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经常性支出

财政经常性支出

财政经常性支出
财政经常性支出

财政经常性支出

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社会保障支出。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直接构成了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则中当期公共物品受益与当期公共物品成本相对应的原则,经常性支出的弥补方式是税收。

经常性支出项目主要包括:

(1)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农业水利事业费、农垦事业费、农业事业费、畜牧业事业费、林业事业费、水利事业费、水产事业费、气象事业费、农机事业费、其他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通讯和广播电视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其他文教事业费;(2)国家政权建设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外交支出,国防费;

(3)对外援助支出;

(4)政策性补贴支出,包括粮、棉、油价格补贴,平抑物价和储备粮等补贴,肉食价格补贴,其他价格补贴;

(5)税务等部门的事业费;

(6)其他支出;

(7)预备费;

(8)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等。

民生财政的思考

民生财政的思考 【内容提要】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预算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要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民生财政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保障 正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公共财政的雨露。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 简单说,民生就是与人民的生计有关的、牵涉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民生财政,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即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防范消费差距过大,推进基本消费平等化,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财政。 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它不只是保障基本消费的财政,还是防范社会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民生财政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只要是始终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民生财政;相反,只要是偏离了终极目标,就不是民生财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理念。政府花钱的方式可以不同,支出用途可以有别,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支出重点,但最终都要回归算“财政账”,还要算“社会账”;不能只是着眼当前,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的长期改善和长期保障。以降低行政成本为例,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算“财政账”,减少了支出,效果很好;算“社会账”,老百姓的成本增加了,办事情变得不方便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降低了。这样的精简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实际上是以增加老百姓隐性负担为前提的,反而有损民生。 二、民生财政的内容 (一)科学安排民生财政的支出预算。 1. 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存权,要支持加强扶贫开发,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和基本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得到切实保障。 2. 努力保障民众的发展权,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解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消除压力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当期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准。加强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1.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不仅是取得收入的手段,也是调节经济的杠杆,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财政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加强适应民生财政需求的税收制度建设。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问题

财政学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注:原来做的是ppt,为了大家看着方便又整理到 了word上,所有图表均在ppt上)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教育经费规模、来源、结构及与世界对比 (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一)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 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则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由此来说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教育,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而是混合物品。 (二)但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首先,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其次,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再则,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这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 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为教育融资,这样,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 (一)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

第四章经常性支出 复习与思考 3.政府必须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思考应介入的范围。 答:政府介入卫生医疗领域的理论依据: 卫生领域中的市场提供存在着广泛的缺陷,为政府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其中公共卫生被认为是典型的事例。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由于这些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不能将不付费者从这种服务的利益中排除出去,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者不会充分提供。公共卫生支出还包括提供卫生防疫一类的活动,而卫生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市场不可能充分提供卫生、免疫、营养以及计划生育等信息方面的免费服务。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是以个人对劳动和资本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入,而劳动的贡献是以个人的健康为前提的,卫生条件乃至疾病却是对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一种极大威胁。在市场规则下,疾病会使劳动者的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而贫困者又难以抵御疾病风险的侵袭,这样就会陷入“贫困的循环”。现在,人们逐渐认为卫生保健是一种人人应有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基于经济基础上的特权。政府卫生政策的目标包括缓解和消除因收入差距对健康形成的不良影响。此外,疾病的风险是最难以确知的。在私人市场上,人们化解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的趋利性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即选择低风险的保险对象;而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有社会保险的性质,让疾病的社会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由政府承担,高风险者不受排斥,为劳动者提供了可靠的后盾。 以下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卫生医疗领域中的公共服务范围: 政府不是包揽全部卫生医疗市场,而是选择政府应当介入的主要方面:一是提供卫生医疗领域的纯公共物品和部分准公共物品,保证这些共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达到最优化。这些物品包括医疗服务本身、健康保护活动、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所利用的服务信息等。而是纠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使医疗保险兼顾效率和公平。三是补助穷人,使他们能够负担必要的保险,获得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 基于此,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公共卫生服务。(2)基本医疗服务。

