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指导思想】

通过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对数据的频数及其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习。

【教材分析】

.第一章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

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相似三角形。

【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

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2)与圆的半径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x (cm), 种植面积为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2(2)y = 2000(1+x)2 = 20000x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经化简后都具y=ax2+bx+c (a,b,c是常数, a≠0)的形式.

板书: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ion)

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请讲出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做一做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x y = (2) 21

x

y -

= (3) 122--=x x y (4))1(x x y -= (5))1)(1()1(2-+--=x x x y

2、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12+=x y (2)12732-+=x x y (3))1(2x x y -=

3、若函数m

m x m y --=2

)1(2为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

三、例题示范,了解规律

例1、已知二次函数 q px x y ++=2当x=1时,函数值是4;当x=2时,函数值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此题难度较小,但却反映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可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示范,强调书写格式和思考方法。

练习: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 ,当x=2时,函数值是3;当x=-2时,函数值是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如图,一张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2cm ,将它剪去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设AE=BF=CG=DH=x(cm)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y(cm 2),求: (1)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 当x 分别为0.25,0.5,1.5,1.75时,对应的四边形EFGH 的面积,并列表表示。

方法:

(1)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尝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教师巡回辅导,适时点拨。 (2)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比如:

求差法:四边形EFGH 的面积=正方形ABCD 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EH 的面积DE4倍。 直接法:先证明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H 2

(3)对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求学生要根据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4)对于第(2)小题,在求解并列表表示后,重点让学生看清x 与y 之间数值的对应关系和内在的规律性:随着x 的取值的增大,y 的值先减后增;y 的值具有对称性。 练习:

用20米的篱笆围一个矩形的花圃(如图),设连墙的一边为x,矩形的面积为y,求: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3时,矩形的面积为多少?

课题:1.2二次函数的图像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2、掌握一般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像与2

ax y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3、会确定图像的开口方向,会利用公式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难点:例2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 教学设计: 一、回顾知识

1、二次函数k m x a y ++=2)(的图像和2ax y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讲评上节课的选作题

对于函数122+--=x x y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函数122+--=x x y 的图像可以由什么抛物线,经怎样平移得到的? (2)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思路:把122+--=x x y 化为k m x a y ++=2)(的形式。

122+--=x x y =[][]

2)1(2)1(2)12()12(2222+--=-+-=-++-=-+-x x x x x x

在2)1(2+--=x y 中,m 、k 分别是什么?从而可以确定由什么函数的图像经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2、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特征

(1)二次函数 c bx ax y ++=2(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对称轴是直线x=a b 2-,顶点坐标是为(a b 2-,a

b a

c 442

-)

(3)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三、巩固知识

1、例1、求抛物线2

5

3212-+-

=x x y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有由学生自己完成。师生点评后指出: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可以采用配方法或者是

用顶点坐标公式。

2、做一做课本第36页的做一做和第37页的课内练习第1题

3、(补充例题)例2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1,2),且图像过点 (1,-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此小题供血有余力的学生解答) 分析与启发:(1)在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的情况下,将所求的解析式设为什么比较简便? 4、练习:(1)课本第37页课内练习第3题。

(2)探究活动:一座拱桥的示意图如图(图在书上第37页),当水面宽12m 时,桥洞顶部离水面4m 。已知桥洞的拱形是抛物线,要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你认为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如果以水平方向为x 轴,取以下三个不同的点为坐标原点: 1、点A 2、点B 3、抛物线的顶点C

所得的函数解析式相同吗?请试一试。哪一种取法求得的函数解析式最简单? 四、小结

1、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函数2ax y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在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方面的特征。

3、函数的解析式类型: 一般式:c bx ax y ++=2 顶点式:k m x a y ++=2)( 五、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题

课题:1.3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从具体函数的图象中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

3.探索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及函数的增减性的概念,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并能根据性质判断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增减性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增减性的理解和求法.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二次函数: y=ax2 +bx + c (a ≠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由什么决定呢?

补充:

当a 的绝对值相等时,其形状完全相同,当a 的绝对值越大,则开口越小,反之成立. 二,新课教学:

1.探索填空:

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 -2x 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时,函数y 最大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2. 探索填空::据上边已画好的函数图象填空: 抛物线y= 2x 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时,函数y 最小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3.归纳:

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象和性质 (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位置与开口方向 (3).增减性与最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函数y 有最小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

函数y 有最大值

4.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y=x 2+2x,y=x 2-2x+1,y=x 2-2x+2的图象如图所示.

(1).每个图象与x 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吗? (3).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和x 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5.例题教学:例1:

已知函数 ⑴写出函数图像的顶点、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图像与y 轴的交点关于图象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画出函数图像的草图;

(2)自变量x 在什么范围内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何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并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归纳:二次函数五点法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请完成课本练习:p42. 1,2 四.尝试提高:1 五.学习感想:

1、你能正确地说出二次函数的性质吗?

2、你能用“五点法”快速地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吗?你能利用函数图象回答有关性质吗? 六:作业:作业本,课本作业题1、2、

3、4。

课题:1.4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

2、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a 2

b x -=a 2b x -=a 4a

c 4b

2

-a

4ac 4b

2

-2

15

x 721y x

2+

--=

3、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例1是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引例 (将作业题第3题作为引例) 给你长8m 的铝合金条,设问: ①你能用它制成一矩形窗框吗? ②怎样设计,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 ③如何验证?

二、观察分析,研究问题

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当矩形的一边变化时,另一边和面积也随之改变。深入探究如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米,则另一边长为(4-x)米,再设面积为ym 2,则它们的函数关系式为x x y 42+-=

??

