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冰鉴解释考察精神

冰鉴解释考察精神

冰鉴解释考察精神
冰鉴解释考察精神

冰鉴解释--考察精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

文人先观神骨

[原典]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注释]

斯:语气助词,无实义,这里理解为”仍然,还“。

神:与”精神“不是对等的概念,除了有精力旺盛充沛的含义外,更多的还包括一个人经由学识、经历、意志、气质中体现出来的智慧性光芒,是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合成体现。主要从眼神中流露出来。

骞(qian):拔去,引申为损、亏,这里可理解为土石的脱剥流失。

镇:用力量压以维持稳定,这里指依靠岩石的支撑而保持稳固。

具乎:集中于,体现于。

形骸:身形体态。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精髓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就是人内在的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山岳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支撑人的身体构架的坚硬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与否,主要体现在一张面孔上。像工、农、兵、商等类人士,既要考察他们的精神状态,也要考察他们势情态;读书人则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巍巍立于门外的大山。考察“神”“骨”,犹如打开两扇大门,山势的起伏昂藏自然尽收眼底。两扇大门--“神”和“骨”--是从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诀。

评述

从外表考察人物,首先的--也是最主要的--是观察精神,精神主要集中在眼睛里。

精神贯穿着一个人生命的始终,是生命力的表征。生命力强旺,精、气、神、血就充足丰沛,脉相也沉稳有力。如果血枯气散,精神恍惚,就是生命力衰竭或受损之象。“大伤元气”就是精、气、神、血受损伤。

但精、气、神三者却是看不见的。质藏于形内,又决定形的神韵风姿。中医理论认为:形有助于养血,血有助于养气,气有助于养神。如果形体完备无损,血液就能够流通(中医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血液流通无阻,气就能顺畅;气一顺畅,神就明清爽朗。因此说,形能养气,气能安神,气不沉稳,思想就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在这种状态下,人去办事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

精、气、神、血的稳定性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如果四者长时间浮躁不定,精力不能集中,做效率低,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事业兴衰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命运的通达骞滞不言自明。反之,精、气、神、血四者旺足,生命状态奇佳,精力高度集中,处于亢奋状态,可以激发体内潜能,超水平发挥,平常有五分能力,突然间会暴涨至七分、八分,事业自然会顺利发达。成绩平平的学生在关键考试时会考出高分,精神亢奋的运动员会做出惊人神技,原因就在于此。精神足与不足,影响到才能发挥,从而决定事业和命运。

精神状态良好,能调节激发体内潜能,灵感与超水平发挥就有实现的可能。这种说法当然不足以解释精神与一个人事业、命运好坏的关系,聊备一说,仅供参考。

气沉不下来,就做不好事情。“神”与“精神”还不是一码子事。神是人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的综合体现,是有质无形的东西,主要集中在人的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人们看不到它的实体,却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经由各种磨炼,神会发生变化,智慧、阅历、才能和信心增长了,神也会更加明清精湛,丰厚纯熟。

神是一种气质性的东西,能在后天的环境中发生变化。可能来自于磨炼,也可能来自于阴阳的调合。老中医给某些年轻病人开的药方是提早结婚,有的人结婚后面貌神态判若两人,都是阴阳调合平衡的缘故。

后天的磨炼更为重要,也是才能、信心、智慧增长的源泉。生命力可以通过锻炼和加强营养来增强,行动力是在处理事务中增长的,意志力是需要不断磨炼而更加坚强的,思考力在学习和应用中会一点一点成熟完善。四者是统一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意志力能把生命力提高到极限,在生命力脆弱时顽强地拼搏,也能克服恐惧和无助感,提高行动力,帮助思考力找到正确的答案。思考力则能改善、提高行动力的准确性,而经由行动力的不断实践又有助于思考力的正确性。

总之,生命力是基础,行动力是武器,意志力是动因,思考力是统帅。

在它们的协调发展中,神就更加圆润纯熟。由于修养深浅的变化,有的人神光内敛(大才),有的人锋芒毕露(中才),如果无神无光,则不足论了。

在考察人物的过程中,有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比较容易识别与自己同类、同级或比自己低的人才,而不同类型、比自己才高的人则判断不准了。加上受个人好恶的干扰,情人眼里出西施,就造成众多的识人错误(详见第十六章第二节)。

