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

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

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
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

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

易错点1 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B.沿岸暖流

C.地形D.夏季风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B.②处为山脊

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⑧处降水较多D.该地区天气晴朗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纠错体验】读下图,回答l 一2 题。(双选)

1.若图示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则此时

A.气压最高的是d 地B.d 地盛行上升气流

C.a 地气流流向d 地D.c 地气流流向b 地

2.若图示曲线为1月等温线,则b 地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上B.北半球海洋上

C.南半球大陆上D.南半球海洋上

易错点2 地形剖面图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下面沿甲图中E~F、M~N 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的地形是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

(2)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

(3)③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看不懂剖面图,不能根据乙、丙图中地势的起伏变化判断地形,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二是对图中各点定位不准确。E—F 剖面线海拔逐渐降低,M—N 剖面线海拔存在一个最高点,两者相结合可判断该地地形为山脊,E—F 为脊线,M—N 为过脊线上O 点作的剖面。①、②两地位于E—F脊线上,从两点的位置看①地海拔高,结合E—F 剖面线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①地坡度更小。③地在E—F脊线上,④地在M—N 剖面上,可以看出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纠错心得】剖面图的判读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复习时不能只在等高线图上进行分析,要根据剖面图、示意图的形状借助空间想象能力来解决该题中出现的剖面图组合的问题。根据等高线图沿着不同方向作出几种常见的地形剖面图进行比较,从而掌握其剖面的起伏特征。判断剖面图的基本方法如下:①仔细阅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的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区以后,将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名称;⑤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地区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纠错体验】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MN 两点之间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

易错点3 不清楚经纬线的长度变化

【典型例题】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

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

D.乙处比例尺最小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经纬线长度变化的特点不清;二是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甲、乙、丙三地与l80 度经线都相差了 5 个经度,但甲、乙、丙三葩的纬度位置不同,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纬线长度不同,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故第(1)题选B,第(2)题选D。

【纠错心得】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可采用两者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想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比例尺的大小要根据起定义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是分数值的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纠错体验】读下面四幅图,回答4~5 题。

4 .图中①~④四地位于北京

(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5.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

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D.丁

易错点4 经纬网图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以下两幅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确叙述是

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

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2)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 8 时整,则

A.甲地处于昼半球范围内B.乙地的区时为17时

C.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D.丁地的地方时是11时20分

(3)若6月22日在丙地观测太阳并做记录,则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当太阳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23.5°

C.正午时太阳在天顶位置D.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5°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会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二是对太阳视运动、日期判断等知识理解不透;三是对有关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的计算错误。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丙、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的东南方向;丁位于东经40度,甲位于西经130度以西,因而丁在甲的东北方向;乙位于西经130度以东,因而乙在丁的西南方向。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甲地大约为3月20日23时,应位于夜半球;乙地位于西9区,区时为3月20日23时;丁地的地方时为l0时40分;丙地为21日12时,从而可知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南方的天空,正午太阳高度为43.5°;该日丙地出现极昼现象,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5°。

【纠错心得】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读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看两点的经度和是否大于18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点都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他地方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夜区),出现极昼的地点在地方时0时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该太阳高度的数值加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除以2为直射点的纬度数。

【纠错体验】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6~7 题。

6.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

A.一直沿正东方向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7.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l 小时20 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地间的距离

易错点5 对地球公转、自转理解不清

【典型例题1】读下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幅图中都有明显画错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正。

(2)分别在甲、乙两幅图中适当位置标注二分日、夏至日。

(3)将甲图中代表地球公转不同位置的字母a、b、c、d 按要求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北半球昼短夜长;②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③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④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

⑤北京昼长夜短,昼渐长。

【错因分析】此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清楚地球公转的方向;二是对二分二至日与近、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掌握不清;三是不清楚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位置的对应关系。甲图是北半球上空俯视图,公转方向是逆时针;乙图是南半球上空俯视图,公转方向应是顺时针。从春分日至秋分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在夏至日这一天昼达到最长;由秋分目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在冬至日这一天昼达到最短。南半球则相反。

【参考答案】(1)甲图地轴倾斜方向错了,应改为向右倾斜。乙图地球公转方向错了,应改为顺时针。(2)标注略。(3)c、d a、b d c a

【纠错心得】地球的公转方向危自西向东,不过在南北极上空观察时分别呈顺时针与逆时针,因观察位置的差异,二分二至的位置在不同的公转轨道图上是不同的。地球运动到近日点时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夜现象,运动到远日点时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昼现象。在做此类涉及地球公转运动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地球公转的方向;②太阳的位,区分近日点与远日点;③当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从而可判断地轴的倾斜方向。