?-o

x x 40

40 x ∴

并当x =2时(属于40 x 范围)即当设计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4(m 2)

引导学生总结,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一些涉及到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中,可以考虑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方面的性质去解决。 步骤:

第一步设自变量;

第二步建立函数的解析式; 第三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四步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

在上面的矩形中加上一条与宽平行的线段,出示图形 设问:用长为8m 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形状的矩形窗框,

问窗框的宽和高各是多少米时,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板书解题过程。

变式(即课本例1):现在用长为8米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所示的窗框(把矩形的窗框改为上部分是由4个全等扇形组成的半圆,下部分是矩形),那么如何设计使窗框的透光面 积最大?(结果精确到0.01米) 练习:课本作业题第4题 四、知识整理,形成系统

这节课学习了用什么知识解决哪类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

课题:2.1事件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

2、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并准确判断某些随机事件是否等可能;

3、体会简单事件的概率公式的正确性;

4、会利用概率公式求事件的概率。

教学重点: 等可能事件和利用概率公式求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判断一些事件可能性是否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 出示投影:

(1)1998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农场里出生了一头白色奶牛。据统计平均出生1千万头牛才会有一头是白色的。你认为出生一头白色奶牛的概率是多少? (2)设置一只密码箱的密码,若要使不知道秘密的人拨对密码的概率小于

999

1

,则密码的位数至少需要多少位?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概率的知识来解决。本章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简单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概率的估计和概率的实际应用。 二、简单事件的概率

1、引例:盒子中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3个黑棋子和2个白棋子,从中摸出一棋子,是黑棋子的可能性是多少?

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

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相同,结果总数为n ,事件A 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为m ,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n

m A P

)(。 2、练习:

如图 三色转盘,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相等,让转盘自由转动一次, “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3、知识应用:

例1、如图,有甲、乙两个相同的转盘。让两个转盘分别自由转动一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求

(1)转盘转动后所有可能的结果;

(2)两个指针落在区域的颜色能配成紫色(红、蓝两色混合配成)的概率; 3)两个指针落在区域的颜色能配成绿色(黄、蓝两色混合配成)或紫色的概率;

解:将两个转盘分别自由转动一次,所有可能的结果可表示为如图,且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所以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为n=3×3=9 (1)能配成紫色的总数为2种,所以P=

9

2。 (2)能配成绿色或紫色的总数是4种,所以P=

9

4。 练习:课本第32页课内练习第1题和作业题第1题。

例2、 一个盒子里装有4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3个红球,1个白球。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并搅匀,再摸出一个球。

(1)写出两次摸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摸出一个红球,一个白球的概率; (3)摸出2个红球的概率;

解: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将3个红球从1至3编号。根据题意,第一次和第二摸球的过程中,摸到4个球中任意一个球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两次摸球的所有的结果可列表表示。 (1)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总数为n = 4×4=16。 (2)事件A 发生的可能的结果种数为m=6, ∴n m A P =

)(=

8

3

166= (2)事件B 发生的可能的结果的种数 m=9 ∴16

9)(==

n m B P 练习:课本第32页作业题第2、3、4题 三、课堂小结:

1、概率的定义和概率公式。

2、用列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请况的结果数一般有列表和画树状图两种方法。

3、在用列表法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情况时往往第一次在列,第二次在行。表格中列在前,行在后,其次若有三个红球,要分红1、红2、红3。虽然都是红球但摸到不同的红球时不能表达清楚的。

四、布置作业:见课课通

课题:2.2简单事件的概率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1、在数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运用公式

n m

A P =

)(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在确定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

基础上,关键是求什么? (关键是求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n 和其中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m(m ≤n ) ) 二、热身训练

(2006年浙江金华)北京08奥运会吉祥物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现将三张分别印有“欢欢、迎迎、妮妮”这三个吉祥物图案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一样,质地相同)放入盒子. (1)小玲从盒子中任取一张,取到印有“欢欢”图案的卡片的概率是多少?

(2)小玲从盒子中取出一张卡片,记下名字后放回,再从盒子中取出第二张卡片,记下名字.用列表或画树状图列出小玲取到的卡片的所有情况,并求出小玲两次都取到印有“欢欢”图案的卡片的概率. 三、例题讲解

例3、学校组织春游,安排给九年级3辆车,小明与小慧都可以从这3辆车中任选一辆搭乘.问小明与小慧同车的概率有多大?

分析:为了解答方便,记这三辆车分别为甲、乙、丙,小明与小慧乘车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列成表。

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练习:课本第34页课内练习第1题,作业题第1、2、4题

例4、如图,转盘的白色扇形和红色扇形的圆心角分别为120°和

240°.让转盘自由转动2次,求指针一次落在白色区域,另一次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一学生板演,可能一些学生没有考虑到该事件不是等可能事件,让学生充分讨论,得出应把红色扇形划分成两个圆心角都是120°的扇形,最后应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概率。

练习:课本第35页作业题第4题。 四、课堂小结:

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n m

A P

)(,在应用公式求概率时要注意:要关注哪个或哪些

结果;无论哪个或哪些结果都是机会均等的;部分与全部之比,不要误会为部分与部分之比。 2、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是计算概率的关键,画树状图和列表是列举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的常用方法。

3、如何把一些好像不是等可能的事件化解为等可能事件是求事件概率的重要方法。 五、 布置作业:见课课通。

2.3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验,体会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2、通过操作,体验重复实验的次数与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3、能从频率值角度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4、懂得开展实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探索规律,并从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实验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二、合作学习(课前布置,以其中一小组的数据为例)让转盘自由转动一次,停止转动后,指

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31

,以数学小组为单位,每组都配一个如图的转盘,让学生动手实

验来验证:

(1)填写以下频数、频率统计表:

(2)把各组得出的频数,频率统计表同一行的转动次数和频数进行汇总,求出相应的频率,制作如下表格:

(3)根据上面的表格,画出下列频率分布折线图

(4)议一议: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随着重复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频率的变化趋势如何?

