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学专业培养方案

茶学专业培养方案

茶学专业培养方案
茶学专业培养方案

附件二:贵州大学2013本科人才

茶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茶学、食品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或部门从事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领域和部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茶学、食品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加工、审评与检验、茶文化、茶的综合利用和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叶生产管理、品质审评检验、茶文化与茶艺、茶的综合利用和经济贸易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茶叶生物化学、茶叶优质高产、茶叶品质形成和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

3.具备茶叶加工、审评、检验、茶文化和经济贸易方面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茶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国家对农业和茶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 农学(09)

2.学科类: 植物生产类(0901)

*核心课程

植物生理学、植物学、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树育种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文化学、茶艺学、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茶叶机械。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茶树营养与施肥

研究型课程:园艺植物研究法

讨论型课程:茶叶市场营销学

*计划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64.5+6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4 (9.5) 学分

1)思想政治类 15(3)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30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 全年3001010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春夏3001010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春夏

3001010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秋冬30010101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暑期3001010106 贵州省情 1 暑期3001020107 形势与政策 1 暑期

2)军事体育类6(5)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330211000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2(1) 秋冬

3002010311 体育1 1(1) 秋冬3002010312 体育2 1(1) 春夏3002010313 体育3 1(1) 秋冬3002010314 体育4 1(1) 春夏

3)外语类(非英语专业) 12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502010201 大学英语1 3 秋冬0502010222 大学英语2 3 春夏0502010223 大学英语3 3 秋冬0502010204 大学英语4 3 春夏

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等系列课程。

4)计算机类(非计算机、信息专业)3(1.5)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

TC80610901 大学计算机基础3(1.5) 全年

TC80620816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 3(1.5) 全年

学生也可选择修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各专业相同或更高学分的计算机类课程。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学生可申请免修该模块的学分。

5)通识拓展课程最低选修8学分

本专业学生在下面几类课程中修读规定的学分:

1) 历史与文化类课程; 2) 社会与经济类课程;

3) 自然科学类课程; 4) 沟通与交流类课程;

5) 艺术教育类课程;

所选课程名称及学分数详见学校通识拓展课程选课模块。学生至少应在沟通与交流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课程”中选择1个学分,本专业学生不选自然科学类课程。2、学科大类课程41.5学分

1)必修课程30.5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

0701010607 高等数学4-1 2.5 秋冬

0701010608 高等数学4-2 2.5 春夏

0811010401 大学化学2-1 3.5 秋冬

0811010402 大学化学2-2 3 春夏

0811010403 大学化学实验2-1 2(2) 秋冬

0811010404 大学化学实验2-2 1(1) 春夏

09010311Xa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 3(0.6) 秋冬

09010311Xb 植物生理学 3(1) 春夏

09010311Xc 生物化学 3(1) 春夏

09010311Xd 植物学 3(1) 春夏

09010516Ab 植物学教学实习 1(1) 暑假

0701010617 大学物理2 3 秋冬

2)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1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

09010312Xa 专业英语 2 春夏

09010312Xb 农业创业与经营 1.5 春夏

09010312Xc 市场营销学 1.5 秋冬

09010312Xd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1.5(0.5) 春夏

09010312Xe 科技写作 1.5 秋冬

09010312Xf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2 春夏

09010312Xg 农业信息系统管理 3(1) 秋冬

09010312Xh 农业微生物 3(1) 秋冬

09010312Xi 农业气象学 2.5(1) 秋冬

09010312Xj 分子生物学 3(1) 秋冬

3、专业课程 66学分

1)必修课程 31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

09010413Bc 茶树栽培学 3(1) 春夏09010413Bf 茶叶加工学 3.5(1) 春夏09010413Bg 茶叶审评与检验 2.5(1) 秋冬09010413Bh 茶叶生物化学 3(1) 春夏09010413Bl 茶文化学 2(0.6) 秋冬09010413Bd 茶树育种学 3(1) 秋冬09010413Bi 茶树病虫害防治学 3(1) 春夏09010413Ba 茶树营养与施肥(双语) 2(0.6) 秋冬09010415Bt 茶艺学 2(1) 春夏09010413Be 茶叶机械 2.5(1) 春夏09010413Hg 土壤学 2 (0.8) 秋冬09010413Hi 遗传学 2.5(0.8) 春夏

