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图解

2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图解

2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图解
2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图解

28式杨式太极拳动作图解

第一节动作名称

第一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晾翅4、左右搂膝拗步

第二组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撵猴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三组

9.左单鞭10、云手11、左单鞭12、高探马

第四组

13、右蹬脚14、双风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单鞭

第五组

17、左下势18、右金鸡独立19、右单鞭20、右下势

第六组

21、左金鸡独立22、左右玉女穿梭23、海底针24、扇通背

第七组

25、转身搬拉捶26、如封似闭27、十字手28、合太极

第二节动作图解

说明:

1.动作顺序基本是按照24式简化太极拳编排。

2.程式的过去意义均遵从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

3.程式动作均腹胀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常关成教师的拳照。

4.起势动作是面南背北。

5.动作说明中,“手的外旋”是指拇指一侧向掌背转动;“手的内旋”是指拇指一侧向掌心转动。

6.动作说明是按照“要点要清楚,力点要明白、支点要明确”的要求撰写。

7.名家拳照如同名家字帖是习拳者应该潜心临摹的,为继承杨式太极拳传统,并方便习拳者以拳照为师,本章最后按动作顺序配置了杨澄甫先生的拳照。

基本要求:

1、从起势开始,整个套路的练习都要将杨提出的“十要”贯彻始终。

2、杨式太极拳的动作都离不开腰。凡是上步靠腰提;凡是团体靠腰带;凡是直立靠腰顶;凡是弓步靠腰弓;凡是虚实变化靠腰拉。总之,杨式太极拳动作都是靠腰,即“腰拉、腰转、腰手脚”。掌握了这一练法,等于抓住了杨式太极拳练法的根本。

3、杨式太极拳的动作方向转换,是腰带虚腿转,不要以实腿为支点扭转。即实腿

变虚后,以其脚跟为支点,脚掌随腰转动。这种虚实转换法可以保护膝关节不受损伤。要注意,杨式太极拳中没有独立的脚掌外撇、内扣等转脚掌动作。

4、杨式太极拳练习时,身体重心一般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高度,一些特殊拳式可知觉站立或降低身体重心,如蹬脚、金鸡独立、下势等。

5、杨式太极拳的练法也是打法,练习时走手不走肘,是与使用时一致的。与人交手,一身都是先出手相搭,这叫搭手不叫搭肘。搭手是以手为先,不是驻肘为先,所以在练习时要时刻注意走手不走肘的要求。

第一组

第一式起势

动作1:面向正南,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人臂自然下垂,两手在身份胯旁,手指向下;关劲正直,下颏微收,眼平视,嘴自然合拢,舌顶上腭,意含顶劲。涵胸、拔背、垂肘松肩、松腰、松胯、松膝,松踝,一松下底。

动作2:将两臂用腰慢慢向上向前抬起,自然伸直。手指向前,手心向下,高与肩平,宽与肩同。

动作3:桦腰松胯,气下沉,两掌轻轻下按,随即採至两胯旁。手心向下,手指向前,手臂自然伸直;眼平视前方。

动作4:(跪膝)两人腿屈膝下蹲,松腰松胯,意想向凳面落坐。要注意不是坐在膝上,而是向后坐空,以减轻对膝盖的压力,使两人腿具有弹性。

要点:

1、动作1为预备姿势,要面带笑意,以求全身放松;要颓然呼吸,以求平心静气;要意识集中,精神内敛,开始用心练拳。

2、两臂平举时,走手不走肘。臂起时以手领臂,臂落时是以手带臂。两臂上举时,意念在手背,下落是意念在手掌。

3、做“跪膝”动作时,上身保持正直,全身放松,不前俯后仰。

第二节左右野马分鬃

左野马分鬃一:

动作1: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变虚,双手略向右移动。

动作2:右前脚掌稍离地面,用腰带动右脚和双手左转45度,右手略高,左手稍低,面向东南。

动作3:重心移至右腿,腰躺转,两手合于身前。右手在胸下,手心朝下;左手在腹上,手心朝上。

动作4:抬起左脚,腰向左摆,带左脚向东北偏东方向迈出,脚跟先着地。

动作5:由脚跟到脚掌逐渐踏实,成弓步。同时,左手心斜向上,右手心斜向下,两手对拉,边弓步边分开,肩有靠意。

动作6:两手分开到位后,转腰带左手向东北偏东方向挒出,手与肩平,右手採至

右胯前,劲点在左手虎口合谷一侧。眼向左手方向平视。

右野马分鬃:

动作7: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掌稍离地,两手随身移动。

动作8:腰微左转带左脚掌稍外转,左手内旋转手心向下屈肘于胸下,随即重心移到左腿,右手外旋转手心向里翻至左腹上,两手合于身前。

动作9:抬起右脚,腰向右摆,带右脚向东南偏东方向迈出,脚跟先着地。

动作10:由脚跟至脚掌逐渐踏实,成弓步。同时,右手心斜向上,左手心斜向下,两手对拉,边弓步边分开,肩有靠意。

动作11:两手分开到位后,转腰带右手向东南偏东方向挒出,手与肩平,左手採至左胯前,劲点在右手虎口合众一侧。眼向右手方向平视。

左野马分鬃二:

动作12:重心移到左腿,右脚掌稍离地,两手随身移动。

动作13:腰微右转带右脚掌稍外转,右手内旋转手心向下屈肘于胸下,随即重心移到右腿,左手外放置揪心斜向里翻至右腹上,两手合于身前。

动作14:抬起左脚,腰向左摆,带左脚向东北偏东方向迈出,脚跟先着地。

动作15:由脚跟至脚掌逐渐踏实,成弓步。同时,左手心斜向上,右手心斜向下,两手对拉,边弓步边分开,肩有靠意。

动作16:两手分开到位后,转腰带左手向东北偏东方向挒出,手与肩平,右手採至右胯前,劲点在左手虎口合众一侧。眼向左手方向平视。

要点:

1、挒手的高度与肩平或略低于肩。

2、每一次分鬃都要注意用腰的层次。以右分鬃为例,合手时腰左转;上步时摆腰;挒出时,先靠弓腿将两手分开,再用腰带手到预定的位置。

3、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线。

技击意义:

此式右野马分鬃的用法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当我是单鞭式时,假如对方自右侧用按式按来,我即将身向右转,左脚也右躺移动,右脚跟松开,脚尖虚点地,随即用右手将对方左右腕黏住,略往左侧一松,用左手挒其右手腕。同时,急上右足,屈膝坐实,左腿伸直,随用肿小臂向对方腋下分去。

此式所发的挒劲是杨式十三法之一,是一个重要的技击劲法。劲点在靠近手背虎口合众一侧,并与腕、肘、臂、肩贯串相连,是靠腰带动全臂打出,不是用手背平打,也不是用任一局部力量打。

第三节白鹤晾翅

动作1:重心向前移动,上体微向左转,右脚提起身前移动一个脚印。

动作2: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同时,腰右转,右手从胯前上提,经胸、面前至头上,手心朝里。左手翻掌虎口向下採,左臂平屈胸前后落到胯前。

动作3:腰向左转,带动左脚提起回收一个脚印距离,脚尖向东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上提内旋翻转,揪心向前成横掌架于额前上,左手採于左胯旁,揪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视前方。

要点:

1、两手上下分开时,右手是直线上提,担至头前再逐渐翻掌,翻掌时还有一个向上提挡的过程,不是翻完掌就结束。右手臂在额前上方成弧形,不要成角,肘也不要掀。左手下採,右手上挡,两手形成对拉之势。

2、左脚是前脚掌虚点着地,胆不是全虚,有支撑的力量。

3、胸部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採要协调一致。

技击意义:

1、白鹤晾翅的用法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当对方从身前用双手击来,我左手向左侧展开对方的右手,右手向上往右侧展开对方的左手,使对方的力分散不整。此式用的是分劲。

2、两手上下分开时,上手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这时的意念和劲点,上手在手的小指一侧,下手在虎口。左手也可在得机得势时打击对方的肋部。左脚是伺机而动,随时准备踢对方的下部。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一:

动作1:右手外旋向前翻手背向下,由上往下划圆弧落至右腰际一侧;左手上提至肩平,手腕稍塌。眼向前平视。

动作2:腰躺闪带动双手向右移动,右手由下向后向上转至肩平,左手转到右胸前。

动作3:右手继续向上圆转至右耳根旁,提起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脚尖向前。

动作4:腰向左转,腿向前弓,重心逐渐移到左腿,同时带左手向斜下弧形搂至左膝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松肩垂肘坐腕立掌平推,手与肩平。眼向前平视。

右搂膝拗步:

动作5:身体向后坐,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掌稍离地,两手手形不变。

动作6:腰带左脚掌、双手向左转动。左手向外旋转揪心向上,右臂屈肘在胸前。

动作7:重心移到左腿,提起右脚向前迈一步,脚跟先着地。同时,采继续带双手向左转动,左手先向后下再向上向前转至左耳根旁。

动作8:腰向右转,腿向前弓,重心移到右腿,同时带右手向斜下弧形搂至右膝

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左手坐腕立掌平推,手与肩平。眼向前平视。

左搂膝拗步二:

动作9:身体向后坐,重心移到左腿,右脚掌稍离地,两手手形不变。

动作10:腰带右脚掌、双手向右转动。右手向外旋转揪心斜向上,左臂屈肘在胸前。

动作11:重心移到右腿,提起左脚向前迈一步,脚跟先着地。同时,腰继续带双手向右转动,右手先向后向下再向上向前转至右耳根旁。

动作12:腰向左转,腿向前弓,重心移到左腿,同时带左手向斜下弧形搂至左膝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坐腕立掌平推,手与肩平。眼向前平视。

要点:

1、搂膝拗步有一个闪腰和紧接一个转腰的动作,是先闪后转。此套太极拳运用闪腰带动手的动作有两处。本式是一处,另一处是倒撵猴。闪腰与转腰的区别是,转腰角度大,闪腰角度小些。闪腰的“闪”是避让的意思,腰向右一闪,让出一个位置,将手带过来。

2、闪腰带手轮转时,是走手背,不是走肘。

3、进步时是随着转腰弓腿,先搂后推。先搂后推是要式两手配合用时的一个特点。搂推的先后不是差别很大,但要有一个时间差。搂膝的前推手不走弧形,直线推出,也称半个按手。

4、前手推出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采松胯。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同时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搂膝拗步成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是自然裆的距离。弓腿的膝尖,脚尖和手推出去的方向是一致的。

技击意义:

1、左搂膝拗步的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当对方用手或肢向我左侧中部或下部击打时,我左手向上转至胸前再向左往外将对方的手或脚搂开,右手随即向对方的胸部按去。这是先防后打、连防带打之法,是杨式的典型打法。

2、意念和劲点:搂手在手腕根外侧,腕与小臂的连接处;推手在全掌。

第二组

第五式手挥琵琶

动作1:重心移向左腿,右脚提起向前约一个脚印的位置落下,身体向后坐,重心回移至右腿,同时,用腰拉右手向外旋弧形落至右胸前,手心向下;左手上提,手背向上,略低于肩。

动作2:左脚提起稍往后落下,脚跟着地,脚尖微抬。左手外旋弧形上提,手心向右,手与肩平;右手舟斜放在左臂肘部里侧。两掌不坐腕,不立掌。眼向前平视。

要点:

1、手挥琵琶有一个身抽后坐,偠拉右手收回的动作,腰拉时不转腰。定式时,

右手心看住左肘。

2、下盘是左虚步,脚跟着地,前脚尖微抬起,与地面约成30度角。不可抬得过高,高了会产行胯、膝、踝三个关节紧,造成重心不稳。虽是虚腿,但脚跟要有支撑的力量,不能全空。

技击意义:

1、手挥琵琶的用法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当对方用右手向我胸部攻击时,我右手往里收合,以腕黏巾对方的腕,往右侧下採,右手向上收合以掌腕黏对方的肘部,如同怀抱琵琶。

2、此式灵活多变,首先是一个上下相合的劲。一手管住对方的肋,一手管住对方的腕,上下一合,对方走化不及则被拿。其次是左挒右採伺机应用。

3、意念和劲点:右手在手心;左手在拇指外侧手腕处。

第六式左右倒撵猴(倒卷肱)

左倒撵猴一:

动作1:右手翻掌,手心向上,腰向后闪,带右手向下经腹前转至右胯旁;左手随即外旋,手心斜向上,略低于肩。身向东南,眼先关顾右手再向东南方向平视。

动作2:右手继续抽后向上向前抡转至右耳根旁;左手向外旋转,手心向上。同时,左腿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尖先着地,脚尖向东北。

动作3:身体向后拉坐,重心逐渐移到左腿;右脚掌抬起,以脚跟为支点腰带转向正东,逐渐踏实。同时,左手内旋向下向后拉至左腹前,右手向前按出,手与肩平。眼向东平视。

右倒撵猴一:

动作4:腰向后闪,带左手转至左胯旁;右手外旋,揪心斜向上。身体转向东北,眼先关顾左手再东北平视。

动作5:左手继续向后向上向前抡转至左耳根旁;右手向外旋转,揪心向上。同时,右腿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尖先着地,脚尖向东南。

动作6:身体向后拉坐,重心逐渐移到右腿;左肢掌抬起,以脚跟为支点腰带转向正东,逐渐踏实。同时,扣手内旋向下向后拉至右腹前,左手向前按出,手与肩与。眼向东平视。

左倒撵猴二:

动作7:腰向后闪,带右手转至右胯旁;左手外旋,揪心斜向上。身体转向东南,眼先关顾右手再东南平视。

动作8:右手继续向后向上向前抡转至右耳根旁;左手向外旋转,手心向上。同时,左腿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尖先着地,脚尖向东北。

动作9:身体向后拉坐,重心逐渐至左腿;右肢掌抬起,以脚跟为支点腰带转向

正东,逐渐踏实。同时,左手内旋向下向后拉至左腹前,右手向前按出,手与肩平。眼向东平视。

右倒撵猴二:

动作10:腰向后闪,带左手转至左胯旁;右手外旋,揪心斜向上。身体转向东北,跟先关顾左手再东北平视。

动作11:左手继续向后向上向前抡转至左耳根旁;右手向外旋转,揪心向上。同时,右腿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尖先着地,脚尖向东南。

动作12:身体向后拉坐,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掌抬起,以脚跟为支点腰带转向正东,逐渐踏实。同时,右手内旋向下向后拉至右腹前,左手向前按出,手与肩平。眼向东平视。

要点:

1、倒撵猴是由左式开始,连续打四个,以右式结束,左手在前。

2、倒撵猴有两个腰的动作,第一个是闪腰,第二个是腰转正(向东)。

3、手脚转换时,两手不交叉,两脚不相错,左手走左边,右手走右边,左脚走左边,右脚走右边。

4、后退时,身体向后直坐,不侧身、不转腰。如果后坐侧身,就做不出闪腰的动作。

技击意义:

1、倒撵猴的用法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假若对方用右手紧握我左手腕或小臂间,倘又以左手托住我肘底捶,则我先受其制不得施展时,即反仰左掌,用沉劲松腰胯向左后缩回。左脚也退后一步,屈膝坐实。右脚变虚,则对方气力顿失。右手同时向后分开,至其失却握力时,急向前按去。

2、倒撵猴是以退为进之法,是在后奶这时撵化去对方的劲。这在太极拳十三法中占一个“退”字。杨式的退,不是单纯的退避,而是退中有进,走中有粘,化中有发。

3、倒撵猴的奥妙在于发沉劲。发沉劲时,要松腰胯,气沉丹田,使劲由肢而腿而腰达于手。这样,则使对方受制,不是不失去握力。不能音向后直拉手,直拉是两力相持,难以走化。

4、意念和劲点:后拉手劲点在腕背部,按手劲点在全掌。

第七式左揽雀尾(此式包含掤捋挤按四式)

掤:

动作1:腰带上身微向右转,左手保持手心向下,右手保持手心向上,双手随腰向下捋至腹前。

动作2:左小臂向外翻转,手心向内,成掤手:右小臂向内翻转,手心稍斜向下,置于左小臂内侧。左腿提起向前(正东)踏出一步成弓步,同时左手上提掤出,手

与肩平。

捋:

动作3:腰左转带动双手向左水平划弧翻转。此时,左手内旋,手心向前下,手出左膝外侧,手与肩平;右手外旋,手心斜向上,置于左臂内侧。双手成阴阳鱼形。

动作4:两手距离不变,腰闰双手向后移动,重心到右腿。双手后移时,左手稍下按。

动作腰带双手向右转,身向南偏东,两手随身移动,左手腕低于肩,两手距离不变,眼向南偏东平视。

挤:

动作6:腰带双手左转至正东,同时,左手外旋,手心向里;右手内旋以手心轻巾在左手腕臂间。眼向东平视。

动作7:重心逐渐移到左腿,成左弓蹬步。同时,两手向前挤出,手与肩平。

按:

动作8:两手分开与肩同宽,左手随分随内旋转,左手外抹,两手心向下,手指向前。

动作9:腰向后拉,身向后坐,两手微向上提,弧形收到胸前,成坡掌,同时重心移到右腿。

动作10:重心逐渐移到左腿,成左弓蹬步。同时,两手坐腕立掌,手心向前,手指向上,向前按出。手与肩平,眼向前平视。

要点:

掤:

1、掤手要圆撑,松肩垂肘,前后臂不能伸直,不能成三角,不能贴身。

2、掤手定式时,肘尖要与同侧的膝上下对齐;两手臂要互相联系;两腿成弓蹬步,两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

3、手与肩平,手与另一侧的肩相对。

捋:

1、捋式的腰有两转一拉的动作,要注意将节奏表现出来。腰带双手左右转的幅度要适当,不能超过,也不能有及。如超过,会产生腰紧、膝紧、憋气的现象。最后一转,如转不到位,会影响下一式(挤式)的动作准确性。

2、前后左右弧形移动全靠采带。

挤:

1、挤开有一个转腰的动作,是腰带双手转正后才做挤出的动作,不是国这转采边挤。

2、挤出时松肩垂肘,肘要低于腕。

3、一手揪心要轻巾在另一手小臂的近腕处,不能虚空。如贴住手腕,快马加鞭转动不灵;如离腕根太远,则不易用力。

1、做按的动作要松肩垂肘,要平推直按。不要由下往上推,也不要由上往下拍。从起点到终点,两手距离与肩同宽,并要坐腕立掌。

2、眼与按手方向一致,向按手的方向平视远看。这对心静、用意、劲整关系极大。

技击意义:

掤:

1、掤手是杨式总手式之一,也是推手中的接手。意念在腕的上缘,打手时一般以腕部与对方相接,劲点也在腕的上缘。掤手在杨式中使用最多,也最有效。

2、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以左掤的举例说:“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掤去。”这里的掤法是向前向上转腰横出,用的是横劲。

捋:

1、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以右掤手举例说:“设敌人用左手击我肋部……速将我右腕肘间,侧贴彼肘节上,侧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内向胸前、左侧捋来”。

捋是托腕捋肘,施用时,顺对方的来力,向里引进,使对方来力落空。即转腰将对方向一侧捋出。

2、捋对方的手臂时,一定要秘密会议对方的腕、肘关节。

杨式在推手中有一条我不要的原则,就是管活的,不管列的。意思是说,只要管住了对方活动的关节,对方则转动不灵,不易走化。就手臂而言,腕和肘是活动的关节,捋对方时,秘密会议了这两个关节,就容易拿住对方。

3、右捋式的右手意念在手掌,劲点在掌下缘;左手意念在手背,戏点在手背或虎口处。

4、使用捋法时,要注意与对方“黏随”。因为捋时左手是用手背黏人,对方黏住,才能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从粘连黏随讲,在这里重点突出“黏随”二字。

挤:

1、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以右掤手举例说:当对方在我使用捋式时往回抽其手臂,我则乘其抽臂之际,随之挤出。

2、挤法是使用合劲和长劲。合劲是两手合成一劲施予对方身上,长劲是全身由脚而腿面腰,形于手臂,串成一劲,伸腰长往而发。

3、挤法是直线了劲。杨式发放人时是“曲中求直”。看准对方的焦点、重心线,得机得势,直线发劲,不走弧形。

4、左手按住右前臂时,要用手心贴住右小臂,不能手手指或腕根。如果用手指易打折自误;如果用腕根易滑动,使不上劲。

5、挤出意念在右手背至右肘一侧,劲点在右小臂外侧。左手劲点在手心。

1、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由前势,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我即将两腕入上用提劲,空其挤力。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一伸左腿腰也同时往前进攻,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按手使用的是提劲与长劲。提劲为向上向左引化对方来力,以获得发长劲的机会。

2、演练时两手开按的距离是自己两肩的宽度,使用时两手按的位置是对方腕肘的位置,同样贯彻管活的不管死的原则。

3、直线进攻。按法在得机得势时,对准对方的焦点,干线按逼,不走弧形,以省时和最快的速度。

4、按手的机关在腰,发按劲靠腰的长往进攻,不是单告手的力量。

5、按手的意念和劲点在两手掌。

第八式:右揽雀尾(此式同左揽雀尾一样也包含掤捋挤按四式)

掤:

动作1:重心移到右腿,左腿变虚,脚掌稍离地,双手成坡掌。

动作2:腰带双手?左脚掌一起右转约135度,身向西南偏西。

动作3:重心移到左腿,腰带上身秃向左转,左手外旋,手心向上,右手略内旋,手心向下,双手随腰向下捋至身前。

动作4:右小臂向外翻转,手心向内,成掤手;左小臂向磪翻转,手心稍斜向下,置于右小臂内侧。右腿提起向前(正西)踏出一步成弓步,同时右手上提掤出,手与肩平。

动作5:腰右转带动双手向右水平划弧翻转。此时,右手内旋,手心向前下,手臂略出右膝外侧,手与肩平;左手外旋,手心斜向上,置于右臂内侧。双手成阴阳鱼形。

动作6:两手距离不变,腰拉双手向后移动,重心到左腿。双手后移时,右手稍下按。

动作7:腰带双手向左转,身向南偏西,两手随身移动,右手腕低于肩,两手距离不变,眼向南偏西平视。

挤:

动作8:腰带双手右转至正西,同时,右手外旋,手心向里;左手内旋以手心轻贴在右手腕臂间。眼向西平视。

动作9:重心逐渐移到右腿,成右弓蹬步。同时,两手向前挤出,手与肩平。

按:

动作10:两手分开与肩同宽,右手随分随内旋,左手外抹,两手心向下,手指向前。

动作11:腰向后拉,身向后坐,松肩垂肘,两手微向上提,弧形收到胸前,成坡掌,同时重心移到左腿。

动作12:重心逐渐移到右腿,成右弓蹬步。同时,两手坐腕立掌,手心向前,手指向上,松肩垂肘向前按出。手与肩平,眼抽前平视。

说明:要点、劲点、技击意义同左揽雀尾。

第三组

第九式左单鞭

动作1:重心移到左腿,右脚前掌稍离地,身体向后坐,带动双手后移,两掌变坡掌,手心斜向下。

动作2:腰带双手和右脚前掌向左转至东南方向,双手手形不变,眼向东南看去。

动作3:重心移到右腿,身体向后坐,双手随身移动,肘略下沉,收到胸前。

动作4:双腿不动,腰带双手转向西南方向,右手自然伸直,五指合拢变直勾手,勾手朝下,左手在胸前变掤手,上身转向西南,眼向掤手方向看去。

动作5:提起左脚(离地即可),腰向左摆,带左脚向东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逐渐变实,成左弓蹬步。同时,左手随转动,手臂内旋,向东翻掌坐腕打出,揪心斜朝前。眼向东平视。

要点:

1、单鞭有五个明显用腰的动作,是两拉、两转、一摆、即,一是腰拉重心到左腿,二是腰带双手和右脚转,三是腰拉重心到右腿,四是腰带双手转,五是腰摆左脚。杨式一般没有独立的四肢动作,都是用腰带动四肢运转。如果腰与脚手相分离,就做不到上下相随。

2、单鞭勾手是直勾手,与勾手相连的右臂要自然伸直,不能曲,曲臂则勾手不能运用自如。

3、定式时,翻掌打出的时间与弓腿的时间是同时的。

技击意义:

1、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单鞭的技击作用是应身后攻击。即:当对方从身后击来,我转身往左伸出一掌打击对方的胸部。

2、双手左右移动。意念在前手的掌根外缘,以手掌和小臂的连接处粘住别人。

3、左掌伸出时是以腕部粘住对方的来手,滚转化去对方的来力,顺势翻掌击出。意念的劲点在腕根处。

4、勾手是反擒拿的动作,意念的劲点均在腕根处。

第十式云手(连作三个)

动作1: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变虚,脚掌稍离地,左手变坡掌,腰带左手和左脚掌着地,脚尖向前,右脚提起向左横收半步,脚尖先着地,后全脚掌着地,脚尖向前,双脚成开立步。同时,右勾手变掌,向左向下划圆弧到腹前,手指斜向左下,继续外旋向上划弧至面前,大拇指与眼同高,左手下落至左腹前,手心斜向里。眼向前平视。

动作2:体重全部移到左腿,右脚提起向左横收半步,脚尖先着地,后全脚掌着地,脚尖抽前,双脚成开立步。同时,右勾手变掌,向左向下划圆弧至腹前,手指斜向左下,继续外旋向上划弧至面前,大拇指与眼同高,左手下落至左腹前,手心斜向里。眼向前平视。

