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阅读指导】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通过对三国时代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记述,揭示了只要正确分析形势,指挥得当,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弱国可以战胜强国的战争规律。

文章以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形势为孙权献策开篇,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前奏。然后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葛亮被迫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接着写曹操下战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出现“主和派”与“主战派”两大阵营,意见相左,孙权举棋不定,鲁肃再次诚挚劝说孙权,坚定其抗曹决心,这是孙刘联盟中出现的波折。

鉴于孙刘联盟并非是单一的政治联盟,鲁肃敏锐地感觉到单有他的意见是不够的,还必须争取武将的支持,于是他劝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力排众议,最终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至此,赤壁之战的大局已定,孙、刘协力破曹于赤壁已成必然,作者为文的意图已经达到,所以文章最后只用简短的文字交待了战争的实况。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孙权无疑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其他人物都是围着他转的。对孙权,课文虽然没有描写他的大段对话,但却详写了他采纳鲁肃的意见、派鲁肃拉拢刘备以“共治曹操”的全过程。文章写出了孙权的政治远见,他在战前就预感到曹操的严重威胁,敏锐地感觉到只有采取联合弱者,共同抗曹的措施才能保住东吴的江山社稷,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当曹操下战书到东吴时,东吴内部主战与主和两派争辩激烈,孙权虚心全面地

听取双方意见,即使对不合他心意的主和派意见,也耐心倾听,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才“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对于决策前的迎曹论者,他并不惩治,这正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的风度。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进行谋略的同时,他实际上已在作战前的准备,到决战前,精兵“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谁作先锋,谁为“后援”,战事进行如何,都已考虑准备好了。这更能表明孙权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难怪被孙权打败的曹操,也不得不赞叹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这样写孙权,是想给宋朝皇帝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告诉宋朝皇帝一个历史经验:对待强大敌国的威胁,无需恐惧,只要正确决断,弱国是可以战胜强国的;而作为一个国君,处理军国大事,一定要非常谨慎,既要广泛听取臣下意见,又要多谋善断。

除孙权之外,在赤壁之战中,鲁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裴松之在《三国志》卷五十四的注文中说:“臣松之以为建计曹公,实始鲁肃。”又说:“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时,基本上采用了裴松之的意见。课文以鲁肃对孙权所说的一段话作为全篇的发端。这段话,表明鲁肃是一个有见识、多谋略、达权变的战略家。有见识,是说他一眼就看出了荆州的重要的战略地位,预见到刘表死后,曹操必然要向荆州进兵;有谋略是说他首先提出了要说服刘备,“共治曹操”的构想;达权变是说他请求出使荆州,以“吊表二子”为名,进退自如,并作两手准备,以便相机行事。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这段话一下子就把人物推到了复杂的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初步展现了他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形势的敏锐观察力和运筹擘画的杰出才能。另外,鲁肃的坦率与诚恳,持重与谨慎等性格,也在文章之中有所表现。在写法上,作者对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孙、刘、曹三个方面,详写了孙权一方,略写了刘备方面,对于曹操方面则写得更略,大部分是侧面描写。这样,以孙权一方为主,兼及其他两方的写法,避免了喧宾夺主的毛病。对孙权方面的描述,战前决策过程写得详细,用了两千多字,因为正确决策是胜败的关键,这部分就是直接教帝王如何虚心听取臣下意见,如何正确决策的。对打仗,写得很略,只用了三百字左右。在决策过程的描述中,鲁肃、孔明、张昭、周瑜等人的对话写得详,其他写得略。因为这些人的话绝大部分都是对孙权说的,它既可以说明孙权在决策过程中如何虚心广泛听取臣下以及友方的意见,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决策;又可在这些对话中反映出当时的形势,显示怎样分析形势,体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道理。

