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第二章 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第二章 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第二章 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2.5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于1974 年开发的,用于热力-水力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它应用系统的审查方法来审查新设计或已有工厂的生产工艺和工程总图,以评价因装置、设备的个别部分的误操作或机械故障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其对整个工厂的影响。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尤其适合于类似化学工业系统的安全分析。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与其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不同,这种方法由多人组成的小组来完成。通常,小组成员包括各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2.5.1 基本概念和术语

进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时,应全面地、系统地审查工艺过程,不放过任何可能偏离设计意图的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后果,以便有的放矢采取控制措施。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常用的术语如下:

(1)意图(Intention)。工艺某一部分完成的功能,一般情况下用流程图表示。

(2)偏离(Deviation)。与设计意图的情况不一致,在分析中运用引导词系统地审查工艺参数来发现偏离。

(3)原因。产生偏离的原因,通常是物的故障、人失误、意外的工艺状态(如成分的变化)或外界破坏等原因引起。

(4)后果。偏离设计意图所造成的后果(如有毒物质泄漏等)。

(5)引导词(Guide words)。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对设计意图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简单词语。表2-11 为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引

导词。

(6)工艺参数。生产工艺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一般性能如反应、混合、浓度、PH值等;特殊性能,如温度、压力、相态、流量等。

当某个工艺参数偏离了设计意图时,则会使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故障或事故。

表 2-11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引导词

运用引导词如“不(没有)”、“大”、“小”等进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时,分析生产工艺部分或操作过程出现了由引导词与工艺参数相结合而构成的与意图的偏离,如“没压力”、“压力过大”等。这样便可详细地分析出偏离的可能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产生偏离。

进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表2-12应用引导词与工艺参数设想偏离研究时常用的生产工艺参数有:流量、压力、温度、液位、时间、成分、PH值、速度、频率、粘度、浓度、典雅、混合、添加、分离和反应。

表 2-12 列出了引导词与工艺参数相结合设想偏离的例子。

表2-12 应用引导词与工艺参数设想偏离

2.5.2 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

(1)研究目的、对象和范围

进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时,对所研究的对象要有明确的目的。其目的是查找危险源,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或审查现行的指令、规程是否完善等,防止操作失误同时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边界、研究的深入程度等。

(2)建立研究小组

开展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小组成员一般由5~7 人组成,包括有关各领域专家、对象系统的设计者等,以便发挥和利用集体的智慧和经验。

(3)资料收集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资料包括各种设计图纸、流程图、工厂平面图、等比例图和装配图,以及操作指令、设备控制顺序图、逻辑图或计算机程序,有时还需要工厂或设备的操作规程和说明书等。

(4)制定研究计划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者要制定研究计划。在对每个生产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进行分析时,要计划好所花费的时间和研究的内容。

2,进行审查

对生产工艺的每个部分或每个操作步骤进行审查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和启发各位专家,对可能出现的偏离、偏离的原因、后果及应采取的措施充分发表意见。审查程序如图2-3 所示。

图2-3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程序

2.5.3 应用实例

1.DAP 工艺系统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

考察图2-4 所示的DAP 工艺系统。

DAP 是磷酸氢二铵(Diammonium Phosphate)的英文缩写。DAP 由氨水与磷

酸反应生成。生产过程中调节氨水储罐与反应釜之间管线上的阀门A,磷酸储罐与反应釜之间管线上的阀门B,分别控制进入反应釜的氨和磷酸的速率。

表 2-14 DAP 工艺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部分)

当磷酸进入反应釜速率相对氨进入速率高时,会生成另一种不需要的物质,但没有危险。当磷酸和氨两者进入反应釜速率都高于额定速率时,反应释放能量增加,反应釜可能承受不了温度和压力的迅速增加。当氨进入反应釜速率相对磷酸进入速率高时,过剩的氨可能随DAP 进入敞口的储罐,挥发的氨可能伤害人员。

这里选择磷酸储罐与反应釜之间的管线部分为分析对象,则该部分的设计意

图是向反应釜输送一定量的磷酸,其工艺参数是流量。把7个引导词与工艺参数“流量”相结合,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偏离。

