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技术

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技术

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技术
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技术

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技术

一、硫酸铵—氯化钾转化法制硫酸钾铵和氯化铵钾

硫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化合物,化学式为K2SO4,分子量为174.255,结晶为斜方晶型,固体溶解在水中形成中性溶液,pH值约为7.0,纯的硫酸钾中含K2O为54.06%,由于硫酸钾具有吸湿性小,不易结块的优点,因此易于储藏及运输。硫酸钾中硫也是植物所需的中量营养元素,近年来由于硫酸铵用量减少,土壤中硫含量也减少,使有些地方开始有缺硫的征兆,需要适当的补充硫,因而硫酸钾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肥料。

硫酸钾是一种施用最多的无氯钾肥。无氯钾肥主要用于忌氯作物如烟叶和某些品质好的马铃薯、柑橘、葡萄、花卉等经济作物的施肥,它不但能提高作物的产量,而且大大改善了作物的质量。硫酸钾、硝酸钾主要用氯化钾制得,天然来源很少。

硫酸铵—氯化钾转化法生产硫酸钾铵是基于NH4+-K+-Cl--SO42--H2O体系中有硫酸钾—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固熔体存在这一物理化学现象:

2(n+1)KCl+(n+1)(NH4)2SO4→nK2 SO4-(NH4)2SO4+2(n NH4 Cl KCl) 通过配料的溶解,在一定的稳定下转化析出硫酸钾铵结晶,转化料浆液固分离、洗涤,既得硫酸钾铵产品。滤洗液经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钾按。滤出的母液返回转化器或蒸发器。

该法制得的主产物为85% K2SO4和15%的(NH4)2SO4固熔体。联产物为氯化铵钾。

生产流程

氯化钾、硫酸铵(或硫酸铵溶液)分别经计量后加入转化槽,在系统中循环的循环液也加入转化槽,在一定的条件进行转化结晶。转化料浆经过液固分离和洗涤,得到的固体物料(或经干燥后)即为硫酸钾产品。滤、洗液经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铵钾,滤出的母液即为循环液,返回转化槽,或继续蒸发结晶。

原料和产品规格

原料:

(1)氯化钾含KCl<95%,NaCl<1.2%,水份<1.5%。

(2)硫酸铵含(NH4)2SO4<98%,水份<1.5%,无可见的煤焦油等杂质。(也可用废氨水以硫酸中和液或以硫酸铵溶液来代替)成品:

(1)硫酸钾含K2O≥45%,N~3.5%, Cl-<2.5%,以干基计。

(2)氯化铵钾含N~17.0%,K2O~17.0%,以干基计.

消耗定额(1吨硫酸钾和0.85吨氯化铵钾)

原料:单耗

氯化钾95%KCl K2O≥60% 1.00吨

硫酸铵 98%(NH4)2SO4 N≥20.8% 0.87吨

公用工程

工艺水 5.0m3

循环水 140 m3

电力、3相、380伏 120kW

蒸汽 0.5Mpa 3.5吨

辅助材料:

包装袋,50公斤装 38只

二、硝酸铵—氯化钾转化法制硝酸钾生产技术

纯硝酸钾含N 13.85%,K2O 46.58%,分子量101.1,比重2.11,熔点333°C,338°C时开始分解,溢出氧而生成亚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粉末,易溶于水,300C时的临界相对湿度为90.5%,吸湿性很小,在空气中不易潮解。其是一种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接触能燃烧爆炸,是制造黑色炸药的主要原料。

工业级硝酸钾(>99%KNO3)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无机化工原料。可用作玻璃澄清剂、金属淬火剂、陶瓷油彩剂、食品防腐剂、催化剂的添加剂、化学试剂及选矿、造纸等行业。

农业硝酸钾(>95% NO3)是一种植物营养成分高达60%的优质化学肥料。其完全是由有效物质组成,施用后无残留物,不会在土壤中造成盐类的积聚而使土壤板结。硝酸钾所含硝态氮是最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能促进植物对钾、镁、钙等有效成分的吸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向作物提供养分,尤其适用于冬季作物。硝态氮不易挥发,可直接施与土壤表层对生长着的作物极为有利。硝酸钾所含钾素多作物有多种作用。其能促进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经济用水,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加速同化作物流向贮藏器官,增强作物的抗逆性等。硝酸钾是一种可溶性复合肥,可作为液体肥料用于叶面施肥,较高的浓度也不会是植物枯萎。硝酸钾作为肥料既可直接施与土壤,

也可液施、滴灌、灌施等,且适用于无土栽培等绿色植物的农业开发。因而,硝酸钾作为肥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显著的优点。硝酸钾的施用能提高烟叶、茶叶、蔬菜的品质,使西瓜等水果甜脆,甘蔗、甜菜甜度增加。