读书到相当程度,他头面上的气质与其他人有不同,仿佛若有光,这是神的种表现。在经纶事务中成长,历经风雨事变的考验,气质神态又有不同,这也是神的一咱表现。神是藏于形之内的,形也就是容貌,尤其是眼睛。神与眼睛的关系就像光与太阳。神通过眼睛外现出来,犹如光从太阳里放射出来普照外物,但神藏于目之中的,犹如光本身就存在于太阳内部一样。因此曾国藩用8个字来讲:“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在古代,读书人是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很复杂,心眼也多。比如说水泊梁山那108个草莽英雄,真正的读书人只有军师吴用等几个,其他英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但吴用就不一样。当卢俊义为晁盖报仇后,宋江要推卢俊义坐头把交椅,吴用是反对的,但他不说,使个眼神,秋波一递,黑旋风李逵就跳出来了。吴用也许考虑自己的身份,带头反对,不给卢俊义面子;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不出面,至少不会会得罪卢俊义。万一宋江要死命坚持晁盖临死前的诺言--谁为他报仇,谁就坐头把交椅--那卢俊义还是要坐的,吴用自己不出面,两人都不会得罪,何乐而不为呢?李逵、武梭等血性汉子就不会有这么多心眼有了(这仅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看法,不足当真)。

读书人长期在读书,气质与常人也有不同。但他们中也有心怀邪念的小人,也有落井下石、拐骗别人妻女财物声名的不义之士,在文儒雅士、谦谦君子的文明面纱掩盖下,该如何识别呢?

主要察神。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心有所动,眼睛会流露出变化。这其实就是在由眼睛察神。不论神光内敛,锋芒外显,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愚笨都是掩盖不了的,一如云层厚积中的阳光,区别仅在于会不会鉴别。

这就是普国藩讲的“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犹如大门与门外的大山,门一打开,山势的幽深伏藏、奇伟雄姿自然一目了然。察神,相当于推开大门,门一开,事业与才能就能预测出来了。

曾国藩评传

《曾国藩传》读后感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话确实不假。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个乱世,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能人志士,爱国英雄。而曾国藩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的绝对的风云人物,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之一。虽然在他其后的李鸿章也是晚晴的重臣,权倾朝野。但是李鸿章的发迹和成功离不开当年曾国藩的提携和重用。所以说,晚晴第一重臣非曾国藩莫属。我们先来看看曾国藩的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的头顶着是如此之多的光环,以至于被许多人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也不多。一个人竟然集军事、政治、思想文化与一体,最重要的是他在各个方面都是有颇深的建树。从这点看来,放眼古今中外,应该是没有第二人与之相匹肩了。难怪当年毛泽东评价曾国藩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此可谓对曾国藩最高的赞誉了!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是我认为不然,如果一个时代缺少有着一种忧国忧民的壮志情怀的人,没有饱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的关切!即使时势再怎么的乱,都不可能出现英雄,特别是像曾国藩这种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得保国家安定的旷世英雄。实在是令人倾佩。我曾有幸拜读过《曾国藩传》,关于他的生平也是传奇不断。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眼中的英雄曾国藩。 一、自我警醒。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只有我们时时刻刻警惕着才不会被魔鬼所控制。但是或多或少我们都是有受到了影响,结果大多数的人就是很平凡的过完自己的一辈子。曾国藩认为,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

推荐《曾国藩大全集》

推荐《曾国藩大全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1.后人的总结 中兴名臣、官场楷模的典型 升官最快:平步青云,满清王朝独此一人。 保官最稳:辅佐数代帝王却能安然自守。 为官最佳:屡易要职,行遍各部,党羽云集。 罢官最善:功成身退,朝廷内外声誉显赫。 2. 曾国藩大全集的内容 曾国藩大全集以识人宝典《冰鉴》和传世良言《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涉及修身、为学、齐家、处世、从政、治军等诸多方面。 3. 分享 选择我比较喜欢的一段话和大家分享:《冰鉴》第十五讲:情态二 人的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委婉柔弱的弱态,狂放不羁的狂态,怠慢懒散的疏懒态,交际圆滑周到的周旋态。 小鸟依人,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衣着不整,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就是狂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忌宜,这就是疏懒态;把心机深深地掩藏起来,处处察颜观色,事事趋吉避凶,与人接触圆滑周到,这就是周旋态。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坦诚纯真,交际圆润却强干豪雄,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材;反之,即委婉柔弱又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又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不坦诚纯真,交际圆滑却不强干豪雄,日后都会沦为无用的废物。 4. 总结 曾国藩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会经验。毛泽东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 其实,历史真的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以往的历史中学到很多的经验,其实我们现在的职场就是官场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性格各异。我们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有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不同部们之间的关系,关系是需要我们花功夫、花时间去维系的,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关系维系在最佳状态,会对创新医学传媒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近年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和讨论,不断热议。下面是由为您整理的“《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曾国藩其人,“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爱之者言——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通过阅读,我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认识,首先要有历史之同情,在保有时代的分析。 近年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和讨论,不断热议。热议人身历程的励志、热议他一封家书“保全”曾家一段时间的繁荣、热议到诸多名人伟人的赞赏。 阅读,并非简单的看看古人是有什么故事,阅读是希望能汲取他人的经验,完善自身。 通过阅读《曾国藩传》,我回顾了曾国藩的一生,了解到这个先天“不聪”的顽童,一路荣至天下重臣。其中故事自然精彩,但让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曾国藩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早年他给自己定了修身十三条,规范自身的行为规范,

