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闻喜县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山西省闻喜县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山西省闻喜县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山西省闻喜县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山西省闻喜县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6·厦门模拟)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创新不是喊出来的,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创新的源泉和创新力的形成上,。所以,要将创新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必须牢牢掌握实现转化的根本点,如此才能脚踏实地推进全社会的创新发展。

①我们不仅要高举创新发展的旗帜②更要大力加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建③眼睛不能只盯住创新的末端④而且要思考创新的源泉在哪里⑤而忽视了创新的基础建设⑥提倡创新发展,践行创新发展

A . ①④⑥⑤③②

B . ①④②⑤⑥③

C . ⑥①④②③⑤

D . ⑥③⑤①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显,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民短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2018年中国网民长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注)分数越高代表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交通其实只是

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 . 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査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 . 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 . 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 . 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 .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 . 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3)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迅速,但要充分适应社会发展,仍需做出哪些努力,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

3. (9分) (2019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345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其中参加职工医保的有31681万人,比上年增长4.5%。职工医保基金收入1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职工医保人员享受待遇19.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0%,增幅提高3.0个百分点,人均就诊6.2次,比上年增加0.3次。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医疗总费用1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另外,参加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89736万人,比上年增长2.7%。居民医保基金收入6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人均筹资693元,比上年增加88元,增长14.5%;人均财政补助497元,比上年增加58元,增长13.2%。居民医保参加人员共享受待遇1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居2018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有辽宁、吉林、安微、海南、贵州、陕西、西藏7个省份参保人员1.3亿人,基金收入875亿元,基金支出839亿元。

从2018年起,中央财政连续两年共增加80亿元医疗救助补助资金,进一步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2018年“三区三州”因病致贫人口较上年减少16.3万人,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赏人口较上年减少109.3万人。

(摘编自《2018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1996年,当时的卫生部医政司向全国推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包括降低医院服务窗口高度,体现人文关怀,急慢病分开收治,提高床位的周转率,缩短平均住院日,结余可以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等。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人看病不知道挂什么科,去哪儿找好医生,看病湖里糊涂,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清华大学交又医学研究院生物经济中心主任王宏广表示。

京东健康CEO平利军指出,日前互联网医疗的崛起非常迅速,尤其是2016年进一步落实互联网+健康全民健康信息化、医疗大数据和智慧医疗、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诊体验,大数据的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等举措后,“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勃勃生机。这些举措促进了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让医疗服务更加贴心和健康。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年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中国消费网,2019年9月17日)

材料三:

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医疗保障受益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更加有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基本医保待遇政策全面落实,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城乡差距逐步均衡。大病保险加大倾斜力度,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支付比倒提高5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并取消封顶线。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年度救助限额内农村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对特殊困难的进一步加大倾斜救助力度。促进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减轻农村贫国人口目录外个人费用负担。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不断优化,医疗费用结算更加便捷。

(摘编自《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8年,我国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人员均比去年多,这推动了参保率的提高和参保人员医疗总费用的增加。

B . 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保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

C . 面对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举措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让医疗服务更加贴心和便捷。

D . 到2020年,我国农村人口将全部纳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农村人口制度的全覆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8年职工医保参保人数比居民医保人数少,基金收入却比居民医保多,说明职工投保人均额度比居民。

B . 鉴于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形成了卫生行政部门、医学研究单位、民营企业等多方合力发展的格局

C . 要实现贫困地区人口脱贫,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是重

要的措施。

D . 要将基本医保待遇政策全面落实,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均衡城乡发展。这需要国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的力度。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特点。

4. (12分)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启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帐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建筑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是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的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

前者情深义切,后者痛断肝肠。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希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着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徐志摩的故居、爱情、诗歌三方面入手,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徐志摩的形象,且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B . 首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出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C . 本文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D . 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2)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

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①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佗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虏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节选自《汉书·常惠传》)

[注]①昆弥:乌孙国王的称号。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B .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C .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D .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持节,节是古代使者出使用的凭证,使者拿着符节代表皇帝亲临,可代皇帝行使权力。