1993年,全世界对硝酸钾的需求量为50万吨。1995年,全世界的硝酸钾生产能力增至110万吨,销售量74万吨。以色列海法化学公司、智利化学矿业公司生产的硝酸钾主要向国外销售,中国被以色列和智利的两家公司视为潜在的大市场,并且已和中国烟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1993年,中国从以色列进口硝酸钾3万吨。1995年从智利进口的硝酸钾和硝酸钠共计13万吨。

硝酸钾的主要生产方法有:智利以硝酸钠为原料的复分解法;以色列海法化学公司的溶剂萃取法;美国西南钾碱公司的高温蒸馏法和美国AST公司的离子交换法等。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提高迅速增大,这一特点被用于硝酸钾的制造。我国有许多中型氮肥厂,其主要产品为农用硝铵。通过硝铵和氯化钾的复分解反应制得农用硝酸钾(通过精制也可制得附加值更高的工业硝酸钾),作为优良的无氯钾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上海化工研究院与1995年开发成功氯化钾—硝酸铵复分解法制硝酸钾生产技术,并于1996年完成了年产一万吨硝酸钾生产装置的基础设计。

生产工艺流程

硝酸铵—氯化钾转化法制硝酸钾生产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技术难度小、易建设、副产物易利用等特点。该法的物理化学基础是

K +- NH 4+- NO 3- Cl --H 2O 四元体系中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

硝酸铵存在各自的结晶区,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控制不同盐的析出程序,得到硝酸钾和氯化铵。产物符合农用级要求。若进一步净化可得工业级产品。

氯化钾溶解成水溶液与分离氯化铵后的母液混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硝酸钾。液固分离得硝酸钾产物。滤液加硝酸铵,并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液固分离得氯化铵产物,母液返回系统的开头,两种产品经干燥,即为主副产品。

转化法硝酸钾生产工艺流程框图蒸汽

氯化铵产品

离心分离

蒸发结晶母液2

母液1硝酸

钾产品

离心分离

冷却结晶冷却介质循环液

溶解硝酸铵水

水氯化钾 产品规格和原料消耗

产品

硝酸钾K2O N H2O Cl

~44% ~13% ~1.5% <1.8% 氯化铵 N K2O H2O

~24% ~2% ~1.5% 原料消耗定额(kg/t,每吨硝酸钾产品副产约530kg氯化铵产品)

氯化钾白色晶体 60% K2O 2% H2O 762

硝酸铵 34%N 2% H2O 826 公用工程

水新鲜水 0.3Mpa 3m3

循环水 0.3Mpa 250m3 电 380V ~200kWh

蒸汽 0.3Mpa(饱和) 2.5t

包装袋 50kg包装 31只

纺织涂层综述

浅谈织物涂层整理 北京度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李正雄 【摘要】简要介绍了织物涂层整理的发展历史和分类,评述了各织物涂层胶的化学结构,产品特点,制备方法,应用性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织物涂层整理防水透湿阻燃发展 1. 前言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把涂层胶用于织物表面,那时多为生漆、桐油等天然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水布的制作。时至近代,出现了性能优越的多种合成聚合物类涂层胶。最初的产品存在只防水而不透湿的缺陷,涂层织物使用时有闷热感,舒适性差。为了改善涂层胶的通气透湿性,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聚丙烯酸酯类(PA); 2.聚氨酯类(PU); 3.聚氯乙烯类(PVC); 4.有机硅类; 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 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分。干式和低温交联涂层胶因其涂层工艺简单,焙烘温度低,省力节能,它们是未来涂层织物发展的趋势[1][2]。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的实验预习题

· 实验二转化法制备硝酸钾(预习测试)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 一、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 )1. 常用的过滤方法有常压过滤(普通过滤)、减压过滤(吸滤)和热过 滤三种。 ( )2. 用少量热水淋洗晶体也是一种除去晶体中少量杂质的方法,这种方法 适用于除去硝酸钾粗产品中的杂质。 ( )3.热过滤时接受滤液的容器内壁不要贴紧漏斗颈,以免滤液迅速冷却析 出晶体,堵塞漏斗口。 ( )4.把所含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质,这种方法是分离。 】 ( )5.在溶解过程中,加热和搅拌可加速溶解过程。 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在水溶液中欲析出较好的结晶,宜采用的条件是( )。 A.溶液浓度很大 B.迅速冷却 C.用力搅拌 D.浓度适宜,缓慢降温。2.减压过滤和常压过滤相比,除可加快过滤速度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A.可过滤胶状沉淀 B.可过滤颗粒更小的沉淀 C.可使沉淀中的杂质减少 D.可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 3.将一定浓度的硝酸钠和氯化钾混合液加热浓缩, 随浓缩、溶剂的减少,有晶 体析出,此晶体的主要成分是( )。 C.KCl A.NaCl B.NaNO 3 D.KNO 3 4.以下说法或操作错误的是( )。 A.蒸发皿中的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 。 B.过滤中,承接滤液的洁净烧杯,其容积应为滤液总量的2~3倍。 C.热过滤选用的玻璃漏斗颈越短越好。