民生财政支出、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2951052.html, 民生财政支出、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 作者:刘欢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 摘要:基于2007—2014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包含人口流动因素的非线性门槛模型对各地区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民生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人口流动因素则是导致这种结构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区人口流入规模扩大时,提高民生财政支出水平将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我国仅有少部分地区处于这个区间内,意味着财政资源配置空间失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及建立适应人口跨地区迁移的财政资源配置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民生财政支出;经济增长;人口流动;门槛模型 文章编号:2095-5960(2018)01-0013-12;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有关财政支出的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在中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部分公共投入责任,受财政资源有限性和官员考核机制影响,其支出结构偏向经济生产性项目,消费性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不足(傅勇,2007[1];付文林,2012[2])①①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公共品供给即指地方政府在环保设施、科教文卫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傅勇,2008)。。尽管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但财力分配的重点依旧倾向于经济 建设,且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充分合理的民生财政支出是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急剧下滑的困境下(高培勇,2016)[3],更需增加民生财政支出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 高民生财政支出比重,以发挥其对经济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成了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但这些研究的主要局限在于未将人口流动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尤其在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忽视人口流动因素对地方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将导致估计系数与研究结论均存在偏差。基于此,将人口流动因素纳入二者关系问题的考察,以揭示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民生财政支出水平的变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成了本文研究的主题。 二、文献综述 尽管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但针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是近二十几年来的事情(郭庆旺等,2003)[4],且现有研究在 财政支出项目的划分及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也未能达成一致(孙文祥,2004)[5]。如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一般不存在分 歧,但对于生产性支出包含的内容却存在不同观点,具有代表性的如巴罗将公共教育支出与国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习题集..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单选题 1、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按( )设置三级科目。 A.支出功能 B.行业用途 C.政府职能 D.经济性质 【答案】A 2、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 )。 A.具体事项 B.职能活动 C.收入数量 D.资金转移 【答案】B 3、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是( )。 A.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 B.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C.财政支出的规模 D.支出的具体用途 【答案】B 4、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税收 B.国债 C.收费 D.贷款 【答案】A 5、公式:1 1 1(%)----= ?= ?n n n n G G G G G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A 6、公式 (%) (%)G D P G E g ??=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B 7、公式 GDP G MGP ??=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 C 8、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年)按支出功能设置三级科目,没有设置的科目级别是( )。 A.类级 B .款级 C.目级 D.项级

【答案】C 9、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下列不产生效益的是()。 A.经常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利息支出 D.净贷款 【答案】C 10、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项目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人员经费 B.公用经费 C.资本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 11、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的项目是()。 A.办公费 B.人员工资 C.基建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C 12、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另一种是()。 A.收费 B.投资利息收 C.国债 D.贷款 【答案】C 13、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捐赠支出 D.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答案】C 14、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补助支出 B.捐助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答案】D 15、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补助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债务利息 【答案】A 16、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B.财政补贴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答案】A 17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债外,主要来自()。 A.税收 B.使用费 C.国债 D.投资利息 【答案】A 18、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补助支出 D.国防支出【答案】C 19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修建铁路工程支出 B.国防支出 C.文化教育卫生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答案】D

基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

基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 一、财政必须向民生倾斜 财政向民生倾斜首先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决定的。市场经济下财政的职能主要是纠正市场失灵,解决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如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在内的民生项目都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这些项目若由市场提供往往会造成供给不足,这正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因此政府应成为这些民生项目的主要提供者,财政必须承担起此类民生项目的支出责任。即使有些民生项目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但由于受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的限制,有少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民生还必须依靠政府财政给予支持。其次是由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世界发展进程规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进入人均GDP位于1000~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如果对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就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7年达2600美元。为此,我们必须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财政向民生倾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再次,这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们党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这就是以

