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泻诊疗常规

腹泻诊疗常规

腹泻诊疗常规
腹泻诊疗常规

腹泻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排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大于3次以上,每

天粪便总量大于200g,粪便含水量大于80%,粪质稀

薄或带有粘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

2、伴随症状

1)伴腹痛:见于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消化道穿孔、宫外孕等急腹症。

2)伴发热: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等;

3)伴里急后重:见于结肠直肠病变为主者,如急性痢疾、直肠炎症或肿瘤等;

4)伴明显消瘦者:见于小肠病变为主者,如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及吸收不良综合征、AIDS;

5)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见于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糙皮症等;

6)伴腹部包块: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Crohn病及血吸虫性肉芽肿;

7)伴重度失水者:见于分泌性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或尿毒症等;

8)伴关节痛或肿胀者:见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结核等;

9)便血:见于痔、肛裂、直肠肿瘤;

10)黑便: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分型】

1、根据起病急缓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2、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3、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肠道运动失调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性腹泻。

【病因】

1、急性腹泻:

1)细菌及肠毒素:沙门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嗜盐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或粪链球菌的过度生长;

2)少见的杆菌:霍乱弧菌和副霍乱弧菌、类志贺需氧杆菌、空场弯曲菌;

3)非细菌感染因子: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鞭毛虫、血吸虫;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

4)毒物:重金属中毒、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农药中毒;

5)药物:泻剂、胆碱能药物、洋地黄类、抗代谢药、利尿酸,

6)其他: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小肠Crohn病、急性

坏死性肠炎、食物过敏、尿毒症、甲亢。

2、慢性腹泻:发病原因要比急性腹泻复杂而多样,可分类如下:

1)肠道感染性疾病: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肠道真菌病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病;2)肿瘤:大肠癌、结肠腺瘤病、小肠淋巴瘤等

3)小肠吸收不良:分为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如:成人乳糜泻;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又分为:

①消化不良: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瘘等;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等;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胆道梗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

②小肠吸收面积减少:小肠切除过多、小肠-结肠瘘等;

③小肠侵润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4)非感染性炎症: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尿毒症性肠炎;

5)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不完全性肠梗阻、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6)药源性腹泻:泻药,抗生素如林可霉素,降压药如利血平等,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等。

【问诊要点】

1、起病急缓,病程长短;

2、诱因:不洁饮食史、旅行、聚餐、大量脂肪餐史、紧张、焦虑;

3、大便性状及臭味:配合便常规、悬滴、O2培养可区分感染与非感染;奇臭多有消化吸收障碍、无臭多为分泌性水泻;

4、伴随症状: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皮疹、腹部包块、重度失水、关节肿痛、血便、黑便;

5、腹泻的加重或缓解因素:油腻、生冷饮食,抗生素使用情况;

6、诊疗经过:是否行肝门检查、直肠检查、结肠镜检查;

7、同食者群集发病史、流行病学史;

8、病后一般情况变化:功能性腹泻、下段结肠病变对病人一般情况影响较小;而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肝胆胰疾患)、小肠病变等影响较大。、

9、有无消化系统病史,有无过敏史;

10、有无疫区、疫水接触史;

11、月经婚育史;

12、家族史。

【查体要点】

1、一般状况: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尿量)、营

养、神志;

2、浅表淋巴结;

3、腹部查体:压痛、肌紧张、包块等。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1、一般检查

粪便检查:外观、量,镜检细胞、原虫、虫卵、潜血、涂片,细菌真菌培养,O2培养,均可初步确定是否炎症性或感染性腹泻

血液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胰腺功能、肝肾功能、血糖等。

2、备选检查

小肠吸收功能测定:可做粪图片脂肪定性检查,粪脂定量测定;维生素B12吸收实验、胰功能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等均对小肠疾病、细菌过度生长或胰腺疾病等引起的吸收不良诊断有帮助;腹部超声检查、内镜检查、X线检查、腹部CT及MRI、小肠粘膜活检。

【诊断】

首先根据病史资料基本可分辨是急性腹泻还是慢性腹泻,然后结合实验室检查从病理生理方面分清是哪一类腹泻,一般不难诊断。

1、急性腹泻首先考虑急性肠道疾病如细菌性食物中毒性腹泻、急性感染性腹泻,急性中毒性腹泻如植物中毒、化学品中毒等,以及全身性急症如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肠病;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重点是及时发现传染性肠道疾病,

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等。以上均为国家法定传染病,一旦发现,及时上报,必要时采取留观、隔离治疗。

