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三年生物课程教材整合(最全版本)

高中三年生物课程教材整合(最全版本)

高中三年生物课程教材整合(最全版本)
高中三年生物课程教材整合(最全版本)

高中生物课程大融合方案

高中生物课程大融合方案

课程是一切与学生成长有关的能够实现课程标准的全部教育教学内容,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

结合云南瑰丽独特的风景名胜、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生物学科组确定了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课程研究背景

云南,素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街……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素有“生物王国”之美誉,云南省国土面积仅为全国的4%,但却富集了全国50%以上的生物种类,植物、动物、花卉、蔬菜、药材、水果、干果、畜牧、水产、微生物资源丰富.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云南生物资源的特点是具有种质资源优势,为培育生物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的校训是“自信、能力、尊严”,学校大力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生活能力的“三力建设”,让每一个孩子充满自信,有强大的能力,为自己赢得尊严。为学生提供一切能够实践探索、增长才干的机会。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发现、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同时鼓励孩子善于思考、主动质疑,围绕孩子的成长而设计,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云南地域特色的271生态教育示范学校。

课程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程融合的整体思路

“271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引领下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发展、自主终身发展,具备人生智慧,形成伟大的人性光辉。271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引领”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以教材为主的生物课程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人生导师大胆进行以教材为主的课程挪移,删减、合并、充实,从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生物课程系统化、生活化、人文化、趣味化。

(一)课程融合的原则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融合主要的操作对象是教材。教材融合在原有教材特点的基础上,要以育人为基本目标,把各模块中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重组在一起,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分类设计教学内容。以生活实际为知识、能力载体,设置有具体情境的探究课题。这样做既减少了教学课时、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体现出生物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二)课程融合的策略

1.课程融合的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是指南针。在进行课程融合前,首先要研究高中生物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例如课程目标的研究,知识目标方面,要分清核心知识、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边缘知识。教学过程中抓住核心重点知识,大胆舍弃非重点、边缘知识。能力目标方面,要判断出哪些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旨在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学生实际是X因素。课程融合要把学生实际放在首先要考虑的位置。在课程融合时,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以育人为基本目的,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例如,在必修一学习“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节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可以先给学生补充一点有机化学的知识,再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蛋白质出发,一点一点的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适当拓展脱水缩合过程中有关的氨基、羧基、肽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问题。

2.课程融合的具体做法

(1)不同版本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高中生物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于2004年9月起在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个省级实验区实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相关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相继投入使用,供各地各级学校选用,生物学科配套的实验教科书有五个版本:人教版(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山东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江苏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河北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以及北师大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五个版本教材编写特色的比较

突破传统理念,百花齐放,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同的教科书以不同的方式都能达成《标准》规定的相同的学习任务,因此不必局限于一种教科书,可依实际情况,综合多种版本的教科书来教学,体现取材上的多元化,再通过教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多元化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多元化,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性,打破章节、模块和学科限制,将联系紧密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例如,细胞增殖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细胞增殖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学习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以把这两节内容融合在一起,学生可借助图示和曲线,用橡皮泥动手制作物理模型,对比分析三种分裂方式的异同,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语文中的文言诗词(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数学公式、曲线

=No×λt”)、英语单词(如ATP的英文全称是adenosine (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

t

triphosphate,tri是三的意思,方便记忆ATP的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物理因素(如“离心、重力、光、声波”等)、化学反应原理(如“光合呼吸类化学反应式”)、各生命活动的科学研究史(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地理特征(如“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这么甜?”)来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

(3)根据学习内容难易和学生实际适当修改课时数。

例如,必修一第六章第二、三、四节学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该部分内容

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较低,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因此可并做1个课时来学习。选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学习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流程,本节课内容量大、比较抽象,可由1个课时改成2个课时,比较利于学生理解各操作步骤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其间连续性。

(4)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增添。

例如,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属于选学内容,可让对该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自主学习。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神经调节》学生学习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成因,很多同学感兴趣K+、Na+又是怎样分别回到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这里可以补充钠钾泵的一部分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5)高中生物很多实验的育人目标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可以将这些实验融合在一起。