D.热过滤时一般不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加速降温。 ·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冷却得到的晶体颗粒比快速降温得到的晶体颗粒要细小。 B.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6.如果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了水,分离它们的最佳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 7.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水中溶有碘单质,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分液、蒸馏、萃取 C.萃取、蒸馏、分液 D.蒸馏、萃取、分液 8.关于过滤的实验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适应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B.过滤的基本要领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 C.工业废水经过过滤后,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使用。 D.可以通过过滤提纯氢氧化铁胶体。 - 三、多项填空题:(每空格4分,共32分) 1.转化法制备硝酸钾实验中,得到硝酸钾粗产品中的主要杂质 是,此杂质可以通过的方法来提纯。 2.固液分离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倾析法、 和。 3.结晶是提纯固态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 结晶,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例如本实验中的 晶体的析出;另一种是结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 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例如本实验中的晶体的析出。

实验9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七转化法制备硫酸钾 ——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实验目的] 学习用转化法制备硫酸钾晶体。学习溶解、过滤、间接热浴和重结晶体操作。 [实验用品] 仪器:量筒、烧杯、台秤、石棉网、三角架、铁架台、热滤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水泵(水流唧筒)、瓷坩埚、坩埚钳、温度计(200。C)、比色管(25ml)、硬质试管、烧杯(500ml) 固体药品:硫酸钠(工业级)、氯化钾(工业级) 液体药品:AgNO3(0.1mol·L-1)、硝酸(5mol·L-1)、氯化钠标准溶液、甘油 材料:滤纸 [基本操作] 1.固体的溶解、过滤、重结晶参见第六章中一。 2.间接热浴操作参见第三章中三。 工业上常采用转化法制备硫酸钾晶体,其反应如下: NaNO3+KCl=NaCl+NaCl+KNO3 反应是可逆的。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氯化钾、硝酸钠和硝酸钾在高温时具有较大或很大的溶解度而温度降低时溶解度明显减小(如氯化钾、硝酸钠)或急剧下降(如硝酸钾)的这种差别。将一定浓度的硝酸钠和氯化钾混合液加热浓缩,当温度达118~120。C时,由于硝酸钾溶解度增加很多,达不到饱和,不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加甚少,随浓缩、溶剂的减少,氯化钠析出。通过热过滤除氯化钠,将此溶液冷却至室温,即有大量硝酸钾析出,氯化钠仅有少量析出,从而得到硝酸钾粗产品。再经过重结晶提纯,可得到纯品。 表6-1 硝酸钾等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H2O) [实验内容] 1.溶解蒸发 称取22gNaNO3和15gKCl,放入一只硬质试管,加35mlH2O。将试管置于甘油浴中加热(试管用铁夹垂直地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只500ml烧杯盛甘油至大约烧杯容积的3/4作为甘油浴,试管中溶液的液面要在甘油浴的液面之下,并在烧杯外对准试管内液面高度处做一标记)。甘油浴温度可达140~180℃,注意控制温度,不要使其热分解,产生刺激性的丙烯醛。 待盐全部溶解后,继续加热,使溶液蒸发至原有体积的2/3。这时试管中有晶体析出,(是什么?)趁热用热滤漏斗过滤。滤液盛于小烧杯中自然冷却。随着温度的下降,即有结晶析出。(是什么?)注意,不要骤冷,以防结晶过于细小。用减压法过滤,尽量抽干。KNO3晶体水浴烤干后称重。计算理论产量和产率。 2.粗产品的重结晶 (1)除保留少量(0.1~0.2g)粗产品供纯度检验外,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 (2)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 (3)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水浴烘干,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称量。 3.纯度检验 (1)定性检验分别取0.1粗产品和一次重结晶得到的产品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各加入2ml蒸馏水配成溶液。在

课题3硝酸钾晶体的制备1[评析]