结论:从上面的试验可以看到:当重复实验的次数大量增加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就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做一做:

1.某运动员投篮5次,投中4次,能否说该运动员投一次篮,投中的概率为4/5?为什么?

2.回答下列问题:

(1)抽检1000件衬衣,其中不合格的衬衣有2件,由此估计抽1件衬衣合格的概率是多少? (2)1998年,在美国密歇根州汉诺城市的一个农场里出生了1头白色的小奶牛,据统计,平均出生1千万头牛才会有1头是白色的,由此估计出生一头奶牛为白色的概率为多少?

四、例题分析:

例1、在同样条件下对某种小麦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统计发芽种子数,获得如下频数分布表:

(1)计算表中各个频数.

(2)估计该麦种的发芽概率

(3)如果播种该种小麦每公顷所需麦苗数为4181818棵,种子发芽后的成秧率为87%,该麦种的千粒质量为35g,那么播种3公顷该种小麦,估计约需麦种多少kg?

分析:(1)学生根据数据自行计算

(2)估计概率不能随便取其中一个频率区估计概率,也不能以为最后的频率就是概率,而要看频率随实验次数的增加是否趋于稳定。

(3)设需麦种x(kg)

由题意得,

解得x≈531(kg)

答:播种3公顷该种小麦,估计约需531kg麦种.

五、课内练习:

1.如果某运动员投一次篮投中的概率为0.8,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该运动员投5次篮,必有4次投中.

(2)该运动员投100次篮,约有80次投中.

2.对一批西装质量抽检情况如下:

(1)填写表格中次品的概率.

(2)从这批西装中任选一套是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3)若要销售这批西装2000件,为了方便购买次品西装的顾客前来调换,至少应该进多少件西装?

六、课堂小结:

尽管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只要保持实验条件不变,那么这一事件出现的频率就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大而趋于稳定,这个稳定值就可以作为该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七、作业:见课课通。

补充:一个口袋中有12个白球和若干个黑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前提下,小亮为估计口袋中黑球的个数,采用了如下的方法:每次先从口袋中摸出10个球,求出其中白球与10的比值,再把球放回袋中摇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5次,得到的白求数与10的比值分别为:0.4,0.1,0.2,0.1,0.2。根据上述数据,小亮可估计口袋中大约有48 个黑球。(06黑龙江中考题)

课题:2.4概率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

2、紧密结合实际,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如果有人买了彩票,一定希望知道中奖的概率有多大.那么怎么样来估计中奖的概率呢?

2.出门旅行的人希望知道乘坐哪一中交通工具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指出: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二、例题分析:

例1、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每张奖券获奖的可能性相同,以每10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问1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

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因为10 000张奖券中能中一等奖的张数是10张,所以一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率就是

1000

1

1000010=;而10000张奖券中能中奖的奖券总数是1+10+100=111张所以一张奖券中

奖的概率是10000

111

例2、生命表又称死亡表,是人寿保险费率计算的主要依据,如下图是199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经验生命表,(1990-1993年)的部分摘录,根据表格估算下列概率(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某人今年61岁,他当年死亡的概率. (2)某人今年31岁,他活到62岁的概率.

分析:

(1)解释此表的意思;

(2)根据表中数据可得:61岁的生存人数为867685,

61岁的死亡人数为10853,所以所求概率为

01251.0867685

10853

6161≈==l d p (3)根据表中数据得31l =975856,

62l =856832,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8780.0975856

856832

31

62≈==l l p

三、课内练习:课本第41页第1、2题和作业题第1题2题。

四、小结:学会调查、统计,利用血管的概率结合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用优化原则作决策,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见课课通

3.1圆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弧、弦等有关概念. 2.学会圆、弧、弦等的表示方法.

3.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弦和弧的概念、弧的表示方法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教学方法操作、讨论、归纳、巩固

教学过程

1.展示幻灯片,教师指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圆有关.

如(1)一个破残的轮片(课本P62图),怎样测出它的直径?如何补全?

(2)圆弧形拱桥(课本P63图),设计时桥拱圈( )的半径该怎样计算?

(3)如何躲避圆弧形暗礁区(课本P60、P74图),不使船触礁?

(4)自行车轮胎为什么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

2.上述这些问题都与圆的问题有关,在小学我们已经认识过圆,回会用圆规画圆,问:圆上的点有什么特性吗?圆、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各是怎样定义的?这节课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定义圆的有关概念。

(板书)3.1 圆

3.师生一起用圆规画圆:取一根绳子,把一端固定在

画板上,另一端缚在粉笔上,然后拉紧绳子,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即得一个圆(课本图3—1、3-2).

归纳: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线段O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所经过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定点O就是圆心,线段OP就是圆的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如图所示.

4圆的有关概念(如图3-3)

(1)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BC.经过圆心的弦是直径,图中的AB。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中以B、C为端点的劣弧记做“”;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优弧要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中的.

(3)半径相等的两个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把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例如,图中的⊙O1和⊙O2是等圆.

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学生画同心圆)

(4) 完成P58做一做

由上述问题提出:确定一个圆的两个必备条件是什么?

说明: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并且等于半径的长;反讨来,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长的点必定在圆上.即可以把圆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注意:说明一个圆时必须说清以谁为定点,以谁为定长。

5.结论:一般地,如果P是圆所在平面内的一点,d表示P到圆心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就有:

dr P在圆外.

教学反思

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本节教学内容,但对于如何应用学生还是掌握的不怎样的好.

3.2图形的旋转

1.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掌握垂径定理.

