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肥耦合对大豆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OC)

水肥耦合对大豆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OC)

水肥耦合对大豆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OC)
水肥耦合对大豆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OC)

水肥耦合对大豆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学专业崔万同

指导老师王建林

摘要:本文采用分根交替灌溉技术,通过不同的水肥配合比,利用微型蒸发器,研究了水肥耦合下大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棵间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总耗水量的50.23%~56.12%,适量施肥能够有效降低无效耗水;不同水肥处理对大豆生育期棵间蒸发有一定的影响,最大相差可达6.77 mm;而对叶面蒸腾的影响较大,最大相差达到16.17mm;该地区大豆在分枝期棵间蒸发量最大;不同处理下的蒸发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决定系数均在0.77以上。W1N1处理减少了棵间蒸发,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可为当地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交替灌溉施肥大豆棵间蒸发水分利用效率

Effects of soil evapo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soybean under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Agronomy College Cui Wan-tong

Tutor Wang Jian-li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lternate partial root irrigation techniques and through the ratio of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The micro-lysimeters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soil evapo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oybean at its whole growth stages under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evaporation in soybean field accounted for 50.23%~56.12% of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whole growth stages,A moderate amount of fertiliz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valid water; The effects of evaporation is small under the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soybean growth,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s only 6.77 mm;leaf transpiration,the biggest difference to16.17mm;There is the largest soil evaporation in the branches of soybean in the region;Evaporation strength and leaves area index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 bo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were above 0.77. W1N1 processing is the best mod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to decrease soil evaporation and to raise crop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rational us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ment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Key words: Alternat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Soybean; Soil evapo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水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水作物就不能生长,没有肥作物的产量就会大大降低,而水肥是人类可以调控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大国,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除去很难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由于近年来人们的不合理利用和工业的污染,水资源已严重短缺,水资源的总量已严重不足,中国地域辽阔,水资源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也分布不均,北方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肥料对作物增产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使用方式,农民盲目施肥,使得肥料没有充分发挥出效果,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贫瘠,而且还破坏了生态环境。据官方统计数据,1995-2004年,近10年来,中国的化肥用量增加了1041.8万吨,增量22.5%,而粮食产量增加了474.2万吨,增量1%,不合理利用肥料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作物对水和肥的吸收与传导的过程虽然是相互独立的,但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肥的吸收依赖于水的吸收,肥的吸收可促进水的吸收。水分和肥料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两大最基本的环境因子,二者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作物生长是否有足够的水分支持,决定着作物生长的势头,影响着作物的生理生化反应能否正常进行,决定着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只有溶解在土壤中的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进而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辽宁省作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雨热同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光热条件。但由于受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冬春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次数多,所以春季干旱严重,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该区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70%以上集中于夏季,冬春两季不足全年降水量的 15%。5 —6 月出现干旱、半干旱年的机率在 80%以上。因此,春旱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粮食生产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本文研究水肥耦合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了解不同水肥管理下大豆作物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不仅能够提供合理的灌溉依据,同时对指导合理施肥和减少环境污染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水肥耦合对大豆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根据辽宁省大豆的生产现状,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节水农业的具体措施,为当地大豆生产过程中,提高水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该地区大豆的节水与高产栽培,

对于指导实现该地区的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肥耦合对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作物对水分的吸收量是不同的,在一定范围内,增施肥料有利于水的吸收,可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率,施肥量不足时,作物对水分的吸收量会降低,植物的无效耗水会增加。

赵振(2009)通过水肥耦合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的研究,探讨了水肥耦合下大豆对水分的利用率,得出水、氮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只有在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下,大豆对水分的利用率才能达到最大值,在此范围内,大豆水分利用率达到最大值时,氮肥的施用量为200.2kg/hm2,磷肥的用量为133.9kg/hm2,坐水量为89.41m3/hm2。

水肥耦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肥供应水平上,在灌溉量和施肥量不同的情况下,作物最终的产量是有差异的。当土壤比较贫瘠时,施肥对作物产量的贡献较大。在土壤贫瘠干旱的情况下,灌溉可增加作物产量,但是施肥的增产效果大于补水的增产效果。伴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水分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产量而言,水肥具有耦合效应。灌溉和施肥具有彼此调节的作用。当农田补水量少时,水肥的相互作用会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农田灌水多时,则有相反的作用。

张丽华等通过在化肥施用量不同的情况下,在大豆开花和结荚期分别进行灌水,研究了水肥耦合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和灌水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都较大,并且得出了施肥400-600kg·hm-2,结荚期灌水30mm,大豆产量最高。

大豆是辽宁省主要粮油作物之一,其蒸散量的变化过程是田间用水管理的主要依据。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是对目前常规沟灌技术的重大改进与提高,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减少棵间蒸发、降低作物蒸腾和充分利用天然降雨的优点[1]。有关学者研究中发现采用交替隔沟灌溉对土壤蒸发有显著的影响,交替隔沟灌溉灌水后约50%的地表土壤处于干燥状态, 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1.94%,减少棵间蒸发量32.49%[2~6 ]。棵间蒸发是农田耗水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与作物生长和产量无关的无效耗水,减少棵间蒸发是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7]。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该实验于2012年5月—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实验场进行。试验场地理位置为北纬41°44′,东经123°27′,海拔44.7m。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2~9.7℃,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夏季时间较短,多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

秋季晴朗。

为避免降雨对实验的影响,该实验在防雨棚下进行,降雨时开启防雨棚,平时关闭,实验场为防雨棚下测坑,共有20个测坑,每个测坑面积为1.5m×2m=3m2,测坑土壤质地为潮棕壤土,容重为1.38g/m3,田间持水率为34.2%cm3/cm3,凋萎系数为24% cm3/cm3,PH为7.95。

1.2 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沈农12,供试氮肥为尿素,含氮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磷12%,钾肥为硫酸钾,含钾40%。

1.3 试验设计方案

大豆试验采用垄植沟灌的方式种植,种植时重新起垄做沟,沟深0.2m,相邻两沟中心距离为0.5m。相邻两沟和垄上均放置直径为10cm的微型蒸发器(Micro-Lysimeter)和埋设0.7m 深TDR测管。

