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金融风险分析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金融风险分析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金融风险分析

一、公司概述

1发展与扩张

1988年,梁伯韬与杜辉廉其在万国宝通银行工作时的上司合资创办私人银行——“百富勤投资有限公司”.百富勤中文取意为“百富寓勤”,而英文Peregrine意为猎鹰.它的创立,也得到了当时不少华人富豪支持.百富勤公司在成立初始时主要从事一些商人业务和证券买卖.成立仅一年的百富勤用3亿的股本收购了市值逾14亿港元的广生行.集团成立不到两年,百富勤已经同时控制了广生行和泰盛集团两家上市公司.

1992至1993年,百富勤通过发股注资,大规模引入资金往上海,带动了红筹热.5年的急速发展和扩张,1992年百富勤总资产已达62亿港元,业务范围也扩大到欧美地区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在这一时期,百富勤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区域规模.其业务范围已经遍及印尼、菲律宾、韩国、澳洲等地.

加速的扩张一方面给百富勤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埋下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2转折与衰落

1994年定息债券部门成立,定息债券及票据营业额发展速度惊人.由于“庄家”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借款,同时债券及票据只能部分地做对冲保值,因此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1997年6月百富勤选择已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

方案的印尼作为出售超过20亿港元资产以套现的对象.

1997年百富勤向印尼一家出租车公司提供亿美元的无担保贷款.不久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印尼盾迅速贬值,汇率从1:5000狂跌至1:11000,股市疲软.发债计划落空,出租车公司无法偿付这笔巨额贷款,使百富勤资金周转陷入困境.而百富勤向一家美资银行申请的一笔1月9日到期的6000万美元的短期贷款,因对方得知百富勤应收的2. 6亿美元的巨额贷款不能收回后,表示拒绝安排过渡贷款.1997年下半年,该集团在印尼的借贷和投资将近 6 亿美元,可由于汇率下跌,这些投资和贷款发生了重大损失,加上其它部门的亏损,总损失达10多亿港元,出现严重的现金支付困难.

11月百富勤宣布引进苏黎世中心集团作为策略性股东,投资2亿美元认购可赎回可换股优先股,并定于1998年1月9日批准此交易.可是由于亚洲经济面临崩溃,苏黎世中心集团于1998年1月9日宣布取消入股百富勤,从而导致百富勤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1998年1月百富勤宣布清盘,香港政府委任独立委员会对其清盘进行调查,最后由法国巴黎银行购入业务,组成法国巴黎百富勤.而之前百富勤集团业务是有盈利的,可是就是因为缺少一笔十分短暂的应急贷款而使得这个曾经叱咤金融市场的猎鹰黯然折翼.

二、破产的直接原因

现金流量的不充足是导致公司破产的直接原因.因为在现金流动性不充足的情况下,企业是存在支付风险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资金链就会崩溃.但是当时百富勤并不注重对风险的管理,为了发展定息债券及票据业务承担了不小的偿还银行贷款的风险,库存债券不断累积.但百富勤期待依靠扩大业务规模来应对现有的支付困难.

1997年5月百富勤向印尼出租车公司提供巨额无担保贷款来扩大其包销债券的业务,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并再次大量发行定息债券,现金流动性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加.而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百富勤陷入信贷风险的危机之中,给了百富勤致命的一击.由于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货币持续大幅度贬值,发行定息债券公司的偿还能力下降,百富勤无力以美元回购此类债券,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百富勤终于出现资债无法相抵的状况,只能宣布破产.

三、金融风险分析

1管理不善造成的信用风险

从债权人百富勤公司内部来看,公司的高层人员对监管不当、风险失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管理层没有高度警惕,没有妥善部署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导致公司在金融风暴中失去抵抗力,最终踏上清盘的不归路.公司内部的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上的基础系统缺陷也导致其倒闭.

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贬值货币所在国印尼的紧缩政策、经营部门的违约行为,使得百富勤面临的信用风险大为增加.

从外部环境来分析,亚洲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外部冲击直接导致印尼公司无法发行债券,形成信用风险.

2由亚洲金融风暴引起的市场风险

从百富勤1996年至1997年的相关大事件中不难看到,在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集团仍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在不利的情况下继续扩张,因而招致大量汇率风险.百富勤于1997年向印尼出租车公司提供了亿美元的无担保贷款,而印尼盾兑美元汇率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从1:5000狂泻至1:11000,使百富勤在收回外币时少收本币,从而蒙受经济损失.

