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重_轻逸_我们的祖先_与卡尔维诺的小说美学主张

沉重_轻逸_我们的祖先_与卡尔维诺的小说美学主张

沉重_轻逸_我们的祖先_与卡尔维诺的小说美学主张
沉重_轻逸_我们的祖先_与卡尔维诺的小说美学主张

第26卷第1/2期2008年4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Jour nal of C hangzho u Institute of T echno logy(So c i a l S cience Ed ition)

V o.l26No.1/2

A pr.2008

收稿日期:2007-11-05

沉重#轻逸

)))5我们的祖先6与卡尔维诺的小说美学主张

钟菲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卡尔维诺从轻与重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关于小说重量的美学理论。/轻0在卡尔维诺的思维和小说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沉重0是他苦心追求/轻0的最重要的前提。其小说创作与美学理论之间具有非常鲜明的相互阐释性。5我们的祖先6三部曲刻画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该作品具有轻逸特色的语言风格和虚实相生的轻逸叙事结构,是卡尔维诺实践其关于小说重量的美学理论的典范。

关键词:沉重;轻逸;形象;语言;结构

中图分类号:I10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08)01/02-0068-06

卡尔维诺是一位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小说家。他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实验性文本,其想象的诡谲,表现形式的精妙及哲学与文学的相互融合,将文学的趣味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他还形成了一套相对自足、颇具个性特色的小说美学理论。依据目前卡尔维诺文集的中文译本,其美学理论的系统阐述主要集中在5美国讲稿6和5为什么读经典6两部论著中。可以说,这两部论著是卡尔维诺本人庞大的阅读行动的结果,也是他依循自己的文学道路,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回顾、反思与诠释。因此,卡尔维诺的小说创作与美学理论之间凸显出非常鲜明的相互阐释性。以5美国讲稿6为例,他对读者提出的以其小说理论为依据阅读他的小说的建议,便可以成为其作品与理论的相互阐释性的印证。同时,这两部论著的独特个性还在于:鲜活的文字,睿智的思想,毫无抽象、晦涩之气,是智性与诗意的完美结合。由此,以卡尔维诺关于小说/重量0的理论观照其本人的小说创作,便有了充足的依据与合理性。

5美国讲稿6第一章的主题词就是/重量0。在此,卡尔维诺开宗明义:/第一讲我讲解轻与重的问题。我支持轻,并不是说我忽视重,而是说我认为轻有更多的东西需要说明。01关于轻的内涵,作者使用了丰富的词汇加以揭示和诠释,/轻巧0、/轻微0、/轻松0、/轻逸0、/轻盈0;它们指向人物、天体、城市、小说结构与语言、思维与心理过程(感觉与情绪)。对此,卡尔维诺旁征博引,展开了细致、精确的阐说。他用神话形象来讲话:柏尔修斯何以成功地割下美杜莎的头颅,而避免了自己变成石头的?/他依靠的是世界上最轻的物质)))风和云,并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间接的形象)))镜面反射的映象。0o他十分推崇5十日谈6中哲学家兼诗人卡瓦尔坎蒂的形象:/他一只手撑在那巨大的石墓上,由于他自己体重很轻,纵身一跳便跳出了包围圈,向另一方向走开了。0?进而卡尔维诺揭示了这一形象的特质:庄重中蕴涵着轻巧。他借助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为自己的观点寻求丰富的例证:顽皮的小妖、梦喻的魔力、缥缈的精灵,从这些代表着各种自然力量的细小轻巧的形象中,卡尔维诺捕捉到了一种特殊的抒情语气,并为这种语气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功能:/这种语气能使我们从外部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以忧愁或讥讽的方式来度过我们的一生。0?

凡此种种,它呈现出这样一个事实:/轻0在

第1/2期

卡尔维诺的创作思维和小说美学中占有根本性的重要地位。但是,如果追问这种/轻0的内涵和实质到底是什么,确定的答案恐怕又很难给出。虽然卡尔维诺曾以卡瓦尔坎蒂为例,论述过/微小0的单位的三个特点,说明了/轻0的三种不同含义,但同时他又认为要把自己有关/轻0的想法描绘出来,是件很难的事。从其文论到广泛的艺术实践看,这种/轻0与一般意义上的/轻0比较,具有更为细致、繁复、深邃的模糊多样的特点。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卡尔维诺努力描绘他关于/轻0的想法,并把它作为他那个时代(20世纪)和下一个时代(21世纪)能够秉持、能够发现的一个重要价值的时候,/沉重0几乎成为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甚至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卡尔维诺苦心追求/轻0的最重要前提。

关于/重0,卡尔维诺的解释是明晰的))) /沉重0,指向也是确定的)))外部世界、生活。他反复强调外部世界非常沉重,/沉重的大地0, /生活这个沉重负担0。对/沉重0的具体诠释则体现在这类表述中:/外部世界那时而悲怆时而荒诞的景象0,/遭受痛苦0。包括对昆德拉观点的引用:形形色色的限制就是生活中的重负。在承认和强调外部世界生活沉重的同时,他把/轻0看作是观察和表现这种世界和生活的哲学和科学的依据,/我不是说要逃到幻想与非理性的世界中去,而是说我应该改变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逻辑,另外一种认识与检验的方法去看待这个世界。我所寻求的各种轻的形象不应该像梦幻那样在现在与未来的现实生活中必然消失。0?进而他作出了更精辟的阐说:/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0?

综观卡尔维诺的文学世界,题材和表现方式异常繁复、多姿多彩,形象、结构乃至叙事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轻逸之美。而同时,我们却总能在表面轻盈的文字里感受到它的重量,它对于人类生存处境的探察,在不断给我们带来审美惊奇的同时,也不断引导着我们作理性的思考。其中5我们的祖先6三部曲(5分成两半的子爵6,1952; 5树上的男爵6,1957;5不存在的骑士6,1959)极具代表性,是卡尔维诺实践其关于小说重量的美学理论的典范。

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

5我们的祖先6三部曲所描述的故事都发生在远离我们的年代里,它不是由一个共同的人物或共同的情节脉络连缀而成。三部曲的主人公分别是:梅达尔多子爵、柯西莫男爵和阿季卢尔夫男爵。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遭遇和个性也迥然有异,但人物的外部形态及生存状态都被作者赋予了/轻0的共同特点,并由此引出一串串奇峰陡起、让人猝不及防的故事。

柯西莫轻的形象肇始于12岁那年爬上树的那一刻。生活在怪异家庭里的柯西莫自小叛逆,对姐姐恶心变态的蜗牛大餐的虐待,对父亲及家族守旧专横的观念及作为,极度厌恶。因拒吃姐姐的蜗牛汤和蜗牛做的主菜,父亲一句怒斥/从饭桌上滚开!012岁的柯西莫转身走出饭厅,爬上树,向众人宣告:/我绝不下树!0自此开始到年华老去,柯西莫再也未曾踏足陆地。漫长的岁月中,他在茂密的树林间,在盘枝错节的树枝之上轻巧跳跃,穿梭往来,搭建出了一个崭新的树上世界。正是这种生活在树上的独特而神奇的方式,成为主人公形象之轻的外部依据。从柯西莫爬上树的那一刻起,卡尔维诺就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描写与渲染,对柯西莫轻盈形象的刻画。

柯西莫在圣栎树上。密实的树枝向外伸展,凌空架起一道道高高的桥梁。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微风轻拂,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纷纷射下。他从圣栎树跳到榆树,再换到角豆树、桑树,在花园之上悬空行走。他爬上了那棵枝干密布的玉兰树,俯视一向被围墙遮挡的花园,那里植物异常密集,香气浓郁袭人。他努力分辨着各种不同的香味,并观察每一棵树的枝叶,看到许多新奇的叶片。还是树上的观望,只是这次改换成白蜡树, /太阳金光耀眼,一道光芒直射草地,使豌豆似的黄绿变成了翡翠般的碧绿。远处深黛色的橡树林有些树枝摇动,,0?高居于树端的柯西莫还尽情地欣赏着翁达利家的花园,/地上像星星一样铺满了从绿色的藤条上长出的锯齿状边缘的叶子。黄色的竹子轻盈地摇曳,发出翻动纸张似的沙沙声。0阳光透过层层叶片,把满园绿色映照得