课题 3硝酸钾晶体的制备1[评析]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实验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实验室 中制取硝酸钾的原理一一水溶液中利用离子相互反应和溶解度 的差异来制备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原理和步骤。?学会利用结晶或 重结晶的方法提纯固态物质。?学习减压过滤,了解热过滤.? 进一步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溶解、过滤、加热蒸发、结晶等常用实 验操作?加深对制备实验的认识,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制备KNQ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发生不同3 ++--变化的原理。在NaNO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同时存在Na、K、Cl和NO 四种离子。升33高温度,NaCl的溶解度几乎没有多大改变,而KNO勺溶解度却增大得很快。在高温下,蒸3 发溶剂,达到饱和的NaCl先结晶分离。然后,冷却降温,KNO达到饱和,析出 晶体,得到粗3 产品。 课题3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初次结晶得到的晶体中常会混有些可溶性杂质。将所得晶体溶于少量溶剂中,然后进行蒸发(或冷却)、结晶、过滤,如此反复的操作称为重结晶。重结晶作为提纯固态物质的常用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实验操作要点及主要实验现象 1、过滤装置 (1)减压过滤装置 抽滤也称减压过滤,是在较低压强下将晶体析出,可以快速、充分地将晶体和母液分离。抽滤使用特殊的漏斗 -------------------------- 布氏漏斗。使用时,将直径略小于漏斗内径的圆形滤纸铺在漏斗中,先用少量溶剂润湿滤纸并微启水泵,将其吸紧;然 后小心地将要过滤的悬浊液倒入漏斗中,开大水泵,一直抽气到几乎没有液体滤出为止。抽滤装置如图3所示。 结晶表面残留的母液,可用少量的溶剂洗涤。这时抽气应暂时停止,把少量溶剂均匀地洒在布氏漏斗内的滤饼上, 以全部结晶刚好被溶剂覆盖为宜;并用玻璃棒搅松晶体,使图3晶体润湿;然后抽气把溶剂抽干。热溶液和冷溶液都可选用减压过滤。若为热过滤,则过滤前应将布氏漏斗放入烘箱(或用电吹风)预热。(2)热过滤装置 过滤热饱和溶液时,为防止溶液温度降低引起晶体析出,堵塞滤纸孔,降低产率,

肥料生产与加工

《肥料生产与加工》课程 课程综述 专业:xxx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序号: xxxxx

目录 1复混肥的概念和发展 (3) 1.1复混肥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1.2复混肥的发展 (4) 2 复混肥的特点、分类和发展趋势 (4) 2.1复合肥的特点和作用 (4) 2.1.1复合肥的特点 (4) 2.1.2复合肥的作用 (5) 2.2复混肥分类和发展趋势 (5) 2.2.1复混肥的分类 (5) 2.2.2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 (6) 3复混肥的生产工艺 (6) 3.1复混肥的生产工艺 (6) 3.1.1生产原料 (6) 3.1.2生产方法 (7) 4复混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科学施用的方法 (7) 4.1存在问题 (7) 4.2科学施肥方法 (8) 4.2.1复混肥料的施用的原则 (8) 4.2.2施用方法 (8) 4.2.3施肥量(配方)的确定 (8) 4.2.4料施用量 (8)

复混肥的生产和加工技术 xxxxx (长江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摘要]:复合肥料是由化学方法或混合方法制成的含作物营养元素氮、 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其作用是满足不同生产条件下农业需要的多种养分的综合需要和维持生长平,大量用于现代农业。本文系统论述了复合肥料的概念、分类、科学施肥方法、复合工艺及作用机理。讨论了复合肥料发展和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我国复合肥料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而施 用方法。 [关键词]:复合肥料;评价方法;施肥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中,增产粮食的55%归功于化肥的使用[1] 。然而,肥料在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如2004年全国生产合成氨42222 万吨,全国吨氨平均工艺综合能耗标煤7613 万吨,但是用这么多的能源生产的化肥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利用率最高才40%,在大棚蔬菜区及露地冲施肥化肥利用率甚至低于10%[2]。同时,化肥的利用率低下不仅仅对能源造成严重浪费和巨大的损失,还极大的污染境。传统意义上的肥料由于营养元素的可溶性,在其施入土壤后在作物尚未利用之前就会发生严重流失或固定,这种施肥方式将造成土壤板结或沙化,造成水源富营养化,严重污染水源,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另外,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约有1/3 进入大气圈, 其生成的N2O 破坏臭氧层产生温室效应;约有1/3 的肥料经土壤淋溶进入水圈 [3~5],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食物(尤其蔬菜)中NO3—N 含量严重超标, 在人畜体内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因此,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更进一步使粮食增产,减少因大量施用化肥而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发展可持续高效农业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 1复混肥的概念和发展 1.1复混肥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同时具有氮、磷、钾三种养分或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复合肥料是由化学方法或(和)混合方法制成的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

硝酸钾的制备与提纯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姓名:江边 实验室:无机 周次:周五 实验柜台: 11 指导老师:章文伟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制备硫酸亚铁铵。 2. 从实验中掌握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复盐的性质 3. 掌握水浴、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4. 学习pH 试纸、吸管、比色管的使用 5. 学习用目测比色法检验产品质量。 二.原理 铁屑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硫酸铁与硫酸铵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硫酸亚铁铵。 三.仪器及药品 洗瓶、250ml 烧杯、10ml 量筒、50ml 量筒、吸滤瓶、比色管、铁粉、盐酸2mol/L 、3mol/L 硫酸、 四.实验步骤 1. 硫酸亚铁制备 2.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3.

