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上 常见的动物

浙教版七年级上 常见的动物

浙教版七年级上 常见的动物
浙教版七年级上 常见的动物

精品 8-10 人班学科优化学案

教学部主管:时间:年月

请说出一种你所熟悉的动物的名称

㈠承上启下知识回顾

通过你的仔细观察,会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请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㈡紧扣考点 专题讲解

科学分类

以生物的、以及生物之间的等为依据进行分类。

随着分类等级的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亲缘关系越来越,生物的种类越来越。

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单位是

1、人和猫有哪几个分类等级是相同的?

2、人和蝗虫有哪几个分类等级是相同的?

3、人与长臂猿有哪几个分类等级是相同的?

结 论

思 考:人与长臂猿的亲缘关系近还是与蝗虫的亲缘关系近?

● 生物分类等级 ,共同特征 ,亲缘关系 ,

所包含个体 ;

● 生物分类等级 ,共同特征 ,亲缘关系 ,所包含个体 。

脊椎动物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像鱼、蛙、鸟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现在地球上大约有脊椎动物4.7万种,无脊椎动物120多万种。 动物分类

㈢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分类是一种把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2、科学的分类方法:

3、根据动物有无脊柱可分为:

和。

1.如果有人将猫头鹰、蝙蝠、啄木鸟归为一类,将蛇、鲨鱼、海豚归为一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

A. 陆生或水生

B.食草或食肉

C. 有鳞片或无鳞片

D.会飞或不会飞

2.进行生物科学分类时不能作为依据的是()

A.生活习性B.形态结构

C.亲缘关系D.生物体的大小

3.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的和最少的分别是()

A、种、界

B、界、种

C、门、界

D、种、科

4.有一位同学在野外发现一具已腐烂的动物尸体,体外被鳞,身体细长,露出部分脊椎骨。根据他的观察,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体外被鳞,死亡动物是脊椎动物

B.身体细长,死亡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C.体内有脊柱,死亡动物是脊椎动物

D.体内有脊椎骨,死亡动物是脊椎动物

5.比较鱼、蛙、鸟、兔的骨骼,一个明显的相同点是()

A、背部都有一条脊柱

B、都有四肢骨

C、都有肋骨

D、都有尾骨

6.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①蚯蚓②鲤鱼③蝙蝠④蜗牛⑤青蛙⑥蚕⑦蚂蚁

A、②③⑤

B、①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⑦

D、⑤⑥⑦

1、鱼类

? 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3.2万种,常见的鱼有:

一、鱼类

青蛙的一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2、两栖类 出现在3.5亿年前,现存的种类较少。

(1)青蛙的幼体和鱼有点相似,幼体生活在___中,有尾无四肢,用___呼吸;

(2)成体生活在_____________,无尾有四肢,主要用 和______呼吸,体表裸露。 (3)生殖方式 ,体温 。 青蛙在干燥条件下会死亡。

㈣挑战自己 拓展提高

两栖类动物跟鱼类相比,它们开始适应了陆地的生活,但还不能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你知道为什么吗?

原因是1、生殖时还要回到水中。

2、幼体在水中发育。

3、成体还离不开潮湿多水的环境。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从爬行动物开始的。

爬行类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

3、爬行类

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

鸟类都会飞吗?会飞的都是鸟吗?

讨论

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

1、全身被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呈纺锤形可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长骨中空,有的骨薄,愈合,既坚固又轻巧;胸肌发达;

3、牙齿退化,大肠很短,无膀胱,不贮存尿液,雌鸟右侧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可减轻体重;

4、有气囊和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

5、哺乳类

最早的哺乳类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归纳:哺乳类的共同特点?