【典型例题2】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 ,

回答(1)~(2)题。

(1)甲图中M点的纬度、乙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A.30°1 月

B.60° 7 月

C.60°1 月

D.30°7 月

(2)当公转速度为N 时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C.松花江畔银装素裹D.悉尼处于雨季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地球公转、自转的速度变化特点理解不清,不能利用图形进行表达;二是对选项中提到的一些知识点不理解,像“白夜”、新西兰南部出现冰山的季节、原因等。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可以推断其纬度约为南北纬60°;由N 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以推断其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为7月初。7月初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此时漠河地区白昼为一年中最长的时期,称之为“白夜”。

【纠错心得】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在南北纬60°处为赤道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其平均速度为30 千米/秒。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同样是在不断变化的,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其平均角速度为1°/日。复习中识记一些主要的地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如二分二至

赤道、回归线、极圈的中午太阳高度数值或昼夜长短等,会非常有利于一些题目的分析。【纠错体验】下面左图中阴影部分既表示黑夜,又表示西半球,P 地日期为某月22 日,据

此完成8~9 题。

8.昏线所在的经线是

A.0°经线B.160°E 经线

C.180°经线D.20°W 经线

9.此刻,地球位于上右图中公转轨道的位置和北京时间分别为

A.甲22 日15 时20 分B.丁23 日15 时40 分

C.甲21 日15 时40 分D.丙22 日15 时20 分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 题。

10.图示区域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11.图中a、b 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2.调查资料显示,c 点降水远比d 点多,原因可能是

A.c 点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c 点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c 点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c 点气温高,多对流雨

易错点6 光照图判读能力差,缺乏空间想象能力

典型例题1 右图所示区域为地球某日的夜半球,A 为圆心。读图回答(1)~(3)题。

(1)A 点的坐标和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A.10°N,80°E 80°

B.10°S,80°E 70°

C.10°N,100°W 80°

D.10°S,100°W 70°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2 点40 分B.14 点40 分

C.13 点20 分D.1 点20 分

(3)P 在Y 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北方向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不能进行正确的图形转化;二是对图中各点发生的地理现象不明确;三是不明确图中所示半球为夜半球;四是在具体计算的时候粗心大意。图示半球为夜半球,结合赤道的弯曲情况可以判断此时北纬80°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XY所在直线为过南极点的两条经线,Y点所在经线为西经100°则A点所在经线为东经80°,A为圆心则其纬度为南纬10°。此时太阳直射北纬10°、西经l00°,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70°,北京时间为2点40分。从图中可以看出P 在Y 的北方,P点在昏线上,因而P点又在Y的东方。

【纠错心得】在解答有关光照图的问题上,一要准确把握图中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等)、线(晨昏线、太阳直射经线、0 时所在经线等)、面(赤道面、晨昏圈所在平面等)的准确含义及其隐藏的条件(太阳直射的半球、太阳直射点可能运动的方向、季节的信息等), 二要能把不常见的光照图转换成平时常见的侧视图或俯视图,这样有助于对问题的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常见的光照图进行不同形式的转换,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典型例题 2 右图中MON 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 6 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

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 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 时

C.MO 为晨线

D.NO 为晨线

(2)此时北京时间为

A.6 日12 时B.7 日12 时

C.6 日24 时D.5 日12 时

(3)此时

A.开普教炎热干燥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图中信息提取不足,如地球自转方向;二是对晨昏线概念及特点理解不透;三是对日期分界线理解不到位,对图中阴影部分的理解不准确。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半球为南半球,日期的分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与l80°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经线为0时或l2时所在经线,由此可以判断过极点与P点的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NO为晨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温和多雨。过Q点的经线为180°经线,过P 点的经线为西经60°,从而可知北京时间为7日12时。

【纠错心得】有关日期的问题要注意区分日期的分界线:0时所在的经线和180°经线。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日期较早的1天,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日期较晚的1天。过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经线为0时或12时,如果该经线大部分位于昼半球则为12时所在经线,若大部分位于夜半球则为0时所在经线。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通过一定的练习来进行运用。

【纠错体验】下图所示区域在南半球,弧线M 为纬线,弧线N 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黑夜;甲、乙两点所在经线为120°E,甲点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13~15 题。

1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l20°E,20°S) B.(60°W,20°S)

C.(120°E,23.5°S)D.(60°W.20.5°S)