五. 记录 1. 实验现象: ① 小火加热硝酸钠和氯化钾混合溶液过程中,烧杯内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② 热过滤后,漏斗滤纸上出现氯化钠白色晶体。 ③ 滤瓶内液温降低后,出现白色针状的硝酸钾晶体。 ④ 硝酸钾溶液加热浓缩后静置,降至室温出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 ⑤ 抽滤后漏斗上出现干燥的硝酸钾晶体。 2. 产量:粗产品:2.78g 3. 理论产量: KCl+NaNO 3===K NO 3+NaCl m (K NO 3) =(8.5*101.1)/85=10.1g 4. 产率:2.78/10.1=27.5% 六. 思考题 1. 怎样利用溶解度差别从氯化钾—硝酸钠制备硝酸钾? 当硝酸钠和氯化钾溶液混合时,溶液中会有硝酸钾、氯化钠、硝酸钠和氯化钾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它们在水中溶解度不同,特别是在较高温

度,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要大得多,所以在冷却过程中氯化钠首先析出,趁热过滤后滤液中即含有硝酸钾。 2.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何处,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试验成功? ①热过滤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时要趁热快速,否则液温下降后硝酸钾 也会和氯化钠一起析出,减低产量。 ②减压过滤时注意不出现穿滤现象。滤纸不可过大,要全部紧贴漏斗 底部,可以用双层滤纸。 3.产品的主要杂质是什么?怎样提纯? 产品的主要杂质是氯离子,通过重结晶可以除去。 4.重结晶时,粗产品与水的质量比为什么是2:1? 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100g水,所以1g硝酸钾需水0.6ml,考虑加热时溶剂蒸发,选择粗产品与水的质量比为什么是2:1。

硝酸钾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钾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钾;火硝;硝石 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nitrate;saltpeter 分子式:KNO3 相对分子量:140.21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7752-79-1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是有毒的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露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露区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隔绝式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斜方或三方晶系颗粒或白色粉末 pH值:无意义

曼海姆法硫酸钾反应炉爆炸事故分析

曼海姆法硫酸钾反应炉爆炸事故分析 2001年12月1日18时57分,某公司硫酸钾车间1#反应炉(曼海姆法硫酸钾反应炉)用临时火嘴烘炉,在停临时火嘴换正式燃烧器升温点火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反应炉毁坏,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原因分析 1.工艺操作方面 (1)按反应炉岗位操作工序的规定:“烘炉时必须严格按烘炉升温曲线进行,并注意保证炉内温度均匀上升,升温速率和总的烘烤时间要同时被控制”。根据事故发生前后当班记录和有关人员反映,用临时烧嘴烘炉2天时间,炉温最高升到35oC,故改用正式燃烧器点火烘炉。由于热备期间,炉内呈现负压状态,操作工熄灭临时火嘴抽出炉外时,炉内吸入空气。另外,操作时烟气引风机和空气鼓风机的开停等情况,当班记录没有准确记载,而且点火操作时,没有同当班调度和有关领导取得联系批准,故导致点火时发生异常情况爆炸。 (2)操作工在正式燃烧器点火操作前的3分钟内,连续让硫酸钾化验室做2次测爆分析,存在先测爆点火熄灭,再测爆点火爆炸的可能。 (3)也存在炉内置换不彻底留有死角,导致点火爆炸的可能。 2.设备管理方面 (1)1#反应炉11月29日维修完工,按规程应直接用正式燃烧器点火烘炉,并应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程操作。然而该车间却是先用临时火嘴烘炉,未达到升温目的,才改用正式燃烧器,并在点火烘炉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 (2)干气蝶阀不严,炉内存在可燃气置换不彻底。其中干气含氢气20%~25%,甲烷12%~18%,乙烷、乙烯25%~30%,丙烷、丙烯1%~2%,碳四烃0.1%~0.8%,可燃气组分含量高达75%以上。故阀门渗漏也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3.测爆分析方面 硫酸钾化验室在点火烘炉过程中,进行测爆分析2次,测爆结果是混合气体浓度均为0.1%,而出具的化验报告上混合气体浓度都是0,并且事故发生后确认测爆仪器灵敏好用。故化验员提供了不准确数据,是事故发生的又一因素。 二、事故教训