69

钟菲:沉重#轻逸)))5我们的祖先6与卡尔维诺的小说美学主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色彩斑斓,光怪陆离,/沉浸在这异常的安宁静谧之中,柯西莫情不自禁地头朝下倒吊起身子,于是在他的眼里,倒转过来的花园变成了一座森林,一座不属于大地的森林,一个崭新的世界。0à这个崭新的世界是柯西莫最理想、最完美的生活家园。作者把他送到树上,让他轻盈地攀援在树枝绿叶之间。但享受和守护这个家园,这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作者展开了神奇而大胆的想象,在幻想和现实世界之间游走自如,在亦真亦幻的描写中不断揭示着大自然给予柯西莫的启迪与关照,让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获得了一如地上那样生活的基本保障,始终文明地生活着。卡尔维诺不惜泼墨渲染,描写大自然的美好,尽显生活于其中的柯西莫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并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种情感和认知)))与自然融合,能够治愈人的精神创伤,能够使人重新找回久已失落的天真纯洁,更能使人获得充足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

与柯西莫轻盈形象不同的是,阿季卢尔夫根本就未曾有过血肉之躯。那身沉重、雪白锃亮的铠甲里空无一物,除了声音与行动,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他的存在。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存在的人如何才能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渐渐具备清晰的、便于记忆的、能够独立存在、-栩栩如生.的形象0á?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阿季卢尔夫是不存在的,轻到了没有分量的程度,但作者从细节入手,让这个仅靠意志和信心存在的骑士凭借异常强大的心灵力量,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没有分量的重量。

羽毛是极轻微的物质,它是古代骑士头盔上必备的饰品。在5不存在的骑士6中,作者多次写到阿季卢尔夫及其他骑士头盔上的羽毛,如第一章前后就出现了4次,其中对阿季卢尔夫头盔上的羽毛的描写显得尤为鲜艳夺目:/头盔上插着一根大概是一种东方雄鸡的羽毛,闪耀出彩虹般的五颜六色。0?当画面从众骑士头上那一大片刷刷作响的羽毛移出,定格在阿季卢尔夫头盔上那一根彩虹般的羽毛上时,无论它如何细微、轻逸,当它与那身洁白、沉重的盔甲形成巨大反差之时,也许它就能够成为人们解读阿季卢尔夫的一个重要参照物。

5不存在的骑士6讲述的是一个涉及自我认定的故事,阿季卢尔夫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证明自身的存在。为此,他殚精竭虑,做着种种保持自我尊严的努力:使铠甲永远整齐、洁白如雪;让他那顶帐篷成为基督教军营中最整洁最舒适的帐篷;不能吃喝却使就餐过程从容、井然有序,争取到比桌上任何人都更多的侍者们的照顾;与纠缠其身的寡妇普丽希拉度过了一个充满美妙细节的神奇的夜晚,,但既然需要自我认定,证明自身存在,首先就缘于他缺乏活着的肉体作为存在的直观证据及由此造成的有关他历史的模糊不清。尽管在朗巴尔多眼中,阿季卢尔夫的白色铠甲能使军队中除他之外的其余部分显得更加实在,尽管布拉达曼泰认为惟有他使铠甲具有意义,使自己的生活和战斗有意义,但对自身的担忧和焦虑总是在侵袭和啮咬着他。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对自己的理性,对自己的意志进行着考察和拷问,有时甚至苛刻、固执到极点。譬如在/世界的存在尚不确定的时刻)))黎明时分0他的一系列强迫性的专注活动,就成为他感受自身存在,恢复平素庄严的仪态和敏捷思维的奇特方式。

虽然从整部小说看,羽毛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缘于这样一个涉及自我认定的故事,说它可以成为我们解读阿季卢尔夫的一个重要参照物,依据在于:其一,羽毛已成为阿季卢尔夫/是一个空虚的存在0 l v,具有没有分量的重量的标记。首先在作者笔下,羽毛是轻微到几近没有重量的形象,彩虹般的五颜六色更衬托出它斑驳缥缈的虚幻。实在而沉重的铠甲上的一根羽毛,意味着阿季卢尔夫自我认定的虚无和艰难。如同他盾牌上的那枚徽章,图案越来越小,根本无法辨认中心里有什么东西,预示着阿季卢尔夫最终注定的消失无踪。其次,也正是这样的羽毛,因为居于阿季卢尔夫的头盔之上,便有了精确的重量,变得实实在在。相对于周围有着血肉之躯却平庸麻木的众人,没有了身体作为最后庇护的阿季卢尔夫拥有着异常强大的心灵的力量。他什么也没有或者说什么也不是,但无数熠熠生辉的细节构成了他实在而鲜活的生命。也因此,这位不存在的骑士具有了某种沉甸甸的分量。其二,从作者一方看,羽毛也绝非信手拈来之物,仅作点缀之用的。5我们的祖先6

702008年

第1/2期

作为一个整体,不是由情节和人物的关联性决定的,而完全取决于三部小说内在意蕴的关联性。从一个角度审视,确实可以这样界定三部小说的意蕴:/采用童话的手法,来表现当代社会里人被摧残,苦苦追求自身的完整性的遭际。0 l w对于这样一个共同的严肃而沉重的主题,作者在阿季卢尔夫形象的刻画上,同样体现出他对于轻与重关系的辩证思考和积极实践,借助于轻的形象以对紊乱的现实进行严肃深沉的哲理思考。

二、具有轻逸特色的语言风格

卡尔维诺曾在5美国讲稿6中这样界定他的创作活动:/我的工作常常是为了减轻分量,有时尽力减轻人物的分量,有时尽力减轻天体的分量,有时尽力减轻城市的分量,首先是尽力减轻小说结构和语言的分量。0 l x他极为推崇卢克莱修,认为他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把世界这个整体分解成无数个细小的、运动着的、轻微的世界,并感知它们的存在;其实质在于把/轻0看作是以哲学和科学为依据的观察世界的重要方式。因而,正确、精确地使用语言,并努力减轻词语的重量,成为卡尔维诺小说语言的追求目标,它以丰富多样的形态呈现于5我们的祖先6中:从外部形态特征、行为、衣饰等方面凸显三位主人公形象之轻;叙述人物某种思维或心理过程时,其中包含着细微的不可感知的因素,语言充满了不确定性;从细微末节处入手,运用具体数字,使意义附着在没有重量的词语中,使其变得像词语那样轻微,进而为作品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关于最后一种/轻0的含义,卡尔维诺曾以艾米莉#狄金生的一首诗为例加以阐释:

一个普通的夏晨

一个萼片、一个花瓣、一根花刺

一汪露水、一只蜜蜂也许两只

微风吹过,树叶飒飒,

我是一朵玫瑰花! l y

5我们的祖先6对于数量词的运用,尤其是更细微的数词/半0和/一0的运用,可以说明作者的上述观点。

梅达尔多子爵初上战场就被炮弹击中,身体一分为二,成了半身人。由此开始,他被救回的右半身,以半张脸和半边细窄的身子所构成的怪异形象,幽灵般出没于泰拉尔巴的城堡、山谷,甚至连他的行为乃至思维都有了一种故意追求残缺、破坏完整的特征。脚夫用担架抬他回家,梅达尔多只付一半的钱,而将所及之物一劈为二更成为他怪异行为的一种模式。仅是在梅达尔多回家的第二天,他父亲心爱的伯劳鸟就僵死在鸟笼架上,几乎只剩下半个身子:一只翅膀折了,一只爪子断了,一只眼睛被抠去了。老子爵伤心过度,第二天就死了。接着,遭受厄运的东西五花八门,源源不断:尚未成熟的梨被竖切一半,石头上跳跃的半只青蛙,绿叶掩藏着的半个甜瓜,森林里各式各样被劈成两半的蘑菇,树、蒲公英、水母、蝙蝠、松鼠,甚至连书都被对半劈开。

