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二轮专题】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中考二轮专题】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中考二轮专题】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中考二轮专题】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中考二轮专题】第二讲声现象

【考纲要求】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

(2)声音的三种特性;

(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

(4)声的利用;

(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

(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命题趋势】

近年来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怎样防治噪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乐音的特征等内容上,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值得关注.

【考点探究】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例1】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析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题目中“余音未止”说明钟一直在发声.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余声不同,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

答案 B.

方法总结: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可继续存在并传播.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例2】如图1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

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

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

解析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图1中听者的右耳会听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说明固体(细棉线、纸杯)能够传声,故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传声的能力比细棉线强,而不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故选项B错误;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谁发出的声音,故选项C正确;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话筒方说出的声音无法通过线的振动传到听筒方,也就是说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故选项D正确.

答案:B

方法总结:同学们对“土电话”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同学曾制作过. 试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试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所要考查的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这也引导同学们要勤动手、善动脑.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例3】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民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个high C,比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其中“金属般”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和.

解析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响度,演员在演唱时声音通过话筒传到机器放大后播放,这其中改变的是响度,而保持原有的音调和音色不变. 阿宝金属般的、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描述的是与众不同的音色,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答案:音色、音调.

方法总结:有关响度、音调和音色在中考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源振幅决定;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也就是决定于自身.

考点四:有关声速的计算

【例4】我们看到闪电之后5s,听到了雷声,请问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有多远?

解析一次雷电过程中,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由于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非常快,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对于光的速度很慢很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光从有限的距离传过来到达我们的眼睛不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就认为看到闪电之后声音才开始传播过来(实际上是同时传播的,只不过在我们看到闪电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路程可以忽略). 这5s是声音从雷电发生区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用的时间.

答案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的距离为s=vt=340m/s × 5s=1700m.

方法总结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涉及到回声的话,要考虑声音所走过的路程是实际距离的两倍. 比如利用声呐探测水中鱼群的位置,声音从发出到回传被接收到,实际走过的路程是距离的两倍.

考点五:声的利用

【例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 验钞机

B. 微波炉

C. 电视遥控器

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解析验钞机是利用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

理制成的;微波炉应用的是电磁波中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剧烈运动,振动中,分子与分子互相摩擦,产生很多内能使温度升高从而快速将食物煮熟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线使被照射物体发热的原理制成的;声呐应用的是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它发出的超声波碰到水下物体反射形成的回波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还可以测位置.

答案 D.

方法总结 这道题要求同学们对多方面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作为考试,一般同学能够凭借记忆作出正确答案,但是作为平常学习,除了要搞清所有基本知识点,还要认真阅读、理解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及章后的“信息库”. 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学会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声消声、光污染、喷雾治伤、人工降雨、火箭、 卫星等,平时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考点一、

【经典考题】

1.(2分)(2013?黑龙江)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 ) 用声传递信2.(2分)(2013?锦州)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3分)(2013?绵阳)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2分)(2013?深圳)“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3分)(2013?柳州)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2分)(2013?沈阳)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3、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三

