤(茎藤):

1.主治用法与金银花相似,又能通经络.治风湿痛:25克-50克,煎服.

2.银花子(果实):性凉,解毒止痢.治热疮肿毒,痢疾:15克-20克,煎服.

备注:据文献记载,误食毒蕈,急采新鲜的金银花嫩茎及叶适量,用冷开水洗净,嚼细服下,可解毒.

蜈蚣草

【英文名】Ladder brake

【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肾蕨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杀虫。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

【用法用量】根状

茎2~4钱。外用全草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植物名: 凤尾草 井口边草

别名: 双凤草

土名: 鸡脚草 鸡脚骨草 井边草 背阴草

学名: Ptenris multifida Pori

科属: 凤尾蕨科 凤尾蕨属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一尺多.根茎短,密生栗褐色小鳞片.叶丛生,硬纸质,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叶脉明显,叶柄细长,有三条棱.

性能: 苦寒.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止痢.


主治用法:

1、细菌性痢疾,可单用,也可与辣蓼草等配合.

2、便血,尿血,痔疮出血

3、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

4、遗精,白带.

5、蛲虫病.

以上病症用量15-25克,大剂量可用50-100克.


蜀羊泉

植物名: 白英.

别名: 排风藤,苦茄.

土名: 白毛藤、毛藤草、摊背藤草

学名: Solanum lyratum Thunb.

科属: 茄科,茄属

植物形态:

多年生有毒蔓草,以叶柄攀登它物,全体密生白色软毛。茎基部木质化。叶互生,基部有一对(很少二对)耳状裂片。茎上部的叶常不分裂。花紫色,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最后变黑色。7~9月开花,9~11月果熟。

药用:

全草.

性能:

甘寒.清热解毒,利尿,祛风湿.

主治用法:

(1)、癌肿,常与蛇莓,龙葵等配用;

(2)、湿热黄疸,可配合对坐草,茵陈,三白草,车前草等;

(3)、风湿痛;

(4)、血吸虫病伴发黄疸及腹水;

(5)、感冒发热.

以上症状用量三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至二两,煎服.

(6)、皮肤瘙痒:与苦楝树叶等量,煎汤外洗.

辣蓼

植物名: 白毛垂花蓼

别名: 辣蓼草、蓼子草

土名: 辣蓼姆、蓼蓼花、药酒草、药酒花、罗官姆、多节草、竹叶草、红梗子草、白边耳尖草、尖头马兰、水马兰头草。

学名: Polygonum nodosum Pers. var. incanum Ledeb.

科属: 蓼科,蓼属

植物形态:

一年生大草木,高可达一米。茎基带红色,粗大,有暗紫色细点。叶互生,带披针形,有多数明显的侧脉,正面中央往往有黑斑,反面有白色绵毛。花小,密集成下垂的淡红色或绿白色花穗。果小,扁圆形,黑褐色有光泽,9~10月开花。

性能:

辛温。解毒。利尿,止痢,止痒。

主治用法:

1、痢疾、肠炎:50克,煎服也可配合凤尾草或马齿苋同用。

2、蛇犬咬伤: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3:皮肤湿痒、顽廯: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或煎汤熏洗。

黄姜: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属薯蓣科薯蓣属的植物,学名盾叶薯蓣。
别名:
还有鸡头根、枕头根、地黄根、野洋姜等。黄姜以地不根茎入药,其根茎横生,呈珊瑚状不规则分枝,个别呈指状,直径1.5——3厘米,分节

不明显,浅黄色到暗褐色,根状基质脆易拆断,内部橘黄色,味苦,水煮后可食。
主治:
痈节、阑尾炎、软组织损伤,将黄姜捣碎可治疗多种炎症。有药书记载:黄姜和槲寄生,独活配伍,内服,治疗大骨节病,黄姜和苍术,黄柏配伍内服,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痛。


板蓝根:
别名:
靛青根,蓝靛根,靛根。
植物形态:
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
;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
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
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车前草
别名:
牛遗、牛舌草、牛甜菜、牛耳朵棵、钱串草等。
中医认为,车前子、车前草均性味甘寒、无毒,其药效也很相似,均具利水、消肿、止泻、清热杀菌、明目化痰的作用。在中药里,车前草的药用非常广泛。
1.将车前子炒焦,每次服10克,每日3次,可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腹泻。
2.取车前子或车前草30 60克,水煎,每日4小时服药1次,可治急慢性痢疾,并能较快地消除发热、腹痛等症状。

3.取车前子30克、干姜6克,水煎服,可治腹泻、腹痛、肠鸣、大便清稀。

4.取车前草100克、竹叶心10克、甘草梢10克,水煎代茶饮,可治尿道炎、膀胱炎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不畅。

5.取车前子30克、金钱草50克,水煎代茶饮,可防治结石。

6.取车前草60克,水煎服可治百日咳和急慢性气管炎。

7.取车前子30克,煎汤送服成药杞菊地黄丸,日服2次,可治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8.取车前草捣烂敷之,可治外伤出血。

9.取车前子30克水煎,去滓,洗浴可治外阴痒痛。

10.取新鲜车前草30 60克洗净,加葱白适量煮汁去渣,再放入粳米煮粥,可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小便不通、尿血、水肿、黄疸等症。

11.将车前子30克用纱布包裹煎煮半小时后取出,再加粳米60克、茯苓粉30克同煮成粥,可治白带多、腹泻。

地米菜
别名:荠菜
长于田野、路边,叶嫩根肥,具有独特的清香和美味,药用价值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民间素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说法。
江汉平原流行着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

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





(来源于贴吧花草吧,因为我是在花草吧里看见的,转载,顺便整理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