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及适应

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及适应

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及适应
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及适应

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及适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1日09:31:00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左军成

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频发

我国近海蕴藏了丰富的油气和生物资源。“十一五”海洋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一五”末,我国海洋经济点GDP比重要超过12%。海洋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变异会显著影响海上军事活动和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

气候变化对中国沿海和海岸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海平面不断上升,各种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持续增加,滨海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多呈恶化趋势。我国易受极端天气和海洋过程影响的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巨浪、咸潮等,受全球大气和海洋增温影响的灾种主要有赤潮等,其他灾种如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等和海平面上升有密切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过程和海洋灾害频发,沿海地区由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平均150多亿元。“十五”期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30亿元,死亡人数约1160人,特别是2005年的海洋经济损失就有近330亿元,占同期海洋经济总产值的近2%,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6%。2008年海洋灾害造成死亡152人,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海洋灾害,并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海水增温海洋灾害加剧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进而引起全球尺度的海洋动力环境变异,如年际变化的厄尔尼诺现象和年代际变化的北太平洋涛动。海洋变暖,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异,极端天气事件和海洋灾害加剧,如赤潮、动物种群变化等。因此,气候变暖对海洋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IPCC在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全球海洋增温已伸展到水下3000米深度。这一增暖引起海水膨胀和极冰融化,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并有加速迹象。目前海洋已经吸收了80%以上增加到气候系统的热量,并且仍在吸收,这些热量的再分配,已经使海洋的环流和热力状况发生变异。

全球海洋的变异,最后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海洋灾害的加剧,如南北极冰盖融化、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弱等。海平面的升高,降低近海和近岸工程设防标准,海岸侵蚀、台风灾害和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加强等。同时,海温的上升还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灾害发生变化,如海洋酸化、红树林被淹没、珊瑚礁白化等。

适应措施建议

我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海洋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研究,完善有利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依法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推进中国气候变化重点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加强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候变化公众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系。

在加强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落实的同时,逐步加强了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不断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

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政策与措施。继续积极推动和参与《气候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努力创建有利于国际技术转让的国内环境;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实施。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五)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