失去理性的梅达尔多干着种种伤天害理的事,他的行为无疑是邪恶的疯狂的。但卡尔维诺也只是凭借他奇特的想象力不断描绘着这个半身人的恶,而并未对这种种恶行进行直接的谴责,其中应该蕴涵着一些未能言明的东西。当一个人丧失了原有的完整性,遭受到肢解和分裂,人性受摧残,生命被异化,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宣泄愤怒和绝望,其实最终也只能是一种无法化解的痛楚,单纯的谴责在这里是软弱无力的。

更有深意的是邪恶的子爵与善良的子爵不谋而合的想法。前者对他的侄子说:/假如你将变成你自己的一半的话,孩子,我祝愿你如此,你便会了解用整个头脑的普通智力所不能了解的东西。你虽然失去了你自己和世界的一半,但是留下的这一半将是千倍的深刻和珍贵。0 l z后者对牧羊女帕梅拉说:/我现在怀有我从前完整时所不曾体验过的仁爱之心: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抱以同情。0 l{如此看来,肉体的分裂,疏离于常规的看似完整的存在方式,反倒成就了一种人性的突破。

在5树上的男爵6一书中,数词/一0的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涉及到大自然的描写内容,颇为有趣,让人回味。翁布罗萨海湾一带,树林茂密,大自然变幻多姿,作者像树上的男爵一样,有着一种超然在上的视角。他一面观察自然界的微末细节,诸如叶片色彩斑斓的变化,奇花异草散发的各种不同的香气,蒲公英花球上飞出的细细的绒毛,森林中此起彼伏的流水、蝉鸣、蹄声,,一面作形

71

钟菲:沉重#轻逸)))5我们的祖先6与卡尔维诺的小说美学主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而上的遐想,观照精密细致,联想深邃而渺远。

树上生活的日子久了,柯西莫的天地发生了变化,从未有过的感情也随之生长、蔓延。他逐渐体会出绿意盎然中的友情和敬重。/夜里他倾听着树木如何用它的细胞在树干里记下代表岁月的年轮,树霉如何在北风中扩大斑点,在窝里熟睡的小鸟瑟缩着将脑袋钻进最软和的翅膀下的羽毛里,毛毛虫蠕动,伯劳鸟腹中的蛋孕育成功。有的时候,原野静悄悄,耳朵里只有细微的响动,一声粗号,一声尖叫,一阵野草迅疾瑟瑟声,一阵流水淙淙响,一阵在泥土和石子上的蹄声,而蝉鸣声高出一切之上,,0 l|/一声0、/一阵0是轻微的、稍纵即逝的,这是美妙的自然之声、自然之节律。卡尔维诺笔下的大自然与人说话,同人交流,被赋予了鲜活的人性和灵性。也因此,柯西莫拥有了最理想最完美的精神家园。

在卡尔维诺小说中,原本细微末节的东西又被附着上/半0与/一0轻微分量,从字面看,与主题无关,与思想无关,但却能激发他的兴趣,促使他将轻微的对象从平庸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从常识中解放出来,使作品构建的世界呈现出无穷多样性和丰富的意蕴。

三、虚实相生的轻逸叙事结构

对小说表现形式的实验与革新,彰显出卡尔维诺小说写作一贯的美学追求。其中叙事结构的用心良苦和新颖精妙,形成了5我们的祖先6三部曲虚实相生的轻逸风格。从叙事结构上看,5我们的祖先6远没有其后的5命运交叉的城堡6、5看不见的城市6、5寒冬夜行人6、5帕洛马尔6等那么复杂诡奇,但作品仍充满了鲜活的气息和巨大的张力。

5我们的祖先6中的三个故事,在叙事者身份的确定与功能的选择上具有共同之处。它们都巧妙地勾画出一个独特的叙事者,借由他们讲述人物和故事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而叙事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这种叙事者兼故事角色的双重性使他们几近于全知全能。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一次次被模糊,又一次次被缝合得天衣无缝,趣味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中5不存在的骑士6对轻逸结构的营造,更能体现出作者在尽力减轻小说结构方面所作的尝试。

5不存在的骑士6共12章,前3章完全是一个第三人称的叙述,第四章突然指称转换,说故事的苔奥朵拉修女正式登场,告诉读者:/我在修道院里写作,从故纸堆里,从在会客室听到的闲谈中,从有过亲身经历的人们的珍贵回忆中,撷取材料。0 l}在随后章节的起始,苔奥朵拉总是把自己置于实际写作的情境中,不断向读者提示:这故事是我苔奥朵拉修女在诉说着的,修道院院长交给我一项与众不同的任务,就是写下这段奇人奇事。其间,/我0的叙述的主观性愈加明显:一边是/我0叙述的故事随写作发展着,另一边是/我0对创作经验和策略,包括正在进行的写作技巧的述说。及至最后一章,/我0竟听到自己讲述的故事中的人物)))朗巴尔多骑士在修道院门前的呼唤。一时故事由虚入实,原来/我0就是修女本人所写的故事的女主人公布拉达曼泰,叙事者的创作和她创作的故事在此合二为一。

显然,这种叙事结构的搭建,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它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总在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告诉读者作者虚构作品的具体手法,并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总之,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

/我0写到打仗,厨房水槽里碗碟的叮当声便幻化成长矛戳响盾牌和铠甲碰撞的声音,利剑劈砍头盔的声音;院子里修女在织机上弄出的哒哒声,仿佛是骏马奔驰时的马蹄踏地声。而眼下厨房频繁飘来的白菜味儿,让/我0无法驱除法兰克军队开饭时的情景:/我看见士兵们在蒸汽缭绕的军用大锅前排队,不停地拍打饭盒和敲响饭勺儿,,因此,我只得在想象中把我的故事中的英雄们聚集在伙房里。我看见阿季卢尔夫在热腾腾的蒸汽中出现,,0 l~接下来,叙事者淡出读者的视野,继续讲述故事本身。类似这样的叙事结构,第四章之后多有出现。作者借助于/我0的视觉、听觉甚至嗅觉,通过/我0的叙述,在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打造了一条连通的栈道。/我0在其中移步换影,穿越时空。一面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一面精心营造真实感,然后又小心翼翼地缝合

722008年

第1/2期

着真实与幻想的界限,叙事者的叙述和对叙述的叙述浑然融于一体。

叙述者/我0甚至还将虚构小说的过程一一道来,以童话般浓艳的色彩,夸张的描写,制作出一个个广阔无垠的奇特场景。其中整个故事的发展,人物命运的走向,则任由叙述者操纵和掌控。如写阿季卢尔夫主仆二人渡过大海,寻找索弗罗妮亚公主的故事。/我0为了将故事写下去,必须在白纸上变出峭壁突兀、沙石遍地、刺柏丛生的图景。于是/我0的笔几乎划破稿纸,弄出皱褶和破口。/现在我画的这些曲线就是海水,它们代表一片汪洋大海。这会儿我画阿季卢尔夫乘坐的海船,在这边我画出一头巨大的鲸,,啊,它们相遇了。那么在大海的深处将要发生一场鲸与船的激战了。由于我把鲸画得比船大,船将处于劣势,,0 m u大量简洁生动的文字,虚实相生的叙述,共同构成了小说结构的轻逸之美。读者几乎可以将自己置于叙述者的叙事中,身临其境,随心所欲地以任何方式看到正在发生的一切,构想将要发生的一切。虚实相生的叙事结构,使作品构建的世界进一步呈现出无穷多样性和丰富的意蕴。轻逸的外部结构与作者对现实、对文学的理性思考相互交融,轻与重相得益彰,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想象的愉悦。