百富勤对东南亚的投资决策上的失误是因为对其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这种风险属于投资风险.

3接踵而至的其他风险

百富勤公司的最终衰败也存在一些声誉风险的因素.当初在陷入财务困境后,百富勤也使出了浑身的解术.公司曾出售21亿美元的资产,并广揽合作伙伴以解燃眉之急.瑞士苏黎世集团也曾拟为其提供亿港元的资金成为其大股东.但亚洲金融风波持续不止,印尼盾短期内大幅贬值,使百富勤在印尼的业务几乎全部被套住.苏黎世集团目睹百富勤财务更加恶化的现实,终于取消入股“百富勤”的计划.百富勤因

为大量负面评价,出现了客户流失、股东流失等情况,从而难以逃脱清盘破产的最终结局.

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向香港传递,使交易所在的整个系统受牵连而发生剧烈波动,所以百富勤的破产也受到了系统风险的影响.

四、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1企业要保有风险意识.企业应建立并健全现金流风险预防机制,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于此同时,应该建立其他的风险预防机制,在业务扩张和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

2企业要强化公司治理与信用体系.造成风险管理缺位与虚位的信用失范,在于外部原因的信用体系问题;造成风险管理缺位与虚位的治理失当,在于内部原因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而企业治理结构中对于经理阶层的制约和激励,同时也是保证整个企业平稳运行的基本条件.完善的公司治理与健全的信用体系可以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

3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这便要求企业要合理有效的进行风险评估防范和控制.一旦已经定位了企业信息并执行了风险评估,下一步就是要落实控制包括策略、技术和工具来降低这种风险.

企业破产案例分析

企业破产案例分析 介绍: 企业破产是指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资金流动性不足等原因无力偿付 债务,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并进入法律程序进行清算或重整的状态。本文将以一些真实的企业破产案例为例,分析其原因、影响以及解决 方案。 案例一:Lehman Brothers(雷曼兄弟) 背景: Lehman Brothers是一家美国全球金融服务公司,成立于1850年。 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雷曼兄弟因投资房地产贷款债券和 商品衍生品等高风险资产,导致其资本不足,最终宣布破产。 原因: 1. 高风险投资策略:雷曼兄弟过度依赖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使得公 司在金融危机中无法承受巨大的损失。 2. 财务管理不善:雷曼兄弟在危机前期缺乏有效的财务控制和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影响: 1.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雷曼兄弟破产对全球金融市场信心造成冲击,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2. 大规模裁员:破产导致数万名雇员失业,对其及其家庭产生了巨 大的负面影响。 3. 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雷曼兄弟的债券持有人和股东遭受巨额损失。 解决方案: 1. 政府援助:政府提供资金援助和救助计划,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保 护相关利益方。 2. 加强监管:提升金融监管力度,确保金融机构遵守风险管理规定,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风险控制:企业应改善财务管理、加强风险控制,避免过度依赖 高风险投资。 案例二:Toys "R" Us(玩具反斗城) 背景: Toys "R" Us是一家美国玩具和儿童用品零售商,成立于1948年。 然而,在2017年,该公司因经营困难、竞争加剧和线上销售的崛起等 原因,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原因: 1. 电商竞争:玩具市场逐渐向线上转移,导致实体零售商面临巨大 竞争压力。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金融风险分析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金融风险分析

一、公司概述 1发展与扩张 1988年,梁伯韬与杜辉廉其在万国宝通银行工作时的上司合资创办私人银行——“百富勤投资有限公司”.百富勤中文取意为“百富寓勤”,而英文Peregrine意为猎鹰.它的创立,也得到了当时不少华人富豪支持.百富勤公司在成立初始时主要从事一些商人业务和证券买卖.成立仅一年的百富勤用3亿的股本收购了市值逾14亿港元的广生行.集团成立不到两年,百富勤已经同时控制了广生行和泰盛集团两家上市公司. 1992至1993年,百富勤通过发股注资,大规模引入资金往上海,带动了红筹热.5年的急速发展和扩张,1992年百富勤总资产已达62亿港元,业务范围也扩大到欧美地区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在这一时期,百富勤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区域规模.其业务范围已经遍及印尼、菲律宾、韩国、澳洲等地. 加速的扩张一方面给百富勤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埋下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2转折与衰落 1994年定息债券部门成立,定息债券及票据营业额发展速度惊人.由于“庄家”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借款,同时债券及票据只能部分地做对冲保值,因此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1997年6月百富勤选择已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

