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政策与法规管理

第六章政策与法规管理

第六章政策与法规管理
第六章政策与法规管理

第六章 国际投资的政策与法规管理 第一节 国际投资的政策管理(杨大楷) 、国际投资效应分析 一)资本转移效应

1、资本流入对东道国的影响

增加资本流量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资本存量改善资本质量、引发相关投资提高国内投资信心。

2、资本流出对母国的影响

影响资本流入量 (短期减少长期增加) 刺激出口供给、 提高调资能力增强竞争力度。 (二)技术与发明能力转移效应

1、对东道国的影响

借助多种方式提高研发能力、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

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指投资主体在从事生产或其他经济行为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其技术, 而是在其经济行为中自然输出技术及其引起的技术提高。

2、对母国的影响 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发明能力、增加技术收入提高管理技能

(三)组织与管理技能转移效应

1、对东道国的影响 获得管理技术提高组织技能、获得示范效应提高营运效率

2、对母国的影响 提高投资国组织与管理技能、培养潜在竞争对手

(四)扩大市场进入效应

1、对东道国的影响 扩大国际市场增加进口替代、追踪出口导向开辟新的市场。

2、对母国的影响

扩大市场进入充分利用资源、强化导向地位增强母国调控力度。 (五)经济结构调整效应

1、对东道国的影响

(六)就业效应

1、对东道国的影响

二、东道国投资政策 (一)财政政策

降低所得税率、免税期进出口关税减免和退税、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发展趋势、采取反避税措施。 (二)金融政策 补贴性贷款、贷款担保、政府赠与和政府提供股权参与援助

(三)技术政策

1、重视制度建设:建立有利于技术水平提高的制度基础、营造有利于技术发明的经济环境、强化 知识产权的保护

2、促进技术扩散:促进外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当地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 促进科学园区的发展。

(四)资本政策

1、利润汇出的政策

2、资本汇出政策

(五)人事政策 1、领导人员政策

2、对投资国的影响 2、对投资国的影响

2、员工政策

(六)再投资政策

1、税收激励

2、改进服务

三、对外投资政策

(一) 工业国对外投资政策

信息与技术支持政策(为对外投资提供必要的信息、对对外投资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和援助) 财政政策(税收抵

免、税收饶让、延期纳税、免税)

金融政策(贷款支持、股本融资、为对外投资所需贷款提供担保)

管理与限制政策

(二)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政策

1、 管理政策(计划管理、重点管理、现金流管理、外汇管理)

2、 促进政策(信息与技术援助、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训) 第二节国际投资的法律保护

一、国际投资法律

概念:各国以立法形式在国内立法和国际法等方面对国际投资进行的法律规定和管理, 律保护是形成一国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 (一)形态

多边条约 双边条约 资本输出国(母国)法制

L 资本输入国(东道国)法制

(二)国际投资法律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对外投资者的待遇标准一一外国投资者根据东道国的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义务。分为: 国民待遇标准

(Standard of National Treatment )

J 最惠国待遇标准( standard of most-nation Treatment ) 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

,差别待遇标准(Standard of Discrimination )

2、 国家责任与外交保护权

国家责任:指国家违反其国际义务时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外交保护权:国家对在国外的本国投资者的正当利益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保护的权利。

应该做到既保护国际投资者利益,

又不滥用外交保护权干涉东道国内政。

3、 国有化及其赔偿

国有化:资本输入国权力机关进行的将财产所有权从外国投资者手中交至公共所有者手中的转移。

赔偿:由于国有化的产生,如何对外国投资者进行补偿的问题。 eg.赔偿的原则、标准、范围、 评价方式等 二、资本输入国法制(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

一般通过立法机构,颁布各类与外资有关的法律、条例以及各种实施细则,对外资进行保护。 (一) 发达国家的国际投资法律(开放、宽松)

1、 投资领域及所有权限制

大多鼓励外资在新兴部门投资,以引进先进技术和增加出口,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 部门,则严格限制。

(1)禁止外国投资的领域 eg.美国的石油管道铺设、联邦政府矿业开采。 领域(2)限制外国投资的领域,须经专门部门审批并适用特殊的管理条例。

(3)某行业由东道国政府或私营企业垄断,垄断是合法的

P276

所有权(4)股权及其他限制

2、 对外投资进入的审批制度(eg 澳大利亚)

3、 在东道国当地投资

发达国家的投资法律不尽相同,原因:美、英、德既为东道国又为投资国,而其他国家多为东道国。 (二)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投资法律

1、 2、 3国际投资法

20 世纪 60? 70 年代期间,普遍对外资实行严格限制;

70 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积极吸引外资; 90 年

代以来,采取越来越开放灵活的政策。

1 、引导外资投向

一般 鼓励 外国投资者向国民经济中的优先发展部门投资;

