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哈工程考研核反应堆物理

2014年哈工程考研核反应堆物理

2014年哈工程考研核反应堆物理
2014年哈工程考研核反应堆物理

2014年哈工程核反应堆物理回忆版一,简答题

1,利用热中子反应堆中子循环过程解释反应堆临界条件

2,什么是缓发中子,其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热中子反应堆需要使用慢化剂,慢化剂选择原则是什么4,大型压水堆通常使用哪些控制方式,为什么?

5,

6,为什么要保证反应堆慢化剂的温度反应系数必须为负?如何保证慢化剂温度反应系数为负?

7,当向反应堆引入一个较大正反应性和一个很大负反应性时中子密度和反应堆周期的响应特性

二,输运方程:各项的含义及分群处理

三,给出球堆扩散方程,计算(1)()0

φ

(2)J(r)

(3)计算反应堆的中子泄漏率

四,给出铀装载量,初始剩余反应性,反应堆停堆深度,额定功率和反应堆运行功率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图(梯形图)计算总的控制反应性和核燃料燃耗深度

五,铀235和石墨均匀混合的立方体堆,给出铀碳原子数比,铀和碳的微观截面,核燃料裂变因子,碳的扩散系数,扩散长度,中子年龄等,计算(1)临界尺寸(2)临界质量

六,两块不同厚度T1,T2,相同材料的无限平板,平行放置,相距

为a,平板相距空间为真空的反应堆,求反应堆临界条件。

七,给出一段关于反应堆B生产环239的材料

(1)反应堆B生产环239的原理

(2)为什么Xe135会使反应堆“死机”,反应堆又会“复活”?

(3)为什么增加铀装载量能解决反应堆“死机”和“复活”

哈工程——核反应堆物理试题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复习资料 ——邓 立 例1 由材料组份→临界尺寸 有一由235U 和普通水均匀混合的实验用柱形热堆235U 浓度0.0145g/cm 3 。用单群修正理 论计算最小临界体积下的圆柱体积尺寸。已知: 235 U 对热中子的微观吸收截面为590靶,水的微观吸收截面为0.58靶,η=2.065,热中子在水中扩散面积 22 8.1TM L cm =,227M cm τ=。 例1解:由圆柱堆结果可知220 23H B π=,22 02 3(2.405)2R B ?= 由单群修正理论的临界方程:22 11k M B ∞ =+ 可得:2 2 1k B M ∞-= (1)求:k pf εη∞=,由于无238U ,1p ε== 即:k f η∞= 其中: aF aF aM f ∑= ∑+∑, 令aF aM z ∑= ∑,则: 1z f z = + 1.13F A aF aF F aF F M aM M aM A aM M N N A z N N A ρσσρσσ∑= ===∑ 则: 0.531f =, 1.0965k ∞= (2)求:2 2T T T M L τ=+ 11133()3sM T TM T s sF sM D D = =≈=∑∑+∑∑ (,sF sM F M N N σσ) 2223.841TM T aF aM T TM T T a L D D L cm z = =≈=∑∑+∑+ F FM T TM F T F TM D D ττ→→= ==∑∑ 则:2 22 30.84T T T M L cm τ=+= 2 32 21 1.09651 3.1291030.84 k B cm M --∞--= ==? 代入以上结果可得:097.23H cm =,2 2 2 3(2.405)52.662R cm B ==

西安交大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详细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二章 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衰变热:对反应堆而言,衰变热是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产物的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热量。 第三章 堆的传热过程 2、积分热导率:把u κ对温度t 的积分()dt t u ?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称之为积分热导率。 3、燃料元件的导热:指依靠热传导把燃料元件中由于核裂变产生的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燃料芯块内部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包壳外表面的这样一个过程。 4、换热过程:指燃料元件包壳外表面与冷却剂之间直接接触时的热交换,即热量由包壳的外表面传递给冷却剂的过程。 5、自然对流:指由流体内部密度梯度所引起的流体的运动,而密度梯度通常是由于流体本身的温度场所引起的。 6、大容积沸腾:指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 7、流动沸腾:也称为对流沸腾,通常是指流体流经加热通道时产生的沸腾。 8、沸腾曲线:壁面过热度(s w sat t t t -=?)和热流密度q 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沸腾曲线。 9、ONB 点:即沸腾起始点,大容积沸腾中开始产生气泡的点。 10、CHF 点:即临界热流密度或烧毁热流密度,是热流密度上升达到最大的点。Critical heat flux 11、DNB 点:即偏离核态沸腾规律点,是在烧毁点附件表现为q 上升缓慢的核态沸腾的转折点H 。Departure from nuclear boiling 12、沸腾临界:特点是由于沸腾机理的变化引起的换热系数的陡增,导致受热面的温度骤升。达到沸腾临界时的热流密度称为临界热流密度。 13、快速烧毁:由于受热面上逸出的气泡数量太多,以至阻碍了液体的补充,于是在加热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热层,从而使传热性能恶化,加热面的温度骤升; 14、慢速烧毁:高含汽量下,当冷却剂的流型为环状流时,如果由于沸腾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汽化,液体层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沸腾临界。 15、过渡沸腾:是加热表面上任意位置随机存在的一种不稳定膜态沸腾和不稳定核态沸腾的结合,是一种中间传热方式,壁面温度高到不能维持稳定的核态沸腾,而又低得不足以维持稳定的膜态沸腾,传热率随温度而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位置每种沸腾型式存在的时间份额。 16、膜态沸腾:指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q 随着t ?增加而增大。对流动沸腾来说,膜态沸腾又分为反环状流和弥散流。 17、“长大”:多发生在低于350°C 的环境下,它会使燃料芯块变形,表面粗糙化,强度降低,以至破坏。 18、“肿胀”:大于400℃时,由裂变气体氪和氙在晶格中形成小气泡引起的,随着燃耗的增加,气泡的压力增加,结果就是得金属铀块肿胀起来。肿胀是指材料因受辐照而发生体积增大的现象。 19、弥散体燃料:是用机械方法把燃料弥散在热导率高、高温稳定性好的基体金属中制成的材料。 20、输热过程:指当冷却剂流过堆芯时,将堆内裂变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带出堆外的过程。 21、易裂变核素:可以由任何能量的中子引起裂变的核素,如铀-235、铀-233、钚-239,只有铀-235是天然存在的,占0.714%;可裂变核素:能在快中子的轰击下引起裂变的核素,