方案的印尼作为出售超过20亿港元资产以套现的对象. 1997年百富勤向印尼一家出租车公司提供亿美元的无担保贷款.不久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印尼盾迅速贬值,汇率从1:5000狂跌至1:11000,股市疲软.发债计划落空,出租车公司无法偿付这笔巨额贷款,使百富勤资金周转陷入困境.而百富勤向一家美资银行申请的一笔1月9日到期的6000万美元的短期贷款,因对方得知百富勤应收的2. 6亿美元的巨额贷款不能收回后,表示拒绝安排过渡贷款.1997年下半年,该集团在印尼的借贷和投资将近 6 亿美元,可由于汇率下跌,这些投资和贷款发生了重大损失,加上其它部门的亏损,总损失达10多亿港元,出现严重的现金支付困难. 11月百富勤宣布引进苏黎世中心集团作为策略性股东,投资2亿美元认购可赎回可换股优先股,并定于1998年1月9日批准此交易.可是由于亚洲经济面临崩溃,苏黎世中心集团于1998年1月9日宣布取消入股百富勤,从而导致百富勤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1998年1月百富勤宣布清盘,香港政府委任独立委员会对其清盘进行调查,最后由法国巴黎银行购入业务,组成法国巴黎百富勤.而之前百富勤集团业务是有盈利的,可是就是因为缺少一笔十分短暂的应急贷款而使得这个曾经叱咤金融市场的猎鹰黯然折翼. 二、破产的直接原因

案例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倒闭

案例10: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倒闭 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Peregrine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简称 PIHL)成立于 1988年 9月,由集团主席杜辉廉和董事总经理梁伯韬创办,获得李嘉诚和胡应湘等多位华人大亨的支持。百富勤初期主要业务是商人银行和证券买卖,之后抓住各种机会积极拓展,尤其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迅猛。1994年百富勤定息债券公司成立,此后定息债券及票据的业务发展速度惊人,1995年至 1997年间定息债券收入连续倍增,占集团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0%左右,定息债券成为百富勤的主要业务和利润来源之一。但 PFIL喜欢做相对于自身规模来说大得多的大笔交易,并在新发行的证券中经常留有发售不出去的部分,手中的债券库存和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数逐步增加。1997年 10月底,即百富勤出现危险信号时,库存债券已高达 11.5亿美元,其中滞压三个月以上的低流动性库存债券有 2.8亿美元,占总库存 25%。1997年底,即百富勤最后挣扎的那一刻,低流动性债券上升至历史高位 4.1亿美元,占总库存比例高达59%。问题严重在,那些滞压三个月以上的低流动性债券在集团账目上却依然同其它库存债券一起归入流动性较好的交易类资产,但事实上,按百富勤自己的规定,交易类资产不得持有三个月以上,这些低流动性债券其实已不该划入交易类资产,须在账目上重新分类,划为投资类资产,但遗憾的是,这一政策实际上未被严格执行。 1997年 5月百富勤承诺为印尼一家出租车公司 Steady Safe的参股投资活动提供一揽子资金帮助,在五年内发行总额高达 3.5亿美元的定息债券。但 1997年 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货币持续大幅贬值,发行定息债券公司的偿还能力下降,百富勤无力以美元回购此类债券,使得现金周转出现困难。其后百富勤与瑞士苏黎世集团、芝加哥第一银行及其他投资者磋商注资贷款安排,但最终遭到拒绝,香港证监会也曾积极努力为百富勤安排其它紧急援助,但也未能成功,在一整套 "拯救计划"相继流产后,百富勤投资集团无可奈何地于 1998年 1月 13日发出公告申请临时清盘。 问题:请问导致百富勤倒闭的原因是什么?其有什么教训? [评析]: 导致百富勤倒闭的直接原因是亚洲金融风暴引起信贷风险导致资金短缺,并非百富勤的董事所能预料,然而百富勤自身并没有做好风险控制,是其难以抵御风暴袭击的根本原因。百富勤的报告及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等基础系统均不完善,这反映出百富勤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问题,以及百富勤过于注重招揽生意和业务发展,而在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等职能方面却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速度。 其教训为: (1)盲目发展高风险业务,风险意识不够,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薄弱。 (2)董事没有负起相应的责任。 (3)集团内部缺乏权力制衡机制。

金融风险管理流程及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流程及案例分析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金融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以及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说明如何应对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管理流程 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金融风险管理流程的第一步。这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归类和分类。此外,管理团队需要明确风险的来源,以便能更好地识别潜在风险。 2. 定量分析 在确定潜在的风险之后,需要对它们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团队更清楚地了解风险,并掌握它们的大小、性质和概率。 3. 风险评估