①霍乱:甲类传染病,一旦发现2小时内必须上报。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无里急后重、多数无腹痛性腹泻;大便性质为“米泔水”样便,伴出血者可排出洗肉水样便,无粪臭。

②细菌性痢疾:乙类传染病,24小时内上报。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粘液脓血便,伴发热、畏寒,里急后重明显。

③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上报。

是指由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各种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也是最常见的腹泻原因。表现轻重不一,胃肠道症状为主,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可伴里急后重、畏寒、发热、乏力、头晕等表现。

2、慢性腹泻首先考虑的有慢性肠道感染性炎症(如慢性菌痢)、肠道恶性肿瘤、消化吸收障碍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肠道功能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肠道功能型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正高,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的慢性腹泻为肠易激综合征所致。

【治疗】

1、休息、清淡流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奶制品等)

2、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病因治疗: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需抗感染治疗,以针对病原体的抗菌治疗最为理想。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梨形鞭毛虫感染有效。

3、对症治疗

1)止泻药:常用的有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氢氧化铝凝胶等);

2)调节肠道菌群:常用的微生物制剂如(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3)解痉止痛剂:可选用阿托品、山莨菪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普鲁卡因等药;

3)镇静药:可选用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等药物。【留观指征】

1、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者

2、腹泻次数频繁,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3、悬滴、制动试验阳性者

【住院指征】

1、生命体征不稳定,经门诊治疗,症状无改善者

2、长期慢性腹泻原因不明者

3、高龄、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者

4、严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伴休克者【出院指征】

1、生命体征平稳

2、腹泻原因明确,症状明显好转

3、腹泻原因允许门诊随诊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康复科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 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 扫描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诊断】 一、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2、风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或濡缓。3、风湿热型:腰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 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 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内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1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新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科制 目录

1、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2、精神障碍康复训练的措施 3、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 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 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 6、精神疾病的康复指导 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 8、康复治疗告知书 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和精神 障碍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 (1)功能训练。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2)全面康复。是指康复的准则和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这一条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能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 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概述 (一)概念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 个月~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 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①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等。 ②细菌感染: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 ③真菌感染 ④寄生虫感染 2)肠道外感染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三)临床表现 1. 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轻型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 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①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 余次至数10 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水、钠平衡紊乱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与分度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 ③钾平衡紊乱 正常血清钾:3.5 ~5.5mmol/L, <3.5mmol/L 为低钾血症。 ④低钙、低镁血症 ⑤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丙酮味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不典型。 2.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好发于秋、冬季。多见6~24 月小儿。潜伏期1~3 天。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呕吐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达10 次或更多,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酸中毒。病程自限,3~8 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 显微镜下的轮状病毒 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潜伏期1~2 天,起病较急。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性状轻微改变。重症腹泻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样混有粘液,镜检无白细胞伴呕吐,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7 天,亦可较长。

血液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血液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一、入院常规检查: 血常规+RET+BG+ESR+分片,尿常规,便常规+OB, 生化C11+肝功能全套,生化C1,乙肝五项,HCV,HIV,RPR,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集落培养,抗肿瘤药敏试验(肿瘤患者),心电图,胸片正侧位,腹部超声。 每周一、三、五复查血常规,白血病患者周一、五可加作分片,每周三复查生化C6、肝功全套、尿、便常规。贫血患者每周至少复查一次网织红。化疗后患者必要是天天复查血常规,化验提前开出来。二、疾病的专项补充检查: 贫血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形态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骨髓铁染色 尿常规,如尿潜血查尿rous试验 便常规+OB(连查3次),如阳性查消化道造影或内镜 风湿性疾病相关:ANA,ENA,免疫球蛋白+补体,ESR,ASO+RF+CRP 肿瘤标记物:CEA+AFP, CA125+CA199,PSA 网织红细胞升高查:Coombs试验,Ham实验 疑为PNH,查CD59 月经过多应妇科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集落培养骨髓活检T细胞亚群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选择检查:骨髓染色体CD55 CD59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NAP 骨髓铁染色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尿常规,如尿潜血查尿rous试验 Coombs试验,Ham实验,盐水试验,糖水试验,蛇毒溶血试验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ANA,ENA,ANCA,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ASO+RF+CRP 结核相关检查:抗结核抗体,PPD试验,ESR 选择检查: 血红蛋白电泳G6PD过筛试验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血清高铁血红蛋白血清高铁白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血浆结合珠蛋白异丙醇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 肿瘤标记物:CEA+AFP, CA125+CA199,PSA 伴血小板减少查PAIgG,伴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症状及疑似DIC 时查外周血涂片红细胞碎片,必要时肾穿刺活检和凝血、纤溶检查疑为PNH,查CD59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集落培养骨髓铁染色骨髓活检血NAP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风湿免疫疾病相关:ANA,ENA,免疫球蛋白+补体,ESR,ASO+RF+CRP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病历分析例题——婴儿腹泻度脱水