B . 印绶,是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后也借指官爵;文中指被乌孙人偷走的常惠的官印。

C . 龟兹,指龟兹国,又称丘慈,是古代西域地区的大国,位于同为西域国家乌孙的西北。

D . 崩薨,古人忌讳说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叫“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常惠出身贫寒,报国志坚。他随苏武出使匈奴,即使被匈奴扣留十多年,也没有变节屈服;回国后,他因辛苦勤劳而被昭帝嘉奖。

B . 常惠富有谋略,统兵有方。他为了清除边患,联合西域乌孙国重创匈奴;同时汉朝国内也征调骑兵十五万,协同作战,缴获颇丰。

C . 常惠胆识过人,见机行事。他再次出使到乌孙,在没有征得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路过龟兹时,集结调度军队,攻打龟兹,向其问罪。

D . 常惠明习外事,身受重任。他在后将军赵充国死后,被天子任命为右将军,而他典属国的官职照旧;宣帝死后,常惠又事奉元帝。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

②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释】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 . “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C . “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D . 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 . “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C . “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D . “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接着“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告诫后人,这与他在《出师表》中所说的“________ ,________”的志向是一致的。

(3) 2004年6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________, ________”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4)《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用“屋舍”“良田”描写世外桃源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8高一下·武邑开学考)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9. (5分)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为经济困难或案件特殊的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公益保障制度。请根据以下法律援助流程图(部分),以援助中心咨询点工作人员的身份,向一位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村老太太解释如何办理申请手续。要求:流程完整清晰,语言流畅,礼貌得体。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

要求作文。

《中华大字典》对“敬畏”的解释:敬也,服也。敬,而生虔诚

心;畏,而生戒惕心。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

有丝毫懈怠。

我们每个人对待自然、历史、人生、事业等等,都应怀有敬畏之

心,这样才能不容易浮躁,不容易轻忽,内心自然生养宁静、正气、

庄严、崇高,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在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6-3、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7-4、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l50分钟) 第工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桀骜(ào)揪斗(qiū)租赁(1ìn)长歌当哭 (dāng) B.喋血(dié)山阿(ē)殒身(yǔn)博闻强记 (qiáng) C.莅校(lì)解剖(pāo)屏息(bǐng)不可估量(1iáng) D.弥漫(ní)谦逊(xùn) 浸渍(zì)迥乎不同(jiǒng)答案:B 解析:A.“揪”应读jiū,“当”应读dàng;C.“剖”应读pōu;D.“弥”应读m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残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B.部分省份的小学语文教材篡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对此,我们深表遗撼。 C.有学问,有文彩,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写文章,演讲,淡事情,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做到有针对性,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小要把什么都和盘托出。 答案:D 解析:A.残一惨;B.篡一窜,撼一憾;C.彩一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外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纷至沓来,但设计理念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其败笔让老百姓微词颇多。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人们莫衷一是。 C.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D.最新好莱坞大片创造了岁未票房新高。在影片中演员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答案:C 解析:A项,适用对象不当,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B项,不合语境。莫衷一是: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C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D项,褒贬不当。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专门制定并启动了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

2020高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2020高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独处(chù) 参差(cī) 葱茏(lǒnɡ) 廿四桥(niàn) B. 踱步(dù) 一椽(chuán) 混沌(dùn ) 陆蠡(lǐ) C. 颤动(chàn) 纤细( xiān) 瞥见(piē) 蕈菌(xùn) D. 袅娜(nuó) 驯鸽(xùn) 婆娑(suō) 梵婀玲(f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 A.幽辟凋谢缀学婷婷玉立 B.宛然缈茫猗郁蓊蓊郁郁 C.淅沥房檩鼾眠穿流不息 D.倩影嘶叫掂记没精打彩 3.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不过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 B.幽僻品尝柔弱 C.幽僻赏玩柔弱 D.幽静赏玩软弱