中学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一、例题 例1.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请请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⑴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⑶从上文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 ⑴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⑵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划线部分是错误的,因为凹透镜对光束是发散的,不可能会聚,作者将凹透镜和凸面镜混淆,显然为一误。 ⑶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暴露居民的生活隐私,聚光甚至要引起火灾。 ⑷要限制开发商在居民区造商务大楼。对玻璃墙的设计、制作及使用范围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防止光污染进入居民家或公共设施内。 例2.夏天,我们使用的吊扇配有一个调速器,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慢时,过一会儿,调速器摸上去有点热。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到最慢时,调速器摸上去温度最高。而当吊扇转速最快时,调速器几乎不发热。你是否发现这个问题,请试一下,并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与解答]:吊扇的调速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变阻器,它与吊扇串联连接,通过的电流相等。当它的 电阻变大时,吊扇的转速变慢,根据公式P =I 2 R 调速器的电阻也将消耗电功率,而这部分电能将转化为内能,所以调速器发热,当吊扇转速最小,调速器的电阻最大,消耗电功率最大,所以调速器温度也最高,反之亦然。 例3.家庭使用的可调的台灯是有一个小灯、一个滑动变阻器和开关连接成的,若小灯上标有“220伏,0.44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000欧,请你分析图1 所示两个电路的台灯在使用时的优点和缺点。 [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得R 灯=U 灯/I 灯=220伏/0.44安=500欧,如图a 所示,在变阻器电阻为零时,小灯两端电压为220伏。此时小 灯最大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变阻器电阻最大时,小灯 电流最小I 1’=U/R 总=U/(R 灯+R 滑)=220 伏/(500欧+1000欧)=0.15安小灯不会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小。 对于图b 所示电路,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路为并联电路,小灯两端为电源电压。此时小灯电流最大I 2=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滑片位于最左端,小灯短路,此时灯两端电压为零,则I 2’=0,小灯完全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大。 在小灯同样亮度下,图a 所示电源输出电流小于图b 电路。如:(1)在小灯最亮时,图a 电源输出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图b 电源输出电流I 2=I 灯+I 滑 =U/R 灯+U/R 滑=220伏/500欧+220伏/1000欧=0.44安+0.22安=0.66 安。⑵在通过小灯电流为零时,图a 中电源输出电流I 1’=0图b 中电源输出电流I 2’=U/R 滑=220伏/1000欧=0.22安,因此图b 电路较消耗电 能,不经济。 例3.饮水机的电路如图2 所示,水沸腾前红灯亮、绿灯灭,加热管正常 1 温控开关2 加 热 管 图2 (a ) 图1 (b)

全国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 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

2016年中考物理物理常识专题训练试题

2016年中考物理物理常识专题训练试题 物理常识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5?无锡二模)下列 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家用白炽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5A B.黑板的长度约为12m C.优秀短跑运动员 的速度可达10m/s D.我们的书包重可达1000N 2.(2015?福州模拟)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A. B. C. D. 3.(2015?大庆)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正确的是() A.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感效应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B.首先发现电磁感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C.首先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牛顿 D. 首先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当量关系的科学家是焦耳 4.(2015? 泰州二模)物理学史上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 C.托里拆利 D.阿基米德 5.(2015?徐州模拟)在如图小魔术中:将一张扑克牌弯折可以将其上面的火柴悬空,关于此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扑克牌和火柴可能都具有磁性 C.火柴不受重力 D.扑克牌和 火柴之间有力的作用 6.(2015?苏州模拟)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和 他对物理学所作的贡献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奥斯特一通电导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B.牛顿一惯性定律 C.阿基米德一 测出大气压的值 D.法拉第一电磁感应现象 7.(2015?常熟市 模拟)以下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w w w .x k b 1.c o m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 式结构模型 8.(2015?安岳县模拟)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的说法 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B.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 C.光纤通信利用电信号传 递信息 D.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9.(2015?上城 区二模)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这些实验,你认为宇航员可以在天宫一号中完成的是() A.利用天平称量出物体的质量 B.利用植物幼苗进行向光性实验 C.利用滚摆演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D.完成粗盐提纯的实验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 估测题专题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一估测题专题1.(2017·重庆中考)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 kg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 V D.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1 m/s 2.(2017·衡阳中考)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 B.人的正常体温是39 ℃ C.成年人散步时速度约为4 m/s D.家用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30 W 3.(2017·石家庄十八县联考)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 cm B.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0 m/s C.现在教室的温度约为60 ℃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 kg 4.(2017·石家庄裕华区模拟)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0 cm B.家用电压力锅内最高水温可达118 ℃ C.教室里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100 W 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50 N 5.(2017·石家庄长安区一模)下列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

B.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面上用时约10 s C.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约3 m D.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 kg 6.(2017·河北一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为100 kg B.普通自行车车轮的直径约为80 cm C.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25 ℃ D.一个普通人从一楼走到三楼的时间约为20 s 7.(2017·保定竞秀区一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kg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 ℃ C.成年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 s 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18 cm 8.(2017·秦皇岛海港区一模)下列估测的数据,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7 mm B.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80 g C.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 s D.冬天,自来水的温度约为-5 ℃ 9.(2017·保定二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百元人民币的质量约为10 g B.普通居民楼一层高约为5 m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 km/h

