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

作者简介

第一单元情感呵护: 《散步》作者莫怀戚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我国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出过很多儿童读物。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非常感动”“非常神秘”、“非常可笑”三个系列,其中《羚羊木雕》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创作并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暗号》、《足球大侠》、《扬起你的笑脸》、《疯狂的兔子》、《妈妈没有走远》、《危险智能》、《我要做好孩子》、《乌龟也上网》等。电视连续剧《第三军团》、《妈妈》、《好玩佳佳龟》、《有老鼠牌铅笔吗》等。曾多次获电影华表奖、多次获电影童牛奖、三次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电视剧飞天奖、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等多项奖励。著有电影理论专著《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作者泰戈尔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

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著名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神鬼怪异之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於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八年级语文下册作家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作家简介 1、《藤野先生》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三弦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2、《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3、《师恩难忘》王梓坤 4、《有月亮的晚上》王连明 5、《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全集》宋濂,字景濂, ,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6、《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古代小说集,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7、《将进酒》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最著名的大诗人,世称“诗仙”,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8、《制台见洋人》节选自《官场现形记》。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9、《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 10、选自《》作者,作家。 13、《我的信念》选自《》作者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国物理家、化学家,与其丈夫共获得诺贝尔奖并获诺贝尔奖 14、《有的人》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 15、《谈骨气》作者吴晗,历史学家。 16、《小石潭记》选自《柳宗元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他擅长写山水游记,因为他是河东人,所以人称“柳河东”,又因为他终于柳洲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柳洲”,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属“唐宋八大家”。 17、《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文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文正公”。

世说新语简介

一、刘义庆的生平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曾其谥号为康王。 二、《世说新语》写作背景 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通过一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同时尚有刘氏的蜀和孙氏的吴,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5年,魏权臣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晋朝的文化也有一定发展,当时由于战乱纷纷,很多学士选择归隐,不问世事,典型的代表人

每课作者简介及中心思想

《春》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石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中心思想:本文脉络分明,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作者抓住春的特点,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展现了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中心思想: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赞美之情。 《雨的四季》 作者简介:刘湛秋,当代诗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等。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中心思想:本文按照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时序依次展现出雨在四季中不同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观沧海》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中心思想:这首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丽景象,实现了大海的状貌和声势。虚写了日月和星汉,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有《李太白集》传世。 中心思想: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好友王昌龄的,诗人想把“愁心”托付给明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同情。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中心思想: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前三联描写了青山、绿水,岸阔、帆悬、海日、江春等景物,尾联由景生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愁绪。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祖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丹徒之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刘义庆本来是刘道怜的次子,刘道怜是宋武帝刘裕的中弟,封长沙王。可是因为刘裕的幼弟刘道规没有儿子,便把刘义庆过继为嗣子。 这刘道规少年时便有大志,才能也在众宗室之上,深为刘裕喜爱。东晋后期刘裕征讨桓玄时,就是在刘道规的配合下,击败了桓玄。刘道规因此被封为振武将军、义昌太守。后来一直历任要职,不幸于义熙八年(412)病逝。刘裕建立南朝宋后,赠刘道规为大司马,追封临川王。本来宋文帝刘义隆小时候是由刘道规养大的,刘裕已经打算让刘义隆继承刘道规,可是大家都觉得按照礼教的规定,一个人不能同时继承两份家业。于是刘道规便把刘义隆还给刘裕,而将刘义庆定为继承人。 刘义庆幼年时候就受到宋武帝刘裕的赏识,他常常拍着刘义庆的小脑瓜喜爱地说:“这是我们家的丰城宝剑啊(传说江西丰城地下藏有龙泉、太阿宝剑,后世常以“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见《晋书·张

华传》)!”十三岁的时候,刘义庆就袭封为南郡公,除给事,按谦让的规矩没有上任。义熙十二年(416),刘义庆十四岁的时候,便跟随长辈讨伐长安,还拜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没上任,改为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复督淮北诸军事,等等。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十八岁时,袭封临川王,徵为侍中。元嘉元年(424),二十二岁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常侍并如故。 当时有一个名叫黄初的老百姓,他的妻子赵氏失手将自己的儿媳妇杀死。这本来是死罪,遇到赦免没有处死,但却要押送到很远的地方,以防她的孙子为母亲复仇。对此,刘义庆上书说:“按照《周礼》的规定,像父母受到外人杀害这样的深仇大恨,一定要避仇海外。即使是在热闹繁华的市场相遇,也要刀兵相见。这是因为杀父杀母之仇,为莫大之仇,非报不可。可是家族内部亲人之间的骨肉相残,有时很难把道理讲得很清楚,所以常常要在法律之外裁以人情。而且礼制对于有过失的人也要宽恕,法律也没有与祖宗为仇的条文。况且赵氏这次杀人,本来是由于酒后失手,加上年老昏耄。哪能用她因年老昏耄而酒后失手,作为她戴枷长行,与孙为仇的理由呢?臣以为这位孙子如果能够含悲忍痛,与自己的祖母同天共域,既不违儿子的道义,也无亏于孝道。”这番话合情合理,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作家简介

