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文摘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文摘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文摘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文摘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文摘

在2014年的寒假里,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现摘抄部分理念与大家分享。

一、生本教育体系的若干理念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本体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天生的阅读者。

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的创新是儿童学习的核心过程。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创造机会。

儿童潜能无限。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克莱恩

儿童的独立性。尊重了儿童的独立性,就是保护着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后动作者。

二、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郭教授还提出,突出词汇语言、数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这三大语言的前提下整合课程,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活动化。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这种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作加法”(即原有课程不动,只增加一点课外活动,或用2-4节课做研究性课程)的校本课程,而是“做乘法”,即进行本质改变的课程整合,使“基础课程”本身就有活动性和研究性,通过活动和研究把各部分课程整合在一起。

三、生本教育的方法论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认为,儿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

结果。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他主张通过“读和做,缓说破”这种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感悟。

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强调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实现“学生会的老师不教”。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xx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思考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美丽的,星星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手捧《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仿佛迎面一股清香,就如书之封面一样淡雅。不禁奢望这样的情景能够出现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生在乐学,师在乐教。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笑声,思维灵活。校园里的一切如此美好,岁月静好,生命在拔节师生生命的共同体在合作分享,点拨答辩中自然生成。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忘我呢? 大雕塑家罗丹是这样工作的――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这就是忘我,这是全身心地投入,是内部有一种火焰在燃烧,使自己暂时性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作家一旦灵感上来,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指挥家一旦进入角色,就能激情澎湃,挥洒自若,极大地感染观众,而观众也就随之沉浸其中。这些都是忘我的外部显现,是一种本真力量的回归,是一种美妙的精神状态。 那么何时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彰显着着生命的自然,洋溢着生命的快乐?书中引用了奥修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当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甚至不能走路或走得不好。教学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当方法适合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完整篇.doc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_99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更加适合新课改的需要,对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评价;(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他们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做法作出相应的评价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评价总结出最佳答案,整个过程中,小组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合理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小认识、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动笔、动手,阅读、积累是学生的每天必修课,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则退居一旁,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最新生本教育读后感

生本教育读后感 著名印度哲学家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今天,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那么就象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生本教育我想应该就是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那么我们老师就不会整天烦恼于学生的学业等等,学生的学习就会泥水到渠成了。可见自主学习中尤其体现了生本教育是多么重要。而“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和和仆人。“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 美国学者齐默尔曼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我国学者庞维国曾这样阐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教师来说,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虽然平时对教育工作也能够认真对待,也能够关心自己的学生,爱护他们.但是在心底申春我还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虽然感觉是比一般的职业高尚,或许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因此我也不能够体会到教育教学带给我的快乐,不能感受带给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曾经有人问郭教授:什么是教学?郭教授说:“比如教学‘3x5=?’,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反问学生:是啊,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侯,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3乘5等于14?!好像不对吧?!’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3乘5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这个例子足以证明了自主学习的课堂实效更高,而这样的例子不仅只有这样一个。 回想我自己的课堂又是怎样呢?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有的听有的不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

学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_99.doc

学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_99 学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聆听上海教育专家王芳客座丰城养成教育的讲座 会场内,一位位教师正襟危坐,聆听一位77岁老人的教诲。王芳老师用一个个事例,敲打着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国民道德素质的低下,于基础教育的道德教育的忽视,于基础教育的教育者的教育缺失。学生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直接教育者的影响,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好习惯是养成的。好习惯是培养的,好习惯是学习得到的。所有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楷模。要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做人大度,没有不良嗜好。教师应多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使自己的思想豁达。对待学生要友善关心,宽严相济。现代社会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办公室里,分心的你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安安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自己就觉得愧疚不安。从而也静下心来去工作。所以学习型的教师

生本教育读后感

生本教育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生本教育读后感(一) 前些天,我仔细阅读了人民教育书上的《生本教育》,也在网上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它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着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来的,书中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在书中,他为了强调生本的重要性,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没有教师,还是可能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自学’的。然而,反过来,如果没有了学生,教师就要失业了,不成其为教师了。”就此观之,学生与教师的依存关系是不可逆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回想以前的教学,总是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可是我发现有很多时候,我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学生还太小,不敢放手,惟恐出现疏漏,惟恐对不住自己那份“教”的职责。每一堂课总要事无巨细地讲,事无巨细的“灌”,一遍一遍强化巩固,而学生相应地也就只能一项一项地听,一字一字的记,一条一条地背。

