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规范_互联网支付部分V2.0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规范_互联网支付部分V2.0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规范(互联网支付部分)

(V2.0版)

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4月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4)

一、检测依据 (4)

二、检测目标 (5)

三、启动准则 (5)

四、术语定义 (5)

五、适用范围 (6)

第二部分检测内容 (6)

一、功能测试 (6)

二、风险监控测试 (8)

三、性能测试 (8)

四、安全性测试 (9)

五、文档审核 (16)

第三部分外包附加测试 (17)

附录检测过程风险分析 (18)

第一部分总则

一、检测依据

1.GB/T 25000.51-2010 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

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2.GB/T 16260-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3.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4.GB/T 1890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

5.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6.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7.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8.GB/T 9386-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9.GB/T 14394-2008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10.GB/T 153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11.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12.GB/T 18336-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13.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14.《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

号)

15.《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0〕第17号)

16.《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认证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

行公告〔2011〕第14号)

二、检测目标

检测目标是在系统版本确定的基础上,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互联网支付)系统功能、风险监控、性能、安全性、文档和外包六项检测类进行测试,客观、公正评估系统是否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的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要求,保障我国支付业务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启动准则

1.非金融机构提交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被测版本与生产版本一致;

2.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内部测试进行完毕;

3.系统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安装手册等相关文档准备完毕;

4.测试环境准备完毕,具体包括:

(1)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一致或者基本一致,其中网络安全性、主机安全性、数据安全性和运维安全性测试尽量在生产环境下进行;

(2)支付服务业务系统被测版本及其他相关外围系统和设备已完成部署并配置正确;

(3)用于功能和性能测试的基础数据准备完毕;

(4)测试用机到位,系统及软件安装完毕;

(5)测试环境网络配置正确,连接通畅,可以满足测试需求。

四、术语定义

1.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1)货币汇兑

(2)互联网支付

(3)移动电话支付

(4)固定电话支付

(5)数字电视支付

(6)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7)银行卡收单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2. 互联网支付:是指依托互联网实现收付款方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五、适用范围

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本规范制定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检测方案。

非金融机构若将支付服务业务系统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则还应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附加测试。

第二部分检测内容

一、功能测试

验证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的业务功能是否正确实现,测试系统业务处理

的准确性,测试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1.1客户管理1.1.1客户信息登记及管理必测项1.1.2商业银行管理

1.1.3客户证书管理

1.1.4客户审核必测项

1.2账户管理1.1.5客户支付账户管理必测项1.

2.1客户支付账户管理审核

1.1.6客户支付账户查询必测项1.1.7客户支付账户资金审核

1.3交易处理1.3.1一般支付1 一般支付类必测项1.3.2担保支付2担保支付类必测项1.3.3协议支付3协议支付类必测项1.3.4订单撤销必测项

1.3.5转账

1.3.6预存

1.3.7提现

1.3.8积分查询

1.3.9积分兑换

1.3.10积分兑换撤销

1.3.11交易纠纷处理

1.3.12交易明细查询必测项

1.3.13交易明细下载

1.3.14邀请其他人代付

1.4资金结算 1.4.1客户结算必测项

1.5对账处理1.5.1商户发送对账请求1.5.2商户下载对账文件

1.6差错处理1.6.1长款/短款处理必测项1.6.2单笔退款必测项1.6.3批量退款

1.7统计报表1.7.1业务类报表必测项1.7.2运行管理类报表必测项

1.8运营管理1.8.1运营人员权限管理必测项1.8.2提现管理

1.8.3提现财务处理

1.8.4退款风控处理必测项1.8.5退款财务处理必测项

1一般支付:指客户在商户提供的平台上选购商品或服务,并在支付服务方确认付款的支付交易流程。本交易的特点为:客户在支付服务方进行身份认证、支付工具确认等,并且支付服务方不对交易双方提供交易担保。

2担保支付:指在一般支付中,由支付服务方为支付的双方提供交易担保,支付成功时支付服务方把付款人的资金暂存在一个中间账户,由付款人在确认收到货物(服务)后或者在指定期限付款人未进行收货确认时,把资金划转到收款人账户的一种业务。

3协议支付:指客户、商户、支付服务方事前签约,在支付时商户根据签约凭证直接向支付服务方发起扣款交易。协议支付要求客户信任商户能够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

二、风险监控测试

验证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的账户及交易风险,测试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2.1账户风险管理 2.1.1实名认证

2.2交易监控2.2.1监控规则管理必测项2.2.2当日交易查询必测项2.2.3历史交易查询必测项2.2.4实时交易监控必测项2.2.5可疑交易处理必测项2.2.6交易事件报警必测项

2.3交易审核2.

3.1系统自动审核必测项2.3.2人工审核必测项

2.4风控规则2.4.1风控规则管理必测项2.4.2黑名单必测项2.4.3风险识别必测项2.4.4事件管理必测项2.4.5风险报表必测项

三、性能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未来三年业务运行的性能需求。

测试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验证系统是否支持业务的多用户并发操作;二是验证在规定的硬件环境条件和给定的业务压力下,考核系统是否满足性能需求和压力解除后系统自恢复能力;三是测试系统性能极限。

根据以上性能测试内容,并结合典型交易、复杂业务流程、频繁的用户操作、大数据量处理等原则,选取以下测试业务点: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3.1 3.1.1支付必测项

3.2 3.2.1预存

3.3 3.3.1转账

3.4 3.