表 2-14 为该工艺部分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结果。

第3章 系统安全分析

第三章安全分析 本章学习目标 1. 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定义、内容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2. 熟悉几种常用的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基本功能、特点和原理。 3. 掌握几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分析过程、格式、计算方法。 4. 了解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应根据实际的条件和需求选择相应的分析类型和分析方法。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以及各种分析方法的概念、内容、应用范围和适用性。每一种分析方法都将从基本概念、特点、格式、分析程序以及应用实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地学习,学习思路如图3-1所示。 图3-1 系统安全分析学习思路和内容 3.1 概述 系统安全分析(system safety analysis)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进行的分析,它通过揭示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系统安全分析是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是定量的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和事故。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 系统安全分析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以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2)对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佳办法进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措施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伤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二、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可运用于不同的系统安全分析过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 List,简称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简称HAZOP) (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简称ETA) (6)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 (7)因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简称CCA) 这些方法可以按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分析的对象和分析的内容进行分类。为了使大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将按照数理方法、逻辑方法和分析过程进行分类。 1. 按数理方法分类 按照数理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是对引起系统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非量化的分析,只进行可能性的分析或作出事故能否发生的感性判断。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系统事故及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事故的危险作出数量化的描述和判断。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危险度)、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等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2. 按逻辑方法分类 按照逻辑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2类。 (1)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推论事故结果的方法,通过对基本事件的分析,来总结和确定系统的安全状态。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事件树分析等,都属于归纳法。这种方法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从而确定危险源。 归纳法的优点是可以无遗漏的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缺点是对于复杂的系统或危险源很多的系统,分析工作量大,没有重点。 (2)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事故结果推论事故原因的方法,通过系统发生的事故类型和性质,去探寻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等属于演绎法。这种方法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即从危险源出发,查找与事故(或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缺点

网络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大型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网络系统概况 (2) 2」网络概况 (2) 2.2网络结构的特点 (3) 第三章网络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3) 3」网络平台的安全风险分析 (4) 3.2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5) 3.3应用的安全风险分析 (5) 第四章安全需求与安全目标 (6) 4」安全需求分析 (6) 4.2系统安全目标 (7) 第五章网络安全方案总体设计 (7) 5」安全方案设计原则 (8) 5.2安全服务、机制与技术 (9) 第六章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9) 6」网络结构 (10) 6.2网络系统安全 (10) 6.2.1网络安全检测 (10) 6.2.2网络防病毒 (11) 6.2.3网络备份系统 (11) 6.3系统安全 (12) 6.4应用安全 (12) 第一章引言

本方案为某大型局域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原有网络系统分析、 安全需求分析、安全LI标的确立、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等。本安全解 决方案的LI标是在不影响某大型企业局域网当前业务的前提下,实现 对他们局域网全面的安全管理。 1 ?将安全策略、硬件及软件等方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防御系统,有效阻止非法用户进入网络,减少网络的安全风险。 2.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入侵检测等方式实现实时安全监控,提供快速响应故障的手段,同时具备很好的安全取证措施。 4.使网络管理者能够很快重新组织被破坏了的文件或应用。使系统重新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5.在工作站、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由中央控制台统一控制和管理,实现全网统一防病毒。 第二章网络系统概况 2.1网络概况 这个企业的局域网是一个信息点较为密集的千兆局域网络系统,它所联接的现有上千个信息点为在整个企业内办公的各部门提供了一个快速、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不仅如此,通过专线与Internet的连接,打通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户,各个部门可以直接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交流、查询资料等。通过公开服务器,企业可以直接对外发布信息或者发送电子邮件。高速交换技术的采用、灵活的网络互连方案设汁为用户提供快速、方便、灵活通信平台的同时,也为网络的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在原有网络上实施一套完整、可操