为了打破自己的这种常规教育,我根据生本教育上的案例和理论在自己的班上上了一堂前置性学习研究,生本教育说前置性学习研究不等于预习,只是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对即将新学的内容进行感受与预学。所以我按照生本教育上的方法进行课时内容小研究,研究内容如下: 1、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游玩中出现的信息。 2、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解答。 3、说一说运算顺序。 4、我的发现和我的疑问。 面对这些新的知识时,学生对学习是非常热情的,看到学生大声的争辩时,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同时我也反思自己的教学,其实不是学生不会说,只是我给的空间不够,更多的时候我还是秉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挥。 所以在学完生本教育后,让我真正明白“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体特性以及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在教学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发挥学生的个性特质,也促进学生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充分体现自我能力(张扬天性)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释放、学会欣赏、学会审美、学会欢乐、学会尝试、学会成功。 生本教育读后感(二)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学生忘我学习,我的教育理想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黄利萍“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思考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美丽的,星星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 手捧《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仿佛迎面一股清香,就如书之封面一样淡雅。不禁奢望这样的情景能够出现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生在乐学,师在乐教。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笑声,思维灵活。校园里的一切如此美好,老师不用去思考怎么给学生补课,学生也不会记起自己在学习。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忘我呢? 大雕塑家罗丹是这样工作的――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这就是忘我,这是全身心地投入,是内部有一种火焰在燃烧,使自己暂时性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作家一旦灵感上来,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指挥家一旦进入角色,就能激情澎湃,挥洒自若,极大地感染观众,而观众也就随之沉浸其中。这些都是忘我的外部显现,是一种本真力量的回归,是一种美妙的精神状态。

那么何时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彰显着着生命的自然,洋溢着生命的快乐?书中引用了奥修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当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甚至不能走路或走得不好。教学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当方法适合学生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会空前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发现,当我点燃了孩子乐学的火种时,孩子们会学得很快乐,甚至不想下课,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课堂上,孩子们“忘乎所以”,他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他们不愿下课了,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他们的“内部起作用了”,享受着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之旅,放飞着内心五彩斑斓的梦想。那忘我的愉悦状态深深地感染了我,启迪我,也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陶醉其中”,感受课堂的芬芳,享受学习的幸福!但这样的情景却只是偶尔出现。 因此,使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感到兴奋,感到幸福是他们乐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幸福的日子才会使人聪明,幸福的感受才能使人超越智慧。学生的幸福感来自学习上的积极参与,以及不断被别人认可、欣赏。这一切就要靠老师用情感去挖掘、去点燃。一脸甜甜的微笑,一个轻柔的手势,一束关爱的目光,一句暖人的赞语无不令学生赏心悦目,欢欣鼓舞。我们在教学中多一点亲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这学期我们研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 时常在想,教师与一般职业的确是不同的,因为大多数职业一般是需要从业者个人努力从而求得成功,只要从业者个人业务熟练,技艺精湛,对待工作认真勤恳,必然会有所收获。然而教师职业的成功与否指向者并不是教师自身,而是学生,是另外一个个独立于教师之外存在的个体,教师无法包揽代替这些个体的态度、想法、情感等,而教育并非万能。正如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序言中所说:“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我们教师既不是裁缝,不是理发师,也不是牙医,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培养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地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这无奈应该困扰过许多老师,尤其是当我们在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坏学生”“差生”时,这种无力之感尤为沉重,这时我们往往会抱怨教育的苍白,学生的品性,然而郭教授却认为这更证明了“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他认为正因为“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因此“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了。”我觉得这也许就是教育家之所以成为教育家

的缘由吧。教育家是智慧的,他不会被无力与苍白压倒,他会努力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断探索总结,就算是逆境,也要开拓出一片希望的曙光之路,而不是怨天尤人。翻阅着这本书,感受着生本教育的神奇:一二年级才六七岁或刚刚八岁的孩子能写出洋洋洒洒数百上千字,充满创意的作品;汲取着生本教育的种种理念: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家,但教育家的智慧可以感染人,改变人的认识。必须先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的改变,方才能够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粗浅地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吧: 为学生的设计真正把师本和生本分离出来,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了解为教师的设计和为学生的设计是不同的,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我认为,为教师的设计和为学生的设计并不完全矛盾。所谓的为教师的设计即一切指向教师,以方便教师教为主旨,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为主的设计;而为学生的设计则在这一基础上将学生的认识水平、思考方式等等考虑进去,从而对设计进行调整,使其更适合儿童学的设计。郭教授赞同为学生的设计,因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一个个生命实体。 作为教师,备课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去询问一个教师“你会备课吗?”,可以说是一种侮辱——备课是教师的基本技能。然而看了上文郭教授的这段话,我们不妨再问问自己:“我会备课吗?”我们的备课多考虑的是自己怎样教还是学生怎样学?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是否只关注了自己和文本,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认识的基础等等?说到这里,又想起了沈大安的一段话:有人说教师解读文本,要