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估。这个阶段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通过风险评估,营运管理团队可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紧急处理,哪些可以推迟或控制。 4. 风险控制 在确定一个潜在风险的影响非常严重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控制风险。这可能包括减少风险暴露、选择替代方案或通过保险来减轻损失。 5. 跟踪和更新 最后,应该及时跟踪风险的开展情况,并更新风险管理方案。这样可以及时针对新的风险采取措施,确保风险管理方案的持续有效性。 二、案例分析:Lehman Brothers破产 2008年,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这是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高潮。这场破产不仅导致公司消失,还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Lehman Brothers的破产也揭示了金融行业中面临的许多风险。 1. 风险来源

Lehman Brothers的破产是多个风险的综合结果。首先,公司通过高风险的投资来追求高额利润,但这些投资很快便变得不可持续。其次,公司存在违规操作,包括欺诈行为和虚假记录。此外,公司过度依赖短期借贷和未充分抵押贷款,这使得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没有得到适当的管理。 2. 定量分析 在追求高额收益的过程中,Lehman Brothers对房地产市场投入了大量资金。此外,公司还购买了大量不稳定的金融资产,使得其经过强制平仓后蒙受了巨大损失。 3. 风险评估 尽管Lehman Brothers对面临风险有所警觉,但在2008年年初时仍未能充分评估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公司管理层尤其没有想到房地产市场价格会突然下降,导致投资的资产大幅贬值。 4. 风险控制 当公司面临财务压力时,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风险。这些措施包括:减少持有的投资组合、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缩减公司规模,以及削减人员开支。但此时,这些措施已经太迟了。

风险管理案例

八大风险管理案例 近年来我们看到,国际上多家跨国公司因风险管理不善及欺诈事件而引致严重亏损或倒闭,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及监管机构都在推行改革,希望能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在此我想通过审视安然公司、八百伴公司、世通公司、百富勤公司、巴林银行和中国的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等8个案例的事件发生经过,了解引致公司倒闭或严重损失的内控缺陷,从而总结一下应该从案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1:美国安然公司(Enron)为什么会出事儿 在2002年,安然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之一,当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 亿美元,雇佣员工2万人,是美国《财富500强》中的第七大企业。 但就在2001年末,安然宣布第三季度录得6.4亿美元的亏损,美国证监会进行调查,发现安然以表外(投资合伙)形式,隐瞒了5亿美元的债务,亦发现该公司在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5.8亿美元。 在此同时,安然的股价暴跌,由2001年初时的80美元跌至80美分。同年12月,安然申请破产保护令,但在之前10个月内,公司却因为股票价格超过预期目标而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3.2亿美元的红利。 安然事件发生后,在对其分析调查时发观:安然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均采取不干预(“hands—off”)监控模式,没有对安然的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包括没有查问他们所采用“投资合伙”的创新的会计方法。事件发生之后,部分董事表示不太了解安然的财务状况,也不太了解他们的期货及期权的业务。 由于安然重视短期的业绩指标,管理层的薪酬亦与股票表现挂钩,这诱发了管理层利用创新的会计方法和做假,以赢取丰厚的奖金和红利。虽然安然引用了非常先进的风险量化方法监控期货风险,但是营运风险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管理高层常常藐视或推翻公司制定的内控制度。这是最终导致安然倒闭的重要因素。 案例2:美国世通公司(Worldcom)为什么会倒闭 世通是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事发前他在美国《财富500强》中排名前l00位。 然而就在2002年,世通被发现利用把营运性开支反映为资本性开支等弄虚作假的方法,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虚报利润110亿美元。 事发之后,世通的股价从最高的96美元暴跌至90美分。世通于2002年末申请破产保护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个案,该公司于2003年末完成重组。世通的4名主管(包括公司的CEO和CFO)承认串谋讹诈,被联邦法院刑事起诉。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报告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目录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 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 案例四:“中航油”事件 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 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 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 案例八:深发展1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 案例九:AIG 危机 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 案例十一:俄罗斯金融危机 案例十二:冰岛的“国家破产”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1.5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3.原因复杂,不易监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宏观因素,也有管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兴银行这个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破产评估报告