4.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但对于今日的柯达来说,那些以前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B.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荡气回肠,只顾要吃;去身边取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 C.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世界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6小时,成为最长的大满贯决赛体现在球迷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记者从国际汉语教材评选会上获悉,当前世界已有近100个左右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了3000万。 D.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领域内,中国科技界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姿态勇敢地迎战,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表现不俗。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来说,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遣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斡旋(wò) 苍穹(qióng)棕榈(lǘ) 令人咋舌(zà) B.敕造(chì) 唆使(suō)混沌(hùn) 屡见不鲜(xiān) C.梦魇(yǎn) 菁华(jīnɡ)河蚌(bànɡ) 呼天抢地(qiǎng) D.懵懂(měng) 箴言(zhēn)泊车(bǒ) 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囊括切蹉荟萃一堂克不容缓 B.匮乏峻工器宇轩昂不负重望 C.濒临牟取金碧辉煌严惩不贷 D.睿智草介枉废心机理屈词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下,儿子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2)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自己的投票决定:“我不赞同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高技术封锁的政策。” (3)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理健康,在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分为好。 A.熏陶隐讳淡泊 B.熏染隐晦淡薄 C.熏陶隐晦淡薄 D.熏染隐讳淡泊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11月22日,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遏制最近一些地方的违法建设、违法销售“小产权房”问题。 D.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农民工就业难的冷思考 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失业群体以及前所未见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援助政策。这些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着眼于短期效应的政策对于破解困扰我国农民工就业的长期难题作用并不大,一些应急性就业援助政策甚至会在长期内造成我国农民工更大的就业难题。 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之所以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如此脆弱,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建立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不确定的外部需求之上。长期以来,以外销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是吸引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这种就业结构,造成农民工就业高度依赖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 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要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就必须改变我国的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需求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市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各级政府还应引导农民工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分散外部经济冲击对农民工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农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农民工的综合技能素质不高,就业面狭窄。当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熟练技术工人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较高工作技能与相对稳定人力资源供给的行业,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这对于提升农民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扩大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只能提高农民工的基本技能,无法突破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限制。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至少还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科目:语文年级:高一 答题老师:刘清银日期:10月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诗句中括号里所标前一个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橘子(zi)洲头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分(fèn)外香 B.从这倾圮(pí)的屋檐下散开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huò) C.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ǐ) D.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wéi)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fēi)紧掩(yǎn) 2.下列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B.怅廖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 C.辽廓江天万里霜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位贯注揣测 C.品味灌注揣摩 D.品味贯注揣测 4.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雄鹰在长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江边浅水处自由的游泳、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意思是回忆过去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是说大家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文章批评坏的,表扬好的,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为: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江上飞快前进的船只。 5.对课文中有关诗句的诠释和鉴赏,不正确的一句是: A.“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里将“笙箫”与“悄悄”、“夏虫”和“沉默”等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在一起,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制,而最后一句则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B.《再别康桥》中“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而且故意将那股热烈的情绪压在诗的内层,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C.《死水》中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美丽的事物来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目的是造成让人恶心的反差效果,从而表现诗人对旧中国强烈的批判和否定。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现了诗人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的苦闷和对国家前途彻底失望的沮丧失落心情。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炼,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学生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及时整理,想要检测知识的同学们,赶紧来看了~~~ 一,文言基础(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阙秦(quē) 忤视(wǔ) 飨士卒(xiǎng) 以药淬之(cuì) B.卮酒(zhī) 失其所与(yù) 目眦尽裂(cì) 朝济而夕设版(zhāo) C.玉?(jué) 参乘(shèng) 共其乏困(gòng) 夜缒而出(zhuì) D.刀俎(zǔ) 戮力(lù) 策目(chēn) 微夫人之力(fū) 2、每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B.沛公则置车骑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以乱易整,不武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3、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图穷而匕首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举头望明月 4、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A.使使以闻大王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单女孩任月丽从在地铁卖唱,到走红网络,到走红星光大道,到走红2020年春晚,一路走来,一发不可收拾,这其中固然有大众的草根明星情结,但与其深厚的歌唱功力也密不可分。 B.一个时期以来,信用卡诈骗猖狂至极,在我警方的全力打击下,