第三节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第三节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1、基本概念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法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 C I)针对化工装置而开发的一种危险性评价方法。 ?危险和可操作研究(H A Z O P)研究的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它的基本过程就是以引导词为引导,对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偏差)加以确定,找出装置及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应用系统的审查方法来审查新设计或已有工厂的生产工艺和工程意图,以评价因装置、设备的个别部分的误操作或机械故障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其对整个工厂的影响。 ?需要由一组人进行。分析小组成员应该包括各领域的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 2、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的分析原理 ?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一旦与设计规定的基准状态发生偏离,就会发生问题或出现危险。 ?危险性可操作性研究就是以关键词(也称引导词)为引导,找出系统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简单概括成表达式,表示如下: ?关键词(引导词)+工艺参数=偏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关键词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关键词,而是针对各单元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而设定的类似于下表的词: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 A Z O P) ?基本术语: ?意图(I n t e n t i o n):希望工艺的某一部分完成的功能。可用流程图描述。 ?偏离(D e v i a t i o n):背离设计意图的情况,在分析中运用引导词系统地审查工艺参数来发现偏离。 引导词+参数=偏离 ?原因:引起偏离的原因,可能是物的故障、人失误、意外的工艺状态(如成分的变化)或外界破坏等。 ?后果。偏离设计意图所造成的后果。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 A Z O P) ?基本术语: ?引导词(G u i d e w o r d s):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引导、启发人的思维,对设计意图定性或定量的简单词语。?工艺参数:有关工艺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它包括一般项目,如反应、混合、浓度、P H值等,以及特殊项目,如温度、压力、相态、流量等。 常用的引导词 常用工艺参数 H A Z O P分析程序 ?一、确定分析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二、成立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以5~7人为宜,应包括设计、工艺、仪表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也可吸收现场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参加。小组长要善于发动组员,深入思考,并有能力确定分析点,以及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准备记录表格,安排讨论会等工作。为了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大量应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工企业进行分析时,应该还要有环境工程师的参加。 H A Z O P分析程序 ?三、获得必要的资料。 包括各种设计图纸、流程图、工厂平面图、等比例图和装配图,以及操作指令、设备控制顺序图、逻辑图或计算机程序,有时还需要工厂或设备的操作规程和说明书等。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研究_杜廷召

July 2010现代化工第30卷第7期M oder n Che m ica l Industry 2010年7月 分析测试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研究 杜廷召,田文德,任 伟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摘要: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过程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识别危险与操作性问题的安全分析技术之一,尤其是在化工、石化等高危行业。概述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HAZOP 产生以来的相关研究做出分类并进行了综述,包括HAZ OP 特征研究、扩展HAZ OP 分析领域、开发自动化HAZ OP 分析专家系统和动态模拟辅助的HAZOP 分析。最后对HAZ OP 技术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HAZ OP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过程危险性分析;安全分析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07-0090-04 P rogress and pros pect in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DU Ting zhao ,TI AN W en de ,RE N W ei (Co llege of Che m ica l Eng ineer i ng ,Q i ngdao U 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 l ogy ,Q ingdao 266042,Ch i na)Ab stract :H azard and Operab ility Ana l ys i s(HA ZOP )is one o f t he techn i ques m ost w ide l y used i n safety ana l ys i s to i dentify hazards and ope rability prob l em s in process i ndustry ,especiall y i n i ndustry w ith h i gh risk li ke che m i ca l i ndustry ,petrochem i ca l industry et al .T he funda m enta l pr i nciple ofHA ZOP i s rev ie w ed .T he resea rch re lated to HAZOP around the w orld is c lassified i nto four ca tego ries acco rd i ng to its research scope ,i nc l ud i ng character i stics study ,HAZOP scope ex tendi ng ,deve l opi ng auto m ated HAZOP expert system s and HAZOP aided w it h dyna m ic si m u l a ti on .T he resea rch prospect o fHAZOP i s prev i ewed i n the end . K ey w ords :HAZOP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 l y si s ;pro cess hazard analysis ;safe t y ana l ysis 收稿日期:2010-02-08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B M 033) 作者简介:杜廷召(1986-),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du ti ngz h ao @g m ai.l co m;田文德(1973-),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为过程系统工程。 