“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自己深刻的体验”,生物不仅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学习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批判、学会构建、学会反思、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学会独立、学会合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有利于他们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必修一模块中《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这几个实验的育人目标都有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绘图能力,让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中用到了很多相同的实验仪器和材料(如显微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因此可融合成一个实验来做。

(6)充分发挥学科拓展类课程、综合活动类课程的作用。

活动课程是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活动类课程的活动内容较为灵活,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乡土风俗的差异,以及学生年龄特点不同,设计各种不同的主题,在各种主题下让学生自主表达、自主创意。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加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可以开设与我们衣食住行相关的学校课程(如《食品安全与健康》、《生物科学与社会》等),让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勇于创造、乐于奉献。在节假日,可以鼓励我们的学生进行一些与生物有关的社会实践调查,如“调查超市中转基因油”“调查植物园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类”等。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孩子们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二、具体融合方案

1.跨模块大融合方案

将高中生物课程融合为四大模块:(融合前国家建议课时数为116课时,融合后为70课时,建议每周课时数为2课时)

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

“分子与细胞”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核心展开的,包括系统分子组成的独特性;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系统的发生、发展、终结的历史。在科学方法方面,本模块侧重观察和实证的方法,也涉及建立模型(如建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实验设计等方法。因此,本模块的探究活动以实验观察为主。

走近细胞

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的基本结构

必修一模块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分子与细胞)细胞代谢

细胞的生命历程

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

“遗传与进化”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既让学生了解遗传学的历史,又“厚今薄古”,突出分子遗传学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本模块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尤为重要的是,每一章的学习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遗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本质

必修二模块基因的表达

(遗传与进化)变异与育种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

“稳态与环境”是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系统的稳态(或稳定性)

的维持为主线展开的,突出生命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个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本模块围绕上述主线,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认识个体和群体各层次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进而认识稳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领域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及其调节动物: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植物:激素调节

必修三模块种群

(稳态与环境)群落

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

选修三模块:现在生物科技专题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在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上与“生物科学与社会”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本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生物科技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背景,更加重视介绍现代生物科技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

基因工程

选修三模块细胞工程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胚胎工程

2.具体整合方案设计

课程评价

课程的目标是需要通过教学来实现的。生物学课程的目标从以往的双重任务(升学预备和就业预备)转变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显然教学也应当随之发生变化。即从主要为了达到传统高中课程的要求和期望,使学生能考入高等学校,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此,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也必须进行变革.以利于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l.评价理念

评价与教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评价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成效。以往的教学评价,受到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评价限定为狭义的考试,并把升学考试内容作为教学的目标,以考试引导教学,这就颠倒了评价与教学的关系,给高中生物学教学造成了许多问题。《标准》在评价的定位方面试图改变这种不合理的限定,以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评价。

1.1 评价的定义

“评价”原意为评论货物的价值,《宋史?戚同文传》:“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散。”今亦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辞海,第1111页)。在英文中,“评价(evaluate)”的含义为引出和阐明价值。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搜集各种信息,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并对教学进行必要调整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式于进行表述:

评价=搜集信息+判断赋值+改进决策。

这个描述虽然不是很严密,却基本上道出评价的含义。显然,评价活动包括3个方面,即价值厘定、搜集信息、作出判断并据此对教学进行调整。

价值厘定就是对于“什么是重要的”问题给出可操作的定义,因此,对生物课程目标的看法不同.价值厘定的结果必定是不一样的。以追求升学为目的的价值观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和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价值观下的生物学教学,对“什么是重要的”问题的回答必然是出现极大的差异。

评价过程需要系统地搜集信息,考试是搜集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途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工具来搜集信息。利用多种搜集方法所获得的信息,来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结果将更加可信。

评价活动最关键的是根据信息作出价值判断及改进教学决策。这项工作是从价值上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即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然后根据判断来改进教学。价值判断是评价本质之所在,离开了这项工作,也就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对搜集的信息