4.1交易明细查询必测项

3.5 3.5.1日终批处理

四、安全性测试

1.网络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网络环境进行检测,考察经网络系统传输的数据安全性以及网络系统所连接的设备安全性,评估系统网络环境是否能够防止信息资产的损坏、丢失,敏感信息的泄漏以及业务中断,是否能够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营和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1.1结构安全4.1.1.1网络冗余和备份必测项4.1.1.2网络安全路由器必测项4.1.1.3网络安全防火墙必测项4.1.1.4网络拓扑结构必测项4.1.1.5IP子网划分必测项4.1.1.6QoS保证必测项

4.1.2网络访问控制4.1.2.1网络域安全隔离和限制必测项4.1.2.2地址转换和绑定必测项4.1.2.3内容过滤必测项4.1.2.4访问控制必测项4.1.2.5流量控制必测项4.1.2.6会话控制必测项4.1.2.7远程拨号访问控制和记录必测项

4.1.3网络安全审计4.1.3.1日志信息必测项4.1.3.2网络系统故障分析必测项4.1.3.3网络对象操作审计必测项4.1.3.4日志权限和保护必测项4.1.3.5审计工具必测项

4.1.4边界完整性检查 4.1.4.1内外网非法连接阻断和定位

必测项

4.1.5网络入侵防范4.1.

5.1网络ARP欺骗攻击必测项4.1.5.2信息窃取必测项4.1.5.3DOS/DDOS攻击必测项

4.1.

5.4网络入侵防范机制必测项

4.1.6恶意代码防范4.1.6.1恶意代码防范措施必测项4.1.6.2定时更新必测项

4.1.7网络设备防护4.1.7.1设备登录设置必测项4.1.7.2设备登录口令安全性必测项4.1.7.3登录地址限制必测项4.1.7.4远程管理安全必测项4.1.7.5设备用户设置策略必测项4.1.7.6权限分离必测项4.1.7.7最小化服务必测项

4.1.8网络安全管理4.1.8.1网络设备运维手册必测项4.1.8.2定期补丁安装必测项4.1.8.3漏洞扫描必测项4.1.8.4网络数据传输加密必测项

4.1.9网络相关人员安全

管理

4.1.9.1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必测项

4.1.9.2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划分规则必测项

4.1.9.3网络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必测项

2.主机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主机安全防护进行检测,考察主机的安全控制能力。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2.1身份鉴别4.2.1.1系统与应用管理员用户设置必测项4.2.1.2系统与应用管理员口令安全性必测项4.2.1.3登录策略必测项

4.2.2访问控制4.2.2.1访问控制范围必测项4.2.2.2主机信任关系必测项4.2.2.3默认过期用户必测项

4.2.3安全审计4.2.3.1日志信息必测项4.2.3.2日志权限和保护必测项

4.2.3.3系统信息分析必测项

4.2.4系统保护4.2.4.1系统备份必测项4.2.4.2故障恢复策略必测项4.2.4.3磁盘空间安全必测项4.2.4.4主机安全加固必测项

4.2.5剩余信息保护 4.2.

5.1剩余信息保护

必测项

4.2.6入侵防范4.2.6.1入侵防范记录必测项4.2.6.2关闭服务和端口必测项4.2.6.3最小安装原则必测项

4.2.7恶意代码防范4.2.7.1防范软件安装部署必测项4.2.7.2病毒库定时更新必测项4.2.7.3防范软件统一管理必测项

4.2.8资源控制4.2.8.1连接控制必测项4.2.8.2资源监控和预警必测项

4.2.9主机安全管理4.2.9.1主机运维手册必测项4.2.9.2漏洞扫描必测项4.2.9.3系统补丁必测项4.2.9.4操作日志管理必测项

4.2.10主机相关人员安全

管理

4.2.10.1主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必测项

4.2.10.2主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划分规则必测项

4.2.10.3主机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必测项

对支3.应用安全性测试

付服务业务系统应用安全性检测,主要检测应用系统对非法访问及操作的控制能力。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3.1身份鉴别4.3.1.1系统与普通用户设置必测项4.3.1.2系统与普通用户口令安全性必测项4.3.1.3登录访问安全策略必测项

4.3.1.4非法访问警示和记录必测项4.3.1.5客户端鉴别信息安全必测项4.3.1.6口令有效期限制必测项4.3.1.7限制认证会话时间必测项4.3.1.8身份标识唯一性必测项4.3.1.9及时清除鉴别信息必测项

4.3.2WEB页面安全4.3.2.1登录防穷举必测项4.3.2.2安全控件必测项4.3.2.3使用数字证书必测项4.3.2.4独立的支付密码必测项4.3.2.5网站页面SQL注入防范必测项4.3.2.6网站页面跨站脚本攻击防范必测项4.3.2.7网站页面源代码暴露防范必测项4.3.2.8网站页面黑客挂马防范必测项4.3.2.9网站页面防篡改措施必测项4.3.2.10网站页面防钓鱼必测项

4.3.3访问控制4.3.3.1访问权限设置必测项4.3.3.2自主访问控制范围必测项4.3.3.3业务操作日志必测项4.3.3.4关键数据操作控制必测项4.3.3.5异常中断防护必测项4.3.3.6数据库安全配置必测项

4.3.4安全审计4.3.4.1日志信息必测项4.3.4.2日志权限和保护必测项4.3.4.3系统信息查询与分析必测项4.3.4.4对象操作审计必测项4.3.4.5审计工具必测项4.3.4.6事件报警必测项

4.3.5剩余信息保护 4.3.