哈尔滨工程大学834核反应堆物理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考试内容范围说明 考试科目名称: 核反应堆物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1.掌握截面、中子通量密度和核反应率的概念。 2.掌握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规律。 3.掌握核裂变过程。 4.掌握反应堆内中子的循环过程。 二、中子的扩散与慢化 1.掌握中子的慢化。 2.掌握热中子反应堆内的中子能谱的分布规律。 3.掌握中子扩散方程及边界条件。 4.掌握非增殖介质内中子扩散方程的解法。 5.掌握分群扩散方法。 6.掌握扩散长度、慢化长度、徙动长度。 三、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 1.掌握增殖介质内中子扩散方程的解法。 2.掌握热中子反应堆的临界条件。 3.掌握单群修正理论。 4.掌握反射层对反应堆的影响。 四、反应性的变化 1.掌握反应性的概念。 2.掌握中毒效应及对反应堆的影响。 3.掌握燃耗效应对反应堆的影响。 4.掌握核燃料的转换与增殖。 五、温度效应与反应性控制 1.掌握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对反应堆的影响。 2.掌握温度效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3.掌握反应性控制的原理。 4.掌握反应堆中反应性控制的方法及其特点。 六、反应堆中子动力学 1.掌握缓发中子在反应堆动力学中的作用。 2.掌握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及其解,并能够用其分析问题。 3.掌握反应性变化时中子密度的响应,并能够用其分析问题。 七、中子输运理论 1.掌握中子输运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简答题(50~60分)计算题及证明题(60~70分)综合题(30分)参考书目 [1]曹欣荣.核反应堆物理基础.原子能出版社,2011 [2]谢仲生.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2004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答案 第一章 1-1.某压水堆采用UO 2作燃料,其富集度为2.43%(质量),密度为10000kg/m3。试计算:当中子能量为0.0253eV 时,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和宏观裂变截面。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5)680.9,(5)583.5,(8) 2.7a f a U b U b U b σσ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0.00027b a O σ= 以c 5表示富集铀内U-235与U 的核子数之比,ε表示富集度,则有: 5 55235235238(1) c c c ε=+- 151 (10.9874(1))0.0246c ε -=+-= 25528 3 222M(UO )235238(1)162269.91000()() 2.2310() M(UO ) A c c UO N N UO m ρ-=+-+?=?==? 所以,26 352(5)() 5.4910()N U c N UO m -==? 28352(8)(1)() 2.1810()N U c N UO m -=-=? 28 32()2() 4.4610()N O N UO m -==? 2112()(5)(5)(8)(8)()() 0.0549680.9 2.18 2.7 4.460.0002743.2()()(5)(5)0.0549583.532.0() a a a a f f UO N U U N U U N O O m UO N U U m σσσσ--∑=++=?+?+?=∑==?= 1-2.某反应堆堆芯由U-235,H 2O 和Al 组成,各元素所占体积比分别为0.002,0.6和0.398,计算堆芯的总吸收截面(E=0.0253eV)。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 (5)680.9a U b 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112() 1.5,() 2.2a a Al m H O m --∑=∑=,()238.03,M U = 33()19.0510/U kg m ρ=? 可得天然U 核子数密度28 3()1000()/() 4.8210()A N U U N M U m ρ-==? 则纯U-235的宏观吸收截面:1(5)(5)(5) 4.82680.93279.2()a a U N U U m σ-∑=?=?= 总的宏观吸收截面:120.002(5)0.6()0.398()8.4()a a a a U H O Al m -∑=∑+∑+∑= 1-6 11 7172 1111 PV V 3.210P 2101.2510m 3.2105 3.210φφ---=∑???===?∑????