限制 向本国以有一定基础,需要重点保护

的行业投资; 禁止 向支配国家经济命脉及与国民重大利益有关的部门投资。

做法:分别列举出鼓励、限制、禁止外国投资者进入的行业及领域,辅以对有关部门的发展前景、 技术和资本要求的预测和说明,供投资者进行选择

2、 对外资股权的控制采取相对灵活的态度 (出口创汇企业和经济特区企业) 279

3、 投资鼓励——主要是税收优惠 对出口创汇企业、高科技企业、国产化率高的企业、设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企业给

予税收优惠或财 政补贴。

4、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的监督和管理 总之,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应注意: (1)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需要,鼓励外资和技术向优先发展部门流动; ( 2)明确外资企业应承担的实际贡献义务,提高国有化率及技术转让等; ( 3)采

取相应的措施以增强本国技术与管理能力,减小对外资的依赖。

三、资本输出国法制 资本输出国为保护海外投资的法制,制定者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围绕风险和双重税收展开。 (一)海外投资保证制度( Overseas Investment Guaranty Program ) 又称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Overseas

Investment Insurance Scheme ) 首创者是美国,于 1848年开始, 起初只适用于欧洲发达国家,保险范围仅限于外汇风险。后来,美国资本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投 资面临着很大政治风险,使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从 1955 年

保险范围扩大到政治风险,保险转 向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1 、海外投资保证制度的特点 ( 1 )保险对象:适用于海外直接投资,不包括私人对外间接投资。 (2) 保险范围:只限于政治风险。

包括:外汇禁兑险,征用、没收、国有化风险,战争、革命、内乱风险三项。不包括一般的商业风 险。在美国投资者可就三种风险全部申请综合投保,也可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投保,其他国家一般 要求对三种保险综合投保。 (3) 保险机构:政府的职能部门或直属于政府的独立机构 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 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外投资保险业务,自负盈亏。上财 98、288 关于美日

德的介绍。

( 4)保险赔偿数额:按投资额的 一定比例 进行赔偿( 90%以上,而不是 感和积极性,保险期限长为 15?20年,OPIC 自负盈亏,费率高些,约为 补贴) ( 5)保险目的:不仅局限于事后补偿,更主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保险事故的发生。

2、 政治风险的类型 (1)外汇险(不能自由汇兑风险) (Currency inconvertibility )

当地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汇的风险。

( 2)征用险:东道国不履行原来的投资协定或合同,对外国投资者的资产、

收益实行征用(个别人 的有偿)、没收(全部无偿)或国有化(所有的均有偿)的风险

( 3)战争险:东道国发生战争 (War ) 、革命 (Revolution ) 、内乱 (Insurrection ) 及暴动

(Riot ) ,使 外国投资者的有形财产遭受损失。

3、 申请海外投资保险的一般程序

( 1 )投资者向保险机构申请保险 ( 2)审批后, 订立保险契约 ( 3)被保险人缴纳保险费。

4、 对海外投资保证制度的评价 作用:(1)把私人保险公司不愿或无力承担的保险业务由政府承担起来;

(2)保护了海外投资者的权益。

对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不同观点:

(1) 把东道国按契约应承担的义务转嫁于投资来源国承担; (2) 海外投资风险由国内纳税人承担;

(3 )海外投资适用于新项目,从而形成新旧项目的差别待遇;

(4)投资保险有严格的审批过程,使国家过多的干预了私人的经济活动。 (二)防止双重课税的税收鼓励 双重课税的产生

按属地原则:海外子公司所赚利润应向东道国纳税;按属人原则:这笔收入应向母国纳税。 具体防止双重课税的做法:

1、 免税法(Method of Tax Exemption )税收豁免,投资国对来源于国外的收入实行全部免税。

跨国公司最欢迎,多数国家不采用,原因:免税法导致①税收流失

②投资外流。

2、 扣除法(Method of Tax Deduction )税收扣除,

OPIC 于1971年开始承担海 100%:提高投资者自我责任 1.5%,而其他国家政府有

:由于东道国实行外汇管制而使

母国:(境外所得一已在东道国缴纳的所得税)X母国税率东道国:境外所得X东道国适用税率

3、抵免法(Method of Tax Credit )

A=海外企业全部的收入X母国国内税率一已向东道国纳过的税

具体实施:A>0跨国公司交税(母国税率高);A=0不补税;A<0母国不补偿(母国税率低)

4、饶让法(Method of Tax Sparing Credit )

母国政府将跨国公司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部分所得税,视作已纳税而给予抵免,但是税收饶让应在发达-发展中国家间签订的税收协定中予以阐明。

eg.甲国某跨国公司设在乙国的子公司某年获得海外收入计100000元,甲国所得税率为40%乙国所得税率为30%该子公司税后利润汇回母国后,在不同的税收政策下,该跨国公司向母国政府纳税情况如下:

(设乙国给予子公司勺税收优惠)