[病例摘要]男性,1岁,发热、呕吐、腹泻3天患儿3天前开始发热39℃,起病半天,即开始吐泻,每日约呕吐3-5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大便10余次/日,为黄色稀水便,蛋花汤样,无粘液及脓血,无特殊臭味,偶有轻咳。发病后食欲差,二天来尿少,10小时来无尿,曾用新霉素治疗好转。既往常有夜惊。个人史: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牛乳喂养。查体:T38.3℃,P138次/分,R40次/分,Bp80/50mmHg,体重9kg,身长75cm。急症病容,面色发灰,精神萎靡,烦躁,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右颈部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1个,轻度方颅,前囟1?1cm,明显凹陷,肋串珠(+),心率13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肺(-),腹稍胀,肝肋下1cm,肠鸣音存在。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肤略发花,呼吸深,急促,口唇樱桃红,牙3枚,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血Hb:110g/L,WBC:8.6×109/L,plt:250×109/L,大便常规偶见WBC。[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婴儿腹泻:小儿肠炎,轮状病毒感染 2.重度等张性脱水 3.代谢性酸中毒,中-重度? 4.佝偻病活动期 (二)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发热,呕吐,大便10余次/日,稀水便、蛋花汤样,镜检偶见WBC,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 2.有明显脱水表现:少尿至无尿,皮肤弹性差,前囟和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肤略发花 3.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急促,口唇樱桃红 4.佝偻病:方颅,1岁的前囱1×1cm,肋串珠(+),病史中有夜惊和牛奶喂养史二、鉴别诊断(5分) 1.生理性腹泻 2.细菌性痢疾 3.坏死性肠炎 4.肠套叠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血电解质和CO2-CP 2.大便找病原体(必要时) 四、治疗原则(3分) 1.对症治疗 2.液体疗法:累积损失补充,继续及维持补充 3.佝偻病的治疗:给维生素D

麻醉科诊疗常规

第一部分:麻醉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一择期手术麻醉前得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与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得麻醉。 2、麻醉前准备就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得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与签字及麻醉前病人得准备、 (1)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与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分级(详见附录一),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与手术得危险程度。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得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2)麻醉前谈话与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得意外与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3)麻醉前病人得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拟全麻患者及剖腹产患者行术前留置导尿,余患者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 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详见附录二)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006mg/kg 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不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 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减量; 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 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 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 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用具与药品得准备: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与抢救用药等。 3.麻醉医师于麻醉开始前再一次检查麻醉器械,常规配制抢救药物(麻黄碱,阿托品),准备麻醉药物,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得麻醉意外,并做好预防与抢救准备工作,严格按麻醉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麻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麻醉期间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详细填写麻醉记录,负责输血、补液与有关药物应用。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并请示上级医师。术毕病人完全苏醒与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护送途中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与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并予以记录。大手术、危重疑难病人或特殊麻醉应携带必要得抢救设备与药品。 4、术后48h内随访病人,记录麻醉结束时情况,如苏醒程度、呼吸道通畅否、循环功能、神经反射、神经阻滞平面与足趾活动等,记录病人去向(病房、PACU或ICU),检查术后镇痛效果、有无并发症、后遗症,如有应作相应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其随访情况记录在术

医技科室诊疗常规

影像医学操作常规 第一章普通X线检查 总则 1.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室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种特殊检查或治疗,须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术前准备,按预约日期来放射科检查或治疗。 2.重要及特殊的检查或治疗,应由负责医师、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和各种临床资料,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定适应征,选择最佳检查方案。实施前对患者和家属交代有关事宜,签订协议书。 3.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检查技术,应有临床医师在场监护,以便随时进行抢救,防止意外。 4.各种检查原始资料,包括X线片、CT片、造影片等均由放射科统一保管,严格执行借阅手续。凡具有科研价值和某些特殊情况的资料,常规到放射科阅片,原则上不外借。 5.执行集体阅片制度,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阅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诊断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发。 6.透视、急诊和特需者检查报告应及时发出,其他检查一般情况均于当天发出,遇特殊情况亦可次日发报告。 7.健全各种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由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