动作3:腰带双手右转身向西南,同时重心转到右腿,眼向西南平视。

动作4:左脚向左侧横跨半步,脚尖先着地,稍内扣。同时重心移到左腿,左手上掤至面前,大拇指与眼同高,右掤手下转卖至右胯旁。

动作5:重心移到左腿,左掤手不变;腰抽左转,带右手由採手变抄手到右腹前。

动作6:腰继续向左转动,带两手至身向东南。眼向东南平视。

动作7:右脚向左横收半步,脚尖先着地,稍内扣,全脚掌着地。同时右掤手提至面前,大拇指与眼同高,左掤手下採左胯旁,腰向右转,带左手由採手变抄手至左腹前。眼向南平视。

动作8:腰继续右转,带双手转向西南。同时重心转至右腿。眼向西南平视。

要点:

1、云手是杨式典型的腰带双手转动的拳式。运转时,手只有上下换手的动作,没有独立的转动动作,全靠腰带,两手是上下掤手。

2、第一个云手从东南方向起手,云至西南方向,为右云手;再云至东南方向,为左云手。云手止时以感到自己的两胯松、顺、活为准。云手连续做三个。

3、收脚和出脚是横向移到,都是脚尖先关睦,再逐渐全脚踏实。成开立步时,两脚逐渐转换虚实,中间有一骑马式的过程,收脚和伸腿迈步的过程是上下换手的过程。

4、两手左右转时,高不要过眼,下不要过腹。上掤手以不遮眼为准。

5、出脚和收脚时身体不要上下起伏,也不左右倾斜。

技击意义:

1、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当对方自前右侧用右手击我胸部或肋部,我将右手落下,手心向里,以腕上侧与对方腕下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放置,复翻下向左行划一大圆圈,如云行空,继续不断。左右用法同。云手的录用全在转腰胯。云手攻防严密,运用得当,让对方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2、意念在两手,劲点在两手腕上侧。

第十一式左单鞭

动作1:右手向西南方向前伸内旋变直勾手,左掤手上提至胸前。眼向西南平视。

动作2:提起左脚(离地即可),腰向左摆,带左脚向东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逐渐变实,成左弓蹬步。同时,左手随腰转动,手臂内旋,向东翻掌坐腕打出,手心斜朝前。眼抽东平视。

要点:同第九式单鞭。

技击意义:同第九式单鞭。

第十二式高探马

动作1:重心移到左腿;右脚提起向前移动一脚长的距离,脚尖向东南;右肘略沉,勾手变掌;弧形收到右耳根旁;左手变坡掌。眼向东平视。

动作2: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收回一个脚印变虚,前脚掌着地;同时,腰左转向正东,带右手落到咽喉处变横掌,手心向下;左手随身移动,变揪心向上;眼抽前看去。

动作3:左手向后向下拉回到腹前,指尖向东南;右横掌以小指一侧外缘向前方探出;眼向右手方向看去。

要点:

1、此式有一个腰左转的动作。

2、两手一拉一打,是先拉后打,中间有一时间差。

3、右手用横掌打出,指尖斜向左前,不是向正前。

4、两手一拉一打时,脊背有控拔前进之意,但身不向前倾。此时要松腰胯,气沉丹田。

技击意义:

1、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当对方用左手从我左腕下绕过,往右挑拔,我将左手腕略松动,转手心向上,将对方腕用劲叠住,往怀内採回,用右手横掌向对方面部击去。

2、使用此法在,要先松腰胯,含胸拔背,转正腰使下盘稳固有力,先拉后打。这是沉劲、採劲、横劲的综合运用。

3、意念在掌,定式时左手意念和劲点在手背,右手在小指一侧。

第四组

第十三式右蹬脚

动作1:腰向右转动,带右手外旋变手心向上,同时带左手内旋变手心向下,双手成阴阳鱼形向右捋。

动作2:身体转向东南偏南时,左手外旋变掤手置于胸前;右手内旋变坡掌于胸前,手心与左小臂相对;眼向东南平视。

动作3:提起左脚向东北方向迈一步,脚跟先着地,逐渐踏实,成左弓蹬步。同时,腰左转至身向东南偏东,带左掤手抽左掤出;右手东南方向探出;眼向东南方向看去。

动作4:重心向前移动,腰稍抽左转动,带右手向下向左向上与左掤手交叉于胸前成十字手,左手在内,右手在外,眼前双手。

动作5:双手内旋由里向外平肩分开,两臂自然伸直,从腕立掌,左臂向北偏东,右臂向东南偏南,腕与肩平。接着提右脚向东南方向蹬出,膝与胯平。左腿自然直立。右臂在右膝外。眼向东南平视。

要点:

1、此式有两个腰带手的动作,腰先右转后左转,层次要分清。

2、先分后蹬,两手分到位后才蹬脚,不是边分边蹬,也不是分一半就蹬,不分完不能蹬,蹬脚一侧的手臂在膝外,不与膝对齐,如臂脚对齐,不与膝对齐,如臂脚对齐,则蹬脚没有位置。

3、脚蹬哪,眼看哪。蹬出的脚不要勾脚尖。

技击意义:

1、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的用法是:对方用左手接我探出的右腕,我用右手腕压住对方的左肘,以左手粘对方的左腕,暗施採劲。如对方撤身后退,我两手同时分开,提右脚向对方左肋或腹部蹬去。

2、此式运行时意念在手掌,分手时劲点在两腕小指一侧腕根处,蹬脚时不用腰膨大的劲,大腿根也不用力,是提膝用脚的弹劲瞬间踢出,劲点在脚根。

第十四式双风贯耳

动作1:左胯松开下沉,右脚屈曲收回虚悬,膝与胯平,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双手折叠手心向上,落到右膝两旁。

动作2:右脚向前落下,脚跟着地,两手随之落至两腿旁,手心向前。

动作3:右脚逐渐踏实,成右弓蹬步。同时,双手边翻边握拳边向上弧形打出。两拳食指中间关节侧面斜坡处相对,与太阳穴同高。眼向东南平视。

要点:

1、两拳打出时要沉肘,向斜上方贯出,不要扩肘。

2、两拳贯出时要与弓腿同时到位,做到上下相随。

技击意义:

1、双风贯耳的用法,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对方从右侧用双手打来,我转身以两手背叠住对方两腕,施沉劲,握拳向对方双耳或太阳穴打去。

2、劲点在食指二、三节卷屈处。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动作1:左腿屈膝后坐,重心移至左腿,腰带右脚向左转,脚尖朝东北方向;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弧分开平举,手与肩平;眼看左手。

动作2:重心移到右腿,两手外旋往下向上划圆弧交叉于胸前成十字手,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同时,腰向左摆,带左脚落至西北方向,成虚步。眼看西北方向。

动作3:双手由里往外平肩分开,左臂向西北偏西,右臂向东北偏东;提左脚身西北方向蹬出;眼向西北平视。

要点:(同右蹬脚)

技击意义:

1、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用法是:对方从身后用右手打来,我即左转身,右脚立定,左脚悬提,两手分开,以左手分开来手,以左脚掌向对方的腹

部蹬去。

2、此式两手分开时意念和劲点在腔根,脚的劲点在脚掌。

第十六式左单鞭

动作1:左脚收到右脚旁,前脚掌着地,成虚步,右腿微屈,两脚与肩同宽;上身微右转,右掌变直勾手;左掌外旋由上向下向上,变掤手提至胸前,掌心向内;眼看掤手。

动作2:提起左脚(离地即可),腰向左摆,带左脚向西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逐渐变实,成左弓蹬步;同时,左手随腰转动,手臂内旋,向西翻掌坐腕打出,手心斜朝前;眼向西平视。

要点:同第九式单鞭。

技击意义:同第九式单鞭。

第五组

第十七式左下势

动作:腰右转,带右脚以脚跟为支点,转向东北;腰向后拉,胯下蹲,左腿变虚;同时左手外旋转手向右,肘略垂,随身向后向下划弧至左膝内侧,指尖向前;右勾手方向不变,随身下移,腕略低于肩;眼向前下看去。

要点:

1、此式有一个腰拉手的动作,身后坐时,腰往回拉前手。

2、身后坐时,膝向外弓,给胯留有坐下的位置。

3、腰、胯、右腿、双手同时下沉,达到上下相随。

技击意义:

1、《太极拳体用全书》述此式用法是:对方用右手将我左手往外推或用力握住,我摆好步法,身下坐,左手用圆活劲收回胸前或下採,以身整体下坐之劲牵动对方的根,使对方站立不稳。