进行解释和判断需要十分谨慎,因为同样的信息往往可以导致颇为不同的结论,为此,所有的判断都应当有明确的推论过程。同样,改进教学的决策也应当是谨慎的,符合逻辑的。

1.2 评价的定位

评价是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诊断学生是否有错误概念和有何学习困难、鉴别教学上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为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以往的教学常常把学习和评价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但近年来,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对于评价的普遍看法是,评价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评价应该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学评价应当是处于“目标追求活动—评价—调整”的循环往复中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活动的一种反馈。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激励自己改进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步状况以及达标程度,并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

以往的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很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作出评价,这是非常片面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评价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学习机会的评价。学习机会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生物学教学时间、教学资源、人均经费等方面。如果不为学生提供生物学的学习机会,那么就不可能让学生对他们的成绩负责。因此,在对搜集的评价信息作出解释之前,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机会的质量。只有这样,通过评价,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的学习机会。

总之,以往的教学评价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游离出来,作为全部学校教育的重心和焦点,从而造成许多弊端;而《标准》所提倡的教学评价则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育中、在课程教学中完整的表现,体现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

2.评价的技术和工具

在生物学教学中,评价应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生物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的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兼顾知识、能力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价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如观察、口头提问、实验报告、作品展示、项目报告、纸笔测验、操作、设计实验、面谈或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在实施评价时,评价的方式和工具是否适当是决定评价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而有成效的方式以及编制优良的评价工具是生物学教师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例如,要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或科学态度等,一般的纸笔测验就很难达到目的,比较适当的

方式应该是观察、写报告、谈话或实验考试。再如,在科学探究中需要综合地运用相关的知识和多种能力来解决问题,还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因此科学探究能力就需要综合地运用纸笔测验、实际研究、写报告等方式来进行评价。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时间和教学条件,选择最经济有效的评价方式和工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理念并为生物学教师介绍一些评价技术和工具,《标准》从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提供了一些案例,以下就对这些案例作简单介绍。

2.1 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

通常我们会以一种比较孤立的、急切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业成长。学习记录卡是一种可以对学生学业长期连续观察的有效工具,并能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持续的反思。学习记录卡可以为家长、学生、教师及其他人提供学生在学业与自我认识方面的依据。如果生物学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学生通常在评价中会非常主动,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学习记录卡,进行主动反思,以认识自己的成长。

在以往的评价中,过于重视终结性的评价,比较忽视形成性的评价,这样更多获得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状况,却难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难以准确地把握学生长期发展的状况,更不能随时修正和调节教学与学习活动。《标准》十分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并将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作为案例来介绍。

2.2 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改变以往过于注重讲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广大生物学教师的认同。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将是生物学教师的必然选择。如何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进行评价?也会是生物学教师面临的问题。

我们应当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把教学过程和评价策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标准》介绍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开展评价,突出强调了两点:①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②评价应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一个学习活动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搜集信息;评价价值的多元化,师生可共同商议评价表现指标和分值。

该案例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样式,在新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生物学教师可以在其他类似的学习方式中,如角色扮演、专题研究、辩论会等,对案例中提出的思路加以改造,提出恰当的评价技术。

2.3 利用纸笔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

纸笔测验仍然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评价方式之一。在提倡多元化评价的同时,要充分

利用好传统的纸笔测验。纸笔测验也应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改革,核心是将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受到重视的生物学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为此,《标准》提供了在制作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实现的转变:

精心设计的纸笔测验,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理解能力。这种测验不仅能了解学生是否懂得了一个特定的事实或概念,还能了解学生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标准》中给出了一道需要用基因突变和细胞融合来解释的细菌生长现象的试题,说明在纸笔考试中,引导学生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并对解释做出分析是一种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的方式。

2.4 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是生物课程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为了体现科学课程的特点,《标准》加强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生物学实验内容,提出大量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建议,还专门设置了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应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价。《标准》给出了利用实验操作检核表,对有关显微镜使用和玻片标本制作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的案例。检核表的制作应以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为依据。利用检校表评价操作行为时,只要依次列出需要考核的行为,然后,观察被考核者是否表现了这种行为,据此来作出评价。生物学教师可以参照该检核表,另行设计检核其他实验操作技能的检核表。

