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整理教案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整理教案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整理教案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整理教案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病句产生的原因和病句的基本类型.

2,掌握病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能在语言运用中避免出现语病.

二、教学重点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好逻辑"等六大类类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三课时安排:六课时.

一、导课:

1、下列广为流传的歌词和广告语有错吗

(1)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2)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

(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明确:"川"是河流,不能用量词座来修饰. "珠穆朗玛峰"是山峰,不是山坡.

前说"不收礼",后又说"收礼",前后矛盾.

2,在访谈节目中,一些病句也常常会在主持人和嘉宾的随机问答中脱口而出.比如:见课件

明确:(1)句的"空穴来风"原意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而这句话刚好把意思弄反了.

(2)句是否"和"有没有"重复了,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3)句.主干是"数量——是——国家",这是不搭配的;而且"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也不通.

二、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见课件)

(一)语序不当

1、关联词位置不当

例1、不是的位置不当例2、不仅的位置不当例3、如果他例4、他不但规律: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面。

2、分句次序不当

例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例2、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例3、可怜的小狗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满脸伤痕,这时它已无力叫唤了。

例4、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例5、很多人膜拜、崇敬、羡慕明星

诀窍:常出现于递进、承接、因果关系的复句中;要注意分句、词语之间的逻辑顺序和程度的强弱。

3、修饰语与中心语错位

例1、充足的国家外汇储备例2、生产的石油例3、牙齿化石

方法:根据句子的谓语去寻找它的搭配

对象,然后确定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

4、多层修饰语错位

例1、没有放在把之前例2、我校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

例3、任意放在侮辱之前

多层定语的一般顺序: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领属性词+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中心词。

例1: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

例2: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名词)花(名词)被人摘走了。

例3:大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不同时期的任长霞同志生前用的衣物、书籍与批阅过的文件,睹物思人,悲从中来,大家早已热泪盈眶。

领属性定语“任长霞同志生前用的”,应放在最前面,接着应是时间定语“不同时期的”,最后是“各式各样的”

多层定语的排列还遵循以下的规律:

1、表颜色和质地的定语连用时的顺序一般应该是:表颜色的词语放在表质地的词语前边,例如,只能说“蓝色的呢子大衣”或“蓝色呢子大衣”,不能说“呢子的蓝色大衣”或“呢子蓝色大衣”。

2、动词作定语一般应带“的”。如“买的大衣”、“写的文章”。否则容易产生歧义。

3、不带“的”的动词定语紧靠中心语,带“的”的动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以插入数量定语。例如:我收到的两封从北京寄来的感谢信

4、结构复杂的定语一般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

“刚从国外进口的教学用的数码录音设备”,一般不能说成“教学用的刚从国外进口的数码录音设备”。

多层状语的一般顺序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②表时间的名词或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短语

④表语气、程度、范围的副词⑤表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例1:昨天就对你在教室里清楚地讲过。

(昨天)(在教室里)(就)(清楚地)(对你)讲过。

例2:昨天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地在休息室里交谈.

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辨析:

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表处所的状语“在简陋的工作室里”和表时间的形容词“漫长”,应放在表情态的状语“艰辛”前。

改为:“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艰辛研究”。

5、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例1、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例2、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例3、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充分作用。

例4、丰富的实践,使他广阔地接触了社会生活。

例5、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例6、花木兰在困难面前格外显得坚强。

6、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①名词性的并列短语,短语中有重复、交叉、从属现象。

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②动词性的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中语序混乱。

如: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③该并列不并列

如:二建公司职工小王,因工作缺乏责任心,致使正在承建中的一堵围墙倒塌,为了教育全体职工,公司领导决定给小王停发一年奖金的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停发一年奖金、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的处分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2. 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3、苏联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4、应将“每年”放在“10%的速度”或“也在”之前。

5.“棉布”与“出口”位置交换6、应将“无数”放在“临场”之前。

7、(不同时期众多名家)8、语序:研制生产9、没有把羊肉串做好

10、“古色古香(的)青铜器11、“详细地介绍”

12、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有光即可充电,能耗较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

13、重视和发展

(二)、搭配不当

1、主谓不搭配

例1、“挖土”后面补上“装卸机和翻斗车”的谓语“装土、运土”

例2、“平均值”是一个确数,而非约数,应删去“以上”