本次实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因素为水与施纯氮量。过磷酸钙用量90 kg/ hm2,硫酸钾用量75 kg/ hm2 ,全做基肥,施纯氮肥35 kg/ hm2做基肥用, 剩余氮肥做追肥, 分 3 次( 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 等量追施,追肥采用开沟条施法,距离植株10cm处、沟深8cm,施肥后用土覆盖,追肥时尿素提前7天施入。灌溉水源为井水,灌溉采用水肥异区分根交替沟灌[8]。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生产。大豆于2012年5月17日人工播种,株距25cm。大豆出苗时间为5月22日,6月11日间苗,每穴留苗3株,10月2日收获。水肥处理见表 1,其中W1(苗期和成熟期灌水量为1/2M,其他生育期灌水量为2/3M);W2(整个生育期灌水量均为2/3M);N0(整个生育期不追施氮肥);N1(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分别追施氮肥15 kg/ hm2);N2(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分别追施氮肥30 kg/ hm2)。)

表1 水肥实验处理

处理

施肥量

氮肥磷肥钾肥

灌水量

苗期和成熟期其他生育期

W1N0 35 90 75 1/2M 2/3M W1N1 80 90 75 1/2M 2/3M W2N0 35 90 75 2/3M 2/3M W2N1 80 90 75 2/3M 2/3M W2N2 125 90 75 2/3M 2/3M

2结果与分析

2.1水肥耦合下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棵间蒸发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

表2列出了交替灌溉下不同水肥处理大豆各生育阶段棵间蒸发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表2中T为植株蒸腾能力,E为棵间土壤蒸发,)。从表2可以看出,测定的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散的比例变化趋势是合理的。苗期,处理W1N0、W1N1比其他处理的阶段耗水量和棵间蒸发量都要小,但是差异不大,不同处理平均棵间蒸发量介于17.12~21.19 mm之间,棵间土壤蒸发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在63.89%~71.57%之间,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阶段植株矮小,叶片数较少,地面覆盖度小,耗水以裸土蒸发为主,分枝期到开花期,各处理的棵间土壤蒸发量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减少。从结荚期开始,大豆快速生长,处于旺盛生长和产量形成阶段,叶面积增大,田间耗水以叶面蒸腾为主,各水肥处理的棵间土壤蒸发量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明显减少,到鼓粒期降至最低,介于24.1%~29.8%之间,成熟期,随着大豆叶片的衰老,再加上气温降低,植株叶片的光合和呼吸功能逐步衰退,从而导致植株蒸腾能力 T 作用逐渐减弱,E增加,棵间土壤蒸发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E/ET上升到84.76%以上。

不同处理间土壤棵间蒸发量进行比较:W1N0>W2N0>W2N1>W2N2>W1N1,这说明适量追施氮肥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棵间蒸发。从全生育期看,同一水分处理下,处理W1N0在开花、结荚和鼓粒期的棵间蒸发量高于处理W1N1,而处理W1N1的棵间蒸发量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则高于处理W1N0,原因是施肥处理使得土壤水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作物需水量相对减少,湿润表面变干燥的也快,从而降低了棵间蒸发。同一施肥水平下,处理W2N0在开花、结荚和鼓粒期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低于处理W1N0,棵间蒸发量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也低于处理W1N0,原因是处理W2N0比处理W1N0植株生长茂盛,地表覆盖大,说明灌水是影响作物蒸散发消耗的要素之一[9]。不同水肥处理对大豆生育期棵间蒸发有一定的影响,最大相差可达6.77 mm;而对叶面蒸腾的影响较大,最大相差达到16.17mm。

表2 不同水肥处理大豆各生育阶段棵间蒸发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

Tabel.2The proportion of soil evaporation to water consumption at each stage of soybean under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ations treatments

处理Treatme

nt

生育阶段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全生育期

日期Date 5.22-6.136.14-7.117.12-7.277.28-8.138.14-9.49.5-10.25.22-10.2天数Days 23 28 16 17 22 27 133

W1N0

E(mm) 17.12 22.48 9.64 10.23 10.01 16.25 85.73 T(mm) 7.97 18.03 8.20 13.64 25.75 1.15 74.74 ET(mm) 25.09 40.51 17.84 23.87 35.76 17.40 160.47 E/ET(%) 68.25 55.49 54.03 42.85 27.99 93.39 53.42

W2N2 E(mm) 21.18 21.93 7.50 7.27 8.71 16.04 82.64 T(mm) 11.97 14.78 5.79 11.94 27.34 6.11 77.92

ET(mm) 33.15 36.71 13.29 19.21 36.05 22.15 160.56 E/ET(%) 63.89 59.73 56.43 37.87 24.17 72.42 51.47 W1N1

E(mm) 18.08 20.27 8.96 6.63 9.99 15.03 78.96 T(mm) 8.07 15.60 5.90 7.63 23.88 0.67 61.75 ET(mm) 26.15 35.87 14.86 14.26 33.87 15.70 140.71 E/ET(%) 69.12 56.51 54.91 46.5 29.80 95.73 56.12 W2N0

E(mm) 18.43 23.82 8.73 7.33 8.22 18.23 84.76 T(mm) 7.84 20.17 7.63 13.81 25.89 0.67 76.01 ET(mm) 26.27 43.99 16.36 21.14 34.11 18.90 160.77 E/ET(%) 70.17 54.15 53.36 34.67 24.10 96.46 52.72 W2N1

E(mm) 21.19 21.86 5.25 8.18 9.75 17.10 83.33 T(mm) 8.42 18.64 5.93 10.86 24.86 3.08 71.79 ET(mm) 29.61 40.50 11.18 19.04 34.61 20.18 155.12 E/ET(%)