2.5 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是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科学探究涉及到相关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也包含有情感和态度,需要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因此对探究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平时口头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直接在生物学实验室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标准》给出的探究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关系的评价案例,主要侧重于有关探究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方面的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评价时建议参考以下指标:

l)能否确定一个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回答的问题。学生应能提出将要探究的题目,并说明选择该题目的理由。

2)能否做出适当的假设。主要评价学生是否为探究的题目做出适当的假设,是否明确交待了所作的假设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猜测了如果采用了其他的假设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3)能否为所做出的假设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资源,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是否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4)能否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他人一起交流。主要评价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老师和同

学报告时,语言表述是否清晰,对问题阐述是否合理,推理是否严密,能否得到同学们的认同。

在评价时,探究的课题由学生自己确定,对于确定课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没有已知答案的探究课题。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和指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对探究能力进行评价时,应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和情景性,也就是提倡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即通过学生在与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生物学家实际工作相似的情景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成果。以往评价中的孤立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测验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而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解决真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2.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应从多种途径进行评价。由于态度、情感、价值观都是内隐的个人品质,很难直接进行评价,因此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调查问卷、访谈、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多种途径对其进行评价。

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时,应充分重视评价学生比较一贯的、外显的态度行为和比较容易观察的、明显的态度变化。情感作为产生某种情绪体验的价值取向,和对待各种事物价值取向的价值观一样,只存在于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深处,轻易难以察觉到。然而,当一个人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价值观后,遇到特定的事物产生情绪体验时,会出现一种特定的态度。因此通过对态度的测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为此,《标准》提供了一份有关生物学课程调查问卷,在课程开设之前和课程之中或结束之后各进行一次调查,通过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来了解和评价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组合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 2 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的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4、基因型为Dd的个体连续自交n代,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正确地反映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 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得F 1,下列有关对F 1 的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结果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如果让F 1 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B.如果让F 1 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C.如果让F 1 个体随机交配,且aa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弱,每代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个体不能完成生命周期,那么连续数代后,aa个体出现的概率会减小 D.让F 1 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杂合子比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7、女性色盲患者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8、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9、、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的准确复制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每条子链与其模板链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1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嘌呤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11、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DNA分子中含有A碱基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片段中C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 A.48% 600 B.48% 650 C.26% 600 D.26% 650 12、下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链DNA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 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C.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D.图中的a和b都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 1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分子 D.细菌内的DNA分子 14、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无答案)

必修一实验专题 一、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节器 (粗准焦螺旋)、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转换器、 载物台、通光孔、弹簧夹片 (2)照明部分: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聚光器、 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2.显微镜的使用: (1)准备:主要是显微镜的安放、用擦镜纸擦拭目、 物镜,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2)对光:用低倍物镜对光。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 →开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白色圆形光斑 (3)低倍镜观察:放玻片→降镜筒→升镜筒→转动粗调节器→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4)高倍镜观察:移玻片(低倍镜)→转动转换器(高)→调光圈→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3、保卫细胞大小的测量 (四)实验结果: 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所以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3、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例: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则细胞数目为6个。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换成10X,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因为视野中看到的事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六)知识迁移: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部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若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当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些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如要观察人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就选用下列哪种组合及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 );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2. 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 3.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 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 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4. 谷氨酸的R 基为GHQ, 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 CHO N 原子数 依次是 ( ) A. 5、9、4、1 B . 4、8、5、1 C . 5、8、4、1 D . 4、9、4、1 5.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②具有双层膜; ③产生氧气; 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 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酶 A. ①②④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6. 科 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 .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 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 .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 结构 7、水溶性染色剂(Pl )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浸 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 PI 鉴别死活的基 A.N S 、O Mg B.H 、O K 、B C.P 、N 、C Mo D. Ca 、C O Mn B.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非选择题经典大全