先秦作家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论语》是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 2墨子:名翟,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现存五十八篇。 3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篇。 4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书,一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5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著有《孟子》一书。 6庄子:名周,战国时蒙城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 7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王的后代。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中国的屈原。著作有《九歌》《九章》《天问》 8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荀子》32篇,《劝学》《天论》 9韩非:战国末期的韩国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55篇。 10吕不韦:战国末期的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吕氏春秋.》 11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公元前辈,著有《列子》8篇。 秦汉作家 1贾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新书》10卷58篇;代表赋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2刘安:沛郡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之孙,淮南王。《淮南子》 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太史令司马淡之子。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史记》 4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说苑》《新序》 5王充:字仲任,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批评家,《论衡》 6班固:字孟坚,扶风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包举一代。 魏晋作家 1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梁父吟》《出师表》 3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文学家《燕歌行》《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4曹植: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陈思王,《曹子建集》 5陈寿:字承祚,西晋文学家,国别体《三国志》 6陆机:西晋文学家《文赋》 7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字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集》《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8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第一部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南北朝作家 1范晔:字蔚宗,南朝宋代史学家、散文家。《后汉书》 2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第一部笔记本小说集《世说新语》 3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 4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40卷 5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隋唐五代作家 1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谏太宗十思疏》

论刘义庆对《语林》之态度

第7卷第6期 2008年12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7 No.6 Dec.  2008   [收稿日期]2008208230 [作者简介]林宪亮(19802),男,山东梁山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论刘义庆对《语林》之态度 林宪亮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谢安指责《语林》描写不实,从而使之被废弃的故事,于此许多学者认为刘义庆 会从中吸取教训。本文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两则关于《语林》的故事出发,认为刘义庆对《语林》是欣赏的,对它的被废弃是同情的。《世说新语》追求内容的真实性并不是因为吸取了《语林》被废的教训,而是魏晋时期对小说的创作要求。 [关键词]刘义庆;欣赏;同情;《语林》[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973(2008)0620114204 The Argumentation of Liu Yiqing ’s Attitude Tow ards Woods of Words L IN Xian 2lia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China ) Abstract :In New Terms in t he Worldly Talks ,one story tells t hat Woods of Words was deserted for Xie An ’s criticism t hat it was falsely recorded.Owing to t his ,many scholars believe t hat Liu Y iqing would draw a lesson f rom it.This paper judges f rom two stories in New Terms in t he Worldly Talks t hat t he Liu Y iqing’s attit ude towards Woods of Words is admiring and sympat hetic for it s desertion.The reaso n why New Terms in t he Worldly Talks p ursues t he t rut h of t he content is not t he lesson drawn from Woods of Words ,but t he requirement of writing stories in Wei and Jin Period. K ey w ords :Liu Y iqing ;Admiring ;Sympat hetic ;Woods of Words 东晋裴启撰《语林》曾经一度非常流行,《世说新语?文学》第90则云:“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 各有一通。”[1]318① 檀道鸾《续晋阳秋》亦云:“晋隆和中,河东 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谓之《语 林》。时人多好其事,文遂流行。”[1]991 《语林》甚至还在当时 社会上形成一门“裴氏学”。然而却被谢安指责为描写不实, “自是众咸鄙其事矣,”[1]991 于是此书遂废。《世说新语?轻 诋》既然记载了《语林》被谢安指责描写不实的故事,而且刘义庆也看到了《语林》被废弃的下场。由此许多学者认为刘义庆一定会吸取《语林》前车之鉴的教训,从而撰写《世说新语》时排斥虚构、崇尚真实。“裴启的《语林》,是一部记述汉魏至东晋士人言语应对之可称者的专书,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由于谢安认为所记不实,于是废弃。刘义庆既知此事, 并写入书中,当然会尽可能避免讹误,力求真实。”[2] “《语林》 因有不实言,遂废,《世说新语》是以写作的教训来记载的,因 此,它便坚持了如实记录、描写的原则。”[3]“裴启《语林》始 出,盛传一时,然因为被人指出其间存在虚构的成分,遂为世人所唾弃。《世说新语》记载此事,乃有警戒后人勿蹈覆辙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世说新语》的编撰者不赞成虚构 的态度。”[4] 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正确呢?本文从《世说新语》 中关于《语林》的两则故事以及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特点出发,认为刘义庆对《语林》是欣赏的,对《语林》被废弃的遭遇是同情的,并且认为《语林》被废弃的原因并不是《语林》内容的不真实,而是由于谢安对裴启在《语林》中赞扬了王 的作 4 11

作者简介 (1)

