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里的号令教案

校园里的号令教案

校园里的号令教案
校园里的号令教案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校园铃声,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学会根据铃声、广播等提示开展学校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几个课间十分钟游戏活动的方法,做到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情感与态度: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行为与习惯: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分辨校园铃声的不同含义,主动适应学校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上下课铃声的录音,准备上课和课间活动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找铃声

1.出示教科书第24页中间的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说一说:他们这样猜的理由。

3.找一找:铃声藏在校园里的哪些地方?

小结:校园里的铃声到处都有,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好伙伴。

二、小小铃声作用大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想一想,铃声响起时,其他人都是怎么做的?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不遵守铃声会怎样?

2.组织学生表演。一人模拟某种铃声,其他同学听到这个铃声后怎样做。

3.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要注意哪些问题。

4.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听铃声的话?

小结:铃声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每天我们都离不开它。

三、读儿歌,学规则

1.出示“铃声儿歌”,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个儿歌提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校园铃声叮铃铃,各种命令能听清。

听到上课铃响起,迅速有序课堂等。

书本文具放整齐,心神安定把课上。

若有伙伴分不清,赶快提示来说明。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听到铃声后的正确

做法以及铃声的重要作用。

小结:小小铃声学问可真大呀!小学生要学会分辨铃声。

四、听铃声,守规则

1.准备本校上课、下课铃声的录音,准备上课和课间活动的照片、视频等。

2.边播放铃声录音边出示学生正在从事活动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听到这个铃声,应该怎么做。

3.出示情景,上课了、下课了,上操了……学生表演听到不同铃声的做法,教师实时进行小结提升。(也可以安排学生表演教材四幅小图呈现的场景,请同学辨析正确做法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第四幅图要特别提示学生撤离的正确姿势) 小结:校园铃声代表不同的意思,我们要学会遵守铃声。这样才能有序地进行学校生活。

总结:铃声引导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形成规则意识,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要遵守校园铃声的号令,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升旗是一件庄严的事情,具有中国小公民的自豪感。

2.能做到国歌声响起时,迅速起立、立正、站好,行注

目礼。

3.知道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教学重点

当国歌声响起时,能迅速立正、站好,行注目礼。

教学难点

能严肃认真地高唱国歌。

教学过程

一、当国歌响起的时候

1.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听指挥官发布命令了: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每日升国旗是我们学校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每个人都应按照要求去做,想一想:升国旗的时候有哪些要求呢?

3.全班交流:请做得好的同学来示范一下。教师同时讲解:升国旗时,听到国歌声响起,要停止走动,立正,站直,不说话,向国旗行注目礼。注目礼就是用眼睛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无论你在哪个地方遇到升国旗的时候,都要这样做,看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的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4.全体起立,敬礼。播放视频: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全体起立,练习向国旗行注目礼。

5.为什么升国旗的时候,要这样做呢?

6.小结:国旗、国徽、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爱与尊敬。这也是我国的国旗法的相关规定。我们一起来读读

国旗法中的规定。

出示文字:《国旗法》中对全日制中小学升国旗的规定有: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二、庄严的升旗仪式

1.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看这些同学手擎国旗,昂首挺胸走进了会场。我们都立正站好,眼睛看着国旗。在升国旗的过程中,我们都表情肃穆,神态庄重,这是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做的。接下来,我们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现在我们到操场上去参加升旗仪式,大家要注意,在升国旗的过程中要严肃、认真,面向国旗立正站好,我们要眼睛看着国旗冉冉升起。