5.1过期信息、文档处理

必测项

4.3.6资源控制4.3.6.1连接控制必测项4.3.6.2会话控制必测项4.3.6.3进程资源分配必测项4.3.6.4资源检测预警必测项

4.3.7应用容错4.3.7.1数据有效性校验必测项4.3.7.2容错机制必测项4.3.7.3故障机制必测项4.3.7.4回退机制必测项

4.3.8报文完整性 4.3.8.1通信报文有效性

必测项4.3.9报文保密性 4.3.9.1报文或会话加密

必测项4.3.10抗抵赖 4.3.10.1原发和接收证据

必测项

4.3.11编码安全4.3.11.1源代码审查必测项4.3.11.2插件安全性审查必测项4.3.11.3编码规范约束必测项4.3.11.4源代码管理必测项4.3.11.5版本管理必测项

4.3.12电子认证应用4.3.12.1第三方电子认证机构必测项4.3.12.2关键业务电子认证技术应用必测项4.3.12.3电子签名有效性必测项4.3.12.4服务器证书私钥保护必测项

4.数据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数据安全防护进行检测,主要考察数据的传输、存储、备份与恢复安全性。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4.1数据保护4.4.1.1客户身份信息保护必测项4.4.1.2支付业务信息保护必测项4.4.1.3会计档案信息保护必测项

4.4.2数据完整性4.4.2.1重要数据更改机制必测项4.4.2.2数据备份记录必测项4.4.2.3保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必测项4.4.2.4备份数据定期恢复必测项

4.4.3交易数据以及客户

数据的安全性

4.4.3.1数据物理存储安全必测项

4.4.3.2客户身份认证信息存储安全必测项

4.4.3.3终端信息采集设备硬加密措施或其它防伪手

必测项

4.4.3.4同一安全级别和可信赖的系统之间信息传输必测项

4.4.3.5加密传输必测项

4.4.3.6加密存储必测项

4.4.3.7数据访问控制必测项

4.4.3.8在线的存储备份必测项

4.4.3.9数据备份机制必测项

4.4.3.10本地备份必测项

4.4.3.11异地备份必测项

4.4.3.12备份数据的恢复必测项

4.4.3.13数据销毁制度和记录必测项

4.4.3.14关键链路冗余设计必测项

5.运维安全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运维安全进行检测,主要考察运维安全管理制度及运维安全执行情况。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5.1环境管理4.5.1.1机房基础设施定期维护必测项4.5.1.2机房的出入管理制度化和文档化必测项4.5.1.3办公环境的保密性措施必测项4.5.1.4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必测项4.5.1.5机房进出登记表必测项

4.5.2介质管理4.5.2.1介质的存放环境保护措施必测项4.5.2.2介质的使用管理文档化必测项4.5.2.3维修或销毁介质之前清除敏感数据必测项4.5.2.4介质管理记录必测项4.5.2.5介质的分类与标识必测项

4.5.3设备管理4.5.3.1设备管理的责任人员或部门必测项4.5.3.2设施、设备定期维护必测项4.5.3.3设备选型、采购、发放等的审批控制必测项4.5.3.4设备配置标准化必测项4.5.3.5设备的操作规程必测项4.5.3.6设备的操作日志必测项4.5.3.7设备使用管理文档必测项4.5.3.8设备标识必测项

4.5.4

人员管理 4.5.4.1人员录用必测项

4.5.4.2人员转岗、离岗必测项4.5.4.3人员考核必测项4.5.4.4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必测项4.5.4.5外部人员访问管理必测项4.5.4.6职责分离必测项

4.5.5监控管理4.5.5.1主要网络设备的各项指标监控情况必测项4.5.5.2主要服务器的各项指标监控情况必测项4.5.5.3应用运行各项指标监控情况必测项4.5.5.4异常处理机制必测项

4.5.6变更管理4.5.6.1变更方案必测项4.5.6.2变更制度化管理必测项4.5.6.3重要系统变更的批准必测项4.5.6.4重要系统变更的通知必测项

4.5.7安全事件处置4.5.7.1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必测项4.5.7.2安全事件的分类和分级必测项4.5.7.3安全事件记录和采取的措施必测项

4.5.8应急预案管理4.5.8.1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必测项4.5.8.2相关人员应急预案培训必测项4.5.8.3定期演练必测项

6.业务连续性测试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业务连续性进行检测,主要考察系统是否具备业务连续性管理并达到设计目标。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4.6.1

业务连续性需求分

析4.6.1.1业务中断影响分析必测项4.6.1.2灾难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必测项

4.6.2

业务连续性技术环

境4.6.2.1备份机房必测项4.6.2.2网络双链路必测项4.6.2.3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备份必测项4.6.2.4高可靠的磁盘阵列必测项4.6.2.5远程数据库备份必测项

4.6.3业务连续性管理 4.6.3.1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必测项

4.6.3.2应急响应流程必测项4.6.3.3恢复预案必测项4.6.3.4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必测项

4.6.4备份与恢复管理4.6.4.1备份数据范围和备份频率必测项4.6.4.2备份和恢复手册必测项4.6.4.3备份记录和定期恢复测试记录必测项4.6.4.4定期数据备份恢复性测试必测项

4.6.5日常维护4.6.

5.1每年业务连续性演练必测项4.

6.5.2定期业务连续性培训必测项

五、文档审核

对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的用户文档、开发文档、管理文档的完备性、一致性、正确性、规范性,以及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是否遵从更新控制和配置管理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如下:

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5.1用户文档5.1.1用户手册必测项5.1.2操作手册必测项

5.2开发文档5.2.1需求说明书必测项5.2.2需求分析文档必测项5.2.3总体设计方案必测项5.2.4数据库设计文档必测项5.2.5概要设计文档必测项5.2.6详细设计文档必测项5.2.7工程实施方案必测项

5.3管理文档5.3.1测试报告必测项5.3.2系统运维手册必测项5.3.3系统应急手册必测项5.3.4运维管理制度必测项5.3.5安全管理制度必测项

5.3.6安全审计报告必测项

第三部分外包附加测试

对于非金融机构将支付服务业务系统相关运维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情况,还应进行外包附加测试,主要测试以下几个方面:编号检测项检测说明