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邓立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6学时) 1、什么是核能?包括哪两种类型?核能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核能: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优点:1)污染小:2)需要燃料少;3)重量轻、体积小、不需要空气,装一炉料可运行很长时间。 缺点:1)次锕系核素具有几百万年的半衰期,且具有毒性,需要妥善保存;2)裂变产物带有强的放射性,但在300年之内可以衰变到和天然易裂变核素处于同一放射性水平上;3)需要考虑排除剩余发热。 2、核反应堆的定义。核反应堆可按哪些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属于哪种类型的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产生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装置。 核反应堆分类: 3、原子核基本性质。 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Z和核子数A的原子核。 同位素:质子数Z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 同量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和中子数N各不相同的核素。 同中子数:只有中子数N相同的核素。 原子核能级:最低能量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称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跃迁到基态,并以放出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核力的基本特点:a、核力的短程性;b、核力的饱和性;c、核力与电荷无关 4、原子核的衰变——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核衰变、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的定义;理解衰变常数的物理意义;核衰变的主要类型、反应式、衰变过程,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自发进行衰变,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核衰变: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而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也称放射性衰变。 衰变常数:它是单位时间内衰变几率的一种量度;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标志着衰变的快慢。 半衰期:原子核衰变一半所需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任一时刻存在的所有核的预期寿命的平均值。 5、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包括:质量亏损、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定义;理解释放能量的两种途径。

哈工程核反应堆物理2012回忆版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反应堆物理2012回忆版(简答题第8题后半个小问题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其它七个小问基本全部全面,其中序号可能有部分出入。解答题语序可能不能完全对上号,但题意表达齐全,第四题滴字不漏,数据分毫不漏,此题是曹欣荣赵强版课后习题第21题和第23题的改版,数据都没换;第五题的两个小问的问题有点乱,实在是记不清楚了,只写了个大概,部分字母表示不是很 准确) 一、简答题:(每道10分,共80分) 1.热中子反应堆中为什么要使用慢化计?慢化计的选择原则? 2.缓发中子是如何产生的?缓发中子在反应堆中的作用? 3.什么是多普勒效应?为什么燃料的温度系数是负值? 4.简述热中子反应堆的中子循环过程,并写出四因子公式。 5.简述新堆启动、功率平衡、升功率、降功率、停堆和在重新启动过程中钐数目的变化? 6.什么是反应堆堆芯寿期?比较在平衡氙堆芯寿期情况和最大氙堆芯寿期情况对反应堆运行有什么影响? 7.什么是微分价值和积分价值?造成控制棒间的相互干涉效应的原因? 8.简述热中子反应堆内热中子能谱分布,分析共振吸收的变化对反应堆微观截面的影响? 二、(10分)一无限大平板,k00=1,(两边加反射层,将所有的中子都放射会堆芯所有中子都反射回堆芯,没有泄露),问中子通量密度能否在一稳定功率下运行?不可以,说明理由;可以,请推导出。 三、(20分)一无限高宽a长b的方形热中子反应堆,单位高度上所产生的功率为P,每次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为Er,宏观裂变截面为(佘格马f),求出其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四、(20分)有一个由和石墨均匀混合而成的半径为100cm的临界的球形裸堆,利用修正的一群理论计算:临界质量。已知的热裂变因数n=2.065,热吸收截面590靶,石墨的热扩散面积3500cm2,中子年龄368,热吸收截成0.003靶,密度1.6g/cm3。 五、(20分)考虑缓发中子和外在中子源存在,运用点堆模型 (1)分析有效增殖因子小于1时,能否使中子通量密度在一稳定水平运行,若不能说明原因,若能请求出? (2)若反应堆周期小于80秒,紧急停堆需要多长时间中子通量密度与原中子通量密度之为,以及后续中子通量变化情况?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整理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直接相互作用: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核内的核反应。 中子的散射:散射是使中于慢化(即使中子的动能减小)的主要核反应过程。 非弹性散射:中子首先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然后靶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γ射线而返回基态。 弹性散射: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 111001 100[]A A A Z Z Z A A Z Z X n X X n X n X n +*+→→++→+ 微观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或表示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宏观截面: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也是一个中子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平均自由程: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叫作平均自由程。 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中子通量密度:某点处中子密度与相应的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多普勒效应:由于靶核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时共振峰的宽度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峰值也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多普勒展宽。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裂变中,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的瞬间(约10-14s)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瞬发中子;裂变中子中,还有小于1%的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缓发中子。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慢化时间:裂变中子能量由裂变能慢化到热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扩散时间:无限介质内热中子在自产生至被俘获以前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在反应堆动力学计算中往往需要用到快中子自裂变产生到慢化成为热中子,直至最后被俘获的平均时间,称为中子的平均寿命。 慢化密度:在r 处每秒每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 以下的中子数。 分界能或缝合能:通常把某个分界能量E c 以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E c 称为分界能或缝合能。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中子角密度:在r 处单位体积内和能量为E 的单位能量间隔内,运动方向为Ω的单位立体角内的中子数目。 慢化长度:中子从慢化成为热中子处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运动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徙动长度:快中子从源点产生到变为热中子而被吸收时所穿行的直线距离为r M 。 第四章—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 反射层的作用: 1. 减少芯部中子泄漏,从而使得芯部的临界尺寸要比无反射层时的小,节省一部分燃料;