四、国际投资法律保护的国际法制

(一)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和发达国家对其对外投资进行保护的共同需求,促成了各种形式的保护国际投资条约的出现

1、概念:两国政府间签订的,以促进和相互保护彼此在对方国家的投资为目的的国际协议。

2、类型:(1)美国式的“投资保证协定”,特点是重在政治风险的保证,特别是着重代位求偿权及

处理投资争议程序的规定。

(2)德国式的“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特点是以政治风险保证为主,但有关规定具体而详尽,大多数欧洲国家都采用这种形式。(eg.本息汇回本国的具体保证措施,国有化补偿的标准、办法)

3、我国与西方国家签定的投资保护协定的基本内容

(1)协定的适用范围:缔约国双方共同承认及保护的投资形式和投资者。

(2)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在任何情况下对外国投资者都要给予公平、合理的待遇,不采取歧视措施

(3)政治风险的保证(4)投资争端的解决(5)其他规定

(二)双边税收协定

通过协议限制缔约双方各自的税收管辖权范围,避免对跨国所得双重征税,排除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对跨国纳税人公平征税;促进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上双边税收协定的两个范本:

「1、《0ECD范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77年正式通过的《关于对所得和资本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多用于发达国家之间。

L 2、联合国范本: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于1979年通过的《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税收协定范本》

相同点:二者结构相同,都包括协定的范围、定义、对所得的征税、对应得资本的征税、避免双重征税的方法,特别规定,最后规定等共七章内容。

不同点:OECD采用居住地课税原则,偏重发达国家利益;联合国范本采用来源国课税原则,较多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征税权,也考虑了发达国家的征税权。

可以补充中国、日本之间的税收协定

(三)多边投资保护与税收公约

1、多边投资保护公约

eg. OECD 的《保护外国人财产公(1)国际投资法典:旨在规定对外投资者公平待遇规则的法典约草案》

289

(2)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Convention on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 ,MIGA): 鼓励会员国之间进行生产性投资,以补充国际开发与复兴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其他国际性开发机构的活动。宗旨见289

2、多边税收公约:多为区域性税收协约。

第三节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一、国际投资争议的类型

国际投资争议:指因外国私人投资问题而引起的各种争议,不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官方投资争议。分为:契约争议和非契约争议。

(一)契约争议:投资契约的双方当事人因对契约的解释、履行、修改或废除而产生的争议,分为:1 一般投资契约的争议: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的企业、个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争议。

2特许协议的争议:东道国国家与外国投资者所订立的投资契约产生的争议。(二)非契约争议:东道国政府或其机构与外国投资者并无投资契约关系情况下,因东道国方面原因或投资者的行为而引起的争议,分为:

1、国有化争议(国有化是否合法,补偿额为多少)

2、东道国管理行为争议(东道国对外资的管理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发生的争议)

290 页

3、东道国战争及内乱的争议(如何补偿,补偿多少)

4、投资者行为引起的争议(外国投资者违反东道国法律给东道国造成损害引起的赔偿争议)

国际投资争议的政治解决

(一)协商(二)斡旋与调停

(三)行使外交保护权当本国(中)国民在国外(美)遇到损害,依该外国(美)国内法程序得不到救济时,本国(中)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向该外国(美)要求适当救济(适用国际法解决)

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条件:

1国籍继续原则:目的是防止滥用外交保护权(1)只有投资者本国指定行使外交保护权

(2)投资者在受到侵害时和正式提出请求时直至争端得到解决,在此期间需要不间断地拥有保护国的国籍

2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国际冲突只有受到损害的投资者已根据东道国的国内法用尽一切救济手段而得不到救济时,投资者本国才能代表其国民向东道国提出权利要求。

3国家自由处分所获赔偿原则

投资者本国政府行使外交保护权,并非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向东道国求偿,因此投资者本国政府可自由处分所获赔偿

卡尔沃主义:反对滥用外交保护权。通行看法,坚持东道国国内司法管辖权优先,但东道国对外国人有歧视做法时,不排斥行使外交管辖权及国际司法、仲裁解决。

三国际投资争议的司法解决(通过法院,运用司法程序予以救济)

分为:

(一)国内法的救济(涉及国家主权豁免问题)

在东道国法院、投资者本国法院、第三国法院进行诉讼

(二)国际法救济(涉及个人出诉权)

国际法院“海牙法院” ,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

该法院只能在争端当事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诉讼案件行使管辖权, 只有国家可作为法院诉讼的当事人,个人和国际组织无权。

四 仲裁解决: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仲裁制度的特点: 1 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选定 2

3

仲裁有自己的仲裁程序

和适用的法律

《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公约》

( Convention on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between States and Nationals of

other states )据该公约成立了 “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 (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 (ICSID ) 仲裁的专门机构 1992 年 11.1 中国正式批准公约,成为公约的当事