6.1外包服务的外包内

6.1.1外包程度及具体内容

必测项

6.2安全保密协议6.2.1签署外包安全保密协议必测项6.2.2保障托管数据的安全、可靠必测项6.2.3明确双方责任必测项

6.3风险评估6.3.1评估业务外包相关风险必测项6.3.2外包商的合同义务和要求必测项6.3.3控制和报告程序必测项6.3.4外包协议的持续评估必测项6.3.5符合监管要求和准则必测项6.3.6外包服务应急计划必测项

6.4外包商资质6.4.1外包商提供支付服务的经验和能力评估必测项6.4.2外包商硬件资源评估必测项6.4.3外包商的财务状况评估必测项6.4.4外包商的资金构成、人员构成以及主管部门的审

必测项6.4.5外包商的运维管理制度评估必测项6.4.6外包模式调查及风险评估必测项

6.5外包合同6.5.1明确规定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必测项6.5.2明确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必测项6.5.3规定保守信息资源机密必测项6.5.4规定争议解决办法必测项

6.6控制和监督6.6.1对外包业务的管理和监督必测项6.6.2定期评估外包商的财务状况必测项6.6.3定期审查合同条款的履行必测项

6.7外包交付6.

7.1制定详细的系统交付清单必测项6.7.2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必测项

附录检测过程风险分析

为保证检测实施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检测方案中分析支付服务业务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编

号风险描述

风险发生

可能性

风险对测试或

项目的影响

责任人规避方法

1应用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在测试

中出现无法预料的未知错误,导致

测试失败

高高被检测方

对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

务器进行性能的预先评

估,调整测试计划,预留

调优时间直至延长测试

时间

2被检测方技术支持人员不到位中高被检测方充分的沟通与协调人力资源,保证检测活动的顺利进行

3测试环境受到干扰,比如数据库服

务器或应用服务器被临时征用,不

能专职为本测试服务

低高被检测方

暂停测试,等待测试环境

恢复正常,推迟测试计划

4测试数据准备不成功低高被检测方由支付服务业务系统开发人员帮助解决

5性能测试方面的疲劳度不足,长时

间运行情况不确定

中中检测方

保证测试进程的顺利进

行,适当时候能延长测试

周期

6在对服务器加压方面有欠缺低中检测方加深对系统的了解,尽量全面地覆盖系统业务功能点

7工具缺陷,测试工具和监控工具无

法全部支持的所有IT系统的测试和

监控

中高检测方

尽量在测试前能够准备

充分,能提前使用系统以

便对测试工具调试

8测试环境及条件制约,环境复杂多

变,造成真正的测试加压时间缩短

中中被检测方

保证测试环境的正常稳

定运行

9被测系统与生产系统的不一致性,

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的系统配置差

别较大

高高被检测方

尽量能够采用和生产环

境配置性能相近的设备

【最新】个人工作总结金融系统

【最新】个人工作总结金融系统 个人工作总结金融系统 年的各项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了,在这里我只简要的总结一下我在这一年中的工作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工作经验的增多,我对我个人在工作中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我所在的岗位是农行的服务窗口,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本行的形象.我的工作中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和放松.众所周知,朝阳支行有两个储蓄所是最忙的,我那里就是其中之一.每天每位同志的业务平均就要达到二三百笔.接待的顾客二百人左右,因此这样的工作环境就迫使我自己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在工作中认真认真再认真,严格按照行里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际操作.一年中始终如一的要求自己,在我的努力下,年我个人没有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在我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用我多年来在储蓄工作中的经验来帮助其他的同志,同志们有了什么样的问题,只要问我,我都会细心的予以解答.当我也有问题的时候,我会十分虚心的向老同志请教.对待业务技能,我心里有一条给自己规定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千方百计的把自己不会的学会.想在工作中帮助其他人,就要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 我有渴望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在每一次行里发展新业务的时候.只要需要有人在单位加班,我都是头一个站出来.不论加班到几点,我都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知道,这也是单位领导对我个人的信任.我也会积极的利用好每一次学习新业务的机会,做好各项新业务的测试工作,不给整个支行的工作拖后腿.在这种想法下,我很好的完成了分理处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也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 我所在的长营储蓄所是分行级的青年文明号.就象所里贾琳同志说的:是一个互敬互爱的大家庭.常听知道我们所情况的其他同志讲,从没见过有那个单位有我们这里这样同志间关系如此融洽的.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同志间都象一家人一样,从没有一点矛盾,如果有意见也是工作上的不同,这样的意见就意味着工作水准的不断提高.我一直认为我这个人的先天性格决定了我非常适合在储蓄做,因为我的脾气非常好,而且随着工作月历的增加,做事也越来越学会的稳重.好脾气对所里而言首先就意味着好的服务态度,我坚持以青年文明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我工作到现在,从没受到过一次外面顾客的投诉.在平时有顾客对我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姓名:蒲文柔 学号:2014102080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不断转变,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也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蚂蚁金服2016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有: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分期乐的大学生分期等。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点 就目前自己接触过的京东白条来看,以点带面,我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大好处: 1.个人申请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迅速、便捷。一般申请的数额较小,审批速度、发放速度快,能够十分迅速、便捷的实现消费贷款,拉动大众消费的愿望。一般网络申请消费贷款,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得证明材料的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京东白条来说,只要准确、真实的填写相关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审批。 2.推动着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拉动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消费金融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平台,使大家的消费空间更加宽广。同时它也在不断拉动着潜在消费愿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推动着消费方式的更加多元化,不断塑造着一个有着更加开放的消费心理的社会氛围。许许多多有稳定收入