本文虽然是一篇史传文,但人物对话却很精彩,既能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又能表现出人物的地位与身份。例如同是劝孙权抗曹,孔明、鲁肃、周瑜三人的话就各不相同。诸葛亮是刘备的使者,以友军代表的身份对孙权进言,必须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他行前对刘备说的是“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事实也是如此,但对孙权,他从不明提“求救”二字,而是一味动员孙权拒曹,因为只要孙权拒曹,刘备自然就得救了,只要能借孙权的力量击败曹操,刘备就可以借机为自己争得地盘了。尽管当时刘备兵败势弱,但诸葛亮同孙权谈话,一开始就把孙、刘、曹并提,以抬高刘备的地位。谈到刘备的处境,他以“英雄无用武之地”一语带过,既不讳言刘备狼狈的事实,又吹嘘刘备虽然暂时失败但还是一位“英雄”。诸葛亮针对孙权举棋不定的情况,明确指出只有战、降两条路,“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然后针对孙权的好胜性格,以田横、刘备的坚强不屈反激孙权,果然使孙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诸葛亮又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说明刘备虽然新败,还有相当实力;曹操虽然势大,但有致命的弱点,孙刘如能“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一番

话说得孙权“大悦”。后来赤壁战后形势的发展,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

鲁肃是孙权手下的大臣,他劝孙权拒曹,主要从孙的切身利益来进言,对于张昭等人的迎降论,他从臣子、国君地位不同,迎降后果也不同的角度出发,委婉而有力地劝说孙权“莫用(张昭)众人之议”,还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一句话,触及孙权的灵魂深处。他处处为孙权着想,表现了对孙吴的忠诚,也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卓越口才。

周瑜是东吴主将,说话慷慨豪迈,和鲁肃的话截然不同。鲁肃反复说的是不能“迎曹”,周瑜则口口声声要“禽操”“破曹”。他见了孙权,一开口就直斥曹操是“汉贼”,“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他对双方实力的分析和诸葛亮的分析基本一致,但更详尽具体,他还主动要求率军出战,充分表现出一个大将所应具备的才略和胆气。但他的一些话里,也流露出一点骄傲矜夸之气,这正反映了周瑜少年得志的心理状态。

参考译文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荆州同我们接邻,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合,军队将领,有的向着这边,有的向着那边。刘备是天下的豪杰,同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如果刘备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步调一致,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同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队中掌权的人,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要被曹操占了先。”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去。

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日夜赶路,等到鲁肃赶到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鲁肃传达孙权的旨意,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形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现在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以创立大业。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最亲信的人,主动同东边吴国结盟,以共同成就一番世代相传的事业。但您却想投奔吴巨,吴巨是平庸的人,又在偏僻边远的州郡,快要被别人吞并了,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托身吗?”刘备听了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就同刘备等定下了交情。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避乱到江东,现在做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建议,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着长江东下了,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紧急了,请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就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招收人马在汉南,同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地区大致已经平定了,就南下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够拿吴越的兵力同中原的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北朝拜投降曹操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却打着犹豫不决的主意,事情紧迫而又不

能决断,灾祸降临就没有多少时候了。”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坚守节义,不肯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过当世,众人仰慕敬重他,好像水流入大海一样。如果大事不能成功,这是天意啊,又怎能甘心屈服在曹操之下呢?”孙权激愤地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来受别人的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定了!

除了刘豫州没有人可以抵挡曹操了,可是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够抗拒这样大的灾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士兵归队的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行军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一定会使主帅遭到失败'。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水上作战,再一条,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的,是被武力逼迫罢了,并不是真心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够命令勇猛的大将统率几万军队,同刘豫州协同规划,同心合力,击败曹操的军队是必然无疑的了。曹操的军队打了败仗一定会撤回北方,像这样的话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国分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同他下面的官员商量这件事。

这时候曹操派人送给孙权一封书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大军南下,刘琮投降。现在我部署水军八十万之多,将要同将军在东吴一同打猎。”孙权把曹操的信给下面大臣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响雷震呆了似的面无人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像豺狼虎豹一样凶狠的人,他挟持皇帝来征伐四方,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说话,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不顺情理。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取得了荆州,完全占有了那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数以千计,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陆军,水陆两军齐下,这样,长江的险要地势,敌方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双方兵力的多少,又不能相提并论。我认为万全的计策不如投降曹操。”群臣中只有鲁肃不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意思,就握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要说什么?”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完全是想贻误将军,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就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呢?