核反应堆物理课程报告

核反应堆物理课程报告 罗晓 2014151214

有关反应堆反应性的研究报告 作者:罗晓 摘要: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反应堆物理》课程的学习,在学习之尾,为了检验学习成果,特在此做有关反应堆反应性的研究报告。在反应堆研究的各个方面,反应性的研究不可忽视,在反应堆运行期间,为了能在给定的功率条件下稳定地运行,且能满足紧急停堆、功率调节、补偿控制等要求,必须引入各种形式的反应性。而确定需要引入反应性的数量和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高效与安全的控制,以及各种控制类型之间反应性的分配,是核反应堆堆芯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为了对立面的有关机理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下面对各种反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且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全面的控制机制和详细的动态特性。这对反应堆的堆芯设计、有效控制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反应堆、反应性、控制 首先,我们在此解释反应性的概念。宏观上来说,反应性即为反映核反应堆状态的一种物理量。数学定义如下: 其中:k 为反应堆的有效增值系数 从上式来看,反应性表征了反应堆偏离临界状态的程度。在反应堆内引入反应性有很多种办法,而经常用到的有如下几种:(1)向堆内插入可移动的且具有较强中子吸收能力的控制棒,常采用由银 - 铟 - 镉合金组成的控制棒组件,他们通过控制棒驱动机构有效控制,我们将这部分反应性记为1ρ ;(2)向堆芯内装入对中子吸收截面较大的固体物质———可燃毒物,在堆芯运行期间,随着核燃料一起逐渐被消耗掉,我们将其记为2ρ ;(3)在轻水堆中,将对中子吸收截面较大的物质溶解在冷却剂中,将其称为可溶毒物,用 3ρ 表示。以上引入的这些反应性,无论是因操作需要而人为引入的,还是由于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如控制棒被抛出或冷却剂泵损坏),他们都是通过改变外加中子吸收物质来实现的。 同时,反应堆内反应性的变化应该考虑一下三种情况: (1)温度效应 因反应堆温度效应变化而引起的ρ发生变化的效应,称为反应性的温度效应。温度效应可以用反应性温度系数来衡量。负的温度系数对于反应堆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1=K K ρ-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公式整理

第1章—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中子按能量分为三类: 快中子(E ﹥0.1 MeV),中能中子(1eV ﹤E ﹤0.1 MeV),热中子(E ﹤1eV). 共振弹性散射A Z X + 01n → [A+1Z X]*→A Z X + 01n 势散射A Z X + 01n →A Z X + 01n 辐射俘获是最常见的吸收反应.反应式为A Z X + 01n → [A+1Z X]*→A+1Z X + γ 235 U 裂变反应的反应式23592U + 01n → [23692U]*→A1Z1X + A2Z2X +ν01n 微观截面ΔI=-σIN Δx /I I I IN x N x σ-?-?==?? 宏观截面Σ= σN 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核数0N N A ρ= 中子穿过x 长的路程未发生核反应,而在x 和x+dx 之间发生首次核反应的概率P(x)dx= e -Σx Σdx 核反应率定义为R nv =∑单位是中子∕m 3?s 中子通量密度nv ?= 总的中子通量密度Φ0 ()()()n E v E dE E dE ?∞ ∞ Φ==?? 平均宏观截面或平均截面为()()()E E E E dE R E dE ????∑∑== Φ ? ? 辐射俘获截面和裂变截面之比称为俘获--裂变之比用α表示f γ σασ= 有效裂变中子数1f f a f γνσνσν ησσσα === ++ 有效增殖因数eff k = +系统内中子的产生率 系统内中子的总消失(吸收泄漏)率