3.听:主持人的声音响起来了:让我们大声唱响国歌。

4.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国旗、国徽、国歌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就要尊敬国旗、国徽,并且能大声地唱响国歌。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的,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 教案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给予是快乐的》公开课教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快乐情境,揭题解题。 孩子们,今天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课,高兴吗? 那高兴还可以说成?(课件出示:快乐)让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40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学习中肯定有很多令你快乐的事,请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下,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了? (自由汇报) 过渡:是呀,过年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总之:得到是快乐的,索取是快乐的。其实,快乐不只来源于索取,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去感受另一种快乐——(课件出示:给予)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两遍。 2、正音。给jǐ读板书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3、解题。在你的脑海中,给予是什么意思?那题目的意思呢?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 师:为什么说给予、付出是一种快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翻开书113页,走进主人翁的内心世界,感知这种与众不同的快乐!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有几处令保罗感到意外?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师: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师:说得真完整,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3、填一填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走出教室,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2.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和研讨中遇到的新问题。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的名称、特征、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感觉器官观察植物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大小、颜色、形状、薄厚、纹路等特点。学生也能够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用科学词汇描述出来。但是,由于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观察活动几乎都在室内进行,所观察的植物种类比较有限,也没有与植物的生存环境进行联系,因此本课教师将带领学生去校园里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梅花镇朱家庄小学马伟红 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号令》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的第二课,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教师是引导活动型教学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的原则。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 织形式。并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都充满了新鲜感,但对“号令”一词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学习潜移默化地去规范学生听到号令该怎样做,重点是上、下课。同时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校园里有哪些号令。 2.了解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则。 3.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成长了并且进步了。能够体会到遵守纪律,就是为集体做了好事。 教学准备: 1、教师捕捉校园各种号令及相关图片 2、学生观察、回忆学校的铃声,音乐等号令。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号令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些专属于我们的特有的声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校园里的号令》(板书:校园里的号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 二、图音结合,认识号令 依次出示校园里的各种号令,(声音、图片) 1.上课音乐 2.下课音乐 3.体育课哨声 4. 消防演练警报 5.广播体操音乐 6.眼保健操口令7.升国旗歌声8.花样跑操口令 生:听声音,看图片,依次认识校园里不同类型的号令。 过渡:孩子们,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号令,究竟听到这些号令后,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三、播放课件,研究号令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听到上课的号令,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做呢? 1.师播放上课音乐的课件 2.生联系校园生活实际自主回答,师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学会总结。 3.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评价、引导、归纳(坐姿、学习用品、规则要求等) 4. 师播放下课音乐的课件. 5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说,师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学会总结。 6.师及时评价、引导、归纳(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喝水,玩耍,休息的,放松的,活动的) 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是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时应该做到的。 四、边听边做:(国歌,眼保健操、广播体操、运动员进行曲、口哨、手势) 1、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做出相对应的动作来。 (让学生根据学习选择正确的姿势和反应,训练学生的条件反射) 2、紧跟老师的节奏,不拖拉不掉队。

公开课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是快乐的?[板书快乐] 2、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得到是快乐的,如得到别人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可是,美国作家丹·克拉克却说“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4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特别的快乐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解决生字词 理解“圣诞节”“饶有兴趣”“富裕”“羡慕“神气”等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2)你会填吗?课文讲了把给予。(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三、精读课文,感悟“爱” 1、你觉得哪份“给予”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股暖流充满心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也可以细细品味,别忘了动动手中的铅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小男孩把欢乐给予弟弟] 2、找出课文中的对话,体会他们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什么?小男孩的实际希望又是什么? (保罗原以为小男孩也希望有一位哥哥能送给他一辆轿车,没想到小男孩却希望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一辆轿车给他的弟弟。) (2)“但是,保罗又错了”,保罗错在哪里? 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 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保罗原以为小男孩要求把车开到他家门前,是要向邻居炫耀自己坐新轿车回家的,没想到小男孩却是要向弟弟承诺将来也送一辆轿车给他,来满足弟弟的愿望。) (3)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保罗十分惊讶,十分意外,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给予是快乐的”。这使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校园里的号令》教案

6.校园里的号令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知道校园的各种铃声是校园的“指挥”,老师和同学都在铃声的指挥下工作和学习。 2.通过师生交流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3.通过听一听校园铃声,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4.初步懂得遵守校园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进而快乐、主动地适应学校生活,让自己的校园生活更有序。 教学重、难点 1.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2.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教学准备 校园各种铃声音乐; 笔记本电脑、音柱; 学生带手帕(用于火灾逃生演习); 火灾疏散演习正确逃生的视频; 师生依据铃声开展校园活动的视频(学生、教师、校长听到铃声做出反应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校园广播的过程视频;高年级学生安全有序排队的视频)。 教学时间