71.57

53.98

46.98

42.96

28.16

84.76

53.72

2.2 蒸发强度(E/ET )与叶面积指数(LAI )的关系

图1为大豆的E/ET 和LAI 的变化过程。由图1可知,叶面积指数是控制蒸发的一个基本因素,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水肥处理的大豆棵间蒸发强度受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并且蒸发强度随着叶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大豆各生育期土壤蒸发强度表现为:成熟期>苗期>开花期>分枝期>结荚期>鼓粒期。这主要是由于苗期叶面积指数LAI 小,地表覆盖度低,土壤表面接受的太阳净辐射较多,表层蒸发快,随着生育进程LAI 增大,冠层对净辐射的截留,加之作物冠层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较高,表层失水速率相对较慢,到成熟期,叶片变黄脱落,蒸腾接近为零。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蒸发强度差异不明显。W2N0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蒸发强度最小,说明灌水比施肥对大豆蒸散量的影响大。

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当叶面积指数0.03

当本地区缺少蒸发资料时,可为土壤蒸发的预测提供参考。

表3 各处理回归关系式

处理

W1N0

W2N2

W1N1

W2N0

W2N1

R 2

0.987 0.792 0.985 0.921 0.965

E/ET 0.681e -0.107LAI

0.696e -0.111LAI

0.689e -0.090LAI

0.746e -0.139LAI

0.707e -0.114LAI

图1 大豆的E/ET和LAI的变化过程

Fig.1 The changes course of E/ET and LAI for soybean

2.3土壤棵间蒸发量(E)与表层含水量的关系

代表土壤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得出E与表层含水率存在如下回归关系(表4):式中θ

V

表层体积含水量。如表4所示,高水分处理(W2)的土壤水分含量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棵间蒸发量也较低水分处理(W1)的高,说明大豆棵间蒸发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土壤蒸发量与表层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土壤蒸发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邹文秀[14]等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由此可以得出在满足作物蒸腾的条件下,保持土壤表层干燥是减少作物棵间蒸发的一种有效措施。

表4 不同水肥处理土壤蒸发与土壤含水量相关分析

Tabel.4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vapo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under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ations

treatments

施肥方式方程 r n Sig.(单侧)

Fertilizations Equations

W1N0 E=0.295θV-5.956 0.774 6 0.036

W1N1 E=0.323θV-7.076 0.779 6 0.034

W2N0 E=0.307θV-6.650 0.945 6 0.002

W2N1 E =0.180θV-3.387 0.916 6 0.005

W2N2 E =0.250θV-4.566 0.941 6 0.003

2.4 交替灌溉施肥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根据实测数据,各处理大豆水分利用效率与全生育期耗水量的关系见表 5。从表 5 可以看出, 各个水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 W1N1>W2N1>W1N0>W2N2>W2N0。处理W1N1比W1N0,W2N2,W2N0和W2N1分别节水10.89%,13.86%,14.85%和8.9%。并且除处理W2N1之外,处理W1N1比W1N0,W2N2和W2N0分别增产1.8%、8.6%、和15.0%。由此可见, 由WUE(ET)可以看出不同水肥处理所消耗的水分无明显的差异,说明施肥的增产作用并不在于消耗较多的土壤水分,而是以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为基础。处理W1N1和处理W2N1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由此可见,适当的增施氮肥能提高植物渗透调节能力,显著抑制蒸

腾失水,提高水分利用率。

表5 大豆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

Table.5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oybean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Treatment

产量(Y)

Yield(kg?hm-2)

ET

Water Consumption(mm)

水分利用效率

WUE(ET)(kg/mm?hm2)

W1N0 4402.2 160.47 27.43

W2N2 4126.5 160.56 25.70

W1N1 4482.4 140.71 31.86

W2N0 3896.9 160.77 24.24

W2N1 4572.2 155.12 29.48

3讨论

3.1追施氮肥对作物棵间土壤蒸发的影响

控制性交替灌溉技术每次灌水仅仅湿润一半左右的土壤表面以达到省水的目的,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棵间土壤蒸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较好地控制了作物奢侈蒸腾的发生,使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得以明显提高[16]。邹文秀[14]等研究表明,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后,土壤水物理性质发生改变,肥料的施用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不同处理间土壤蒸发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表现为无肥(F1)>单施化肥(F2)>化肥+有机肥(F3),本研究采用水肥异区交替灌溉处理,表明适量追施氮肥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3.2 水肥耦合在胁迫条件下的作用

水肥不仅在其充足条件下存在联效作用,而且在其胁迫条件下仍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17],本研究中处理W1N0和W1N1在大豆苗期进行了调亏处理,抑制了叶片延伸生长和气孔开张度,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量都相对降低,而对产量无太大影响。这说明幼苗期干旱可以促进根系深扎,便于中耕除草,对大豆生长发育有利[18]。水肥耦合在胁迫条件下的具体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3 本实验中的产生的误差

本试验研究是在防雨棚下的测坑中进行的,试验研究采用微型棵间蒸发器,由于试验人员每天进入试验区测量引起覆盖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可能造成数据偏差;制作棵间蒸发器的材料、尺寸及封底也可能对测定的棵间土壤蒸发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结论

本文以大豆为供试作物,利用分根交灌溉技术,探索了,以探索适用于本地区的优

化节水施肥模式,从而为实现该地区大豆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次试验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微型棵间蒸发器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大豆在水肥异区交替灌溉处理下,除了处理W1N1外,其他处理生育期总耗水量差异不明显。不同处理整个生育期中E/ET在50.23%~56.12%之间,属非生产性消耗。低肥处理的土壤棵间蒸发均小于中肥和高肥处理,说明追施氮肥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

大豆生育期蒸发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呈指数函数关系,棵间蒸发的大小与表层土壤含水率为显著正相关,在土壤表面湿润的条件下大豆生育期内E/ET与LAI的相关性较好,而在土壤表面干燥的条件下,E/ET与LAI的相关性相对差。

土壤蒸发量与表层含水量具有极其敏感的关系,通过不同水肥处理土壤蒸发与土壤含水量相关分析,得出田间灌水量对大豆棵间蒸发是正效应,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土壤蒸发量与表层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土壤蒸发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处理W1N1和处理W2N1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适当增施氮肥能提高植物渗透调节能力,显著抑制蒸腾失水,提高水分利用率。水肥处理W1N1总蒸发蒸腾量最小,但产量并未明显降低,其节水效果相对其他处理明显,从产量的角度分析,通过水肥措施降低大豆生育期总蒸发蒸腾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水途径。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实验设计和研究的过程中都得到了王建林老师的悉心指导,王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解答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王老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华,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当我每次向王老师寻求帮助,王老师不管工作有多忙,总是会抽出时间找我面谈,为我找出解决的办法。王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询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的格式的调整等各个环节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此,我向王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培养教育我的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终生难忘,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对我论文的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农业知识给我带来了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让我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还让我感到了为农业服务的自豪。

感谢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我们学院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的班主任邹楠给了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很大的帮助,我的耕作学老师姜德峰传授我除草方面的很多的专业知识,对我未来的工作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此表示感谢!