来源并且消费愿望旺盛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网络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最迫切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发展的低效率;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开发主要表现为线上模式,并且各自所涉及的消费产品的范围还比较局限;最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触角一般只伸各大城市,而 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我认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解决的便是以上的四大问题。下文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推进。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作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对于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广泛存在的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加强这部分的法律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2.完善征信结构、健全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发展进程还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而征信体系关系到是否应该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大小的重要问题。健全征信体系,完善对于个人的信用考察制度,有利于推动消费贷款的发放,可以极大地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会受益匪浅。对于完善征信体系,银行和非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责任力度,同时,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完善客户信用的评价体系。 3.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不断开发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线上模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详细介绍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详 细介绍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摘要】互联网金融持续火爆的今天,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做一个清晰的界定,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通过持续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深度解析互联网金融相关资讯,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最终系统梳理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将逐一为您解析。 当“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当下社会最热、几乎平均薪酬最高的行业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将发出何种火星撞地球的碰撞?这是笔者在2012年下半年时的思考,但是当进入2013年秋季之时,才发现金融已经完全从一个高贵、专业、远离大众的行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并持续占据着诸多媒体重要版面。 “屌丝理财神器”余额宝上市两周就吸金66.01亿元;互联网门户巨头新浪也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发行“微博钱包”;京东商城刚对外宣布经成立金融集团,融360的3000万美金融资案例让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者心动不已,苏宁银行、阿里银行或真或假的传闻一再牵动人们的神经……一个未来金融的新格局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逐渐成型。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几乎各大金融网站、杂志、金融论坛都在谈它的前世今生,都在猜测它会何去何从。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在此种模式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对接,交易成本大大减少。 对于这样一个新兴概念的出现,大多数人是激动的、狂喜的,以至于把任何带点互联网和金融表象的事物都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金融的讨论很多,却很少有人站出来将其做一个系统的分类。虽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其2012年8月主笔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个核心部分进行详细分析,但也仅主要分析了手机银行和P2P融资模式。最近业内也有人将众筹、比特币、余额宝等都作

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内涵与破坏性创新促进无现金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内涵与破坏性创新促进无现金社会的发展 张东明 摘要: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自金融诞生以来,就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资金,所以金融行业对于信息需求和处理都是较为强大,这些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今时代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所以金融行业也是受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借助与互联网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方式,金融行业自身的功能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支付体系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改变了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货币形态和运行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提高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面对此种情况需要对于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破坏性创新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资金融通、信息中介以及支付等业务是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冲击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上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会彻底改变现有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但同时,尽管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有了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出现,对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风险。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破坏性创新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破坏性创新,主要是通过产品和市场创新形成,对于市场竞争规则有着一定的冲击,并且可能会因此带来更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于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主要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为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于支付体系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内涵 所谓支付体系是指,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交易双方实施交易的方式,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交易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关系的组织和安排。支付体系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支付体系能够实现交易者之间,交易者与金融机构之

银行核心系统简介

核心业务系统 描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用信息、凭证管理、现金出纳、柜员支持(机构管理和柜员管理)、总账会计、内部账管理、客户信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兑换、同城票据交换、客户信贷额度管理、定期贷款、分期付款贷款、往来业务、资金清算、金融同业、结算、人行现代支付、外汇买卖业务、国债买卖、保管箱、租赁、股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一、核心系统背景 VisionBanking Suite Core是集团在总结二十余年银行应用系统集成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中国银行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形势,吸纳国外银行系统中先进的设计理念,推出的与国际完全接轨、功能完善、易学易用、扩充灵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了银行整个基础业务范围,有助于银行提供给客户更方便、快捷和贴身的“一站式”服务。 在VisionBanking Suite Core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中,集团将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技术和国内、国际银行界先进的银行业务模式、管理方法结合在一起。系统采用先进的C-S-S三层体系结构,拥有强大、稳定的系统核心。 在全面覆盖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突出“金融产品”概念,银行可方便定制新的业务品种、产品组装或更改业务模式;系统整合了银行的业务服务渠道,方便银行增值服务范围的扩展,在无须更改系统内核的情况下方便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系统在深化“大集中” 、“大会计”、“一本帐”、“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柜员制”等成熟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从“客户”、“产品”到“服务” 、“渠道”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真正的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作到了为客户定制差别化的服务。从而实现了银行集中经营、规范业务、个性服务、丰富渠道、减少风险、辅助决策、降低成本的目标;系统设计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分离原则,方便于系统快速部署和适应业务流程再造要求。 集团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以技术的进步来支持和推动银行业务的拓展,为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isionBanking Core的系统实现原则满足了银行业务系统所要求的:先进性、实时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网络化、开放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易移植性。 二、系统功能说明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互联网金融支付是痛点

什么是金融?无非就是帮助缺钱的人找钱,帮助有钱的人投资,于是钱就变成了一种工具,需要时时刻刻地搬家,虽然网贷也好、众筹也罢,以及什么私募基金,搞得概念再好,最后总是要把钱拿走,但这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钱该怎么运输呢? 通常情况下,大家有几种选择: 第一,属于大神级别的,比如阿里和腾讯,他们可是互联网公司里面的大神,几乎没有不干的行业,支付更是早早布局,通过用户和产业链上的优势,已经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帝国。比如支付宝,这个几年前大家看不上的玩意儿,如今已经成长成为了庞然大物,你工商银行爱存不存又能怎样,如果做网贷,必然要接入支付宝,按照马云划出的道儿道儿玩耍。再说财付通,腾讯虽然布局比较晚,但手段确实很高,用不花一分钱的红包活动,把大家紧紧锁进了财付通里,抢了大量红包?收了滴滴打车大量的代金券?天天在那儿诱惑你,但如果你真要想把它们拿出来,必须得有财付通才行。谁说我们没有原则,我们就跟谁急。但随着红包越抢越多,这心里也难免发痒。最后,还是手贱,干脆还是开一个吧。再后来,京东开放了财付通入口,于是就又多了一个剁手的理由。总之,在阿里和腾讯上面玩互联网金融,是一点障碍都没有的,用银行卡无论是接入支付宝还是财付通,都是那么的顺畅,谈笑间你的钱就被转走了,有的时候仅仅需要扫一下二维码,甚至根本不用输入支付密码,人家就怕你们思考,就怕你们麻烦,但凡让你多磨蹭1秒钟,你就有后悔的可能,所以企鹅也好,阿里也罢,把能做的都已经做到了极致。 第二,属于求包养级别,互联网金融还是那个互联网金融,但是待遇却截然不同。你想融资、想划款,自己是没有通路的。怎么办?摆在面前的就是两条路,一个是用银行自己的网银,这就需要你把所有的网银全部列出来,因为你根本就不知

