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2第一章 刑法学概述

002第一章 刑法学概述

002第一章 刑法学概述
002第一章 刑法学概述

第一单元刑法基本知识

一、刑法的概念

(一)、刑法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刑与法是不分的,《说文解字》:“法者,刑也”。

刑法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政治和经济统治,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予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简单的说,刑法就是国家对罪犯定罪判刑的大法。

广义的刑法—是指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综合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刑法和针对某类犯罪而制定的单行刑事法规,相关司法解释,还包括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犯罪和刑罚的规定。

狭义的刑法—是指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系统地、专门地规定犯罪和刑罚并形成一定体系的法律,通常称“刑法典”。

(二)、刑法的分类:

1.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根据刑法范围的大小)

普通刑法,是指效力及于一国领域内任何地区和个人的刑法规范。这种刑法规范具有普遍适用的性质,通常不局限于某一类主体,也没有特殊的时间、地点限制,是国家刑法的基本构成部分。普通刑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现行刑法典,还包括作为刑法典补充的并具有相同效力范围的其他单行刑法。

特别刑法有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普通刑法的对称,指国家为了适应某种特殊需要而颁布的效力仅及于特定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或特定条件的刑事法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时间的特别刑法,例如战时特别法。

(2)地域的特别法,例如特定地区的戒严法。

(3)对人的特别刑法,例如军事刑法。

(4)对事的特别刑法,例如禁酒法令。

二是作为现行刑法典的对称,指国家为了弥补现行刑法典的不足而颁布的一切刑法规范。指现行刑法典以外的一切有关犯罪及其刑罚的法律规范。

2.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根据法规的独立性和附属性)

单一刑法,是指某一法规的内容全部是刑法规范或者基本上是刑法规范。单一刑法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为刑法规范。二是单行刑法,是为了补充、修改刑法典而颁布的刑法规范。

单行刑法的内容基本上是刑法规范,但也不排除在个别单行刑法中包含某些非刑法的内容。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既包括对贩毒等犯罪行为的刑罚处罚的内容,又包括对吸食、注射毒品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的内容。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罪及其刑罚的规定,又称为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在这些法律中,刑法规范不是主体部分,因而称为附属刑法。

例如:《集会游行示威法》第30条规定:“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三)、刑法的特征:

1.调整对象和范围的特殊性

刑法所保护的是受犯罪侵害的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律都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凡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例如民法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调整的只能是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但在这一点上,刑法是一个例外。刑法不以特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是以特定的调整方法使它与其他部门法律区别开来。

刑法的调整对象不限于某一类社会关系,而是调整各个领域的社会关系。仅以调整对象为标准,无法把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区别开来。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受到犯罪行为的侵犯,刑法就规定对这种行为予以一定的刑罚处罚,从而使这种社会关系进入刑法调整范围。在这个意义上,刑法可以说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没有刑法作后盾和保证,其他部门法往往很难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就惩治违法行为而言,其他部门法可以说是“第一道防线”,刑法则充任“第二道防线”的角色。

2.任务和实现任务方法的特殊性:刑法主要用刑罚方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强制程度的严厉性

任何法律都具有强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干预。例如,违反民法的,要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要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等等。但是,所有这些强制,都不及刑法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制裁即适用刑罚严厉。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限制或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剥夺犯罪分子的政治权利,而且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

二、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一)、刑法制定的目的和根据

1.刑法制定的目的:

刑法第1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做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可见,刑法的目的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刑法的目的不能只是保护人民

德国著名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李斯特的学生,在其著作《法学导论》讲到:“自从有刑法存在,国家代替受害人施行报复开始,国家就承担着双重责任:正如国家在采取任何行为时,不仅要为社会利益反对犯罪者,也要保护犯罪人不受受害人的报复。现在刑法同样不只反对犯罪人,也保护犯罪人,它的目的不仅在于设立国家刑罚权力,同时也要限制这一权力,它不只是可罚性的缘由,也是它的界限,因此再现出悖论性:刑法不仅要面对犯罪人保护国家,也要面对国家保护犯罪人,不单面对犯罪人,也要面对检察官保护市民,成为公民反对司法专横和错误的大宪章。”

2.刑法制定的根据:

根据刑法第1条,一是宪法,二是事实根据。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一切立法的根据,也是制定刑法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司法实践经验是我国刑法制定的事实根据。

(二)、刑法的任务

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根据这一规定,刑法的任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

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只有惩罚犯罪,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只有保护人民,才能更有效地惩罚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保护人民主要是指保护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的革命胜利成果,是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没有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为此,我国刑法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列于各类犯罪的首位,置于刑法分则第一章,对之规定了严厉的刑罚。

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直接关系到政权和制度的巩固及

社会生活的正常与繁荣,因此,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我国刑法的重要任务,为此,刑法专章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使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获得了有力的保障。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

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刑法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刑法坚决保护公民所享有的人权。

4.维护社会秩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全国工作的大局。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完成这项伟大任务,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环境的强有力法律武器,刑法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渎职罪等各类犯罪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

刑法的保障机能,首先体现为刑法为无罪的人不受刑事法律追究提供法律保障。刑法以罪刑法定为基本原则之一,而无罪不罚是罪刑法定的必然要求,从无罪不罚的角度出发,任何人只要未实施犯罪,就不应受到刑罚处罚。

其次体现为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刑惩处。任何人犯罪,只能依法受到刑罚处罚,不得对其实施法外刑。刑法的保护机能,是指刑法通过制裁侵害一定社会关系的犯罪行为,而达到使社会关系不再受犯罪侵害的目的,即保护社会的作用。刑法的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我国刑法体系,是指各种刑法规范有规律、有顺序、有联系地排列,组成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从总体上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其编之下,再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和内容有次序地划分为章、节、条款等层次。从而构成一个科学的统一整体。

编:

我国刑法首先把各种刑法规范科学而系统地列入总则和分则之中,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刑法总则是关于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围,以及关于犯罪和刑罚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是定罪量刑所必须共同遵守的共同的规则。

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是解决具体定罪量刑问题的标准。

章:在编之下是章,章是总则和分则两编之下的单位。

节:在章下是节,节是某些章根据需要而下设的单位,反映某章内部的有机联系。

在节下是条,条是表达刑法规范的基本单位。刑法规范通常都是以条文形式出现,因而条是刑法规范的基本构成元素。配置在各编、章、节中的刑法条文,全部用统一的顺序号码进行编号。

款:条下是款,款是设于某些条文之下的单位,有些条文表达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有一段,因而没有必要设款。但有些条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比较丰富,有若干层次,因而需要分为若干款。

“但书”:在学理上,对同一款里包含的两个意思,分为前段与后段,对同一款里包含有三个意思的,分为前段、中断与后段。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条款当中,如有用“但是”这个连接词来表示转折关系的,则以“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在学理上就称之为“但书”。刑法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补充性“但书”(13条、18条)

2.例外性“但书”(65条)

3.限制性“但书”(73条)

二、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刑法规范之所以需要解释,主要因为:

①刑法条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现实生活却是千姿百态的。

②刑法条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现实生活却是不断发展的。

(一)按解释效力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

1.立法解释:刑法的立法解释包括三种情况:

(1)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

例如,刑法第91条到第102条对“公共财产”、“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重伤”、“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和范围所作的阐明;刑法第357条、第367条分别对“毒品”、“淫秽物品”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2)由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例如,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3)刑法在施行中如发生歧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2.司法解释:

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司法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我国司法解释的范围只限于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运用刑法规范的问题,解释的效力只限于全国的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

3.学理解释:

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上所作的解释。如刑法教科书、专著、论文、案例分析等,又称无权解释。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属于正式解释,具有法律约束力;学理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按解释的方法分类,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

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2.论理解释是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a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 )。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b(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c )。

