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复习题0

生态系统复习题0

生态系统复习题0
生态系统复习题0

生态系统复习题

1.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图1 图2

2 上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kJ。

(2)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欲使C增加3kg,至少需A __________kg。

(4)调够保证此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地化循环正常进行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

3.根据图10-29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___。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______性质,属于_______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关系;④表示_______。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

(6)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_______形式再辐射,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______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_____;第二,______,______。

(8)若图4中②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10-30,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5.8×109千焦;B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千焦;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值至少是_______。若D的总能量为1.5×108kJ,且A只捕食C,则A的能量在_______千焦和_______千焦之间。

图10-30

(9)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______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_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2)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

(3)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种。

(4)对图中蜘蛛与青蛙的种间关系的描述应包括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

图3 图4

5.图10-25是生态系统4种成分组成的关系图解,图中的C 是分解者。据图回答:

(1)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图中,A →B 的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B →A 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3)图中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填字母)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A →D 的过程中,能量流动是通过________作用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

随着_______而进行的。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的。

图5 图6

6.图6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的种间关系。

(2)从进化角度看,鹿奔跑速度会越来越快。鹿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通过__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鹿群个体间在奔跑速度上的_________为鹿的进化提高了选择材料,而定向的__________决定了鹿的进化方向。

(3)本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__个营养级。

(4)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_______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物受到破坏。停止围捕几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生态系统又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

7.图7示对某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状况的调查,请据图回答:(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年厘米千焦//2

(2)根据图中的数值计算能量从A 到B 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由B 到C 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作用以________形式散失。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图7

(3)图中的D 表示________,主要是指营________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的________、排泄物、残留物中的________分解,其中的碳以________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8.图8为生态系统内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括号内填写图中的代号和字母)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 ]________进行的[ ]________过程。

(2)图中的A和C分别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

(3)碳素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是依靠[ ]________。

(4)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使积存在古代动植物体内的碳素在短时间内以______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导致气温升高,形成________。

图8 图9

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这是元素的循环,它在无机自然界中以形式存在,该元素在[B]

________和[A]

之间流动形式是。

(2)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作用,从生物群落回归大气中主要依靠[]。

(3)由图可知,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和。

10.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蟾蜍、鼠和蛇等动物,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①猫头鹰捕食蛇、鼠、鸟;②昆虫、鸟、鼠以植物的各个器官为食物;③蟾蜍和鸟捕食昆虫;④蛇吞噬蟾蜍和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此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

(2)此生态系统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占有2个或3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4)在猫头鹰获得能量的渠道中,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

(5)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上述生物外,还应有________和________。

(6)由于某种原因,鼠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说明________。

(7)人类在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的严重退化,生物种类、数量都急剧减少,这是因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较________,对外来干扰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的缘故。当停止了人类干扰之后,草原会较快地得以恢复,这是因为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高。

11.在某草原,有关部门欲使野生鹿群迅速发展,从1907年开始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和狮,截至1910年,狼、狮基本被消灭。图28表示1900~1940年牧草和狼、狮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A曲线代表________的变化,在此生态系统中它能通过________,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因此它属于________者。

(2)B曲线代表________的变化,在此生态系统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A曲线在1910年至1920年之间明显下降,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

(4)根据A、B曲线,请推测鹿群数量的变化,并在图中画出可能的变化曲线。

图11 图12

12.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的曲线为a。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

生物具有____________。但实际上______和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产生_____ 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受___________

的影响,种间关系主要受___________的影响。因此,种群数量增长常按b曲线方式变化,最多可达K点

为止。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个因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3.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属于

次级消费者的是

(2)图中的草属于第营养级,昆虫属于第营养级,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

猫头鹰占有个营养级,分别是第营养级。

(3)蜘蛛和蟾蜍既是关系,又是关系。

(4)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将会。

(5)此图说明生态系统的和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

(最新整理)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生态系统高考题

生态系统16-18高考题分类 1(2018海南卷. 19题,2分)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2018海南卷. 20题,2分)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3(2018海南卷. 21题,2分)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4(浙江2018年11月选考1,2分)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 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5(浙江2018年11月选考27,2分)【加试题】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B.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擞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 C. 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 D. 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 6(2018年4月浙江卷,第2题,2分)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7(2017年海南卷,18题,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学好初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

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

(完整版)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生态系统知识点的总结1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纲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 式 地位 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光、热、水、土,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 菌、化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 基石 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异养型 生态系统最 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蛔虫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 关键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的渠道。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如课本中的阳光不能纳入食物链,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间不能做任何停顿,否则不能算作完整的食物链。 2、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如书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昆虫、鼠。 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如书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既是捕食又是竞争关系。 5、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外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食物链分析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为依据。 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考纲知识梳理】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①源头:太阳能。 ②总值: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传递 ①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试题:练习题 生态系统 专项训练