他对于人格的淬炼归纳核心为:“诚、敬、静、谨、恒”。这放置当下依然有很优秀的现实意义。 “诚”——为人表里如一,依信守诺。这也我们现在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关于个人8个字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诚信”是一个社会层面的个人价值要求。“以诚立人”、“依信为人”是一个共同的社会要求。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这也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敬”——既是尊敬的态度,更是敬畏的心态。我们应该有对人尊敬的态度,平等的思想,这是为人的基本态度。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是最为恐怖的。敬畏不是怯懦,是自律。为人应敬畏道德,以道德为身准则;为事应敬畏法律,以法律为为事的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规矩放在心间”才能真正做到“有凭有依”有章可循。 “静”——理解很多,我理解是一种冷静和从容。“静”只是表象,其后是对人对事的深刻准备。只有为人做事有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冷静的因对,只有在事情发生时,冷静处理才能做到最好反馈甚至在危机时创造价值。“从容”不同于冷静,他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为外事烦扰,不为繁华所遮掩,仅守本心。 “谨”——通常理解是谨慎,但谨慎本身其实也是有双重意义的。“谨”指严谨、认真。这是工作态度“世上无难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 曾国藩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清王朝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曾国藩等人的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危难,使风雨飘摇的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其文治武功都堪称震古烁今,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正如国学大师章炳麟的评价一样,曾氏一生毁誉参半:挽狂澜于既倒,镇压太平天国,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主张富国强兵,被誉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桃李满天下,有“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但他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又被世人喻为刽子手、曾剃头、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又被骂为汉奸、卖国贼。毛泽东曾三次评价曾国藩,称其“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更有《清史稿·曾国藩传》为证: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这是表明曾国藩识人用人从未出过差错,他将他毕生的相术研究成果总结在《冰鉴》之中。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关于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我国也有一句意思相同的老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冰鉴》总共分为七章: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从一个人的气质、眼神、表情、为人处世、言辞语音、行为动作、性格来阐述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摒弃传统相术之习俗,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相术口诀是: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冰鉴》短小精悍,意蕴悠长,表面上是鉴人、识人之专著,实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对于提高自身修养、为人处世能力大有裨益,从个人自身角度来说,我们通过冰鉴中的理论反观自己的外在时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在学习识人时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冰鉴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我认为“相由心生”非常有道理,内心宽厚仁爱则眉目慈善,心中阴险狡诈则神色戚然。一个人的外貌会随着内涵变化,情态、气色、学识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内涵。在为人处世方面,就目前的学生会工作而言,也是能够运用其中的,学生会工作,就相当于今后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办事能力、进取心、工作态度(责任心)都能展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从这方方面面中又能看出这个人的各种品质。在阅读《冰鉴》的时候,想到学生会最多的是大二招新,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只是一轮面试,由部长提问,由于面试的人数太多,识人判断能力有限,有些部员招的并不理想,给后来的部门工作带来了一定问题。现在大三了,成为主席团的一员已经半年了,在团委老师施老师细心、诚恳的指导下,不再是昏昏碌碌做所谓的“学生会工作”了,虽然以往的学生会经验会成为我重要的财富,但这毕竟是没有条理的、有些片面的,读了老师推荐的《冰鉴》等书后,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将这两年半的学生会工作经验升华,对我今后踏入社会必然也大有裨益。