本课小结

1.与水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讲,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有( ) ①体表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有辅助呼吸的气囊 ③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 ④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⑤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⑥有防寒皮毛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2.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小科同学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的是( ) A 、生活环境的不同 B 、体内有无脊椎骨 C 、运动方式的不同 D 、呼吸方式的不同

3.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 .生活在陆地上

B .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C .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 .均在陆地上产卵繁殖

4.2015年是羊年,祝同学们羊年吉祥。下列关于羊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羊用肺呼吸 B .羊是变温动物 C .羊是脊椎动物 D .羊是胎生、哺乳

5.某动物园已于2013年“十一”正式开放,首批引进了东北虎、金钱豹、熊猫、、斑马、白袋鼠、鹦鹉等60余种野生动物。某同学参观后对上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你认同的是( ) A.从呼吸方式上看,都是用鳃呼吸 B.从生殖上看,都是体内受精、胎生 C.从体温调节上看,都属于恒温动物 D.从内部结构上看,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6.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7.观察蜗牛时所需要的仪器是:(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天平

D.刻度尺 8.地球上成员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

A 、扁形动物

B 、环节动物

C 、原生动物

D 、节肢动物 9.以下生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 .鲨鱼

B .大鲵

C .鲸

D .白鳍豚 10.哺乳动物与其它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㈤突飞猛进 考试连线

于( )

A.结论B.观察C.假设D.实验

12.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是以萨罗普羊为原型设计的。萨罗普羊在繁殖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它属于()

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13.以下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

B.青蛙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

C.家鸽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

D.大熊猫胎生、哺乳

14.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脊椎动物

.......的一组是()

A.青蛙、蚯蚓、河蟹

B.家鸽、蛇、鲫鱼

C.鼠、蝴蝶、蜗牛

D.蝗虫、家蚕、梭子蟹

15.某同学把七种动物分成鲸、麻雀、袋鼠和蟹、蝴蝶、乌贼、蚱蜢两类。他可能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①体温是否恒定②是否有脊椎骨③卵生还是胎生④水生还是陆生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③或④

D、①或④

㈥精益求精教学反思

【当堂过手训练】(快练10分钟,稳准建奇功!)训练时间: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过手分数______批改老师:_____________

1、下列属于胎生哺乳的一组是()

A、蝙蝠、鲸

B、海参、海狗

C、豪猪、信天翁

D、鲤鱼、娃娃鱼

2、下列几种生物中,不是真正陆生动物的是()

A、蟾蜍

B、短吻鳄 C.鸭D、松鼠

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水生还是陆生

B、有无脊椎骨

C、有无翅膀

D、体型大小

4、将下列左、右两项与中间相应的动物连线:

鱼类鲸

两栖类娃娃鱼鳃

爬行类扬子鳄肺

鸟类丹顶鹤肺、皮肤

哺乳类金鱼

七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十三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行为的概念。 因为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几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说,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节的重点。 教材并没有给动物的行为下确切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该概念的“一般”含义,即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学生对静立不动、注目凝视也是动物的行为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小组专题讨论,通过学生互助加深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 2.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方法。 建议教师在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可设法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动学生就近取材,设计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力争实际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亲自经历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人新课: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人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 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可以参考BSCS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学生学习指导》中介绍的SO3R 法。如下具体步骤可供教师参考: ①纵览教材。 看目录。本书前十二章已经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五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行为。本章包括六节,有两篇课外读物。 看标题。看节的标题和本节的黑体字。

七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1)做课后习题和练习册 (2)预习下节课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视频、书籍或文章,了解某一种大家喜欢或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生活方式和现状,了解这种动物的特点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明天向大家介绍一下。(约2min)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现在合上书本,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谁掌握的最好。 ①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 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 ②两栖类: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 肢,主要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如:娃娃鱼、蝾螈、牛蛙(青蛙的幼 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③爬行类: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 表皮干燥。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 ④鸟类: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 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 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 鹰 ⑤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如:鲸、 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

2.新课教学 (1)了解了这么多不同的动物,大家来说说:“你认为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2)哇!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啊,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竟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3)相信大家昨天都去了解过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现状,以及这种动物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现在我们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动物?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导致你一眼就相中了它? (4)听完了这么多介绍,现在我来补充一点吧。看图片,大家觉得它们之间有些什么样的联系呢?没错,图中右边的事物都借鉴了左边的动物身上的某些特点才成功的。 (5)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播放有关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视频) (6)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有如此多的濒危物种?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7)“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大家来试试能否分辨出图片上的这些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好吗?” (8)看来大家预习的都不错啊,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吧 ①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 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如:涡虫、血吸虫 ②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 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 ③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多营底栖生