刑法学结构图

刑法学结构图 刑法的基本概念和解释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概论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刑法的适用范围罪行相适应原则 客观要件:行为主体,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 客观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 主观要件:犯罪故意,犯罪过失,事实认识错误 犯罪构成主观阻却事由: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 总论犯罪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未遂、中止 “修正”的犯罪构成 共犯形态 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 罪数论法定的一罪:结合犯、集合犯 处断的一罪: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 刑种:主刑、附加刑 量刑情节:累犯、自首、立功 刑罚论量刑制度:从轻、减轻、从重、数罪并罚、缓刑 刑罚执行制度:减刑、假释 刑罚消灭制度:时效、赦免 各论: 一、侵犯个人法益: 第四章、人身犯罪,第五章、财产犯罪 二、侵犯社会法益: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第三章、破坏经济秩序犯罪,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犯罪三、侵犯国家法益: (一)侵害国家职能的犯罪:第八章、贪污贿赂犯罪,第九章、渎职犯罪 (二)危害国家存立的犯罪: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一章刑法概论 一、刑法的概念与渊源 1、刑法的概念: 从一般意义上讲,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犯罪+刑罚。 2、刑法的渊源: (1)刑法典。注意:刑法典包括刑法修正案。(狭义的刑法) 我国建国以来通过两部刑法典、旧刑法典(1979年制定)、新刑法典(199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2)单行刑法。是指国家在刑法典之外单独针对某一类犯罪规定的刑法规范。 至今单行刑法只有一个:199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附属刑法。某部法律的整体性质不是刑法,但是也附带了犯罪与刑法的规范。我国目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附属刑法。 2005年卷二1.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注:本题系2005年司法考试试题,随着立法修改,刑法的渊源已经发生了变化) 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二、刑法的性质 1、规制内容的特定性:只规范罪-刑关系。 2、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保护法益涉及个人法益、国家法益和社会法益。 3、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刑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法律后果不同,其严厉性决定了刑法对其他法律实施的保障性。 三、刑法的目的 刑法的目的是用文字限制统治者的打击范围和打击方式。 1、保护法益: 法益:刑法上的利益。排除三种利益:(1)刑法无能保护的利益;(2)不值得保护的利益;(3)刑法放弃保护的利益 2、保障人权 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普通人权利的保障。另一方面,根据罪行法定,如果一人做了坏事,只要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就不得用刑罚惩罚。 四、刑法的解释: (一)解释的一般原理 1、法条用语的缺陷是必然存在的。 2、刑法解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是消极的去寻求立法者的原意。 3、对刑法的解释,是从刑法用语的含义处罚,得出符合刑法目的结论。正确的解释,必须 同时符合刑法的文言与刑法的目的。 4、在各种解释存在争议时,目的解释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解释。

教育心理学实战演练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

心理学 第1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里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填空题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填空题 二、心理学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心理学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填空题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填空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官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填空题 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填空题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 2.机能……………(詹姆士,意识流)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实验研究)。此为第二势力。行为主义诞生标志是:1913年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完形)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的研究和无意识的研究;此为第一势力)。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洛斯、罗杰斯,心理学第三势力) 7.现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信息加工)。诞生标志是:奈赛尔的《认知心理学》出版

刑法学知识点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规定一切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刑法的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立法解释: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包括3种情况A.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做的解释 B.是在法律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做的解释 C.刑法在施行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做的解释 4.司法解释: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规定的含义的阐明(z最高法和最高检 5.扩张解释: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比其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二、简答题: 刑法的渊源: 1、刑法典: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单行刑法(规定、决定、条例、补充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 3、附属刑法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核心和精髓,不仅体现刑法的根本精神,还能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适用。 二、简答题: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核心和精髓,不仅体现刑法的根本精神,还能指导

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适用。 1、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含义包括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给以什么样的刑罚处罚,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前提。如果刑法没有规定,即使行为危害很大,也不认定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和给以刑罚处罚。也即刑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的原则。 2、平等适用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当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又称罪刑相适应或罪刑均衡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也即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程度,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依据,犯多大的罪处多重的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行相当,罪当其罚。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或生效范围,刑法对什么人,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以及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2、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指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适用即有溯及力,不适用即没有溯及力。 第四章犯罪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安全与完整,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也即一种危害社会已经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简答题: ﹡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特征,也