2010—2011学年学习《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2010—2011学年学习《教育走向生本》 学习心得体会 本年度,我学习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通过学习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上课的时候,我们在上面讲,总是有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原因其实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该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破茧成蝶的结果是美丽的,但过程是痛苦的。 在我看来,“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 首先,生本教育突出了学生。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感悟”知识,而不是在教师灌输下“接受”知识。 说到这一点,我深有感悟。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两步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题“公共汽车上原有20人,到站后下去14人,又上来17人,现在公共汽车上一共有多少人?”一般处理这样的应用题,教师可以用图例画出来,再标出上去的人,和下来的人,然后教学生列式计算。这就是典型的“师本教育”。可在研读《教育走向生本》后,我就想,能不能也搞个小实验呢,于是,我让学生

最新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三篇汇总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今天下午,我们全校教师一起听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的讲座,使我又一次聆听了生本真正的内涵所在,生本是激扬生命的教育,是快乐的教育。它使我深深感到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 感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书中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作为教师,我才感觉到自己该改变角色了。 作为教师,我一直认为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对得起学生了,自己做得多一些,就是在提高教学 质量,是积极、认真地服务于学生的充分体现。但没想到自己其实是犯了汗水主义思想 ,带着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师苦做思想,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生长空间,更破坏了他们自由生长的规律,使得学生被传统束缚,无法自由施展。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既然抛秧式教育不仅能减少劳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自由生长的快乐,且效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我觉得其中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就是儿童 的天性。是学生内部自然的外在表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美其人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 的辅导力量,不做执鞭的耕民,成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教师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走出旧的教学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既革新更要革心,做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发掘者、操作者。不要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实现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教育的解放,才能体验到阵痛后的欢乐。

学习生本心得体会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上到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自己关于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2018年4月11日至15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举办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这次培训分三部分:一是由郭思乐教授做的关于生本教育的讲座;二是到骏景小学和香江中学进行观摩课学习;三是进行课堂教学讲座和问题解答。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里的教学不仅仅无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学中播种人文情怀,唤起生命的激扬。虽然四天培训时间很短,但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生本教育的“疏” 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包括我自己也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而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了呢?我们总是怕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打闹,以至于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课堂管理。或许,这都是我们教师将自己处于了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来看待学生而产生的问题。很多问题就像洪水那样,采用“堵”根本就没有用的。正如杜威所说:"教学犹如买卖,只有教师积极地卖,没有学生主动地买,买卖没做成,也不会有真正的教学与教育"。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本身内心就存在着抗拒或抵触心里,那么哪怕是不断地重复,到最后,任凭老师如何去努力,学生都无法吸收进去。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提倡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才是成功的教育改革的标准之一。或许在教育上,疏导,才是上策!如果我们能把学生的能量疏导在学习上,让学生自我管理,或许便能实现“小鬼当家,学生自治”。 生本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与成全人之生命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因此,不言而喻地,我们必须依靠生命自身,在操作上从主要依靠教,转向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这种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欲望和对话语权的要求,进而极大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把传统教育中强调限制、强调管理,转变为相信学生,

读书笔记读后感7篇

读书笔记读后感7篇 当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时,心中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这本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过程然而这部闻名世界的名着却将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种种改变尽收眼底然,我不禁对雨果这位浪漫主义作家心生敬意! 这本书的主角——冉阿让,童年时没有上过学。成年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纯朴,热心的园艺工人,帮着他的穷苦姐姐抚养着7个可怜的孩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让找不到活儿干了。家里饥寒交迫,一点面包渣儿都没有,于是冉阿让便在一个面包店里偷走了一个面包,后来被人抓住,被判处五年苦役!这是何等凄惨的时刻:社会逐斥并无可挽回的抛弃一个有思想的生灵!冉阿让在监狱里备受凄苦,终于,不堪忍受越狱之苦的他,试过四次逃跑,却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刑。年复一年这颗心灵逐渐干涸,缓慢的,却是不可避免得,新灵感和,眼睛也干涸。直到出狱,十九年他没有流一滴眼泪。到了出狱的时候,冉阿让耳边听到这样一句奇特的话:“你自由了”但是,一张黄纸通行证,究竟通向什么自由。冉阿让虽然释放了,但却因背负罪名,找不到住处。 冉阿让变得仇视法律,他开始放弃了这个社会。就在冉阿绝望的时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晚他在主教家里留宿,然而当主教熟睡的时候,冉阿让竟然想要杀了他,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器,后来主教宽恕了他,将他放走了。卞卡福主教一点点的感化了冉阿让,使冉安让开始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冉阿让生性沉静,但并不忧郁,也许,这是天生富于感情的人的特点。冉阿

