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上册最后古诗词四首

初一上册最后古诗词四首

初一上册最后古诗词四首

一、《秋词》【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朝代】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潼关》【作者】谭嗣同【朝代】清代。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1、第一首:《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文解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意为:向东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看苍茫的大海。海面水 波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着。 东:向东,往东;临:到达,登上;以:连词,来;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耸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意为:(山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草类长势很旺盛。水 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丰茂:茂盛;茂密;萧瑟:拟声词,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洪波: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意为:璀璨的日月星汉不停地运行,好像是从大海里起落的。 (真是)幸运极了,让我用诗歌来抒发我的志向吧。 行:运行;若:如同,像;星汉:银河;至:达到极点;志:心意,志向 2. 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文解读: 标题解读: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在柳絮落尽、子规啼叫的季节,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 路过五溪。

杨花:柳絮;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龙标:指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 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 与:给予;夜郎:地名,怀化境内 3. 第三首:《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解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 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游子)行舟于绿水之中。潮水涨 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而行,船帆 高高悬挂。 青山:北固山;前:向前;阔:开阔;风正:风顺(而和);悬:挂,吊挂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全(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全册古诗文原文+翻译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全册古诗文原文+翻译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篇目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 课外古诗词阅读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四单元:《诫子书》 第五单元:《狼》 第六单元:《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课外古诗词阅读 《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 4.1 观沧海(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壮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来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4.3 次北固山下(王湾)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4.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 原文及教案 课文原文 《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 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 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 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 教学难点 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

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 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 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 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 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 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 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为了达到最好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 原文及教案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璀璨,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学导案 教学目的: ⑴理解诗歌大意,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⑵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画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⑶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⑴《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精确把握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⑶《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剖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⑷《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观沧海》

教学目的: ⑴熟读并背诵诗歌。 ⑵理解诗歌内容。 ⑶品味语言,领会诗中描画的雄伟壮丽景象。 ⑷领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习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开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⑴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大方悲壮见称,在文学留下了光芒的一笔。 ⑵背景: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卷土重来。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无敌,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犹豫满志,意气昂扬,挥笔疾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三、解习题: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步出夏门行》是乐府旧习题,又名《陇西行》。夏门,是洛阳的一个城门。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局部,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四章。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题目,《观沧海》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络。 四、朗诵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防止读破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篇目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阅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四单元:《诫子书》 第五单元:《狼》 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课外古诗词阅读《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潼关》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 4.1 观沧海(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壮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来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4.3 次北固山下(王湾)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

1、《古代诗歌四首》(课内)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观:欣赏。(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 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主旨】 本诗通过描写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体现了诗人博大浩瀚的情怀以及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 原文及教案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观沧海》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留下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 文及教案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观沧海》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留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一、曹操《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体感知】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歌主旨】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整体感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 《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乔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惮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乔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 《观沧海》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枷,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呑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 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拿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等。 二、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七上古诗词四首笔记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堂笔记 一、基础知识点回顾 1.解释题目背景:本课选编了四首古代诗歌,分别展示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2.诗歌特点:古代诗歌通常以简洁、优美、含蓄、寓意深刻为特点,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场景,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诗歌分类:这四首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诗歌类型和流派。 二、课文解析 1.《观沧海》 作者介绍:曹操,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雄浑、奔放为主要特点。 主题:描写大海的壮丽景色,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重点词语: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星汉灿烂等。 表现手法:运用比兴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次北固山下》 作者介绍:王湾,唐代诗人。 主题:描写北固山下的自然风光和旅途中的感受,表达思乡 — 1 —

之情。 重点词语: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 表现手法:运用对偶、象征等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钱塘湖春行》 作者介绍: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为特点。 主题:描写钱塘湖春天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重点词语: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等。 4.《天净沙·秋思》 作者介绍: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和诗人。 主题: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重点词语: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 表现手法: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重点难点解析 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这四首诗中都运用了许多意象和意境,如《观沧海》中的大海、《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水等,这些意象和意境都与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紧密相连。因此,理解这 — 2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后练习答案 第四课 《古诗词四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答案第四课《古诗词四首》 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高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答:《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运用四言短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海山秋色图令人心向神往,整首诗读来质朴真率、音调铿锵,令人难忘。想象此情此景,我似乎已经与诗人一起登山临海。秋风萧瑟,大海上波涛汹涌,无限辽阔壮美,一股昂扬奋发的激情油然而生,我仿佛成了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答:选取两个景物------飘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从全诗来看,切合当时的情事,从而融情入景。同时,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示的情景,体会上下对偶的精妙。 答: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风正”对“潮平”,“一帆悬”对“两岸阔”。描绘情景示例: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临其境,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答:示例: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附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准备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走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一个流落异地他乡的人,他将投宿到何处呢?只有浪迹天涯罢啦! 五、古诗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朗读下面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感情。也可课外在收集一些。 答: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词四首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词四首笔记 在这篇笔记中,我将对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中的四首古诗词进行总结和思考。这四首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夜雨寄北》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首先,我们来看《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的作品,他以大海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感。通过分析这首诗,我认识到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体现。曹操通过大海这一象征,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也对大海这一意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代表着广阔无垠,更代表着无限可能。 接下来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王湾的作品,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感受。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体会到诗歌中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王湾通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艰辛。同时,我也对旅途中的风景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的作品,通过对夜雨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感受到了诗歌中情感的表达和文字的魅力。李商隐用简单而深刻的文字,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也对诗歌中的意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符号,更是情感的载体。 最后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是韩愈的作品,通过对早春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分析这首诗,我感

受到了诗歌中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情感表达。韩愈用简单而优美的文字,将早春的景象表现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在复习这四首古诗词时,我发现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性关怀。通过分析这些诗,我不仅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欣赏和品味这些优秀的古诗词,感受它们的美和魅力。我相信,这些诗词将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生活,更好地面对挑战。

古诗鉴赏复习整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必备】

七上古诗鉴赏整理 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5、《峨眉山月歌》6、《江南逢李龟年》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8、《夜上受降城闻笛》9、《秋词》10、《夜雨寄北》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2、《潼关》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意】: 向东进发,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大海。水波荡漾,山岛耸立。山岛上树木繁密,各种各样的草长得很茂盛。吹起萧瑟的秋风,涌起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银河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习题】: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画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答:大海水波荡漾一望无垠,山岛突兀地耸立在水中。好一幅雄浑壮阔的景象! 【若有字数限制,再加语言。思路:描绘+总结】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①想象,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银河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②表现大海的雄浑壮阔、包容万物。③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赞美。④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想要建功立业的雄伟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习题】: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对友人被贬遭遇的劝勉宽慰,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同情,对其命运的担忧关切,对其离开的不舍思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