沿海主要验潮站的实测资料显示,我国海平面近5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2.6毫米,近几年上升速率加快。据专家预测,我国未来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这将使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这将会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湖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动物的影响 摘要:本文根据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分析海洋动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并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和栖息地及相关生物学影响的研究情况, 先从从栖息地环境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又从温度,二氧化碳浓度,降雨量及酸雨的增加,紫外线辐射增强和鱼病的传播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和生物学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鲑鳟鱼类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 全球变化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因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就这两个领域形成国际公约.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该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新热点和GEF等国际资助的重点领域。尽管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但我国学者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不过,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刚刚起步,任务还十分艰巨。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海洋动物门类达35个门,远高于陆地的11个动物门类。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气候变化主要生态因子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表层温度、CO2浓度和海平面的上升、降雨量变化和海洋水文结构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是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1.1温度升高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IPCC的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地球表面平均温度自1861年以来升高了0.6度.目前全球温度处于继续上升时期,预测到2100年,全球温度将比1990年升高1.4~5. .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 2.0~ 3.0度,20%~30%的动植物将面临灭绝的高风险;如果温度上升 4.0以上,将导致大量生物死亡和整个地球系统紊乱.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预测,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3~2.1度,2050年将升高2.3~3.3度.其中温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递增,西北和东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我国近海海洋表层温度也正在不断上升,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暖明显,90年代至今最暖.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厦门海域1965~1990年期间水温上升了0.20;1960 ~2003年华南近海海洋表层温度年平均线性增长率为0.012~0.019.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探析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探析 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气候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研究多只涉及某一方面的影响因素。而要准确的预测将来气候的变化,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对各种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综合概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上述目的通过对以前学者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上界辐射变化、温室气体变化、气溶胶、地震潮汐和火山运动、北极海冰、构造抬升、下垫面物理景观变化、世界人口数量。并且总结概括了各种影响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有流体动力学模式,评价温室效应的LLNL一ZD化学模式以及UIUC一ZD化学模式及以前应用最多的是全球环流模式(GCM)和现在使用较多的NCAR/RegCMZ区域气候模式,构造抬升变化的“构造—输入”模型。 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因素;影响机制 1 引言 近些年来的气候变化已导致冰川湖泊范围扩大,数量增加;多年冻土区土地的不稳定状态增大,山区出现泥石流和雪崩;北极和南极部分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包括那些存在于海冰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以及处于食物链高端的食肉动物;在许多由冰川和积雪供水的河流中,径流量和早春最大溢流量增加;许多地区的湖泊和河流变暖,对热力结构和水质产生影响;树木出新叶、鸟类迁徙和产蛋等春季特有现象出现时间提前;动植物物种的地理分布朝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推移;许多地区春季植被提前“返青”,变暖造成了生长季延长;高纬海洋中藻类、浮游生物和鱼类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高纬和高山湖泊中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河流中鱼类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并提早迁徙。人为碳排放的增多导致海洋更加酸化,pH值平均下降了0.1个单位。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正在开始影响许多其他的自然和人类系统,山区的人居环境遭受冰川湖泊爆发洪水的风险加大;在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更暖、更干的环境已经导致了生长期的缩短,并对农作物产生了有害影响;海平面升高和人类发展,都在造成海岸带湿地和红树林的损失,增加了许多地区海岸带洪水造成的损害。气候变化越剧烈,净影响就越趋向于负面,最脆弱的是那些位于海岸带和江河平原的地区、经济与气候敏感性资源联系密切的地区、极端天气事件易发的地区、特别是城市化发展快速的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会通过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复杂联系,间接地影响到其他的地区和部门。气候变化对健康也会产生较大影响【1】。 鉴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众多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有助于我们对将来气候的的预测,尽早提出应对的措施,减少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迄今为止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表明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大气上界辐射变化、温室气体变化、气溶胶、地震潮汐和火山运动、北极海冰、构造抬升、下垫面物理景观变化、世界人口数量。其中大气上界辐射变化的影响主要受地球轨道形状变化和太阳活动的控制,下垫面物理景观的变化主要涉及植被变化、冰雪覆盖变化、湿地和沙漠化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城市化热岛效应。 早期的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模式有热力学模式和流动力学模式。热力学模式不考虑或只以非常简化的方式考虑大气运动场对辐射收支的影响,它只能预报大气成分变化所引起的温度变化。能量平衡模式(EBM)和辐射—对流模式(RCM)都属于此类。流体动力学模式考虑了辐射场以及大气位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温室气体的来源: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5.34t、2.20t、0.56t、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用效益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每一种策略和第三种策略都不足取,只有第二种策略比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承受力较小但又可能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多年谈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终于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00年使发达国家的GHG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上。1997年第二次公约缔约国会议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候,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GHG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的GHG排放目前尚不受限制。 二、需要采取的行动(略) 为招待稳妥的预防性策略和目标方案,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科学研究,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三、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提到的及一些国家采用的控制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海洋气象灾害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无论是依靠自然气候的农业活动或者工业迅速发展中的工业革命,还是步入21世纪的信息科技革命。气候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进行探索。合理的利用气候,在农业上根据当地的典型气候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在航海上对变化的气候进行预测减小台风、海啸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大陆性强,呈现多种的气候类型。对此我想分析气候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海南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2大岛。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有着中国最丰富的海洋资源。有人说21世纪的经济已经不再是陆地经济而是步入了海洋经济。海洋是以广阔的海洋为地域空间,以海洋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海洋产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所以基于这个基础的实情,我们很有必须要探索海洋气候灾害的影响。减小海洋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气候变化; 海洋气象; 气象灾害; 海洋资源; 台风风暴潮 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全球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86%。我国地域辽阔,东部处于东亚季风区,西部地处内陆,地形地貌多样,加之青藏高原大地形的作用,影响我国的天气和气候系统,我国成为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尤其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到台风、海啸、海蚀等海洋性气候灾害影响日益严重。海洋气象灾害制约着我国东部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海洋气象灾害进行预测。海洋气象灾害是缘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是海洋自然环境或者气象要素之间发生异常和激烈的变化所引起的。常见的海洋气象灾害包括于8月12日20时在浙江省温岭县石塘镇登陆的“云娜”台风、2011年登陆于日本本州岛的地震海啸、于7月4日~5日在北部湾海面形成6米~7米的热带风暴“桃芝”台风浪。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南海区域盛行偏东风,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温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高;干季、雨季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多热带气旋;光、热、水资源丰富,风、旱、寒等气候灾害频繁。年平均气温较为稳定,年降水量极其丰沛(西部沿海约