生物-常见的动物及结构(一)

常见的动物及结构(一) 【知识要点】 1.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 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 一层粘液,有侧线,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鳃、鳔,卵生、变温, 4.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 吸,卵生、变温,代表动物:大鲵、青蛙; 5.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变温,代表动 物:鳄鱼、蛇、蜥蜴; 6.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 中空,没有牙齿,卵生、恒温,鸟的喙和脚有多种形态,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 7.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 呼吸器官——肺,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其中啮齿类动物的门牙一辈子都在生长,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8.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 肢动物、棘皮动物。代表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水母、水螅、海葵、海蛰;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线形动物:蛔虫、蛲虫、蠕虫;环节动物:蚯蚓、水蛭,软体动物:蛤、河蚌、乌贼、蜗牛、章鱼,节肢动物;蝗虫、虾、蟹、蜘蛛;棘皮动物:海参、海星。其中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9.益虫、害虫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有些动物是益虫,有些动物是害虫,菜青虫是菜粉蝶 的幼虫,是一种害虫。 【经典练习】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种,其中脊椎动物种,无脊椎动物种。 2、根据体内有无,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根据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动物分为和。 1

七年级生物动物的节律行为

五节动物的节律行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及主要行为分类,理解生物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比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推理能力。通过练习画概念图,提高学生的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认知技巧。 3.通过观察动物的节律行为,联系人体生物钟,对学生进行生命运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受到讲科学、不迷信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系列概念: 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 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有的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动物的节律行为开始去认识生物节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行为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生物钟的概念使动物的节律行为概念具体化了,因而这一系列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对于生活在内陆、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潮汐节律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生物钟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难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建议教师结合小学自然课和中学地理课学过的有关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适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扶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可以以秋季大雁结队向南飞为例,通过头雁的地位及雁群的组织和通讯方式复习动物的社群行为,并为动物的季节节律埋下伏笔。 2.引人新课: 从大雁南飞适应季节变化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引人新课。也可以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引人新课。 3.阅读、比较和画概念图: ①浏览课文。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②慢而仔细地阅读课文。细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把自己感到不易懂的地方划下来,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比较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尝试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图。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有关生物钟的例子,比较书上所介绍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⑤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③阅读《课外读》,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 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讨论在阅读课文时各组员提出来的问题。教师在巡视时要特别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全班讨论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对该问题的假设。 ②组内交流概念图的画法。通过交流概念图,交流各自对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的认识,对生物钟的认识,相当于进行自学本节的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8 浙教版

课题:第2章第2节常见的动物(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 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

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2 济南版

一、课前预习 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等。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和对人有益的动物,和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二、慧眼识珠 1.下列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 A.母鸡下蛋 B.小鸟索食 C. 猫捉老鼠 D.壁虎断尾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是偶尔碰巧形成的 B.它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C.它是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D.它是由生活环境所迫的 3.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鸟类育雏 B. 鹦鹉学舌 C. 野鸭迁徙 D.蜘蛛结网 4.“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 ] A.鲫鱼产卵 B.蝙蝠捕捉蚊子 C.海豚戏水 D.母鸡孵卵 5.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身体的体色,这种行为对变色龙来说[ ] A.不易被敌害发现B.有保护作用 C.属于防御行为D.包括A、B、C三项 6.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 ] A.金丝猴B.大雁C.白蚁D.鲫鱼 三、明辨是非 7、蜜蜂是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 [ ] 8、蚯蚓走迷宫的行为非常复杂,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 ] 9、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利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 ] 10、只有高等动物有学习行为,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 [ ] 四、穿针引线 11.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各属于哪种行为,用线连接起来:

①一只为首的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 A节律行为 ②蜥蜴在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逃脱 B社群行为 ③孔雀东南飞 C防御行为 ④两只公羊为争夺一只母养而顶角 D争斗行为 ⑤青蛙张口伸出舌头捕捉害虫 E觅食行为 五、巩固提高 12.在非洲草原上,猎豹的奔跑速度是很有名的,它经常要去追捕羚羊,羚羊在全力奔跑一阵以后,会突然停住,马上改向另一侧跑去。如果它不拐弯,仍然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猎豹抓住。羚羊虽然跑的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过程中有急转弯的特殊本领,因此它常常能从猎豹的爪子下逃脱。 (1)短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动物行为? (2)羚羊在生活中遇到强敌时突然改变奔跑方向,这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3)这种行为对于羚羊自身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 物(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 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章“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是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交流和了解仿生学知识等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尝试观察,初步了解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本节课所涉及的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食物、习性、生活环境及仿生学知识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或有生活经验或有课外知识,但学生普遍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兴趣虽然浓厚,但是深入观察比较(如昆虫口器)的能力可能较差,理性思索(如总结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估计有一定困难。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主动观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总结规律。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2)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 (3)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考,由实际现象到理论总结,最后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济南版

2.2.4 动物的行为 一、夯实基础 1.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2.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雨后青蛙集体鸣叫求偶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二、能力提升 5.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6.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捉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现象说明() A.动物界的动物都能各平相处,互相帮助 B.鱼和鸟亲缘关系非常近 C.母鸟的同情心很强,对其他小动物很关心 D.鸟的育雏行为属于一种本能 7.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D.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 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 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等 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②组成:I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018秋浙教版科学七上2.4《常见的动物》练习题1

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随堂练习() 2018 年月日班级姓名学号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 4 节:常见的动物(一) 一:预习训练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种,为了更好的与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 2.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要先进行仔细的和,然后根据它们的进行分类。 3.尝试用两个特征对鸡,蚕,鲤鱼,蝙蝠进行分类 (1) (2)。 4.如果有人把蝗虫、蚯蚓和海星分为一类,把袋鼠、啄木鸟和狗分为一类。你认为它的分类依据是() A、陆生和水生 B、有腿和无腿 C、有脊椎和无脊椎 D、会飞不会飞 二:课堂巩固 1、对物体分类时一定要根据物体的______。 2、根据动物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动物分为_____动物和____动物。 3、下列动物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分类只有检索法一种 B、动物分类全部是根据不同的特征来进行的 C、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动物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D、动物分类一定是根据相同的特征来进行的 4、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分类的依据。如果有人将猫头鹰、蝙蝠、啄木鸟归为一类,将蛇、鲨鱼、海豚归为另一类。你认为他的分类所依据的特征是()A、陆生或水生B、食草或食肉C、有鳞片或无鳞片D、会飞或不会飞 三:课后作业设计 1、通过科学探究已知,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如果作出的假设是“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那么给对照组设置的条件就应是() A、干燥 B、潮湿 C、黑暗 D、明亮 2、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有人将鲸、猫、鱼归为一类,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一类,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A、陆生或水生 B、有无脊椎骨 C、会飞或不会飞 D、有毛或无毛 3、在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时,有些同学将“牛、马、羊”分为一类,将“虎、豹、狼”归为一类,分析同一组内动物的共同特点,猜想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A.是否身上被毛 B.生活环境是陆生还是水生 C.幼体是否哺乳 D.以植物为食还是以其他动物为食 4、下列关于动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分类只有一种方法 B.动物分类都是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的 C.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动物分类可得到不同的结果,可有多种分类方法 D.动物分类一定是根据相同的特征进行的 5、根据动物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对鲤鱼、大黄鱼、鸡、蚯蚓进行分类。请根据标准填入相应的动物名字。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P2-7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出汗、呼吸、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生物的归类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生物圈 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种内斗争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 生物因素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环境因素种间关系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互利共生关系 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如仙人掌的叶刺,鱼类的流线型体型等。典型事例:冬眠、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能疏松土壤,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一些植物还能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防风固沙,植物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等。 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略: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6。C才会出汗;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五、生态系统P22-27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产者—绿色植物(蘑菇不是,她们是分解者)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蘑菇,还有蚯蚓,蜣螂等)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016秋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浙教版