四因子公式s d eff n pf k k n εη∞ΛΛ= =Λk pf εη∞= 中子的不泄露概率Λ= +系统内中子的吸收率 系统内中子的吸收率系统内中子的泄露率 热中子利用系数f =燃料吸收的热中子 被吸收的热中子总数 第2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2 11A A α-??= ?+?? 在L 系中,散射中子能量分布函数[]' 1 (1)(1)cos 2 c E E ααθ= ++- 能量分布函数与散射角分布函数一一对应(')'()c c f E E dE f d θθ→= 在C 系内碰撞后中子散射角在θc 附近d θc 内的概率: 2d 2(sin )sin d ()42 c c r r d f d r θπθθθθ θθπ= ==对应圆环面积球面积 能量均布定律()(1)dE f E E dE E α' ''→=- - 平均对数能降2(1)11ln 1ln 121A A A A αξαα-+?? =+=- ?--?? 当A>10时可采用以下近似22 3 A ξ≈ + L 系内的平均散射角余弦0 μ00 1223c c d A π μθθ== ? 慢化剂的慢化能力ξ∑s 慢化比ξ∑s /∑a 由E 0慢化到E th 所需的慢化时间t S 0 ()th E s s E E dE t v E λλξ?? =- =?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教学大纲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alysis of Nuclear Reactor Physics 课程编码:NUCL0006 学时:64学分:4 适用对象:核能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核辐射物理基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谢仲生主编,《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西安交大出版社,2004年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是核能专业区别于常规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讲述的是中子核反应的基础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子与原子核的作用、中子慢化与扩散、核反应堆临界理论、反应性控制、核燃料循环与管理等。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主要讲授核反应堆的基础理论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核反应堆工程领域或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核反应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注重讲解物理概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切实掌握所学知识。 3.达到全部理解并接受基本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学习本课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共振吸收,核裂变过程,热中子能谱和链式裂变反应等。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本章主要讲述中子在慢化过程中的规律和相关知识,主要有:中子的弹性散射过程,无限均匀介质中子的慢化能谱,均匀介质中的共振吸收,热中子反应堆内能谱的近似分布与热中子的平均截面等。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本章主要讲述中子在扩散过程中的规律和相关知识,具体包括:单能中子扩散方程,非增殖介质内中子扩散方程的解,扩散长度,与能量相关的中子扩散方程和分群扩散理论,扩散-年龄近似等。 第四章均匀反应堆的临近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具体包括:均匀裸堆的单群理论,有反射层的反应堆的单群扩散理论,双群扩散理论,多群扩散方程的数值解法等。 第五章栅格的非均匀效应与均匀化群常数的计算 本章主要介绍非均匀反应堆的非均匀效应和均匀化方法,具体包括:栅格的非均匀效应,栅格的均匀化处理,栅元均匀化群常数的计算,燃料组件内中子通量密度分布及少群常数的计算,非均匀栅格的共振吸收,栅格几何参数的选择等。 第六章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 本章主要讲述反应堆的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内容为:燃料中重同位素成分随时间的变化,裂变产物中毒,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与燃耗深度,核燃料的转换与增殖等。 第七章温度效应与反应性控制 本章主要讲反应堆的温度效应和反应性,主要包括:反应性温度系数,反应性控制的任务和方式,控制棒控制,可燃毒物控制,化学补偿控制。 第八章核反应堆动力学 本章主要介绍核反应堆的点堆动力学知识,主要包括:不考虑缓发中子的核反应堆动力学,考虑缓发中子的核反应堆动力学,阶跃扰动时点堆模型动态方程的解,反应堆周期等。 第九章核燃料管理简介 本章简介核电厂反应堆燃料管理基本知识,具体有:多循环燃料管理,单循环燃料管理,堆芯换料设计的优化等。 四、实践环节 无

反应堆热工资料

第一章核能发电原理及反应堆概述 第1节核电厂工作基本原理 1.核反应堆 2. 热交换器 3. 蒸气涡轮机 4. 发电机 5. 冷凝器 第2节反应堆的分类 (1)按用途分:实验堆:用于实验研究;生产堆:专门用来生产易裂变物质或聚变物质;动力堆:用作动力源 (2)按引起堆内大部分裂变的中子能量分。热中子堆:En< 1eV;中能中子堆:1eV 1keV。 (3)按核燃料状态分。固体燃料堆;液体燃料堆 (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D2O ); (4)按慢化剂和冷却剂种类分. 轻水堆(H2O) 石墨气冷堆;钠冷快中子堆。 动力核反应堆组成及功能 (1)堆芯——实现链式裂变反应堆区域。包括:核燃料元件、慢化剂、冷却剂、控制元件、中子源等。 (2)反应堆控制系统——保证反应堆能安全地实现启动、停堆、功率调节。包括:控制棒及其驱动系统等。

(3)回路冷却系统——提供足够的冷却剂流量以带走堆芯的裂变释热,并传递热动力产生系统。包括压力容器、主泵等。 (4屏蔽——吸收、减弱来自堆芯的辐射,保护周围人员和部件。 (5)动力产生系统——将一回路的热能转变为动力。如汽轮机。 (6)辅助系统——保证冷却剂系统及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余热导出系统、冷却剂净化系统、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废气净化系统等。 (7)安全设施——保证事故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冷却、密闭放射性物质,避免环境污染如安全壳。) 第3节压水堆 系统压力:15~16 Mpa 冷却剂入口温度:300℃,出口温度:330℃ 冷却剂流量:62000 t/h 燃料装量:90 t (电功率1000MWe) 最大燃料温度:1780 ℃ UO2燃料富集度:2.0~4.0% 转化比:0.5 第4节沸水堆 系统压力:7 Mpa 冷却剂入口温度:260~270℃,出口温度:280℃ 冷却剂流量:47000 t/h 燃料装量:140 t (电功率1000MWe) 最大燃料温度:1830 ℃ UO2燃料富集度:2.0~3.0% 转化比:0.5 沸水堆核电厂的特点(与压水堆相比): 比功率密度较低,燃料装载量较大,总投资略大; 压力容器厚度减少、尺寸变大,制造成本相当; 采用直接循环,系统比较简单,回路设备少,易于加工制造; 采用喷射泵循环系统,功率调节方便,且使压力容器开孔直径减小,降低了失水事故可能性及严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课程设计报告 ( 20 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实践核1101班 学号:1111440306 学生:佳 指导教师:王胜飞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4 年 6 月19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计,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节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定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定堆型,确定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围; (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围;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其最高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核反应堆工程》 考试大纲 1.该课程考试内容包括核反应堆物理和核反应堆热工两部分2.主要参考书目: 核反应堆物理: ?谢仲生主编,《核反应堆物理分析(上册)》,原子能出版社,1994。 ?谢仲生、张少泓,《核反应堆物理理论与计算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核反应堆热工: ?于平安等编著,《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原子能出版社,1986。 ?于平安等编著,《核反应堆热工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 一.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1.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机理、中子吸收和中子散射 2.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 截面、自由程、中子通量密度、核反应率的概念 宏观截面的计算,各类型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规律 3.共振现象与多普勒效应 4.核裂变过程 裂变能的释放、反应堆功率和中子通量密度之间的关系、裂变中子、裂变产物5.链式裂变反应 临界条件、四因子模型 二.中子慢化与慢化能谱 1.中子的弹性散射过程 弹性散射动力学、慢化剂的选择 2.无限均匀介质的慢化能谱 慢化方程、含氢无吸收介质的慢化谱 3.热中子堆的近似能谱 三.中子扩散理论 1.单能中子扩散方程 斐克定律、单能中子扩散方程 2.非增殖介质扩散方程的解 四.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 1.均匀裸堆的单群临界理论 均匀裸堆的单群扩散方程、单群临界条件及临界时的中子通量密度分布2.双区反应堆的单群临界理论 双区反应堆的单群扩散方程、临界条件及临界时的中子通量密度分布3.双群扩散方程 五.非均匀反应堆 1.栅格的非均匀效应 六.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 1.核燃料中铀-235的消耗、钚-239的积累 2.氙-135中毒 平衡氙中毒、最大氙中毒、功率瞬变过程中的氙中毒、氙震荡3.钐-149中毒 4.燃耗深度与堆芯寿期 5.核燃料的转换与增殖