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知识梳理】 1、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1.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不仅仅指二氧化碳,另外还有水汽、臭氧、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3.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直击高考】: (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 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_陈宝红

第28卷 第3期 台湾海峡V o l .28, N o .32009年8月J O U R N A LO FO C E A N O G R A P H Y I N T A I W A N S T R A I T A u g .,2009 收稿日期:2008-09-17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海三科200700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J 0362);国家 海洋专项资助项目(908-02-01-02) 作者简介:陈宝红(1976~),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陈宝红1,2,周秋麟2,杨圣云3 (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3.厦门大学海洋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情况,分别从温度、C O 2浓度变 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海洋水文结构和海流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海 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病原生物传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海洋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挑战,提出 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海洋环境科学;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综述 中图分类号:P 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60(2009)03-0437-08 全球变化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因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就这两个领域形成国际公约.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该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新热点 [1-4]和G E F 等国际资助的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必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也会引起生物圈各层次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反过来加剧气候变化[5].尽管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但我国学者已经 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不过,“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刚刚起步,任务还十分艰巨.” [4]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海洋动物门类达35个门,远高于陆地的11个动物门类[6].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我国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为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提供科学依据.1 气候变化主要生态因子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表层温度、C O 2浓度和海平面的上升、 降雨量变化和海洋水文结构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是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1.1 温度升高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I P C C 的《气候变化报告2001》指出,地球表面平均温度自1861年以来升高了0.6℃.目前全球温度处于继续上升时期,预测到2100年,全球温度将比1990年升高1.4~5.8℃ [7].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2.0~3.0℃,20%~30%的动植物将面临灭绝的高风险;如果温度上升4.0℃以上,将导致大量生物死亡和整个地球系统紊乱 [7].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预测,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3~2.1℃,2050年将升高2.3~3.3℃.其中温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递增,西北和东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 [8].我国近海海洋表层温度也正在不断上升[9-11],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暖明显,90年 代至今最暖[10].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厦门海域1965~1990年期间水温上升了0.20℃;1960~2003年华南近海海洋表层温度年平均线性增长率为0.012~0.019℃/a [11]. 1.1.1 温度上升影响海洋生物物种的分布 影响海洋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温、海流和盐度.与陆地生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海陆火山活 洋地动太阳活 动自然变 率温气土城室 溶地 市气利体胶用化生命期(年) 50-200 12-17 120 1 3."3 500?种类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SF6)及其它增温效应(%) 63

154117温室气体的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 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 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 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 5.34t、 2."20t、 0."56t、 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

浅谈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浅谈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社会和人类发展进程中,人类不断开发自然资源,排放有害物质,导致气候环境出现明显的变化,全球变暖、空气恶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破坏情况普遍存在,而且问题愈演愈烈,自然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水文水资源专家、业界的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有多方面原因,表现形式多样,是综合因素形成的,文章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于水文水资源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提出努力和工作重点方向,仅供同行参考交流。 标签: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 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对各个生产生活领域带来影响,其中气候的变化现象对水文水资源所带来的影响是尤为明显的,对一些海拔较低的国家、地区来说,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提升,对于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来说,无疑是生存空间危机,给国家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全球各国已经高度重视气候变暖变化,不断解决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到全球,危机生命。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在哪?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根据相关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地球在过去的50年中,气候每年都在以0.13℃的趋势在不断的升高,可以说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的综合因素,全球气候发生变暖现象,所造成的水文水资源影响会直接表现在海平面高度,就会融化长年和积雪和积冰,南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大量的海水抬升全球海平面。全球的温度升高现象不仅仅使海平面开始上升,同样也会使海水的面积增大,不断分散扩张,使陆地面积减少,危机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我国要高度重视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地球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严峻事实,我国近海面积大,内陆湖泊众多,气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紧迫的,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引起我国业界高度重视与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也给其他行业带来诸多问题,是一个综合因素,一定要引起各方的注意,要通过综合调节达到应对目的。 3 对我国水文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目前来看,气候的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经显现。 3.1 气候变化对我国降水量产生了影响。降水量是评定一个地区气候的重要指标,气候变暖对我国不同的地区的影响不同,呈现出差异的情况,通过观察发