我们总是无法成功地谈论我们所喜爱的事物,想要说清卡尔维诺小说的/沉重/与/轻逸0,无疑也是困难的。卡尔维诺的小说精巧、别出机杼,未言明的东西远比言明的东西丰富、复杂得多,一旦试图用某种确定的图式去解释它,反而会减弱作品本身的趣味和意蕴。但可以确定的是, 5我们的祖先6及卡尔维诺关于/沉重0与/轻逸0的小说美学主张,已经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在整体的文化脉络中获得了特殊的意义。

注释:

1o????á l x l y卡尔维诺:5卡尔维诺文集#美国讲稿6,吕同六、张洁主编,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318页,第319页,第326页,第334页,第322页,第343页,第393页,第318页,第331页。

?à? l v l z l{ l| l} l~ m u卡尔维诺:5卡尔维诺文集#我们的祖先6,吕同六、张洁主编,蔡国忠、吴正仪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225页,第118页,第303页,第312页,第35页,第53页,第143页,第323页,第335-336页,第380页。

l w卡尔维诺:5卡尔维诺文集#意大利童话6(上),吕同六、张洁主编,马箭飞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责任编辑:赵青

73

钟菲:沉重#轻逸)))5我们的祖先6与卡尔维诺的小说美学主张

《卡尔维诺小说两篇》同步练习.docx

《卡尔维诺小说两篇》同步练习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s 逃难(nan) ?处分(chd) 洞穴(xue) ?膘肥体壮(biao)? 圈养(quan)?颤抖(chan)? 马MOiu)为之一振(wQi) ? C、折断(zhe) ■蹩M(bie)■ 捕食(b?气喘吁吁(xU) ■ D^ 苔l¥(xian) ?剥皮(b0)? 琢磨(zhuo)?大腹便便(phin) ?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医生一再警告大腹便便的他得赶快减肥,否则势将百病丛生。 ? ? ? ? B、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徳文化在每个家庭的传承,是家庭道徳观的浓缩和规范,父母不仅要言 传,更要身教,要让下一代从小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 ? ? ? ? C、安排大学生当村官就像播种一样,不能简单一撒了事,而要讲究依土依时播种,这样才能因人成事, ? ? ? ? 从而确保选派的大学生都是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 D、口前,未来免费WIFI覆盖全球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无数网民的心屮炸开,免费WIFI覆盖 全球究竟是现实,还只是美国人的一-场南柯一梦呢? ? ? ? ? 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部门在南京门两地区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虽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根据方位和时代判断, 很可能是疑似金陵凤凰台遗址。21*cnjy*com B、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和出口低于预期,种种迹彖表明屮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 C、2014年3月9日,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经典照片“胜利之吻”的男主角在家乡病逝,享年86岁,一段传奇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D、近日土耳其表示,在建设安伊高速铁路二期工程,将寻求中国的帮助,这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打入欧洲

金庸小说人物大全

金庸小说人物大全 《飞狐外传》人物(共有112人)马行空马春花徐铮商宝震何思豪阎基田归农苗人凤南仁通补锅匠脚夫车夫蒋调侯店伴钟兆文钟兆英钟兆能南兰苗若兰商老太平四胡斐张总管王剑英王剑杰陈禹古若般殷仲翔福康安赵半山孙刚峰吕小妹钟四嫂易吉钟小二钟阿四胖商人瘦商人凤南天凤七俞朝奉蛇皮张邝宝官凤一鸣大汉孙伏虎尉迟连杨宾中年武师程灵素同桌后生袁紫衣刘鹤真崔百胜曹猛蓝秦王仲萍张飞雄慕容景岳姜铁山薛鹊王铁匠姜小铁田青文张管家聂钺上官褚轰汪铁鹗周铁鹤曾铁鸥秦耐之姬晓峰张九任通武相国夫人蔡威汤沛无青子海兰弼大智禅师欧阳公政西灵道人文醉翁周隆郭玉堂齐伯涛陈高波安提督宗雄桑飞虹倪不大倪不小常赫志常伯志上官铁生哈赤大师心砚石双英刘之余童怀道李廷豹石万嗔木文察陈家洛无尘道长德布李沅芷余鱼同司徒雷谢不当黄希节 《雪山飞狐》人物(共有25人) 于管家田青文左书僮右书僮平阿四阮士忠刘元鹤杜希孟周云阳郑三娘宝树苗若兰苗人凤范帮主殷吉胡一刀胡夫人

胡斐陶子安陶百岁曹云奇琴儿熊元献静智大师赛总管 《连诚诀》人物(共有37人) 卜垣丁典万震山马大鸣万圭水福水岱水笙孙均冯坦平工头刘乘风血刀老祖言达平汪啸风张姓老者陆天抒吴坎沈城花铁干狄云宝象和尚周圻空心菜鱼贩头子桃红耿天霜高管家教书先生铁匠凌退思凌霜华菊友梅念笙戚芳戚长发鲁坤 《天龙八部》人物(共有169人) 刀白凤丁春秋马夫人马五德小翠于光豪巴天石不平道人邓百川风波恶甘宝宝公冶乾木婉清少林老僧太皇太后天狼子天山童姥王语嫣乌老大无崖子云岛主云中鹤止清白世镜包不同本参本观本相本因出尘子冯阿三兰剑古笃诚过彦之平婆婆石清露石嫂司空玄司马林玄慈玄寂玄苦玄难玄生玄痛叶二娘竹剑左子穆华赫艮乔峰李春来李傀儡李秋水刘竹庄朴者和尚祁六三全冠清阮星竹西夏宫女许卓诚朱丹臣努儿海阿碧阿洪阿胜阿朱阿紫波罗星陈孤雁鸠摩智来福儿孟师叔宋长老苏星河苏辙完颜阿古打耶律洪基耶律莫哥耶律涅鲁古耶律重元吴长风吴光胜吴领军辛双清严妈妈余婆婆岳老三张全祥单伯山单季山单叔山单小山单正段延庆段誉段正淳段正明范禹范百龄范骅苟读和里布何望海易大彪郁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

外国文学之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1860年-1904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 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 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 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 立思考的余地。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 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代表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凡卡》《樱桃园》等。 《变色龙》作品简介 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巡警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 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原来,金银 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主的小狗的鼻子,却被小狗咬了 手指。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一开始,奥楚蔑洛夫很 是公正和严历,大声斥骂养狗的人,并要把小狗处死;当听到 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立即改变态度,并 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样。这时巡警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他又开始“变脸”,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但接着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改口大骂赫留金。他对小狗的态度一变再变,当最后从将军家厨师口中得知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马上大声赞扬小狗是“伶俐的”,“小坏包”。处置完“事件”后,他警告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来收拾你的!”又继续巡逻了。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练、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卡尔维诺语录

卡尔维诺中文站 Italo Calvino in China ?第十二章| 首页| Italo Calvino Chronology ? 卡尔维诺语录(选自台湾译本) 卡尔维诺中文站:首页-> 生平事迹 巴黎到底是什么呢,巴黎是一本巨大的参考书,是一本查阅这座城市的百科全书:打开这本书,它给你一连串的资讯,包罗万象为别的城市望尘莫及。──《巴黎隐士》 对自己住家舒适程度不满意的人来说,寒冷夜晚的最佳避难所自然是电影院。马可瓦多最喜欢的是彩色电视,在大银幕上你可以拥抱最宽阔的地平线:大草原、嶙峋的高山、赤道丛林,及满布鲜花的岛屿。──《马可瓦多》 爱人阅读彼此的身体不同于阅读写下来的书页,它可以从任何一点出发,跳略,重复,持久。……从身体的阅读中可以辨认出一个方向,一条通向终端的路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被切成两半其实是件好事,如此才会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都不完整、才会知道这种不完整会带来悲伤。──《分成两半的子爵》 书册和誓言,比不上一个人既有的价值。人可以进行书写,只不过灵魂可能早就已经落失。──《不存在的骑士》 想要清楚看见地上的人,就应该和地面保持必要的距离。──《树上的男爵》