席慕蓉:女,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称“五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刘义庆:汉族,彭城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春》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民艺术家。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方珍珠》《面子问题》《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布封,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传世佳作《昆虫记》。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汉族。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安徒生,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 郭沫若,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笔名沫若。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主要作品: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小说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 1.宗璞(第4课《紫藤萝瀑布》) 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不沉的湖》《知音》等,“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2.沈复(第5课《童趣》) 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工诗画、散文。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作品有《浮生六记》。 3.流沙河(第6课《理想》) 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48年始发表作品,1950年到引JI 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著名诗作有《就是那一只蟋蟀》。 4.玛丽·居里(1867-1934)(第9课《我的信念》)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 5.孔子(前551—前479)(第10课《论语》十则)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6.朱自清(1898-1948)(第11课《春》) 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7.老舍(1899—1966)(第12课《济南的冬天》)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37年,发表长篇小说《骆驼样子》。代表作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8.何其芳(1912—1977)(第14课《秋天》)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36年与他人合集出版诗集《汉园集》,1937年散文集《画梦录》出版,此外,还有诗集《预言》《夜晚和白天的歌》等。 9.曹操(155—220)(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长,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10.白居易(772—846)(同上)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土。贞元十六年(8印)进士,后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世称白香山,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易懂。 11.辛弃疾(1140—1207)(同上)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现在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12.马致远(同上) 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元大都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1 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人《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13.蒲松龄(1640—1715)(第20课《山市》) 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14.鲁迅(1881-1936)(第21课《风笋》)

曹植简介资料

曹植简介资料 曹植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 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 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 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 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 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 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作为《诗品》全 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人物生平 才气逼人 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 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当时曹 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 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 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 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 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 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 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 “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 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 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太子之争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 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 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 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 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 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 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 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

魏巍简介

魏巍简介 篇一:作者简介 第一单元情感呵护: 《散步》作者莫怀戚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

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我国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出过很多儿童读物。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非常感动”“非常神秘”、“非常可笑”三个系列,其中《羚羊木雕》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创作并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暗号》、《足球大侠》、《扬起你的笑脸》、《疯狂的兔子》、《妈妈没有走远》、《危险智能》、《我要做好孩子》、《乌龟也上

刘义庆简介《今世说》共八卷30门452条,以清初四十余年人物

刘义庆简介《今世说》共八卷30门452条,以清初四十余年人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今世说。《今世说》共八卷30门452条。 以清初四十余年人物为主要记述对象。其由明入清者。亦一并收入。并于每条之下自注条目中人物生平大略。其清初著名人物如毛奇龄。王士祯。施闰章。宋琬等人。多见于各门类。毛际可《序》称:“殷。刘。王。谢之风韵情致。皆于《世说》中呼之欲出。盖笔墨灵隽。得其神似。”。 作品名称,今世说。创作年代,清代。作品出处,《今世说。黄仙裳》。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王晫。王晫,初名斐。字丹麓。号木庵。 作品简介。王晫仿照《世说新语》

体例所写。 人物近400人。计450条。记载清初文士。达官显要的逸闻趣事。 后陈官给事中①。以事系狱。贫甚。黄售其负郭②田。得百金。尽以赠陈。与之同卧起囹圄中。陈后得释。两人同出白门③而去。陈殁后。黄赴桐乡④往吊之。至之日。正陈忌辰。举声哀号。感动行路。泰州守田雪龛居官廉。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后田落职在州不得去。黄自汝宁⑤归。囊中仅有二十金。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后语人曰:“是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注释。①给事中:官名。②负郭:靠近城墙。 ③白门:南京古称“白门”。④桐乡:地名。是陈澹仙的故乡。⑤汝宁:地名。在河南。刘义庆简介⑦田雪龛:人名。 ⑥囹圄:监狱。 翻译。黄仙裳早年参加童子试。被州太守陈澹仙所赏识。

后来陈澹仙担任了给事中的官职。因某事的牵连而被捕入狱。很贫困。黄仙裳卖掉了他靠近城墙的土地。得到了一百两银子。把所有钱都给了陈澹仙。还和他一起在监牢里住。陈澹仙后来被释放。两人同时离开南京。陈澹仙死后。黄仙裳赶赴桐乡吊唁他。到的时候。正好是陈澹仙的忌日。大哭哀号。把过路人都感动。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打交道的时候,绝不拿私事找他帮忙。后来田雪龛被罢了官,没有钱回不了家。 黄仙裳正要回家,身上有二十两银子。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把身上所带的钱的一半给了他。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因为我家里非常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 习题解答 A.后陈官给事中因改为“做官” B.绝不干以私C.以事系狱。 贫甚。因改为“监牢” D.与之同卧起囹圄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解释

古代作家简介

中国古代作家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现存《论语》二十篇,其思想核心是“仁”。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著有《孟子》一书,其思想是“仁义”,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现存五十三篇,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尊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三十二篇,代表作《劝学》、《天论》等。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三十三篇,又《南华经》。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其书原名《太史公书》。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韩非子》五十五篇,代表作是《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为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其它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有《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诗。 刘向(公元前77——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刘勰(465——532)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五十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