国。

Chapter 6 国际投资的法律保护 §6-1 国际投资的政策管理 §6-2 国际投资的法律保护

一、 国际法律保护 概念、形态、解决的问题 二、 资本输入国法制 三、 资本输出国法制

四、 国际投资的法律保护的国际法制

(一)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二) 双边税收协定

(三) 多边投资保护与税收公约 §6-3 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一、 争议的类型 二、 争议的政治解决

三、 争议的司法解决

四、 争议的仲裁解决 防止双重课税的税收保护

1 、免税法:投资国对居民来源于国外的收入实行免税,分为全额免税法和累进免税法

eg. 甲国居民 A 在某纳税年度取得总所得 50 万,其中来自甲国所得 30 万,来自乙国所得 20万,甲 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10万以下的所得适用税率 10%, 10万?20万适用税率

20%, 20万?30万适 用税率

30%, 30 万以上适用 ( 1 )若甲国采取全额免税法: ( 2)若甲国采取累进免税法:

应纳税额 =[ 10X10%+10X20%+10X 30%+(50-30)X 40%]X 3/5=8.4 万元 2、扣除法:将已在国外缴

纳的税额作为费用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eg. 税率所得如上: 应纳税所得额 =总所得-已纳税收 =50-20X 30%=44万元

应纳税额 =10X10%+10X 20%+10X 30%+14X 40%=11.6万元

1 )全额抵免

① 应纳税所得额 =境外所得 +境内所得 =50万

② 抵免前应纳税额 =10X 10%+10X 20%+10X 30%+(50-30) X 40%=14万

③ 抵免额=境外所得X 境外税率 =20 X 30%=6万元

④ 应纳税额 =14-6=8 万元

2)限额减免

eg. 同上

① 应纳税所得额 =境外所得 +境内所得 =50万

② 抵免前应纳税额 =10X10%+10X20%+10X30%+(50-30)X 40%=14万 ③ 抵免限额=境外所得X 境外税率=10 X 10%+(20-10 )X 20%=3万元

④ 境外税收=20X 30%=6万元 境外税收>抵免限额,抵免额 =抵免限额=3万元 ⑤应纳税额 =14- 3=11 万元 若乙国税率为10%则应纳税额=14-20 X 10%=12万元

4、饶让法:

甲国居民公司 A 某纳税年度在甲国取得所得

200万美元,在乙国取得 100万美元,甲国公司所

不能对一国行使强制管辖。

仲裁裁决是终局的

4 双方须达成仲裁协议

是目前国际上仅有的关于解决投资争端的公约

40%,乙国实行 30%的比例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30 万(境内所得)

应纳税额=10 X 10%+10X 20%+10X 30%=6万

3、抵免法: eg. 同上

得税税率为40%,乙国所得税税率为30%,但乙国对外国投资者提供减半征收公司所得税的优惠甲国采取限额抵免法免除国际重复课税,且根据与乙国签定的税收协定,给予饶让抵免,则司在甲国的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①应纳税所得额=境外所得+境内所得=200+100=300 万

②抵免前应纳税额=300X 40%=120万

③抵免限额=境外所得X境内税率=100 X 40%=30万

④给予饶让抵免的境外税收=100X 30%=30万

⑤应纳税额=120-30=90 万美元

1996年白皮书中国的环境保护

中国的环境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一九九六年六月·北京 目录 前言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二、逐步完善的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 三、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四、国土整治与农村环境保护 五、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六、环境科学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 七、积极推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结束语 前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18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而环境质量基本避免了相应恶化的局面。实践表明

中国实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有成效的。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成员,中国在致力于保护本国环境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事务,力推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认真履行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和人民保护全球环境的诚意和决心。 中国为保护环境作出了哪些努力?中国的环境保护状况如何?值此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之际,在这里作一介绍。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历史地成为与当代中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生存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把保护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在8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 ———确立环境保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

管理学原理决策方法总结

第四节决策方法 决策方法根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决策采用的分析工具,可以分为采用一般计算工具的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的方法。 Ⅰ、根据分析方法分类 一.定性方法(即采用主观判断分析的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注意:独立发表意见 1.头脑风暴法(特点:倡导创新思维) 2.名义小组技术(分小组陈述方案,最终投票) 3.德尔菲技术(听取专家组意见)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瘦狗型,幼童型,金牛型,明星型 2.政策指导矩阵:1-8 二.定量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1.分析与建模 2.模型求解 (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小中取大法(悲观态度) 2.大中取小法(乐观态度)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ⅰ计算后悔值,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 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ⅱ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ⅲ选择人最大后 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 1.最大期望收益准则(求出收益的期望值,然后选出最大期望收益值) 2.最大期望效用准则(与最大期望收益准则区别为:计算期望时,用收益 的效用乘相应的概率,再求和。最大期望收益准则是最大期望效用准则的特例) 3.面对小概率,不能简单应用以上准则 4.多阶段决策问题与决策树(1. 先遇到决策点B,取从该决策点出发的方案