城市里的每样创新,都会影响天空的样子。──《看不见的城市》 我并不想在这里讨论未来学,而是要谈文学。目前这一轮即将终了的太平盛世,见证了西方现代语言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书籍的千福(禧)年。──《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 如果我们忽略了自己,便无法认识身外的各种事物。宇宙是面镜子,我们在其中只能注视我们已经从自己那里学到的东西。──《帕洛玛先生》 每个选择必然有个反面,亦即放弃;于是选择与放弃的举动并无差别。──《命运交织的城堡》 这一夜,青蛙不多。越过竹林,就是通往蛛巢的小径,那是只有宾一个人才知道的神奇地带。在那里,宾可以编织魔咒,可以自立为王,可以变成神仙。──《蛛巢小径》 Posted on 2007年10月02日11:52 | Permalink | 返回页首 卡尔维诺中文站2001-2006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7160605.html,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作者:杨婷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2期 摘 ;要:美国埃德加艾伦坡堪称文坛上一朵奇葩,对美国文学史有着深厚的影响。特别是哥特式小说,离奇的故事情节,荒诞的人物构造,独特的写作手法等等。每个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都能使人神经紧绷,惊恐过后不禁又会陷入深深的思考,这正是其特有的魅力所在。《黑猫》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主人公的人格,场景设置和超自然现象等方面展现爱伦坡对哥特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式;超自然;《黑猫》 指导教师:张艳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1 一、爱伦坡及其创作风格 爱伦坡是美国小说家,诗人以及文学评论家。尤其恐怖小说和短篇是里程碑式的,后人无法企及更难以超越的。爱伦坡在其短篇小说批判地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要素,在承袭的基础上,把一直以来人们利用氛围制造恐怖而内化为人心理的扭曲,让人从内而外的感到恐惧。瑰丽的场景,精确的逻辑,阴郁的气氛,缥缈的想象,摄人心魄的死亡气息,充满张力的惊悚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爱伦坡的作品。爱伦坡的绝大多数小说迎合了哥特式小说在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鼎盛发展的潮流。加之他的小说又有别于其他的哥特式小说,树立了自己的一套风格,不仅当时广受追捧,在后辈作家的作品中,也能读出他的味道。 二、哥特式小说 哥特,大致可以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时期:罗马时期的哥特蛮族文化,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十八世纪的文学和思想风潮以及现代以哥特为核心的哥特次文化。“哥特”起初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建筑风格,而后在17世纪英国人将其运用到文学上,从而催生哥特式小说。贺拉斯·华尔普是哥特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奥特兰多城堡》开辟了哥特小说这条道路。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哥特小说依然小众,但是乘着文学思潮的东风,以及出现了几位名家,还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在美国这片沃土上开枝散叶,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勾勒出诡异的氛围,扣上主题,这是哥特小说最初的形态。荒无人烟的古老建筑,无法告人的秘密,难以捉摸的人性,面目狰狞的鬼魅等这些元素所构成的神

浅析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世界

爱恨嗔痴——浅析金庸小说中的情爱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1201 张瑶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初读金庸小说,摄我心魄的是其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江湖诡谲,侠客囿于刀光剑影;世事变幻,义士斗在人心险恶。然则再读之时,却又生出另一种痴醉的情愫。醉心于回环缜密的行文结构,醉心于世俗和人性的描写,也醉心于小说中关于情爱的展露。 细细读来,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多半是关于单恋和失恋的。痴情人儿心恋的对方,却是早已心有所属,他们并非是与爱无缘,却恰恰印证了这样一句话:他们于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地点,遇到了那个“直教人生死相许”的人罢了。到最后,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了结悲剧,让人感伤叹惋。 纵观当下,如今的红尘有多少唯美的爱情故事,又有多少倾其一心弄得一身鳞伤的失恋。是否每个人都能找到那携手一身的幸福,我不敢说,也不知道。可是那珍藏锁于心中轻易不得触碰的失恋只怕每个人都有过。平日我们浮现笑容,而一旦思恋泛起涟漪,那种噬心之痛便溢于言表,终究知道寂寞和痛楚是会相伴一生的。“于是那些害单相思,恋爱失恋的人便着手写下情辞感人的诗句,或把这段幽情化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才能够读到这么多缠绵悱恻,伤离别,想从前,魂牵梦萦的诗篇和歌曲。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心愿已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写下来的歌曲几乎是寥寥无几。”1 在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中,单恋失恋之人数不胜数。 《越女剑》中越女阿青对人到中年的范蠡暗自倾心,却未料到范蠡的心中有的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西施,再也容不下他人。 《飞狐外传》中程灵素对胡斐是情深意切,从初时相赠蓝花,到末了临死时仍想出办法救了胡斐一命,她至始至终是这样默默爱着胡斐。胡斐却是糊涂心遇上犹豫人。他之于程的爱毫无察觉,满拟遇上心爱之人,却不知袁紫衣身处红尘佛国之间

【素材】《卡尔维诺小说两篇》(北师大)

卡尔维诺《孤独》读后感 洛阳市李金霞老师 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还有,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少年时光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往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那般复杂精致。 正是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卡尔维诺充满了魅力,而我第一次读到便爱上了其中的一句话。我想重复一遍:“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我并不认为卡尔维诺在此对自己从事文学表达了一种悲观,恰恰相反,他表现得无比坚定。他宁可得不到自己所热爱的家庭的尊重,也要从事文学,为此他不得不声称自己是败类。但他却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这一点我无比赞同。我所无法释怀的是,我还不够幸运,至今无法读到卡尔维诺的其他作品,无法以一种更全面的姿态欣赏大师的风采,这无疑是一种遗憾。这种遗憾是一个初学写作者对大师表达的一种敬意,同时也是一种残酷的折磨。我希望这种折磨不要再重复出现。 举个例子。卡尔维诺的《黑羊》、《孤独》和《呼喊特丽莎的人》这三篇里,与卡夫卡一样,同样是把眼前的现实世界异化了,所不同的是,卡夫卡作品里个人内心的挣扎似乎显得更加强烈和狂乱,绝望表现的更加深刻和锋利。我用“锋利”这个词,是因为乖张的命运在卡夫卡的笔下被描述成了一把刀,是刀不是剑,它更粗砺和霸道,横砍竖切地把现实剁的血淋淋。卡夫卡在某些人眼里是个疯子。 卡尔维诺要温和得多。 在《孤独》中,他的语调不带任何感情,场景的出现和结束也没有任何的原因。也许他喜欢当一个电影剪辑员,把自己钟爱的某个场景偷偷剪辑下来,藏在口袋里带回家。如果他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完全有可能,也许他会把它写进自己的小说。也许他早就想这么做了,只是现实常常令人乏味。不过也说不定,上帝有时候也会开一下玩笑。可能是卡尔维诺幻想自己成了一个电影剪辑员的次数太多了,所以某一天,当他路过某一家店铺,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看见人们正在看一则新闻。一伙窃贼正要撬开一户人家的房门入室行窃,不幸被晚上巡逻的警察发现了,他们之间于是展开了一场追逐。事件的结果一般会有两种可能,第一,小偷成功逃脱,第二,警察神勇,贼人悉数被捕。也或许是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卡尔维诺正好在场,他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之后,灵光一闪,发现作为局外人的自己,不可避免地游离在了整个事件之外。这个事件被卡尔维诺无限放大,成了这个世界的象征,或者指代物,在这个庞大的事件中,主角是那伙窃贼以及追赶的警察,卡尔维诺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了。 在郁达夫早期的小说中,作者常常表现的是一个世界的零余者的悲哀,卡尔维诺在那一刻也许感受到了整个世界似乎已经将他抛弃,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始至终都是那场追逐,他这个用笔说话的人根本无足轻重。卡尔维诺站在街头,终于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孤独。孤独,是的,正是孤独。如果这个场景在卡尔维诺写就《孤独》这篇经典小说之前,的确曾经出现,如果以上我所叙述的这一切真的曾经幸运地发生过,那么接下来的卡尔维诺一定会欣喜若狂地飞奔回到他的住处,奋笔疾书,让这一道美好而绚烂的灵光更加耀眼。