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一猜,认识校园“神秘的指挥” 1.出示谜语: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在我们校园里,有一个小小的“指挥家”,它的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 学生猜谜语。 2.揭示谜底,印证谜语。 师:这个“指挥家”就是它(教师手指教室中的广播)。这个小小的“指挥家”可不得了,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不信你们瞧,它说话的时候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做的?(教师课件出示全校师生依据铃声出操、上课、下课、放学的视频)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叙述铃声响起后师生的做法) 3.找找这位“指挥家”。 师:是啊,我们都听这位小小的“指挥家”的指挥,它呀就是我们校园里的号令。(出示课题:校园里的号令) 师:大家找找,这位小小的“指挥家”藏在哪里呀?走,我们一起去校园探秘吧。 学生观看老师和部分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广播的视频。 交流:说说看,你在哪里找到了这位“指挥家”? 预设:教室里、走廊上、教学楼、功能教室(科学室、美术史、音乐室)、

最新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精品)

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样的一个大教室,和这么多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高兴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笑 师:你们会笑吗? 生齐:会! 师: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我来说,你们来表现,请同学们面向台下的老师们,让他们来做个裁判! 师: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冷笑可不代表高兴呀! 上课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高兴,那么想一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呢? 生:兴奋 生:激动 生:快乐 师:(板书: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给予是快乐的 师: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给别人什么。 生:是付出的意思。

师:理解得很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什么东西,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什么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想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读书)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看来是被故事吸引住了。现在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在课题左上方画上略读符号),你们知道这个星号表示什么吗? 生:这个星号表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师:有谁知道略读是什么意思? 生:简略地读 生:这样的文章只要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就行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另外还有一点很得要,那就是这样的课文要求大家自己读懂,而我只能给大家一些提示。这样一篇文章,要你们自己读懂,有信心吗? 生:有 师:光有信心还不行,还应该有好的读书方法。(投影:读、思、圈、注),这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方法,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投影:问)要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自学能力如何吧! 生:(读、思、圈、注,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约五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我发现师范附小四年三班的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强。许多同学都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而且运用自 如,读得很深入,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是作为四年级的同学,光会提出问题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并且能够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互相协作,交流一下,解决、筛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4、由课文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是快乐的,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到一件礼物,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就是——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所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助人为乐。 二、初读课文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朗读,并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感悟“两次错了“ 课文提到了保罗两次以为,两次“错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一)第一次“错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错了”,请一生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投影)这次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 小男孩的表现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1、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在想什么?2、保罗饶有兴趣地

看着小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说明什么?3、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睁大眼睛是因为——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小男孩你为什么惊叹啊?) 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惊叹中,我们以为男孩希望—— (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 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 这两个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保罗没有想到,男孩那么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一个希望是索取,另一个希望是付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试着读读保罗额小男孩的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个别、男女生读) (二)第二次“错了” 请你快速默读8—11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保罗又错了,他错在哪里?他为什么会又想错了? 保罗想到是什么?实际呢? (他想小男孩是要——板书:炫耀一下。实际是小男孩让弟弟看来保罗的新车,并许诺将来也要给他买一辆。板书:送车) 看,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来屋。此时他的心情?不一会儿,——请一生接读: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 说——女生读第11自然段中小男孩的话。 生读男孩的话。 学生谈感受。 此时兄弟两都是快乐的。小男孩想送弟弟的是——新车。 现在能实现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小男孩现在太小了,又没有钱。) 虽然是实现不了的愿望,但对于弟弟来说却是一个希望。那么他为什么要给予弟弟一辆新车,一个希望呢?他能带给弟弟什么? (因为他弟弟是一个残疾人,他能带给弟弟快乐。弟弟快乐了,他觉得自己的付出也