HAZOP (H azar 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技术 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 CI)首先开发应用的。最初定义为:HAZ OP 分析是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分析组对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操作性进行分析,即对新建或者已有的过程装置及工程本质进行正式的、系统的严格审查来评估单个装置的危险可能性和可能对整套装置造成的影响。HAZOP 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已有的高危险性装置的潜在危险,除去导致重大安全的问题,例如有毒物质泄漏、火灾和爆炸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HAZOP 分析不仅能够识别危险,而且可以辨识操作问题,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其他领域,例如医疗诊断系统、路况安全监测、可再生能源系统、可编程电子系统等。 1 HAZOP 分析基本原理 HAZOP 的理论依据是: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一旦偏离规定的基准状态,就会发生问题或出现危险。它需要由一个由多学科 且经验丰富的成员组成的分析团队,首先依据过程 流程图和管道装置图将流程分为易处理的节点,以此确保对过程中的每一个装置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节点内的每个设备、操作逐一进行检验:匹配引导词(none ,less ,m ore 等)与工艺参数(fl o w,pressure ,te m perature 等)组成有意义的偏差及操作问题,并由偏差进行事故剧情的向前向后分析,最终辨识偏差原因并分析偏差后果。 常规HAZOP 分析流程 [1] 见图1 。 图1 常规HAZOP 分析流程图 90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摘要: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对计算机系统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一类是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则包含了对实体和信息两个方面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系统实体所面临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指各种自然灾害、场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战争破坏和损失、设备故障、人为破坏、各种媒体设备的损坏和丢失。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不仅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而且会造成信息的泄漏和破坏。因此,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安全保护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有力措施。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信息泄漏,一种是信息破坏。信息泄漏是指故意或偶然地侦收、截获、窃取、分析、收集到系统中的信息,特别是机密信息和敏感信息,造成泄密事件。信息的破坏是指由于偶然事故或人为因素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用性,如各种软硬件的偶然故障,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操作失误造成的信息破坏,尤其是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造成信息的修改、删除或破坏,将导致系统资源被盗或被非法使用,甚至使系统瘫痪。 2、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也称计算机信息系统(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并按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computer system security)中的“安全”一词是指将服务与资源的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脆弱性是指计算机系统的任何弱点。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摘要: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对计算机系统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一类是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则包含了对实体和信息两个方面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系统实体所面临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指各种自然灾害、场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战争破坏和损失、设备故障、人为破坏、各种媒体设备的损坏和丢失。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不仅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而且会造成信息的泄漏和破坏。因此,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安全保护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有力措施。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信息泄漏,一种是信息破坏。信息泄漏是指故意或偶然地侦收、截获、窃取、分析、收集到系统中的信息,特别是机密信息和敏感信息,造成泄密事件。信息的破坏是指由于偶然事故或人为因素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用性,如各种软硬件的偶然故障,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操作失误造成的信息破坏,尤其是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造成信息的修改、删除或破坏,将导致系统资源被盗或被非法使用,甚至使系统瘫痪。 2、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也称计算机信息系统(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并按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computer system security)中的“安全”一词是指将服务与资源的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脆弱性是指计算机系统的任何弱点。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报告.doc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报告