3.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弦、弧、弦心距以及半径之间的证明和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是圆的轴对称性的重要体现,是今后解决有关计算、证明和作图问题的重要依据,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推导利用了圆的轴对称性,它是一种运动变换,这种证明方法学生不常用到,与严格的逻辑推理比较,在证明的表述上学生会发生困难,因此垂径定理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

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节课我通过七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它们是:

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讲解新课,探求新知;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目标训练,及时反馈;总结回顾,反思内化;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教学方法:类比 启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创设情境

1.教师演示:将一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高对折,启发学生共同回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提出问题:如果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腰长为半径作圆,得到的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教师用教具演示,学生自己操作)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强调:

(1)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判断: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 )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圆的轴对称轴新性,为下一环节探究新知作好准备. 三、讲解新课,探求新知 先按课本进行合作学习

1.任意作一个圆和这个圆的任意一条直径CD ;

2.作一条和直径CD 的垂线的弦,AB 与CD 相交于点E .

提出问题:把圆沿着直径CD 所在的直线对折,你发现哪些点、线段、圆弧重合?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先介绍弧相等的概念)

①EA=EB ;② AC=BC

,AD=BD . 理由如下:∵∠OEA=∠OEB=Rt ∠,根据圆的轴轴对称性,可得射线EA 与EB 重合, ∴点A 与点B 重合,弧AC 和弧BC 重合,弧AD 和弧BD 重合.

∴ EA=EB , AC=BC ,

AD=BD . 然后把此结论归纳成命题的形式: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垂径定理的几何语言

∵CD 为直径,CD ⊥AB (OC ⊥AB )

A B

C D O E ⌒ ⌒ ⌒ ⌒ ⌒ ⌒ ⌒ ⌒

⌒ ⌒ ⌒ ⌒

∴ EA=EB , AC=BC ,AD=BD .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1 已知AB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求作这条弧的中点.(先介绍弧中点概念) 作法: ⒈连结AB.

⒉作AB 的垂直平分线 CD , 交弧AB 于点E. 点E 就是所求弧AB 的中点.

变式一: 求弧AB 的四等分点.

思路:先将弧AB 平分,再用同样方法将弧AE 、弧BE 平分. (图略)

有一位同学这样画,错在哪里? 1.作AB 的垂直平分线CD

2.作AT 、BT 的垂直平分线EF 、GH (图略)

教师强调:等分弧时一定要作弧所对的弦的垂直平分线.

变式二:你能确定弧AB 的圆心吗?

方法:只要在圆弧上任意取三点,得到三条弦,画其中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为圆弧的圆心.

例2 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排水管的半径OB=10,水面宽AB=16,求截面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 . 思路:

先作出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 ,即画 OC ⊥AB ,∴AC=BC=8, 在Rt △OCB 中,68102222=-=-=BC OB OC

∴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 为6.

补充例题 已知:如图,线段AB 与⊙O 交于C 、D 两点,且OA=OB .求证:AC=BD . 思路:

作OM ⊥AB ,垂足为M , ∴CM=DM

∵OA=OB , ∴AM=BM , ∴AC=BD . 概念:圆心到圆的一条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小结:

1.画弦心距是圆中常见的辅助线; 2.半径(r )、半弦、弦心距(d)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是研究与圆有关问题的主要思路,它们之间的关系:弦长222d r AB -=.

3.3垂径定理

由于一个圆的任意两条直径总是互相平分的,但是它们不一定是互相垂直的,所以要使上面的题设能够推出上面的结论,还必须加上“弦AB 不是直径”这一条件.

这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需要证明,结合图形请同学叙述已知、求证,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已知:如图3-15,在⊙O 中,直径CD 与弦AB(不是直径)相交于E ,且E 是AB 的中点. 求证:CD ⊥AB ,.

分析:要证明CD ⊥AB ,即证OE ⊥AB ,而E 是AB 的中点,即证OE 为AB 的中垂线.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之.利用垂径定理可知AC =BC ,AD =BD.

O A

B

C

⌒ ⌒

证明:连结OA ,OB ,则OA =OB ,△AOB 为等腰三角形. 因为E 是AB 中点,所以OE ⊥AB ,即CD ⊥AB , 又因为CD 是直径,所以

2.(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若选②③为题设,可得: (2)若选①④为题设,可得:

以上两个命题用投影打出,引导学生自己证出

最后,教师指出:如果垂径定理作为原命题,任意交换其中的一个题设和一个结论,即 可得到一个原命题的逆命题,按照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原命题的九个逆命题,然后用投影 打出其它六个命题:

3.根据上面具体的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文字叙述其中最常用的三 个命题,教师板书出垂径定理的推论1.

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4.垂径定理的推论2.

在图3-15的基础上,再加一条与弦AB 平行的弦EF ,请同学们观察、猜想,会有什么结论出现:(图7-37) 学生答

接着引导学生证明上述猜想成立.(重点分析思考过程,然后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证明:因为EF ∥AB ,所以直径CD 也垂直于弦EF ,

最后,猜想得以证明,请学生用文字叙述垂径定理的又一推论: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练习按图3-15,填空:在⊙O 中

(1)若MN ⊥AB ,MN 为直径;则 , , ;

(2)若AC =BC ,MN 为直径;AB 不是直径,则 , , ; (3)若MN ⊥AB ,AC =BC ,则 , , ;

此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1的条件和结论. 例3 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图)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弧的距离,也叫弓形高)为7.2米,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1米) 首先可借此题向学生介绍“赵州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条件可放录像)同 时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总结回顾,反思内化 师生共同总结:

1.本节课主要内容:(1)圆的轴对称性;(2)垂径定理. 2.垂径定理的应用:(1)作图;(2)计算和证明. 3.解题的主要方法:

(1)画弦心距是圆中常见的辅助线; (2)半径(r )、半弦、弦心距(d)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是研究与圆有关问题的主要思路,它们之间的关系:弦长222d r AB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垂径定理都很好的掌握,亮点在于练习设计有梯度,本节例题学生掌握很好。

3.4圆心角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心角定理的过程;

2.掌握圆心角定理

教学重点:圆心角定理

教学难点: 圆心角定理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讲练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的旋转不变性:

圆绕圆心旋转任意角α,都能够与原来的圆重合。

3、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弦心距

4、P69 合作学习

结论:圆心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另外,对于等圆的情况,因为两个等圆可叠合成同圆,所以等圆问题可转化为同圆问题,命题成立。

5、n度的弧的定义

6、探究活动P70

二、新课讲解

1、例1 教学P69

结合图形说出因为。。。所以。。

2、运用上面的结论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已知: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本节定理及推论填空:

如果∠AOB=∠COD,那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新知:

P70课内练习1,2,3

P71 T1--3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1.圆心角定理

2.运用关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相互关系的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五.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对对定理的理解很好。课堂气氛活

3.5圆周角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

3.掌握圆周角定理和它的推论.

4.会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要分三种情况讨论,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法:探索式,启发式,合作学习,直观法

学法:动手实验,合作学习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

2.复习旧知,创设情景:

1. 创设情景在射门游戏中(如图),球员射中球门的难易程度与他所处的位置B对球门AC的张角(∠ABC)有关.

1当球员在B,D,E处射门时,他所处的位置对球门AC分别形成三个张角∠ABC, ∠ADC,∠AEC.这三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个张角∠ABC, ∠ADC,∠AEC是什么角呢?

2.什么圆心角呢?圆心角与弧的度数相等吗?

二.新课探究:

1..圆周角的定义(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定义)

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特征:

①角的顶点在圆上.

②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说明相交指的是角边与圆除了顶点外还有公共点)

练习:判别下列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2.探索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 一个圆的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可能有几种关系?

(1)圆心在角的边上;(2)圆心在角的内部,(3)圆心在角的外部

在这三个图中,哪个图形最特殊?其余两个可以转化成这个图形吗?

3. 探索研究: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如果圆周角和圆心角对着同一条弧,那么这两个角存在怎样的关系?

用几何画板演示探讨得到

命题:(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首先考虑一种特殊情况:

2当圆心(o)在圆周角(∠ABC)的一边(BC)上时,圆周角∠ABC与圆心角∠AoC的大小关系.

3如果圆心不在圆周角的一边上,结果会怎样?

4(2).当圆心(O)在圆周角(∠ABC)的内部时,圆周角∠ABC与圆心角∠AOC的大小关系会怎样?

5 (3).当圆心(O)在圆周角(∠ABC)的外部时,圆周角∠ABC 与圆心角∠AOC 的大小关系会

怎样?

证明略(要会分类讨论)

推论: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的一半。

3.6圆内接四边形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另一个推论的过程.

2. 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

所对的弧也相等”

3. 会运用上述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重点: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难点:例3涉及圆内角与圆外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思路较难形成,表述也有一定的困难

例4的辅助线的添法. 教学方法:类比 启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放:

1、圆周角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特征:① 角的顶点在圆上.

② 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2、圆心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3、圆周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4、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二.

课前测验

1.100o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_______,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

2、一弦分圆周角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4倍,则这弦所对的圆周角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O 中,∠BAC=32o,则∠BOC=________。

4、如图,⊙O 中,∠ACB = 130o,则∠AOB=______。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叫做圆周角。 (B )6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30o (C )一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 (D )120o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60o 三,

问题讨论

问题1、如图1,在⊙O 中,∠B,∠D,∠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如图2,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任一点,你能确定∠BAC 的度数吗? 问题3、如图3,圆周角∠BAC =90o,弦BC 经过圆心O 吗?为什么?

A O C

B A O C

●O

B

A

C

D

E ●

O B C A 图3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卷

2020学年九上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卷 一、单选题 1.抛物线y=(x﹣2)2+1的顶点坐标为() A.(2,1) B.(2,﹣1) C.(﹣2,﹣1) D.(﹣2,1) 2.衣柜不透明的盒子中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若从中任何摸出一个球,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摸到红球是必然事件 B.摸到黑球与摸到白球是随机事件 C.摸到红球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D.摸到白球比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3.在⊙ O中,半径为6,圆心O在坐标原点上,点P的坐标为(3,4),则点P与⊙ 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 O内 B.点P在⊙ O上 C.点P在⊙ O外 D.不能确定 4.现给出以下几个命题:(1)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2)等弧所对的弦相等;(3)圆中90°的角所对的弦是直径;(4)矩形的四个顶点必在同一个圆上;(5)在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5. 将抛物线y=2x2的图象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y=2(x-2)2-3 B.y=2(x-2)2+3 C.y=2(x+2)2-3 D.y=2(x+2)2+3

6.已知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不动,把x轴、y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那么在新的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y=2(x-2)2+ 3 B.y=2x2+8x+6 C.y=2(x + 2)2-1 D.y=2(x + 2)2 + 3 7.若△ ABC~△ DEF,它们的面积比为4︰1,则△ ABC与△ DEF的相似比为() A.2︰1 B.1︰2 C.4︰1 D.1︰4 8.已知△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cm ,7.5cm ,9cm ,△ DEF的一边长为4cm ,当△ DEF的另两边长是下列哪一组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2 cm,3 cm B.4 cm,5 cm C.5 cm,6 cm D.6 cm,7 cm 9.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直线x=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c>0 B.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2a﹣b=0 D.方程ax2+bx+c=0的两根是x1=﹣1,x2=3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kj.co m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上册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班级:九(3)班 教师: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序 日 期 教学工作内容及课时安排 8.24—8.30 21.1一元二次方程2 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 2 8.31—9.6 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5