曾国藩相术口诀

曾国藩相术口诀 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二 端庄厚重是贵相, 谦卑含容是贵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 心存济物是富相。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呢?中国的京剧将人物“脸谱”化,一看脸谱就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如包公黑脸,代表公正;关公红脸,代表仗义;曹操白脸,代表奸诈。 人物脸谱化何以可能?因为长期的观察经验告诉人们,人的性格可以由面相看出。中国人还有十二属相之说,意在通过动物折射人的性格,无论形神,皆有合似之处。所以,我们常以动物喻人。 中国的乘兴制度始于隋唐,隋唐以前朝廷选拔官吏的办法是察举。两汉至魏晋南朝,朝廷用人基本是察举之法。察举依据者三,一曰识鉴,二曰门阀,三曰名望。所谓识鉴,说白了,就是给人物相面。东汉末年,识鉴人物成一时风气,有“月旦评”一说。时人评曹操:“子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也”。评孔融“孔文举金性太多,木性不足,背阴向阳,雄倬孤立。”汉魏之际,刘邵著《人物志》一书,详列了识鉴人物的原理和方法。《人物志》云:“品人物则由形所显观心所蕴。人物之本出于情性。情性之理玄而难察。然人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故识鉴人伦,相其外而知其中,察其章以推其微。就人之形容声色情味而知其才性。” 中国相面之术后来分作二途,一曰“江湖派”,二曰“文士派”。“文士派”承袭了古人识鉴之法,近代以曾国藩为其集大成者。台湾著名中国古代文化专家南怀瑾先生,在其《论语别裁》一书中写道:“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有的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与江湖派重奇轻常,重术轻理不同,曾国藩《冰鉴》一书,基本上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其理论根据的。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本上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者,言其性也;五行者,言其质也。木与土性同,主阴;水与火性同,主阳,两性相合而成金。曾国藩讲,五行合五德,即:木贵仁,土贵信,火贵礼,水贵智,金贵义。本文略有不同,认为五行合六德,即:木贵仁,土贵信,火贵兼,水贵智,木、火成金贵义,土、水成金贵礼。 相学“五形”与“五行”的关系 形象形貌肤色五德五性气质声音属相金形人坚方(方)白义(礼)侠(名)方正和润猴狗鼠兔木形人瘦直(长)青仁儒温柔高畅凤、羊水形人圆肥(圆)黑智法圆满缓急猪、蛇火形人上尖下阔(露)赤兼墨显露焦烈龙、马土形人敦厚(厚)黄信道敦厚深厚虎、牛您的姓名: 出生年月:籍贯: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范文3篇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范文3篇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齐齐哈尔市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博物馆里虽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 同学们在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他们不懂和不知道的问题,讲解员认真并且热心的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人无法相信。当我们看到一些小石头时,原始人类就用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人类就很聪明。他们有时候想的办法连现在的我们也会想不出来。历史也是透明的,什么事一看历史就知道。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我们一看罪证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势力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历史在证明,历史不会欺骗我们。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礼。希望多有机会去参加博物馆,更多了解人类,了解革命烈士,了解历史。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是暑假活动计划好的。所以,那天一早我和妈妈还有外婆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原以为博物馆不会有太多的人,可从容参观。谁曾想,参观者络绎不绝,长长的队伍排出去好远,来观看博物馆《凤舞九天》——楚文化展的人可真多啊! 首先我们直接来到了三楼,看到楚文化的展品可多了,那里有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刻制优美的“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以及“曾侯乙铜冰鉴”,还有贵重的双耳金杯,可爱的彩绘猪形漆盒······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它虽然经过了千年,但还是没生一点锈,看上去还非常锋利,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把剑是由青铜制成的,并且剑上还镶了宝石呢。 还有一件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文物是“曾侯乙铜冰鉴”,它的用处可大了,它夏天放冰块作冰箱用,冬天是放木炭作烤箱用的,真是神奇,我觉得古人真了不起。。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觉得我们人类是非常聪明的,你看我们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了,不都是我们自己人类创造出来的吗?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将来创造得更加美好。