刑诉法章练习题

刑诉法1-3章练习题

————————————————————————————————作者:————————————————————————————————日期: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判断题 1.刑事诉讼法与宪法是子法与母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2.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及时、准确地查明犯罪。() 二、选择题 1.狭义的刑事诉讼法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宪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宪法、法院和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对如何具体应用刑事诉讼法所作的规定 2.刑事诉讼法是()。 A.根本法 B.基本法 C.实体法 D.程序法 3.我国刑事诉讼的核心目的是() A.惩罚犯罪 B.保护人民 C.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D.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三、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 2.刑事诉讼法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法?广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有哪些? 2.如何理解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关系? 3.怎样理解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五、论述题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六、填空题 1、调解的基础是争议各方的,种菜通常以为前提,诉讼是强制性、权威性手段实施的“”。 2、诉讼法的功能,是为国家_______中的刑事、民事或行政司法系统设立法定的系统结构框架和法定的系统运行机制。 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是:。 4、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 5、刑诉讼法任务与作用的关系是“”与“”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犯罪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犯罪学概述 一、犯罪学的概念和特点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三、犯罪学的学科属性 第二节犯罪学简史 一、西方犯罪学简史二、中国犯罪学简史 犯罪学产生之前的研究:——古代西方主要是对犯罪原因犯罪根源的研究: 鬼附人体说:认为人触怒鬼神而引起的精神异常实施犯罪; 原罪说:人生而有罪,一生就是在赎罪; 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是犯罪的本原,当人对自己的善性放松控制的时候,恶性就会像兽性一样出现犯罪; 亚里士多德认为犯罪的原因有三:穷、情欲、权; 德谟克里特、托马斯莫尔:经济、刑罚严苛、社会风气奢侈无度滋生犯罪。 古代东方 墨子:“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盗人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以利其身。”荀况:性恶论。 董仲舒:人性无善恶之分,仅有向善向恶的秉性。 一、西方犯罪学简史 一)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18世纪的犯罪古典学派是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其诞生标志着西方对人类犯罪行为进行自然主义探讨的开始,不再用超自然的力量而是用人们本身的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 代表人物:贝卡利亚、边沁、费尔巴哈 ★贝卡利亚 切萨雷·贝卡利亚,1738年3月出生于米兰,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法律专业。1764年,贝卡利亚出版了《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影响却极为深远,问世以后立即给作者带来巨大的声誉,被誉为刑法学和犯罪学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主要内容:这部著作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司法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立的三大刑法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边沁 杰里米·边沁,1748年2月生于伦敦。自幼聪明好学,3岁能读拉丁文,16岁自牛津大学毕业,被誉为神童。边沁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法学家,著有《道德与立法原理》、《宪法论》、《司法证据原理》等作品。边沁是功利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对于近代刑法学、犯罪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边沁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两种基本动力的驱使,即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原因和动力,也是一切不道德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1)社会对于犯罪必须予以处罚;(2)对犯罪者的惩罚是通过给犯罪者施加痛苦,以期收到惩戒和教育的作用;(3)犯罪人的内心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的动机,即驱使犯罪的动机和制止犯罪的动机。如果制止犯罪的动机大于驱使犯罪的动机,犯罪就不会发生;如果驱使犯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现象从原则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注意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不是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神经元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优势半球。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经验、机能等。 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用具体的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任何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状态。

刑法学练习题集

刑法学练习题集 ◆◆刑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判断题 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二、判断题 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 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认知B.情感C.心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特点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 5.以下哪项不是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三种元素分类()。 A.感觉B.意象C.情感D.激情状态 6.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 7.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8.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的差异。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 9.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 10.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C.神经元D.脑 11.第一个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人是()。 A.巴甫洛夫B.冯特C.华生D.布洛卡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B.注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13.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4.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望梅生津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15.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 16.下列选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谈虎色变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18.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是()。 A.反射B.兴奋C.抑制D.神经元 19.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 20.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几部分组成。

刑法总论复习要点(详细版)

刑法总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刑法概述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定罪量刑) 广义刑法: 1、刑法典:我国刑法,1979年颁布,1997年修订,199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9个刑法修正案(截止2015 年); 2、单行刑法:专门规定某种犯罪; 3、附属刑法:非刑事法律文件中 狭义刑法:指刑法452条法条 刑法根据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 刑法的任务: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首要任务) 2、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国有、劳动集体所有、个人)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的体系:总体上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编 章 节