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带着吏卒,同士大夫们交往,以后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局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张昭那些人的意见啊!”孙权感叹地说:“那些人提出的主张,非常令我失望。现在你阐发了大计,正同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到后,对孙权说:“曹操虽然自封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却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凡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割据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豪杰们乐意为您效力,您应当打遍天下,替汉朝除去奸贼。何况曹操现在是自来送死,(我们)怎么可以投降曹操呢?请让我替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丢弃骑兵,依靠水军同东吴试比高下。现在天气又非常寒冷,战马没有饲料。曹操驱赶着中原的士卒长距离跋涉到江湖水域,不服水土,必定生疾病。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大忌啊,可是曹操都不加考虑地去做。将军捉拿曹操,应当就在今天。我周瑜请求得到精锐部队几万人,进兵驻扎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曹操!”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

掉汉朝自己做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被他消灭,只有我还在。我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出击,同我的意见非常一致。这是老天爷派您帮助我啊!”于是拔出刀来砍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诸位文武官员,有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同这几案一样!”于是散会。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那些人只看到曹操信里说水军和步兵八十万,因而都被吓住了,不再估量他的真假,就提出这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查敌情,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久已疲惫。他所收编的刘表的军队,也最多七八万罢了,还都心怀疑虑,用这样疲劳病弱的本部军队控制心怀疑虑的降兵,人数虽多一些,也很不值得惧怕。我如果得到五万精兵,自然足以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孙权轻拍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各人只顾各人的妻子儿女,怀着个人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同我一心,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辅助我呀!您说的五万军队,难以在仓猝之间集合起来,我已经选好三万人,战船、粮草、武器都准备好了,您同子敬、程普在前面(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装运物资粮食,做您的后援。您能够对付曹操的话,就一定同他决一胜负,万一遇到战事不如意,就回来找我,我一定同曹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军队同刘备合力迎击曹操,任命鲁肃做赞军校尉,帮助策划军机。

……

孙刘联军向前进军,同曹操的军队遭遇在赤壁。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发生了瘟疫,刚一开战,曹军就打了败仗,退却后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将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长久相持。曹操的军队正连接战船,首尾相接,我们可以用火攻来打退他们。”于是就用大小战船十艘,装载干燥的芦苇和枯柴,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插着旗帜,还准备了轻快的小船,系在战船的后面。先写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这时东南风很大,黄盖把那十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就拉起船帆,其余的战船按次序一起前进。曹军官兵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画着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的十条战船离曹军二里远的时候,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驶往曹营,把曹军船只全部烧光,火势蔓延到岸上的营地。霎时间,浓烟烈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锐部队随后追击,战鼓擂得震天响,曹军大败。曹操带着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不通,天又刮着大风,就让瘦弱的士兵都来背草填路,骑兵才能过去。瘦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烂泥里,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两军一齐前进,追击曹操一直到南郡。

当时曹操的军队再加上饥饿和瘟疫,死了的有一大半。曹操就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撤回北方。

【课外拓展】

赤壁之战中的主要人物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192年),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

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位至丞相,遂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称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组织义兵,随政府军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春县)人。他继承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所建立的基业,割据江南。208年,联合刘备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派吕蒙袭破荆州,杀关羽,在夷陵击败刘备。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卒于252年,时年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能力训练】

(满分100分)

(一)、(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辍学点缀气息惙然掇拾旧闻

B.慑服嗫嚅镊子摄生之道蹑手蹑脚

C.恬淡概括聒躁适逢其会刮目相看

D.贻误骀荡盱眙心旷神怡百战不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截流开源节流成功计日程功

B.惹事惹是生非退化蜕化变质

C.联翩连篇累牍礼遇不可理喻

D.代劳以逸待劳题名金榜提名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治学(研究学问)长治久安(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惩治(惩办)治国安民(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B.变更(变动)少不更事(年纪轻,不懂事)

更生(重新得到生命,比喻复兴)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C.素养(平日的修养)素不相能(一向合不来)

素材(内容简单的材料)素昧平生(一向不相识)

D.长足(进展很迅速)别无长物(没有特别贵重的东西)

长空(辽阔的天空)语重心长(语言恳切,情意深长)