例3、应将“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改为“专利意识不断增强,研究开

发水平不断提高”。

2、动宾不搭配

例1.这是一个单句。谓语“看到”所带的宾语有“乡亲”、“小屋”、“街道”、“乡音”,显然“乡音”是不能“看到”的。例2.加快……(速度和)规模

例3.对……事件……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例4、“遮挡”可以与“暑热炎”搭配,但不能与“凉”搭配;“抚慰”可以与“怒哀”搭配,但不能与“喜乐”搭配。

例5、应将“推进和挖掘……内涵”改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例6、数目的低只能用分数、百分数或成数表示,而不能用倍数表示,可将“一倍多”改为“50%以上”或“一半多”。

3、主宾不搭配

例1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例2、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例3、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例4、“中国史学家”与“显示出……学术含量”搭配不当,应在“越来越显示出……学术含量”前补上分句主语“其作品”。

4、修饰语和中心词不能搭配

例1、“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例2.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例3、夷”是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把“深坑”填平不能说“夷为平地”,可将“夷”改为“填”。

例4、“瞻仰”不是一种“情”,而是一种“行为”,应将“瞻仰”改为“敬仰”或删去

例5、“一台”与“剧本”搭配不当,应将“一台”改为“一部”。

5、两面同一面不搭配

例1.好坏”“优劣”“高低”都是两方面,后文如果仅仅是“发展”的话,尚有快慢之分,而句中是“健康发展”,只能是一方面,显然无法同前面对应。

例2、只能说“对自己的稿子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而不能说“对自己的稿子不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应删去“能否”。

判断正误:

1、正

2、误

3、正

4、误

5、误

6、关联词语不能搭配

例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例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

例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艺人们过去一直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3、鲁迅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着高昂的斗志,手握一枝“金不换”,写了许多富有激情的作品。

4、本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代。

5、单谓与双宾搭配的问题

6、双谓与单宾搭配的问题

7、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8、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9、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10、稳、准、狠同识别搭配不当

11、(“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应是结束生涯)

12、(“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因为不合事理)

13、(月光… …发出沙沙的响声,主谓搭配不当。由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要注意联合短语中每一项与有关成分全面呼应,否则,顾此失彼,文理不通。)

三、成分残缺与赘余

(一)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为了、当、在、在……中或下)查主语残缺。

例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例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例3、当丁医生经过住院治疗回到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①红庙岭垃圾堆放场建垃圾发电场一事,日前专家已通过可行性鉴定。

②比赛地点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沿着长安街、二环路等规定路线跑完全程42.195公里。

③2003年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10% 。

④昨天,郑州铁路局最后一辆蒸汽机车8077号在焦枝线宝丰境内退役,宣告郑州铁路局百年蒸汽的结束

(二)谓语残缺

1、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谓语,却另处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例:一天,刚刚下班的李师傅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叫花子模样的中年男子

向他伸出一双脏兮兮的手。

2、缺少谓语中心词

①在“迅速”前加“得到”,另“的”删掉②“析:在“继续”前加“实施”.

(三)宾语残缺

缺谓语动词的宾语

例1:析:在句末加“工作”.例2、缺宾语

例3、他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去掉“从”“中”

2、去掉“使”

3、“给予”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处罚”

4、加上“学好语言”

5、加上“的信心”

6、缺少主语,删除“对”

成分赘余

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注意抓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的意思――查语句重复。

例句: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高考经典试题分析]

1、“分外”与“多了”重复

2、句中“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多余。

3、此处“多余”是“多”和“余”两个意思近似的词,应删其一。

4、“不过十几万元左右”中“左右”多余

常见的赘余

我将再去迎接那初升的旭日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涉及到理论和运用这是他的第一部处女作

截至到三月份第一期工程结束一大早就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竟然破天荒地第一次考了个全班最高分每到国庆节假日

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还尚待调查

这在原则上是最至关重要的问题称最佳学习方法.