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沈阳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论文撰写过程得到了室友朱凯、熊文雄、董鲁朋、田昊、江平、樊昱忠、王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再次感谢王建林老师对我的指导,对一只支持我的老师、朋友和同学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Boast C W, Robertson T M. A micro-lysimeter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vaporation from bare soil:

description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 [J]. Soil Sci. Soc. Am. J.,1982,46:689-696.

[2]汪顺生,高传昌,等.夏玉米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农田蒸发蒸腾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

学,2009,37(35):17395-17397,17403.

[3]汪顺生,费良军,等.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棵间蒸发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9):66-71.

[4]曹昌林,董良利.等.交替隔沟灌溉对春播高梁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

报,2011,27(12):96-100.

[5]杨彩红,柴强,等.荒漠绿洲区交替灌溉小麦/玉米问作水分利用特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2010,18(4):782-786.

[6]张永胜,成自勇,等.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对甜椒农田蒸散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

报,2009,23(2):223-227.

[7]刘小飞,孙景生,等.交替隔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蒸发研究[J].节水灌溉,2007(6):10-12.

[8]邢维芹,王林权,骆永明等.半干旱地区玉米的水肥空间耦合效应研究[J].农业工程学

报,2002,18(6):46-49.

[9]毛晓敏,尚松浩,雷志栋,等.利用SPAC模型对冬小麦蒸散发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1,(8):7-11.

[10]高鹭,胡春胜,陈素英,张利飞.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

报,2005,2(12):183-185.

[11]王健,蔡焕杰,陈凤,陈新民.夏玉米田蒸发蒸腾量与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

报,2004(11):108-113.

[12]汪顺生,高传昌,孙景生.等.夏玉米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农田蒸发蒸腾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35):17395-1739.

[13]齐付国,刘小飞,等.棉花甜瓜间作棵间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农学学报2012,2(08):68-73.

[14]邹文秀,韩晓增,王守宇,等.长期施肥对大豆地土壤蒸发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大豆科

学,2009,28(3):487-490.

[15]王海龙,王会,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8(1):82-87.

[16]孙景生,康绍忠,蔡焕杰,等.交替隔沟灌溉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节水机理研究[J].水利学

报,2002,(3):64-68.

[17]Jiang D, Fan X M, Dai T B, et a1.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and post-anthesis water logging effects on carbohydrate and nitrogen dynamics in wheat[J].Plant and Soil,2008,304:301-314.

[18]闰春娟,宋书宏,等.大豆水分生理生态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10,29(3):514-518.

导体激光器与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分析

导体激光器与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分析fH,w ` [ dx#i/Ka# 一、引言] 7% CL.2Q 随着光纤加工工艺和制造技术的日益提高,在光纤通讯与光纤传感中的传输损耗已经降低到了0.154dB/km的极限程度。而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损耗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在光纤通讯中,由于在多模光纤中各传输模的群延迟不同,所以限制了它的应用场合[1];而在光纤传感中,多模光纤与光源的耦合相对单模光纤来说容易得多,但由于单模光纤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力,在一些特殊的传感测试场合,还必须使用单模光纤[2]。所以,改善和提高半导体激光光源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npT(iP`") 由于单模光纤的芯径只有多模光纤的十分之一,即5~10μm左右,加上激光器在垂直于结平面方向有较大的发散光束角,所以,简单的套筒式耦合无法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3]。况且,激光器与光纤轴线的对中容许误差只有1μm,增大了SLD-SMF光耦合的难度。为了减小SLD-SMF间的光耦合损耗,激光器的模场半径(光点尺寸)应与光纤的模场半径相互匹配起来,也就是说,使激光器的椭圆形模场转换为光纤的圆形模场,这可以通过在SLD-SMF间使用透镜来实现[4]。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种用不同形状的透镜进行模式匹配的方法,如柱状透镜法、半球透镜法、四角锥形半椭圆透镜法、共焦透镜法及柱状透镜与自聚焦透镜组合法等[5,6];也可以用一些特种加工技术,如通过拉伸被加热的光纤端头使其形成尖锥状或在研磨后熔融光纤的末梢以及用光刻技术[7~11]直接在光纤的端头处加工出各种形状的微透镜。2d"@g* 本文将对一些典型的SLD-SMF光耦合方式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给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并从耦合效率与成本双重角度给出了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的几种耦合方式的优选率。2-v?T6<2 i*DP:$c 二、耦合特性的理论分析1 ]_!4{f 当单模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在1.9≤V≤2.4范围内时,对在单模光纤内光能量分布采用高斯场近似,误差在1%以内。所以,采用高斯光束模场分布来分析计算和比较各种耦合方式的耦合效率及实用性是完全可行的。SLD-SMF直接耦合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w0为单模光纤的模场半宽,其值在理论上在计算过程中相当烦琐,在工程实际中常由下式近似[12]:jS9 ,Z" (1) h,34JYq0 (z=0,w∥1=2μm) ^NXQ>Arg b>*'C3!LF 图3耦合效率与两轴相错角度和距离的关系'O(4mysc