4.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终于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的愿望,对此,全国人民弹冠相庆,兴奋不已。

B.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贿选事曝光后,全世界记者蜂拥而至,对记者们的不断追问,布拉特只是闪烁其辞,不做明确回答。

C.这个乡的党政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精神,坚持休养生息,取消了一切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D.人们读《阿Q正传》时,往往被阿Q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的笑起来,可是掩卷沉思,又不免悲从中来,为阿Q的不幸遭遇而唏嘘叹息。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①别人有的我也有,当然主要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

②群众提出的意见,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迅速处理,而不应该束之高阁。

③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欺骗性再大,自焚事件发生后,少数痴迷者也应该醒悟。

A.必需关于即使B.必需对于无论

C.必须关于无论D.必须对于即使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时候,能不能不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脱离老师,自己独立走路,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教是为了不教”。

C.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书写好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悦耳动听、最灿烂辉煌的跨世纪乐章,是我们年轻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研科领域的道德。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2)此时此刻,几百个彩池把融化的冰雪一汪汪地平摊在蓝天之下,,前后呼应着,左右联合着,组成一曲盛大辉煌的交响!

①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

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

③上下关照着,交相辉映着

④交相辉映,上下关照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79分)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句子(每题4分,共16分)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①有五六氓乘水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②“汝善游最也,今后何为?”曰:③“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④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氓,百姓。

柳宗元《柳河东集》

(1)、。

(2)、。

(3)、。

(4)、。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9分)

鲍叔知人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红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此处是愚笨的意思

B.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以……羞愧(羞耻)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困:不得志。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推崇

翻译下列句子(每题4分)

(2)、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译文:_______。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译文:。

(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

(5)、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10、把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14分)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1)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2)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3)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4)王顾左右而言他。

(1)译文:(5分)

(2)译文:(3分)

(3)译文:(3分)

(4)译文:(3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敌,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从皆慨叹。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富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礼遇:以礼对待

B.遂受逖节度节度:节度使,官名

C.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任子:任官的子弟

D.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部曲:私家军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非恶声也。”(祖逖和刘琨)因起舞。

B.使(祖逖)自如芬

C.示(之,代赵固,李矩等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

D.克己务施,(百姓)不富资产。

(4)、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收复治理河南措施的一组是()(3分)

①中流击楫而誓②数遣军要截石勤③数遣人和解之④逖爱人下士

⑤躬自俭约,劝督农桑⑥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5)、下面对祖逖事迹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晋室南渡后,他立志澄清中原,与刘琨同被共寝,互相勉励,闻鸡起舞。

B.祖逖向元帝建议北伐,元帝对他大力支持,任命他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他大批物资兵器。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C.祖逖克复谯诚,多次遣军要截石勒,收编赵固等人,对任子在胡者进行严厉打击。终于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D.祖逖爱人下士,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并要子弟参加劳动,固而深得百姓爱戴。他允许与胡人互市,获利十倍,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共15分)

袁乔字彦叔,初拜佐著作郎。辅国将军桓温请为司马,不就,拜尚书郎,桓温镇京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

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齐劝温曰:“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不必可克。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此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征伐,以为内有垂备,必不敢动。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冠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温以之,使乔领二千人为军锋。师次彭模,去贼已近。议者欲两道并进,以分贼势。乔曰:“今深八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温以为然,即一时俱进。去成都十里,与贼大战,前锋失利,乔军亦退,矢及马道,左右失色。乔因麾而进,声气愈厉,遂大破之,长驱至成都。李势既降,势将邓定、隗文以其属反,众各万余。温自击定,乔击文,破之。进号龙骧将军,封湘西伯。寻卒,年三十六,温甚掉惜之。

(《晋书·袁乔传》)

(1)、对下列句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恐大军既面,胡必窥觎窥觎:犹言觊觎,窥伺可乘之机。

B.纵复越逸江渚,渚军足以守境越逸:逃跑,实指的侵犯

C.士无反顾之心反顾:造反观望

D.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斗绝:即“陡绝”地势险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文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欲除之,先从易者称代“二寇”

B.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称代“李势”

C.若袭而取之者称代前文的“寇盗”