金融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第七章金融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金融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是连接各金融业务子系统,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和传递,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备、全面的信息及各种信息分析工具的核心系统。它主要包括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系统和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两大部分,它的建设和完善,对全面提高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也是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系统 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系统一般包含金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客户信息评估系统、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银行内部管理系统、企业理财的智能化服务系统工程以及金融监控与预警系统等内容,是一个建立于庞大业务信息系统与金融基础交易数据上的复杂管理信息系统。一、金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金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是所有金融电子系统的信息和数据来源,其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是建立金融信息分析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金融监控系统等的基础。有效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系统要把信息采集渠道直接延伸到每一个金融业务系统中去,使金融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能采集到准确、完整、实时的数据,并及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为金融宏观决策和金融信息服务提供高价值的信息。因此,完善金融业务处理系统是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以我国的现代商业银行为例,它的综合业务系统应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国际银行通用的会计方法,有效减少业务处理的沟通成本。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应该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银行通用的会计方法,如多币种记账,多支行核算等。系统将自动按银行的行政结构,按统一的业务品种、业务类别的会计核算科目及其币种,汇总产生综合核算数据和报表。 (2)建立与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管理体系。新一代劳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应通过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右以提供更好、更多的客户服务品种;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客户的账户和资金管理,综合反映客户在银行各项结算业务的信息,为银行建立客户风险管理体系,避免或降低银行的信贷和信用风险,使银行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3)建立新型的业务架构,合理划分应用系统。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是按业务种类和业务特性划分应用子系统、统一本外币的处理,不再区分公司存款和对私储蓄系统,不再区分人民币业务和外币业务系统,提供多种多样的本外币业务系统的计息方法,支持各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af5426784.html,/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人人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甚至具有替代作用。赛迪投资顾问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将会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在肯尼亚,手机支付系统M-Pesa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其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而且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而且不是由商业银行运营。 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其发展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比如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到2012年年中已经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约0.6亿美元。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 文/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 源自《清华金融评论》 在刚刚结束的“双十一”年度购物节中,各大电商再次联袂奉献了一场狂欢般的消费盛宴。根据披露的数据,11月11日当日仅天猫的交易额就突破了912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国社会消费单日平均的零售金额。窥斑见豹,从不断升温的在线消费中,足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场景和行为方式的重塑正持续加强。另一方面,作为交易便利和交易成本的双重受益者,我们也欣然拥抱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这场互联网商务地质结构运动中崛起的高峰。自2012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历经野蛮生长的洪荒开拓、各领风骚的模式分化以及暗流涌动的风险激荡,正逐步迈向政策包容、市场成熟、用户依赖、生态井然的阳光地带。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共性特征。本文不妨对此做一些简单梳理。 一是伴生于商务平台 何为互联网商务平台?应当说,互联网时代的商务平台,是一种轻资产形式的虚拟营业场地。传统的经济活动和金融交易行为往往高度依附于重资产形式的物理场所。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强大的网络通信技术把独立的个体和分散的经济活动通过网络串联在一起,形成了

一个无形却真实、虚拟却有效的交易场所。平台大如连接了超过800万商户和近3亿用户的淘宝,小如连接超过1.5万商户和700多万用户的苏宁易购。相比于传统的物理交易场所,互联网平台虚拟营业场所高度集中,大大降低原始投入,从而使交易成本更低、交易规模更大、撮合效率更高,经济活动的规模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杠杆实现了倍增。 互联网商务平台作为虚拟的营业场地,其价值通过其广泛连接的商务机构网络得以充分体现。平台在与各类外部机构建立连接的同时,平台与所连接机构双方的资源也实现了有效的互补。一方面,平台为外部机构提供了用户、账户、支付工具等一系列的基础资源;另一方面,外部机构为平台增添了各类业务、产品资源。双方通过彼此连接快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彼此经营能力都得以快速提升。广泛连接下的资源聚合,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价值体现。 互联网平台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往往是在以某个独特新颖的商务应用开发出有待拓展或提升的市场需求后,首先构建一个专业化的业务服务网站,如始于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始于个体网络借贷(P2P)的陆金所等,并凭借在该领域建立的先发优势快速形成规模化扩张和服务路径依赖,完成初始用户及各项资源的积累,再凭借既有用户、入口以及各项基础服务资源优势,构建广泛的连接网络,实现业务、产品资源的进一步扩展与聚合,基于互联网快速传播以及入口依赖等特性,快速形成平台放大效应。

汽车金融业务系统操作手册(逐车贷

汽车金融业务系统操作手册(逐车贷·经销商使用) 江铃汽车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2015年3月

目录 1系统访问及基本操作 (1) 1.1系统访问与登录 (1) 1.1.1 用户登录 (1) 1.1.2 系统注销 (1) 2我的工作 (2) 2.1待办工作 (2) 2.2修改个人密码 (2) 3额度信息管理 (4) 3.1额度申请 (4) 3.2已申请额度查询 (5) 3.3经销商额度信息查询 (5) 4客户信息管理 (6) 4.1经销商信息管理 (6) 4.1.1 经销商基本信息 (6) 4.1.2 录入报表信息 (8) 5经销商担保管理 (10) 5.1创建担保人信息 (10) 5.1.1 个人担保人信息 (10) 5.1.2 法人担保人信息 (10) 6库存信息管理 (12) 6.1库存信息管理 (12) 6.1.1 新增库存 (12) 6.1.2 查询库存 (13) 6.1.3 编辑库存 (13) 6.1.4 删除库存 (13)