水平。 8.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工作。 第一节影像科操作规范 一、登记室常规 1.接待患者,做到定价准确无误。 2.负责登记、编号、预约工作,负责向患者解释检查注意事项及准备情况。 3.急诊(包括床边照片)应优先登记,并及时通知医技人员。 4.准确统计每日工作量,按时上报。 5.清点整理并归档当天的照片;严格执行借片卡借片制度,防止照片丢失。示教片、典型片和科研片,原则上不外借,遇特殊情况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借 出。 6.及时处理因特殊情况(如加造、加透视、问病史、借旧片对比等)未发报告的片袋;结果发出半年后未取者作废。 二、CR摄影常规 【开机】 1.打开UPS电源,再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站。 2.合上拍片室墙壁电源闸刀,打开X光机电源及控制台电源。 3.打开扫描电脑,进入操作程序。 4.打开DRY PIX4000打印机预热。 5.先打开UPS电源,再打开FCR XG5000IP板扫描仪。 【检查】 1.在登记电脑中打开影像医师工作站,转入登记窗口,依次填入病人的姓名、性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之欧阳光明创编

一面瘫 欧阳光明(2021.03.07)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 临床表现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6.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 1.完全卧床休息。 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早期症状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腹泻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Xxx男,6个月,2015.2.3初诊,母乳喂养加辅食,腹泻第二天,大便蛋花样,腹部略胀,恶心厌食,舌质淡,苔薄白。 诊断:脾虚泻 治则:健脾止泻 取穴:补脾,二马,外劳,平肝,八卦,清补大肠 方义:补脾外劳,温中散寒,补脾止泻。二马,温补肾阳。平肝八卦,理气,助左路升清补大肠,调整大肠功能. 效果:不明显,仍是腹泻多次 2月3日下午,复诊 取穴:外劳,清补脾,逆八卦,四横纹,清补大肠 方义:外劳清补脾,温中散寒,补脾止泻。逆八卦,助脾运化。四横纹,消食散结。 效果:不明显,依然腹泻 2月4日复诊主述。腹胀,厌食,恶心,大便带酸味,食物不消化 诊断:调整思路为伤食泻 治则:消食导滞。先泻后补 取穴:清胃,清补脾,逆八卦,四横纹,板门,清大肠,揉腹 方义:清胃,清胃热,消失导滞。清补脾,助脾运化。逆八卦,四横纹,板门。消食导滞,助中焦运化。清大肠,清除肠热。 效果:不明显,次日清晨腹泻三次。 2月5日复诊手脚冰凉,大便有奶瓣,腹胀减轻,恶心 诊断:腹胀减轻,中焦已经开始运化,多日腹泻导滞阳气虚,应用温补手法 取穴:上三关,补脾,二马,顺八卦,四横纹,板门,清胃(少做)。建议家长艾灸(未做)搓热督脉 方义:上三关,提升阳气,增强体质。补脾,健脾止泻。二马,温补肾阳。顺八卦,四横纹,板门,助中焦运化。清胃:清除胃热,消食导滞 效果:腹泻减轻,晚上两次 2月6日复诊早晨腹泻一次, 诊断:患者好转,继续温补固元止泻 取穴:三关,补脾,平肝,八卦,补大肠 方义:三关,提升阳气。补脾,健脾。平肝八卦,理气。补大肠,加强大肠功能。 效果:痊愈 病例分析与质疑: 1.本病例一开始按照脾虚泻治疗,是考虑小孩腹部不痛,舌苔淡,非完全伤食症状,结果 效果不好,是否应该考虑中焦不通的问题?如果加上板门,四横纹效果会截然不同?2.后期受凉,是否因为多日腹泻导致体质虚弱,还是一开始应诊断寒泻(但开始寒泻症状 不明显)。 3.中间改为伤食泻,但是腹部不痛,舌苔淡,大便略酸,也不是完全的伤食泻症状,推了 后仍然腹泻,是否为好转反应?还有,是不是伤食泻舌苔都是厚,刚开始是否无明显变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