一年级上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6.校园里的植物 【教材简析】 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聚焦板块:通过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个植物吗;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梳理各部分特征及生存环境,形成初步的“班级记录表”,激发学生到校园中探究植物的兴趣。 探索板块: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去观察和认识植物前应该做的准备和相关注意事项。带领学生出去观察时,对事先确定的一株植物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安全,并答疑解惑。 研讨板块: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学生分享观察及记录的结果,通过研讨活动,了解相关植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此时需要教师辅以追问和引导。 拓展板块:教师设疑,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课中已经学习过观察和记录方法,本课再次走出教室进行活动,学生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及特征,学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但是,记录能力以及对植物的特征认识的不足,让学生会有无从

给予是快乐的优秀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2、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快乐”入文,揭示课题 1、探讨“快乐” (1)板书“快乐”,学生汇报生活中快乐的事和原因。 (2)教师总结,梳理整合。 二、揭题、自读课文 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因为得到很多而感到快乐,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故事,作者对快乐的感觉却是这样的。 2、板书课题 给予:正音、理解、读题。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勾画出黑板的词语,再想一想: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谁是主要人物? 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说) 三、精读课文 1、 A、(出示):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指名读。 评价指导。(读出“羡慕”)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 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出示) (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 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分角色读。 2、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圏。我们来看这几句话?

教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各种盆栽植物、植物挂图、植物卡。 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 1、出示植物卡(学生常见的植物)。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 3、学生回答。(苹果、小麦、菊花、玉米、西瓜、甘蔗、柳树……) 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二、描述植物。 1、谈话:你家养花吗?或种有什么植物吗? 2、谈话:你能用图画或语言来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在小组中讲述。 4、集体交流:常见植物的特征。 三、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桃树与向日葵。 2、提问: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并记录(写下或者画下) 4、交流: (1)不同的地方:叶子形状不一样、果实不一样…… (2)相同的地方: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种在土里、都需要阳光和水…… 5、讲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中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发给学生植物卡) 6、学生分组讨论。 7、小组交流。 8、将交流结果记录在课本64页活动记录中。能找出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校园里的号令(10)_人教(新版)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一、教学目标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知道校园的各种铃声是校园的“指挥”,老师和同学都在铃声的指挥下工作和学习。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通过师生交流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3.通过听一听校园铃声,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4.初步懂得遵守校园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进而快乐、主动地适应学校生活,让自己的校园生活更有序。 二、教学重、难点 1.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2.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三、教学准备: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4、由课文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是快乐的,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到一件礼物,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就是——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所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助人为乐。 二、初读课文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朗读,并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感悟“两次错了“ 课文提到了保罗两次以为,两次“错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一)第一次“错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错了”,请一生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投影)这次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小男孩的表现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1、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在想什么?2、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说明什么?3、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睁大眼睛是因为——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小男孩你为什么惊叹啊?) 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惊叹中,我们以为男孩希望—— (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 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 这两个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保罗没有想到,男孩那么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 一个希望是索取,另一个希望是付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试着读读保罗额小男孩的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个别、男女生读) (二)第二次“错了”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选用教材】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十四课 【适用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 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