第1章_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2)

把铀238转化为易裂变的钚239 23812399209223923923992 93 94 23min 2.3U n U U Np Pu d γ ββ??+→+→→ . 99%-238 , . 235

散射前后,中子-靶核系统动能(弹性与非弹性散、动量皆守恒(靶核的内能未发生变化)任何能量的中子与任何原子核都可以发生弹性散在反应堆里,通过弹性散射,可以把能量较高的裂变中子慢化为能量很低的热中子。 1 0A Z n X →+非弹性散射:英文介绍和示意图

非弹性散射:对中子慢化的作用 发生非弹性散射时(由于伴随有伽玛射线的 发射中子)中子的能量损失较大。(一般将 中子能量降到多少?) 在反应堆中,重核的非弹性散射对能量较高 的中子有显著的慢化作用。 但是依靠非弹性散射不可能将中子能量降到 很低的水平。 Why? 快中子反应堆中无慢化剂,但是裂变中子 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慢化。Why? 非弹性散射:小结 24 非弹性散射的机理比较复杂:有形成复合核 的非弹性散射,也有不形成复合核的低能非 极好的英文,好好读一遍

为哑铃形、最终断裂所需的能量,也称临界能),此种铀核就是易裂中子进入铀核时放出的结合能如果小于分离能,光依靠结合能尚不能使得铀核裂变。必须要求入射中子有足够的动能(动能加结合能大于分离能)才能使得铀核裂变。此时此种铀核就是可裂变的。裂变反应:fissile or fissionable ? ü?易裂变(fissile )核: 是指那些任何能量的中子都可使其发生裂变的核素,主要有: U-235,U -233,Pu-239, Pu-241 ü?可裂变(fissionable )核:指那些只有较高能量中子才能使其发生裂变的核。例如: U -238,Th-232,…… 看复合核! 欲知临界能如何计算,拉马什书上有。 29 对四种核反应的机理和特点已经介绍完毕,下面介绍这四种核反应的反应截面大小的一般特点。 核反应截面的变化规律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习题集