2)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4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

09010415Br 茶叶综合利用 1.5 秋冬09010413Bk 茶叶市场营销学 2 秋冬09010415Fd 生态茶园规划与建设 1.5 秋冬09010415Hd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2(0.8) 秋冬09010415Hc 园艺植物研究法 2(0.6) 秋冬09010413Bj 茶叶经营管理学 2 秋冬09010413Bm 茶用香花栽培技术 2(0.5) 春夏09010415Ve 园艺植物生态学 2 春夏09010413Bn 无公害茶叶生产 1.5 秋冬09010413Bo 茶叶包装贮运 1.5 秋冬09010415Vx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2(0.5) 秋冬

3)实践教学环节15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 09010416Vi 土壤学教学实习 1(1) 秋冬09010416Vh 茶叶加工学教学实习 2(2) 春夏

09010416Va 茶树栽培学教学实习 2(2) 春夏

09010416Vb 茶树育种学教学实习 1.5(1.5) 秋冬

09010416Vc 茶树病虫害防治学教学实习 2(2) 暑假

09010416Vs 生产实习 4(4) 春夏

09010416Ve 茶艺技能训练 1 暑假

09010416Vd 手工制茶 0.5 暑假

09010416Vr 农业技能训练 1(1) 暑假

4)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

09010415Vw 毕业实习 2(2) 春夏

09010415Vx 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 4(4) 春夏

4、个性课程最低选修10学分

A.建议在本专业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可在以下选修课程中选修: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

09010415Vf 茶厂规划与设计 1.5(0.5) 秋冬

09010415Vb 农学概论 2(0.6) 秋冬

09010415Ve 茶叶国际贸易* 1.5 秋冬

09010415Vd 插花艺术与盆景学* 2(0.8) 春夏

09010415Vi 园林树木学 2(0.6) 春夏

09010415Vj 农业环境保护 2 春夏

09010415Vz 现代技术与茶树育种 2(0.6) 秋冬

09010415Vg 茶史* 1 秋冬

09010415He 园林规划设计 2(0.8) 春夏

09010415Vl 观赏园艺学* 1.5 春夏

09010415Vp 茶叶清洁化生产 1 春夏

09010415Vn 现代观光农业与经营* 1 秋冬

09010415Vy 茶叶科学进展* 1 秋冬

09010415Vs 有机园艺* 1 秋冬

09010415Vt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1 春夏

09010415Vu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理论与应用*1 秋冬

说明:其中带“*”号的课程,为可以提供给外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

B.本专业(方向)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和兴趣选修其它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中带的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

5、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最低选修3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0210416Va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1 全年00210416Vb 大学生SRT训练 1 全年00210416Vc 新生研讨课 1 全年00210416Vd 学科竞赛培训 1 全年00210416ca 茶学学科前沿讲座 1 全年00210416cb 茶学专业调研 1 全年

6、第二课堂 +6学分

1)必修 +2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RK30011198 形势与政策实践 1 暑期300310900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0.5 暑期3003109002 大学生就业指导 0.5 暑期2)选修+4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RK21081301 素质拓展 1 暑期RK21071301 社会实践 2 暑期RK21051301 科研训练 2 暑期RK21041301 学科竞赛 1 暑期RK21061301 创新实践 1 暑期

备注:括号内为实验学分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创新实验班)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Advanced Economics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以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家为目标,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大学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语或双语教学,加大数学课程的份量,与数学专业同等要求。培养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经济、金融和贸易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provides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with a sound foundation i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d an in-depth analytical skill of mathematics, referenc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Graduates will become specialists to research and do practical work in the area of economy and finance.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实验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经济学修完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基本课程;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2. 学习较多的数学课程,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 3. 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英文教材及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 4. 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 5 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As a student of this program, he/she shall gain the following: 1. The basic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in economics;

茶文化发展历程

茶文化发展历程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 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 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 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宋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 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 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 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 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 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 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 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 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

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 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四吨发展到1998 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 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 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 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 经济贸易发展。 “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粤语方言里称作“饮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 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 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2017考研专业解读:茶学[090203]