高一语文月考单元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月考单元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月考单元检测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

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小测)(原卷版)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摈.弃(bìng)遒劲.(jìng) 蜡炬.(jù) 百舸.(gě)争流 B.忸怩 ..(niǔ nī) 铆.钉(mǎo) 慰藉.(jiè) 峥.嵘(zhēng)岁月 C.寥.廓(liáo) 脊髓 ..(jǐ suí) 包扎.(zā) 虫咬鼠啮.(niè) D.掂量.(liang) 间.歇(jiàn) 辟.谣(pì) 磕磕绊.绊(bàn) 2.下列各句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5分) A.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B.《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像征。 C.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D.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我并没有地下结论。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 (3)他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A.标明轻易遏止安适B.标明轻率遏止安详 C.表明轻率遏制安详D.表明轻易遏制安适 4.下列诗句与作品、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5分) A. 你好呵,欢乐的精灵!——《红烛》——闻一多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悠长風子斐然成章榆荫另辟蹊径 B.浮藻迷盲焚膏继晷编纂拭目以待 C.有尝徇私自怨自艾笙萧矫枉过正 D.叱骂刍议天伦叙乐砥砺风雨如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 C.彳亍 ..(走走停停的样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6)撑一只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7.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C.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D.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作者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从而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8.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8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韶光sh áo 杜撰zhu àn 朱拓tu ò 百无聊赖l ài 嫡亲dí B.监生ji ān惴惴zhu ì俨然y ǎn 少不更事j ī ng 押解ji è C.间或ji àn形骸hái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桅杆wéi D.陈抟tu 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 ǔ 黏液ni án 解析:A 项,拓t à;B 项,监ji à n,g更ē ng ;D 项,炮pá o 。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夏天的餐饮市场被福寿螺搅得沸反盈天,从6 月底至今,先后有130 多人因此染上了广州管圆线虫病。 B.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 C.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D.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解析:A 项,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片。B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应为“轩昂壮丽”。C 项,为所欲为:想干什 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意。D 项,熟门熟路: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你看画家笔下的这幅《大婶》,我们不仅能从他的线条里读出韵律,读出抑扬顿挫,而且用笔实在是生动流畅。 D.从现在起,安徽省高校大学生若认为学校对其作出的处理决定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向该省教育厅依照程序提出申诉。 解析:B 项,“所缺乏的??没有”句式杂糅。C 项,逻辑混乱,递进关系不当。D 项,语序不当,“依照程序”应当放在“向”前。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__ ;_像一位活泼的姑娘,