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

四年级下册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校的生物园展开认识植物之旅,让更多学生认识和了解身边植物的名称、形态结构及生长特点等,并利用一定的标准对校园植物进行科学分类,初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参观生物园”,了解生物园里的各种植物。第二个活动是“给校园里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进行分类,描述它们的异同,了解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常见的分类方法。第三个活动是“学做植物标牌”,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常见的分类方法,通过植物标牌的制作,鼓励学生对校园的植物进行一次调查,了解校园中主要植物的种类、外形特征、分类常识、生活习性等,知道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多,形态各异。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前五课的观察、对比等学习活动,了解了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植物的种类是多样的,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可以通过对植物的科学观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植物。此外,学生对植物的观察方法和对比方法也有了丰富的经验,能展开有序的观察活动,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发现植物的主要辨识特征并进行分类,认识更多的植物。 3.通过对校园的植物种类的调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感受生物的多种多样。 4.产生观察植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观察,发现植物的主要辨识特征并进行分类,认识更多的植物。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校园常见植物的实物或图片、植物标牌、纸卡、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校园常见植物的实物或图片、植物标牌、纸卡、《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在校道边上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高大、遮阴的榕树,有整齐鲜艳的大红花,还有错落生长的狗尾草。 问题:校园里的植物真多!你都认识它们吗?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或经验进行表达。 任务:在校园里生长着许多的植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征?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它们吗?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参观生物园 介绍:校园里种植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你认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 出示:教科书上的插图。 任务:观察学校生物园里的植物,说说你所认识的植物种类。 问题:开展实地观察前,要在教室内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 小结: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我们的观察任务是什么,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校园植物,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活动:分小组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号令》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校园里的号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出入境的机场、港口、火车站和其他边境口岸以及边防哨所、海防哨所等处,全日制学校,企事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城镇居民院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都可升挂国旗…… 3.请学生仔细观看图片国徽,小组研究,国徽上有什么图案?同桌两人一组,说说在国徽上发现了那些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 4.观看视频《义勇军进行曲》,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学唱国歌。 5.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一下,在哪些地方什么情况下听到过国歌? 外事活动、运动赛会、升旗仪式等等。 小结:国旗、国徽和国歌代表着中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活动二:庄严的升旗仪式 1.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听指挥官发布命令了: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国旗是我们学校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每个人都应按照要求去做,想一想:升国旗的时候有哪些要求呢? 在哪些地方听过国 歌的播放。 二、结合实际说一 说,每天早上升国旗 时,我们应该怎么 做,应该遵守哪些要 求。 观看视频,说一说作 为一名国旗手应该 如何做才正确。 同学分组进行模拟 表演。并回答相关问 中国,是一 个国家的 象征! 二、让学生 知道升国 旗是一个 庄严的活 动,掌握升 旗礼仪,知 道听到国 歌声时的 行为要求。 能做到国

2.组织学生来学一学。两名同学互相纠正姿势,看看谁学得最像。 3.模拟活动:想一想国歌这一号令响起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我们应该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出示图片:我们是少先队员,应该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和敬少先队礼。 出示图片:当国歌响起时,不论你在做什么,都应该停下脚步,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或少先队礼。 4.创设情境回答问题,升旗过程中需要唱国歌,但是我还不会唱怎么办?升国旗的过程中,小花一边唱国歌一边和同学打闹,这种行为好不好?应该怎么做呢? 小结:国旗、国徽、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我们要用行动表达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对祖国的爱。题。歌声响起、 升旗时,迅 速起立、立 正、站好, 行注目礼、 高唱国歌。 课堂小结 板书板书:校园里的号令 国旗 升旗仪式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上册《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6、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号令》是小学《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的第二课,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身心健康的成长。 学情分析: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富有个性特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是他们成长的摇篮,班级是他们最初的集体。刚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初步意识到集体的含义,有了初步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够遵守集体的规范,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共同开展各种活动,愿意为集体做好事。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在班集体中,愿意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劳动成果,有集体荣誉感。 2、感受和体会自己的进步,并且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热爱集体,关注集体的意识。 2、乐于为集体做好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成长了并且进步了。 2、能够体会到遵守纪律,就是为集体做了好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交流,小组活动知道是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进步与集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了解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则。 3、熟悉与了解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与要求以及基本礼仪。 教学重难点: 制度化的校园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之间的有效融合,如何让学生在零压力的基础上接受硬邦邦的制度。 德育渗透:安全有序的在校园中行走,有效的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 1、眼保健操、运动员进行曲、广播操铃声、防空警报。 2、准备口哨 3、印刷好的板书《校园里的号令》 4、《请用你的目光追随老师》(微视频)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上课铃声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同学们回想刚才的上课铃声,自言自语:噢这是上课铃声!我记住了! 2、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观看视频《2008北京奥运会击缶长歌表演》

《给予是快乐的》_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本文是关于《给予是快乐的》,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2004-4-29阅读次数:475 常熟市虞山镇花溪小学周凤花 【选用教材】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十四课 【适用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