值得可歌可泣大家众所周知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责无旁贷的责任请问你贵姓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更变本加厉整个大千世界要学习先进模范到我校莅临指导

我们心里突然恍然大悟囊括了所有十三块金牌运动员从希腊凯旋归来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油然而生地产生

人为地蓄意破坏年轻的小伙子使他利令智昏由于他咎由自取

?我的拙作

?实属是约…左右过分溢美之词悬殊很大来自于

诉诸于/见诸于/公诸于/付诸于刚刚甫抵分外…多了非常酷爱

取得卓有成效的大成绩目的…为了即将展翅欲飞

不知是曾几何时座位座无虚席从内心由衷地列入…之一

我鄙姓张深受…所欢迎一忌不要防止免遭盗窃

避免不发生过虑的想法令人堪忧被应邀

有助于对共同角逐冠军的争夺三令五申强调

令人匪夷所思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的汉奸书香门第之家

没用的废物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各类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3、到会的15名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4、我们访问了北山国营农场,慰问了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5、《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6、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审题。

7、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8、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9、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一人,什么事也做不成。

10、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11、“补上主语“该园”。12、删去“由于”,让“对…误区”做主语

13、删去“对于” 14、应在“美好世界”后面补上“表达”的宾语“(的)愿望”。15、应在“提升”前补上“使它们”,“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前补上“接受”,“在香港定居”前补上“它们”。

16、应在“现象”的后面补上“也正是”的宾语“(的)环节”,或删去“也正是”

17、应在“审美”的后面补上“具有”的宾语“价值”。

18、“预支”指预先付出或领取款项,应删去其前的“提前”。

19、“美妙”肯定“很好”,应删去“很好的”。

20、“邂逅”指偶然遇见或不期而遇,已含有“相逢”之意,应删去“邂逅”或“相逢”。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四类:两句混杂、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

1、两句混杂指一个句子套用了两种句式结构。

示例:“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所决定的”套在一起而成。改“由于”为“由”即可。

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 、以……即可:以……为宜;……即可3 、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

4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5 、由于……下:由于……;在……下

6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7 、经过……下:经过……;在……下

8 、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9、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10、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

是原因

11 、有……组成:有……;由……组成12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13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

是十分重要的14 、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5 、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6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17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经典高考试题:

⑴删去“围绕”,或将“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一中心”。

⑵删去“使读者”,或在“使读者”前补上“这篇文章”。

⑶删去“显示看”,或将“根据”改为“从”。

(4)删去“最好”或“比较合适”。

2、藕断丝连指一句话结构已完整,却把它的最后部分用做另一部分的开头。示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力量”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为突出“民间力量”,可从它后面一刀两断,再在“在舆论……的作用”前加“民间力量”,使整个句子变成两句话。

3、中途易辙指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1:解析:“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们”,这种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的混乱,删去“对”。

例2、删去“创造”后面的“的”,使偏正短语变成分句。例3、删去“看到”或“使”。

4、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1:解析:“都离不开它”的主语当为“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与前面的主语(柠檬醛)不一样,造成结构混乱。

例2、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例3、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一位社员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2.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7、删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或删去“的初衷是”并在“拉近”前补上“对”。

8、删去“意义”前的“的”,使“对于……研究”作“意义特别重大”的状语。

9、前后脱节,可将“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改为“才使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得以诞生和发展”。

五、表意不明

"语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即"费解"和"歧义"。

1、费解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说。

(1)(“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2)分析:“中国血统的外籍人”表意不明。改为“外籍华人(中国人加入外国国籍)”

(3)解析:“这种偏见”指“认为科学家……不近人情”无疑,可“事实却是……最好说明”似乎是说科学家果真有点儿不近人情,这大概不合句子本意吧?将“说明”改为“驳斥”“反驳”即可。

2、歧义

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

A. “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B. “猎人被狗咬死了”。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不合逻辑主要包括:

1、否定失当

2、自相矛盾

3、范围不清

4、主客倒置5﹑强加因果6、不合事理

7﹑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周全

1、否定失当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3)、为了避免学生不再发生考试舞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2、自相矛盾

(1)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2)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

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3、范围不清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4、主客倒置

(1)解析: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2)解析: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3)解析:主客倒置,应改为“我对黄鹤楼的传说并不陌生”.

5、强加因果

(1)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2)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

6、不合事理

例1、“余震再次发生”只能防备而无法防止.

例2、解析: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

例3、“绝产”是“减产”中最严重的情况,并列不当,可将“和”改为“甚至”

例4、“鱼、虾、甲鱼、牛蛙”都属于“水产品”,不应将包含关系的概念并列,可改为“鱼、虾、甲鱼、牛蛙等水产品”。

例5、“各类用品”已经包括“服装、文具、家电”等。例6、“近”与“左右”矛盾。例7、数字“减少、降低、下降”等不能用倍数。

三、辨析语病常用法

1. 凭借语感发现病因

例如:他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隽永的鸿篇巨制,令人刮目相看.