2、腰、胯、腿、臂、腕等同时由腰身带动向下合成一股劲,使对方顿感失重,再顺势施着进击。

3、此式劲点在左腕根小指一侧。

第十八式右金鸡独立

动作1:腰带左脚掌外转向西南,重心逐渐前移,左脚掌踏实,左手随身带起以指尖向前穿出,成迟疑不决步;右勾手向内旋转勾尖向上,落至右胯后;眼向前平视。

动作2:重心全部移到右腿,右勾手变掌坐腕外旋,手心抽左,向前向上托起,指尖与眼平;右膝随腰提起与胯平,脚尖自然下垂;左手内旋向后向下採,落至左胯旁,手心向下;眼向前平视。

要点:

1、右金鸡独立在变虚实时腰要向适当拱,使左腿逐渐承担倒向的重量,再用腰提右膝。这一渐进的过程完成得好,单腿站立才能稳固。单腿直立时,身要下沉,不要挺;腰胯要松,身以尾闾为界,上下对拉。

2、提膝时,肘尖不与膝相合,膝在肘前下。

技击意义:

1、金鸡独立式的用法,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当对方往回撤时,我身顺势向前,以右脚尖向对方胜利北街号踢去。左右手有上托下採的作用。

2、此式劲点在两手腕和脚尖。

第十九式右单鞭

动作1: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掌着地,两脚与肩同宽;然后腰向左转,左右脚先后以脚掌为轴转,左右脚先后以脚掌为轴转向正南;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勾手,右掌随着转体先向下,再向上变掤手提至胸前;掌心向内;眼看掤手。

动作2:提起右脚(离地即可),腰向右摆,带右脚向西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逐渐变实,成右弓蹬步。同时,右手随腰转动,手臂内旋,向西翻掌坐腕打出,手心斜朝前。左勾手随身移动,眼向西平视。

要点:同每九式单鞭

技击意义:同第九式单鞭

第二十式右下势

动作:腰左转,带左脚以脚跟为支点,转向东南;身向后坐,胯下蹲,右脚变虚;同时右手外旋转手向左,肘略垂,随身向后向下划弧至右膝内侧,指尖向前;右勾手向不变,随身下移,腕略低于肩;眼向前下看去。

要点:同第十七式左下势

技击意义:同第十七式左下势

第六组

第二十一式左金鸡独立

动作1:腰带右脚掌外转向西北,重心逐渐前移,右脚掌踏实,右手随身带起以指尖向前穿出,成弓步;左勾手向内旋转勾尖向上,落至左胯后;眼向前平视。

动作2:重心全部移到右腿,左勾手变掌坐腕、外旋手心向右,向前向上托起,指尖与眼平;左膝用腰提起与胯平,脚尖自然下垂;右手内旋向后向下採,落至右胯旁,手心向下;眼向前平视。

要点:同第十八式金鸡独立右势。

技击意义:同第十八式金鸡独立右势。

第二十二式左右玉女穿梭

动作1: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西南踏出半步落下;同时左手内旋右手外旋,两手的腕臂处在胸腹前相交(左上右下)。

动作2:重心移到左腿,腰躺摆,带右脚向西北方向迈一步,脚跟先着地,逐渐朝外,成右弓蹬步;同时,带右手内旋向上提至头上,手心朝外;左手坐腕立掌向前平推,腕与胸平;眼向西北方向平视。

动作3:重心继续前移,腰微向右转;左手外旋屈肘手心向上,右手外旋沉肘手心斜向下,两手在胸腹前相交;眼向西北平视。

动作4:抬起左脚,腰向左摆,带左脚向西南方向迈一步,脚跟先着地,逐渐踏实,成左弓蹬步;同时,带左手内旋向上提至头上,手心朝外;右手坐腕立掌向前平推,腕与胸平;眼向西南方向平视。

要点:

1、此式两个穿梭动作相连,均靠腰或转、或拉、或摆带动手脚。在运转中,两手上下相合后基本不动,是随腰身转。

2、两个穿梭的动作分打两个隅角。

3、定式时,左右手是先上挡后下推的,不是同时的。

技击意义:

1、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左穿梭的用法是,对方从后右侧用右手自上打下,我即右转身向左前隅摆好步法,左手上掤对方右腕,右手向对方胸肋部击去。右穿梭与左穿梭用法一致,方向左右相易。

2、此式在上下左右的方向、位置上攻防严密,虚实相生,上掤手严格保护好自己的上部,先防对方的来手,下手得机得势时打出。

3、此式意念与劲点,上掤手劲点在腕小指一侧,下手在全掌。

第二十三式海底针

动作1:重心移到左腿,右脚提起身前移一脚印落下,脚尖向西北,重心随即移回右腿,左脚变虚;双手掌心朝下随身移动,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阴阳鱼状落在胸前;眼向前平视。

动作2:腰向右转,带左脚稍离地向右稍平移,前脚掌着地,身朝正西,胯向后蹲,成虚步;双手随身移动;腰向下折;左手採至左膝旁;右手在折腰前向外旋转手心向左,折腰时手指下垂,向下直插,插到腕与膝平;眼向前一米处看去。

要点:

1、折腰时,尾闾、脊骨、颈椎骨、头成一线,同时敛臀,臀部不外凸。

2、右手插下时,手指尖下垂,不是平切,插下是直线的,不是弧形。

3、重心在右腿,左脚前脚掌着地踩住,有支撑的力量。不叩头,眼不看手。

技击意义:

1、“海底针”的用法,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没敌人用右手牵住我右

腕,我即屈右肘坐右腿转腰提回,手心向左,脚也随之收回,脚尖点地。如敌仍未撒手,更欲乘势击我,我即将右腕顺势松动,折腰往下一沉。眼神前看,指尖下垂,其意如海底探针。

2、此式劲点在右手虎口处,左手在掌。

第二十四式扇通背

动作1:胯与左膝稍向前移,身体上部稍向后移,上身由折腰变中正;同时双手上提,右手与额同高,手心向左;左手略高于胯,手心斜向前下,眼向西平视。

动作2:左脚提起前踏出一步,脚跟先着地,脚尖向西,逐渐踏实,成左弓蹬步;同时,右手内旋翻掌变手心向外,高与额平,随腰向后平拉,右手提与肩平,豺腕立掌往前推出,眼向左手方向看去。

要点:

1、身体由折腰变中正不是向上挺身,而是靠腰在左膝向前一拱,使身体摆正,做这一动作时,身体要保持政党的高度。

2、双手由下向上提到位后,左推右拉,这里有身转的动作,但没有腰带手的动作。

技击意义:

根据杨在《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有以下用法:

1、对方用右手击来,我以右手拦住对方右腕,往上提起,用左手往对方肋部冲去。右手往后拉,左手往上托,形成一个劲。

2、我两手的距离是对方一个手臂的距离。

3、意念与劲点:左手在掌,右手在虎口。

第七组

第二十五式转身搬拦捶

动作1: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掌稍离地。同时,右手外旋下落到右肋前掌变拳,拳心向下,左手稍上提。

动作2:腰带手脚向右转,身向北。随即重心移到左腿,右脚变虚为。同时,左手向上向右划圆弧至额前,右手出奇制胜身移动。眼向东偏北平视。

运作3:提起右脚翻身转腰,脚跟落地,脚尖向东南,逐渐踏实;同时,右拳向前向下挥出,拳背朝下;左手向下落至耳根旁,揪心斜向下;重心全部移到右腿;眼看右拳。

动作4:重心前移,右脚掌踏实,腰向右转,同时耳根转到中线身前拦出,手与肩平;右拳随腰转到腰际。眼看拦手。

动作5:重心全部移到右腿,左脚提起,向前迈出一步,脚跟先落地。

动作6:腰向左转至身向东,重心移至左腿,成弓蹬步;同时右拳内旋变立掌,随转腰向前打出,拳略低于肩;左手收回,手心对右小臂处。眼向前平视。

要点:

1、搬法是拳腕不转动,拳右叠时由上向前下碾压,不后收。

2、拦手不伸直,手掌在身中线上,拦出时稍向右,不是前推。

3、出拳时,是边转腰边弓步边出拳。

技击意义:

1、《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此式的用法是:“此拳之妙用,全在化人击来之右拳,先以我之右手腕黏彼之右手腕,从左肋下搬至右肋下,斯时,恐敌人抽臂换步,即将左手直前随步追去,寓有开劲,拦其右手时,速将我右拳向敌胸前击去。”

2、搬拦两人动作意念和劲点在手臂外侧,捶的动作意念和劲点在拳面。

第二十六式如封似闭

动作1:腰微向左转,带右拳外旋由拳变掌向左手外旋向外于胸前交叉,两掌心斜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向前看。

动作2:腰向后拉,身向后坐,右腿变实,腰向右转,同时带双手左右分开,掌心斜向上。眼看东南方向。

动作3:腰抽左转,身向正东,两手内旋合于胸前成坡掌。眼向东平视。

动作4:重心前移,左脚踏实成左弓蹬步;同时两手坐腕立掌向前平直按去。眼向东平视。

要点:

1、此式有三个腰的动作,是三转一拉,拉腰是向后坐。

2、两手按出时松肩垂肘,坐腕立掌,平推直按,与揽雀尾按手同。

技击意义:

1、《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此式的用法是:“对方以左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空过右肘下,以揪心缘肘护臂,向敌左手腕格去。如对方想的手按来,我即将右拳伸开,抽怀内抽拆,至两手心朝里斜交。如一斜交十字封条形,使对方不是进。分开两手,以揪心按住对方肘腕,照按式用长劲按去。”

2、对方握住我右手,我以左手肋右手脱手,以双手封闭对方。

3、左手伸穿时,意念在大拇指一侧,劲点在腕根;两手分开时,意念在全掌,按出时劲点在掌心。

第二十七式十字手

动作1:重心后移,右腿变实,左腿变虚,脚掌稍离地,腰向右转,带左脚转向正南方向。同时带双手到左腿内侧后,左手向左、右手弧形向右展开。眼看右手方向。

动作2:重心左移,左腿变实,右腿变虚,双手随身移动。眼看西南方向。

动作3:重心全部移到左腿,右脚提起收回半步,脚尖先落地,逐渐踏实,与肩同宽,两脚平行,重心位于两腿中间。同时两手内旋向下向内在腹前交叉成下掤手,

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动作4:松腰松胯下沉,同时双手外旋向上抄起到胸前成掤手。右手在外,左手在内。眼向前平视。

要点:

1、右手向右转动和两手相交合,是走手不走肘。

2、定式时两腿平均承受身体重量,为骑马式。

技击意义:

1、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十字手可变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打法,虚实相生,变化莫测。

2、对方自右侧自上打下,我大展右臂躺以手腕滚化来手。

3、双手在胸前交叉,上静待动,应敌变化;或掤住对方击来的手臂。

4、意念在两手掌,劲点在腕处。

第二十八式合太极

动作1:两腿慢慢伸直,身体自然直立,同时两手外旋向前伸直左右分开,掌心向上,与肩同宽,腕与肩平。眼向前平视。

动作2:两手内旋,掌心向下。

动作3:两掌弧形下採至两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向前平视。

动作4:两腕放松,自然落于身体两侧。

要点:

1、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为一魇拳终了之时,仍归太极,不可忽略。

2、要凝视静虑,由动归静;要收敛心意气息,归于丹田。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

(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视频讲座52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视频讲座52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讲座全集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1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2(语音,字幕不一致,关闭声音以字幕为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3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4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5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6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7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8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9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0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1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2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3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4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5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6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7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8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9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20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21 赵幼杨式85式最新教学(三视角) 赵幼斌最新讲座(杨式85式精讲) 赵幼斌杨氏太极85式教程(二) 赵幼斌杨氏太极85式教程(一) 赵幼斌老师谈传统杨式太极拳要领 赵幼斌杨氏85式动作分解 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1【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2【关雪川2007年组办】 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3【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4【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5【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6【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办班授拳10-02【关雪川组办】_标清 赵幼斌说拳论道答拳友问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一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二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三_标清 赵幼斌讲痤视频之四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五_标清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1、八门五步 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例东南肘东北撑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 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日:“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 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於我也。 3、固有分明法 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

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苦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运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偏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大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下许顶偏丢抗,是所不易矣。 6、对待无病 顶偏丢杭,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

武当太极拳108式拳谱单贵文

武当太极拳108式拳谱单贵文 第一段 1 天地初动面北 5 力劈华山西北9 分金锉玉东北 2 太极捧球面北 6 太公出阁正北10 怀中抱月东北 3 试推山门面北7 叶底藏花站西目南11 扭转乾坤正中 4 袖里吞金穿掌东南8 老熊坐洞东北12 马上劈刀西南 第二段 13 怀抱琵琶东南17 拨云见日正东21 怀抱玉如南目北 14 横江飞渡西北18 如封似闭正东22 黄鹰掐嗉正北 15 风摆荷叶东南19 饿虎夺食正西23 黄鹰掐嗉正北 16 风摆荷叶东南20 马上挥刀西北24 野马分鬃西北 第三段 25 腋下藏刀正东30 黄龙踅水东南35 白蛇吐信指南 26 黑虎掏心正东31 顺手牵羊西北东南36 燕子抄水正南 27 黄龙升天东南32 金花落地西北37 燕子穿云目北 28 黄龙入海东南33 分金锉玉正北38 青龙探爪正北 29 蜀道横云东南34 投石问路正中 第四段 39 竹帘倒卷东南43 闭门推月面南47 马上开弓面西目北 40 竹帘倒卷西南44 猿猴坠枝面北48 堆窗望月西北 41 竹帘倒卷正南45 怀中抱月东北49 玉女穿梭正西 42 冰柱垂檐面南46 黄龙摆尾东北-西南-东北50 秀女纫针正西

第五段 51 老熊扳枝正西56 怀中抱月正北61 金鸡撒膀面西南 52 苍龙戏虎正西57 狮子开口正南62 浪子拍球西北 53 懒熊靠树正西58 夜叉探海正东63 猛虎出闸正北 54 麻姑献寿正东59 怪蟒翻身穿掌西北64 推窗望月正北 55 马上开弓面东北目 右 60 拨草寻蛇西北-东北 第六段 65 腰横玉带面南70 隔壁探囊正北75 脑后摘巾面南 66 横扫千军面东71 金鸡上架面西76 深海探宝 67 横扫千军面西72 金鸡上架面东77 逆水行舟打南 68 老君推炉正南73 脑后摘巾面北78 狮子揉球面南 69 扭转阴阳正北74 深海探宝 第七段 79 怀中抱月正南83 夜叉探海正南87 狮子吸灯西北 80 青龙探爪东南84 马上开弓面北马西88 樵夫指路正北 81 鹞子入林西北85 行步撩衣西南 82 鹞子翻身正南86 摧马挥鞭西南 第八段 89 蛟龙戏水面西93 坐山打虎面北97 燕子钻天穿掌西北 90 促动天机面东94 五行归园西东北西南 东南 98 落地生根西北 91 乌龙展腰面东95 似火烧身东南 92 铁牛耕地面北96 麒麟吐书面西北

杨式太极拳经典8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经典85式拳谱.xls 1.预备式18.斜飞势35.翻身撇身捶穿梭69.单鞭 2.起势19.提手上势36.进步搬拦捶5 3.揽雀尾70.云手 3.揽雀尾20.白鹤亮势37.右蹬脚5 4.单鞭71.单鞭 4.单鞭21.左搂膝拗步38.左打虎势5 5.云手72.高探马带穿掌 5.提手上势22.海底针39.右打虎势5 6.单鞭73.十字腿 6.白鹤亮势23.扇通背40.回身右蹬脚5 7.下势74.进步指裆捶 7.左搂膝拗步24.撇身捶41.双峰贯耳58.金鸡独立75.上步揽雀尾 8.手挥琵琶25.进步搬拦捶42.左蹬脚59.左右倒撵猴76.单鞭 9.左右搂膝拗步26.上步揽雀尾43.转身右蹬脚60.斜飞势77.下势 10.手挥琵琶27.单鞭44.进步搬拦捶61.提手上势78.上步七星 11.左搂膝拗步28.云手45.如封似闭62.白鹤亮势79.退步跨虎 12.进步搬拦捶29.单鞭46.十字手63.左搂膝拗步80.转身摆莲 13.如封似闭30.高探马47.抱虎归山64.海底针81.弯弓射虎 14.十字手31.左右分脚48.斜单鞭65.扇通背82.进步搬拦捶 15.抱虎归山32.转身蹬脚49.左右野马分鬃66.转身白蛇吐芯83.如封似闭 16.肘底看捶33.左右搂膝拗步50.揽雀尾67.进步搬拦捶84.十字手 17.左右倒撵猴34.进步栽捶51.单鞭68.上步揽雀尾85.收势 杨式太极拳经典85式拳谱.xls 1.预备式18.斜飞势35.翻身撇身捶穿梭69.单鞭 2.起势19.提手上势36.进步搬拦捶5 3.揽雀尾70.云手 3.揽雀尾20.白鹤亮势37.右蹬脚5 4.单鞭71.单鞭 4.单鞭21.左搂膝拗步38.左打虎势5 5.云手72.高探马带穿掌