海洋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412052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 课程英文名称:Marine Environment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学分:1.5 周学时:1.5-0.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熟悉基本知识、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中外文自然科学文献的阅读能力,形成对海洋与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兴趣。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全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e Change)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 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经济、社会变化。本课程重点关注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主要讲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岸带与海洋在自 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政策三方面的响应。首先是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机制,详细阐 述气候变化下海岸带与海洋大气、水文、能量、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变化,介绍现有的气候预测模型与理论基础;其次是介绍气候变化下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的威胁以及应对措施;最后讨论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各国际组织、国家出台的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应对政策、我国施碳排放交易政策与立场、以及蓝碳计划的发展与预测。 (二)英文简介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a change in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weather patterns when that change lasts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and its impacts on nature, economy and communities. Climate change may refer to a change in average weather conditions, or in the time variation of weather around longer-term average condition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in m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 within recent 100 years.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nges of coasta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es responses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s.

气候变化概况及成因

气候变化概况及成因 --------------《大气环境学》专题报告 曾华化学化工学院 151130004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温室气体的不断 排放,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日渐突出,由自然活动正常调配的气温,逐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暖期可能成为千年来最强的暖期,与此同时其他气候要素,如降雨等,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极大的影响了地球环境,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概况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随逐年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导致后期的冷年相对于之前的暖期,平均气温也有提升,冰川消融加快,等温线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位移,植物开花期提前等都从一定程度佐证了气候变暖的事实。降雨量虽无明显的提升,但降雨的时空间分布已有较大改变,与此同时,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有些地区的降雨量有下降趋势,但全球总体降雨量仍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它气候状况也有改变,如厄尔尼洛现象异常增加,热浪增加等等都是气候变化的表现。全球气温升高,降雨增加,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其成因复杂多变,但人类活动的影响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各种温室气体的含量从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增加则是这一现象背后极为影响深远的一个因素。 2.气温升高 2.1气温升高的表现 气温的下降、回收和波动本是自然的正常过程,在近千年的气温变化中有着明显的由暖到冷再回暖的过程,在近百年的尺度中也有着类似的过程,而从20世纪末到现在似乎正处在这样一个气温回收的阶段,我们无法肯定这样的过程究竟是自然起主导作用还是人类活动引导着这一过程的发生,但我们了解到这一过程似乎有着更为显著的特征,以至于我们认为这一次回暖或许是近千年来最强的,包括: 1.根据仪器观测,全球平均气温20世纪上升了0.6℃,21 世纪初的5 a 又 上升了0.1℃。 2.对1700种生物的研究发现,在20世纪后半叶,每10 a 向极区扩展6 km, 向高山抬升6 m,为1950-1995 年地面等温线扩展速度的2 倍。如果只分 析最近30 a(1975-2005年),等温线扩展的速度达到40 km/10 a。 3.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41.5℃,破139年来的记录。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分析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28T10:11:42.97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1月供稿作者:付振宇麻天为武建枭[导读] 天津市引滦工程于桥水库管理处,天津使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气候变暖,具体的表现就是冰川面积和积雪覆盖面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快速融化并退却。 付振宇麻天为武建枭 (天津市引滦工程于桥水库管理处,天津,301900)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比较短缺,并且时空分布并不均匀。近年来,我国不断受到干旱灾害的影响,使得损失不断增加。不管是干旱灾害还是洪涝灾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文水资源变化造成的。然而,水文水资源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气候变化。文章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于水资源的影响,并对我国气候变化影响水文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相关研究项目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分析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始终受到各领域的关注与重视,并且已经成为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安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气候的变化使水文循环过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给水资源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水文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 使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气候变暖,具体的表现就是冰川面积和积雪覆盖面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快速融化并退却。通过IPCC有关气候评估报告可以了解到,在2007年之前的五十年,全球的温度升高趋势是每十年增长0.13℃,已经是百年之间每十年温度变化的两倍。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北冰洋的海冰范围已经每十年减少2.7%,而陆冰减少只会使海平面的高度增加[1]。除此之外,在温度不断升高的同时还会使海水出现扩张的现象,进而导致海平面的高度升高。同样,根据IPCC的相关报告数据显示,在1961-2003年期间,海水的水平面平均每年增长1.smm,但是在1993-2003年的十年内,每年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量都达到3.lmm。与此同时,全球的气候变暖直接影响了降水,使得水循环更加活跃,而且大气中水容量不断增加,因此,还会使暴雨发生的几率增加,并伴随严重的干旱与洪涝灾害,其受灾面积也会不断扩张。