2017考研专业解读:茶学[090203] 茶学[090203]开设院校: 门类/领域代码:09 门类/领域名称:农学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902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园艺学 二级学科代码:090203 二级学科名称:茶学 茶学专业介绍 “茶学”是“园艺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茶学研究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可以划分作两大部分,茶科学和茶文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遗传育种与资源综合利用、茶叶品质与加工、茶叶经济贸易与茶文化等。 茶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茶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运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胜任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或管理工作,能写出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 3.身心健康。 茶学就业方向 茶学学科的专业性比较强。人们对保健茶、有机茶越来越重视,茶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

激烈,对其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特别是随着我国贸易的转型,市场越来越需求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所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错。 主要到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茶学就业前景 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茶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据统计,我国约25%的人基本不饮茶,以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暗示着中国的茶业市场十分巨大。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我们越来越注重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在茶叶的栽培、育种、加工、包装、销售等过程中,要将其完全弄懂弄透,也由于人们对保健茶、有机茶越来越重视,茶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其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特别是随着我国贸易的转型,市场越来越需求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所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错。 茶学推荐院校 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 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具有“经世济国、经世济民”的经济学情怀,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研究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本专业立足于经济学大平台,通过系统的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成为经济学领域的创新研究型人才,或能够胜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经济管理部门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期待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下列目标: 目标1: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悉经济学科的前沿动态,具备敏锐的国际经济分析与风险识别能力,注重经济金融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目标3:具备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相关的宏观、产业和微观分析,能胜任一定的业务运作与管理工作。 目标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或跨文化环境中工作,并能够在工作中作为主要成员、业务骨干或主要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标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实践工作历练、高校或研究机构攻读更高学位等方式提升创新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逐渐成为经济实务领域的行业精英或研究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2. 毕业要求 (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4)能运用计量、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5)了解中国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法规;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1)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熟悉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向经济和管理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较高素质和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经济学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熟练掌握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技能以及其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国内外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理论热点,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深刻认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及热点问题; (4)通过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与规范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形成厚实的科研基础和从事经济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 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

的一面镜子。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茶从此与高雅的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同时,在社会风俗领域也出现了茶的踪迹,如祭祀、婚俗中茶的出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在当时已开始成为一种社交礼仪。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经济文化空前交融,饮茶风尚传播到了北方,隋文帝为了治疗头疼加持饮茶以至于“天下始知饮茶”。 对茶的研究开始于唐朝,初唐文献中,探讨涉及茶和差事的不是很多。唐中期以后饮茶之风才从社会上层、文人雅士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关于茶的记载,对茶的吟诵多了起来。在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茶文化也逐渐由粗放的饮用方式发展上升到了精神层次,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注---《茶经》问世,它是由陆羽所著。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唐代以前的有关茶的神话、史籍、诗赋、传记、地理等,

茶学专业

茶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农学 门类:植物生产类 专业名称:茶学专业 本专业学习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茶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能在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或部门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茶学专业毕业后可在与茶叶相关的领域从事经营、生产、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茶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或部门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茶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茶的综合利用和营销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生物科学、茶叶优质高产和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 ◆掌握茶叶品质形成及经济贸易的基本知识; ◆具备分析和解决茶叶加工、检验、茶叶审评和营销方面的方法和技能;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茶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熟悉国家对农业和茶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园艺学。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茶树栽培与育种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经济管理与营销。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原专业名:茶学。

世界经济专业(0201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经济专业(0201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对外开放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勇于开拓,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学风严谨优良,外语水平高,能进行世界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与教学,能在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和金融证券等事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贸易实务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是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专业,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 )美国与欧盟经济研究;(2 )东亚经济研究;(3)区域一体化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专业课复试、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三年 五、课程设置 A 类: 1、政治理论课(3学分) 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 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 2、英语(4 学分) B 类: 高级微观经济学(3 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 高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

C 类: 世界经济研究( 2 学分) 国际经济学(2 学分) D 类: 国际贸易研究(2学分) 实证国际贸易研究(2学分) 应用计量经济学(2学分) 世界经济文献选读( 2 学分) 区域一体化研究(2学分)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2学分) 国际投资研究( 2 学分) 国际经济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 美国与欧盟经济研究(2 学分) 东亚经济研究( 2 学分)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 2 学分) 国际市场营销与管理(双语)(2 学分) 现代财务管理( 2 学分) 企业组织理论( 2 学分) 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硕士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硕士生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学生写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茶学专业学生自我介绍