全国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 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全套含答案)

20XX年最新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含答案) 目录 内容答案专题训练一力学.................................2 (7) 专题训练二电学专题..............................8 (14) 专题训练三实验.................................15 (19) 专题训练四设计.................................20 (23) 专题训练五研究性试题...........................25 (30) 专题训练六资料阅读题...........................31 (34) 专题训练七开放性试题...........................35 (39) 专题训练八作图题.................................41 (45)

专题训练一力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盘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 2.自行车车轮的外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菜刀的刀刃要做得很薄,这是为了_______. 3.在百米跑训练中,测得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5 s跑完34 m,即可达到最大速度11 m/s,以后保持这一速度跑完全程,则这名运动员这次百米跑的成绩(时间)是_______s,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4.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下,其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一定_______零.(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合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_______.5.木块的密度是0.6 g/cm3,冰块的密度是0.9 g/cm3,若它们的体积相等,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_______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6.下列实物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1)操场上旗杆顶端的小轮属于_______ (2)码头上起重机吊钩上方的铁轮属于_______ (3)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属于_______ 7.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物理知识的内容) 拦河坝总是下部宽上部窄_______ 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_______ 自行车的轴承上要经常加油_______ 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把一个空杯子底朝上竖直按入水中,随着杯子没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杯中空气的压强_______体积_______. 10.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密度相等的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 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 p甲____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则 11.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200 N的小车沿水平道路在1 min内前进60 m, 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J,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 W. 12.某高层楼房中,五楼水龙头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 2.5×105 Pa,那么比 它高12 m的九楼的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_______,比它低12 m的底楼水龙头出 水口的压强是_______Pa.(g=10 N/kg)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

2020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5(力学计算题)有答案

-· 班级姓名计分日期月日2020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5(力学计算专题) 一、速度与路程、质量与密度、压力与压强、浮力、功与功率的综合计算 1.(2017?齐齐哈尔)如图为现役某导弹驱逐舰,该舰最大航速54km/h,满载时排水量9000t。 (海水密度约为1.0×103kg/m3)g取10N/㎏。 (1)该驱逐舰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1h,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若声呐探测器在水下10m深处,则声呐探测器所受海水压强为多少? (3)驱逐舰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是多少? (4)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时所受海水阻力为驱逐舰重力的0.1倍,那么该导弹驱逐舰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时,推力的功率为多少? 解:(1)由v=可得驱逐舰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1h, 通过的路程为:s=vt=54km/h×1h=54km; (2)声呐探测器所处深度:h=10m; 受到的压强:p=ρ 海水gh=1×103㎏/m3×10N/㎏×10m=1×105Pa. (3)导弹驱逐舰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满载时,武汉号受到浮力:F 浮=G排=m排g=9×103×103㎏×10N/㎏=9×107N; (4)由物体漂浮得,G 物=F浮=9×107N; 因为驱逐舰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0.1G=0.1×9×107N=9×106N, v=54km/h=15m/s, 驱逐舰功率:P===Fv=9×106N×15m/s=1.35×108W=1.35×105kW; 答:(1)驱逐舰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1h,通过的路程为54km; (2)声呐探测器在水下10m深处,则声呐探测器所受海水压强为1×105Pa;(3)驱逐舰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是9×107N; (4)导弹驱逐舰以最大航速匀速航行时,推力的功率为1.35×105kW。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中考物理声现象(大题培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靠音调区分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音C.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 D.诗句“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笛声”是靠笛子传播进入人耳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区分声源,故诗句中“蝉声、鸟声”靠音色区分,故A错误;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故B 错误; C.声音由振动产生,诗句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诗句中“笛声”是靠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全套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全套含答案) 目录 内容答案 专题训练一力学.................................2 (7) 专题训练二电学专题..............................8 (14) 专题训练三实验.................................15 (19) 专题训练四设计.................................20 (23) 专题训练五研究性试题...........................25 (30) 专题训练六资料阅读题...........................31 (34) 专题训练七开放性试题...........................35 (39) 专题训练八作图题.................................41 (45) 专题训练一力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盘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 2.自行车车轮的外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菜刀的刀刃要做得很薄,这是为了 _______. 3.在百米跑训练中,测得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5 s跑完34 m,即可达到最大速度11 m/s,以后保持这一