14.若图中乙点此时太阳高度是10°,则乙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

A.76.5°S 37°B.80°S 10°

C.76.5°S 10°D.80°S 30°

15.一架飞机自①地起飞,沿图中直线行驶至②地,其飞行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先东南后东北D.先东北后东南

易错点7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不清

典例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回答(1)-(4)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7 时B.15 时

C.17 时D.21 时

(2)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①>②

(3)此时

A.PM 为昏线,PN 为晨线

B.新一天的范围约占1/8

C.新一天的范围约占7/8

D.全球昼夜平分

(4)此时Q 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等太阳高度线的知识理解不透,不能根据等太阳高度线确定太阳直射点:二是对极点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不了解,(1)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的规律,结合等太阳高度线的分布规律,可以确定此时太阳直射23°26′N、45°E,直射点的时间为12时,北京时间为17时。(2)①和②两点经度相同,但此刻①点为直射点;②和③两点纬度相同,但此刻②点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3)图中MPN为晨昏线,但PM为晨线,PN为昏线;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和180°经线,且I80°以西为新的一天,以东时间上迟一天,据图计算新一天的范围是135°W向东到180°约占7/8。(4)Q点为北极点,处于极昼时期,太阳直射某经线时,这条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由于极点是所有经线的起点和终点,它的太阳高度都是正午太阳高度,故一天内太阳高度都是23°26′。

【纠错心得】等太阳高度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在等太阳高度线图中等太阳高度线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 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所示半球为昼半球,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的一部分。如果图中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一般最外侧的大圆上的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由于太阳直射的经线南北跨度为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则相反。

【纠错体验】下图中a、b、c 三点表示P地二分二至日某时的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P地位置在圆心处,同心圆上的数值表示太阳高度),据图回答16~18 题。

16.P 地的纬度大致是

A.23.5°N B.42°S

C.66.5°N D.42°N

17.若太阳位于b 点,国际标准时间是当日4 时16 分,则P

地的经度是

A.180° B.116°E

C.20°W D.160°E

18.当太阳位于a 点时

A.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大规模南迁

B.渤海沿岸附近海水盐度处于一年中最低时期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开普敦地区天气干热

易错点8 不理解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典例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展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地区来说

A.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北方上中天B.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南方上中天

C.6 月22 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D.6 月22 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2)下列关于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日,乙、丙、丁三地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

B.此日在乙地向北L,昼越来越长

C.在一年中.丙地的夜长一直短于丁地

D.在一年中,甲、乙、丙三地不可能同时出现昼夜平分的现象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能根据太阳视运动的情况判断某地的位置以及该地的昼夜长短,并推测其变化。读图可知甲地应为太阳直射点,乙地位于北极圈,丁地为北极点,丙地位于北极圈与北极点之间。位于甲、乙之间的地区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南方的天空。此日,北半球各地都达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乙地向北昼长都为24小时;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故第(1)题选D,第(2)题选A。

【纠错心得】在解答有关太阳视运动的题目时,一要注意观察图中太阳的运动方向,不论是在南北半球观察都应是在向西运动。二要注意正午时太阳所处天空的位置,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的天空,从而判断观测点所在的半球位置,二至日时太阳都在南方的天空,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二至日时太阳都在北方的天空,则该地肯定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二至日时太阳位于一南一北的天空,则看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夏至日大则该地在北半球,冬至日大则在南半球。三要注意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动的高度变化,若与地平圈只有一个切点,则该地为刚刚出现极昼的地点;若没有出现切点且太阳高度出现变化则为已出现极昼现象的地点;若终日不变则为极点。

【纠错体验】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

太阳视运动方向,∠l=∠2=22°,据此完成l9~21 题。

19.甲地的地理纬度是

A.23.5°N B.66.5°N

C.22°N D.90°N

20.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22°B.44°C.11° D.68°

21.该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B.尼罗河河水泛滥

C.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D.是北极考察的好时光

易错点9 大气受热过程理解不清

典例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

回答(1)~(2)题。

(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A.①B.②C.④D.⑤

(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A.①B.②C.④D.⑤

【错因分析】本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太阳辐射(图中②)到达地面首先要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图中①),长江中下游平原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华北平原晴朗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华北平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同时大气对地面还存在着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图中④)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还给地面。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虽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但年平均气温比四川盆地要低得多,故第(l)题选C.第(2)题选A。

【纠错心得】该题通过联系图反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首先被大气反射、散射、吸收等削弱,其中反射作用的削弱最为强烈,因而阴天是气温一般较低,这是云层的反射作用所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选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 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 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 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 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笔记考点