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的全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因此,财政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财政以改善民生为己任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认为,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穷人收入增加所带来的效用要大于富人等量收入减少所减少的效用。而财政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正是逐步使民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客观要求。 二、现行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民生支出 小政府、大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普遍原则。然而我国目前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政府占据过多资源,具体表现就是公务员和政府行政人员作为一个阶层已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行政经费居高不下。唐斯最早对官僚的目标做了系统地描述,认为官僚追求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作为职业主义者,希望获得权力、收入、声望、安全感,等等;二是作为父爱主义者,希望能够忠诚地服务于公共事业。但尼斯卡南

财政民生保障情况报告

财政民生保障情况汇报 关于民生保障情况的汇报 县财政局 民生民本一直是财政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所有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工作一直坚持以民生为重,抓好重点政策的落实。 一、坚持“学有所教”,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教育支出70338万元,同比增加7776万元,增长21.8%,按照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必须达到GTP4%要求,剔除上级专款教育支出35756万元,顺利完成省下达我县财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目标比例12.69%的任务,达到12.88%。一是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事业,教育费附加安排支出1200万元。二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四是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五是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六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支出1946万元,上年仅23万元。 三、坚持“劳有多得”,大力扶持就业再就业。 抓好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一是对宝加、安达等企业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服务农村富余劳动

力、返乡农民工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41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26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4510人。二是落实农村转移劳动力、零就业家庭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政策。以创业促就业,协调专业银行新发放小额贷款1019万元,带动创业1122人。三是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90万元,开办创业培训班13期、培训各类人员1428人。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2514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044万元;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809人、1103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补贴116万元,帮助1620名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二、坚持“老有所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14793万元,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补助5508万元。一是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欠缴和扩面工作,制定企业养老金基金预算和征收考核机制,铺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缴费人员39.73万人。二是协助全县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辞退民办教师、386个建制村1035名村副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三是企业军转干部37人(其中退休34人),1953年底复员退伍军人134人,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四是及时按政策调整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做实基本企业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114万元。五是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41万元,比上年增加29万元。六是农

《财政学》练习题(1-6章)(含答案)

《财政学》第一至六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B )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私有制的产生 D、阶级的出现 2.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D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B )。 A、花园 B、国防 C、教育 D、私人住宅 4.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D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 A )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 B、计划失灵 C、GNP D、GDP 6.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B )。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C )。 A、公务员的工资 B、法院法官的工资 C、企业职工的工资 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 8.若按社会中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分类,以下各项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B )。 A.基本建设支出 B.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9.按国家职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A )。 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积累性支出 10.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1.以下各项指标更能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实际状况的指标是( A )。

A.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C.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D. 财政投资占GDP的比重 1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A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 13.尽管政府采购的数额巨大,但它也只是( B )的一部分。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补贴 D.财政透支 14.政府采购中最能体现公开原则的采购方式是( B ) A.询价 B.招标 C.协商 D.谈判 1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B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两文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捐款。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16.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D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7.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A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专项支出 18.用于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当由( C )承担。 A.银行 B.金融市场 C.政府 D.微观主体 19.医疗卫生服务应当主要由( C )承担。 A.福利机构 B.金融市场C.政府 D.微观主体 20.我国目前点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为( A )。 A.现收现付制 B.基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社会保险税 21.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B )。 A.准公共需要 B.纯社会 C.私人需求 D.以上都不对 2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应当( A )全社会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A.≥ B.≤ C.= D.< 2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 A )农产品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 、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为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为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为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为 &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为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W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

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

财政学练习题判断

第一二章 1.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3.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 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 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 公共需要是对相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1. √ 3. ×虽然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不是越多越好 4. √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排他性上 6. √ 7. √ 8. √ 9. ×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第三四章 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 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5. 私人提供也不等于私人生产,私人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 6. 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低;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高。 7. 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 10. 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11.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12. 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13. 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14. 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GDP的增长。 15.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1. √ 2. ×公共物品的享用是不可以分割和量化的 5. √ 6. ×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7. √ 10. ×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1. ×付息是经常性支出,还本不是 12. ×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13. √ 14. ×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15. √ 第五章 2. 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 3. 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育、科学、卫生等部门的一般日常支出。 4. 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5.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 6.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是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之一。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政府可以采用投资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财政学作业【3】