枝中最大值,作为该决策点的值;2.遇到状况点,依据各种状态的概率计算期望收益;3.在决策点,比较两个方案枝相连的两个状态点上的期望收益 三、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 四、决策模拟演练 (一)企业竞争模拟及软件简介 (二)企业竞争模拟的组织与特点

《管理学》习题第六章 决策(参考答案)

第六章决策 (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大多由中层管理者来进行,主要是对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以提高管理效力。 A. 业务性决策 B. 战略性决策 C. 战术性决策 D. 程序化决策 2. 决策树适合下列哪种类型的决策?( ) A. 确定型决策 B. 非确定型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非程序化决策 3. 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 )。 A. 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 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 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 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 4. 波士顿矩阵中的瘦狗业务是指( )。 A. 高增长、低市场份额 B. 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C. 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D. 低增长、高市场份额 5.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固定成本8万元,单位可变成本每件5元,该产品每件售价13元,则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

A. 8000件 B. 10000件 C. 12000件 D. 20000件 参考答案:1.C; 2.C; 3.D; 4.B;5.B;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属于主观决策法的主要有( )。 A. 头脑风暴法 B. 发散思维法 C. 德尔菲法 D. 定量决策法 E. 后悔值最小法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短期决策的是( )。 A. 投资方向的选择 B. 人力资源的开发 C. 组织规模的确定 D. 企业日常营销 E. 本季度研发支出的投入 3.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 )。 A. 环境 B. 过去的决策 C. 决策者的风险态度 D. 组织成员对组织变化所持的态度 E. 决策者的素质 4. 量本利分析法中的所谓“量、本、利”是指( )。 A. 产量

第六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绿色施工方案)

第六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节文明环保施工目标与保证体系 一、文明环保施工管理工作方针及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按照GB/T28001、GB/T24001标准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文明施工,坚持主管负责、人人参与、系统把关、严格检查、建章建制、责任到人、奖惩严明,天天做到“市文明安全工地”,实现施工现场成为“花园式工地”。 (1)文明、环保管理要做到坚持“创建绿色文明现场、建设绿色文明工程”的方针。 (2)施工中达到《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及《关于在全市建设工程推行绿色施工的通知》京建施[2008]651号的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内环境质量达到《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确保达到北京市文明安全工地要求。 二、文明环保施工保证体系与管理职责 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根据公司文明、环保管理程序,项目经理部形成“本工程文明、环保管理小组”领导,施工管理部和各相关部室负责,公司专职环保员和施工队环保员管理,“现场清洁队”执行的四级管理。文明、环保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人与各施工队各班组负责人签订文明、环保生产责任状,使文明、环保工作责任到人,层层负责。 组成由项目生产副经理为组长;工程管理组负责人为副组长;各分包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本工程文明、环保施工管理小组”,组织领导施工现场的文明、环保管理工作。 公司设立专职文明环保员2名。施工队各设立文明环保员2名。 由各施工队各班组清洁员成立“现场清洁队”,各班组设立清洁员2名。“现场清洁队”队员每人佩戴我公司项目经理部统一印制的“现场清洁队”臂章,开展日常现场清洁工作。 2、文明施工管理职责 2.1现场管理划分

管理会计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习题及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 一、关键概念 1.战略决策 2. 战术决策 3. 确定型决策 4. 风险型决策 5.不确定型决 6. 短期决策 7.长期决策 1.生产经营决策分析 2.定价决策分析 3.最大生产经营能力 4.正常生产经营能力 5.剩余生产经营能力 6.追加生产经营能力 7.相关业务量 8.相关收入 9.相关成本 10.增量成本 11.机会成本 12.专属成本 13.加工成本 14.可分成本 15.可避免成本 16.可延缓成本 17.无关成本 18.沉没成本 19.共同成本 20.联合成本 21.不可避免成本 22.不可延缓成本 23.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24.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 25.差别损益分析法 26.相关损益分析法 27.相关成本分析法 1.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以转移 2.追加订货 3.正常订货 1.半成品 2.联产品 3.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 4.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二、分析思考 1.什么是决策分析? 2.决策分析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3.应用哪些方法进行预测分析? 4.决策分析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5.决策分析有哪几种类型? 1.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的概念与目标? 2.短期经营决策的主要类型? 3.什么是决策的备选方案? 4.什么是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5.单一方案、互斥方案、排队方案和组合方案之间有什么区别? 6.生产经营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关系? 7.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各包括哪些内容? 1.不同决策方案发生增量成本、机会成本或专属成本的条件是什么? 2.成本无差别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3.各种决策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决策? 4.运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5.运用直接判断法做出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6.运用相关损益分析法做出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7.运用差别损益分析法进行深加工决策和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8.运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自制或外购决策。 1.生产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它们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2.为什么在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中,无论是半成品还是联产品本身的成本都是无关成本? 三、单项选择题 1.由于现代社会大生产及商品经济所具有的精微性、宏大性、高速性与瞬变性等特点,使得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七年十二月北京 目录 前言 一、能源发展现状 二、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 三、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四、提高能源供给能力 五、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六、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七、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八、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