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于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在我国已经被广泛关注,并且人们也同样意识到了全球变暖的危害,并且,气候变化对于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 第一,气候变化对降水分布和强度的影响。我国西部的降水总量不断增加,并且西北多,西南少。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在区域性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华北中部以及长江中下游、西南沿海地区的降水量增加,华东的北部、华北的大部与东北的东部,其降水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在降水的频率方面,只有华南以外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减少现象,西部地区仍快速增加[2]。然而,区域降水量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水资源的利用量增加。因为受到气候变暖的相应影响,使得蒸发量不断增加,进而降低了地表的径流量,而降水的蒸发与植物蒸腾作用都会浪费大量的可利用水资源。与此同时,河流径流是人们可利用水的主体,但是还是会受到实际降水量和渗透量与蒸发量差值影响。 第二,气候变化除了对降水强度与频率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水循环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水灾害频繁发生,并且强度不断加强,甚至会引发除水灾害外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与湿地等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程度。与此同时,在水资源温度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会使蒸发量增加,进而减少径流量,加重了河流的污染。并且温度增加还会导致河流中的污染物分解速度加快,对水资源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第三,气候变化导致我国的的冰雪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冰川退化速度加快,具体的表现就是我国西北地区冰川的面积在减少,所以,我国以冰川为主的补给河川径流减少[3]。 三、基于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工作发展方向 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所以,我国的水文水资源工作需要积极面对目前水文水资源的现状。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水灾害发生频率不断提高,所以,可以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水资源的适应能力并不高,尤其是在面临干旱、洪涝、或者是水资源短缺问题[4]。因此,在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严重影响。除此之外,针对所了解到的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需要对工作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其中主要包括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水资源管理机制的建设等等。 要想强化水资源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全面认识水文水资源工作,并了解水文水资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变化,并针对变化有依据有目的的进行水文水资源工作。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强化水文水资源研究的深度,充分利用理论与技术来保证评价与预测机制的成熟[5]。除此之外,在工程的建设方面需要积极预防极端气候的出现,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防洪的标准,进而增强其供水的能力。与此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为水文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最终提高管理水平。最后还应加大水文水资源工作的科研力度,积极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这样更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影响。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与水循环始终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并且因为上述原因导致水资源匮乏、干旱与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需要重视水文水资源工作,积极借鉴并引进先进技术与理念,正确分析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好地完善水文水资源工作。参考文献: [1]刘保森,侯立安,席北斗等.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C].//中国工程院“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高峰论坛暨第二届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国际论坛论文集.2014:9-13. [2]戴楠.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5):16-18. [3]金颖,韩正茂,王凤等.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4,5(5):156.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摘要 气候变化是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时空分布与环境特征息息相关。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影响着全球的海洋系统,海洋的生态系统往往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快速改变,这种突发性、非线性的改变所带来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从各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中国对海洋生态的补偿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现状海洋生态补偿 气候变化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在基因水平上,生物体为了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其物种基因序列要发生改变, 影响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研究表明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5个地区24%的物种灭绝;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降雨和温度的改变将移动生态系统分界线(ecosystem boundaries),某些生态系统可能扩展,而某些生态系统萎缩。 1、影响海洋病原生物的传播 最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导致了海洋病原生物的扩展或转移(The Royal Society 2008)[1]:(1)研究表明,在低于临界温度时死亡或无法生长的节肢动物所携带的细菌和寄生虫,在温度上升时,其生长速度加快,传染期延长, 促进包括珊瑚虫病、牡蛎病原体、里夫特裂谷热和人类霍乱等的传播;(2)随着气候变暖,温带的冬季更短、气温更加暖和,从而增加了疾病的传播率;热带夏季更加炎热,使寄主在热压力下更容易受到影响;(3)温度上升还引起人类疾病暴发的增加,比如因水温上升,弧菌数量增加60% (The Royal Society 2008) ,从而感染了更多的牡蛎及其他水产品,危及人类健康。不过,危害两栖动物的弧菌、鱼类冷水病和昆虫真菌病原体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流行的严重性将会降低。 2 、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 气候变化对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最基本影响之一是表面风力的变化,影响海流表层的水平、垂直流动和混合流动以及表层的深度,引起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丰度及其分布大范围的变化(Fisheries Oceanography,1998) [2].研究发现,与20年前相比,1997~2000年期间春、夏、秋3季东海波水蚤(Und inula sp.)在浮游动物群落中的重要性均有所降低,唯冬季显著增加.由于普通波水蚤(Und inula vulgaris)属暖水种, 她认为应该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冬季暖流加强有关(徐兆礼,2006)[3]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在夏季对台湾海峡南部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产生明显影响, 在厄尔尼诺年, 浮游桡足类的种类少于非厄尔尼诺年,且优势种组成也不同(黄加祺等,2000)[4] .在分析1958~ 2002年浮游生物的长期监测数据中,发现不同浮游生物类群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响应, 且群落中不同营养阶在不同季节的响应也不同,导致群落中的营养类群和功能类群不匹配(Edwards等2004)[5].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存在反馈机制.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引起海洋温度上升,导致某些藻类数量迅速增长,释放出更