茶学专业学生自我介绍 茶学专业学生自我介绍 茶学专业学生自我介绍 四年的大学生涯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深深地懂得”责任,荣誉,国家”这六个字的含义.作为大学生我最基本的责任是学习.在大学期间我认真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来华农读茶学是我的选择,而把专业学好则是我的`追求..成绩可以带来荣誉和自信.俗话说:”机遇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在*年的校园文化节之”果蔬知识竞赛”中,我不负众望取得了冠军. 茶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管理和经营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我深刻的认识到管理学作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以后不管作为一个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必须懂得现代管理的理念.所以我认真钻研,同时在实践中去学习,体验.学期考试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班第一名.

出了必修课程外,我还自学电脑软件.因此,对日常办公软件用得相当熟悉.在英语学习上,我坚持每天听英语磁带,阅读英语书报,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我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做兼职,做暑期工.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我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得的经验令我受益匪浅. 在学习之余,我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这些都是我将来工作的重要本钱.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我始终乐观自信的重要因素.它是建立在理解和沟通基础上的..我经常主动了解同学,喜欢帮助同学,同时也与大家分享快乐和痛苦.我坚信:作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人,应该融入他所在的集体.并且为提升这个集体的活力,质量作出努力,从而也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茶文化未来发展方向

茶文化未来发展方向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文化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1.茶叶与旅游业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有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更趋向于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我国拥有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旅游资源。中国的茶园大多被优美的自然环境所环抱,将这一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有机结合,可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要。参加茶都民俗风情游,旅游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文化旅游的高层境界。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 2,发展茶文化产业园 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建设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名优茶发展研讨”、“茶文化艺术节”、“斗茶大赛”等。 3.发展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 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4.发展茶文化教育与培训 在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

茶学专业实习报告

茶学专业实习报告 个人实践总结 一、实践内容(包括对实践单位发展现状的简要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的回顾) 500美车品茗悦生活会所坐落于武昌江滩。该会所是500美车连锁店的武昌店,该会所目前武昌汉口汉阳都有店,在沈阳也有店。会所主要是高端美车的服务,所以整体的人群是比较高消费的,由于美车需要时间,所以会所提供了若干利用这些时间的方式。品茗,台球,沙发+电脑,按摩沙发。这个会所的品茗由仟福茶企业提供,双方合作,力求共赢。 我实习的工作主要是整理环境,给顾客泡茶,介绍产品销售,学习仟福的茶产品等各种茶情况。学习销售经营贸易管理的基本知识,感受茶馆一线的实际情况,煮黑茶免费招待客人。 二、实践体会(包含实践所学、对实习过程中自我的不足、自己对实习单位所处行业发展的想法)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被分在这个地点,整体都是相当专业的。这些天我们喝了不少好茶,对平时接触得比较少的普洱茶,古树茶,老茶有了一些认识,对泡茶用水,泡茶用器,泡茶温度都有了更加具体的体会。也感觉到生活茶艺与表演茶艺相差颇多,各有难点,泡好一杯茶着实不易。很开心会