XXXXXXXXX厂 2016.7.10 目录 第一部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范围与分析方法 1、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1) 2、分析的目的 (1) 3、分析的范围 (1) 4、分析的依据 (1) 5、分析的要求 (1) 6、分析方法、分析特征及分析步骤 (2) 7、分析报告的编写与公开 (2) 8、分析中的术语定义 (3) 9、相关记录表格 (3) 第二部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1、HAZOP分析工作记录表 (5) 2、分析结论 (18)

第一部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范围与分析方法 1.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XXX化工厂抽调各车间技术人员和部分操作人员成立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小组,分别对本车间及本岗位的某个具体操作环节进行安全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措施。 1.1分析小组组成成员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 XXXX 1.2分析小组的职责 (1)负责对整改系统操作进行合理的划分。 (2)负责对从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确认。 (3)负责对各操作过程偏差可能造成的危害控制措施进行确认。 (4)负责对作业控制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对上级领导及各岗位作业人员进行分析结果告知。 2. 分析的目的 通过分析操作过程中假设存在的危险、危害后果和产生条件,根据现有的安全措施,提出更合适的控制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达到风险预先改进和管控的目的。 3.分析的范围 本厂所有生产、储存装置系统各阶段的常规作业活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4.分析的依据 分析主要依据设计目的和工艺操作流程。 5.分析的要求 (1)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部分、环节。 (2)针对其中每一个部分或环节根据设计的目的,进行偏差假设,对偏差进行分析识别原因及后果,并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3)确定补救或减缓措施。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反映抽象定义内容的具体指标是研究是否客观可靠的条件。例如,“挫折感”的抽象定义为“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生的情绪感觉或反应。”根据这一定义很难从科研中找到相应的测试内容,因为它不具体。如果研究人员把它规定为在某一具体情景中,如幼儿正在玩一个他十分喜爱的玩具的过程中,突然告诉他不能玩,或禁止继续玩,此时,幼儿的反应就是挫折感的反应。这样,一个抽象性定义就转变成了操作性定义。 又例如,李伯特(Liebert)和巴隆(Baron)在对侵犯性行为研究中曾得到这样两种结果:一是“儿童观看暴力电视将促使其攻击行为增多”;二是“如果让儿童观看在实验室中攻击别人的3分钟短片后5分钟,儿童将可能按动按钮给隔壁房间的儿童施加疼痛的刺激”。从字面表述中可以看出,第一种表述更加有趣和普遍;但第二种表述可能会更精确一点,因为它比较确切地描述了做什么和结果发现什么,尽管第一种表述中包括了根据实际数据推理得到的结论。 从上面研究中我们都能认识到“观看暴力电视”和“攻击行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但是教育研究中有很多品质,像智力或创造力这样的品质并不是可以迅速而自动地被观察到的“事实”。更确切地说,如果要研究它们,就必须把它们变成可操作的项目,就是把它们变成具体的和可测量的形式。所有的实证性研究都必须有测量,并且所有的测量都必须把一般的抽象概念变为具体的行为指标。 最早提出操作性定义的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man)。1923年,他提出:一个概念的真正定义不能用属性,而只能用实际操作来给出;一个领域的“内容”只能根据作为方法的一整套有序操作来定义。他认为科学上的名词或概念,如果要想避免暧昧不清,最好能以我们“所采用的测量它的操作方法”来界定。他举例说明物理学领域的三个基本概念:长度、时间、重量,都可以采用测量它们的操作方法来界定,如,可以界定“1米”的长度为测量从赤道到北极直线距离的1/10000000;“1小时”的时间长度为测量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的1/24;“1克”的重量为测量1立方厘米纯水在摄氏4度时的重量。布瑞奇曼的操作性定义的观点和思想在20世纪30-40年代被物理学界普遍接受,1971年被美国的《科学》杂志列为世界五大哲学成就之一。 在教育研究中,下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能客观准确地测量变量;为他人重复验证提供具体的做法;便于别人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歧义和争论。一般实证性的研究都要求下操作性定义。用测量操作方法来界定一个名词或概念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明确客观的标准。当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或交流有关信息时,彼此都在同一个层面使用同一个概念,都清楚所用的概念意味着什么,不会产生误解或歧义。即使对某一个概念产生疑问,也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操作性定义予以验证。在教育研究中,之所以有许多说不清、道不白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所探讨的概念没有明确客观的操作性定义造成的。大家在不同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定义来探讨同一个问题,这样的研讨肯定会产生很多误解和歧义,很难获得一致的结果。 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要求研究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解释、说明或陈述产生测量那些变量的方式。虽然,现今只有极少数的研究人员坚持用这种严格的操作性定义,然而操作性定义对教育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应用指南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应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应用引导词对系统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下同)分析的指南。规定了HAZOP分析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HAZOP分析步骤,包括定义、准备、分析会议、结果记录及跟踪等。 另外,本标准还提供了HAZOP分析文档以及涵盖不同行业的HAZOP分析示 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826,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IEC 61802,IDT) GB/T 7829,故障树形图分析(1025,IDT) IEC 60300-3-9,可靠性管理-第3部分:应用指南-第9节:技术系统的风险分析(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 Part 3: Application guide – Section 9: Risk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 IEC 61160,设计审查(Deign review) 3 术语和定义

IEC 60050(1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性 characteristic 要素的定性或定量性质。 注:如压力、温度和电压。 3.2 设计目的(意图) design intent 设计人员期望或规定的各要素及特性的行为范围。 3.3 偏差 deviation 设计目的(意图)的偏离。 3.4 要素 element 系统一个部分的构成因素,用于识别该部分的基本特性。 注:要素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包括所涉及的物料、正在开展的活动、所使用的设备等。物料应取其广义,包括数据、软件等。 3.5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技术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技术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andOperabilityStudy,简称HAZOP)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一种可用于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用于探明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及其原因,寻求必要对策。 分析 ???一、 HAZOP 分析并采纳相关建议后,运行时出现的问题至少减少一个数量级。 ???在通常情况下,HAZOP的研究目标应该是与液体或气体产品有关的承受高压的设备、设施或系统。上述设备、设施或系统一般是带压后或投入使用后才能成为HAZOP 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所以HAZOP的定义应该是:研究目标上的具体研究对象在试运或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与其本身内在危险性和本身操作有关的问题。上述定义已经考虑了HAZOP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HAZOP应用形式 ???HAZOP技术常用的形式有3中,即引导词方式(GuideWordApproach)、经验式(KnowledgeBasedHAZOP)和检查表式(Checklist)。引导词方式主要用于对新的项目作系统的工艺和操作危害研究,并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而经验式则主要依托原有经验对复用项目的相关及改变部分做HAZOP研究。检查表式则主要用于项目的 ???三、 一起, ??? 范围的失常问题,引导词实际上是运行参数或运行条件的高度概括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组分、液位、物相、操作等。 ???2.HAZOP具体步骤 ???HAZOP一般包括以下5个步骤:

???(1)定义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所要分析的系统或活动; ???(2)定义分析所关注的问题; ???(3)分解被分析的系统并建立偏差; ???(4)进行HAZOP工作; ???(5 ??? ???(1 ???(2 ???(3 ???(4 来; ???(5 ???(6 ???通常的做法是成立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小组。该组人员以“有组织的自由讨论”形式一起工作。在评审过程中,首先将被研究的系统或设施分解成HAZOP的最小研究单位——研究节点。并把每个研究节点的设计意图向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解释,然后对P&ID图上表示的设计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来识别危险。具体方法:用引导词来系统的识别因不符合设计意图而可能出现的潜在的危险性或可操作性问题最后把这种偏差问题或失常问题的可能原因和与其有关的后果、现有的保护措施以及该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安全系统工程专题

2014-02-26EHS之家EHS之家 EHSHome中国EHS行业最具人气的分享平台,因为专注所以专业!阅EHS之家微刊, Take you new inspired!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于1974 年开发的,用于热力-水力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它应用系统的审查方法来审查新设计或已有工厂的生产工艺和工程总图,以评价因装置、设备的个别部分的误操作或机械故障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其对整个工厂的影响。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尤其适合于类似化学工业系统的安全分析。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与其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不同,这种方法由多人组成的小组来完成。通常,小组成员包括各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1 基本概念和术语 进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时,应全面地、系统地审查工艺过程,不放过任何可能偏离设计意图的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后果,以便有的放矢采取控制措施。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常用的术语如下: (1)意图(Intention)。工艺某一部分完成的功能,一般情况下用流程图表示。 (2)偏离(Deviation)。与设计意图的情况不一致,在分析中运用引导词系统地审查工艺参数来发现偏离。 (3)原因。产生偏离的原因,通常是物的故障、人失误、意外的工艺状态(如成分的变化)或外界破坏等原因引起。 (4)后果。偏离设计意图所造成的后果(如有毒物质泄漏等)。 (5)引导词(Guide words)。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对设计意图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简单词语。表2-11 为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引导词。 (6)工艺参数。生产工艺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一般性能如反应、混合、浓度、PH值等;特殊性能,如温度、压力、相态、流量等。 当某个工艺参数偏离了设计意图时,则会使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故障或事故。 表 2-11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引导词 引导词意义注释 没有或不完全否 定 意图全部没有实现,也没 有其他事情发生 较大较小量的增 加 量正增长,或活动增加 量负增长,或活动减少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一、评价方法简介: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研究的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它的基本过程就是以引导词为引导,对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偏差)加以确定,找出装置及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引导词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能够使所有相关偏差的工艺参数得到评价。 二、常见述语及引导词: 确定需要评价的工艺过程,则每个引导词都是与相关工艺结合在一起的,并应用于每一节点上(分析节点、工艺部分(阶段)或操作步骤)。 引导词参数偏差 NONE(空白)+FLOW(流量)=(无流量)NONE FLOW MORE高(多)+PRESSURE(压力)=(压力过高)HIHGH PRESSURE AS WELL AS(伴随)+PHASE(单相)=(两相)TWO PHASE OTHER THAN(异常)+OPERATION(操作运行)=(维修)MAINTENCE

HAZOP分析引导词及其含义 常用的HAZOP分析工艺参数

三、HAZOP分析所需资料: 基本的资料有: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现有流程图、装置布置图; ●操作规程; ●仪表控制图、逻辑图、计算机程序; ●工厂操作规程; ●设备制造手册。 四、HAZOP可操作性分析及编制记录 HAZOP可操作性分析记录 五、应用案例: 图为磷酸和氨混合,制备磷酸二氢铵的连续生产流程。如果反应完全,将生成没有危险的产品磷酸二氢铵。

如果磷酸的比例减少,反应将不完全,会有氨放出。如果减少氨加入量,过程将会是安全的,但产品却不理想。将制备磷酸氢二铵的过程进行“可操作性研究”分析。 假定磷酸和氨水自高位槽中靠重力流入反应器,反应器为常压操作。因为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取磷酸槽出口管路作为对象。 由此得出可操作性研究分析的结果,列表于下。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报告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报告 XXXXXXXXX厂 2016.7.10

目录 第一部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范围与分析方法 1、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1) 2、分析的目的 (1) 3、分析的范围 (1) 4、分析的依据 (1) 5、分析的要求 (1) 6、分析方法、分析特征及分析步骤 (2) 7、分析报告的编写与公开 (2) 8、分析中的术语定义 (3) 9、相关记录表格 (3) 第二部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1、HAZOP分析工作记录表 (5) 2、分析结论 (18)