必修三非选择题 1.(8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__mol·L-1。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促进生 长,___________则抑制其生长。 (4)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 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7分)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 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________。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 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若某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________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从而导致________中的水分含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组织水肿。 3.(10分)右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内填序号) (1) 突触由[ ] 、、[ ] 三部分构成。 (2) ③的名称是____,③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 (3) 右图中神经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左/右),因为 (4)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 ] _______ (5)缩手反射属于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 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 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 4.(11分)如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淡水虾 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一段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_,水藻数目_____,淡水虾数目_。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________。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上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 分,未体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8分)如图所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 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剖析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上当心理 *生物试题类型 *生物试题的审题方法 *生物试题解题方法 一、剖析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上当心理 1、因“一见钟情”而上当 有些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只根据直觉经验,凭个人爱好,不经逻辑推理,就贸然做出判断. 例1 给植物全部供给18O2,则不久以后发现植物周围出现含18O的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来自()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此题条件隐敝,未明确说明植物周围出现的物质为何物.但从题眼“主要来自”思考,表明途径不止一条,因而着眼点不在于能否产生,而在于量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 2、因前摄抑制而上当 有些同学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对后来学习的知识往往起到严重的妨碍作用,即所谓的“前摄抑制”,表现为用预先肯定的方式来解决新问题.结果异同不分而错解. 例2 下列是不同生物的细胞分裂图,一定是减数分裂的图有是( ) 3、因知识模糊而上当 有些同学对生物概念、原理及规律理解不透,模糊不清,导致错解 例3 选择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1。 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任意一种改变都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4.因记忆相混而上当 一些同学遗忘了某一知识,或将某一知识的记忆与另一知识的记忆相混或记错,结果由记忆混淆而错解. 例4 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和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龙胆紫染色体着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 B.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C.秋水仙素基因突变形成生物新品种 D.生长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无籽果实 练习 (1)、人的一个受精卵中的DNA含量为( ) A.23 B,23—46 C.大于46 D.46 (2)、 由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而成的植株是 ()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 5.因类比不妥而上当 类比方法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相比.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而差异性会限制类比的结论.有些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对差异性关注不够而错解. 例5 红螺菌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够在缺氧的情况下,利用光能,以有机酸、醇等物质,使自身迅速增殖.下列关于红螺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螺菌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红螺菌与蓝藻一样。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 C.红螺菌通常以分裂生殖的方式增殖,在繁殖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D.红螺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应属于分解者 6.因急于求成而上当 有些同学急于求成,审题时粗心大意,在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和明了题意的情况下.盲目选择而出错. 例6 给小白鼠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弱。以

高中生物选修一试题(含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题(含答案) 第I卷(选择题) 1.在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时,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 A. 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需氧型 B. 厌氧型、厌氧型、厌氧型、需氧型 C. 兼性厌氧型、需氧型、需氧型、厌氧型 D. 厌氧型、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 2.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菜花和猪的红细胞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 DNA易溶于氣化钠溶液,不溶于酒精溶液 C. 向切碎的植物组织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可获得含大量DNA的溶液 D. 将提取的丝状物溶解后,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呈蓝色 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固定化酶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常用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C. 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 向鸡血细胞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可以获得无杂质的DNA 4.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 B. 果醋发酵包括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 C. 制作腐乳时,应防止毛霉以外的其它微生物生长 D. 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 5.果胶酶能使果胶水解,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提高水果的出汁率。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将等量的果胶酶加入到等量的苹果泥中,在反应同样

时间后,再将反应液过滤同样时间,用量筒测出滤出苹果汁的体积。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6.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蛋白质在凝胶色谱柱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图中哪一个() 【注:图中大圆点代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 7.下列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目的及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干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 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焦糊 C.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时凝胶珠呈白色,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 D.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发酵效果 8.如图所示的固定化方式中,适宜固定化酶的方法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9.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人教版高中生物专题复习

知识方法篇 考能专项突破 重点题型研析1――选择题解题技能 【典例剖析】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 .核糖、碱基、磷酸 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 DNA和RNA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 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 答案D 【技法点拨】要想准确、快速地解答生物选择题,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直选法:对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 可采取直选法,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排除法(淘汰法):如果对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选项把握不准,可以通过对其他三个选项 进行判断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获得正确选项。试题的选项中有一些绝对说法, 如“完全”“都”“ 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 ⑶推理法:按照正向思维推理、逆向思维推理、横向思维推理或者假设反证的方法,对试题进行推理判 断。 (4)避陷法:对于迷惑性或设陷性试题要特别注意。首先,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 无关因素的干扰;其次,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再次,克服思维定势,对似曾相识