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目录 《一碗清汤荞麦面》[日本] 栗良平 《法律门前》[德国] 卡夫卡 《免费》[美]雪莉·凯撒 《一天的等待》[美国] 厄内斯特·海明威 《没有锁上的门》[美国] 罗伯特·斯特恩德力 《小公务员之死》[俄国] 契诃夫 《穷苦人》[俄] 列·托尔斯泰 《“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 雨果 《雨伞》[日本] 川端康成 《陈小手》汪曾祺 《陈奂生上城》高晓声 《没有完的故事》[美国] 欧·亨利 《热爱生命》[美国] 杰克.伦敦 《小丑》[俄国] 屠格涅夫 《半张纸》[瑞典] 斯特林堡 《饥饿艺术家》[奥地利] 卡夫卡 《罗生门》[日本] 介川龙之介 《桔子》[日本] 介川龙之介 《鱼服记》[日本] 太宰治 《柏林之围》 [法国] 都德 《夜》 [意大利];路·皮兰德娄 《阿拉比》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羊脂球》 [法国] 莫泊桑

正文 一、推介原因 这个在日韩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亿万人,成为在逆境中奋起,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象征。在日本,该书的出版被形容为掉进了“一亿泪的海”;《读者》总编彭长城认为《一碗清汤荞麦面》是该刊创刊以来刊出的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 栗良平.本名伊藤贡,日本著名作家、演讲家。1943年5月生于日本北海道。曾经从事过十多种职业。在综合医院任职十年,高中时代曾翻译安徒生童话而引起对口述童话的创作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四百多篇民间故事以各地方言亲自巡回讲述。主要作品有《纺织公主》《又听到二号汽笛》《穿越战国时代的天空》,而以《一碗清汤荞麦面》而成为儿童类畅销作家。 [思考] 母子三人为什么要在顾客都散尽后,才去北海亭面馆吃面? 那女人购买清汤荞麦面时,为什么“怯生生地问……”“可以吗? ” [参考答案] 命运的不幸,生活的艰难,在母亲心中刻上了深深的伤痕,每当除夕夜来临,他都有一种难以述说的复杂心情,既要与孩子过年又不愿在人前表现家境的窘迫,以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只得在顾客散尽时候去。 三人要一碗面的尴尬,这样晚的时间因吃一碗面而麻烦人的歉疚,使得母亲每次都怯生生的发问。 推介理由 有人曾说鲁迅是中国最痛苦的文人,那么卡夫卡也许可以称作奥匈帝国最痛苦的文人了。卡夫卡短暂的一生是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的。“孤独感”与“死亡意识”几乎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无论主人公如何抗争努力,强大无形的外来力量始终控制着一切,

卡尔维诺名言

卡尔维诺名言 1、有一次我路过宇宙空间,我在某个地方故意作了个记号,想在两亿年之后,当我再转到那儿时重新再找到它……可就在我留过记号的那个点上,代之以一道不成形的线条,它在被捣碎了的破损的空间之中,象是一道划破的伤痕……我沮丧失望了,象失去知觉似的被人拽过去许多光年。——卡尔维诺 2、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烧焦的生灵在城市表面结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的海绵,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混合而成的果酱,把运动中的存在给钙化封存起来:这才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3、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4、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艾略特 5、我站在赤裸的危岩上面,黑夜的衣裳将我裹住,从这光光秃秃的高处,我俯瞰一片繁盛的国土,我看到一只鹰在盘旋,鼓着青春泼辣的勇气,一直冲向金色的光芒,升到永恒的火焰里去。——尼采《我站在赤裸的危岩上面》 6、“在梦中的城市里,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依西多拉城时,他已年老,广场上有一堵墙,老人们倚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他和这些老人并坐在一起。当初的欲望已是记忆。”——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7、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

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马尔克斯《百年孤独》8、"虚假永远不在于词语,而在于事物自身. ——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9、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我如何和你招呼,以眼泪,以沉默。——拜伦《春逝》10、克罗埃,这座最贞洁的城市,时刻都被肉欲推动着。如果男人们和女人们开始实现他们朝露般的短梦,每个幽灵都会变成人,演出一段追求、虚伪、误解、冲突与压迫的故事,而幻想的旋转木马就会停止转动。——伊塔罗·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11、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12、所有的悲剧以死亡结束,所有的喜剧以结婚告终。——拜伦《拜伦诗集》13、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4、这个时代的特性是——分裂——这个时代再也没有真实感了。人们再也无法找到自信以立足于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活在明天里,然而这些人再也没有明天。——尼采《权力意志》15、“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伊塔罗·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16、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7、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

爱伦·坡哥特小说的唯美主义分析

摘要:毋庸置疑恐怖是爱伦·坡哥特小说永恒的主题。但在坡的众多哥特小说里还潜伏着另一个深刻的话题就是对美的追求,并且这种美是和恐惧相依相存的哥特之美。坡不遗余力地创造美,又无情地摧毁它,并将这种重复着创造和毁灭的过程视为一种男类的美。这是一种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美,但放之到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中却又是如此的生动。 关键词:哥特;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唯美 1引言 现代以来爱伦·坡以及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哥特式小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评论家都争相参与到对他的研究队伍中,但这些研究大都局限于他的生平或者是生平和作品的联系上,很少有人单纯地将研究对象放在坡的作品上。爱伦·坡因侦探小说而著称,但他的哥特小说也是不容忽视的。他的哥特小说不仅内容奇异、神秘、远离现实社会、并且写作手法也独树一帜。修辞是爱伦·坡惯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其中又数重复和象征两种最为常用。重复和象征并非坡所独创,但在他哥特小说中的使用却别具一格,这两种修辞的使用对哥特小说中恐怖氛围的加强有很大推动作用。除了修辞的使用,坡哥特小说中还有更独特之处,就是对“唯美主义”的追求,本文又称之为哥特式唯美主义。毋庸置疑,恐怖是爱伦·坡哥特小说永恒的主题,不管是重复和象征的使用,还是对唯美主义的追求,都是在为这个主题服务,都只能沦为一种工具和客体。坡反对以说教为目的的写作,但在他的文章中善与恶、是与非都鲜明地对立着,是不可多得的另类小说。 2 “哥特”在文学上的内涵指向 哥特式小说(gothic fiction)是早期美国通俗小说的第三道风景线。“哥特”(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多种解释,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一个历史术语,还可以是用于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专门用语。 在历史意义上的哥特,指的是古欧洲的一个蛮族。他们原本居住在日尔曼民族部落的最东部,占据南多瑙河盆地和黑海沿岸的土地,被第聂伯河划分成为东哥特和西哥特两个独立的部落。西哥特人于八世纪被摩尔人征服,同依比亚的拉丁成分混为一体;东哥特人穿过巴尔干到意大利,公元493年占领意大利,公元555年被拜占庭帝国吸收。 艺术风格意义上的哥特,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起源于法国巴黎附近,主要体现在建筑和绘画上。之所以被称为“哥特”,是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学评论在轻蔑地回顾前人作品时认为,“这种风格即它的尖形的拱棱状的穹隆和复杂的装饰等,看上去是那么乏味和野蛮,以致只有曾经摧毁了古罗马文明的哥特人才做得出来”。哥特风格确实借鉴了罗马技术,但又革新成为了完全对立的美学观点。哥特式建筑(主要是教堂),高耸且宽阔,有一种浓重的宗教气氛,其形象有直人云霄之感,所以也叫做“高直建筑”。中世纪的时候这种艺术曾经被认为是怪诞和蛮族的产物,但哥特艺术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现的时候,“哥特人”早已熔化在西欧其它国家之中了,因此哥特式艺术决不能泣是“野祖”的。 内涵指向意义上的哥特也就是文学上的哥特,指向恐怖、黑暗、怪诞、野蛮,比如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就包含在内。1764年,贺拉斯·瓦尔蒲尔(HoraceW.1pole)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 Fhe Castle ofOtranto)。小说出人意料地成功,在第二版上瓦尔蒲尔为书名加上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这种小说因此而被命名为“哥特式小说”。十七、十八世纪哥特小说首先流行于英伦,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复仇或志怪故事,后来又有了新的扩展,比如爱伦.坡