D.温从之,使乔领二千人为军锋称代前文的“袁乔的主张”

(4)、下面几句话分别编小四组,全都表现袁乔远见卓识的一组是()(3分)

①桓温请为司马,不就

②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

③胡闻万里征伐,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

④不如全军而进

⑤乔因麾而进,声气愈厉

⑥乔击之,破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乔看出桓温是个野心家,开始桓温请他担任司马,他不去。后来桓温镇守京口,再次请他出任司马,他才去。

B.袁乔认为当今天下的灾难是两大敌寇,两寇中,蜀国李势又是最大的危险。而蜀国物产富饶,形势险要,又处在上游,容易为害,所以必须攻下来。

C.有人担心恒温如果攻蜀,胡人就会乘隙进攻;袁乔认为胡人必不敢动,即使来侵犯,留守诸军也能抵御。

D.当去敌已近,有人主张两道并进时,袁乔主张集中兵力,在彭模与敌大战,关键时刻,他麾师而进,声气愈厉,遂大破之。

【参考答案】

(一)、

2.D(“金榜提名”应为“金榜题名”)

3.A(B少不更事: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C素材: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D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4.B(A弹冠相庆:原意是说,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做了官,自己也为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比喻即将做官,互相庆贺。错在望文生义。C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D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

5.D(①“必须”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即表示“一定要”。句中横线后有动词“有”,只能用副词“必须”修饰;“必需”是指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②“关于”表示引进行为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是指示对象,应用“对于”。③“无论”是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即使”表示让步假设,这里应用“即使”)

6.A(B比喻手法运用前后不一致,“让学生脱离老师”改为“让学生脱离拐杖”。C动宾搭配不当,“书写”改为“谱写”。D成分残缺,应改为“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7.D(依据是句式对应,音节和谐,内容连贯)

(二)、文言文阅读

8.(翻译见文中画线部分)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的同伴说:“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他的同伴说:“为什么不丢掉它?”这个人不做声,摇着头,过了一会儿,更加往下沉;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声呼喊道:“你太愚蠢了!太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了!眼看将要死,还不愿丢掉身上的钱,留着干什么?”那人又摇头,之后就淹死了。

9.(1)、C、困,此处意思是贫穷。

(2)、(3)、(4)、(5)见下文翻译部分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因为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10. (1)、“……等到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那该怎么办?”(要点:比:等到,及。冻馁:受冻挨饿。)

(2)、齐宣王说:“跟他绝交。”(要点:弃之:和他绝交。)

(3)、问:“假使整个国家不安定(或治理得不好),那又该怎么办?”(要点:治:太平,治理得好。)

(4)、齐宣王便回过头去看左右的人,用其他话岔开。

11.(1)、B (应为“节制调度”)(2)、B(A项均作“于是”讲。B项分别作“于是”,“甚至”讲。C项均作“却”讲;D项连接状语和谓语,可译为“来”)(3)、D (此处应为祖逖)(4)、C(要抓住“收复治理”的“措施”,应选②③⑤)(5)、D(A项“闻鸡起舞”在南渡前;B

项元帝并未对他大力支持,不给兵器;C项对住在胡子者不是打击,而是“听其两属”。)

12.(1)、C 反顾,犹豫观望,如“义无反顾”。

(2)、C 两个“以”均为动词“认为”;两个“者”均为代词;丙个“去”均为“除掉”“去掉”之意;C 项第一个“属”音“shǔ”意为“部下”,第二个“属”音“zhǔ”意为“撰写”)(3)、C (称代“蜀地”)(4)、C (5)、C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 司马光 (一)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状语后置)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判断),与操有隙,寄寓于表(状语后置),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机(抢先)。” 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状语后置)。 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背景:1,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也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2,各地州郡大吏