中考复习问题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4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提问 广安地区的七、八月份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冬季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这种做法的道理(说出两条即可) (1) (2) 老师,这是一道涉及减慢水分蒸发的题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呀?◇问题探究 老师:你先说说,蒸发是哪种物态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课本上讲,蒸发是汽化现象的一种方式,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因此蒸发现象要吸收热量。 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重要性:★★★) 老师:蒸发既然只发生在液体表面,那你认为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影响蒸发快慢吗?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应该影响!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学校每周都组织大扫除,我们小组正好负责打扫教学楼前广场A区,打扫完垃圾后我们经常抬一桶水均匀洒到水泥地上,不到两节课的时间这些水就蒸发没了。但要是一桶水存放在那里,好几周都不会蒸发完。 我觉得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老师:很好,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注意到通过改变液体表面积来加快蒸发的现象? 学生:我想想,我看妈妈洗完衣服后总要将衣服展开晒,农民伯伯收获了麦子总在场院里摊开晒,这都是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的办法来加快蒸发的。 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晒衣服和晒粮食时都是晒在阳光下干得快,是不是蒸发的快慢还与水的温度有关系呀? 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重要性:★★★) 老师:你问的很好,到底有没有关系,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在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滴, 1

三效蒸发

一、蒸发器选型 三效逆流强制循环式结晶蒸发器 1、2、3效强制循环,一效带结晶釜 二、蒸发器特点 1 采用热泵技术、降低蒸汽消耗量。 2分离器顶部配置高效除沫装置,避免物料泡沫夹带导致跑料。 3采用强制循环,具有传热系数高、蒸发强度大、防止结焦及堵管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蒸发过程中可能产生晶体的物料。 4出料旋流装置:可最大限度提高出料液固含量、减少母液回流量、提高蒸发效率。 5末效蒸汽用于预热原料、加喷淋系统、降低能耗。 6采用液位自动化控制、自动进料、冷凝水自动排放,节省人力资源。 三、工艺流程及控制系统简述 1、物料走向: (1)原料通过进料泵进入三效分离器,然后通过大流量强制循环泵将物料不停循环,达到蒸发部分水分的目的。 (2)末效物料经3-2效循环泵进入二效分离器、然后通过大流量强制循环泵将物料不停循环,达到蒸发部分水分的目的。 (3)二效物料经2-1效循环泵进入一效分离器,然后通过大流量强制循环泵将物料不停循环,达到蒸发部分水分的目的,浓液进入结晶釜,经过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后,母液打到三效分离器继续蒸发。 2、蒸汽走向: 锅炉来生蒸汽,在分气缸中生蒸汽的压力采用蒸汽自动调节阀来调节至0.4-0.6mpa,进入第一效加热器作为热源,第二效分离器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第三效加热器作为热源,第三效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预热器、冷凝器后冷凝成水排出。各效加热器、分离器的压力由冷凝器串联的真空泵来控制。 3、冷凝水走向: 生蒸汽进入第一效蒸发器放热后冷凝成冷凝水,由于冷凝水温度还比较高,为了回收显热,将第一效冷凝水经一U形管进入第二效加热器,经过闪蒸,回收潜热。将第二效蒸汽产生的冷凝水经一U形管进入第三效加热器,经过闪蒸,回收潜热。第三效加热器加热夹套中的冷凝水经一U形管进入冷凝器经冷凝器水泵排出、U形管的作用是动态密封、三台加热器及冷凝器中的冷凝水由一台冷凝水泵排出。 4、不凝气走向: 二次蒸汽中往往带有少量的不可凝气体,不可凝气体来源有二:(1)料液中带入的(2)负压操作下外界渗漏进入的。虽然带入量不大,但长期使用积累后,可在冷凝侧的局部形成较高的局部浓度,如加热室积存1kg不凝气体,导致传热速率明显下降60%。本蒸发系统在各效加热室设有专用的不凝气体排出口,因此在蒸发过程中必须随时打开各效加热室不凝性气体阀门,进行定期排出,以提高传热效率。 Ps: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仅仅有冷凝器的冷却水产生的真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配置有真空泵,确保整套装置在负压状态下平稳地运行。 5、自动控制部分: a进料 (1)以三效分离器液位为输入信号,输入控制三效电动阀开关,高关低开; (2)以二效分离器液位为输入信号,输入控制二效电动阀开关,高关低开: (3)以一效分离器液位为输入信号,输入控制一效电动阀开关,高关低开。

最新土壤水分蒸发三个阶段和特点

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和特点? 土壤蒸发是水分自地表散失,土壤由湿变干的过程。 根据土壤蒸发率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常蒸发率阶段:降水或灌溉刚刚停止,地表含水量尚处于饱和时期。 该时期的特征是: (1)土壤较湿,导水率较大,下层土壤水分能及时补充蒸发耗损掉的水分,蒸发率不变,蒸发量数值与自由水面蒸发值很接近;(2)受大气蒸发力控制影响较大; (3)饱和含水量只能持续很短的一个时段,水量散失速度最快。 第二阶段蒸发率下降阶段:当蒸发速率小于大气蒸发率时,进入该阶段。 该阶段的特征是: (1)蒸发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而下降; (2)蒸发量小于自由水面蒸发量,而且随着导水率的降低而减少;(3)蒸发速率受土壤剖面水分传导的控制; (4)持续时间较短,水分散失速度较快。 第三阶段蒸发率微弱阶段:当土壤表层出现干土层时便进入这个阶段。 进入该阶段特征是: (1)剖面导水率继续减少,表土变干,干土层的导水率接近零;(2)干土层下面湿土水分首先汽化,而后通过干土层进入大气;

(3)蒸发量受干土层水汽扩散率和土粒表面对水汽吸附力的影响;(4)持续时间长,水分散失速度最低。 合理化建议计划 一、图纸会审过程中 在设计图纸会审交底过程中,对图纸上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为业主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合理化的建议。 二、在施工过程中 1、以节约为前提,在确保结构安全、整体效果好的前提下,为业主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征得业主方和设计人、监理同意后,作局部修改,以降低工程投资。 2、对有影响工程工期、工程质量的外在因素,为业主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确保质量优良和计划工期的实现。 三、提高工程质量方面 1、建立强有力质量控制组织机构,选派优秀项目经理及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参与施工。 2、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严密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 4、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5、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以及计量支付管理,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 四、保证工期方面 1、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配齐配足技术工人。 2、充分细致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 3、按照总工期目标,利用倒排工序法,制订详细的分段工期控制计划。 4、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抓住物资供应关,保证物质供应满足进度要求。 5、按施工组织设计配齐生产要素。 6、运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实施动态管理。 五、降低造价方面