硝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钾 化学品英文名称: potassium nitrate 中文名称2:火硝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74 CAS No.: 7757-79-1 分子式: KNO3 分子量: ?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硝酸钾≥% 7757-79-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实验十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十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用转化法制备硝酸钾晶体; 2、学习溶解、过滤、间接热浴和重结晶操作。 [实验原理介绍] 本实验是采用转化法由NaNO3和KCl来制备硝酸钾,其反应如下: NaNO3+ KCl?NaCl + KNO3 该反应是可逆的。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氯化钾、硝酸钠和硝酸钾在高温时具有较大或很大的溶解度而温度降低时溶解度明显减小(如氯化钾、硝酸钠) 或急剧下降(如硝酸钾)的这种差别,将一定浓度的硝酸钠和氯化钾混合加热浓缩,当温度达118~120℃时,由于硝酸钾溶解度增加很多,达不到饱和,不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加很少,随浓缩、溶剂的减少,氯化钠析出。通过热过滤滤除氯化钠,将此溶液冷却至室温,即有大量硝酸钾析出,氯化钠仅有少量析出,从而得到硝酸钾粗产品。再经过重结晶提纯,可得到纯品。 [基本操作与仪器介绍] 1、布氏漏斗及吸滤瓶的使用方法 布氏漏斗和吸滤瓶配套使用于减压过滤。布氏漏斗上有许多小孔,漏斗颈插入单孔橡皮塞,与吸滤瓶相接。橡皮塞插入吸滤瓶内的部分不得超过塞子高度的2/3,漏斗管下方的斜口要对着吸滤瓶的支管口。 2、减压过滤的操作方法 (1)按1装好仪器,滤纸放入布氏漏斗内(滤纸大小应小于漏斗内径并能将全部小孔盖住为宜)。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开启真空泵,抽气使滤纸紧贴在 漏斗上。 (2)用倾析法先将上清液转移到漏斗上,溶液量不应超过漏斗容量的2/3,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3)如果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快到支管时,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不能从支管口倒出溶液,以免弄脏溶液。 (4)先拔掉橡皮管,用洗涤液润湿沉淀,然后重新接上橡皮管,尽量抽干,重复此操作2~3次。 (5)吸滤完毕,拔掉橡皮管,关闭真空泵,如需要的是沉淀,取下布氏漏斗,将沉淀倒在滤纸上或表面皿上,适宜温度下烘干;如需要的是溶液,将溶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碳酸钾生产工艺综述

碳酸钾生产工艺综述 谢英惠,张 涵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130) 摘 要: 简要介绍了生产碳酸钾各种工艺方法及特点,特别介绍了用天然沸石作为离子交换剂,海水提取制备碳酸钾的新工艺。该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的特点。 关键词: 碳酸钾;市场;沸石;离子交换 中图分类号:T Q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850(2008)03-0001-03 Revie w of Potassiu m Carbonate Pr oducti on X I E Yinghui,ZHANG Han (School of Che m 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 Tianjin 300130,China ) Abstract: W e mainly intr oduced the vari ous methods of p r oducing potassiu m carbonate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 ne w method of p r oducing potassiu m carbonate fr om sea water using natural ze 2olite as the mediu m of i on exchange is es pecially intr oduced .I n the technol ogy,the s ource of ra w materials comes fr om a variety of s ources and the costs are cheap. Key words: potassiu m carbonate;market;zeolite;i on exchange 收稿日期:2007-11-13 作者简介:谢英惠(1958-),男,河北定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水资源利用,化工新产品研制等。 1 生产概述 碳酸钾(又名钾碱),白色粉末状或细颗粒状结 晶,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基础原料,有很强的吸湿性,易结块,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发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当时主要应用于合成氨厂合成气的净化,也可用作无氯钾肥,需求量较少。80年代以后,我国碳酸钾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应用日趋广泛:化学工业中大量用作化肥脱碳剂,工业气体中硫化氢、二氧化碳的清除剂;橡胶的防老剂;玻璃工业中被大量用于制造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显像管玻壳,电子管,精密玻璃器皿及各种装饰用特殊玻璃;在农业生产中是一种良好的无氯钾肥,其含有的碳酸根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且对土壤有疏松作用;此外碳酸钾还被广泛应用于电焊条、油墨、照相药品、聚酯、炸药、制革、电镀、 陶瓷、建材、水晶、钾肥皂以及医药的生产[1] 。 2 生活需求概况 [2] 我国碳酸钾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草木灰法、路布兰法和电解法,但都规模很小,没有 形成工业化生产。70年代初,山东鲁南化肥厂首创 了离子交换法生产碳酸钾,开创了碳酸钾工业生产的新局面,并于80年代初形成规模。8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视机、计算机显示器行业及化肥工业的发展,碳酸钾市场需求激增,碳酸钾行业高速发展。1997年至1998年上半年碳酸钾市场疲软,但下半年以后市场复苏,国内的山西文通、鲁南化工厂等生产大厂均大幅度扩产。至2001年底我国碳酸钾的实际产量达到了12.86 万t,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碳酸钾生产国家。 随着彩电、计算机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和应用,可以预见今后对碳酸钾仍会有较大的需求;此外,我国化肥工业、食品工业发展很快,国内医药、食品、橡胶等多种行业已启动,这对碳酸钾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随着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碳酸钾作为无氯钾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多种经济作物、高中档蔬菜等的生产中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电视机和计算机需求的迅猛增长,使碳酸钾的需 1  第37卷第3期 盐业与化工