破产评估报告 破产评估报告 一、背景介绍 本破产评估报告是对某公司进行破产评估的全面分析和评估。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由于互联 网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以及政策的限制,该公司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并面临破产的风险。本评估报告旨在对该公司的破产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参考。 二、破产评估内容 1.财务状况评估:通过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的分析,了解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经营状况。根据分析结果,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严重不佳,资产远远不足以覆盖其负债,经营现金流也在持续亏损。 2.经营状况评估:通过对该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 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限制,该公司面临着很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导致其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3.风险评估:对该公司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行业风险、 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等。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确定性较大,该公司面临着行业风险和政策风险,经营风险也较高。 4.资产评估:对该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包括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存货等。该公司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无形资产上,包括软

件技术和品牌价值等,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容乐观。 三、评估结果 综合以上评估内容,该公司目前面临较大的破产风险。其财务状况糟糕、经营状况不佳,且行业和政策风险较高,无法实现盈利和借新还旧的能力,从而导致资不抵债的局面。同时,该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四、建议 鉴于该公司面临破产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合理的债务重组方案,与债权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争取债务的宽限期或负债减免。 2.寻求合作机会,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合并或重组,共同实现规模化发展。 3.重新制定经营策略,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尽快实现盈利。 4.寻求政府扶持政策,争取相关支持和优惠措施,减轻企业负担。 五、结论 综上所述,该公司目前面临破产的风险较大,但仍存在一定的挽救可能。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重组债务、寻求合作、改善经营状况,争取实现企业的转机和可持续发展。

百富勤公司财务危机案例

百富勤公司财务危机案例 一、成长 百富勤于1988年由梁伯韬及杜辉康以3亿元股本共同创办,当时除管理层梁、杜二人占三成半股权外,并有18名外界股东,包括和黄李嘉诚、中信泰富荣智健、越秀、合和胡应湘及资MIM等,股东名单可谓星光。 1989年9月,百富勤以3亿元的资金,从李嘉诚手中购入当时市值14亿元的广生行。此时百富勤成立只有一年时间。此项鲸吞交易的成功是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完成的。1994年百富勤买壳上市,股价最高峰时接近20元,至停牌前收市报4.30元。 百富勤业务十年间不断发展,除得多位商贾协助外,与其管理层积极进取的作风有极大关系,梁伯韬与杜辉康两位中心人物主要按地域分工,杜主营欧美及东南亚事务,而梁伯韬则重点是中国,红筹股国企在港集资业务是其所长,因此被冠以“红筹之父”的称号。 早在1990年百富勤已开始挖掘中国概念和“注册概念”。并首先安排中信泰富买壳上市,在1996年安排上海实业来港上市,其中1997年北京控股上市时万人空港的轰动情景传为一时佳话,也都证明百富勤在90年代积极推动中资企业、国企在港集资的巨大成就。 百富勤由最初3亿元的资本,十年间发展成为拥有240亿元总资产的跨国集团,在东南亚及欧美开有28家分行,扩张之快令市场侧目。但也由于发展过速在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百富勤处处失利。 二、危机 1997年7月开始,东南亚开始出现金融危机,货币大幅贬值,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调。香港也不能幸免,在10月底出现了严重的股灾。东南亚金融危机同时也导致了整个亚洲危机出现信贷紧缩的情况。 在整个金融风暴中,百富勤部分业务出现了一定的亏损,这些业务主要是衍生工具和债务部门业务。 首先,百富勤投资定息债券部门近年急剧膨胀,所发行东南亚债券及票据已逾4亿元港币,这次损失是由于香港股市大跌和亚洲一些主要货种大幅贬值,其中包括借给印尼计程车公司2.6亿美元的贷款。定期债券部于1994年4月创业,当年亏损3 200万元港币,1995年扭亏并盈余到1.58亿港币,1996年升至3.81亿港币,1997年上半年则获利2.75亿元港币。然而,专业人士指出支撑其利润激增的原因是营业额的惊人扩展,计算下来其边际利润不足1%。换而言之,急剧的扩张并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收益,反而积聚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其次,香港股海风波令百富勤内伤加剧,百富勤上市的20多只认股证,所须作对冲的正股数目估值在30亿元以上,港股十月份过千点的大跌令持股量较多的百富勤损失惨重。百富勤在1997年9月~10月份决定以裁员方式“止血”,宣布全球裁员275名,占百富勤当时总员工数目不足一成半,当中香港雇员47人,但节省回来的成本与百富勤在金融风暴中的损失相比可谓“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为了重建市场对于百富勤的信心以及解决流动资金问题,百富勤决定引进策略性投资者。 11月16日,百富勤发布公告,巡捕引进瑞士苏黎世保除集团之全资附属公司苏黎世中心集团(ZCI)作为策略性股东,ZCI承诺认购金额为2亿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每股为8港币。在认股完成后,ZCI将持有百富勤24.1%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按照协议,ZCI认股条件为ZCI将对进一步调查的结果感到满意以及从公告之日至认购之日百富勤的经营状况或市场没有重大变化。而百富勤亦定于1998年1月9日召开股东大会批准该项交易。 此后,百富勤又进一步与多家国际及亚洲金融机构接洽并与它们商量有关认购额外可转换优先股的可能性。12月6日,百富勤宣布,美国第一芝加哥附属公司根据与ZCI相同之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青山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青山 一、案情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 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镜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镜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1.5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3.原因复杂,不易监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宏观因素,也有管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兴银行这个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三、启示