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3,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内容: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 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后方巩固,兵精粮足。而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绍的军队仅一二万人,且所占之地战乱连绵,物资供应远不丰富。曹操颇有军事才能,在这场战斗中,他先是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斩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诱敌深入,又干延津之战中大败袁军,斩袁名将文丑。初战胜利后,曹操主动撤兵,退守官渡,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等寻战机,如此阻扼袁绍10万大军达半年之久。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讲了袁绍新近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屯积万余车粮草辎重的情况,并建议曹操出奇兵偷袭乌。曹操纳其言,击败鸟巢守将淳于琼,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车。火烧乌巢,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信息工程学院0604班刘运琦 三国 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 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 础的著名决战。 曹操基本统一 北方后,作玄武池训 练水兵,并对可能动 乱的关中地区采取 措施,随即于建安十 三年七月出兵十多 万南征荆州(约今湖 北、湖南),欲一统 南北。时孙权已自江 东统军攻克夏口(今 武汉境),打开了西 入荆州的门户,正相 机吞并荆、益州(治 成都),再向北发展; 而依附荆州牧刘表 的刘备,“三顾茅庐” 得诸葛亮为谋士,以 其隆中对策,制定先 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攸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

赤壁之战课文

8 赤壁之战○1 司马光 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 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今刘表新 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 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14,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肃请得奉 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 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 为操所先○20。”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21,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2,比至南郡○23,而琮已降, 备南走,肃径○24迎之,与备会于当阳○25长坂。肃宣○27权旨○28,论天下事势, 致殷勤之意○1,且问备曰:“豫州○2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3太 ○1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2〔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借。○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协,和睦。○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9〔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寄寓,寄居。○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14〔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15〔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图,图谋、打算。○16〔吊〕慰问(死者亲属)。○17〔用事者〕掌权的人。○18〔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19〔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20〔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21〔夏口〕地名,在现在湖北省武汉市。○22〔晨夜兼道〕日夜赶路。兼道,也作“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23〔比至南郡〕等到到了南郡。南郡,郡名,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24〔径〕直接。○25〔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26〔长坂〕就是长 坂坡,在当阳县东北。○27〔宣〕说明,传达。○28〔旨〕意旨,意思。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

赤壁之战句子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翻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经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翻译: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翻译:孙权把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受到震动而改变脸色。 5.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翻译: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说话。(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6.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翻译:曹操应当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誉地位,还少不了做一个最低等的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翻译: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的坏人。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翻译:您能对付曹操就请同他决一胜负,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曹操决一死战。 难句翻译 9、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译:如果刘备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齐心协力,上下步调一致,就应该安抚(他们),同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能合作,(我们)应该另外谋划这个问题,来完成大业。 10、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译:(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方向进军,(就)日夜加速赶路,等到(鲁肃)来到南郡,(刘表次子)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了,鲁肃直接迎接他,和刘备在当阳长坂会合。 1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译:如果能够用吴越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北(朝拜)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打着犹豫不决的主意,形势紧迫却又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https://www.doczj.com/doc/a55361294.html,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非……不可……”造句。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了解赤壁之战的原因以及双方大致的情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历史故事记载,东吴的孙权等以三万军队在这里打败了一周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请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大致) 4、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赤壁之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分段。 2、讨论分段。 (1)(2—4)(5—11)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句读第一段,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 (大江两岸,两军相对) 4、这段话讲了什么?(起因)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段意。 (打仗之前的准备工作。)

六、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读后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第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防备?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

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

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 导读:本文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一) 大家应该都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一场轰轰烈烈的“赤壁大战”。看完三国后,我一直对这场战争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现在,就让我告诉你们我看了“赤壁之战”的读后感吧! 赤壁之战的主人公是周瑜和诸葛亮。他们都是三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也是我的偶像。这一场赤壁之战,更是使他们闻名天下,也更加坚定了在我心中的位置。尤其神的是诸葛亮竟然“借”到了东风。 看完赤壁之战后,我对周瑜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什么都算好了,就连东风也“借”到了。这一仗,可是把曹操的“百万雄狮”给“烧”得一无所有。曹操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节节败退,看着自己多年来的心血被化为乌有,最后在几个旧部的掩护下狼狈逃走。周瑜与诸葛亮都是绝世英才,只可惜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在他之上,一直想要加害于他,最后因中箭伤而死。说实话,我觉得周瑜的才干并不在诸葛亮之下,可惜他就是没有诸葛亮那样博大的胸怀,太可惜了。 赤壁之战将令世人永记于心。 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二)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我最喜欢其中《火烧赤