条:“但书”——1)前段的补充;2)前段的例外;3)前段的限制 款:标志为另起一行 项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立法指导思想、规则的规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1、排斥习惯法;2、排斥绝对不定期刑;3、禁止有罪类推; 4、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任何人犯罪,都应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定罪处罚,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定罪上一律平等 2、量刑上一律平等 3、刑罚执行上一律平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法第五条)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效力(适用)范围:是指刑法适用于什么地方、什么人和什么时间、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 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范围,也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 刑法空间效力确立的几种原则: 1、属地原则:以本国领域为标准

刑诉法1-3章练习题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判断题 1.刑事诉讼法与宪法是子法与母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2.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及时、准确地查明犯罪。() 二、选择题 1.狭义的刑事诉讼法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宪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宪法、法院和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对如何具体应用刑事诉讼法所作的规定 2.刑事诉讼法是()。 A.根本法 B.基本法 C.实体法 D.程序法 3.我国刑事诉讼的核心目的是() A.惩罚犯罪 B.保护人民 C.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D.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三、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 2.刑事诉讼法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法?广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有哪些? 2.如何理解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关系? 3.怎样理解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五、论述题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六、填空题 1、调解的基础是争议各方的,种菜通常以为前提,诉讼是强制性、权威性手段实施的“”。 2、诉讼法的功能,是为国家_______中的刑事、民事或行政司法系统设立法定的系统结构框架和法定的系统运行机制。 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是:。 4、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 5、刑诉讼法任务与作用的关系是“”与“”的关系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奴隶社会的弹劾式诉讼模式中,原被告双方的诉讼地位形式上是平等的。() 2.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有奴隶社会的纠问式、封建社会的弹劾式和资本主义的混合式三种。()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从结构形式的角度对刑事诉讼所作的归类()。 A.弹劾式诉讼 B.纠问式诉讼 C.混合式诉讼 D.职权主义诉讼 2.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诉讼形式是()。 A.弹劾式诉讼 B.纠问式诉讼 C.职权主义式诉讼 D.当事人主义诉讼 3.下列哪些是资产阶级倡导的原则()。 A.自由心证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 C.无罪推定原则 D.客观真实原则 4.纠问式诉讼的特征是()。 A.控审分离 B.被告主体 C.神明裁判 D.形式平等 三、名词解释 1.五听 2.自由心证 2.法定证据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弹劾式刑事诉讼模式的特点。 2.中国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具有哪些特点? 3.近代社会刑事诉讼在形式上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 1、试述论式诉讼的特点。 2、试评价弹劾式诉讼制度。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查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 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詹姆斯 D.桑代克 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 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3.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 A.1879年 B.1903年 C.1907年 D.1913年 1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1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 A.廖世承 B.陈鹤琴 C.潘菽 D.朱智贤 16.《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1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 )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8.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 19.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刑法学概论(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2019年秋季]姓名 学号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考试时间刑法学概论(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 分得分:0 分 一、单选题 1. 刑法作为国家的一种法律规范,就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6分) (A) 新刑法与旧刑法(B)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C) 剥削阶级国家刑法与非剥削阶级国家刑法(D) 社会主义刑法与资本主义刑法 参考答案:B 2. 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6分) (A) 组成(B) 结构(C) 组成和结构(D) 总则和分则 参考答案:C 3. 刑法的解释,从解释的效力上分类,可分为。(6分) (A) 立法解释(B) 论理解释(C) 文理解释(D) 系统解释 参考答案:A 4.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6分)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参考答案:D 5. 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6分) (A) 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C) 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 (D) 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参考答案:B 6.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6分) (A) 适用我国刑法 (B)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 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 (D) 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参考答案:A 7. 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6分)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新兼从轻原则(D) 从旧兼从轻原则 参考答案:D 8. 犯罪是的行为。(6分) (A) 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B) 危害社会 (C) 违反法律(D) 应受法律惩罚 参考答案:B 9.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 为。(6分)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 不构成犯罪(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参考答案:C 10. 下列行为中,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有。(6分) (A) 堕胎(B) 溺婴 (C) 毁尸(D) 甲错误批评乙,乙十分气愤,自杀身亡 参考答案:B 11.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5分) (A) 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 刑事违法性(C) 应受刑罚惩罚性(D) 犯罪的阶级性 参考答案:A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学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学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1.刑法的概念: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的地位: (1)刑法从属性说:刑法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用刑罚来制裁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的法律,不仅仅具有用刑罚来加强其他部门法的制裁措施的作用。 (2)刑法独立性说;当刑法加强某一禁止性命令的强制力量时,事实上已经将原有的规范改造为新的法律规范,这就是刑法规范。其他法律规范对与刑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并不当然是刑法规范。所以,刑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虽然他基本上属于制裁性规范。3.刑法的性质: (1)公法 (2)司法法(立法法,行政法,司法法) (3)实体法(实体法,程序法) 4.刑法的分类: (1)广义的刑法:指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全部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2)狭义的刑法:指系统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刑法典刑法规范。 5.刑法规范: (1)评价规范,意思决定规范。 (2)裁判规范,强制规范。 6.刑法的性质: (1)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的广泛性。 (2)刑法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刑法具有谦抑性。 刑法的谦抑性包括: a.刑法的不完整性 b.刑法的补充性 c.刑法的宽容性 第二节,刑法的功能 一.行为规制功能 二.社会保护功能,体现为预防犯罪 三.人权保障功能 刑法的保障功能:保障无辜者不受追究,保障犯罪者只受刑法追究。 第三节,刑法的制定和完善 一.封建时代刑法;近代转型为大陆法系; 二.建国初很长时间没有颁布刑法典,只通过三个单行刑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条例》《惩治贪污罪条例》。 三.1979年中国颁布了刑法典,称旧刑法,79刑法。 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后的需要:a.字数过少,导致意义不明确;b.重要规定未能贯彻现代法治理念(如,类推,现代刑法禁止类推); 四.97年颁布了新刑法 四.1997年刑法。 结构,大的方面:编,章,节;小的方面:条,款,项。 第四节,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刑事诉讼法论述题,考试必下载