企业负债经营问题和对策

企业负债经营问题和对策 企业负债经营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想要求得生存,就必须增强自身的实力。资金是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是仅靠企业内部积累资金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时间上也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负责经营已是广大企业所接受的一种融资方式,它是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企业负债经营,有利也有弊,本文就此谈谈它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字负债经营两面性资产结构营运资金财务杠杆财务风险一.引言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使用负债经营策略不当,仅仅看到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它可能潜伏危机的一面,导致对资金的刚性需求,从而使其陷入债务危机,过高的负债率使企业因沉重的债务压力而感受到了生存危机。更有甚者,由于这些企业的负债大部分是属于对银行的负债,故而直接导致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这样一来,企业的沉重债务将严重阻碍企业自身及银行的改革进程。那么,我国企业为什么会形成如此沉重的不良债务呢?以下笔者会对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问题与对策作以分析,然后对表层原因进行一般性分析,最后剖析其深层次原因。 (2) 从企业的负债结构比率看,流动负债过度,长期负债水平普遍偏低。根据经验标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一般要求达到50%,而我国企业总体平均达到92%,比经验标准超过42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流动负债过度。一般而言,长期负债率应在30%-70%之间,而我国企业年均为20%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长期负债处于较低水平。 (3)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资产收益率偏低偿债能力差。我国企业的流动比率平均在1左右,与经验标准2相差约一倍,而利息保障系数为0166,有的企业甚至为负值,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不足,资本收益率偏低。

LTCM破产事件中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LTCM破产事件中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 研究 1998年,随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破产,金融界震惊了。这家由一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华尔街明星投资者组成的对冲基金,因为错误的风险管理策略而濒临崩溃。LTCM的破产事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关注。本文将探讨LTCM破产事件中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并分析其教训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首先,LTCM破产事件让人们认识到对冲基金这种特殊的投资工具所面临的风险。对冲基金通常利用杠杆投资策略,以追求高收益。然而,LTCM在进行对冲交易时,过度依赖历史数据和数学模型,忽视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这使得他们的交易策略在金融市场发生剧烈变动时无法适应,从而导致了巨额亏损。这一事件揭示了对冲基金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呼吁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和监督,确保其风险管理能力和透明度。 其次,LTCM破产事件揭示了风险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LTCM是一家私募机构,其破产使得其投资者和合作伙伴面临重大损失。然而,由于私募机构的特殊性质,外部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LTCM的内部风险管理情况知之甚少。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

投资者无法充分评估风险,并增加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因此, 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私募机构的监管,要求其提供更多的信息披露,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第三,LTCM破产事件表明在风险管理中的流动性风险问题。LTCM在进行交易时,不仅利用了杠杆,还依赖于短期融资市场 来提供流动性支持。然而,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时,LTCM无法 及时从短期融资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无法满足其支付 义务。这导致了LTCM的破产。这一事件引发了对流动性风险的 关注,并促使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监控。金融机构应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流动性规划,以 应对市场波动和资金紧缺的情况。 最后,LTCM破产事件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持久的影响。LTCM 在崩溃之前在市场上拥有巨额头寸,其破产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 慌情绪。各大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减少与LTCM的关联, 从而造成了市场的不稳定。此外,LTCM破产事件还引发了对金 融市场风险传导的关注。LTCM的亏损影响了其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甚至扩散到其他金融机构。这表明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传导效 应不容忽视,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减轻 风险传导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 综上所述,LTCM破产事件揭示了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金融市场带来了重大影响。这次事件让人们认识到对冲基金