金庸小说中的爱情

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模式 孔庆东 可能有的朋友听了会觉得惊讶,说金庸,那不是写武侠小说的吗?借助武侠小说来谈爱情,这合适吗?在很多朋友看来,武侠小说不就是写那些英雄豪杰们没日没夜地打架、杀人、喝酒,不就写这些的故事吗?从这些故事里边要探讨爱情,是不是好像是让李逵来绣花,让张飞来画画,让窦尔敦唱小曲,是不是不合时宜?其实我告诉大家,历史上的张飞他还真会画画,而且专画美人,张飞是以画美人见长的。在杀场上能够浴血奋战,给人一个非常粗豪这样形象的人,他同时也可以非常秀雅,非常文雅。 而上述我所提出来的这种担忧,其实正是我们社会上很多人对武侠小说误解的一种反映。很多人以为武侠小说就是武打小说,我们很多中学老师没收学生的书就说不许看武打小说,所谓武打小说在他们理解起来就是暴力文学,教孩子怎么打架的教科书,就是粗制滥造的低俗文学。而这些朋友不了解,武侠小说也好,通俗小说也好,其实只是我们给文学分的类,只是文学中的某一个类别,这些类别只是说它们有不同的特点,而不是说它们在艺术价值上有高有低,通俗小说不见得它不高雅,不见得不严肃,而那些所谓的非通俗小说,我们想想发表在所谓严肃刊物上的那些小说,它们都是精品吗?它们都高雅吗?不是说你写某一种类别的东西,就决定了你的高下,就好像我们大家从事的工作,当教授就一定高雅吗?在木樨地卖馒头就一定低俗吗?这可不见得。所以类别只是一种特点上的划分,而不能决定它的高下,看文学作品跟看人一样,不能看表面上的名目。比如大家看我今天穿这衣服,不能代表我就会武功,其实我不会打架,我连我的夫人都打不过,我可能只能打过我家那只猫。所以不能只看这个表面现象,武侠小说里面它就不能写出非常精彩的爱情吗?我想读过武侠小说的人,会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特别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当然是一流的武侠小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没有人会对这个提出疑问。但是,我们不去讲他的武侠,就看金庸小说里边的爱情,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金庸的小说是一流的爱情小说。今天我们可以说金庸写爱情之广,写爱情之深,写爱情之奇,可以跟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所以今天我们《百家讲坛》的这一讲,就来看看金庸笔下爱情的深广性和它的典型性。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一 英雄美人式 一般的武侠小说都是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射雕英雄传》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人物是男性的,郭靖,这是它所要塑造的成长的一个大侠,周围有什么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加上江南七怪,还有全真派,一大堆人。但是我们看,从小说主人公郭靖的成长历程来看的话,郭靖比较笨,主人公比较笨,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智商大概是三四十、五六十,就是他学东西非常慢,人家学一遍、几遍就会,他几十遍都不会,他的好处就是永远地学下去,永远地练下去,直到会。如果不是他后来认识了黄蓉,如果不是靠着黄蓉一路引领他,帮助他,甚至是护导他,郭靖就不可能后来武艺大成,成为一代大侠。作为一个英雄人物,郭靖是远远没有诸葛亮的智慧,岳飞那种胆略,排兵布阵这些方面他都是外行,大事小事都是黄蓉领导着丐帮,或明或暗地指点他,一到紧急时刻都是黄蓉帮他想出一个奇妙的招数,化险为夷。所以说没有黄蓉,郭靖就不能正常地成长。所以说黄蓉在小说中的作用实际上是郭靖的“精神辅导员”、“政治导师”,很像一个班里边,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这老师给他安排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是班里的学委加团支部书记,所以这个郭靖才能正常地成长,而这种描写是此前的武侠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说郭靖与黄蓉两个人的合作是力量与智慧的合作。而力量与智慧哪个重要?智慧当然要比力量更重要,所以郭靖这个人物是在黄蓉的映照下完成的。 我们再从人物语言上进行分析,《射雕英雄传》中女性的语言压倒男性的语言。因为在

金庸小说人物评价

郭襄: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她是金庸小说中最寂寞的人。 也许只有找不到对手的独孤求败、隐居华山侧的风清扬,这两人的孤寂内心、凄凉情怀才差可仿佛。 郭襄出生之时,正值元兵围攻襄阳之际,初履人世,便受尽磨难,被杨过抢走,落入赤练仙子李莫愁之手,饮豹乳,困死人墓,又险些在绝情谷遭毒手,后来一度又被金轮法王绑架。作为峨眉派开山祖师的郭襄,武功如何不知道,从其传人灭绝师太身上看,可能也是一代高手,况且她还和张三丰、无色和尚一起听过《九阳真经》。但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她的武功不值一提,智谋也不过尔尔,她的智勇还不到她的父母的智勇加起来除以二,行走江湖是靠了父母的威名。但她行为言谈之中,神定气闲,从容不迫,自有一种只可远观的清芬淡雅。她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开创了峨眉一派。 郭襄是一个落寞的人,她的结局只能是出家,因为她的眼界实在太高了。她的外公是目无余子的东邪黄药师,父亲是号称一代大侠的郭靖,母亲是机变无双的黄蓉,心仪之人又是神雕侠北狂杨过,就连她的敌人也是一代宗师金轮法王。她心地善良,人缘不错,有时甚至憨态可掬,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别人只怕也无以入她眼中,即使是琴棋剑三绝的昆仑三圣何足道如此人物,在她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你能要她嫁给谁去?母亲黄蓉的身世与她相似,但黄蓉更清醒,更入世,所以她嫁给了傻小子郭靖,恐怕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只有李太白能与郭襄匹配(苏东坡只会说说健身气功,不会剑法,呵呵)。 郭襄用情之深之苦,在金庸小说中是无出其右的。她不会像李莫愁用杀人的方式渲泄,也不会如公孙绿萼一死了之,又没有仪琳从小就青灯黄卷的心如死灰,更没有令狐冲和段誉的运气,一个有任盈盈补缺,一个最终如愿以偿。她的情若浓若淡,其实是浓极而淡,丝丝缕缕,无以化解。相比之下,生死相许的爱情也许更容易些。因此,金庸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句对话,就是她在少林寺和无色互相打听杨过消息时说的:“郭襄望着远处山峰,自言自语:…几时方能见着他啊。?” 郭靖黄蓉在桃花岛诀绝,黄蓉对自己说:“蓉儿,蓉儿,你可千万别寻死啊!”读到这里,令人涕泪沾襟,不可自抑。可面对郭襄,如在夜深人静之际,洞箫响起,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你只能悄悄合上书本,惘然自失,惆怅无比。 郭襄客串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着墨并不多,但她却是最使我难以释怀、最使我挂念的人物。她是镜花水月,其人其情,美艳不可方物,只能把酒向青天,永远无处着落。 令狐冲:浪子风姿英雄本色 西晋皇族欲向阮籍提亲,阮籍大醉三个月,媒人不得与言,废然而返。令狐冲拒绝当日月教副教主,情形与阮籍相似。只是令狐冲是正面跟任我行发生冲突,情势更加惊人。是以《笑傲江湖·拒盟》中任我行与令狐冲的言辞交锋,是金庸小说中最惊心动魄、最令人回肠荡气的一段对话。 令狐冲得上官云赠“寿比南山,福泽无穷”四字,忍不住嗤一声冷笑,“委决不下”之心,“突然一片明亮,再无犹豫”,说出两件事:一是决不能将恒山一派带入日月教,二是求教主将其女儿盈盈许配给他。而任我行也是非常之人,竟然全部答应,眼看可以两全其美,令狐冲却还是拒绝加入日月教,并决心与任我行“誓死周旋”,说得斩钉截铁,绝无半分转圜余地。“一时朝阳峰上,群豪尽皆失色”。 当时任我行扫平五岳剑派,“炙手可热势绝伦”,要恒山派全军覆灭只是举手之劳,但他