第一章刑事诉诉和刑事诉讼法概述 1、试述混合式诉讼的特点? 1、①混合式是既有弹劾式特点,又有纠问式特点,而且主要是结合弹劾式与纠问式长处或优点的一种新型的诉讼形式或模式。是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逐渐为各国采用的基本的刑事诉讼形式。②分法庭审判前侦查起诉和法庭审判两大界限分明的阶段。在审判阶段,弹劾式特点较充分,如也实行"不告不理,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开,当事人地位对等,都走诉讼主体,嫌疑人、被告人也是诉讼主体;采用言词辩论、直接讯问等方式且公开进行。在侦查起诉阶段,纠问式特点有所体现,以国家追诉为主,嫌疑人、被告人的地位、权利用其与追诉者间关系等,同审判阶段相比,差别较明显;侦查起诉一般不公开,不通过辩论方式进行。 ③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形式基本走混合式。资本主义两大法系间除大体 相同外,也有某些重要差异,如庭审一做。方式不同;法官与控、辨方在庭审中的她位、作用不同;法官在庭审前对案件事实、证锯的了解程度不同等。故称英美法系刑事诉讼形式为当事人主义,称大陆法系刑事诉讼形式为职权主义,但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如日本的刑事诉讼形式。我国刑事诉讼形式较接近职权主义,但也有当事人主义的特点。 2、刑事诉讼有哪些特点? 2、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专门 法律程序处理犯罪案件的活动。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同犯罪作斗争,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分子的活动。它是诉讼的一种,它有如下特点:①有国家司法机关参加、负责主持进行并对案件作出裁决。这是刑事诉讼首要和最基本的特点,没有国家司法机关参加也就没有诉讼。②有某种犯罪事实存在,或者确认有某种犯罪事实存在。这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前提,否则,刑事诉讼也就不能开始。③有当事人参加,即通常所说的原告和被告。没有控告人、被告人刑事诉讼就无法进行。④诉讼的进行通常需要有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如证人、鉴定人、辩护人事。⑤必须依法进行,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有实施者创造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 3、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载体。 5、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时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2)普通心理学一般研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与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则针对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等。 3、教育心理学为哪几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特点、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教学测量与评价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骄傲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进行总结,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三、论述题: 1、具体论述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答:第一、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二、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过程。第三、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第四、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第五,教学情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既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联系实际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用研究的方法来准确地分析和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科学艺术地实施教学 3)帮助教师正确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4)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5)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