管理学原理-决策

第六章决策(讲义)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就是决策——杨洪兰,1996 ?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周三多,1999 本书中决策的定义: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要达到最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现实中实现最优的条件往往难以达到 三、决策的依据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数量和质量 ?信息的成本: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一、决策的类型 ?可按不同的标准对决策进行分类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长期决策: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方向的选择、人力资源开发 ?短期决策: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企业日常营销、物资储备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指多个人一起作出的决策 ?个人决策:指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习卷

班级姓名高二生物导学案作业编号: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编者审阅:高二生物组日期:2010-12-9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一认同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2.认真观察图片和视频讨论交流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达成共识。 3.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说明生物多样性含义。通过讨论实例1、2阐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课前预习及课前查阅收集资料,经交流讨论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5.通过对古人思想的领悟和当今环境现状分析,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含义。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学习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学习难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知识铺垫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区分生物是否为同一个物种的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的稳定性。 微生物:是指除动物、植物外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和病毒。 自我评价1.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 自我评价2.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并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B.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C.物种具有遗传稳定性,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 自我评价3.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 A.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的生物替代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课堂学习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探讨: 为什么说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其中的“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 资料分析: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粒子云,被风送到2000Km外的北欧。

管理学第六章习题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____逻辑延续_____。 2、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___组织落实过程______,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 3、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普遍______性;同时计划工作要求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____秩序_____性。 4、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____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_____,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5、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____纵向协作性_____和____横向协作性_____。 6、在衡量代价时,不仅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有衡量____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_____。 7、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____时间和空间_____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8、根据综合性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___战略性计划______和___战术性计划______。 9、根据___职能空间______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10、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_____依据____。 11、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的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____落实_____。 12、常规计划包括___政策______、__标准方法_______和___常规作业程序______,所有这些都是准备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的。 13、____面向未来_____和_面向行动________是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 14、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___协作关系______。 (二)选择题 1、____AB_____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白皮书-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英文对照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China's Energy Conditions and Policies 前言Preface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Energy is an essential material basi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ver the entire history of mankind, each and every significant step in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energy innovations and substitution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y has enormously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human society.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Over more than 100 years in the past,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completed their industrialization, consuming an enormous quant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especially energy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Today,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ushering in their own era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an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inevitable for thei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developing its economy and eliminating poverty will,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remain the main task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Chinese people. Since the late 1970s, China, as the fastest growing developing country, has scored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its economy and society that 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successfully blazed the trai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China is now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nergy producer and consumer.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energy supply has provided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while the rapid expans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has created a vast scope for the global energy market. As an irreplaceable component of the world energy market, China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global energy security.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ccelerating its development of a modern energy industry, taking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wo basic state policies, giving prominence to building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the course of its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striving to enhance its capa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king China an innovative country, so as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s economy and prosperity. 一、能源发展现状I.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Development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Energy resources are the basis of energy development. Since New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 it has made constant endeavors in energy resources prospecting, and conducted sev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s. China's energy resources have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六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人力资源管理:即以组织目标为导向,根据组织战略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与管理措施,对人力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开发与科学管理,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活动与组织战略保持动态协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科学地预测、分析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需要职位上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过程。 4.招聘:指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组织任职,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招聘包括招募、甄选、录用和评估四个环节。 5.培训与开发:是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有完成现在或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提升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的胜任力及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 6.绩效管理:是指组织及其管理者在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及愿景指引下,为达成战略目标而进行的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及结果应用的循环过程,其目的是确保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与组织期望保持一致,通过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及组织的绩效水平,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7.薪酬管理:是指组织根据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在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确定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明确员工所应得的薪酬,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过程。 8.劳动关系管理:指通过合法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协调双方的关系,避免或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劳动争议,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组织经营的稳定发展。 二、简答题 1.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及具体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组织战略所需要的高绩效人力资源团队,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具体目标与组织价值链的运作密切相关。价值链表明了价值在组织内部从产生到分配的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目标就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为价值链中每个环节的有效实现提供有力支持,包括:(1)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与配置等职能活动来实现。(2)为价值创造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工作分析和设计、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激励、劳动关系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等活动来实现。(3)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这一目标需要借助绩效管理等职能活动来实现。(4)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这一目标需要通过薪酬管理等目标来实现。 2.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及程序。 答:内容: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人力资源业务规划; 程序:准备阶段、预测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 3.简述招聘工作的程序。 答:确定招聘需求、制定招聘计划、招募、甄选、录用、评估。