2019新课标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专题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突破技巧窍门 练习:1、工业制备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1)KMnO 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与下列物质相同的是_ ___(填代号)。 a 、84消毒液(NaClO 溶液) b 、双氧水 c 、二氧化硫 d 、75%酒精 (2)高锰酸钾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下列试剂保存不需要棕色试剂瓶的是____ _(填代号)。 a 、浓硝酸 b 、硝酸银 c 、氯水 d 、烧碱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写化学式)。 (4)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 mol MnO 2可制得 mol KMnO 4。 (5)该生产中需要纯净的CO 2气体。若实验室要制备纯净的CO 2,所需试剂最好选择(选填代号) 。 a 、石灰石 b 、稀HCl c 、稀H 2SO 4 d 、纯碱 (6)操作Ⅰ的名称是 ;操作Ⅱ根据KMnO 4和K 2CO 3两物质在 (填性质)上的差异,采用 (填操作步骤)、趁热过滤得到KMnO 4粗晶体。 2、实验室以氯化钾和硝酸钠为原料制备硝酸钾的实验流程如下: 硝酸钾等四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速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 。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将蒸发皿置于铁圈上, 用酒精灯加热。取用蒸发皿应使用 (填仪器的名称) 为了防止液滴飞溅,进行的操作 是 。 (3)“趁热过滤”操作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 (4)“趁热过滤”,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然后再“冷却结晶”,目的是 。 (5)制得的KNO 3产品中常含NaCl ,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 。 3.(16分)铝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工业上由铝土矿(Al 2O 3?3H 2O 的含量约为85%,其余主要为SiO 2、Fe 2O 3等)冶炼金属铝的流程如下。 滤渣 KNO 3产品 水 0 20 40 60 80 100 温度 溶解度 3

高纯氯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综述

高纯度氯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综述高纯度氯化氢气体用途广泛,可用于制染料,香料,药物等,又是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硅片蚀刻,敦化和外延的工艺的重要材料,也可用于合成催化剂,金属冶炼等领域。随着各行业的发展,高纯度氯化氢的需求量原来越大。 对获得高纯度氯化氢的方法做进一步探讨。目前国内外高纯度氯化氢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解吸法。用浓硫酸与烘干的氯化钾反应,生成高纯氯化氢气体,用压缩机压入钢瓶中。即曼海姆法硫酸钾联产氯化氢气体。 解吸法生产的氯化氢纯度高(体积分数≥99),纯度波动小,不含游离氯,有利于氯乙烯合成实现分子比自控,可使氯乙烯合成的过量氯化氢的量降低到2%-5%,减少了氯化氢的消耗定额。由于该工艺生产的氯化氢纯度高,几乎不含惰性气体,减少了氯乙烯精馏尾气的放空损失,提高了精馏系统的总收率。解吸法生产氯化氢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高温条件下浓盐酸具有更强的腐蚀性,因此对设备与管道材质的要求比较苛刻,成本增加,并且高温下法兰垫片容易老化发生盐酸渗漏,具有危险性,并且使开停车次数频繁,影响生产。 2.盐酸脱析法。将浓盐酸置于脱析塔中加热脱析制氯化氢气体。盐酸脱吸法制高纯氯化氢广泛应用于 PVC、氯丁二烯和高纯盐酸等的生产中。 脱析法生产的氯化氢纯度高(体积分数≥99),设备投资管理要求不高,操作比较简单,对环境和人体损害较低,整个生产费用相对较低,但是原料消耗很高而相对于其他方法其安全生产措施就简单多了, 只是为防止原料酸储槽和稀酸储槽在进酸过程中气体氯化氢外逸污染环境, 其出气经尾气中和槽内的碱液洗涤吸收后排入大气。此方法所副产的稀盐酸量较大,可用于内部其他生产。 3.合成法 合成法的基本原理原理非常简单,即氢气在氯气中均衡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反应式如下: CI 2+H 2 =2HCl+1.84×105J 合成法生产氯化氢是目前国内大型的氯化氢生产装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由于该工艺成熟稳定,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有利于生产长期稳定的运行。但是由于参与氯乙烯合成反应的氯化氢是由氯气和氢气合成制得,