2000年,我国以“江南水乡古镇”的统一命题,把浙北的南浔镇、乌镇、西塘镇这三座破古镇与江苏的周庄、同里、甬直三镇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提取主干寻找病因

例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几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资源卫星几天就能完成。【“完成”改成“做完”】

3. 造句类比确定病因

例如:这个经验值得广大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值得我的重视”,删去“的”字。因为“值得”同“受”一样,后接动词或主谓词组。

4. 看是否犯逻辑方面的错误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生物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之分”合理。但态度加方法并不等于学习,应该说“学习上”]

常见逻辑错误: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果、主客倒置等。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一趟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这就是“强加因果”]

5.对号入座法

根据六种病句类型,对照分析,找准病因,也不失为一种快捷的分析判断方法。

四、某些常见病句的外部特征

1. 出现否定词,考虑词与意反,不合逻辑

2. 出现两面词,考虑照应不周或搭配不当

例如: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工具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3. 出现介词短语,考虑主语残缺或介词残缺,

经过我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我没有任何理由同我交往了十几年的朋友分手。

4.出现数量词、关联词,考虑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

例如:如何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中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必须遵守法规。

【无论是无条件的关联词,后不带并列词组,只带选择性词组,应把“和”改为“或、或者”“还是”】

5.出现代词,考虑指代不明

6.出现并列结构,考虑概念混乱或搭配不当

7.出现较长的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考虑成分残缺,如宾语残缺

五、修改病句

六、链接高考

1、D A可以紧缩为“晚年---文思敏捷,精力充沛,写---作品”。“晚年”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应说“巴金在晚年…”。B缺主语,把“对于”或“在”去掉。C“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结构有语病,可以仿造类似结构“任意被他打骂”、“随意被他侮辱”都是不说的,应将“任意”凋到“侮辱”之前。

2、A 【解析:B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C一面和两面不搭配,据语境意义应当删除“能否”;D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3、D. A项,语意重复."邂逅"的意思是偶然遇见,与"相逢"在语意上重复.句子可去掉"邂逅和";B项,搭配不当."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句子可以改写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C项,语序不当."每年"放到"10%"前面.

4,C. 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详细地介绍了".B项逻辑错误,时间状语"工作之余"误用,不是在工作之余有这样的爱好;"很好的"和"美妙"语义有重复.D项成分残缺,

可在"现象"后加上"的环节",使之做"正是"的宾语.

5, A. B项不合逻辑,"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可改为"制造7毫米以下口径的狙击步枪".C项主语残缺,可删掉最后一个分句中的"使"字.D项搭配不当,可将"一台"改为"一个"或"一部",也可把"剧本"改为"话剧".

6, D. A项主谓搭配不当,可将"创造的"改为"创造了"使主语为"王维";B项成分残缺,应在能力前加"接受";C项成分残缺,可在"的差异"后加"的能力".

7, B. A项中"古色古香"虽为形容词,但一般只作定语不作状语.C项中的"炎凉"一般只用它的比喻义,即人事中的亲疏冷暖,用在这里不恰当,也不能与"遮挡"搭配;D项重担,去掉"导致鱼虾绝迹".

8, C. A项语序不当,"化石牙齿"应改为"牙齿化石";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关注"的宾语"的现象";D项搭配不当,"挖掘机","装载机","翻斗机"不会在人的"指挥"下工作,应将"指挥"改为"操纵".

9, D. A项"一代代艺术家"应放在"通过"的后面,另外,"优秀艺术传统"不能用"提高,升华"改为"发扬光大".B项搭配不当,"意识"不能与"提高"搭配,可改为"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C项句式杂糅,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删去.

10、A .B项语序不当而导致表意不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并非"使用了太阳能电池"的结果,应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提到"它使用"的前面.C项成分残缺,"表达"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句末加上"的愿望".D项结构混乱,可删去"显示看",或改为"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来看".

11、D. A语意重复累赘,去掉"比较合适";B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C 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12,改正

第一处:顿生瞻仰,思念之情顿生敬仰,思念之情(或去掉"瞻仰")

第二处:对于他的助手至于他的助手(或"对于"改为"而",或去掉"对于")

13,明确:1.①⑤⑦.