高一语文必修一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一、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基础知识(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舸.(gě) 颓圮 .. (tuí jǐ) 荡漾. (yàng) 橘.子洲(jú) B. 彳亍 ..(chì chù) 纤.绳 (qiàn) 深邃. (suì) 岁月稠.(ch?u) C. 屏.息 (bǐng) 漫溯. (su?) 青荇.(xìng) 怅寥.廓(liáo) D. 瞋.目(zhēn)骨髓.(suǐ)长篙.gāo 满载.(zài)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寥廓沉浮笙萧招摇 B. 融合挥斥寂寞开垦 C. 汹涌干躁喧响屋檐 D. 枯稿竞争疲惫凌侮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怅.(惆怅失意)寥廓默默彳亍 ..着(趋步快走) B.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 持千金之币.物(礼品) C.谁主沉浮 ..(这里指盛衰)粪土 ..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 D.沛公居山东 ..时(指崤山以东) 将军战河北 ..(黄河以北)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③秦王必说见臣。④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②④ B.②③⑥C.②⑤⑥ D.①④⑤ 5.下列句子与“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 群臣侍殿上者 D.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沛公已去,间.至军 C、沛公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B.孰与君少长?——你和项伯比,谁更年长些?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我派遣将士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D.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8.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 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 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 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9.下列对《雨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忧愁。 B.“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 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而为一,构成一幅凄美的意象。10.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 C、中国的新诗是指1919年“五·四”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戴望舒的诗作《雨巷》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美誉。 D、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 更无须欢喜——最好你忘掉,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人生匆匆,韶光易逝,回首往事时,美轮美奂 ....的青春年华总是令人格外怀念,而抚今追昔,难免会黯然神伤。 ②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出神入化 ....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 ③参加这次书法展览的作品很多,有的虽出自业余爱好者之手,但入木三分 ....,极见艺术功力,令参观者大为赞叹。 ④某著名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是很难一蹴而 ...就.的,光环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晨昏的默默付出。 ⑤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目无全牛 ....,难免纠缠细节,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⑥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是啊,高中三年的生活不经意间就灰飞烟 ...灭.,但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不会因岁月而褪色。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解析:选D ①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不合语境。②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使用正确。③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使用正确。④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此处使用正确。⑤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此处望文生义。⑥灰飞烟灭: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干净。多指人死了或事物彻底消失,不复存在,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专门制定并启动了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 B.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蕴涵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非凡的执政能力。 C.不断加剧的日本核电危机不仅可能促成世界核电安全保障机制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核能发展走向,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和反思。 D.“亮剑”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铲除了许多制假售假窝点,迅速形成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等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解析:选B A项,“制定并启动……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搭配不当。C项,逻辑错误,“可能促成世界核电安全保障机制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核能发展走向”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和反思”应互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迅速形成了”后应加“对”。

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长尾理论与网络百科全书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光起的一种新理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 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 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 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 “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长尾理论”在百科全书编缉领域的意义,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网络百科全书的编撰者,将存在每个人大脑中的知识积累起来,聚 沙成塔,集腋成裘。在过去,只有顶级专家才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因此,百科全书的编撰通常旷日持久,耗资巨大,而且一旦编成,很难进行修订。如果将知识看成一个集合,顶级专家只占有其 中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掌握在其他专家和普通人手中,从百科全 书编撰的要求来说,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并随时进行更新, 但是在过去,由于人力、物力的种种限制,无法动员所有的专家都 参与编撰工作,更无法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也无法进行及时更新。 互联网的普及为全社会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提供了可能。维基百科网站的他建者设立了一套开放式词条编撰规则,使得这种可能 变成了现实。按照维基百科的约定,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编撰工作。 这项工作没有任何报酬,但很多人——包括不少顶级专家,愿意做 这件没有报酬的事。正是有了千万网民的自愿参与,到2007年5月

底,维基百科的词条数目已达到180多万个,比百科全书的鼻祖 《大英百科全书》的词条多得多。 维基百科上的词条是开放式的,读者如果发现错误,随时可以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这样的规则设计,使得词条的作者不得不放弃 偏颇的观点,因为只有客观的词条解释才能长时间保持下来,而这 本身就是百科全书的重要要求。据美国《自然》杂志统计,维基百 科的科学类条目的错误率与《大英百科全书》不相上下。任何人都 可以参与维基百科词条的编撰,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更新速度 的提高。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一个 词条完成的同时,就时刻面临着过去时的危险。任何人随时可以将 最新的知识附加到维基百科的相应词条上,因此维基百科也是当今 世界更新速度最快的百科全书。 在我国,百度网和新浪网借鉴维基百科的思想,创造了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需要的新形式的网络百科全书。“百度知道”和“新浪 爱问”都是开放的知识平台,并且均采用了口语化的问题输入机制,通过后台的搜索引擎技术,将口语化的问题自动转化为对应的知识 需求。在“百度知道”的首面,显示着“已解决问题”为1600多万个,“等解决问题”为55万多个,超过维基百科的词条数目,可见 其受欢迎程度。在“百度知道”网站注册后就可以提问或解答问题,提问者可以悬赏积分,回答问题便能赢得积分,通过这样的激励措施,知识的搜索与分离变得饶有趣味。 在网络时代,当我们用“长尾理论”的观点重新审视每一个领域时,几乎都发现过去被忽视的“长尾”。在最适宜通过互联网表现 和传播的文化领域。“长尾”更是随处可见,网络歌曲、手机短信 等的流行和市场上的成功,靠的就是网络聚沙成塔的巨大作用。随 着信息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手机的继续普及,“长尾理论”的影响 还在进一步发展。 1.下列关于“长尾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长尾理论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1