环境保护与管理第六章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大气圈 一、大气圈的结构 (一)、大气圈的含义 1、定义 *人们把随地球引力而旋转的大气层,叫做大气圈.或者说由大气形成的围绕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 2、作用 *被子,为人类提供可靠的保障 3、厚度 *1200~1400公里,超出1400公里就是宇宙空间了。 4、质量 *整个地球周围的空气质量估计有6000亿吨 (二)大气圈的结构 根据不同高度上大气的特性不同,气象学家往往把大气划分为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1、对流层 (1)距地球表面最近的一层,叫对流层。厚度平均约为12公里。整个大气质量约有80-95%来自这层。 (2)特点:A 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下降; B 对流层的空气具有强烈的水平和垂直对流运动; 2 平流层 (1)从对流层往上50公里的高空是平流层。 (2)特点:A 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上升,并且经常保持稳定;B 该层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水汽尘埃很少,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3 中间层 (1)从平流层再往上到85公里的高空,厚度35公里;(2)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最高处可-90℃ 4 电离层 (1)从85公里到800公里;(2)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5 散逸层 电离层以上即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即大气的外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 这一层大气的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 还可以把整个大气看成是一座别致的“两层小楼”。 第一,按着大气的化学成分来划分,可分为均质层和非均质层。 这种划分是以距海平面90公里的高度为界限的。 *在90公里高度以下,大气是均匀地混合的,组成大气的各种成分相对比例不随高度而变化,这一层叫做均质层。 *在90公里高度以上,组成大气的各种成分的相对比例,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的,比较轻的气体如氧原子、氦原子、氢原子等越来越多,大气就不再是均匀的混合了,因此,把这一层叫做非均质层。 第二,是按着大气被电离的状态来划分,可分为非电离层和电离层。 在海平面以上60公里以内的大气,基本上没有被电离处于中性状态,所以这一层叫非电离层。 在60公里以上至1000公里的高度,这一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大气成分开始电离,形成大量的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这一层叫做电离层,这一层对于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大气的组成 1、空气中的恒定组分 空气中的氮占78.09%,氧占20.95%,氩占0.93%,这三者共占总体积的99.97%。其它的是氖、氪、氙、氡等稀有气体,为空气中的恒定的组分。 在地球的表面的任何地方几乎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2、空气中的可变组分 可变的组分系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常情况下是二氧化碳占0.02-0.04%,水蒸气占4%以下。季节和气象的变化、人们生产生活活动都会影响到它的实际比例。 3、大气中的不定组分 a、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的灾难所引起的。由此形成的污染物有尘埃、硫、硫化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本章重点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了解ERP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功能;理解人力资源与知识管理之间的联系;了解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评;理解人力资源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 主要内容 6.1人事管理 6.2ERP 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6.3绩效考评管理 6.4人力资源与知识管理 6.5人力资源管理与其它流程的接口 6.6本章小结 6.1 人事管理在现在企业中,员工已经成为需要被认真培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始在企业 的各种资源中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随着人力资源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它必须符合企业的所有实际需要。本节将介绍传统的人事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6.1.1传统的人事管理在今天看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但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只是简单的人事管理。本节介绍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从人事管理发展到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 1、人事管理主要内容 考勤管理 工种维护 职位管理 假期管理 住房管理人事档案管理 职位调整人 员调动 离职管理 工资、福利发放 2、企业人事管理的发展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企业的行政服务中心,还是企业的卓越绩 效中心,更是企业的战略决策中心。 图6-1 SAP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 6.1.2 传统人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较低 2、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流程不够规范 3、缺少为企业与员工提供增值服务 6.2 ERP 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6.2.1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 6.2.2 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作用 6.2.3人力资源管理焦点

6.2.4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6.2.1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 1、人力资源及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指的就是将人力作为一种资源供给就称为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HRM )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继承和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比较表6-1给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比较,从表 中,可以看到,人事管理是基于“复杂人”的假设:假设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需求,依据这些需求对其进行激励。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一种全新的“价值人”的假设,它突破了传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人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求上进、发展的欲望与追求,即使其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要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这在高等教育日趋普及、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特别是在那些高级人才云集的跨国公司是站得住脚的。 表6-1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比较6.2.2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作用 “企业核心能力”是大家一个比较熟悉的概念,它是1990 年随着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的划时代文章《企业核心能力》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发表而问世的。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与难替代性。核心能力是使企业能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拓宽市场的特性。 而技能与知识的结合,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由此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而且,企业发展新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建立在发掘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上,这种新核心能力,就是人力资源竞争力。 图6-2 Z理论 6.2.3人力资源管理焦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停留于行政服务中心,成为企业的卓越绩效中 心,甚至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着重强调的方面包括: 全面的薪酬管理竞争力管理知识管理全面的绩效管理 1、全面的薪酬管理 1) 全面薪酬 薪酬不仅仅是指纯粹货币形式的报酬,还包括非货币性的报酬,也就是在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这些方面也应该很好地融入到薪酬体系中去。公司给受聘者支付的薪酬应包括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两类,两者的 2) ERP中全面薪酬管理