2.①今天大熊猫过生日(或:今天是大熊猫的生日)

⑤我从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或:从懂事时起,我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

⑦一个是能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或: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

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 设计理念 本课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在学生理解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并且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是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体会,了解分类的目的及好处并能够根据 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 数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及画法、好处。 3.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 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学画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 学具若干、课件、小黑板。 教学策略: 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件:“逛超市” 1、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有什么特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究出生活中有分类的存在。 2、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近一步的去尝试分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在分类的过程中,物体的叠放带来的不便从而引出整理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整理”。让孩子们齐读课题:“分类与整理”3、将分好的物体进行点数并教孩子如何记载,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及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热身】 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5.5,7 D.6.5,7 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9.2 B.9.3 C.9.4 D.9.5 4.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标准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0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方差的简化公式 〖大纲要求〗 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备考兵法】 1.方差的定义 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1 n [(x1-x)2+(x2-x)2+…+(x n-x)2].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S 2 = 1n [(x 12+x 22+…+x 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 12+x 22+…+x n 2)-x 2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 2 = 1n [(x`12+x`22+…+x`n 2)-nx x `2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数据x`1=x 1-a ,x`2=x 2-a ,…x`n =x n -a ,?那么S 2 = 1n [(x`12+x`22+…+x`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12+x`22+…+x`n 2)-x `2 .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2S = 222121 [()()()n x x x x x x n -+-++-g g g 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 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如: (1)已知一组数据为3,12,4,x ,9,5,6,7,8的平均数为7,则x = (2)某校篮球代表队中,5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85,178,184,183,180,则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 (A )183 (B )182 (C )181 (D )180 2.考查样本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2 (B )54 (C )54 (D )52 (2)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岑巩县新兴第二小学下学期一年级下《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案 主题活动一我的小书包 一、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爱护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用语言表达自己书包的特征与外形。 三、课时计划: 4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感受爱护自己的书包和保持自己的书包干净。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 2、观察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一起说一说”。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包的的作用。 2、学生自己说一说 - 1 - 执教教师:吴学成 岑巩县新兴第二小学下学期一年级下《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案 3、老师总结 (三)画一画小书包 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描述书包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四)布置作业: 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 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颜色:黄色红色蓝色蓝色和红色 形状:长方体正方体 大小:很大中等很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去主动观察,才会获得知识。 第二课时画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画自己的小书包,并知道怎样正确背书包。 2、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通过操作学会用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类的好处,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整理身边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并能正确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教师讲述故事: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的最整洁房间评选活动开始啦!同学们愿意参加吗?(学生愿意) 2、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谁的家最整洁吧!(课件依次展示小狗、小熊的的整齐的家) 3、课件展示小猴乱糟糟的家。同学们仔细看看,说说喜不喜欢小猴的家,为什么?(学生自由说说,教师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猴整理房间啊)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怎么整理物品吧),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看一看 1、在帮小猴整理房间前,我们先看看分类有那些常用的方法。(课件出示混合着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圆柱的画面,其中颜色有黄色和绿色) 2、请学生说说可以怎么分?(学生自由发言) 3、来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一种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来分,另一种是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 二)、试一试1、教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同学们能不能去解决课本难题了。请学生打开课本例题,试着给气球分类。 2、学生仔细观察例题,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气球分类。 3、指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录气球的数量,并试着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学生分好后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自己分类的标准。 5、小结:分气球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练一练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用得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一我的小书包 一、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会整理自己的书 包。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爱护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 用语言表达自己书包的特征与外形。 三、课时计划: 4 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感受爱护自己的书包和保持自己的 书包干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 2、观察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一起说一说”。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包的的作用。 2、学生自己说一说 3、老师总结 (三)画一画小书包 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描述书包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四)布置作业: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观察自己的小书包颜色:黄色红色蓝色蓝色和红色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大小:很大中等很小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去主动观察,才会获得知识。 第二课时画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画自己的小书包,并知道怎样正确背书包 2、过程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画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评点学生的作业。 (二)把画得好的拿到学习园地去展览。 (三)学习“开阔视野”。 1、老师教读课文内容。 2、引导学习其中的内容。 3、学生自主思考。 (四)学习正确背书包的方法。 1、要注意调节书包带的长短。 2、背书包时注意双肩背。 3、注意背书包的位置。 4、注意书包贴近背部。 (五)检查学习情况。 四、教学板书: 画书包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去主动观察,才会获得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_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课题一:(一)——方法 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的方法进行,并填好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 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 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 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 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 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 (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 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 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 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2)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汇报交流。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 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 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