三效蒸发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字符说明 ........................................................................................................................................................... - 2 - 第一节概述 ............................................................................................................................................... - 3 - 一.蒸发及蒸发流程 ............................................................................................................................... - 3 - 二.蒸发操作的分类 ............................................................................................................................... - 3 - 三.蒸发操作的特点 ............................................................................................................................... - 3 - 四、蒸发设备 ........................................................................................................................................... - 4 - 五、蒸发器选型 ....................................................................................................................................... - 4 - 第二节蒸发装置设计任务.............................................................................................................................. - 5 - 一、设计题目 ........................................................................................................................................... - 5 -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 5 - 第三节三效蒸发器得工艺计算.................................................................................................................... - 5 - 一、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 5 - 二、估计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差................................................................................................ - 6 - 三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计算.......................................................................................... - 8 - 四、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的估算................................................................................................................ - 9 - 五、有效温差的再分配.......................................................................................................................... - 10 - 六、重复上述计算步骤.......................................................................................................................... - 10 - 七、计算结果 ......................................................................................................................................... - 12 - 第四节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计算.................................................................................................... - 12 - 一、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 12 - 二、循环管的选择 ................................................................................................................................. - 12 - 三、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 - 13 - 四、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 - 13 - 五、接管尺寸的确定 ............................................................................................................................. - 14 - 第五节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 - 15 - 一、气液分离器 ..................................................................................................................................... - 15 - 二、蒸汽冷凝器 ..................................................................................................................................... - 15 - 三淋水板的设计 ................................................................................................................................... - 16 - 【参考文献】 ......................................................................................................................................... - 17 -

不同Fe(III)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耦合脱氮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不同 Fe(III)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耦合脱氮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王亚娥﹡,冯娟娟,李杰,翟思媛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以投放海绵铁-AT-PVF 复合填料的 SBBR 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厌氧恒温培养试验,考察了不同 Fe(III)对活性污

泥异化铁还原能力及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基质无 NO2 的前提下,各体系 Fe(III)还原能力与脱氮效 果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发生 NO2 -N 和 NO3 -N 的积累现象。其中氧化铁皮体系脱氮效果最好,对 NH4+-N、TN 的累计去除量分别为 75.04 和 80.99mg/L,容积 TN 去除率为 3.88mg N/(L·d)。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时间内 NH4+氧化量与 Fe(II)产生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校 正 R2 系数为 0.9249。结合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厌氧环境下 IRB 参与活性污泥中 N 素循环的交互作用机制可分为三个子过程,即 Fe(III)的微生 物还原解离耦合 NH4+的氧化过程、厌氧氨氧化过程和 NO3 -依赖型 Fe(II)氧化过程。其中以 IRB 为主的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对活性污泥中 N 循环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异化铁还原;活性污泥;铁氨氧化;脱氮;机制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 - -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nitrogen removal by d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different Fe(III) in activated sludge
WANG Ya’e , FENG Juanjuan, LI Jie, ZHAI Siyu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Abstract: An activated sludge from SBBR reactor filled with sponge iron-AT-PVF as filler had been acclimated to Fe(III)-rich environment aiming at secure an enrichment culture of iron-reducing bacteria. The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nitrogen removal by dosing different Fe(III)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echanism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is great consistency between ability of Fe(III) reduction and effects of nitrogen removal with no initial NO2 , and NO2 -N and NO3 -N accumulation phenomenon was discovered simultaneous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was great consistency between ability of Fe(III) reduction and effect of nitrogen removal, yet the system of oxide iron scale showed better. The accumulated NH4+-N and TN removal amounts were reached up to 75.04 mg/L and 80.99mg/L, respectively. And the maximum nitrogen removal rate was 3.88mg N/(L· Furthermore, the oxidized d). NH4+ and reduced Fe(II) had the line relationship fitted by linear mode, and R-Square was 0.9249.Bonding results and ΔGθ of nitrogen removal using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the whole biodegradation course could divided into three process, Feammox, ANAMMOX and nitrate-dependent Fe(II) oxidation. However, its main role of biodegradation redox process driven by IRB coupled with Fe(III) reduction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are thermodynamically feasible and is potentially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N cycle in activated sludge. Key words: D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activated sludge; nitrogen removal; Feammox; mechanism
- - -

1
引言(Introduction)
异化铁还原,又称铁呼吸,是由特定微生物驱动 的酶促反应,铁还原菌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主体。早 在 20 世 纪 就 发 现 了 Fe(III) 还 原 现 象 (Lovely, et al.,1988),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异化 Fe(III)还原过程认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68015)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1068015)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王亚娥(1964—)女,教授,E-mail: wye@https://www.doczj.com/doc/a414246085.html,; *通讯作者(责任作者) Biography: Wang Ya’e(1964—), female, E-mail: wye@https://www.doczj.com/doc/a414246085.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识的不断深入,Fe(III) 的微生物异化还原过程在环境 污染治理与修复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研究 表明,微生物异化 Fe(III)还原过程可耦联有机物尤其 是难降解有机物(如氯代有机物、偶氮染料、石化类 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有毒重金属离子(铀,铬,砷 等)的矿化及参与自然界中的氮磷循环(Li F.B. , et al.,2010; Sabrina, et al.,2007),同时,异化 Fe(III)还原 微生物即铁还原菌(Iron-reducing bacteria, IRB)也是 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微生物可占到活性污 泥微生物总量的 3%左右(Jeppe, et al.,2002)。因此,强 化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异化 Fe(III)还原过程,对于

光纤耦合

设计前的准备 Zemax公司感谢Suss MicroOptics SA公司的Reinhard Voelkel博士提供本文使用到的实验数据。 我们同时提供本文的的日文版本 本文描述了一种商用的光纤耦合器,系统使用SUSS MicroOptics FC-Q-250微透镜阵列来耦合两根康宁(Corning)SMF-28e光纤。如下图所示: 供应商提供的上述元件的参数如下:单模光纤,康宁SMF-28e 数值孔径 0.14纤芯直径8.3μm 模场直径@1.31μm 9.2±0.4μm 微透镜阵列,SUSS MicroOptics SMO39920 基片材料熔融石英基片厚度 0.9mm内部透过率 >0.99透镜直径240μm 透镜节距250μm 曲率半径330μm 圆锥常数(Conic constant) 0数值孔径 0.17附件中的文件single mode coupler.zmx是整个系统的Zemax文件。请注意一下几点: 物面到透镜的距离和透镜到像面的距离设定为0.1mm,是因为这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后面经过优化过程时候,这个尺寸还会发生变化;透镜到像面的距离使用了Pick-up solve,以确保和前面的物面到透镜的距离之间相等。既然两组透镜