1994年白皮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一九九四年六月·北京 目录 前言 一、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二、中国具有高水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 三、中国具有完备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 结束语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她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数千年来中国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曾以其辉煌的智力劳动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伴随着人类文明与商品经济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诞生了,并日益成为各国保护智力成果所有者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国际竞争的有力的法律措施。由于历史上的种原因,从整体上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实行改革开放后,为了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国加快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步伐。从七十年代末至今的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立法路程

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在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间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交往中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国际间双边、多边的谈判,特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达成,促使世界范围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天,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是什么?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的现状如何?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承担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义务?有必要做一基本的介绍。 一、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中国政府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它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又是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中国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七十年代末即着手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参加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因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在初始阶段就显示了面向世界、面向国际保护水平的高起点。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知识产立法速度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 1980年3月3日,中国政府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了加入书。从1980年6月3日起,中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并于1983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开始系统建立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什么?内容和 原理有哪些? 职能:1)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2)人员的选聘、安置和提升3)人员的考评4)人员培训和发展计划的制定 内容:通过确定组织结构中职务的数量和要求,招聘和选拔、安置、提升、考评人员,对人事业务做出计划、制定报酬以及培训或培养在岗位上和待补充的职工,使它们有效的完成任务。 原则:1)同素异构原理2)能位匹配原理3)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4)动态优势原理5)奖惩强化原理6)相互竞赛原理7)弹性冗余原理 2、内部提升政策的优缺点是什么? 内升制和外聘制 内升制优点: 1)被培养选拔的管理人员对组织情况比较熟悉,上任后能较快进入角色,不需要了解适应过程 2)在选拔时间上比较充裕,一般能从各方面了解备选对象的能力和特点,做到用之所长,避之所短 3)能够对组织成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励全体成员努力工作,争取入选4)选拔手续简单,成本费用较低 内升制不足: 1)容易按原有的领导模式来培养和选拔人才,形成一贯制,特别容易产 生近亲繁殖效应,不利于创新2)从组织内部选聘管理人员,容易受内部关系网的影响,造成任人唯亲 的不良风气 3)受到组织现有储备人才的制约 外求制优点: 1)实行外求制,只要公开招聘的传媒选择好,备选对象会非常广泛,可 求人才很多 2)从组织外部选聘的管理人员,一般不受组织现有模式的制约,思维方 式不同,有利于创新 3)从组织外部选聘管理人员,可摆脱组织关系网的影响,任人唯贤外求制不足: 1)只能根据一两次的笔试、面试结果评判应聘者的水平和能力,失误率 较高 2)外求制要组织专家进行测试、评价,成本费用较高 3)不利于形成组织内部激励 究竟是采用内升制还是外求制来选 聘管理人员,要视组织的具体情况 而定。一般来说,常用的途径是内 升制为主、外求制为辅。无论采用 何种途径,在人员选聘中应当遵循 公开原则、竞争原则、平等原则、 能级原则、择优原则等。 3、人员绩效考评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 方式和方法? 内容:1)管理效果考评2)管理效率考评(思维与决策、知人用人、处理事务、时间控制的效率) 类型:1)自我考评2)上级考评3)同事考评4)下级考评 方法:1)考试法2)成绩记录法3)相互对比法4)自我考评法 4、对管理者的培训方法有哪些? 1)理论培训2)职务轮换3)提升4)设立副职5)案例讨论会与管理研讨 会6)辅导7)敏感性训练8)计算 机模拟训练

中英双语-中国能源战略白皮书

中英双语-中国能源战略白皮书 高斋翻译TransElegant整理的CATTI和MTI备考资料 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he basic themes of China's energy strategy are giving priority to thrift, relying on domestic resources,encouraging divers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rely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mutual benefit. It strives to build a stable, economical, clean and safe energy supply system, so as to support the sustain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sustained energy development. 节约优先。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Giving priority to thrift.China has made resource-conservation a basic state policy, and stresses both developing and saving, with priority given to saving. For this, it is actively changing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ncourag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popularizing energy-saving products, improving energy management expertise, improving energy-saving legislation and standards, and enhancing energy efficiency. 立足国内。中国主要依靠国内增加能源供给,通过稳步提高国内安全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Relying on domestic resources.China mainly relies on itself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energy, and tries to satisfy the rising market demand by way of steadily expanding the domestic supply of reliable energy resources. 多元发展。中国将通过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发展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能互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Encouraging divers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its coal resources in an orderly way, spur the power industry, speed up oil and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encourage coal bed gas tapping, boost hydroelectric power and other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actively promote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develop substitute energy resources in a scientific way, optimize its energy structure, realize supplementation between multiple energy resources, and guarantee a steady supply of energ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