第一部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范围与分析方法 1.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XXX化工厂抽调各车间技术人员和部分操作人员成立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小组,分别对本车间及本岗位的某个具体操作环节进行安全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措施。 1.1分析小组组成成员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 XXXX 1.2分析小组的职责 (1)负责对整改系统操作进行合理的划分。 (2)负责对从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确认。 (3)负责对各操作过程偏差可能造成的危害控制措施进行确认。 (4)负责对作业控制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对上级领导及各岗位作业人员进行分析结果告知。 2. 分析的目的 通过分析操作过程中假设存在的危险、危害后果和产生条件,根据现有的安全措施,提出更合适的控制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达到风险预先改进和管控的目的。 3.分析的范围 本厂所有生产、储存装置系统各阶段的常规作业活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4.分析的依据 分析主要依据设计目的和工艺操作流程。 5.分析的要求 (1)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部分、环节。 (2)针对其中每一个部分或环节根据设计的目的,进行偏差假设,对偏差进行分析识别原因及后果,并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3)确定补救或减缓措施。

操作性定义说课讲解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反映抽象定义内容的具体指标是研究是否客观可靠的条件。例如,“挫折感”的抽象定义为“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生的情绪感觉或反应。”根据这一定义很难从科研中找到相应的测试内容,因为它不具体。如果研究人员把它规定为在某一具体情景中,如幼儿正在玩一个他十分喜爱的玩具的过程中,突然告诉他不能玩,或禁止继续玩,此时,幼儿的反应就是挫折感的反应。这样,一个抽象性定义就转变成了操作性定义。 又例如,李伯特(Liebert)和巴隆(Baron)在对侵犯性行为研究中曾得到这样两种结果:一是“儿童观看暴力电视将促使其攻击行为增多”;二是“如果让儿童观看在实验室中攻击别人的3分钟短片后5分钟,儿童将可能按动按钮给隔壁房间的儿童施加疼痛的刺激”。从字面表述中可以看出,第一种表述更加有趣和普遍;但第二种表述可能会更精确一点,因为它比较确切地描述了做什么和结果发现什么,尽管第一种表述中包括了根据实际数据推理得到的结论。 从上面研究中我们都能认识到“观看暴力电视”和“攻击行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但是教育研究中有很多品质,像智力或创造力这样的品质并不是可以迅速而自动地被观察到的“事实”。更确切地说,如果要研究它们,就必须把它们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案例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研究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一种可用于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用于探明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及其原因,寻求必要对策。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可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的后果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本文应用HAZOP分析方法对中国石油某石化分公司的聚丙烯装置进行研究分析。HAZOP总研究过程概述(2) 1.1 HAZOP研究与分析的目的 从工艺流程、状态及参数、操作顺序、安全措施等方面着手,通过HAZOP研究,识别聚丙烯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找出装置在工艺设计、设备运行、操作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装置的安全运行与安全隐患整改提供指导。 1.2 限制条件 进行HAZOP研究前,评价人员一致同意以下限制条件: 1)HAZOP研究范围仅限于聚丙烯主体装置,因此,分析研究工作只考虑从进料到出 料的整个系统。 2)本次研究是粗略的危险和操作性研究,因此只对主要工艺的关键设施进行检查。 为了逻辑、有效地分析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研究按照装置生产工艺过程分成五个单元:活化、精制、聚合、闪蒸和尾气回收单元。 聚丙烯装置概况(3) 该聚丙烯装置以气体分馏装置分离所得炼厂气中的丙烯为原料,采用国内开发、技术成熟的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生产聚丙烯均聚树脂。装置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0×104t/a,1997年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1.2×104t/a。该装置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精制、聚合反应、闪蒸去活和活化再生四个部分,主要设备包括聚合釜、丙烯储罐、活化剂储罐、闪蒸釜,以及丙烯压缩机等。各系统工艺及其操作物料的危险性简介如下。 2.1 活化剂输送系统 活化剂输送系统操作主要是将活化剂由活化剂运输罐压送至活化剂储罐。系统主要危险物料: 活化剂——三乙基铝(C6H15Al),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霉烂气味,易燃,化学反应活性很高,接触空气会冒烟自燃。对微量的氧及水分反应极其灵敏,易引起燃烧爆炸。健康危害:三乙基铝对呼吸道和眼结膜具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氮气(N2),不燃,但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的情况,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氮气为窒息性的惰性气体,空气中氮气过量,使氧分压下降,会引起缺氧。 2.2 精制系统 精制系统主要将原料丙烯经过脱水、脱硫、脱氧处理,得到合格的精丙烯,供给聚合反应使用。系统主要危险物料为丙烯。 丙烯(C3H6,为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爆炸极限为1.0%~15.0%。健康危害:丙烯具有麻醉作用。 2.3 聚合系统 丙烯在此系统内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粉料。系统主要危险物料:丙烯、氢气、聚丙烯。氢气(H2),为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爆炸极限为4.1%~74.1%。健康危害:氢气为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低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 1 起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又称为HAZOP。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蒙德分部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引导词(Guide Words)为核心的系统危险分析方法,已经有40年应用历史。 2 概述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是过程系统(包括流程工业)的危险(安全)分析(PHA,Process Hazard Analysis) 中一种应用最广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形式结构化的方法,该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系统中每一个元件,其中重要的参数偏离了指定的设计条件所导致的危险和可操作性问题。主要通过研究工艺管线和仪表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P&ID)或工厂的仿真模型来确定,应重点分析由管路和每一个设备操作所引发潜在事故的影响,应选择相关的参数,例如:流量、温度、压力和时间,然后检查每一个参数偏离设计条件的影响。采用经过挑选的关键词表,例如“大于”“小于”“部分”…等,来描述每一个潜在的偏离。最终应识别出所有的故障原因,得出当前的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措施。所作的评估结论包括非正常原因、不利后果和所要求的安全措施。 3 HAZOP分析法简介 3.1 HAZOP分析的适用范围 1)HAZOP分析即适用于设计阶段,又适用于现有的生产装置。(全寿命周期概念,每两年进行一次) 2)HAZOP分析可以应用于连续的化工过程,也可以应用于间歇的化工过程。 3.2 HAZOP分析方法的特点