让在教主的感化下,开始恢复人性,后来还当上了市长,成为了富翁的他仍不忘教主的教诲,他开始热衷于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乐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滥判无辜,再度成为了阶下囚。,但他仍然将教主的恩惠牢记于心,他救助了孤女珂赛特逃出了法律的魔爪,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资助贫困,使当地经济繁荣。但社会的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他最终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这不得不让我感叹人性的黑暗,社会的虚伪,人们尔虞我诈的阴险,也让我为冉阿让这类平凡而普通的人民,为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做出的伟大贡献,他们是可爱的。故事是悲惨的,但是他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是这部恢宏庞大又细腻入微的巨着精彩之处,也是让我为之鼓舞的地方 冉阿让曾经是一个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但是他却被教主的博爱一点一滴的感化着,让冉阿让弃恶投善,对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爱,也许这就是人性的魅力。但是,这个社会的丑陋与压迫,使冉阿让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之中,所幸他的心已是圣人的心,像那个主教一样。懂得爱,懂得宽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他原谅一切,他是那样的温和、有大爱。谁能想象他曾经是一个残暴的苦役犯? 整部小说在于怎样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恶,并且时而为之感动。这不得不再一次的让我感叹巨匠雨果的文笔!光明磊落,宽厚善良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小人会永远遭到人类的唾弃。书中有许多角色也真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比如店主德纳第,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时声称自己是演员,一时又说是画家,但再高明的欺诈手段高,也掩盖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篇1 生本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基础教育的很多问题,诸如“减负”,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两极分化、高分低能,以及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有很高学业发展水平的人的矛盾等等可以由此获得较好的解决。 在这一学期重读《教育走向生本》的过程中,对其中的一些案例,一些理论有了不一样的观点,对于生本教育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一、对于教学的新认识 书中的一个例子,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你告

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真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更多的是会问诸如”3乘以5等于什么“的问题,认为这样就是教学,就是让学生思考,就是学习新知的有效途径,殊不知,这只是低层次的教学。 而说出诸如“3乘以5等于14“这样的话才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才是更加接近教学。这段话让我联想到了讲计算时的一个环节,这学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同学们因为马虎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看错符号,对错数位等等。在发现问题之初,我会把同学们犯得错误说出来,但是,收效甚微。之后,我换了一个方法,将算式和错误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大声的念出来,当我把错误的得数念出来时,很多学生惊奇的抬起头仔细地看了一眼算式,争先恐后地举手,很着急的说,算错了,得数应该是多少,并且说出了错因在哪里。每讲完一个错例都能听到有同学小声的说,”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终于同学们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犯得错误,在纠错之后的测验中,同学们很明显计算时更加的仔细了,正确率也比之前有所进步。 纠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当学生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下面给大家 分享《生本教育》的读书笔记,欢迎借鉴! 最近,刘校长向我们荐读了《生本教育》,我们在平台上学习了好多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等知识,不但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更 有意义的是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 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 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 能从容面对。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 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 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 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 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 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今后我们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

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刚接触生本教育来自同学说他们那里正在进行教育改革,问我们这边有没有开始。怀孕加上生产几个月,没有接触教育教学让我发现,教育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在说他 们那里开始实施教师一节课只说10分钟,说他们在实施以学生为本 要把课堂的时间交还给学生,我们还在讨论这个可行性。这时学校 领导引进了“生本教育”,让我们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当我 捧上《人民教育》静下心来认真读的时候我才开始理解同学所说的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改革。静下心来认真读,说真的读一遍我 还真的对这些理论有些理解不过来,只能再次细细品读。当我读了 生本教育的案例的时候我才真正惊叹,原来这就是“生本教育”这 里的老师才是在真正的“教书育人”这里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亲 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啊! 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 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 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 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 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两年前我杜郎口中学的影响下也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由一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其余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会抢着讲解,无需教 师点名指派,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争论问题的情景。但这时候我 们经常会为课堂的组织纪律而忧心了。做事情应该从小做起,良好 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养成,由于改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年级了, 要想让他们改变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所以 教改革上困难重重。

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一: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假期中读了郭思乐编写的《教育走向生本》,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原因其实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切身的感受,一旦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现在我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那种喜悦是在教师的教的情况下无法比拟的。他们能有那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很幸福,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强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他们乐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他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国产化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二: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1863字)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 店子镇中心小学袁胜萍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教师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心得《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 记 读书笔记在前段时间我借阅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本书结合作者所开展的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实验研究。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郭思乐对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 关于生本教育体系 1、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这似乎是一种新的教育思路。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张扬,他的获得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规律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

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这就是生本教育。 2、生本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像用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激发式,生本的激发模式,正像我们是用钥匙去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我们从灌输者走向了引道者,从知识生产者的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的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于是,学生的学习的巨大的能量被利用和发挥出来了。 3、我们所说的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很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的根本贡献。 关于教育教学的认识 1、人的自我实现的本能,不会因为知识的增加或年龄增长就消失。关键是要发展他的认识能力,以及提供一种挑战自我的创造情景。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持儿童的这种追求的天性。 2、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