安永专家剖析八大风险案例

No1315[收费论文]安永专家剖析八大风险案例[A420060601]gjj 安永专家剖析八大风险案例 近期的中航油事件.因为参与航油期货对冲买卖,导致中航油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一事件,不但对企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可能对中国以至全球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一事件的惨痛教训再次告诫我们,必须从经验中学习.吸取教训,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制。 拥有20多年专业经验的安永中国营运委员会主席胡展云.曾为中国多家企业提供重组、上市、审计、风险管理及并购交易咨询等专业服务。他为中央企业负责人所做的风险管理演讲.从对8家因风险管理不善及欺诈事件而引致严重亏损或倒闭的国内外公司案例的分析人手,引发我们,特别是中国企业领导人冷静思考如何建立一套现代化风险管理机制,在实践中,找到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特色和发展的方案。 请看安永权威专家胡展云如是说教训与启示: 从别人失败经验中吸取教训近年来我们看到,国际上多家跨国公司因风险管理不善及欺诈事件而引致严重亏损或倒闭,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及监管机构都在推行改革,希望能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在此通过审视安然公司、八百伴公司、世通公司、百富勤公司、巴林银行和中国的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等8个案例的事件发生经过,了解引致公司倒闭或严重损失的内控缺陷,从而总结一下应该从案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1:美国安然公司(Enron)为什么会出事儿 2000年,安然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之一,当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雇佣员工2万人,是美国《财富》500强中的第七大企业。 但就在2001年末,安然宣布第三季度6.4亿美元的亏损,美国证交会进行调查,发现安然以表外(投资合伙)形式,隐瞒了5亿美元的债务,亦发现该公司在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5.8亿美元。 在此同时,安然的股价暴跌,由2001年初时的80美元跌至80美分。同年12月,安然申请破产保护令,但在之前10个月内,公司却因为股票价格超过预期目标而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3.2亿美元的红利。 安然事件发生后,在对其分析调查时发观安然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均采取了不干预(“hands—o仟')监控模式,没有对安然的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包括没有查问他们所采用“投资合伙”的创新的会计方法。事件发生之后,部分董事表示不太了解安然的财务状况,也不太了解他们的期货及期权的业务。 由于安然重视短期的业绩指标,管理层的薪酬亦与股票表现挂钩,这诱发了管理层利用创新的会计方法和做假,以赢取丰厚的奖金和红利。虽然安然引用了非常先进的风险量化方法监控期货风险,但是营运风险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管理高层常常藐视或推翻公司制定的内控制度。这是最终导致安然倒闭的重要因素。案例2:美国世通公司(Worldcom)为什么会倒闭 世通是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事发前在美国财富)500强中排名前100位。 然而就在2002年,世通被发现利用把营运性开支反映为资本性开支等弄虚作假的方法,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虚报利润110亿美元。 事发之后,世通的股价从最高的96美元暴跌至90美分。世通于2002年末申请破产保护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个案,该公司于2003年末完成重组。世通的4名主管(包括公司的CEO和CFO)承认串谋讹诈,被联邦法院刑事起诉。 这是美国最大的个案,美国证交会和法院在调查中发现:世通的董事会持续赋予公司的CE0 (BernardEbbers)绝对的权力,让他一人独揽大权,而Ebbers~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领导世通。美国证监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世通并非制衡机制薄弱,而是完全没有制衡机制。世通的董事会并没有负起监督管理层的责任,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仅花3~5小时,会议记录草草了事,每年只审阅内审部门的最终审计报告或报告摘要,多年来从未对内审的工作计划提出过任何修改建议。 由于世通为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提供的丰厚薪酬和奖金,远多于他们对公司的贡献,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的小圈子。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世通倒闭。 案例四

负债经营的结论【企业负债经营的问题和对策】

负债经营的结论【企业负债经营的问题和对策】 二. 企业负债经营现状及成因(一)1,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本金和债务比例不合理,负债比率过高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从企业的资产负债来看,负债比率过高。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我国企业( 国有企业) 的资产负债率, 1991年平均为6015 % , 1992年为6115 % , 到1993年上升到***** % ,1994年为7012 % ,而1995年则达到80 %以上; 1996年达到8211 % ; 1997年、1998年为80%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已远远超出国际评估标准。有些企业的负债比率已突破100%的警界线。从债务负担的绝对值看,有些企业的债务相当于资本金的数几倍。 (2)从企业的负债结构比率看,流动负债过度,长期负债水平普遍偏低。根据经验标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一般要求达到50% ,而我国企业总体平均达到92 % ,比经验标准超过42 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流动负债过度。一般而言,长期负债率应在30 % - 70 %之间,而我国企业年均为20 %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长期负债处于较低水平。 (3)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资产收益率偏低偿债能力差。我国企业的流动比率平均在 1 左右,与经验标准2相差约一倍, 而利息保障系数为0166 ,有的企业甚至为负值,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不足,资本收益率偏低。 (4)从企业的融资方式看,我国企业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我国企业长期负债的80 % ,流动负债的30 %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有三分之一要靠企业间的结算债务来维持,相互拖欠,“三角债”现象严重,这足以表明我国企业的债务结构已处于高危险状态。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名:** 学号:************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