7经销商放款还款 (15) 7.1逐车贷款还款试算 (15) 7.1.1 查询功能 (15) 7.1.2 全选功能 (15) 7.1.3 试算功能 (15) 7.1.4 重置功能 (16) 7.2经销商贷款还款 (16) 7.2.1 贷款还款逐车 (16) 8经销商车辆信息查询 (20) 8.1车辆信息查询 (20) 9经销商贷后管理 (22) 9.1经销商贷后 (22) 9.1.1 贷后管理 (22)

1系统访问及基本操作 1.1系统访问与登录 1.1.1用户登录 登录方式:用户名和密码验证。 用户使用个人登录用户名及密码访问系统,登录系统后,为保证账户安全,请首次登陆的用户立即修改个人密码。 在“用户名”文本框输入个人登录ID,在“密码”文本框输入初始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即可登录系统,登录界面,如下图所示: 1.1.2系统注销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退出系统】标签,下图界面:: 点击此标签后,即可更换登录用户或退出系统。

银行业务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银行业务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型商业银行具有从业人员多、业务覆盖广、地域跨度大等特点,跨部门、跨岗位协作难度大,信息和知识流转困难,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能力滞后。知识管理的缺失和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银行的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通过在大型银行部署知识管理系统,能带来显著的效益提升,如网点服务效率提升、银行业务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营销水平提升等。 伴随着银行信息化的进行,国内商业银行也逐渐开始了知识管理系统与体系的探索和构建。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详细介绍了一个银行业务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Web2.0是在Web1.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理念对于知识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开发一个企业级的Web应用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需的周期时间越来越短,同时对系统易用性、稳定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搭建系统的框架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开发与维护难度。本文选择Java EE标准框架JSF和开源框架Spring、Hibernate作为Web应用开发的解决方案。JSF的好处是表达各种各样的行为或属性的UI组件和它的呈现器之间的耦合度非常低。Hibernate是数据持久层的一个轻量级框架,它提供了查询获取数据的方法,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操作数据库,节省了我们开发处理数据的时间。 Spring对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的多变性和复杂性非常有用,它的众多优 势之中最突出的就是可以分层架构。本文从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思想出发,首先对银行业务知识管理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利用UML用例图详细介绍了系统登录模块、知识浏览模块、经验交流模块、知识推送模块四个模块。然后分别从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层和数据库等方面,阐述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文章最后给出了系统运行的结果。 实践表明,在Web应用开发中,使用整合JSF、Spring、Hibernate的开发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各个框架的优点,降低Web应用开发的复杂性,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详细介绍

【摘要】互联网金融持续火爆的今天,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做一个清晰的界定,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通过持续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深度解析互联网金融相关资讯,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最终系统梳理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将逐一为您解析。 当“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当下社会最热、几乎平均薪酬最高的行业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将发出何种火星撞地球的碰撞?这是笔者在2012年下半年时的思考,但是当进入2013年秋季之时,才发现金融已经完全从一个高贵、专业、远离大众的行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并持续占据着诸多媒体重要版面。 “屌丝理财神器”余额宝上市两周就吸金66.01亿元;互联网门户巨头新浪也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发行“微博钱包”;京东商城刚对外宣布经成立金融集团,融360的3000万美金融资案例让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者心动不已,苏宁银行、阿里银行或真或假的传闻一再牵动人们的神经……一个未来金融的新格局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逐渐成型。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几乎各大金融网站、杂志、金融论坛都在谈它的前世今生,都在猜测它会何去何从。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在此种模式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对接,交易成本大大减少。 对于这样一个新兴概念的出现,大多数人是激动的、狂喜的,以至于把任何带点互联网和金融表象的事物都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金融的讨论很多,却很少有人站出来将其做一个系统的分类。虽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其2012年8月主笔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个核心部分进行详细分析,但也仅主要分析了手机银行和P2P融资模式。最近业内也有人将众筹、比特币、余额宝等都作为互联网金融单独的模式,并有不同的分类说明。但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以及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不断加深,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定义及模式分类还是难以全面覆盖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态。 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做一个清晰的界定,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通过持续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深度解析互联网金融相关资讯,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最终系统梳理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并由罗明雄于2013年4月21日举办的“清华金融周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首次提出。 基于最近互联网金融火爆现象,为了更好的将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成果与业界进行交流探讨,笔者将基于

新一代信贷管理知识系统及业务管理

XX银行 新一代核心系统信贷项目 业务需求讲明书 XX部2012年X月

修改记录 本文档中所包含的信息属于内部资料,如无XX银行的书面许可,任何人都无权复制或利用。

目录 1引言 (5) 1.1 编写目的 (5) 1.2 项目背景 (5) 1.3 术语定义 (5) 1.4 参考资料 (5) 2项目范围 (6) 2.1 项目目标 (6) 2.2 业务活动图 (6) 2.3 业务产品功能 (6) 2.4 业务组织架构 (7) 2.4.1运营职责 (7) 2.4.2业务流程图 (9) 2.5 用户讲明 (10) 2.6 与其他系统关系 (11) 2.6.1存款账户结算系统 (11) 2.6.2与票据系统 (11) 2.6.3与贸易融资系统 (12)

2.6.4 与网上银行系统 (12) 2.6.5 与总帐系统 (12) 2.6.6 与国结系统............................................................................... (12) 2.6.7 与资金系统 (12) 3功能需求讲明 (12) 3.1 功能清单 (12) 3.1.1业务功能 (12) 3.1.2后台治理功能 (14) 3.2 功能流程讲明 (17) 3.2.1承兑业务 (17) 3.2.2.......................... ……(功能逐个描述) 22