杨式太极拳11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115式拳谱 1预备式2起势3棚手上势4揽雀尾 (棚、履、挤、按) 5单鞭掌6提手上势 7白鹤亮翅 8右搂膝拗步掌9手挥琵琶势 10右搂膝拗步掌11左搂膝拗步掌 12右搂膝拗步掌 13手挥琵琶势 14右搂膝拗步掌15进步搬拦捶16如封似闭 17十字手 18豹虎归山 19斜揽雀尾(棚、履、挤、按) 20斜单鞭掌 21肘底捶22右倒撵猴 23左倒撵猴24右倒撵猴25斜飞势26提手上势27白鹤亮翅28右搂膝拗步掌 29海底针 30扇通臂 3l翻身撇身捶32卸步搬拦捶33上势34揽雀尾(棚、履、挤、按) 35单鞭掌 36右云手 37左云手38右云手(+左、右) 39单鞭掌 40高探马 41右分脚 42左分脚43转身左蹬脚44右搂膝拗步掌 45左搂膝拗步掌 46进步栽捶 47翻身撇身捶 48卸步搬拦捶 49右蹬脚 50左打虎势 51右打虎势52回身右蹬脚 53双峰贯耳 54披身左踢脚 55转身右蹬脚 56落步搬拦捶57如封似闭 58十字手 59豹虎归山 60斜揽雀尾(棚、履、挤、按) 61斜单鞭掌62右野马分鬃63左野马分鬃64右野马分鬃65棚手上势66揽雀尾(棚、履、挤、按) 67单鞭掌 68右玉女穿梭69左玉女穿梭70右玉女穿梭 71左玉女穿梭 72棚手上势 73揽雀尾(棚、履、挤、按) 74单鞭掌 75右云手 76左云手 77右云手(+左、右) 78单鞭掌 79抽身下势 80右金鸡独立81左金鸡独立 82右倒撵猴 83左倒撵猴 84右倒撵猴 85斜飞势 86提手上势 87白鹤亮翅 88右搂膝拗步掌 89海底针90扇通臂 9l翻身撇身掌92卸步搬拦捶 93上势 94揽雀尾(棚、履、挤、按) 95单鞭掌 96右云手 97左云手 98右云手(+左、右) 99单鞭掌 100高探马 101白蛇吐信102回身右蹬脚103左右搂膝指裆捶 104上势105揽雀尾(棚、履、挤、按) 106单鞭掌107抽身下势108上步七星捶109退步跨虎110转身摆莲脚 111弯弓射虎式 112卸步搬拦捶 113如封似闭 114十字手 115收势(合太极)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2009-01-2717:47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二式起势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三式揽雀尾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单鞭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七十式云手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七式下势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 1、无极式; 2、太极起式;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豹虎推山; 14、十字手; 15、斜搂膝拗步; 16、搂膝拗步; 17、揽雀尾; 18、揉球式; 19、单鞭; 20、肘底看捶; 21、倒撵猴; 22、撑掌; 23、高探马; 24、斜飞式; 25、提手上势; 2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28、海底针; 29、扇通背; 30、撇身捶; 31、进步搬拦捶; 32、风摆荷叶; 33、揽雀尾; 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 37、左右高探马; 38、右起脚; 39、左右高探马; 40、左起脚; 41、转身蹬脚; 42、搂膝拗步; 43、上步裹手栽捶;

44、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 46、左右高探马; 47、二起脚; 48、右打虎; 49、双砸掏心捶; 50、左打虎; 51、中心脚; 52、双峰贯耳; 53、左右高探马; 54、十字腿; 55、退步搬拦捶; 56、如封似闭; 57、豹虎推山; 58、十字手; 59、斜搂膝拗步; 60、回身三掌; 61、揽雀尾; 62、揉球式; 63、斜单鞭; 64、野马分鬃; 65、玉女穿梭; 66、风摆荷叶; 67、揽雀尾; 68、单鞭; 69、云手; 70、单穿掌、单鞭; 71、展手燕形下势; 72、金鸡独立; 73、千斤坠; 74、倒撵猴; 75、撑掌; 76、高探马; 77、斜飞式; 78、提手上势; 79、白鹤亮翅; 80、搂膝拗步; 81、海底针; 82、扇通背: 83、撇身捶; 84、进步搬拦捶; 85、风摆荷叶; 86、揽雀尾; 87、单鞭;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平行分开,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不可前俯后仰;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太极拳体用全书》要求:“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胯,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放松:就是全身关节要松开和消除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使四肢自然伸长。感觉好象在举手投足之中,只用能使其运行开的力就行了,这点力一卸掉,手足就会自然落下来一样。)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亦即意念引导动作。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式①预备势 第二式太极拳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搂膝拗步(左、右、左)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②抱虎归山(捋、挤、按)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倒撵猴(左、右、左) 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1、2、3)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左分脚 第三十三式转身左蹬脚 第三十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三十五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六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八式右蹬脚 第三十九式左、右打虎势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③抱虎归山(捋、挤、按)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右、左、右) 第五十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五十一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四角)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1、2、3)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左、右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倒撵猴(左、右、左) 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1、2、3)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回身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 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 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七十七式下势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太极拳收势 太极拳要领: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松胯4、虚实分清 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 7、上下相随 8、内外相合 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左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翻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左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式 39、右打虎式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背 66、翻身白蛇吐信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吴氏内功太极拳108式拳谱

吴氏内功太极拳108式拳谱(南派)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太极拳培训班讲义) 传承:吴全佑---吴鉴泉---杨孝文---陈根源---李斌 第一段 1、预备式 2、太极起式 3、七星式 4、揽雀尾 5、单鞭 6、斜飞式 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10、七星式11、搂膝拗步左右三度12、七星式 13、手挥琵琶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第二段 17、抱虎归山18、七星式19、揽雀尾20、斜单鞭21、肘底看捶22、倒撵猴左右三度 23、斜飞式24、提手上势25、白鹤亮翅26、搂膝拗步27、海底针28、扇通背29、翻身撇身捶30、退步搬拦捶31、上步揽雀尾 32、单鞭33、云手左右三度34、单鞭 35、左高探马36、右分脚37、右高探马38、左分脚39、转身蹬脚40、搂膝拗步41、进步栽捶42、翻身撇身捶43、高探马 44、右披身踢脚45、退步打虎式46、二起脚 47、双峰贯耳48、披身踢脚49、转身蹬脚50、撇身捶51、进步搬拦捶52、如封似闭 53十字手 第三段 54、抱虎归山55、七星式56、揽雀尾 57、斜单鞭58、七星式59、野马分鬃左右三度 60、七星式61、分手式62、上步玉女穿梭63、转身女穿梭64、七星式65、分手式 66、上步玉女穿梭67、转身玉女穿梭68、七星式 69、揽雀尾70、单鞭71、云手左右三度72、单鞭73、下势74、左金鸡独立75,右金鸡独立76、倒撵猴左右三度77、正斜飞式 78、提手上势79、白鹤亮翅80、搂膝拗步 81、海底针82、扇通背83、翻身撇身捶84、上步搬拦捶85、上步揽雀尾86、单鞭 87、云手左右三度88、单鞭89、高探马 90、扑面掌91、转身单摆莲92、搂膝拗步 93、上步指裆捶94、上步揽雀尾95、单鞭

杨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预备势

杨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预备势 三:动作图解第一式:预备势 谱诀:聚精会神守中气,平心和气意绵绵;阴阳合德任自然,动静未分混沌体。 动作过程 面朝南,自然站立,两足平行,其距离以肩的宽度为准。两臂自然分垂两腿外侧,头正项竖。双目平视, 精神内固,气沉丹田,澄心自滤,身心无为,气脉内和,松静自然(图1)。技术要领 1.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o 2.精神内敛,思想集中,气息平和,心中无杂念。 3.体松涵虚,身桩端正,立身中正安舒,全身重量平均垂落在两足上。恭然而立,心静意定,身静无为。 注释说明 预备势即预备姿势。较早的太极拳老谱不立这一式名,后有立名为“无极势"或“太极势”的,其内 容主要包括: 1.调身松体。身体各部位忘情放松,调身可摆正身体各部分的姿势,使各种机能得到平衡,强化各种 腺体的分泌作用,从而达到对精神的有效控制。 2.调息自然。呼吸吐纳自然匀畅,调息以驾驭呼吸,使植

物神经系统的机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增加肺活量,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促进胃肠的蠕动,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同时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 的机能。 3.调神人静。思想宁静,摈除杂念,物我两忘。调神是控制人的意识活动,使身体内部的器官臣服自 己的意志和身体免出起因于机体紊乱的多种疾病。调身、调息和调神三者相因互果,而人静为三者 之关键。太极修炼者,在“无极势”的静态下做好演拳前的准备,其目的在于使演练者避免突然进人太极 的行功状态,而出现精神上一时难以集中、心神不宁和心猿意马等现象。收势也以“无极势”结束,就不 至于草草收功,影响锻炼的效果。“无极势"的加盟克服了始乱终弃的弊病,从而使太极拳的锻炼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概括地说明了太极拳的全 部功夫不外乎“无极”和“太极”。“无极”也者,天地未分,混沌一体,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相对绝 对之可言,无始终对待之可名。就太极修炼者来说,从肉体到精神都处于“体无动静虚实阴阳之分、神无 物我方圆时空之感”的静止状态之中,而这种静止既非死定,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第1式: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 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 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第4式:单鞭 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第5式:提手上势 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第6式:白鹤亮翅 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第7式、左搂膝拗步 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第8式:手挥琵琶 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第12式: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第13式:如封似闭 扬掌格肘十字封,化开合手闭含攻。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第14式:十字手