所里的美辰姐,小秋姐人都很好,也非常优秀,对我们很好,很照顾我们。我们每天都有茶馆茶台上上课的环节,加深对各种茶的认识,泡茶与说茶的技巧。仟福的团队给人感觉非常专业,这样很好,在这个行业专业的茶知识和茶服务是非常强大的的竞争力。在这个会所里的茶消费,大概是美车的缘故,消费人群比一般茶馆要年轻,给人的感觉也非常时尚。整体环境也是现代与传统的相融合。 1、茶的消费不是快速消费品 茶不是日常必需品,所以茶销售有其特点。一般做茶艺师的功利的作用是茶销售,但在每日的茶服务中茶销售确实需要忘记和放下的。茶艺师要做到的是泡好茶,并且自己认同和欣赏这一泡茶,这样才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导顾客爱喝茶,科学愉悦的喝茶。如果把销售的目的放到最远,不做推销的事,把茶泡好,细节做好,服务做好,就能让顾客觉得舒服和享受。很重要的是即使顾客不消费,也要友好对待,真诚地提供优质的服务,顾客很可能会渐渐成为朋友,消费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不要太考虑成本而不肯付出,平时需要在给顾客泡茶之前就了解到手中的茶商品,体会如何让她更好的呈现,这是需要一些茶样本的。而且即使顾客不消费,传播了茶文化,茶道艺术,有所交流和学习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亲力亲为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趋势是销售等茶产业,同时还具备着品茶、评茶、茶赛、茶艺、茶的研究等精神文化表现。中华茶文化包括的面很广,博大精深,包容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华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医学、保健、艺术等为一体,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经济能源、发展潜力等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润滑剂。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一个载体,她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她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特殊的魅力,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精神调剂陶冶情操审美教化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是在民间土壤里发育起来,几千年来,饮茶风习在民间之盛,已达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成为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必需品。 根据记载,中国开始研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晋杜育的《荈赋》,唐代中期茶人和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崖石使君》,著名茶圣陆羽的《茶经》,明代茶人张源的《茶录》等,一些茶家和爱好者从事研究,并著书立传,以供后人参考研究,使之相互传承发扬光大。茶,可以提神解乏,以茶养生、自娱、敬客、赠友,完全变成一种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行为。

人类在种植、加工茶叶的辛勤紧张的劳动中,把制作出来的成果,在劳动之余或休闲时候,慢慢捂出一套泡茶和品茶的技艺。随着艺术的提高,现代的茶家们根据冲泡全过程,总结出八道程序:“白鹤沫浴、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尝汤色、品啜甘霖。”把泡饮香茗的全过程用文字来提炼,并提升到茶文化的高层次来表现,使之更精彩生动。茶家们在泡饮时,认真讲究茶质、用水、茶具、冲泡,“水用清泉,炉以炭火,茶具小巧,茶讲形、香、色(汤色)、韵。”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增进娱乐性,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同时,茶家们的品尝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大碗豪饮,而是小啜、含口、徐咽、细品,通过品尝过程中的感受和遐想,产生审美的愉悦,进入诗化的美妙的境界句,达到哲理的高度。 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聚会的时候,用上优质的茶具,拿上一泡好茶,围坐在一起,或是评茶论道,或是促膝谈心,或是畅谈天下大事……;有的和着茶韵吟诗诵赋、挥毫泼墨、读书看报、自娱自乐,激励情感,心胸坦荡,受益非浅;有的自捧一杯香茗,淡然而坐,慢斟细品,清心无欲、抛弃烦恼、修身养息,借品茶体验和领悟清和、俭约、自尊、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境界等等。通过开展茶文化活动,可以激发人们认识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和理想。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改变人们的审美态度。 从泡茶到品尝的艺术过程,人们把它归纳为“茶艺”,古代的茶家把它称为“茶道”,亦称作“茶德”。如唐代的刘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

茶学专业的毕业生自我鉴定

茶学专业的毕业生自我鉴定 第一篇:茶学专业的毕业生自我鉴定以下就分享一篇茶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自己大学四年生活的自我鉴定,供参考:四年的大学生涯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深深地懂得”责任,荣誉,国家”这六个字的寄义。作为大学生我最根本的责任是学习。在大学时期我认真学习,发挥本身的专长,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阐发处置惩罚题目的本领,也得到了各人的认同。来华农读茶学是我的选择,而把专业学好则是我的寻求。。成绩能够带来荣誉和自大。俗话说:”机遇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在xx年的校园文化节之”果蔬知识竞赛”中,我不负众望取得了冠军。茶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管理和经营是相称关键的一方面。我深刻的认识到管理学作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以后不管作为一个员工照旧管理者,都必须明白当代办理的理念。以是我认真研讨,同时在实践中去学习,体验。学期考试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班 第一名。出了必修课程外,我还自学电脑软件。因此,对日常办公软件用得相称认识。在英语学习上,我对峙每天听英语磁带,阅读英语书报,全面进步听说读写本领。另外,我也积极参加种种社会实践运动。作为,在工作经验方面简直会有所短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使用种种时机做兼职,做暑期工。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富厚,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本领。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我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得的履历令我受益匪浅。在学习之余,我坚持到场种种体育运动,使自己始终保持