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蒸发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蒸发量的影响 本文根据1958~2011年OAFlux海洋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全球海洋蒸发量的时空特征,全球海洋蒸发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经向分布特征,蒸发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副热带海域各海域洋流主要路径。而且全球海洋蒸发量在1978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转折,80年代之前体现出明显的线性减少趋势,除西太平洋、中印度洋有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外,其他地区主要存在线性减少趋势;而80年代以后则体现出逐年递增的变化特征,尤其是西北、中西、西南太平洋海域以及北印度洋存在着显著的气候增长趋势。本文还分析了蒸发量与海温、海面风速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总结了海洋蒸发量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80年代以前全球大部分地区蒸发量随时间减小,而西太平洋和45°以南的南大洋蒸发量随时间的增大主要是海温的贡献,海温在这一时段随时间明显升高。而在80年代以后,整个太平洋和大西洋蒸发量随时间增大的空间范围更广,受海温增大和风速增强的共同作用::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温升高,Hadley环流增强,对流层低层东风增强。而在45°以南南大洋蒸发量随时间减少则主要是海温随时间降低。在分析海温与Nino3.4指数的关系时,我们发现Nino3.4指数越大,中东太平洋海温越高,导致该地区蒸发量变强;同时,Nino3.4指数越大,导致赤道东西太平洋温差越大,赤道西太平洋风速增强,导致赤道西太平洋蒸发量也增强。

第一章引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场显著的增暖变化【1】,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2】。研究表明,20 世纪70 年代末全球气候态发生了1 次突变,从而导致80 年代开始全球气温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90 年代急剧增暖。海气相互作用越来越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课题,海气界面和能量的传输是海气相互作用影响气候的重要机制,其中热带海洋是能量的集中区域,也是水汽的主要来源地。蒸发是水循环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尺度海水蒸发成了学者广泛着重关注的话题【3】。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水蒸发的变化,并揭示蒸发变化的原因,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水蒸发的改变机制。 全球海洋和大气温度一直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过去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20年间更加显著【4】。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可知,全球变暖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大气的水分保持能力应该上升,从而温暖的大气拥有更多的水分,温暖的海洋更容易蒸发,导致海表盐度升高。Boyer等【5】对海表盐度观测资料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热带和副热带大西洋的大部分海域0~500m深度上盐度升高,这些浅层海水盐度的升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海水蒸发变强。Curry等【6】指出,1950-1990年大西洋副热带盐度的升高10%是由于蒸发作用。可见,在全球变暖条件下,海表盐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进一步会引发海洋大尺度环流的改变【7】。而我们知道,大尺度海洋环流在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向北输送温暖的热带、副热带表层水和向南输送冷的北大西洋深层水,能够将巨大的热量自热带输送到高纬【8】。因此,海水蒸发量会对海洋的热量输送起着间接作用。海水蒸发不光对海洋环流有重要影响,对大气环流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尺度海水蒸发能够将水汽从海洋传送给大气,影响大气降水和热量输送【9】,对全球气候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分别讨论了全球海洋蒸发量、海温、海表风速的时空和气候趋势变化,通过他们的对应关系初步总结了一般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ENSO 对全球海洋蒸发量的影响。首先描述了全球海洋蒸发量的空间、年际变化和各海区的蒸发量统计图,研究了海洋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同时又以1977(1978)年为分界点,探讨了1958~1977、1978~2011年两个时间段的海洋蒸发量、海温、风速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最后,再利用全球海洋蒸发量、SST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