的题目更要加倍小心,审出题目中的“变化”之处,以期突破思维定势。 (5)对比分析法: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相互矛盾的选项进行对比,淘汰错误的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选项。 【跟踪训练] 1 .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 甲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乙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 一S—S—”是在蛋白质加工 过程中由两个“ 一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那链:A—A A ?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图中“一”代表的化学键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 D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686 答案C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图中“一”代表肽键,它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通 过缩合完成的;而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38分子的水,同时形成一个二硫键 失去2个H,分子总量减少38X 18 + 2= 686;通过分析肽链分子的结构,不难发现每条多肽链至少保留一个羧基(一COOH)和一个氨基(一NH2),故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既存在于植物细胞内,又存在于动物细胞内 B .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C.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较高 D .核糖体、染色体、T2噬菌体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B 解析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内都存在的糖;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低;生物体的代谢越旺盛,其体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越高;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核糖体RNA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

高中生物选择题和填空题解题方法汇总

高中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汇总 1.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准确掌握生物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思考,直接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中作出判断,确定符合题干的选项。这种方法不需要拐弯抹角,适用于基础知识类试题。基础知识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可以说是送分题,但仍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有准确无误的掌握。 例、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C.有性生殖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染色体组内含有等位基因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方法技巧是掌握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方法。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是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只是在同一生物体中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为体细胞的一半。二倍体生物的有性生殖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四倍体的有性生殖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故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答案】A 2.淘汰排除法。淘汰排除法是指从排除谬误人手,逐步缩小范围,去伪存真,最后确定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除知识、表述、逻辑错误的选项,选项的描述本身错误或包含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选项描述有逻辑错误的也要排除。 (2)排除无关选项,选项的叙述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无关,应排除。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一些较难的、不能凭借掌握的知识就能选出答案的试题。 例.(2010.江苏)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人出现肺水肿现象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方法技巧】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属于”和“内环境稳态失调”。而选项中A是受寒冷刺激时的体温调节、C为免疫调节、D为水盐平衡调节,都属于正常的稳态调节,故应排除。【答案】B 3.对比推理法。对比推理法是通过比较选项所涉及的生物学的相似、相近、易混的概念、原理、方法、结构、功能等,以达到摒弃似是而非的选项,从而作出正确评判的方法。这类方法适用于选项相近或者类似的选择题,此外,当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应该选哪个时也常常采用这类方法。 例.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下列一般不可以作为目的基因受体细胞的是 A.受精卵 B.韧皮部细胞 C. 卵细胞 D.根尖生长点细胞 【方法技巧】对于本题中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不难发现:A、B、D三个选项均为体细胞,而C选项则为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不适宜用作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答案】C 4.图文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生僻,或试题呈现形式发生变化等,可通过将题中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

(新)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越来越体现出来。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而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了解、探究这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需求,以“生物课堂延伸”为主线开展这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编写,积极收集网络资源,从课本、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等多种途径获取生物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多方面资料,进行筛选与归纳整合,整理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力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的能力。 二、课程总体目标 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具体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探究,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让其具有迎接未来世界挑战、克服现实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成为“全面发展有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最佳的我”。 三、具体实施目标 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具有一定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生物学资料的能力。 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收集、记录以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获得结论。 发展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学会使用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方式将实验现象、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正确表达出来。 发展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学习在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关注生物学的发展,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四、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及分工: (1)《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迹》(2课时) 内容:介绍试管婴儿