我的小书包教案小学综合实践辽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我的小书包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能够对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合理分类,并能在分类基础上结合书包的结构进行合理摆放。 2.在引导学生学会分类,学会整理,自己评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分类,整理能力。 3.使自己从整理书包开始、初步养成爱整洁,有条理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先引导孩子从自己最熟悉的书包开始,总结分类方法,然后自己动手给物品分类,接着认识书包结构,最后根据分类方法和书包结构把物品摆放进去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学习用品合理分类,然后结合自己书包结构进行合理摆放,让学生意识到做事要有计划有条理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活动】争做整理书包小能手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贴书包图片)2.小游戏 书包是我们亲密的小伙伴,你们每天是自己整理书包的吗?看来咱班孩子的自理意识还蛮高的,下面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说出一样东西,看谁最先从书包里找到它,准备好了吗?数学练习本。谁来说说为什么找这么快呢?能请你说说找这么慢的原因吗?你的书包能给大家看看吗?还挺沉的。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让你的书包变得整洁有条理,好不好? 3.谁能说一说书包整洁有条理的好处以及杂乱无章的弊端呢?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争做整理书包小能手“好吗?(揭题)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一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活动经验的课程,“实践性”是其显著特征。在课始设计一个“找东西”的小游戏或者说是小比赛,激发学生“整理书包”的内在需要,让孩子在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中意识到提高整理能力的重要性,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物品分类 1.了解书包里的物品 要想成为一名整理书包小能手,一定要了解自己书包里有哪些物品。请同学们快速看一看。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书包里有哪些东西。 2.总结分类方法 师看情况引导:你们平时怎么整理这些物品的呢? 预设生1:这个夹层放书,外面夹层放笔袋。 (板书:分类)刚才那位同学是按照“经常(不)”来分的,那么你打算怎样给你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呢? 预设生1:按从大到小分(这个办法简单且容易操作) 生2:主科放在一起;课外书放一起;练习本放一起;。。。。(说得真完整,真详细) 3.动手分一分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包里所有东西都拿出来,把物品分分类吧。出示温馨提示 学生动手,师巡视指导 师(拿着垃圾袋):同学们书包里的废纸垃圾还真不少呢? 再次筛选 在给物品分类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吗?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1 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出示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时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 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完成P97~98“练习二十一”第14、15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熟练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 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 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各种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这些都是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学生很容易找到学过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 与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七巧板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复习的内容。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1.复习认识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学过的五种平面图形。 师:你是怎样分辨这些图形的? 【学情预设】学生说得可能不完整,只要能说出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就行。如:围 成圆的线是圆圆的;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每条边一样长;长方形长长方方的,4 直直的;平行四边形4条边都是直直的, 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辨五种平面图形,复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整理五种平面 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熟练地区分。 (2)图形的拼组。 ①拼一拼。 师: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又可以拼出什么 图形?试着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一拼,教师巡视。 学生拼好后,交流展示,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学情预设】这些活动原来经历过,因此学生都会拼,并且拼出的图案不是唯一的。 【设计意图】通过用同样的三角形、正方形按要求拼摆,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 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②设计图案。 【教学提示】 注意在动手 操作中进一步加 深学生对平面图 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笔记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主题活动一我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爱护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用语言表达自己书包的特征与外形。 三、课时计划: 4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感受爱护自己的书包和保持自己的书包干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 2、观察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一起说一说”。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包的的作用。 2、学生自己说一说

3、老师总结 (三)画一画小书包 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描述书包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四)布置作业: 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 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颜色:黄色红色蓝色蓝色和红色 形状:长方体正方体 大小:很大中等很小 第二课时画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画自己的小书包,并知道怎样正确背书包。 2、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画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评点学生的作业。 (二)把画得好的拿到学习园地去展览。 (三)学习“开阔视野”。 1、老师教读课文内容。 2、引导学习其中的内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情境图。

2、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课学习 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 生: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 师:我改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 生: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 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分小组进行调查填表 生交流 2、师: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吧

增长高度6cm及6cm以下,7、8、9、10及10cm以上人数(人)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你有什么发现?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整理数据,把数据用统计表进行汇总,然后绘制出统计图。 四、课堂练习 1.将全班同学分成3组,测量本组同学的头围,然后回答问题。 (1)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记录测量结果? (2)涂一涂,填一填。 2.王阿姨的冷饮店8月份第二个星期卖出冷饮情况记录如下:

项目矿泉水雪糕果汁酸奶 数量10箱8箱4箱5箱 (1)涂一涂。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王阿姨,打算怎样进货?说说你的理由。 3.在全班进行一次“妈妈的属相”小调查。 你发现了什么? 4. (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形纸桥的实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教学笔记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8例2,完成P28“做一做”,P31“练习七”第5题。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 标准下的多样性,感知分类的实际意义。 2.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实践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 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书包和房间的活动,有效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分类知识的应用价值,既巩固了已有知识经验,又激发 了继续探索新知的兴趣。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分类知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2)] 二、情境呈现,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2。 1.讨论分类标准。 师:星期天,四个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 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装饰等不同之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分组的标准及选定这个标准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按大人和孩子分组以及按男、女分组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分组(分类)标准,经历分类的第一步。 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标准进行分类:按大人和孩子分或按男、女分。(板书)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写一写,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课件出示) 师:表中的数据“8”和“4”分别表示什么?“6”又表示什么呢? 【学情预设】结合文字记录,学生都能理解“8”表示8个大人,“4”表示4个小孩;“6”分别表示6男和6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简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它记录分类果的优势。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对这些人进行分组,为什么【教学提示】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分类标准。也许学生说到的不止这两种标准,教师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教学笔记

完整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认识新朋友 课时:4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方式及活动主题内容,知道上课要求; 2.通过学生自我介绍,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初步认识;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认识。 教学难点: 了解综合实践课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 1.师:什么是综合活动实践课呢?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由同学们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综合学习各方面知识、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2.举学校过去开展的主题活动的例子,展示一些学生作品。 如:自我介绍卡,综合记事本等。 二、提出上课要求。 1.准备一本综合课记事本,每节课必须带好摆在桌面,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2.上课要听从指挥; 3.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4.大胆发言,主动交流。 三、布置下周课的准备。 第二课时 买一本软抄本做“综合记事本”o

一、教学常规训练 1.检查带记事本情况;2.坐姿评价。谁坐得好,请大家向他学习。 二、学习装饰记事本1.指导书写记事本封面及设计获奖台; ①要求跟着老师一笔一画把字写工整,写在指定的位置; ②设计装饰获奖台。 2.同学交流,谁写的美观;3.展示写得好的记事本,奖励一个金苹果。 三、布置下周课的准备。想一想:你喜欢什么活动?喜欢和哪些小伙伴在一起合作学习?

一、常规训练 1.检查上课的准备。 师:你的记事本准备好了吗?(巡视检查,表扬把记事本摆放在桌子角的同学)2.谁的坐姿好。 分组训练起立、坐下,给表现好的小组奖红旗,坐得端正的同学奖一个笑脸。 二、认识新朋友 1.今天同学们来互相认识一下,谁先来向大家介绍自己:你今年多大啦?原来在哪个幼儿园的?有什么爱好? (学生到台上自我介绍) 2.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想和谁交朋友,可以主动找他说说话(学生自由找自己想认识的小伙伴说话,交上新朋友) 三、布置下周课的准备。 带记事本、水彩笔。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生1:可以在全校调查。生2: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指名说一说 生1:举手表示。生2:起立表示。生3:投票。 师: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生:举手。 师: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生1:每人只能举一次。生2:不能都不举手。师: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三)观察统计结果 师:我们把统计的数据都填在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四)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1.全班共有()人。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就是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五)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四、目标检测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分类与整理—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案及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28页《分类与整理例2 》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 进行不同的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出示各种蔬菜﹑水果﹑文具物体图片。让学生先分一分,说一说(巩固第一课时内容) 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分类就是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星期天,有几位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来到公园,他们要分两组做游戏,可以怎么分呢?(出示课本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互动 引导学生说出按大人、孩子分;按性别分。 (出示图片) 板书:按大人、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4人 共12人 按性别分:男6人、女6人共12人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师引导学生填写统计表 (1)画统计表,观察统计表特点。 (2)引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完成统计表。 4﹑拓展思维: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还有没有其他分法?) 生:按左、右分。(师引导) 板书:按左、右分:左边:6人、右边:6人共12人 5﹑师:观察这两个表,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呢?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总结: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便不一样,而他们的总数是不会变的)师: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动脑筋,分一分:如果把下面这些图片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先说一说,完成统计表。) 2、完成课本31页第5题 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