3 9.7—9.13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及数学活动2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小结与练习3 4 9.14—9.20 21.1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 5 9.21—9.27 21.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 21.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 《二次函数》单元小结与练习1 6 9.28—10.4 23.1图形的旋转2 23.2中心对称3 7 0.5—10.11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 《旋转》单元考及讲评3 8 0.12—10.18

24.1圆5 9 0.19—10.25 24.2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5 0 0.26—11.1 期中考复习 1 1.2—11.8 期中考试与试卷分析 2 1.9—11.15 24.3正多边形和圆2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2 13 1.16—11.21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2 《圆》单元考及讲评3 14 1.23—11.29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4 5

1.30—1 2.6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3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 6 2.7—12.13 25.4课题学习及数学活动2 《概率初步》单元考及讲评2 7 2.14—12.20 九年级数学下册内容 8 2.21—12.27 九年级数学下册内容 9 2.28—1.3 九年级数学下册内容 20 .4—1.10 期末考复习 21 .11—1.17 期末考复习及考试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 1. 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把形如()0a ,,y 2≠++=是常数,其中c b a c bx ax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1.2. 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y=ax 2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 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函数y=a(x-m)2+k(a ≠0)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ax 2的图象先向右(当m>0时)或向左(当m<0时)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0时)平移|k|个单位得到,顶点是(m,k),对称轴是直线x=m 。 函数y=a(x-m)2+k(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直线a b 2x -=,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44,2b 2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1.3.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 2 (a ≠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 1.4. 二次函数的应用 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应当求出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注意:由此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2. 简单事件的概率 2.1. 事件的可能性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2.简单事件的概率 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P(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0r d ? 点在圆上; < 点在圆外;? = ?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2.图形的旋转 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所有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固定的点叫做旋转中心。 图形的旋转具有以下性质: 图形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何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的角度。 3.3.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分一条弦成相等的两条弧的点,叫做这条弧的中点。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篇二: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如果□+2=0,那么“□”内应填的实数是() A.-2 B.- 12 C. 12 D. 2 2.在Rt⊿ABC中,若各边的长度同时都扩大2倍,则锐角A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情况() A.都扩大2倍B.都缩小2倍 C.都不变D.正弦值扩大2倍, 余弦值缩小2倍 3.路程s与时间t的大致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则速度v与时间t的大致图象为() A. B.C. D. 4.小明与两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用“手心、手背”游戏确定出场

顺序. 设每 人每次出手心、手背的可能性相同. 若有一人与另外两人不同,则此人最后出场.三人同时出手一次, 小明最后出场比赛的概率为() A. 12 B. 5.如图, 在 ?ABCD中, AB=10, AD=6, E是AD的中点, 在AB?上取一点F,? 使 F 11 C.34 D. 1 5 AED △CBF∽△CDE, 则BF的长是() A.5 B.8.2 C.6.4 D.1.8 6. 从1到9这九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是2的倍数或是3的倍数的概率为() 12A.B. 992 C.

3 D. 5 9 7.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l,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 A B C D 8.如图,己知△ABC,任取一点O,连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 D,E,F,得△D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③△ABC 与△DEF的周长比为1:2;④△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 A.1B.2C.3D.4 9.已知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过点A(1,2),B(3,2),C(5,7).若点M(-2,y1),N((-1,y2),K(8,y3)也在二次函数y?ax?bx?c 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1<y2<y3 B.y2<y1<y3 C.y3<y1<y2 D.y1<y3<y2 2 2 10.在一次1500米比赛中,有如下的判断: 甲说: 丙第一 , 我第三; 乙

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略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1、2 补充练习: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2=5y-3 (2) x2=4 (3) 3x2-5 x =0 (4) x2-4=(x+2) 2(5) ax2+bx+c=0 四、应用拓展

浙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我们把函数()k y k x =≠为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这里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k 叫做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k 时,图象在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关于直线坐标系的原点成中心对称。 当0k 时,在图象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当0k 时,在图象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 第2章 二次函数 我们把形如2y ax bx c =++(其中a ,b ,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是一条关于y 轴对称,过坐标原点并向上伸展的曲线,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二次函数2(0)y ax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 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直线2b x a =-,顶点坐标是(2b a -,244ac b a -)。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 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12b x x a +=-, 12c x x a =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圆 圆心 半径 弦 直径 圆弧简称弧 半圆 略弧 优弧(大于半圆)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把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等圆。 d r ? 点在圆外;d r =?点在圆上;d r ? 点在圆内。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方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分一条弧成相等的两条弧的点,叫做这条弧的中点。 圆心到圆的一条弦的距离叫弦心距。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平方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我们把1°圆心角所对的弧叫做1°的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弦心距中有一对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都相等。 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都和圆相交,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弧长计算公式:r 180n l π= 扇形面积计算公式:2 1 3602n r s lr π== 圆锥的侧面 母线(斜边) 圆锥的底面 圆锥的全面积(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 =r s l π侧 2=r s l r ππ+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集 新课标 推荐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22章二次根式 22.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和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和。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2 = a,那么a是x的______; x是a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的意义是。 (二)提出问题 1、式子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的意义是什么? 4、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 2、计算: (1) (2) (3)(4)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其中, 的意义是。 3、当a为正数时指a的,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负数,只有非负数a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中,字母a必须满足 ,才有意义。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自学课本第2页例题后,模仿例题的解答过程合作完成练习: x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①②③ 2、(1)若有意义,则a的值为___________. (2)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为()。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四)展示反馈 (学生归纳总结) 1.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 (a≥0)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从形式上看,应含有二次根号;二是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有限制: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式子的取值是非负数。 (五)精讲点拨 1、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2=a成立的条件是a≥0,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求二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浙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1.二次函数 1.1.二次函数 把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1.2.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函数y=a(x-m)2+k(a≠0)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ax2的图象先向右(当m》0时)或向左(当m《0时)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 《0时)平移|k|个单位得到,顶点是(m,k),对称轴是直线x=m。 函数y=a(x-m)2+k(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坐标是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1.3.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 1.4.二次函数的应用 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应当求出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注