3.3 报表需求 (22) 4非功能需求讲明 (23) 4.1 业务量讲明 (23) 4.2 用户量讲明 (23) 4.3 用户界面需求 (24) 4.4 产品质量需求 (24) 4.4.1可用性 (24) 4.4.2可靠新 (24) 4.4.3性能 (24) 4.4.4可治理性 (24) 4.4.5可维护性 (24) 4.5 安全性需求 (24) 4.5.1可靠性 (25) 4.6 其他需求 (25) 5业务风险操纵 (25) 6其他 (25)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来源:金窝窝 现在以互联网技术作为主导的金融行业,称为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在技术、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上都有很大改变。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推动了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金融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网络金融发展情况,概括国内网络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最后对未来国内网络金融发展趋势做出肯定。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措施;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促进了金融创新。在此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在金融行业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上平台进行交易,人们在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给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时,也深受互联网弊端的困扰,比如财产被盗,网上诈骗,网上支付漏洞等。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的数量持续增加,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形式也不断复杂化,使得国家无法对互联网金融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管理,进而各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大。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通过对比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找出国内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合理性建议,以便国家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从字面意义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总和,它涉及两个方面,但是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只涉及狭义的互联网金融范畴,却忽略了互联网金融的广义内涵。举例来说,狭义的互联网金额活动主要指网上银行业务,而广义的金融活动除了网上银行业务,还包括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以及监管问题等。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深度解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互联网金融市场。 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在涉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学术成果中,孔繁强教授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因特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这句话概括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可以了解到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互联网与金融活动紧密联系。 最新的百科查询结果更为简单明了,它将互联网金融直接定义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上述两种说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便是互联网金融与信息技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智慧树《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智慧树《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第一章初识互联网金融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成为继O2O、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经济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国现有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传统金融企业的注意。我们将带你了解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以及各方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本节先讲了国外网络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社交金融,大数据与智慧银行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案例讲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势。 对互联网金融的争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将出现融合趋势,二者不是谁颠覆谁、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 第二章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金融,不仅给金融带来了新态势,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让传统的现金支付逐渐“退居二线”的互联网支付及迅速发展的移动支付。支付方式经历了哪些变革?目前国内外互联网支付发展如何?移动支付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别问那么多为什么,点开视频,你就清楚啦~ 支付方式的历史变革 1. 实物支付阶段; 2. 信用支付阶段; 3.电子支付阶段; 4. 移动支付阶段。 新态势下的互联网支付 1.市场高度集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2.定价水平基本低于传统POS交易 3.网关支付服务提供商采用:银行卡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结合 4.无卡支付可能成为网上支付的潮流性 改变我们生活的移动支付 本节提及的几种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你心目中对移动支付的未来期望呢?或者从你的角度看来,移动支付模式还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当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下,在科技发展的动力带领下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大家对未来的移动支付拭目以待。 总结 当支付遇到互联网,我们看到了支付方式的变革,也看到这些变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而贷款是金融服务中的最具刚性需求的服务。针对获取贷款困难的小企业、增加便利性的线上消费、特殊的人群如学生、创新征信及审核模式

互联网金融系列支付清算体系介绍上

互联网金融系列支付清 算体系介绍上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支付清算体系的简介 支付清算体系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或说公共服务。我国由央行主管此事,目前大体维持“结算-清算”二级制的支付体系。通俗地讲,银行与商户、消费者之间为结算关系,而银行之间构成清算关系,两个层次交易完成后,支付环节才算终了。清算,其实就是因跨行交易而产生的银行间债务债权进行定期净轧(比如每日),以结清因跨行交易产生的债务债权。清算更为底层,是一个平台,由央行主导建设,一般个人用户不会直接接触清算系统。结算则是前端,由银行、非金支付公司等向客户提供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支付业务。银行自身接入清算系统,非金融支付公司则以自已开户的备付金托管行代理接入清算系统。 图1“结算-清算”二级体系 从上面的二级体系可以看出,跨行的清算必须经过央行的清算系统进行处理,而银行内部的结算,则是由各个商业银行自己经营办理。 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对清算的义务和责任:

1,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具体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 2,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银监会)制定支付结算规则。 在《商业银行法》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对结算的支持: 1,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办理国内外结算。 因此,清算不等于结算。从基础概念看,央行主导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清算系统,而商业银行则可以经营国内外结算业务,即是“结算-清算”二级制的支付体系。 那么,为什么央行需要维持目前的“结算-清算”二级体系呢笔者认为本质是监控资金在全社会的流动,避免系统性风险,提高支付的效率,树立公众对支付体系的信心,同时,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等。由于清算系统是平台系统,不是前端服务,因此对用户体验没有刻意要求,但对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央行将其视为金融的基础设施,或称公共服务,依然未允许市场化的商业介入。结算环节则是市场主体分散的交易,对用户体验要求较高,因此在不产生系统性风险(要一定程度上容忍非系统性风险,比如创新业务试点中发现安全漏洞之类的)的前提下,当局鼓励创新,增加用户支付效率,改进体验。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希望实现的意图为维持现有格局,清算环节仍然视为基础设施,不希望市场介入;支付结算环节则放开竞争,鼓励创新。 目前在运行的清算系统均由央行主管,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超级网银)、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CUPS)、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系统和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等。这些系统大多由央行主办,可视为非盈利的基础设施,仅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由特许企业(银联)运营(但银联仍由央行主管)。 二,清算的运作过程 本节笔者以银联为例子,结合目前的刷卡消费涉及的发卡行,收单行,衔接机构,用户和商户等主体,全面阐述清算的过程。 1,清算账户的开通 清算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参与清算的主体需要开通清算账户,用于管理清算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沉淀,管理资金的头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