高中生物选择题汇总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题汇总附 参考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中生物选择题 (一)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1.下列一定不具有活性的细胞是() A.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30min的细胞 B.经盐酸和龙胆紫溶液处理的根尖细胞 C.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黑藻细 胞 D.用于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 表皮细胞 2.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霉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需氧 呼吸 C.酵母菌、乳酸菌都是异养生物,在内质网上都附着有核糖体 D.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有细胞壁,都含有DNA和RNA 3.关于下列a、b、c、 d四种生物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d不具有核膜包被细胞核 B.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 D.a、b、c、d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4.引起埃博拉疫情的病毒经RNA水解酶处理后 丧失感染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增殖的模板、原料均需宿主细 胞提供 B.该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 依赖于活细胞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变异 D.该病毒与其他生物不共用一套遗传密 码 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所以 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 进行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 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 核 生 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剖析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上当心理 *生物试题类型 *生物试题的审题方法 *生物试题解题方法 一、剖析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上当心理 1、因“一见钟情”而上当 有些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只根据直觉经验,凭个人爱好,不经逻辑推理,就贸然做出判断. 例1 给植物全部供给18O2,则不久以后发现植物周围出现含18O的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来自()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此题条件隐敝,未明确说明植物周围出现的物质为何物.但从题眼“主要来自”思考,表明途径不止一条,因而着眼点不在于能否产生,而在于量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 2、因前摄抑制而上当 有些同学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对后来学习的知识往往起到严重的妨碍作用,即所谓的“前摄抑制”,表现为用预先肯定的方式来解决新问题.结果异同不分而错解. 例2 下列是不同生物的细胞分裂图,一定是减数分裂的图有是( ) 3、因知识模糊而上当 有些同学对生物概念、原理及规律理解不透,模糊不清,导致错解 例3 选择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1。 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任意一种改变都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4.因记忆相混而上当 一些同学遗忘了某一知识,或将某一知识的记忆与另一知识的记忆相混或记错,结果由记忆混淆而错解. 例 4 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和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龙胆紫染色体着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 B.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C.秋水仙素基因突变形成生物新品种 D.生长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无籽果实 练习 (1)、人的一个受精卵中的DNA含量为 ( ) A.23 B,23—46 C.大于46 D.46 (2)、 由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而成的植株是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 5.因类比不妥而上当 类比方法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相比.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而差异性会限制类比的结论.有些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对差异性关注不够而错解. 例5 红螺菌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够在缺氧的情况下,利用光能,以有机酸、醇等物质,使自身迅速增殖.下列关于红螺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螺菌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红螺菌与蓝藻一样。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 C.红螺菌通常以分裂生殖的方式增殖,在繁殖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D.红螺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应属于分解者 6.因急于求成而上当 有些同学急于求成,审题时粗心大意,在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和明了题意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推荐文档)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第二节无机物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概述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第三节细胞质 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第三节酶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五节光合作用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必修二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 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 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节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四节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必修三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激素第二节环境信号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第五章群落 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第五节群落演替 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

太原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选择题专项及答案

太原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选择题专项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这些多肽一定都含有C、H、O、N这些元素 B.形成这些多肽,至少脱去了N-M+Z个水分子 C.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氧原子 D.这些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3.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4.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男性的体细胞中有时也有2条X染色体 D.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即ZW 5.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球形便于观察 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 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 D.实验证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下图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桑树与大豆间作(两种隔行种植)和大豆单作(单独种植)时大豆的光合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豆植株的呼吸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B.大豆植株的光合速率单作大于间作 C.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D.为减小误差,间作与单作植株间的株距、行距均需相同 7.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C.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D.可以观察到分裂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的过程 8.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姓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B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实验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3.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液体是否含有脂肪,酵母菌洒精发酵是否彻底,酪蛋白是否充分水解成氨基酸,最好依次选择的试剂(A ) ①苏丹Ⅲ②Ca(OH)2 ③斐林试剂④双缩脲试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 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5. 下列可以作为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的是( D ) A.神经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的成熟红细胞 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 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 D ) A.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7.若要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在不伤害细胞内部结构的 条件 下,利用哪一组酶除去细胞壁效果最好( B ) A.果胶酶和蛋白酶 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高三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带答案)