硝酸钾的制备知识讲解

硝酸钾的制备

硝酸钾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过滤法,着重介绍减压过滤和热过滤。 2.练习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KCl+ NaNO 3=KNO 3 +NaCl 2.当KCl和NaNO 3 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利用NaCl、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差别,高温除去NaCl,滤液冷却得到KNO3。 表2.1.1 四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 H2O)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烧杯 量筒 热过滤漏斗 减压过滤装置 电子天平。 2 试剂 NaNO 3(s)、KCl(s)。 四.操作步骤 操作 现象 解释 称8.5g 硝酸钠、7.5g 氯化 钾 加15mL 水,作记号,加热、搅拌、溶解; 溶解后得 到澄清无 色溶液 由于四种离子组成了四种盐,高温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故要使盐溶解,首先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来考虑加水量。 从化学计量式知产物氯化钠的生成量为5.9g ,加 热至373K 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9.8g/100g H 2O ,需水 15g ,约相当于15mL 。 小火浓缩至原体积的2/3; 有圆粒状白色晶体生成 析出的晶体是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5.9g 。蒸发 浓缩溶液至原体积的2/3时,体系中有水 :15×2/3 = 10mL 。373K 时氯化钠溶解度39.8g /100g 水,10mL 水中 可溶解氯化钠4g ,故析出氯化钠5.9 - 4 = 1.9g 。因

危化品安全知识

危化品安全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1、危险化学品分几类 答:危险化学品分8类: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⑥有毒品;⑦放射性物品; ⑧腐蚀品。 2、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原则(见下图)

3、火灾爆炸危险性分类原则(见下图) 4、安全技术说明书 (1)、概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是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作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作为为用户的一种服务,生产企业应随化学商品向用户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使用户明了化学品的有关危害,使用时能主动进行防护,起到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事故的作用。 (2)、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作用: 安全技术说明书作为最基础的技术文件,主要用途是传递安全信息,其主要作用体现在:是化学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是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时的技术指南;为制订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是化学品登记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5、安全标签 化学品安全标签是指危险化学品在市场上流通时应有生产销售单位提供的附在化学品包装上的安全标签。《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I5258-1999)规定化学品安全标签应包括物质名称、编号、危险性标志、警示词、危险性概述、安全措施、灭火方法、生产厂家地址、电话、应急咨询电话、提示参阅安全技术说明书等内容。 6、化学危险物品分类储存的安全要求 (1)、爆炸性物质储存的安全要求: 〈1〉、爆炸性物质必须存放在专用仓库内。储存爆炸性物质的仓库禁止设在城镇、市区和居民聚居的地方,必须选择在人烟稀少的空旷地带,并且应当和周围建筑、交通要道、输电线路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存放爆炸性物质的仓库,不得同时存放相抵触的爆炸物质。不得超过规定的储存数量。如雷管不得与其他炸药混合储存。 〈3〉、一切爆炸性物质不得与自燃物品、酸、碱、盐类以及金属粉末和钢铁材料、易燃可燃物、氧化剂等同库储存。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题(有答案)

浦东新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高三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Ag-108 I-127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草酸用作还原剂 B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 .苯用作萃取剂 D .铁粉用作抗氧化剂 2.下列关于氨分子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化学式:NH 3 B .电子式: C .结构式: N H H H D .比例模型: 3.铯(Cs)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同位素133 55Cs ,核泄漏事故中会产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34 55Cs 、137 55Cs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3 B .134 55Cs 、137 55Cs 的性质相同 C .134 55Cs 的电子数为79 D .134 55Cs 、137 55Cs 互为同素异形体 4.有关氮原子核外p 亚层中的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量相同 B .电子云形状相同 C .自旋方向相同 D .电子云伸展方向相同 5.已知铍(Be )与铝的性质相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铍遇冷水剧烈反应 B .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 2O 3 C .氢氧化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氯化铍水溶液显中性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有关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熔点逐渐降低 C .同周期元素(除零族元素外)从左到右,简单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D .同周期元素(除零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H N H . . . . . . 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