生态系统题型练习 1.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 )个 A.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B.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 C.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 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2.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 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 变化是 ( )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3.如图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 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D C.若某种有毒物质进人乙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D.从功能上看,图中丙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 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 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 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A. A→E→C→B→D B. D→B→C→E→A C. D. 6.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生物学家日益重视的研究领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 部分和部分组成的。请写出图中 的一条食物链:。 (2)如图所示的生物成分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 的 ,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一定是生态 系统中的者。 (3)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通过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与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7.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某农场为 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 时间后,经检测发现蛙、鼠、猫头鹰等生物体内农药积 累量明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是 ,除此之外,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 成分还有。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3)如图,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 (4)图中,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理论上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在此食物链中,若猫头鹰要获得1千焦能量,最多需要农作物提供千焦能量。 D→B→C→A E C A B→D E

2018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1.(2018·全国卷Ⅲ·T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等有关知识。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项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调查相对密度的方法,C项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项正确。 2.(2018·全国卷Ⅰ·T29)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

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3.(2018·全国卷Ⅱ·T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师大七下 生态系统 知识点归纳

生态系统知识点 知识梳理 一、种群 ⒈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注意点:一个种群的个体有大小,年龄,雌雄等差别。 ⒉种群是由同一种生物的许多生物个体组成的,但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 加,而是具有单一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注意点:种群密度是指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计算方式为:种群密度=生物个体的数量÷种群生存的面积或容积。 二、群落 ⒈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各个生物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组成的集合体叫做生物群 落,简称群落,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多种种群的集合体。一个群落中的生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竞争关系和互助关系等,它们分布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种群分布的地域性和种群密度差异)。 ⒉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生存环境,可将群落分为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其 中陆生生物群落又分为热带雨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针叶林群落,草原群落,荒漠生物群落和沼泽群落六种类型。 ⒊植被 ①覆盖地面的植物及群落叫做植被。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植被可分为自然植被 和人工植被(或栽培植被)。 ②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有降水量,气温,光照条件和土壤条件等 ③沙丘上出现草本植物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现灌木群落出现乔木,形成 乔木群落(即天然森林的形成)。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可分为自然生态系

②吃植物的动物叫做草食性动物,吃草食性动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四、生态系统的组成 ⒈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 能和特征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养 分等物质和能量。 ⒉生产者也叫自养生物,是指能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并 储存能量的生物,主要是指植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成分。 ⒊消费者是指能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进行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直接以植物作为食物的动物叫做一级消费者,以一级消费者作为食物的动物叫做二 级消费者,依此类推。 ⒋分解者是指能将动植物的尸体,动物粪便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土壤的生物, 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中必备的成分。 注意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此过程中,物质 被循环利用,能量进行了流动。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⒈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 ⒉食物网是指将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食物链连在一起,而构成的多条食物链相互交 错成的网状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渠道。 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吸收的太阳能,终点是热能,路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传递效率仅为10%——20%。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⒈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 生物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当外界的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⒉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七、生物圈 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综合圈。生态系统具有等 级结构,即较小的生态系统组成较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生态系统组成复杂的生态系 统。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岩石圈的上层(土壤层)和

生态系统试题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KJ/m 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为肉食性动物 B .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 .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D .戊是丁的 前一营养级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 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 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 .乙1→乙2…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 养结构 C . 丙中有自养型生物

D.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 1.(2010合阳模拟)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 B.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2. (2010黄冈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C.蜜蜂跳舞及雄鸟的“求偶炫耀”是典型的行为信息 D.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 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4.(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 T. Odum对佛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 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 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最新生态系统结构测试题

生态系统结构测试题 【学习目标】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学习重难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纲要】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思考: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比较?举例说明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分为和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的特例与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 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①概念: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成分:和生物间只存在关系 ③画法:起点一定是 ,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④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⑤在你所写的食物链中写出各种生物与营养级的对应关系:生态系统成分;营养级别(2)食物网:①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的计数方法: ②食物网中的营养环节: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占有多个,逐一计数。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出现除捕食以外的相互关系。如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蜘蛛与蟾蜍之间,既有关系,又存在关系。 ③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变化后,对其他生物如何影响? 不同线路解不同,依据环节少的答;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中间生物被杀害,不同情况要分家。 特别注意: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②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③一条食物链中

高二生物必修《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由学习频道为大家提供的范文,仅供参考!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 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3)消费者:异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营腐生的动物是分解者);(4)分 解者:异养生物,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注意:植 物并非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它是消费者;动物也并非都是消费者,如蚯蚓 是分解者;细菌也并非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是消费者。 4.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初级消 费者是植食性动物。 5.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定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a、能量来源:太阳能。输入: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输 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传递途径:沿食物链、食物网, c、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行政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基本 的安全技术知识;本职的安全生产责任等。 d、过程:能量来源 (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非石油输出国:出以色列为发达国家外,其他各国都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多以农牧业为主。各国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运输和加工原油、提供劳务和商品上,深的石油之利。阿富汗是经济最落后的国家。 e、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不可以提高也不可以降低)