壁》这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谁都想当霸主,可是都不具备足够的实力。最强大的是魏国的曹操,他名为汉相,实是汉贼,一直想消灭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于是,孙、刘两家就联合起来对付曹操。因为北方人都不习惯乘船,走在船上摇摇晃晃的,很不适应。孙权的谋士庞统就给曹操出了一个“馊主意”——如果用铁环把战船都连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别说人可以在上面走路,就连马都可以飞速地奔跑。然而,曹操没想到,中了人家东吴的计啦。蜀国军师诸葛亮为了能使东吴的“火攻曹贼”顺利进行,故弄玄虚“借”来了东南风。东吴的三军统帅周瑜就让大将黄盖借着东南风,带上火船前去诈降,其实是想用火船烧曹操的连环战船。果然,孙、刘两家取得了胜利,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如果孙权和刘备不联合起来,怎么能打败强大的曹操呢?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力量大。曹操为什么没有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呢?原因就是他太粗心,没有认真分析庞统的计策是不是对自己有利,这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动动脑子。刘备和孙权势单力薄,为什么把强大的曹操给打败了呢?这说明只要想出好力法,多难的事情也不怕。 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三) 《火烧赤壁》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蜀国宠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降低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

赤壁之战 翻译

赤壁之战翻译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抢先)。”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授给他讨虏将军的名号)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以礼相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最亲信的人,主动同东边吴国结盟,以共同成就一番世代相传的事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僻边远的州郡,快要被别人吞并了,(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托身吗?”刘备(听了)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就同刘备等定下了交情。(另译)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现在做)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着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就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会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水以南招收兵马,同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中原地区)大致已稳定局面,就(南下)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 如果能够拿(江东)吴、越的兵力同中原(的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曹操)投降(向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而内心里却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事情紧迫而又不能决断,灾祸降临就没有多少时候了!”孙权说:“假若像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肯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世,众人仰慕敬重他,好像水流入大海一样。如果大事不能成功,就是天意,又怎能甘心屈服在曹操之下呢?”孙权激怒的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多万将士,来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决定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7月(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百万水陆大军,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大都督)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以少胜多: 曹军:23万人(号称百万人) 孙刘:5万人 失败原因分析: 1火攻——火烧赤壁(周瑜指挥) 2.草船借箭——资源失去(诸葛周瑜共同策划) 3.舰船连体——退却困难(周瑜) 4.北方士兵——不习惯南方气候(瘟疫)(周瑜战略分析) 5.内外夹击——黄盖假降(周瑜策划)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3] 在一个上下颠倒的双生世界,人们像生活在平行世界中一般各自生活工作,互不干涉。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和另一个世界的人沟通,更不能试图跨越到另一个世界去。 活在“下界”的Adam与生活于“上界”的Eden在年少时已在高山的山顶上结识并互有好感。可惜一次意外,令Eden失忆,从此忘记Adam;而Adam虽对她念念不忘,亦无法在山上再碰到她。 直至多年后的某一天,Adam无意间从电视中见到Eden ,霎时唤醒了这份埋藏心底的感情!对Eden仍然痴心一片的Adam,决心凭借他的科学天份,闯入天梯,取得高科技仪器,冲破空间引力界限,誓要与Eden再谈一场逆转天地的恋爱!他们的距离虽然并不遥远,但他们的相爱却注定远不仅仅是你情我愿那么简单……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 1、课文较长,不宜逐段串讲,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凭借注释和运用工具书读懂课文,弄清大意,教师只讲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师生结合,逐段提出问题进行研讨,把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最后归纳总结。 3、充分利用《赤壁之战形势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三、教学时数: 四教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 “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19年,自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赤壁之战【1】 司马光 ①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0】。”权即遣肃行。 【注释】 【1】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 【2】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借。 【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协,和睦。 【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9】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 【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寄寓,寄居。 【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14】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 【15】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图,图谋、打算。 【16】吊:慰问(死者亲属)。 【17】用事者:掌权的人。 【18】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19】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 【20】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 ②到夏口【1】,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比至南郡【3】,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4】迎之,与备会于当阳【5】长坂【6】。肃宣【7】权旨【8】,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9】,且问备曰:“豫州【10】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11】太守吴巨有旧【12】,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13】聪明仁