选择题专项2019-5-10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和细胞能量“通货”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氧和蛋白质 C.人体内环境中存在二氧化碳、血浆蛋白、尿素、糖原等物质 D.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2.下列关于蛋白质、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数量及序列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脱氧核苷酸数目及序列决定DNA的空间结构 C.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过程均需对方的参与和作用 D.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核酸具有多样性 3.生物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尘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从而使人得硅肺 B.给作物施厩肥,既能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C.白化病患者体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 D.输入葡萄糖盐水是治疗急性肠炎病人最常见的方法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中均有RNA种类和数目的变化 B.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 C.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D.DNA基本骨架与细胞膜基本骨架共有的组成元素有C、H、O、P 5.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可以与蛋白质结合,而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B.在人体细胞中,两分子葡萄糖可在酶的作用下缩合成二糖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可能在细胞核内合成 D.胰岛B细胞不能合成胃蛋白酶,说明其细胞中没有核糖体 6.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菌细胞中的核糖体与中心体都没有膜结构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生物膜上的某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 D.溶酶体具有单层膜,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7.下列有关细胞内的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都相同 B.胰岛B细胞中,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最可能出现在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中C.衰老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和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D.细胞内各酶促反应所需空间是细胞需要适度生长的原因之一 8.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B.S型肺炎双球菌导致人体患肺炎时,是其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囊性纤维病的发病机理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导致肺结核病的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只需要通过细胞免疫便可清除9.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B.细胞中催化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酶不一定位于线粒体内 C.线粒体产生的ATP被叶绿体利用时,可以用于H2O光解释放O2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1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都是在细胞核中合成 B.在适宜的条件下,胃蛋白酶可以水解唾液淀粉酶 C.积极思考时,大脑细胞中的ATP含量显著增加 D.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与叶绿体11.图是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简图,其中GLUT2是细胞膜上的葡萄 糖载体,Na+/K+ATPase是钠钾ATP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 白的数量,高效的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B.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有催化、运输、信息交流和 密封细胞间隙的作用 C.葡萄糖通过 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此运输方 式为主动运输 D.Na+/K+ATPase也存在神经元细胞膜上,参与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 过程 1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 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溶液的浓度大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浓度 B.甲物质不能通过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C.紫色液泡颜色会加深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通过性有关 D.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可判断其是否具有活性 1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B.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中,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促胰液素 C.用纸层析法提取和分离菠菜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可得到4条色素带 D.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1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低温诱导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应选用卡诺氏液进行染色 B.观察线粒体的材料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艾弗里及其同事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分开,成功地完成了肺炎双球菌体 内转化实验 D.菠菜叶中的色素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在滤纸条上呈现不同宽度 15.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时,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B.为使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开来,可以用纸层析法,含量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 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 观察 D.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底物蛋白质是否被彻 底分解 1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 B.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 C.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上清液 中均含有较强的放射性 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酒精发挥了两个作用 17.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其细胞核清晰可见 B.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将所用台灯的灯管涂成红 色,可以缩短小圆形叶片上浮的时间 C.将14C标记的大肠杆菌在12C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 心,证明其进行半保留复制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 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1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 度不同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但不能用 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清水冲洗 2次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作染 色剂 19.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物质的运动和迁移规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也可用来证明RNA是HIV的遗 传物质 B.dATP(dA﹣Pα~Pβ~Pγ,d表示脱氧)是合成DNA的原料,32P应标记在dATP 的α位上,才能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 C.分别用H218O和H2O培养小球藻,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H2O而 不是来自于CO2 D.将根尖分生区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至 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一半的DNA分子含3H 20.下图甲为人体某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 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细胞癌变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②相比,①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 B.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细胞的mRNA完全不同 C.癌变的过程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D.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21.下列关于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B. 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形成是细胞核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在蒸馏水中,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以致于发生破裂 22.图1、2、3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图像,图4是根据细胞核中DNA含量的不 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的结果图,该生物的基因型为GgH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d之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B.图2细胞属于图4中的A组,具有4个染色体组 C.若图3细胞基因型为GGggHHhh,则该细胞中没有发生可遗传变异 D.如抑制细胞质分裂,则图4中A组细胞数将下降,C组细胞数将上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