第四章经常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对()实行“零增长”政策。 A.行政管理费 B.国防费 C.卫生事业费 D.社会保障费 2、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2012年达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的()。 A.3% B.4% C.5% D.6% 3、西方各国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来自于()。 A.社会保险费 B.社会保险税 C.增值税 D.财政拨款 4、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是()。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财政拨款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支出中属于经常性性支出的有()。 A.行政管理费 B.国防费 C.卫生事业费 D.社会保障费 2、下列支出中属于国家基本支出的有()。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国防支出 3、文教科文支出是()。 A.经常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支出

C.购买支出 D.转移支出 4、社会保险支出是()。 A.经常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购买支出 D.转移支出 5、我国促进科技发展的财政政策包括()。 A.完善科技投入机制 B.税收激励 C.政府采购 D.优惠贷款 6、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科研活动有()。 A.基础性科研 B.公益性科研 C.高新科技 D.应用性科研 7、财政科技投入形式有()。 A.财政拨款 B.科技三项费用 C.税收优惠 D.财政补贴 三、辨析题 1、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2、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产品。() 3、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4、按世行标准,当一个非完全基金制的养老保险的储备基金可以满足3年以上的养老金支出需要时,则属于部分基金制。() 5、过度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也可能变为一种养懒人的制度。() 6、社会保险只需要个人和企业缴费就够了,不需要财政资金。() 四、名词解释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公共财政”概念的确立正式表明了财政职能的变化。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行为。可见,公共财政的主体是政府;公共财政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责或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公共财政的属性是一种经济行为财政不再是为带来更多收入而支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支出活动,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更加明显。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二是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三是公众有较高的财政参与度。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以上特征的为非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概括来讲,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称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两个基本点是;一是从财政支出中划出若干项目界定为民生支出项目,二是这些支出占总财政支出较大比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和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行为与居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直接

影响个体收入水平、公共福利、消费意愿、理财观念等,民生财政管理水平也必然直接影响公共财政职能发挥的效果。 从公共财政的特征来看,公共财政满足公共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也就是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即满足民生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从公共财政的实践来看,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现民众平等的纳税义务和财政分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收入制度设计,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环境等方面,都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用于国防、司法的支出与民众的生存权和财产权亦密切相关。 一、民生领域的界定与公共财政支持原则 ( 一) 民生领域的界定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人民的生计问题, 一般指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 生、老、病、死等方面。孙中山先生则认为,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 他所指的人民的生活已不局限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层面, 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为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而采取的谋生之道,还指一个社会为解决“群众的生命”和“国民的生计”而采取的措施和社会经济政策。[1]如果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 民生领域范围较广,既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生产、生活方面, 还可以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将人类需求

第七版财政学第二章财政支出的理论问题word精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名词解释 免费搭车:消费者不自愿消费,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益。 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向公众提供产品的 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若同一班商品买卖一样,使用者购买使用权的提供方式。 公共生产:即由政府出资(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财政支出效益: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 财政监督: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查与检查活动。 简答 1.试作图说明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答: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而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通过垂直相加求得。 如图所示,di, d2,d3是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D 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可以用 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曲线来表示,如图中的S曲线,公共 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衡产量和 均衡价格。 图中的均衡产量Q是社会有限资源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 产量,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 2.—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请说明理由。答: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易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 品。从公共物品的提供角度看,非竞争性是指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这样消费者不自愿花钱消费而是期望免费搭车。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政府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财政学》复习题

第一章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1、配置资源: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的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分配收入: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二章 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 3、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五、什么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六、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分析对比,更多的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第三章 八、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因素:财政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