(完整word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人道是:人们传说是。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

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译文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 初,鲁肃闻刘表卒①,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③。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④,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⑤,与操有隙⑥,寄寓于表⑦,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⑧。若备与彼协心⑨,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⑩,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注释】①《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300多万字,历时19年。主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政治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初,当初。史书中常用“初”来叙述事情的缘起或回溯往事。鲁肃:字子敬,孙权谋臣,力主联刘抗曹。刘表:字景升,汉末任荆州牧。汉时荆州领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林、长沙、武陵、章陵八郡,即今湖南、湖北一带,治所在襄阳。②国:指吴国。③资:基础、条件。④不协:不和。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争位。⑤枭(xiāo)雄:勇健而杰出的人物。枭:一种凶猛的鸟。⑥与操有隙:同曹操有仇。刘备参与谋害过曹操,曹操曾一再打败刘备,所以说“有隙”。⑦寄寓于表:时刘备投奔刘表,驻新野。⑧恶(wù):讨厌,憎恨,这里有嫉妒的意思。⑨彼:指荆州方面的人。⑩离违:不齐心。?济:成功。?吊:吊唁。?用事者:掌权的人。?克谐:克:能够。谐:和谐,引申为顺利成功。?恐为曹所先:担心曹操先占了荆州。 到夏口①,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②,比至南郡③,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④,与备会于当阳长坂⑤。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⑥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⑦,欲往役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⑧,敬贤礼士,江表英豪⑨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⑩,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注释】①夏口:今武汉市。②兼道:加倍赶路。③比至南郡:比:及,等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境。④径:直接。⑤当阳:今湖北当阳县。长坂:长坂坡,在当阳县东北百余里。⑥豫州:指刘备,因他作过豫州刺史。⑦苍梧:郡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市。有旧:有老交情。⑧孙讨虏:指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名义封孙权为讨虏将军。⑨江表:称长江以南一带地方,指东吴。表:外。古代我国政治中心多在长江以北,故称江南为江表。⑩六郡: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陵、新都郡、豫章郡;在今江苏、浙江、江西一带。?腹心:即心腹,喻亲信的人。?长史:官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县。樊口:鄂城县西北五里许。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①。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②,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③,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④,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⑤,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⑥?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⑦,刘豫州何不遂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⑧;况刘豫州王室之胄⑨,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

赤壁之战简介3篇优秀文章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简介(一):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赤壁之战简介(二):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构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简介(三):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详细介绍】 赤壁之战介绍 战前分析: 1、长坂追击战: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赤壁之战_1

赤壁之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163。com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非……不可……”造句。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了解的原因以及双方大致的情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历史故事记载,东吴的孙权等以三万军队在这里打败了一周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请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大致) 4、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分段。 2、讨论分段。 (1)(2—4)(5—11)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句读第一段,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 (大江两岸,两军相对) 4、这段话讲了什么?(起因)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段意。 (打仗之前的准备工作。) 六、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 译对照 篇一:28赤壁之战课文翻译 1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 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 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 预提防。”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 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 说有黄盖密信。曹操马上叫他进来。那个人呈上书信。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 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现在从鄱 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无 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 龙牙旗者,即粮船也。”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 观望黄盖船到。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

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曹操非常高兴,于是 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2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 命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提利刃,旗 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 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 面上波浪汹涌。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 来了,照耀着江水,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 自以为得志。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màn),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 就像无数金色的蛇在波涛中翻腾。曹操迎风大笑起来,自以 为这下子定能完成灭吴大业。忽然一个军士指着江上说:“江南 隐隐约约有一个船队,顺着东南风向这边驶过来。”操登上高处 了望。 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 报子报告说称“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当中有一面大旗,上

《赤壁之战》的对应翻译及常识

《赤壁之战》的对应翻译及常识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借。

〔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g)不和。协,和睦。 〔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 〔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寄寓,寄居。 〔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 〔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图,图谋、打算。 〔吊〕慰问(死者亲属)。 〔用事者〕掌权的人。 〔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 〔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