第4节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2、能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 3、说出五大脊椎动物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知识罗列】 一、动物分类 1、自然界中的物体,根据、、等特 征,将它们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2、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 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3、学习林耐与分类学 二、常见的脊椎动物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鱼类: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靠鳍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鳞片。 代表动物: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黄鱼,带鱼,鲨鱼 2、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 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娃娃鱼(大鲵),蝾螈 3、爬行类: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代表动物:蛇,龟,鳄鱼,蜥蜴 4、鸟类: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骨骼愈合、 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 代表动物:鸽,鸡,鸭,鹅,鹦鹉。 5、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代表动物:大熊猫,狗,猫,猴,虎

6、易错的物种:海马、鲨鱼是鱼类;鲸鱼、美人鱼、蝙蝠是哺乳类;鳄鱼、甲鱼食爬行类;娃娃鱼是两栖类;鲍鱼是软体动物;企鹅、鸡、鸭、鸵鸟是鸟类。 三、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1、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2、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课后练习】 1、对动物进行分类的特征是( ) A .身体结构特征 B.生活方式特征 C.生殖方式特征 D.以上特征都是 2、有一种脊椎动物的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陆生,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这种脊椎动物属于( ) A.鸟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 3、鲫鱼、虾、蚌、蟹都生活在水中,若将它们分成两类,其依据是( ) A .是否用肺呼吸 B .有无脊椎骨 C .体温是否恒定 D .是否胎生 4、李小芳同学将六种生物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下方框内所示,你认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呼吸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5、在生物的七个分类等级中,所含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程度最高的是( ) A.种 B.科 C.门 D.纲 6.、比较鱼、蛙、鸟、兔的骨骼,一个明显的相同点是( ) A. 背部都有一条脊柱 B.都有四肢 C. 都有肋骨 D.都有尾骨 7、下列属于胎生哺乳的一组是( ) A.蝙蝠、鲸 B.海参、海狗 C. 豪猪、信天翁 D.鲫鱼、娃娃鱼 8、下列四种动画形象,哪种原型属于地球上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动物( )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第一章:认识生物 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要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殖过程存在遗传变异等。 1.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知识要点: 1、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记录一下你所在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的了解生物。 3、学会去做调查和记录。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1、第一节生物圈: 知识要点: 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要点: 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扑食蚜虫。)、竞争关系(例如: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寄生(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共生(例如: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知识要点: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 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 生态系统 知识要点: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等 组成 植物 生产者 形成食物链、食物网 相互依存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相互制约 细菌、真菌 分解者 一定自动的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类型:海洋、草原、森林、湿地、湖泊、农田、池塘等多种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

七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测试题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笔记: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1、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要先进行仔细地观察和研究,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脊椎动物 ⑴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⑵两栖类:青蛙、大鲵、蝾螈、蟾蜍等动物都属于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低于70C时就进入冬眠。 ⑶爬行类:龟、鳄鱼和蛇、扬子鳄等动物。用肺呼吸、表皮干燥、皮肤上有鳞片或甲,陆地上产卵。卵外包着卵壳,需冬眠,属于变温动物。 ⑷鸟类:所有的鸟类都有羽毛,前肢化翼。骨骼中空,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鸟没有牙齿,鸟是恒温动物,体温大约在400C左右。 ⑸哺乳类: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 4、无脊椎动物 ⑴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一个生物个体就是一个细胞。如草履虫、变形虫。 ⑵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如猪的涤虫、涡虫、血吸虫等。 ⑶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辐射对称。如水螅、海蛰、珊瑚等。 ⑷棘皮动物:身体无贝壳,有内骨骼,提表有棘皮突起,用体表的皮鳃呼吸,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如海星、海参、海胆等。 ⑸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如虾、蝗虫、蜘蛛、蜈蚣等。注意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能随虫体的生长而生长,要蜕去外骨骼才能继续生长,所以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有“脱皮”现象。 ⑹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两侧对称,不分节,有外套膜,体外有贝壳。如蜗牛。河蚌、钉螺、章鱼、鲍鱼、牡蛎。 ⑺环节动物: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环节。如蚯蚓、水蛭等。 ⑻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如蛔虫、蛲虫。 6、昆虫的主要特征: ⑴昆虫属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类群,大约有100万种之多。 ⑵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和眼,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例题: 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C ) A卵生还是胎生B、水生还是陆生C、有无脊椎骨D、用鳃呼吸还是用肺呼吸 2、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D ) A、青蛙 B、蛇 C、兔 D、家鸽 3、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B ) A、蝗虫 B、蚯蚓 C、河蚌 D、蛔虫 4、下列每组动物中,均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D ) A、涡虫、鲫鱼 B、青蛙、蝴蝶 C、牛、蜗牛 D、龟、鱼