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内分泌科诊疗常规

内分泌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甲状腺机能亢进 【诊断要点】 ①病史:起病一般缓慢,少数可在明显精神创伤或感染后突然发病;存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高神经精神应激症群(如神经过敏、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急躁易怒、多言失眠等)、高代谢症群(食欲亢进、喜凉怕热、低烧乏力、多汗、腹泻)以及月经失调、阳萎、周期性麻痹等其他功能紊乱。 ②体格检查:消瘦,皮肤潮湿,手细颤,腱反射亢进;收缩压高、脉压大,心动过速、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早搏等;单侧或双侧突眼;甲状腺肿大。 ③辅助检查:血清总T3、T4和FT3、FT4增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TSH)兴奋试验阴性;TSAb、TRAb测定阳性。 【入院指征】诊断明确、病情较重,或伴有感染,或疑有危象者。 【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血脂------ 2日内完成 心电图、X线检查、B超------3日内完成 TSH、T3、T4、FT3、FT4 ------ 10日内完成 根据病情选择检查项目: TSAb、TRAb测定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调节全身功能状态,进行心理治疗。口服安定片2.5mg,3次/日。脉率>100次/分时,口服安定片10~20mg,3次/日。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他巴唑、甲亢平,治疗量30~40mg/日;甲基(丙基)硫氧嘧啶300~400mg /日。维持量各为5~10mg/日及50~100mg/日。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过敏、肝功能损害及血白细胞减少情况。 【疗效标准】 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②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③未愈:经充分治疗,未能到到好转指标者。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面瘫 面瘫(口涡,口癖)就是指颈乳突面神经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得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得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得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就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得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乳腺科诊疗常规

乳腺科诊疗常规 一、乳腺小叶增生 【概述】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房非均匀分布的脂肪和纤维组织的不均一性导致生理学的非均质性、不规则和多块性,而且随着月经周期等造成分布的进一步不均匀。是育龄期女性的多发现象之一,常见于25-40岁之间。 【临床表现】 1、临床多表现为乳腺钝痛、胀痛、触痛和乳腺团块。 2、疼痛的特点是多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 期;或与情绪、劳累、紧张等有关。但亦可表现为非周期性,不规则胀痛。 3、团块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可见于一侧或双侧,可局限 于乳腺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腺。团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并无粘连而可移动,但与周围乳腺组织的分界并不清楚,肿块在经期后可能有所缩小或变软。 【诊断要点】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彩超等辅助检查可能有所表现。 【治疗原则】 对于确诊为小叶增生的妇女,如果没有疼痛等症状,可以考虑不用药物治疗,自己注意生活规律、放松心情、少吃高

脂食物、少饮用富含咖啡因类的饮料等应该有好处。如果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等,则可以考虑用些活血化瘀类的中药等调理,严重的甚至可以考虑用些雌激素阻断剂等来缓解疼痛。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除非是增生团块不能除外恶变的时候。 二、副乳腺 【概述】 副乳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发育畸形,常为发育不全的组织,有的仅有乳腺,有的仅有乳头,但也有的可见完整的乳体(乳头、乳晕、腺体),且较大。 【临床表现】 1、月经期前副乳也发胀、疼痛,妊娠期明显增大,有乳头的副乳在哺乳期间甚至还分泌出乳汁来。 2、副乳可发生在上下肢间的乳线的任何位置,多位于乳腺下部及腋窝周围,一般多在正常乳腺的附近,但也有发生在面、颈、臀等部位,腹股沟外阴处。 【诊断要点】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彩超等辅助检查亦有所表现。 【治疗原则】 副乳在临床上恶变的机会很小,对于副乳,除非是明确有肿瘤,或者是对于美观的要求(特别是夏天,穿无袖装容易暴露副乳),否则我们一般不建议手术。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面瘫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统称。 (一)诊断: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多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 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症状: 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三)治疗: 主症:半身不遂: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处方: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三阴交,昆仑,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中医科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篇中医科疾病 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一节感冒 【概述】 感冒是由于外感风邪或时行邪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全身不适、脉浮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一)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脉浮。 (二)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楚、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三)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四)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五)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六)本病应注意与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风寒证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二)风热证 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加减。 (三)暑湿证 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四)表寒里热证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加减。 外治疗法

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适用于各证型感冒;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1次。 第二节急性发热 【概述】 急性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伴有面赤、烦渴、或有恶寒、脉数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各种急性感染性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一)体温在37.5℃以上,可高达39.5℃~40℃,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二)临床表现有与原发疾病相关病症及外感发热常伴有的其他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三)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职业病史等。 (四)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血沉、血、尿和骨髓培养,X线检查以及其他针对病因的特殊检查,常可有异常发现。 (五)注意与内伤发热、真寒假热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卫表证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喉痛,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解表退热。 例方:风寒证选荆防败毒散,风热证选银翘散。 (二)肺热证 症状: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止咳平喘。 例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三)胃热证 症状:壮热,口渴引饮,口臭,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 例方:白虎汤加减。 (四)腑实证 症状:壮热,日晡热甚,腹胀、腹痛、痞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或有芒剌,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泻热。 例方:大承气汤加减。 (五)胆热证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目身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胆。 例方:大柴胡汤加减。 (六)脾胃湿热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