曾国藩读后感

明志修身 ——读《曾国藩成功密码》有感曾国藩在其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立下志向后,他慎独修身,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美妙的理想,最终达到了立德、立言、立功的“三立”境界,引得无数后辈广为称颂。他的处世哲学也有巨大的研究价值,给后人不少启示。我读了《曾国藩的成功密码》一书,他的经历让我有很多的感触。 人的成就的高低,与他的志向很有关系。十几岁的年纪,大概很多人都会有“我想去做什么”的念头。可是很多人都只是一念之间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没有立下清晰的目标和实践的方式。最终还是免不了随波逐流,继续过着庸碌无为的生活。也有很多人,常常自嘲地对别人表示自己的目标太难达到,环境不允许,或是自己实在是不够聪明。结果目标就变成只是“说说而已”的一句空话。有些人碰到了些许困难就忍不住想要放弃。说到底,那是他们的修行还不够。 曾国藩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追慕圣贤,立志要成为杰出之人。他秉持儒家传统,有坚定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其品质实乃吾辈之榜样典范。文正公曾提出我们应该把志向与修身结合起来。即首先要立志,继而采取行动,根据自己的志向规划人生,并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实际情况分析志向和适时改变实现志向的具体方案规划。 当然,想要实现志向,就注定会经历诸多困难。如果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则定有助于成功。 曾国藩主张“诚”、“敬”、“谨”、“恒”,以此来达到“慎独”的境界。即对凡事都应有所敬畏,不可一意孤行,行事须谨慎,生活要有规律。曾国藩的“自制之力”让人惊叹。即使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他也能够以圣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个人情绪,他都能做到掌控有度,坚守原则。曾国藩每天坚持反省自己,总结自己当天做了些什么,又有哪些方面没有做好,提醒自己必须及时补救错误。转换到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加应该学习文正公这样淡泊宁静的精神。同时要清楚: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外界的确是有很多诱惑,而倘若我们能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早早立下坚卓之志,保留内心的一份坦然。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自我,成就一个“大我”。 曾国藩说过:“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尔!”、“莫问收获,但务耕耘”。想要成就一件事,确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可是有很多事情却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掌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努力实现目标。除此之外的部分,就看老天的了。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坚强的毅力、强大的自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勇往直前。我们还年轻,正值可以冒险、可以挑战的年纪,那么就不要错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对自己,我们应该要有非同凡俗的期许,不管外界对我们是支持还是嘲讽,我们都要追随真实的内心,敢于尝试,坚持不懈地朝认准的方向前进。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力量! 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当我们面对一时的成功,也须保持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宠辱不惊。这样,成功时,我们就不至于因为过度骄傲自满而迷失自我,从此停滞不前;失败时,也就不至于因遭受打击而失去前进的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态也能让人保持身体各项机能的平稳运行,促使人以良好的状态继续向目标进发。所谓积极的意识对物质活动有促进作用。当外界的条件不利于我们时,我们更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恐惧害怕,不狂躁。把一切磨难当作是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使内心经历挣扎后变得更加强大。面对外界各种诱惑时,我们亦须自持自重,不为名利所牵累,斩钉截铁地继续前进。 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得出了一个保持平和心态的方法。曾国藩说:“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可见我们平时可以阅读一些诗词歌赋,试着用圣人的眼光

相由心生 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相由心生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2008/11/12 21:27[未分类 ] 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暑假我读的是书是曾国藩的《冰鉴》,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有史书评价说,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他能以待籍侍郎的身份镇压勃然兴起的太平军,挽狂澜于既倒,成大清之柱石,多得益于其观人之术,鉴人之略。 毛泽东曾三次这样评价曾国藩,第一次在1917年8月25日《致黎锦熙信》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第二次是在34岁,1926年3月18日《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说:“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第三次在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说道:“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从毛泽东的对他的高度评价中我们更加相信曾国藩真的是非常擅长识人用人。更有清史稿曾国藩传为证: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就是说曾国藩识人用人从未出过差错。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关于识人,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

示过人最大的智慧在于能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中国也有一句意思相同的通俗的老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对于领导者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的,曾国藩的《冰鉴》就是一本教人识人的书。 《冰鉴》总共分为七章:神骨鉴、刚柔鉴、容貌鉴、情态鉴、须眉鉴、声音鉴、气色鉴,就是从一个人的气质,眼神,表情,为人处世,言辞语音,行为动作,性格来阐述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摒弃传统相术之习俗,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 比如其中的:声雄者,如钟则贵,如锣者贱,意思是所发之声雄浑刚健,像钟声一样激越洪亮,充满阳刚之气为最佳;如果发出的声像敲锣一样浮泛无力,则显得卑贱。在容貌篇中曾国藩认为形象敦厚,神态安定,气质清高,声音响亮,耳朵厚实贴脑,鼻梁正直,面孔呈方形,背丰厚,牙口整齐的人会是很有才华,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有富贵相的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怪不得我们周校长这么厉害,长相就不一般了啊。在神骨鉴中认为一个眼神坚定清澈的人是内心超凡脱俗,品德高尚的人,我就想起了我第一天来四十八中时看见史秀辉大姐,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感觉是这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气质的知性的人,在后来的接触中发现果真如此。 归纳起来就是说一个人的精力·智力·品德·性格·心态·能力·相貌和气质决定成败,而成败写在脸上,因为精力写在脸上·智力写