高一语文周考 一、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4)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7)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8),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二、基础(每小题3分,共9分) 2.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岁月稠(chóu)遏(è)止漫溯(shuò) B.彳亍(chì chù)瓦菲(fēi)寥廓(kuò) C. 凄婉(wǎn)火钵(bō)惆(chóu)怅 D.凌侮(wǔ)漂泊(bó)跫(qióng)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这次再版,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D.今天来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甲】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 6、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重阳》中的秋天形象之所以色彩明艳,生机勃勃,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认识。 B、“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 C、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宇宙、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D、全诗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豪迈旷放的情怀。 【乙】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积累(共25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ɡě)寥.廓(liáo) 峥嵘.(rónɡ) 挥斥方遒.(qiú) B.颓.圮(tí) 篱.墙(lí) 彷.徨(pánɡ) 默默彳亍 ..(chì chù) C.河畔.(bàn) 漫溯.(sù) 青荇.(xìnɡ) 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 飘泊.(bó) 纤.绳(qiān) 忸怩 ..不安(niǔ ní) 解析:B项,“颓”应读tuí;C项,“畔”应读pàn;D项,“纤”应读qià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沧茫萧瑟油纸伞意气风发 B.惆怅芬芳万户候枯燥无味 C.挑衅抱歉明信片貌和神离 D.荆棘伫立挖墙脚凄婉迷茫 解析:A项,沧-苍;B项,候-侯;C项,和-合。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诗歌的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________的客观物

象。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2)吟诵唐诗宋词,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________,使我们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审美愉悦。 (3)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________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 (4)杜甫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________,因而被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 A.情意修养媒介剧变 B.情感休养媒体巨变 C.情意修养媒体剧变 D.情感休养媒介巨变 解析:(1)情意:感情心意。“情意”比“情感”范围大。(2)“修养”指态度与涵养;“休养”指休息调养。(3)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4)巨变:巨大的变化,多指好的变化。剧变:剧烈变化,多指时事以及不好的巨大的变化。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句是()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 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 ....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 ....,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 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 ....,外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45分) ⒈下列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载客(zǎi)遁辞(dùn)陨星(yǔn)B辐射(fú)贮存(chǔ)蚩尤(chī) C膨胀(péng)炫目(xuàn)生吞活剥(bāo)D一瞥(piē)棒槌(chuí)良莠不齐(yǒu)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臆造提议闪砾俯瞰蚩尤B颀长贮存聚变圜宇轩辕 C犷野殒落无垠螺旋膨涨D废解糟糕穹隆审慎炫目 ⒊选出填入空格处最合适的一组实词() ①回国以后,在1873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 ②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地下结论。 A搜集成果中断繁琐草率B收集结果中断琐屑草率 C搜集结果间断琐屑轻率D收集成果间断繁琐轻率 ⒋下列各句中的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的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出一出光的活剧。 B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彩、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C 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D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的地面。 ⒌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C香港回归是人心向背,大势所趋。 D“为了灾区的孩子”赈灾义演晚会,高潮迭起,捐献之举,令人心潮跌宕,荡气回肠。 ⒍下面四组短语,选择一组填入横线上,使上下句语意衔接连贯() 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A风趣的谈吐渊博的知识B谈吐学问风趣渊博 C谈吐风趣学问渊博D谈吐风趣渊博的学问 ⒎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B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C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D每次查房、会诊之后,大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而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护理特殊病人。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 破阵子(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⒏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