米)倍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备考笔记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两极就缩 小成一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高一地理笔记(注释)整理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一 1、天体恒星光热气球 星云气体尘埃 行星绕恒星转 卫星绕行星转 彗星慧头彗核慧发慧云慧尾 2、总行系银河系 河外星系 3、太阳大气光球太阳黑子 色球耀斑,日珥 日冕太阳风 (由内到外,温度由低到高,光度由大到小,厚度由大到小)*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4、太阳核反应区 辐射区 对流区 大气层(由内到外) 5、八大行星(由近及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木星土星(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6、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 专题二 1、恒星月:月球公转周期27.32日(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均自西向东) 2、塑望月:29.53日 3、月相变化新月(朔)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下弦月峨眉月 4、日食太阳月亮地球(月球遮住太阳,发生在新月) 5、月食太阳地球月亮(地球遮住太阳,发生在满月) 6、黄道地球轨道 白道月球轨道 7、朔望月大潮 上下弦月小潮 8、涨落潮时间差12时25分 专题三 1、太空探索的意义 空间资源 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专题四

1、太阳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2、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 3、角速度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到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秋分昼夜等长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高考地理知识笔记大全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详解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1 中国的疆域和政区(23省,5直辖市) 一.中国的四至 东:135°E 西:73°E 南:4°N 北:53°N 二.邻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海南岛 三.中国的政区 1.黑吉辽两河山 黑龙江—哈尔滨—黑 吉林—长春—吉 辽宁—沈阳—辽 河北—石家庄—冀 河南—郑州—豫 山东—济南—鲁 山西—太远—晋 2.两江两湖福浙安 江苏—南京—苏 江西—南昌—赣 湖北—武汉—鄂 湖南—长沙—湘 福建—福州—闽 浙江—杭州—浙 安徽—合肥—皖 3.海南重庆北上天 海南—海口—琼 重庆————渝 北京————京 上海————沪 天津————津4.青新藏蒙陕宁甘 青海—西宁—青 新疆—乌鲁木齐—新 西藏—拉萨—藏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 陕西—西安—陕/秦 宁夏—银川—宁 甘肃—兰州—甘/陇 5.两广一贵加云川 广东—广州—粤 广西—桂林—桂 贵州—贵阳—黔 云南—昆明—云/滇 四川—成都—川/蜀 6.还有港澳和台湾 香港————港 澳门————澳 台湾—台北—台 中国的地形地势 一、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阴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大巴山、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巴颜喀拉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不知道落下什么没有。) 二、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2.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 3.黄土高原(支离破碎) 4.云贵高原(多山、地表崎岖) 三、四大盆地: 1.准噶尔盆地 2.塔里木盆地(最大)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2 3.柴达木盆地 4.四川盆地 四、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1.松嫩平原 2.三江平原3.辽河平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1.洞庭湖平原2.鄱阳湖平原3.江汉平原 五、东南丘陵:1.浙闽丘陵2.两广丘陵3.江南丘陵 六、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4000m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000m-2000m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500m 中国的气候 一、光照 1.影响光照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 2)地势(海拔) 3)天气状况 2.分布 最多: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次多:西北内陆—深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雨天少 最少: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多、大大气反射作用强 二、热量 1.冬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原因:1)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2)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短 3)北方局冬季风源地近 2.夏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原因:1)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长2)南方雨日多 3.温度带 寒温带:一年一熟 中温带:一年一熟 暖温带: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热带:一年三熟 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三、降水 1.四种降雨类型 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3.雨带的推移 ·3月下旬登陆 ·4、5月——华南————————华北春旱 ·6、7月——江淮梅雨——————华北春旱 ·7、8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 ·9月——雨带南移 ·10月——退出 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强弱(这8个字很重要哦。) 4.降水的时空特点 时间: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地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5.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区>888mm——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水田 半湿润区400mm-800mm——北方(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旱田 半干旱区200mm-400mm——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干旱区<200mm新疆——荒漠、畜牧业——绿洲农业 四、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高中地理详细笔记和总结知识点.

高中地理知识总结 必修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高中高考地理三大专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三大专题总结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点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地理高考知识点(高考地理+备考笔记)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1、按成因: 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 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2、按性质: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按地理位置: 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这种洋流类型较多。 极地流:分布于极地海域。例如:南极绕极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陆地影响大。例如:我国的沿岸流。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除了盛行风以外,还有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 4.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 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 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 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影响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高中世界地理笔记大全

世界地理复习笔记大全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七大洲地形特色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第二节世界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黄、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4)宗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