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目录 《一碗清汤荞麦面》[日本] 栗良平《法律门前》[德国] 卡夫卡《免费》[美]雪莉·凯撒 《一天的等待》[美国] 厄内斯特·海明威 《没有锁上的门》[美国] 罗伯特·斯特恩德力 《小公务员之死》[俄国] 契诃夫《穷苦人》[俄] 列·托尔

斯泰 《“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 雨果《雨伞》[日本] 川端康成《陈小手》汪曾祺《陈奂生上城》高晓声《没有完的故事》[美国] 欧·亨利《热爱生命》[美国] 杰克.伦敦《小丑》[俄国] 屠格涅夫 《半张纸》[瑞典] 斯特林堡《饥饿艺术家》[奥地利] 卡夫卡《罗生门》[日本] 介川龙之介《桔子》[日本] 介川龙之介

《鱼服记》[日本] 太宰治《柏林之围》[法国] 都德《夜》[意大利];路·皮兰德娄《阿拉比》[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羊脂球》[法国] 莫泊桑 正文 一、推介原因 这个在日韩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亿万人,成为在逆境中奋起,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象征。在日本,该书的出版被形容为掉进了“一亿泪

的海”;《读者》总编彭长城认为《一碗清汤荞麦面》是该刊创刊以来刊出的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 栗良平.本名伊藤贡,日本著名作家、演讲家。1943年5月生于日本北海道。曾经从事过十多种职业。在综合医院任职十年,高中时代曾翻译安徒生童话而引起对口述童话的创作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四百多篇民间故事以各地方言亲自巡回讲述。主要作品有《纺织公主》《又听到二号汽笛》《穿越战国时代的天空》,而以《一碗清汤荞麦面》而成为儿童类畅销作家。 一碗清汤荞麦面 [日本]栗良平

一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编者按:《为什么读经典》是卡尔维诺死后出版的文集,35篇文章讨论了31位那些在不同程度上由于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和伽利略一样,卡尔维诺不愿把语言降为承载某种现实意义的工具,相反,语言和语言所写成的书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宇宙,读者可以在这宽广的宇宙中漫游、进出、迷失”。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有篇评论伽利略的文章,是从伽利略那个著名的比喻谈起的:宇宙是一本在我们面前打开的大书,除非你明白了用来书写它的语言和符号,否则你便不能读懂。当我读到这里,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在梵蒂冈秘密图书馆里解读伽利略手稿的场景便浮现在脑海里。在那部《达·芬奇密码》的“前传”——《天使与魔鬼》里,兰登教授破解古代符号的才能被安排来化解教廷迫在眉睫的危机,这次他要面对的是尘封四百年的伽利略手稿《真理图解》。他认为伽利略那个著名的比喻是在暗示,自己在一本关于宇宙的书里用“纯语言”——即教廷所不能掌握的语言(英语!),留下了密码。这大胆的解读与卡尔维诺的说法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照。 伽利略在卡尔维诺的私人经典名单里占据了能与但丁并列的位置。那部著名的讲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也提到了伽利略:“我研究了伽利略著作中的比喻,发现他至少11次提到了马,把马当作运动的象征……”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引述,让我们看出,这位意大利哲人和科学家最令卡尔维诺推崇之处,正是那种对语言的表现力与诗意的自觉探索。与那位只对破解伽利略用“密码”承载的秘密感兴趣的兰登教授不同,卡尔维诺声称:在伽利略那里,语言从未被降为工具,他的独特贡献恰恰在于真正把语言自身看成了一个包含着宇宙万物的自足世界。 为什么要读经典? 在《为什么读经典》里,有这样一个说法:阅读经典是一种可以等到最佳时机来临再去享用的体验。我很怀疑,享用这本书的最佳时机是否还没有来临。那些仅因作者的声名而翻开此书者,大概会因书里没有他们熟悉的那个天马行空、妙趣横生的卡尔维诺而感到沉闷。而另一些被《为什么读经典》这个书名所吸引的读者,肯定会因找不到关于经典如何助益人生的系统讲解或一份可以用来指导阅读的经典清单而失望。至于那些想从书中了解一位小说大师之文学见解的读者,我想提醒他们,这本书是作者去世后编成的评论集,不如作者自己编定的文集《文学之用》更能全面体现其见解,而这本书中论及文学之价值与特性的精华部分大都可以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找到更为清晰有力的阐述。最后那些想借助卡尔维诺的书接近经典的读者,我也想提醒你们注意卡尔维诺本人的话:“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 于是,我们被尴尬地逼回了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想要解答的问题:为什么要读经典?我们的尴尬不是因为不会回答,而是因为在提问之前早已有了答案。准确地说,面对经典的我们更像《天使与魔鬼》里的兰登先生那样成竹在胸,自以为掌握了破解“密码”的能力,总是情不自禁地希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充当思想的侦探。可是卡尔维诺对待经典的姿态让我们尴尬,甚至怀疑:我们总是希望从经典中读“出”些对现实世界的意义,难道经典只是承载着大师之微言大义或隐微教诲的容器么? 书:一个自足的宇宙

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

论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上) 内容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被誉为心理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的鼻祖;唯美主义的先锋;“美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从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地位。在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语言和形式最为有特点,特别是在他那些具有哥特风格的小说中,诡魅幽婉的文风,以及对血腥和死亡的迷恋都不仅吸引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注意,读者们更是为之侧目、流连忘返。爱伦·坡是哥特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开始复兴时的哥特小说家,他善于对人物心理加以描写并突出道德探索和人性冲突的主题,可谓在凄美的惊悚中写尽人类灵魂深处的善恶纠葛以及对死亡和惩罚的惧怕。本文将从爱伦·坡本人的身平着手,对其哥特小说创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哥特式风格的特点进行剖析,浅析其对文学文本接受和解读的影响以及此风格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小说;恐怖;荒诞;死亡 The Gothic Style in Allan Poe’s Novels Abstract: Allan Poe is an exceptional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n poet,novelist and literature critic.He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psychology novels,detective novels and science fiction;the pioneer of aestheticism and one of the initiators of literature critics.So he has become an immortal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llan Poe is recognized for his language and form of writing.Especially the dark and mysterious style of writing and the fascination for blood and death he exhibited in his gothic novels.Those drew the attention of many a literature critic,it also deeply impressed ordinary readers. Allan Poe is a gotjic novelist,when gothic novels began to revive as a half orthodox style.He is good at depicting people’s inner thoughts,and highlights the theme of moral exploration and humanity controversy.It describes the str uggle of good and evil in everybody’s soul and the fear of punishment and death.This thesis will start with Allan Po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for Allan Poe to creat gothic novels.Then it goes on to analyze the charactistics of gothic novels.Finally,the thesis will try to analyze how to evaluate gothic novels in general and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aesthetic value. Key words: Allan Poe; gothic novels;fearful;fantastic;death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A Guide to Classic British and American Short Stories 学分:2 总学时:32 课程性质: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各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了解英国和美国文学短篇小说知识而设置的一门选修课程。 2.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英国和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出现的重要作家与作品、风土人情与习俗、历史与文化等,通过经典短篇小说的分析,让学生能欣赏原作的风格、语言等,从而更好地把握英语,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与传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 3. 教学任务:通过对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中的著名作家的短篇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短篇小说构成要素、在英美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以及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本门课虽然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英美文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在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同时,增加短篇小说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短篇小说理解及分析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重点掌握:所选短篇小说涉及到的著名作家的写作特色,短篇小说的重要因素包括主题,内容,写作技巧,象征意义等。 2. 一般了解:作者的生平,所选短篇小说涉及的与英国和美国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英美短篇小说简介(4学时) 1. 重点:短篇小说的概念、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的基本要素及主旨内涵。 2. 难点: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主旨内涵。 3. 主要内容 3.1、短篇小说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