黄鹤楼讲解词

省博物馆 来参观曾侯乙墓。他是在1978年在湖北随州发现的一口战国早期墓葬。在这里所指的曾就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曾国,侯是指墓中人当时的地位和爵位,天子以下诸候,乙是他的名字,他姓姬,叫做姬已。曾侯乙就是战国时期一个叫乙的诸侯的墓葬。这个墓葬清理出来的文物有15404件,在这个展厅,是这个墓葬里面文物精品的集合。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展厅欣赏参观。 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了当时曾侯乙墓发掘的情景,在大家面前的这个非常大的是曾侯乙墓墓葬全景的一个航拍图。他的墓葬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墓葬,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整个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左右。我们根据曾侯乙墓墓葬的形式,给他制作了一个椁室模型,我们这个模型划分为4个部分来看。分别叫做东/中/西/北四个室。四个室的布局我们常开玩笑的说:就像一个三室一厅一样。面朝东的就像是墓主的卧室,里面放着曾侯乙的主官遗具,里面还有冰箱,以及八具陪葬棺,在主棺的斜前方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木棺,这个木棺里有一条狗,是墓主生前喜欢的一个宠物,正中这个中室是四个室当中最大的一个室,里面出土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时候就像您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一样,只有下面的两口中脱落了,上面的两口小钟脱落外,其余所以的钟都悬挂在这个钟架保存非常完好。还出土了大量的乐器,总计有9种115个,青铜器38种134件,走到这边来看,他是西室,西室里面全部是陪葬棺,数数总共有13具,再加上东室的八具,这个墓葬里一共出现有21具陪葬棺。21具陪葬棺当时将棺盖打开里面都有竹席包裹着人的骨架,这个骨架初步鉴定全部都为女性,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北室,北室是四个室当中最小的一个室。里面出土了大概5000件兵器,所以我们称北室为兵器库。这个墓葬除了大之外,我们还看到每个椁室下面还能看到一个小洞,下面与椁底相通。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这里的门洞就像是三室一厅的门一样,留给墓主的灵魂自由出入的,里面的文物也是按照墓者生前的生活场景摆放的。 我们了解这个墓葬之后接下来就带领大家进展厅,通过展品来了解一下,这边我们看到的是曾侯乙的内外馆,当时出土的时候内棺放在外观里面,表面上绘画的美丽的图案统计有800多种,我们这边有一个根据墓主人头颅还原出的曾侯乙头像,墓主人是一名男性,他的年龄在42岁-43岁左右,身高只有一米62,但是我们根据墓主人的头颅提取的其他化学成分的检测,这个墓葬葬于战国早期,距离我们有2400年左右,这就是曾国当时的一国之君,他叫做曾侯乙,之前我们提到曾侯乙墓当中一共有21具陪葬,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陪葬棺中墓主全部为女性,他们年龄中最大的26岁,最小的只有13岁左右,身高最高只有1米61,最低1米40,这些女性年龄都非常年轻,他们一般都是被赐死,像喝毒酒/悬梁自尽。所以挖掘出的古墓当中骨架都发黑,这些女性的身份他们很有可能是曾侯乙生前的侍者/嫔妃等等。 说到这个墓葬里面最精美的,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墓葬里面的青铜器。现在大家随我一起去欣赏里面的青铜器吧。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青铜器里面出土的青铜器有38种134件之多,是先秦墓葬里面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一个墓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文物叫做鹿角立鹤。现在他已经成为了随州市的市雕。这件文物他长着一对鹿的角,拥有鹤的的身体,小鸟的翅膀,还有一个龟的背。当然咱们自然界中并没有这样的动物存在,没错,他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在自然界中,龟是一种非常长寿的动物,鹤又是一种仙鸟,鹿他最珍贵的地方就是他的鹿角,割掉之后不仅可以最为珍贵的药材,而且还有着丛生和再生的意思,那么这里将鹿角。鹤身/龟组合在一起,就是既吉祥又长寿的寓意。当时在出土的时候,在曾侯乙外棺的东面,所以很有可能是沟通天与地之间的的灵媒,希望引导死者的灵

参观博物馆有感5篇

参观博物馆有感5篇 参观博物馆有感1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是暑假活动计划好的.所以,那天一早我和妈妈还有外婆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原以为博物馆不会有太多的人,可从容参观.谁曾想,参观者络绎不绝,长长的队伍排出去好远,来观看博物馆>___楚文化展的人可真多啊! 首先我们直接来到了三楼,看到楚文化的展品可多了,那里有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刻制优美的“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以及“曾侯乙铜冰鉴”,还有贵重的双耳金杯,可爱的彩绘猪形漆盒.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它虽然经过了千年,但还是没生一点锈,看上去还非常锋利,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把剑是由青铜制成的,并且剑上还镶了宝石呢. 还有一件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文物是“曾侯乙铜冰鉴”,它的用处可大了,它夏天放冰块作冰箱用,冬天是放木炭作烤箱用的,真是神奇,我觉得古人真了不起..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觉得我们人类是非常聪明的,你看我们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了,不都是我们自己人类创造出来的吗?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将来创造得更加美好. 参观博物馆有感2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齐齐哈尔市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

段历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博物馆里虽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 同学们在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他们不懂和不知道的问题,讲解员认真并且热心的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人无法相信.当我们看到一些小石头时,原始人类就用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人类就很聪明.他们有时候想的办法连现在的我们也会想不出来.历史也是透明的,什麽事一看历史就知道.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我们一看罪证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势力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历史在证明,历史不会欺骗我们.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礼.希望多有机会去参加博物馆,更多了解人类,了解革命烈士,了解历史. 参观博物馆有感3 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北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 1.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 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 B. 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 C. 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 D. 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体现的是当时贵族的日常行为规范,C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军功爵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排除。故选C。 2.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 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 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 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 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体现的是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给音乐发展带去了活力,B正确;A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3. 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隶属于中书省 ③隶属于尚书省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出现在明朝;②出现在元朝;③出现在隋唐;④出现在清末,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②①④,A正确,BCD排除。故选A。