和光纤之间是完全一致的(在制造公差之内),因而整个系统也就应该是空间反演对称和轴对称的(either way round);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mm,因为这个是实验中使用的数据。同样地,这个距离后面也将会被严格的优化;系统孔径光阑设定为根据光阑尺寸浮动(float by stop size),而光阑设定在第一个透镜的后表面。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孔径光阑由透镜的实际孔径决定。因而光纤的模式在这个系统中传输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受限于透镜的实际孔径。在这个例子中,光纤的模式要比透镜的实际孔径小很多。当心“数值孔径”的多种不同定义。它有可能指的是边缘光束倾角的正弦值,有可能是光强降低到1/e2时的光束倾角的正弦值(我们将会看到Zemax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这两种定义),也有可能定义为光强降到1%峰值强度时光束倾角的正弦值,康宁便使用这种定义。这些非常重要!孔径上定义了高斯切趾(Gaussian apodization),用来产生光束的高斯分布。当前这只是一种近似,后面将会做进一步的精确的计算。透镜孔径的大部分区域是衍射受限的光学质量的,并且被光纤模式照射到的区域是衍射受限的。 使用旁轴高斯光束计算旁轴高斯光束算法是最简单可以用来分析光纤耦合的分析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只能获得对系统性能初步的了解。

高考地理答题思维模板—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蒸腾的因素、水循环环节和地理意义

影响蒸发的因素 1 . 影响蒸发(强度或量)的因素(4 个) 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强 ②风:大风蒸发强 ③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 ④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干旱地区蒸发强度大,但蒸发量少) 2. 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4 个) 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新疆、内蒙、东北) ②季节:夏季>冬季 ③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 ④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 影响蒸发量的具体因素

在气象学上,要考虑到自然界蒸发的实际情况,所以影响蒸发速度的主要因子有四个:水源、热源、饱和差、风速与湍流扩散强度。 1.水源 没有水源就不可能有蒸发,因此开旷水域、雪面、冰面或潮湿土壤、植被是蒸发产生的基本条件。在沙漠中,几乎没有蒸发。 2.热源蒸发必须消耗热量,在蒸发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供给,蒸发面就会逐渐冷却,从而使蒸发面上的水汽压降低,于是蒸发减缓或逐渐停止。因此蒸发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热量的供给。实际上常以蒸发耗热多少直接表示某地的蒸发速度。 3.饱和差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快。 4.风速与湍流扩散大气中的水汽垂直输送和水平扩散能加快蒸发速度。无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单靠分子扩散,水汽压减小得慢,饱和差小,因而蒸发缓慢。有风时,湍流加强,蒸发面上的水汽随风和湍流迅速散布到广大的空间,蒸发面上水汽压减小,饱和差增大,蒸发加快。除上述基本因子外,大陆上的蒸发还应考虑到土壤的结构、湿度、植被的特性等。海洋上的蒸发还应考虑水中的盐分。在影响蒸发的因子中,蒸发面的温度通常是起决定作用的因子。

提高蒸发温度的节能分析

提高蒸发温度对空调设备节能影响简析 空调核心的四大件为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仅从空调设备自身提升其效率,则无外乎是提高四个核心装置的各自运行效率与整合效率。 压缩机自身的效率是空调效率的最核心部分,是最大影响因子。其所有他部件的优化设计与选型,效率的提升最后都要落实到促进压缩机效率提升。即空调设备效率的优化与提升,就是压缩机运行效率的优化与提升。 影响压缩机效率的几个大概因素: 1、压缩机自身的效率,不同厂家不同类型不同批次规格的压缩机,都有其自身的效率。这个效率一般在设备节能改造中不能改变。 2、改善压缩机的压缩工况。这里是空调设备节能,换热器优化,节流装置设计、制冷剂优化的核心。 3、其他方面——如系统的回油设计,系统经济器设计等。 重点关注压缩机压缩工况优化。优化压缩机的压缩工况,一个最重点的方向是控制压缩机的压缩比(压缩比=排气压力/回气压力,取绝对压力值)。在一定压缩比范围内,压缩比越小,压缩机工作效率越高。如何缩小压缩机的压缩比? 1、改善冷凝器工况,降低冷凝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即降低了压缩机排气压力。 2、改善蒸发器工况,提高蒸发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即提高了压缩机回气压力。 3、改善制冷剂管路系统设计,降低管路压力损失:克服制冷剂管路损失的动力来自于压缩机,阻力大压缩机需提高排气压力,压力小,则相应排气压力低。 4、其他方面:如节流过热度精确控制,高压液态制冷剂过冷度控制等。

下面重点分析改善蒸发器工况,提高蒸发温度对空调设备效率的影响。 制冷效率理论计算公式: T0/(T k-T0),其中,T0为制冷蒸发温度;T k为制冷冷凝温度,取绝对温度值。 以国标空调设备冷冻水进出水温度标准7℃/12℃设计,通常冷水机组在此工况下蒸发温度区间为2℃-5℃;冷却水标准运行工况32℃/37℃,对应设备冷凝温度通常为40℃。 取蒸发温度2℃,冷凝温度40℃计算: 设备理论效率:(273+2)/(40-2)=7.24 制冷设备蒸发温度高低在蒸发器形式、换热面积已确定情况下,主要由冷冻水进出水温度决定(保持一定对数温差)。 同设备中,若冷冻水温度提高到11℃/15℃,蒸发器不变情况下,综合考虑换热效率、换热量、传热对数温差等因素,系统蒸发温度应可提高到5℃左右。 此时不考虑冷凝侧工况变化,则系统理论制冷效率: (273+5)/(40-5)=7.94 由二者理论效率变化可知,蒸发温度由2℃提高到5℃时,系统效率提高了9.7%,即理论上蒸发温度每提高1℃,制冷效率提高3%以上。 而在实验室对各类空调设备的实际测试中也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空调设备蒸发温度每提高1℃,其他工况不变情况下设备制冷效率可提高约3%。 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温湿度独立控制节能系统中应用的高温冷水机组节能正是基于此原理。