速度跑完全程,则这名运动员这次百米跑的成绩(时间)是_______s,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4.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下,其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一定_______零.(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合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_______. 5.木块的密度是0.6 g/cm3,冰块的密度是0.9 g/cm3,若它们的体积相等,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_______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6.下列实物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1)操场上旗杆顶端的小轮属于_______ (2)码头上起重机吊钩上方的铁轮属于_______ (3)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属于_______ 7.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物理知识的内容) 拦河坝总是下部宽上部窄_______ 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_______ 自行车的轴承上要经常加油_______ 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把一个空杯子底朝上竖直按入水中,随着杯子没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杯中空气的压强_______体积 _______. 10.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密度相等的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1.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200 N的小车沿水平道路在1 min内前进60 m,则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_J,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 W. 12.某高层楼房中,五楼水龙头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2.5×105 Pa,那么比它高12 m的九楼的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_______,比它低12 m的底楼水龙头出水口的压强是_______Pa.(g=10 N/kg)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 A.声音有反射现象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快 C.声音有折射现象D.声音在

20届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 专题18 电学大综合(原卷版)

压轴专题18 电学大综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9?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电阻是50Ω.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是U1,R1的功率是P1;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是U1′,R2和R3的功率之和是3.2W;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R1的功率是P1′;已知R2:R3=3:1,U1:U1′=3:2,P1:P1′=1:36。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12V B.R2的阻值是30Ω C.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2.1A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64W 2.(2018?南京)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1;当滑片P移至某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变化了3V,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2,且P1:P2=5: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 B.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5W 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位置 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由P1变为P2的过程中,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化了0.6W 3.(2018?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

右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1,再将滑片滑至最左端,有一只电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当开关S1和S3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滑至中点时,R3的功率增大了0.05W,且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当所有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2,两只电流表示数相差0.3A.已知P1:P2=2:1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2=5.4W B.U=12V C.U1=6V D.R2=20Ω 4.(2019?硚口区二模)定值电阻R1、R2和滑动变阻器R3接入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1,电流表的示数I1=1A;滑片P 位于最右端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5.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两个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3:1.通过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及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为4.5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压为10V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4Ω C.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 位于 a 点时,R3消耗的功率为8W D.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滑片P 位于最左端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2W 5.(2017?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V1、V2和V3的示数分别为U1、U2和U3,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V1、V2和V3的示数分别为U1′、U2′和U3′,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此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已知U1:U3=2:3,U1′:U3′=5:2.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A错误;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进行减弱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题题(共27个专题)

专题01 声现象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探究、声音的三特征、噪声的控制及声音具有能量是 中考物理的必考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噪声的控制成为一个热门考点。但 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 .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蝙蝠的“回声”定位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4.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 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 严;上述二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 接抽气机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A .发声的音叉 溅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专题02 光学之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区别 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为主,是中考的重点。但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2.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3.如下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__________;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__;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___________;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光的__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 5.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_______。

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中考物理计算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中考物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力学计算题 一、密度 1.每节油罐车的容积为50 m3,从油罐中取出20 cm3的油,质量为17 g,则一满罐的油的质量是多少吨? 二、速度 2.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 km,一辆小车以74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压强 3.如图X5-1-1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圆形鱼缸,重为30 N,其底面积为1 200 cm2 .鱼缸内装有0.2 m深的水,水的质量是27 kg,g取10 N/kg,计算: (1)鱼缸内所装水的重力; (2)鱼缸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3)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图X5-1-1 4.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研制潜水器,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7月下水的“蛟