七年级科学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 脊椎动物教案 浙教版

常见的动物脊椎动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 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 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 学生活动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要看生命现象:1.新陈代谢 2.生长发育3.繁殖4.遗传变异5.应激性 病毒是个特殊的例子:病毒无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寄生生活,所以是生物。 二、新陈代谢是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装置并且变量唯一。巴斯德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动手设计了曲颈瓶。 四、显微镜的考点: ①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视野变暗,物象变大,视野中的数目增多。 ②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③对光时用低倍的物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观察装片时:镜筒下降时,操作者的眼睛注视物镜,目的避免压碎玻片标本。 ⑤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你推测它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玻片标本。先转目再移片 ⑥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的长度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的长度越短。 五、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六、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然后是细胞质分成两份。 七、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组织。例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八、动物体比植物体多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九、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大大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有的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说明①生物适应环境②适应的相对性。 十、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即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清新湿润。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十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1、菊花在秋天开放,说明影响生物的因素是光照时间。 2、草盛豆苗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是:生物因素。 十二1、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说明生物适应环境。2、冬青冬天郁郁葱葱,而其它树的叶子都已经掉落,这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十三、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其中水绵是多细胞的

初中生物 动物的行为教案

动物的行为教案 课题 动物的行为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赵永霞 单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位 鲍山中学 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动物个体或群体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都是十分重要的。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 本目的,在于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动物。重点、难点: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点清晰,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过程与 方法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与媒体自学、讨论法、讲述 板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第三节动物的行为一、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二、社会行为【回忆复习】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的结构3、骨骼肌的组成,特点4、运动的实现:屈肘、伸肘、两臂自然下

垂、提重物【导航】媒体播放:彩蝶翩飞、蜻蜒点水、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母兽哺乳、雄鹰捕猎、雁群迁飞的图片。指出这些现象都属于动物的行为讲述: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各种运动方式,动物的取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动作,竖耳、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都是十分重要的【快乐学习】一、动物行为的分类: 1、先让学生看书了解其分类依据和分类2、分析课本中出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哪类3、教师强调二者的区别及联系先天性行为:(本能)学习行为:后天学习所得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而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4、让学生举例分析动物行为5、教师举例:蜘蛛结网、飞蛾扑火、公鸡报晓猴子表演、小狗做算术、鹦鹉学舌母鸡抱窝 大山雀偷喝牛奶二、社会行为1、看蜜蜂生活的视频思考(1)你还知道那些群居动物?(2)如何判断哪些动物是群居动物?(3)群体生活的动物要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2、总结:(1)凡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2)社会行为动物的特征:组织、分工、等级(3)信息交流: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 3、让学生举例说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分析它们的交流方式教师讲述: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巩固练习】师生共同复习看图片了解动物行为阅读课本完成学检导学提纲(一)并分析讨论课本中的动物行为看视频思考分析讨论交流然后完成导学提纲注意补充:先天性行为特点:具有持久性学习行为特点:具有短暂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布置作业学习检测:课堂自测与智能提升的选择部分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