光纤耦合实验报告

篇一:光纤测量实验报告 光纤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测量 实验名称: 耦合器光功率分配比的测量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班级:研1305班 姓名:韩文国 学号:13120011 实验日期:2014年4月22日指导老师:宁提纲、李晶 耦合器光功率分配比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光纤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光纤耦合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光功率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ld激光器,1 ×2光纤耦合器,2 ×2光纤耦合器,tl-510型光功率计,光纤跳线若干。 1. ld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是以一定的半导体材料做工作物质而产生激光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在半导体物质的能带(导带与价带)之间,或者半导体物质的能带与杂质(受主或施主)能级之间,实现非平衡载流子的粒子数反转,当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大量电子与空穴复合时,便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电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一般是由砷化镓(gaas)、硫化镉(cds)、磷化铟(inp)、硫化锌(zns)等材料制成的半导体面结型二极管,沿正向偏压注入电流进行激励,在结平面区域产生受激发射。本实验用的ld激光器中心频率是1550nm。 2. 光功率计 光功率计(optical power meter )是指用于测量绝对光功率或通过一段光纤的光功率相对损耗的仪器。在光纤系统中,测量光功率是最基本的,非常像电子学中的万用表;在光纤测量中,光功率计是重负荷常用表。通过测量发射端机或光网络的绝对功率,一台光功率计就能够评价光端设备的性能。用光功率计与稳定光源组合使用,则能够测量连接损耗、检验连续性,并帮助评估光纤链路传输质量。 3. 耦合器 光纤耦合器是一种用于传送和分配光信号的光纤无源器件,是光纤系统中使用最多的光无源器件之一,在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光纤耦合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器件由光纤构成,属于全光纤型器件;二是光场的分波与合波主要通过模式耦合来实现;三是光信号传输具有方向性。光纤耦合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其介入光链路从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对于波导式光纤耦合器,一般是一种具有y型分支的元件,由一根光纤输入的光信号可用它加以等分。 在本实验中所用的1 ×2耦合器光功率分配比理论值为1:9,而2 ×2耦合器光功率分配比理论值为1:1。 三、实验内容: 测量耦合器两输出端的功率,计算功率分配比。 四、实验原理: 2 ×2 光纤耦合器亦称x型光纤耦合器,它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定向耦合器件。该种耦合器主要依靠倏逝场的作用实现耦合,使两根光纤纤芯相互靠近,可以实现光功率的有效耦合。

课题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课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实验目的: 1、学会试验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2、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原理: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空气流通速度等情况,因素比较多。在实际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实验内容要求的两个因素不变,单独研究一个因素的变化对蒸发的音响,从而找出结论。 实验目标: 1、科学知识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通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2、科学探究 知道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实事求是进行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实验器材:酒精、电吹风、秒表(手机)、蜡烛、火柴(或打火机)、四块大小、厚度、材料相同的布料。 实验过程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蒸发相关的知识,生活当中一定对蒸发现

象感受很深了,但是蒸发的快慢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跟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我们要探究的内容。 环节一:提出假设,科学预测 提出假设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先让学生们进行猜想,老师在做一些提示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之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确定以下三种假设: 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外界温度高低有关; 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速度大小有关。 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获得数据,来证明上面哪些假设是正确的。我们看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要研究多种变量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控制某些变量不变,寻找某一个因素与液体蒸发快慢的关系。这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今天我们就要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三种假设。 环节二:实验探究,发现新知 我们控制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通速度相同,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通速度与温度相同,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控制温度与液体表面积相同,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面空气流通速度的关系。计划向四块相同的布料分别加入等量的酒精,一块则平放在桌面上标号为A,一块用蜡烛加热标号为B,一块将其对折后放在桌面上标号为C,一块用吹风吹冷风标号为D,观察酒精完全蒸发的时间,用秒表记录下来,并将数据记录

三效蒸发器相关课程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2011级题目:KNO3水溶液三效蒸发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888 学号:888888 指导教师姓名:888 职称: 教授 2014年12 月29 日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KNO 水溶液三效蒸发工艺设计 3 设计条件: 1.年处理能力为7.92×104 t/a KNO3水溶液; 2.设备型式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3.KNO3水溶液的原料液浓度为8%,完成液浓度为48%,原料液温度为20℃,比热容为3.5kJ/(kg. ℃); 4.加热蒸汽压力为400kPa(绝压),冷凝器压力为20kPa(绝压); 5.各效加热蒸汽的总传热系数:K1=2000W/(m2?℃);K2=1000W/(m2?℃);K3=500W/(m2?℃); 6.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忽略浓缩热和热损失,不计静压效应和流体阻力对沸点的影响; 7.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运行; 设计任务: 1.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论述。 2.蒸发器和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蒸发器、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3.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4.主要辅助设备选型,包括气液分离器及换热器等。 5.绘制KNO3水溶液三效蒸发装置的流程图及蒸发器设备工艺简图、。 姓名: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1 概述 (1) 1.1 蒸发简介 (1) 1.2 蒸发操作的分类 (1) 1.3 蒸发操作的特点 (4) 1.4蒸发设备 (4) 2设计条件及设计方案说明 (5) 2.1设计方案的确定以及蒸发器选型 (5) 2.2工艺流程简介 (6) 3. 物性数据及相关计算 (7) 3.1蒸发器设计计算 (7) 3.1.1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8) 3.1.2 估计各效蒸发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 (8) 3.1.3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初步计算 (10) 3.1.4蒸发器传热面积的估算 (12) 3.1.5有效温度的再分配 (12) 3.1.6重复上述计算步骤 (13) 3.1.7计算结果 (16) 3.1.8蒸发器设备计算和说明 (17) 3.1.9 辅助设备的选择 (19) 3.2换热器设计计算 (23) 3.3管道管径的计算 (24) 4对本设计的自我评述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