反应堆物理习题 1. 水的密度为103kg /m 3,对能量为0.0253eV 的中子,氢核和氧核的微观吸收截面分别为0.332b 和 2.7×10-4b ,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 2. UO 2的密度为10.42×103kg /m 3,235U 的富集度ε=3%(重量百分比)。已知在0.0253eV 时, 235U 的微观吸收截面为680.9b ,238U 为2.7b ,氧为2.7×10-4b ,确定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 3.强度为10104?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入射到面积为1厘米2,厚0.1厘米的靶上,靶的原子密度为240.04810?原子/厘米3,它对该能量中子的总截面(微观)为4.5靶,求 (1)总宏观截面(2)每秒有多少个中子与靶作用? 4.用一束强度为1010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轰击一个薄面靶,我们观测一个选定的靶核,平均看来要等多少时间才能看到一个中子与这个靶核发生反应?靶核的总截面是10靶。 5.能量为1Mev 通量密度为12510?中子/厘米2·秒中子束射入C 12薄靶上,靶的面积为0.5厘米2、厚0.05厘米,中子束的横截面积为0.1厘米2,1Mev 中子与C 12作用的总截面(微观)为2.6靶,问(1)中子与靶核的相互作用率是多少?(2)中子束内一个中子与靶核作用的几率是多少?已知C 12的密度为1.6克/厘米3。 6.一个中子运动两个平均自由程及1/2个平均自由程而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几率分别是多少? 7.已知天然硼内含10B19.78%,它对2200米/秒热中子吸收截面为3837靶,另含11B80.22%,它对于热中子吸收截面可忽略不计,为了把热中子流从7107.1?/厘米2·秒减弱到 1/厘米2·分,问要多厚的C B 4或32BO H 层,设碳化硼的密度为2.5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56,硼酸的密度为1.44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62。(忽略H 、C 、O 的吸收) 8.设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18,氢332.0a =σ靶。氧002.0a =σ靶,试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又设为了控制目的,在水中溶入了2000ppm 的硼酸,那么宏观吸收截面增大为原来的多少倍?其它所需数据见上题。 9.用能量大于2.1Mev 的中子照射铝靶可发生H Mg n Al 12727+→+反应,Mg 27有β放射性,半衰期10.2分,今有长5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的铝板放在中子射线束内受垂直照射,中子能量大于上述能量,流强为107中子/厘米2·秒。如果在长期照射停止后,经过20.4分钟,样本有21013.1-?微居里的β放射性,试计算其核反应微观截面。(已知铝的密度为 2.7克/厘米3) 10.一个反应堆在30000千瓦下运转了10天,然后停闭,问在“冷却”30天以后由于裂变产物衰变而生的能量释放率是多少? 11.反应堆电功率为1000MW ,设电站效率为32%。试问每秒有多少个235U 核发生裂变?运行一年共需要消耗多少易裂变物质?一座同功率火电厂在同样时间需要多少燃料?已知标准煤的发热值为29/Q MJ kg =

反应堆热工思考题

反应堆热工分析思考题(仅供参考) 第二章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试述堆的热源的由来及其分布? 答:堆的热源来自于核裂变过程种释放的能量;其分布与堆的类型,堆芯的形状,以及堆内燃料,控制棒,慢化剂,冷却剂,反射层等的布置有关,也与时间有关。裂变碎片的动能约占84%,还有裂变中子,裂变产物衰变的r射线,β射线能,过剩中子引起的非裂变反应加反应产物的衰变能。 2.影响堆功率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试以压水堆为例,简述他们各自对功率分布的影响。答:a)燃料;采用均匀装载方案,中心区域会出现一个高的功率峰值,降低平均燃耗。采用分区装载的方案,即最高富集度在最外区,最低富集度燃料在中心区,中等富集度燃料位于外区和中心区之间,这样有利与功率展平。 b) 控制棒;合理的布置控制棒能够使堆的径向功率得到展平,但是会给轴向功率分布带来不利影响。寿期末,由于控制棒的提出,并且堆芯顶部的燃耗较低,中子通量分布就向顶部歪斜。 c) 水隙和空泡;水隙附加的慢化作用,使该处的中子通量上升,因而水隙周围元件的功率升高,从而增大了功率的不均匀程度。空泡的存在会使反应堆反应性下降,这种效应在事故工况下尤为显著,因而空泡的存在能减轻某些事故的严重性。 3.如何计算控制棒,慢化剂和机构材料种的释热率? 答:A)控制棒;控制棒中的总的释热率是两项的总和,即吸收堆芯γ辐射以及吸收控制棒本身因(n,α),或(n,γ)反应所产生的热量的全部或一部分。 B)慢化剂;慢化剂中的主要热量是裂变中子的慢化,吸收裂变产物放出的β粒子的一

部分能量,吸收各种γ射线的能量。 C)结构材料;热量来源几乎完全是由于吸收来自堆芯的各种γ辐射。 4.核反应在停堆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冷却?停堆后的热源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是怎样的? 答:A)反应堆由于事故或正常停堆后,堆内自持的链式反应虽然随即中止,但还是有热量不断的从芯块通过包壳传入冷却剂中,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这些热量到处,防止破坏燃料元件;B)这些热量一部分来源于燃料棒内储藏的显热,还有两个来源是剩余中子引起的裂变和裂变产物的衰变及中子俘获产物的衰变。铀棒内的显热和剩余中子的衰变热大约在半分钟内传出,其后的冷却完全取决与衰变热。 5. 试以压水堆为例,说明停堆后的功率约占停堆前的百分数。大约在停堆后多久剩余裂变可以忽略,这时裂变功率占总功率份额是多少? 答:衰变热一开始约为停堆前功率的6%,而后迅速衰减。大约半分钟后,裂变热传出,这时裂变功率占总功率的0.747%(轻水堆). 6. 如何计算停堆后的功率,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试问仅通过自然循环能否带出剩余反应热功率? 答:剩余裂变功率加衰变功率(裂变产物的衰变功率加中子俘获产物衰变之和)之和。7.压水堆换料时,从堆中取出的乏燃料元件一般如何处置,该乏燃料元件在运输途中是否需要冷却,为什么? 一般将其防止在储存水池中长期冷却,使短寿命核素衰变。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冷却,因为一些长寿期的核素依旧在衰变放热。 第三章堆的传热过程 1. 热量从堆内输出需要经过哪几个过程,他们的具体表达式是怎样的?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答案(更新版)(1)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答案 第一章 1-1.某压水堆采用UO 2作燃料,其富集度为2.43%(质量),密度为10000kg/m3。试计算:当中子能量为0.0253eV 时,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和宏观裂变截面。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5)680.9,(5)583.5,(8) 2.7a f a U b U b U b σσ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0.00027b a O σ= 以c 5表示富集铀内U-235与U 的核子数之比,ε表示富集度,则有: 5 55235235238(1) c c c ε=+- 151 (10.9874(1))0.0246c ε -=+-= 25528 3222M(UO )235238(1)162269.91000()() 2.2310()M(UO ) A c c UO N N UO m ρ-=+-+?=?= =? 所以,26 352(5)() 5.4910 ()N U c N UO m -==? 28352(8)(1)() 2.1810()N U c N UO m -=-=? 28 32()2() 4.4610()N O N UO m -==? 2112()(5)(5)(8)(8)()() 0.0549680.9 2.18 2.7 4.460.0002743.2()()(5)(5)0.0549583.532.0() a a a a f f UO N U U N U U N O O m UO N U U m σσσσ--∑=++=?+?+?=∑==?= 1-2.某反应堆堆芯由U-235,H 2O 和Al 组成,各元素所占体积比分别为0.002,0.6和0.398,计算堆芯的总吸收截面(E=0.0253eV)。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 (5)680.9a U b 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1 1 2() 1.5,() 2.2a a Al m H O m --∑=∑=,()238.03,M U = 33()19.0510/U kg m ρ=? 可得天然U 核子数密度28 3()1000()/() 4.8210 ()A N U U N M U m ρ-==? 则纯U-235的宏观吸收截面:1(5)(5)(5) 4.82680.93279.2()a a U N U U m σ-∑=?=?= 总的宏观吸收截面:120.002(5)0.6()0.398()8.4()a a a a U H O Al m -∑=∑+∑+∑= 1-6题