龙号”深海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其设计的下潜深度达7 000 m .2011年7月已完成5 000 m 级深海潜海和科学探测.若“蛟龙号”潜水器下潜至5 000 m ,求: (1)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大约是多少?(ρ海水=1.03×103 kg/m 3,取g =10 N/kg) (2)若观察窗的面积为300 c m 2,则海水对观察窗的压力大约是多少? 四、浮力 5.有一木板漂浮在水面上,已知木板重1 800 N ,体积为0.3 m 3.g 取10 N/kg ,求: (1)木板的密度; (2)木板所受的浮力; (3)有一个人重700 N ,通过计算说明他能否安全地躺在木板上? 6.在水中放入质量为3 kg 的木块,木块静止时有3 5 的体积浸入水中.求: (1)木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2)木块的体积. 五、机械效率 7.如图X5-1-2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240 N 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0 N ,物体在5 s 内匀速上升1 m .求: (1)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功率. 8.如图X5-1-3所示,小王站在高3 m 、长6 m 的斜面上,将重200 N 的木箱A 沿斜面从底端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学案 算专题

《计算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现在的计算题的计算量和计算难度都要求不高。无论是解好哪种类型的物理题,除了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外,解题时审题是关键,否则将会离题万里,前功尽弃。 审题时需注意: (1)理解关键词语 ①光滑、不计阻力、轻质(杠杆、滑轮)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③升高多少度,和升高到多少度;降低到,降低了 ④有用的功率还是总功率、功率还是效率等 (2)挖掘隐含条件 说到家庭电路意味着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 说到气压是标准大气压,意味着压强是105Pa,水的沸点是100℃ 说到不计能量损失,意味着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效率是100%.

说到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用电器上加的是额定电压。 (3)排除干扰因素 物体水平移动时,不会克服重力做功,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 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表明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 两灯串联,甲比乙亮。这里的“甲比乙亮”就是判断电流相等的干扰因素。 表格类题目中有很多数据,不一定都有用,要快速搜寻有用,排除干扰因素。 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1、细心读题审题 2、寻找解题根据 3、解答和检验 解计算题的一般要求: (1)要明确已知条件和相对隐含条件,确定主要解题步骤。 (2)分析判断,找到解题的理论依据。 (3)分清各个物理过程、状态及其相互联系。 (4)计算过程应正确、规范。要正确写出有关的公式,正确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

解计算题应注意: 单位的统一性;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解题的规范性。 【计算题主要类型】 一、力学综合: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有五个主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阿基米德原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六个重要物理量:速度、密度、压强、浮力、功和功率。力学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通过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找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熟悉计算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中考热点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计算浮力、密度、液体压强等; (2)以简单机械为平台,与运动相结合,计算速度、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等。 2.涉及公式: 速度 t s v = 重力 mg G = 密度 V m = ρ

中考物理 电路类问题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1R 、2R 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a 、b 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a 、b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a 的示数不变,b 的示数有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可能是电流表、也可能是电压表 B .只闭合S 、S 2,移动滑片P ,则a 示数的变化量与b 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可能等于 12R R + C .若将b 换成另一种电表,只闭合S 、S 2,将滑片P 向右移动,2R 消耗的功率一定变大 D .若将a 与b 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 、S 2,则a 的示数与b 的示数的比值可能等于2R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假设b 是电流表,a 是电流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R 与R 2并联接在电路中,a 、b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a 的示数是不变的,b 的示数有变化,这种情况符合题意,所以b 可能是电流表;假设b 是电压表,a 是电流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有电流流过R 2,但没有电流流过R ,a 的指针明显偏转,b 表测的是电源电压,也明显偏转,但是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a 的示数是不变的,b 的示数是不变的,这种情况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假设b 是电压表,a 是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两个电压表测的都是电源电压,指针均明显偏转,但是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电源电压不变,那么两表的示数是不变的,这情况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这个假设也不成立;综上所述,b 不可能是电压表,只能是电流表,A 错误; B .假设b 是电流表,a 是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有电流流过b 表,b 表有示数,a 表测的是电源电压,也有示数,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b 的示数有变化,a 的示数是不变的,大小还是等于电源电压,这种情况符合题意,所以b 可能是电流表,a 可能是电压表;只闭合S 、S 2,这时R 1与R 串联,电压表a 测的是R 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