畅销书读后感5篇

畅销书读后感1 晚清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臣,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把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扑灭了,达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再加上他在德行、文品方面的成就,被誉为“古今完人”。 后世人称他谋略之学共有十三部,我看到过两部,一部是讲相人之术的《冰鉴》,还有一部就是他的《家书》。这部《家书》内容十分广泛,有讲做人道理的,有谈古今诗文的,有教育弟姊儿女的。让我看到了治军苛严的曾大帅温情的一面。他的《家书》中,还用许多笔墨来写一些家庭琐事和田园之事。比如怎样弄好鸡窝,怎样整理菜园,要遵守星冈公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等,书中的插图也都是一些菜园、花园、鸡鸭之类的东西。所以有人不禁要问:“志存高远的曾大帅,就是把这些东西流传给后人?” 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肤浅,其实深刻的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老庄之道,就蕴含其中。我们都知道,他的政治地位使他享有无比的荣耀,是清军入关以来权势最重的汉臣。一个大臣,拥有的荣耀越多,所面对的危险也就越大。有人说:“明清多小人。”这些“小人”看到比自己风光的人,总会心生嫉妒,出来骂几句,踩几脚,甚至于诬告陷害。再加上当时掌政的慈禧太后又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对曾国藩也心存疑虑,说不定哪天就把他给宰了。所以说曾国藩在家书中写一些种菜、养鸡之类的事,无非说自己是个求田问舍,无心功名的人,以期保全首领罢了。 这就是《曾国藩家书》给我的启示。而历史上又有多少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像春秋的文种、汉代的韩信、明代的蓝玉……无数血淋淋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饱读诗书的曾大帅又岂会不知?“人生最佳之时就是花未开全月未满。”曾大帅如是说。 所以说,真正的伟人不仅懂得激流勇进,更懂得急流勇退。在生活中,“藏”往往比“显”更重要。写到这儿,我又联想到天京城破之际,曾国藩说的两句诗:“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年苦读,十年征衣,荣誉、朋友、信任、怀疑……真的只有“流水高山心自知”了。 畅销书读后感2

冰鉴(带翻译).

冰鉴 曾国藩著 曾国藩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篇神骨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荧光,动若流水,尖巧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脱迹二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第二篇刚柔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直与命相通,此其皎然易见。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

贵非常。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寒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亦。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 五行为外刚柔,内刚柔,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伏矣不伉,跳亦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内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纯奸能豁达,其人终成。纯粗无周密者,半途必弃。观人所忽,十得八九矣。 第三篇气色 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方;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shi)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騭(zhi)纹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騭纹,十九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二者全,大人物也;得一亦贵。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騭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騭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阴騭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格。 [译文]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种,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入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此贵征也。舌脱无官,橘皮不显。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 第四篇情态

曾国藩的十三套学问

曾国藩的十三套学问 《家书》、《冰鉴》、《求阙斋文集》、《奏议》、《家调》、《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治学论道之经》、《处世交友之道》、《修身养性之诀》、《疆场竞斗之计》、《持家教子之术》、《为学之道》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

冰箱的起源和发明详解

冰箱的起源和发明详解 起源 冰箱,又称冰桶,由古时的“冰鉴”发展而来,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它是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 这对冰箱结构标准,箱桶和底座均装饰华美。成对制作,当为大户人家所用之物。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在当时价值高的器物,传至如今其价值一定比同样传至今天的过去价值较低的器物要高。今天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这是选择收藏品的要招。这一点,对于想收藏冰箱的人来说,特别管用。因为在古时候,即便是清代末年了,由于没有制冰设备,在炎炎夏日要想求得一方清凉的冰,何其困难。虽然古时有凿地储冰的方法,但冰的奢侈,一定不是那些一般人家所能享用的。能用得上