生态系统测试题

生态系统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 (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 处理后,得到如右图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 小于其环境容纳量 C.当播种比例甲:乙=8: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种内斗争加剧 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 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完成X1过程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B.X1、X2、X3过程中生物同化作用方式相同 C.Z1、Z2、Z3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CO2中的 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3.某生物小组为了解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对其中动物的胃进行解剖,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胃中食物的来源)。已知甲为该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若庚获得1kg 能量,则从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甲25kg ②此食物网中有5 条食物链,戊占有3 个不同的营养级 ③若某种原因导致已的数量下降,则戊的数量将会上升 ④乙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符合 ...上述基本功能的是 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B.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每一个营养级都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C.任何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细胞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5. 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错误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生态系统试题

第十九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2.生态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定义与特征? 4.生物富集的定义和特征?DDT、铅和氟富集的结果? 【习题检测】 1.下列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所有树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麦地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2.在一个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太阳能 B.足够的食物 C.氧气 D.水分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包括一切生命物质 B.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C.包括植物、动物和菌类 D.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态系统中,能把动、植物的遗体转变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物质与能量 5.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A.浮游植物 B.小鱼 C.海豹 D.虎鲸 6.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藻类→水蚤→鱼→鱼鹰这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DDT 含量最少和最多的生物分别是()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7.在生态系统的各个生物成分中,哪些成分是维持生态系统所必须的成分()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分解者和消费者 D.全部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肉食动物 9.目前餐桌上流行的营养丰富的各种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10.下列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量 D.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11.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12.下列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 A.青蛙捕食昆虫 B.兔子吃草 C.蛇捕食青蛙 D.松鼠吃蘑菇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知识梳理】 1.营养级的定义和特征? 2.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3.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的过程与特点?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8年知识点16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含解析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1.(2018·全国卷Ⅲ·T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等有关知识。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项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调查相对密度的方法,C项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项正确。 2.(2018·全国卷Ⅰ·T29)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3.(2018·全国卷Ⅱ·T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拟试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2.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三级消费者 3. 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 ) A. 不能生存 B. 数量下降 C. 数量上升 D. 数量不变 4. 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 A. 初级消费者 B. 次级消费者 C. 生产者 D. 分解者 5.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 A. 生物之间有间接关系 B. 生物之间有直接关系 C. 生物之间有食物关系 D. 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 6. 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 (m )2腐殖质时间(年) A B 2 20 40 A. A 是热带草原,B 是热带雨林 B. A 是热带雨林,B 是温带雨林 C. A 是冻土苔原,B 是热带雨林 D. A 是热带苔原,B 是温带草原 7.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食物链和食物网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各级消费者 8. 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 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是 9. 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 ) A. 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 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D. 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10.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和食物链 B.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试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试题

————————————————————————————————作者:————————————————————————————————日期:

1.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A.①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 解析: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答案: C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解析: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答案: B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 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最高的狐获得的能量最少;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 D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N1·M1>N2·M2 B.N1·M1N 2·M2。答案: A 5.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历年高考题之生态系统部分

第五-六章高考真题集训 一、选择题 1.(2016·课标全国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向 答案 C 解析鹰迁入前,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迁入后,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故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螳螂(蝉的天敌)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题干所述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该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流向生产者的能量是太阳能,B项错误。鹰的迁入使得最高营养级由第四营养级增加到第五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向,D项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 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可能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对生态系统适度利用,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正确。 3.(2016·)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解析该菌剂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

恢复生态试题库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 1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 2 生态恢复: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过程。 3 生态系统退化: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或人类生存的变化(量变或质变),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5 生态型:种群内分化出来的一些适应特定生境条件的类群成为生态型. 6 种群对策(bionomic strategy):是指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为求得生存而对环境条件采取的适应方式。 7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8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10 偶见种(rare species):偶尔在群落中出现的物种,称为偶见种。 14 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15 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16 护理植物:指那些在其冠幅下辅助或护理其他目标物种(target species)生长发育的物种。 18 关键种:物种的存在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19 功能群: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 20 恢复潜力度(RP):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与更高演替阶段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定义为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 21 恢复度(RD):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与顶级群落阶段最佳群落的相似程度。 22 恢复速度(RS):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或各特征指标恢复度)向顶级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23 物种框架法是指在距离天然林不远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24 栖息地(habitat):即生物出现的环境空间范围,一般指生物居住的地方,或是生物生活的地理环境。 25 栖息地片断化:是由于人为因素或环境改变而使得景观中较大面积的自然栖息地不断地被分割成片断或降低生态功能而造成的。 27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28 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与其中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体。 31 中度干扰假说:只有少数种类能够承受频繁和重度的感染,也只有少数植物能够在长期缺乏干扰下生存;而大多数植物能够在由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斑块所组成的异质生境中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