意:由此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2.简单事件的概率 2.1.事件的可能性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2.简单事件的概率 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P(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0《P(随机事件)《1. 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且互相排斥,结果总数为n,事件A 包含其中的结果数为m(m≤n),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运用公式P(A)=m/n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首先应确定所有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然后确定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n和事件A包含其中的结果数m。 2.3.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相同条件下,当重复试验的次数大量增加时,事件发生的概率就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2.4.概率的简单应用 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帮助我们对许多事件作出判断和决策。 3.圆的基本性质

最新浙教版2019学年九年级上数学试卷.docx

最新浙教 版 2019 学年九年级上数学试卷 命题学校:田莘耕中学 命题人:姚琼晖 审核人:胡纪荣 总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 函数 y x 2 2x 3 的对称轴是直线( ) A . x=-1 B . x=1 C . y=-1 D . y=1 2.一个布袋中有 4 个红球与 8 个白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那么从布袋中随机摸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 是( ) A . 1 B . 1 C . 2 D . 1 12 3 3 2 3. 在 Rt △ABC 中,∠ C=Rt ∠ ,AC=3cm , AB=5cm ,若以 C 为圆心, 4cm 为半径画一个圆,则下列结论中,正确 的是( ) A 、点 A 在圆 C 内,点 B 在圆 C 外 B 、点 A 在圆 C 外,点 B 在圆 C 内 C 、点 A 在圆 C 上,点 B 在圆 C 外 D 、点 A 在圆 C 内,点 B 在圆 C 上 4.在⊙ O 中, AB , CD 是两条相等的弦,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 B ,CD 所对的弧相等 B 、 AB , CD 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C 、△ AOB 与△ CO D 全等 D 、 AB , CD 的弦心距相等 5. 已知圆弧的度数为 120°,弧长为 6π ,则圆的半径为( ) A.6cm B.9cm C.12cm D.15cm 6. 把一个小球以 20 米 / 秒的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 h (米)与时间 t (秒),满足关系: h = 20t -5t ,当小球达到最高点时,小球的运动时间为( ) D A A .1 秒 B .2 秒 C .4秒 D .20 秒 O B 7.如图,已知⊙ O 是△ ABD 的外接圆, AB 是⊙ O 的直径, CD 是⊙ O 的弦,∠ ABD=58°, 则∠ BCD 等于( ) C A.116 ° B. 58 ° C. 32 ° D.64 ° 第6题图 8.设 A ( -2, y 1 ), B ( -1, y 2 ), C ( 1, y 3 )是抛物线 y ( x 1) 2 m 上的三点,则 y 1 , y 2 , y 3 的大 小关系为( ) A . y 1 > y 2 > y 3 B. y 1 > y 3 > y 2 C. y 3 > y 2 > y 1 D. y 3 > y 1 > y 2 9.现有 A ,B 两枚均匀的小立方体骰子,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2,3,4,5,6. 如果由小李同学掷 A 骰子 朝上面的数字 x ,小明同学掷 B 骰子朝上面的数字 y 来确定点 P 的坐标( x , y ),那么他们各掷一次所确 定的点 P 落在已知直线 y=-x+8 的概率是( ) A . 5 B. 1 C. 7 D. 1 36 6 36 9 10.已知抛物线 y ax 2 bx 和直线 y ax b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y y y y x x x x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 (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doc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期末综合练习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 一、选择题 1. 反比例函数 y m 2 1 的图象在 ( ) x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一、四象限 C. 第一、二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2. 抛物线 y x 2 4 的顶点坐标是 ( ) A. ( 4,0) B. ( -4 , 0) C. ( 0, -4 ) D. ( 0, 4) 3. 下表是满足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五组数据, x 1 是方程 ax 2 bx c 0 的一个 解,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x 1.6 1.8 2.0 2.2 2.4 y -0.80 -0.54 -0.20 0.22 0.72 A. 1.6 x 1 1.8 B. 1.8 x 1 2.0 C. 2.0 x 1 2.2 A E D D. 2.2 x 1 2.4 4.如图 , 在 ABCD 中 , AB=10, AD=6, E 是 AD 的中点 , F 在 AB?上取一点 F,? 使△ CBF ∽△ CDE, 则 BF 的长是 ( ) B C A.5 B.8.2 C.6.4 D.1.8 5. 已知如图,点 C 是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 AC > BC ),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AB 2 AC 2 BC 2 B. BC 2 AC BA A C B BC 5 1 AC 5 1 C. 2 D. 2 AC BC (第 5 题) 6.已知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图象过点 A ( 1,2),B (3,2),C ( 5,7).若点 M (- 2, y ), N ((- 1, y ),K ( 8,y )也在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 1 2 3 的是 < < ( ) < C A . 1 2 3 B . 2 < 1 3 y y y y y y C . y 3 < y 1 <y 2 D . y < y < y 2 1 3 7. 如图,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以 B 为圆心, BO 为半径画弧交 A B O ⊙ O 于 C , D 两点,则∠ BCD 的度数是 ( ) D A. 30 B. 50 C. 60 D. 40 (第 7 题) 8. 若抛物线 y x 2 2x c 的顶点在 x 轴上,则 c 的值为 ( ) A. 1 B. -1 C. 2 D. 4 上海 5.4cm 3cm 香港 台湾 3.6cm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反比例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反比例函数:形如y =x k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1-=kx y x k y 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x 。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比之前所学习的一次函数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性学习。在做题时,培养和养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二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二次函数:一般地,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般式:y=ax^2+bx+c(a≠0,a 、b 、c 为常数),则称y 为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 y=ax 2 +bx+c(a ≠0) 顶点式 2 ()y a x h k =-+ 2 24()24b ac b y a x a a -=-+ 交点式 12()()y a x x x x =-- 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轴:2b x a =- 对称标:2 4(,)24b ac b a a -- 顶点坐与y 轴交点坐标(0,c ) 4.增减性: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 5.二次函数图像画法: 勾画草图关键点:○1开口方向 ○2对称轴 ○3顶点 ○4与x 轴交点 ○5与y 轴交点 6.图像平移步骤 (1)配方 2()y a x h k =-+,确定顶点(h,k ) (2)对x 轴 左加右减;对y 轴 上加下减 7.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二次函数是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一个结论:当横坐标为x 1, x 2 其对应的纵坐标相等那么对称轴122 x x x += 8.根据图像判断a,b,c 的符号 (1)a ——开口方向 (2)b ——对称轴与a 左同右异 9.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抛物线y=ax 2 +bx+c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1, 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的根。 抛物线y=ax 2 +bx+c ,当y=0时,抛物线便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 y x O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6 相似多边形.docx