冰箱的人家,必定衣食无忧。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富裕的人家绝对是少数,用得起红木家具的,并不一定能用得上红木制作的冰箱,这也就是为什么冰箱的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不仅如此,它将来的意义将会更加重要。 发明历史 17世纪中期,“冰箱”这个词才进入了美国语言,在那之前,冰只是刚刚开始影响美国普通市民的饮食。随着城市的发展冰的买卖也逐渐发展起来。它渐渐地被旅馆、酒馆、医院以及被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商人用于肉、鱼和黄油的保鲜。内战(1861-1865)之后,冰被用于冷藏货车,同时也进入了民用。到1880年以前,已经有半数在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销售的冰,三分之一在波士顿和芝加哥销售的冰箱开始进入家庭使用,因为一种新的家庭设备——冰箱——即现代冰箱的前身,被发明了。现在同类产品还有冰柜。 制造一台有效率的冰箱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19世纪早期,发明家们关于对冷藏科学至关重要的热物理知识的了解是很浅陋的。人们认为最好的冰箱应该防止冰的融化,而这样一个在当时非常普遍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正是冰的融化起到了制冷作用。早期人们为保存冰而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包括用毯子把冰包起来,使得冰不能发挥它的作用。直到近19世纪末,发明家们才成功地找到有效率的冰箱所需要的隔热和循环的精确平衡。

冰鉴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冰鉴读书心得 篇一:《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 曾国藩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清王朝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曾国藩等人的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危难,使风雨飘摇的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其文治武功都堪称震古烁今,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正如国学大师章炳麟的评价一样,曾氏一生毁誉参半:挽狂澜于既倒,镇压太平天国,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主张富国强兵,被誉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桃李满天下,有“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但他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又被世人喻为刽子手、曾剃头、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又被骂为

汉奸、卖国贼。毛泽东曾三次评价曾国藩,称其“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更有《清史稿·曾国藩传》为证: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这是表明曾国藩识人用人从未出过差错,他将他毕生的相术研究成果总结在《冰鉴》之中。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关于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我国也有一句意思相同的老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冰鉴》总共分为七章: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从一个人的气质、眼神、表情、为人处世、言辞语音、行为动作、性格来阐述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摒弃传统相术之习俗,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相术口诀是: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冰鉴》短小精悍,意蕴悠长,表面上是鉴人、识人之专著,实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对于提高自身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 一、左宗棠。左宗棠比曾国藩只小一岁,自称当今诸葛亮。他家挂着二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你能感受到他的志向抱负和雄心气魄嘛。他耿直成性、刚勇忠义、嫉恶如仇;他满腹经纶却又不只会满口之乎者也;所以他时常觉得曾国藩虚伪做作;靖港惨败曾国藩受挫跳江寻死,左宗棠敢说敢言,骂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一番慷慨激昂的议论让曾国藩重拾信心;樊燮事件,左宗棠身陷囹圄,曾国藩上书力保;金陵一战,左宗棠又毫无情面的直指曾国藩欺上瞒下,这次之后两人长达八年没再有私人联系;天津教案,左宗堂再次尖锐的直指错误也是伤透了曾国藩的心;后来曾国藩纵论天下人杰,纵使他伤心失落,他仍认为左宗棠之才为当今海内第一人;他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的长短,爱才惜才用才,补己之短、扬己之长;这又恰恰是他最擅长的。再后来左给曾写了副对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也;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不负平生。怎么说呢,同道中人相爱相杀又惺惺相惜吧。 二、陈春燕。年轻时的曾国藩也是喜欢莺歌燕舞的,他还曾为一个歌楼女子写过挽联:“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处

销魂”。生而为凡人,谁又能够做到六根清净,摈欲绝缘呢。曾国藩就做到了。他作为理学门徒,秉承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谨言慎行,规规矩矩;后来为打造一支军容整肃的湘军,他更是不近女色,真正做到六根清净。后来娶妾也是因为常年在外行军打仗,确需要一个女人照顾,经彭玉粼介绍娶了如夫人陈春燕。这个女人应了他的要求,长的不过于漂亮、性格温和、识字,把他的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他慢慢的爱慕上春燕。可惜好景不长,春燕患疾,在她将要离世的时候,他竟然去处理公务,没有陪她最后一天,最终没能给她一丝最后的温情与安慰。看到这里,我在想能陪在这样男人身边的女人得有多大的胸襟,不知道春燕闭眼的最后一刻心里有多少期盼和怨言。春燕死后的第四天,他半夜悄悄去了她的灵柩前,抚摸着春燕生前他送的唯一的一件红木梳礼物,久久坐了一夜,一遍遍默念着“未免有情,对帐冷灯昏,一别竟伤春去了;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铁汉柔情,不动声色,深藏于心,可惜这份绵绵柔情春燕到死也没感受的到,又怎能不是薄情寡义呢。 三、康福。康福的结果我最意外。两人于“康福残局”上欧阳兆熊的解围而相识;曾国藩以识人用人闻名,他称奇康福的武艺和棋艺,通过几次对弈观察,他认为康福是一个孝母爱弟、正直诚实、情趣高洁、才智超俗的君子;而康福也因为堂堂侍郎大人的人格魅力和知遇之恩从此生死追随,成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