2.反应堆热工

第二章反应堆热工 2.1 压水堆堆芯设计及传热特点 压水堆用轻水兼做冷却剂和慢化剂。燃料组件竖直放置,这样既有利装卸又利于水的传热。每个燃料组件由17×17燃料元件棒排列(其中包括24根控制棒导向管和一根仪表管)。燃料组件的包壳和定位格架由锆-4合金做成。燃料棒长度约3.852m,包壳壁厚为0.57mm。每根燃料棒内装271块直径8.19mm、高度13.5mm的UO2芯块,芯块总高度(活性区高度)3.658m。冷态时燃料包壳内壁与芯块之间有0.085mm的间隙,包壳内充一定压力(3.0MPa左右)的氦气,这样既允许芯块膨胀,也利于芯块与包壳的传热,并防止燃料初始坍塌。定位格架高度33mm,共有8层,其中中间6层定位格架出口带有水流导向(搅混)叶片以改善水流与燃料棒的传热特性,提高临界热负荷。 换热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对流换热、导热和辐射传热。压水堆堆芯的换热主要靠前两种方式。 235)裂变后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热传导传给芯块表面及燃料包壳。一回路的冷却剂通UO2芯块(U 过主泵进行强制循环进入堆芯,将燃料元件表面热量通过对流换热带走。冷却剂带出堆芯热量后流入蒸汽发生器,也通过对流换热把热量传给二次侧的给水。 反应堆压力壳的冷却剂进、出口接管都布置在堆芯顶部以上,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失水事故(LOCA)时,压力壳内仍能保留一部分冷却剂来冷却堆芯。冷却剂从进口接管流入压力壳,沿吊篮与压力壳内壁之间的环形通道流向堆芯下腔室,然后自下而上流过堆芯,带走堆芯释出的热量。加热后的冷却剂经堆芯上腔室从出口接管流出至蒸汽发生器,在那里将热量传给二次侧给水。从蒸汽发生器出来的冷却剂通过主泵升压后流回堆芯入口。 在正常运行期间,压水堆的堆芯不允许出现大范围的饱和沸腾,只允许局部(如热通道)出现过冷沸腾,堆芯冷却剂出口平均温度比饱和温度低15℃左右,以便为反应堆动态工况提供安全裕量。 为了提高整个电厂的循环热效率,需要提高二回路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必须提高一回路冷却剂的温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冷却剂的压力。大亚湾核电站的一回路冷却剂压力为15.5MPa,压力再高好处并不大,而系统造价却要大大提高。保持一回路压力稳定对压水堆的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压力正常波动范围要限制在±0.2MPa以内。这种要求靠稳压器来满足。 一回路平均温度随功率变化曲线的设计,既要考虑到一回路的承受能力(DNBR安全裕量,堆芯出口最小过冷度,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腐蚀等),又要尽可能地提高二回路蒸汽的参数(压力随负荷的变化)及蒸汽品质。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热态零功率为291.4℃,满功率为310℃(热段为327.6℃,冷段为292.4℃),比法国CPY(900MW)高约6.5℃,比堆功率与大亚湾一样的Chinon(M3)反应堆高约4.2℃。这一方面是大亚湾核电站提升堆功率及电功率的需要(全速汽机对蒸汽品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大亚湾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采用了Inconel 690不锈钢,大大改善了抗腐性能,此外安全分析对关键事故采用了部分统计法,这些都使提高冷却剂平均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