4.6 相似多边形 1.下列图形不相似的是(D ) A .所有的圆 B .所有的正方形 C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 D .所有的菱形 (第2题) 2.如图,六边形ABCDEF ∽六边形GHIJKL ,相似比为2∶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 A .∠E =2∠K B .B C =2HI C .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六边形GHIJKL 的周长 D .S 六边形ABCDEF =2S 六边形GHIJKL (第3题) 3. 如图,在一个由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 的面积比是(B ) A. 3∶4 B. 5∶8 C. 9∶16 D. 1∶2 4.把一个多边形改成和它相似的多边形,如果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3,那么边长缩小为原来的(B ) A.13 B.33 C. 3 D .3 5. 已知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1B 1C 1D 1相似,且点A 与A 1,B 与B 1,C 与C 1是对应点,AB =12,BC =18,CD =18,AD =9,A 1B 1=8,则四边形A 1B 1C 1D 1的周长为__38__. 6. 用放大镜看一个四边形,如果边长扩大4倍,那么周长扩大__4__倍,面积扩大__16__倍. 7.已知两个矩形花坛是相似的,相似比为2∶3,较小的矩形长为30m ,周长为100m ,则较大的矩形的长为__45__m ,宽为__30__m. (第8题) 8. 如图,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矩形DMNC 与矩形ABCD 相似,已知AD =2,则AB 的长为__1__. 9.如图,图中的两个四边形相似,试求未知边a ,b 的长度和角α的大小.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第1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y =3x 2-1 C .y =(x +1)2-x 2 D .y =x 2-1 2.对于二次函数y =3(x -2)2+1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口向下 B .对称轴是直线x =-2 C .顶点坐标是(2,1) D .与x 轴有两个交点 3.抛物线y =x 2-1可由下列哪一个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2个单位得到?( ) A .y =(x -1)2+1 B .y =(x +1)2+1 C .y =(x -1)2-3 D .y =(x +1)2+3 4.二次函数y =x 2-2x +1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5.若A ? ????34,y 1,B ? ????-54,y 2,C ? ?? ?? 14,y 3为二次函数y =x 2+4x -5的图象上的三点, 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1>y 2 D .y 1>y 3>y 2 6.在同一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 =ax 2+bx 与一次函数y =bx -a 的图象可能是 ( )

7.已知函数y=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y<0,则x的取值范围是() A.-1<x<4 B.-1<x<3 C.x<-1或x>4 D.x<-1或x>3 8.如图,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为h=30t-5t2,那么小球从抛出至回落到地面所需要的时间是() A.6 s B.4 s C.3 s D.2 s 9.如图,老师出示了小黑板上的题后,小华说:过点(3,0);小彬说:过点(4, 3);小明说:a=1;小颖说:抛物线被x轴截得的线段长为2.你认为四人的 说法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 =k x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k 是比例系数. 注意:(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 是非零常数; (2)解析式有三种常见的表达形式: (A )y = x k (k ≠ 0)(B )xy = k (k ≠ 0)(C )y=kx -1 (k ≠0) 同步训练: 1、已知函数y =(m +1)x 2 2-m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 . 2、已知变量y 与x-5成反比例,且当x=2时 y=9,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x y O k >0 k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复习课程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一、基础知识 1. 定义:一般地,形如x k y =(k 为常数,o k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x k y =还可以写成kx y =1- 2.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 (也叫做比例系数k ),分母中含有自变量x ,且指数为1. ⑵比例系数0≠k ⑶自变量x 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 ⑷函数y 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 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⑴图像的画法:描点法 ① 列表(应以O 为中心,沿O 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 ② 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 ③ 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曲线) 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x k y =(k 为常数,0≠k )中自变量 0≠x ,函数值0≠y ,所以双曲线是不经过原点,断开的两个分 支,延伸部分逐渐靠近坐标轴,但是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x y =或x y -=)。 ⑷反比例函数x k y =(0≠k )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是:过双曲线

x k y = (0≠k )上任意引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 。 4.反比例函数性质如下表: 5.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 ) 6.“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函数”: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不一定是反 比例函数,但是反比例函数x k y =中的两个变量必成反比例关系。 7.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8、比较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第二章、二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