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第15式:抱虎归山 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第16式:肘底看捶 左掤右粘护中打,捶居肘下叶底花。缠托折叠掌劈面,肘底相机破擒拿。第17式:左右倒撵猴 轻灵撤步似水流,引而后发倒卷肱。走化闪战扳挽劲,惊走猴王佛心留。第18式:斜飞势 右腕被捉本无妨,翻掌下沉即消殃。左采右挒抖然出,侧身腾出亦飞扬。第22式:海底针 倘逢敌手钳手腕,引敌进身坠千斤。左拿右压采挽劲,扑前跌后俯仰功。第23式:扇通臂 右臂滚提托架功,背连双臂劲贯通。噫嘘一口丹田气,劲点原在腰际冲。第24式:撇身捶 横截敌臂闪正中,左掌防头伸可攻。翻掌压带莫丢劲,掌推敌肘展无空。第28式:云手

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学习要领

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学习要领 十个要领: 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 其中, 提顶:虚灵顶劲、“百会”上顶,正直不歪斜,头上如顶一碗水的感觉。 敛臀:臀部内收,不撅不突、保持身体正直尾闾中正。 吊裆:“会阴”向上提,抽拔之意,“命门”着力后弓。 松肩:肩胛放松下沉,微向前合,含包裹之意。 沉肘:微屈不直,肘尖有下垂之意,所谓“沉肩坠肘”,松肩不松沉,肘难下垂,同样肘不下垂,肩难松沉。 含胸:含而不凹,胸部平整,不凹不凸,持内含之意。沉肩坠肘,肩微向前包裹,自然呈含胸之意。 拔背:与含胸沉肘相关联,能含胸沉肘就必有拔背之形。 塌腰:腰为体动之主宰,不塌腰则下盘无力,不稳。手动腰先动,腰摧四肢行,腰要保持松沉竖直松塌园活。 松胯:松胯乃调整腰腿动作之关键,松胯才能下盘灵活,胯与腰是相连的,胯不松腰不活。沉气:全身松沉,气息下沉,气沉丹田(肚脐下三指),意守丹田,全身有向下沉坠之感。十个准则: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 松:精神放松、身体放松、松而不懈、松静自然、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松与紧乃矛盾之统一沉:体态松沉,气沉丹田,意守丹田。能松则能沉,松是沉的前提、能松沉则能稳实。柔:柔乃韧中之柔,柔韧合一。柔非软,软则无力,柔非无力。

匀:招招式式速度均匀,不可突断突快。劲如抽丝,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应为匀速运动,式断意不断,前式结尾即后式的启动。 圆:太极的招招式式都是圆,出手出脚圆弧线,圆得连绵柔顺。 稳:虚实分清,沉着松静,腹实腿固,松腰活胯,腰裆灵变,虚灵顶劲,腰身正直才能稳。正:头顶、脖胫、腰身要端正,整体做到中、正、安、舒。 实:落脚踏地要实,意如入地三分。气沉丹田,全身松沉,如千金坠地。 灵:精神放松,头脑清晰,反映迅速才能灵;肩背腰胯松活才能灵;意、气、力相结合才能灵,所谓轻灵圆活。 健:健康体魄,健步如飞,刚健有力,整体配合协调,健而美之。 各部位要求: 身法: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沉着稳重,支撑八面 形体:舒展大方,潇洒优美,气魄雄伟,风格朴实,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头部:百脉之宗,领起全身之纲,虚灵顶劲,正直不歪斜 眼部:眼要平视,延展用远,意欲何方,眼神先领 颔部:微向内收,不可仰起,不仰不收,恰到好处 颈部:松而竖之,不歪不斜,端正竖起,不僵不软 肩部:松而沉之,微向前合,包裹之意,腋离拳距 肘部:微屈不直,意执下垂,每在定式,直对膝盖 太极拳的各种动作,每招每式都是在意念的引领下运动神经系统的综合协调,比如,力起于脚,发于腿,主于腰胯,通过脊背、肩胛形于手,这一过程都是每个骨节、每块肌肉在神经系统的综合反映中,节节贯穿协调一致,一气哈成,形成一个整体的劲力,集中于手上。当然,这一过程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技术要领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左右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芯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收势 三:动作图解 第一式:预备势谱诀:聚精会神守中气,平心和气意绵绵;阴阳合德任自然,动静未分混沌体。 动作过程 面朝南,自然站立,两足平行,其距离以肩的宽度为准。两臂自然分垂两腿外侧,头正项竖。

杨式85式太极拳现用图解(完整版)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 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 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 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 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 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3)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 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 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 “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 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 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 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 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 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 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 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 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 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 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 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 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 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 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 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 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

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 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 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 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 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 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 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 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 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 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 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 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

陈式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

陈氏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 秦刚 依据现有史料,当年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他创编了陈氏太极老架共计七路,分别是:太极五路[陈氏头套(十三式)五十七式;二套二十七式;三套(大四套捶)二十四式;四套红拳(小四套捶)二十三式;五套二十九式;炮捶一路;长拳一百单八式一路。至陈长兴时,陈氏太极精练简化为太极拳一路,二路(炮捶)——也即今世流行的陈氏太极老架;而原有的长拳一百单八式及太极二至五路则少有人习了。 笔者由于机缘结论先天无极门陈太平先生并拜入先生门下,始得见陈氏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之独特风貌。太极长拳共一百单八式,式式相异,演练时气势雄浑,确如王宗岳在其传谱中讲“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将此拳拳谱与戚继光拳经比较,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名称相同的共计有:懒扎衣、金鸡独立,探马拳、七星拳、倒骑龙、悬脚虚、丘刘势、抛架子、拈肘势、一霎步、擒拿势、下插势、高四平、倒插式、小神拳、雀地龙、一条鞭、朝阳手、雁翅势、跨虎势、拗弯肘当头炮、顺弯肘等二十九势。另外歌诀尚有六句完全相同:七星势手足相顾、丘刘势左搬右掌、兽头势如牌换进、朝阳手遍身防腿、跨虎势那移发脚、当头炮势冲人怕。以上比较结果可以说为太极源流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太极长拳人称太极快拳,是陈氏太极拳的进阶拳法。初习此拳时难度较大,但如训练有方则进步甚速。陈氏太极讲究由慢至快,以至快慢相兼,长拳便属于“快”的层次。此拳所需要的“快”,不单指肢体肌肉方面,而是更注重意快;因为单纯肢体快是有极限的,而经独特的意识训练后可进一步提高速度。另外,此拳的独特之处是其行拳路线短,不是人为划圈、肢体走圆,而是走内圆,行拳时肢体运行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表面看是走直线,实际上却是循行圆的轨迹;寓攻防于一体,化打同时进行,正是“要想拳练好,必把圈练小”。武谚说:“筋长则力强,骨干则力坚”,武林各派都很重视舒筋开骨,陈氏太极长拳也讲究舒筋开骨,并具有独特的辅助功法。与一般舒筋开骨功法不同,太极长拳的舒筋开骨功不是运用某一间架使自身筋骨在意识与外力作用下张天。人体之筋就如同橡皮条,长期拉伸会加速其老化从而失去弹性;虽然运用外力能在短期内获得效果,但对身体造成的损失却是得不偿失。长拳108式的舒筋功讲究润筋开骨,即通过调节气血在周身运转,用气血润养自身筋骨,这样,筋骨在得到充分保养的同时也增加了弹性。此功法功效宏大,融技击、养生于一体。 陈氏太极长拳108式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是现存陈氏太极拳中唯一一套即可单练又可对练(对打)的拳法。对练是从盘架、推手到实战的有效过渡。初习时尚循一定程式,见势打势;有一定基础后便随势走势,运用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中“颠、起、倒、插”的训练方法,不再受定势约束。这也即是太极拳论所讲“守规矩到破规矩”的过程。目前全面掌握这种训练方法的人已少之又少。 陈氏长拳108式的推手与现在流行者有所不同,没有流行推手中的单推、双推、定步、活步之说,其较为固定的训练模式仅有一个大朋大履,且偏重于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