香港上市公司破产和清盘【范本模板】

香港上市公司破产和清盘 1.香港目前有关上市公司破产和清盘的一般法规是怎样的? 事实上,熟悉香港在破产和清盘方面的有关知识的公众并不多,一般专门操作这一业务的行内从业人员会比较熟悉,不过在1997年金融风暴袭击香港,当时的亚洲日本以外亚洲第一大投资银行百富勤在一夜之间倒闭后,媒体对该事件的追踪报道比较多,人们才开始有一些轮廓。 香港缺乏向美国第十一章破产法这样通过立法的力量给与获破产法保护的公司足够重整和喘息机会的法律体系。债务重组的成功与否一般依靠债权人、投资者、公司股东之间在法庭以外达成协议,除了香港法庭提供的协商规则 (theme of arrangement)以外,没有任何法规为各方成功协商解决方案提供法律方面的框架,有困难的公司要不通过债权人的协商庭外达成协议,要不就是被迫直接进入破产清盘,所以破产挽救的成功率一般比美国要低。香港银行公会曾颁布了处理香港公司财务困难时的有关指引(“The Hong Kong Approach to Corporate Difficulties”),对银行在处理他们的债权的方法和态度提出规范,鼓励债权银行之间相互配合和合作,尽量促成挽救公司免于倒闭的财务安排。 2.通常在操作上香港对于接近破产的公司的挽救方法有哪些? 目前对于大部分出现财务困难的公司的重整都仅限于财务重整,很少涉及到业务重整,所以在公司价值的保护方面落后于欧美。市场上也缺乏一些专门投资财务困难公司的秃鹰基金(不良资产投资基金),因此财务重整的方法主要是公司的大股东在出现财务困难时通过与银行的谈判,通过债转股和或者短债转长债的方法,降低公司的债务水平,这种挽救方法一般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能继续留在公司经营。例如QPL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QPL")遇到财务困难时就曾通过重组业务,通过出售其主要盈利业务的非控制性股权来降低债务比率和筹集流动资金,清偿债权银行的贷款,从而使业务能正常运作。但根据欧亚农业目前的情况可能没有管理层在主持公司的业务,所以通过大股东与银行商谈减债来挽救公司的机会已经不大。 另外一种方法是从外部引入一个新的投资者,通过对有财务困难的公司进行投资,有的情况在投资金额比较大时控制权就会易手。这对于投资者是属于反向收购,收购者实际上是买一个重新经过债务安排谈判的上市壳。例如早些年的香港上市公司八百伴清盘时就是通过与债权银行协商减债,由被买下来的上市壳继续承担部分债权而完成收购方反向收购上市公司的工作.一般如果公司正式进入清盘程序,重组成功的机会已经不大,像前段时间的粤海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就是通过法庭外达成重组方案的形式完成挽救工作的. 3.其中挽救方案的设计和执行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在设计公司的挽救方案时最困难的是处理与债权银行之间的关系,由于有财务困难的上市公司的债权银行往往有很多家,像粤海企业这样的大型重组通常涉及的银行甚至达到上百家,各银行在操作上的需求和利益点都不一致,所以统筹各银行之间的关系和利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中的困难包括: •银行的国家背景和各自需求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利益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不同地域为背景的银行在管理的理念和当地对于银行追索债权的法规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欠款的数目和担保物的差异,各银行所采取的态度不一样; 在欧亚的案子中可能情况更加复杂,欧亚在国内有国内的贷款银行,而且这些贷款一般都有抵押品,所以估计香港银行的获偿比率要比国内的银行要低,欧亚的主要业务和不动产都在内地,要中港之间的银行相互配合可能非常困难,中港两地在对于破产和清偿方面的法律也不一样,这是整个工作的复杂性也大为提高。可能唯一比较具有价值的是公司的上市地位,潜在投资者对这种壳公司有兴趣,因为与有许多业务和资产的上市公司相比,收购这种公司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