1)从生产系统中的工艺参数出发来研究系统中的偏差,运用启发性引导词来研究因温度、压力、流量等状态参数的变动可能引起的各种故障的原因、存在的危险以及采取的对策。 2)HAZOP分析所研究的状态参数正是操作人员控制的指标,针对性强,利于提高安全操作能力。 3)HAZOP分析结果既可用于设计的评价,又可用于操作评价;即可用来编制、完善安全规程,又可作为可操作的安全教育材料。 4)HAZOP分析方法易于掌握,使用引导词进行分析,既可扩大思路,又可避免漫无边际地提出问题。 3.3 HAZOP的理论依据 “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一旦与设计规定的基准状态发生偏离,就会发生问题或出现危险”。 3.4 术语 1)节点:便于分析具有共同设计意图的一部分系统。 2)设计意图: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目的和设计运行状态。。 3)参数:工艺流程操作变量参数,例如温度、压力。 4)引导词:用于和参数结合创造偏差的一组词,如多、少、部分。 5)偏差:流程偏离设计意图的状态。 6)原因:导致偏差的可能起因。 7)后果:偏差所能引起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其他可能的安全后果。 8)保护措施:能减少危害事件发生几率或减轻危害事件后果危害程度的工程设计或管理程序(现有的)。 9)建议措施:在设计操作程序方面的改动建议,以降低危害事件发生的几率或后果的严重程度,以达到控制风险水平的目的。 3.5 引导词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应用指南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应用指南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应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应用引导词对系统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下同)分析的指南。规定了HAZOP分析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HAZOP分析步骤,包括定义、准备、分析会议、结果记录及跟踪等。 另外,本标准还提供了HAZOP分析文档以及涵盖不同行业的HAZOP分析示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826,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IEC 61802,IDT) GB/T 7829,故障树形图分析(1025,IDT) IEC 60300-3-9,可靠性管理-第3部分:应用指南 -第9节:技术系统的风险分析(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 Part 3: Application guide – Section 9: Risk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IEC 61160,设计审查(Deign review)

3 术语和定义 IEC 60050(1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3.1 特性 characteristic 要素的定性或定量性质。 注:如压力、温度和电压。 3.2 设计目的(意图) design intent 设计人员期望或规定的各要素及特性的行为范围。 3.3 偏差 deviation 设计目的(意图)的偏离。 3.4 要素 element 系统一个部分的构成因素,用于识别该部分的基本特性。 注:要素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包括所涉及的物料、正在开展的活动、所使用的设备等。物料应取其广义, 包括数据、软件等。 3.5 引导词 guide word 描述一种特定的对要素设计目的(意图)偏离的词或短语。 3.6 危害 harm 人员身体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