在最佳状态,这些都是我未来工作的关键资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我始终乐观自大的关键因素。它是建立在明白和相同底子上的。我常常自动相识同砚,喜欢帮助同学,同时也与各人分享快乐和痛楚。我坚信:作为一个调和的社会人,应该融入他地点的团体。并且为提拔这个团体的活力,质量作出努力,从而也提升了本身的生存质量。 第二篇:茶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深深地明晓“责任,荣誉,国家“这六个字的深刻含义。作为大学生我最根本的责任是学习。在大学时期我认真学习,发挥本身的专长,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阐发处置惩罚题目的本领,也得到了各人的认同。来xx学院读茶学是我的兴趣选择,而把专业学好则是我的抱负寻求。成绩能够带来荣誉和自大。俗话说:“机遇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在09年的校园文化节之“果蔬知识竞赛“中,我不负众望取得了冠军。茶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管理和经营是相当关键的两个方面学科。我深刻的认识到管理学作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以后不管作为一个员工照旧管理者,都必须明白当代办理的理念。以是我认真研讨,同时在实践中去学习,体验。学期考试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班 第一名。出了必修课程外,我还自学电脑软件。因此,对日常办公软件用得相称认识。在英语学习上,我对峙每天听英语磁带,阅读英语书报,全面进步听说读写本领。另外,我也积极参加种种社会实践运动。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简直会有所短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使用种种时机做兼职,做暑期工。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富厚,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本领。而且比较

经济学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是山东政法学院为适应我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是山东政法学院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经济学专业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综合性特色的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该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和法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懂经济、懂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该专业注重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培养,强调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合理性;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室模拟实训和校外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安排更多的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经济活动和实践的机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经济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研究、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2.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3.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综合运用现代经济方法与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掌握和运用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工具,具有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运用经济学原理与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熟悉市场机制运行规律,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的是汉朝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他二人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所作《凡将篇》、杨雄所作《方言》,一个从药用角度,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了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能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因此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的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以及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茶文化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一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湛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联的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如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 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栽培知识点总结

茶栽培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10*3分=30分) 二、填空题 三、选择题 四、简答题(4-5个*6分=24-30分) 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新梢:未木质化的嫩芽,由营养茎发育而成。 2.骨干枝:在茶树上构成树冠骨架的永久性大枝。 3.生产枝:细枝,是树冠面上生长营养芽的枝条,与形成或新梢的数量有密切关系。 4.根颈:指根与干交接处,通常称为地上部与地下部的交接处。 5.对夹叶:亦称“不对称新梢”或“异常芽叶”是顶芽生长停止的新梢靠近顶芽似对生状态 的两片叶。 6.营养芽:又称叶芽,叶芽发育成枝条,而叶芽的着生部位不同也称为定压,不定芽,顶芽 和叶芽。 7.驻芽:当新梢完全成熟或因水分和养分不足时,顶芽陷入休眠期而产生的细小芽。 8.积温: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9.茶树的总发育周期: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10.活动积温:指植物在某一生长期或整个生长期高于生物最低生长温度的温度之和。 11.茶树的年发育周期:指茶树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 12.有性繁殖:即种子生殖是指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以种子形式繁衍后代的 生殖方式。 13.无性繁殖:利用营养生殖或体细胞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 14.实生苗:用种子繁殖的苗木。 15.寒害:指茶树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低温而遭受的灾害,且温度高于0度。 16.冻害:指低温或土壤温度短时期降至零度以下而催植株造成的伤害。 17.湿害:茶树喜湿怕淹,由于排水不良或雨量过多造成茶园水位过高而使茶树受损。 18.基肥:每年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之后所施肥料。 19.追肥:在茶树地上部处于生长时期所施的速效性肥料。 20.根外施肥:在作物的生长发育期间,把低浓度溶液或粉末状肥料喷洒在植物的叶面上, 使植物吸收。 21.定型修剪:促进侧芽萌发,增加有效分枝层次和数量,培养骨干枝,形成宽阔健壮骨架。 22.轻修剪:刺激茶芽萌发、增加新梢数量、控制茶树高度的修剪方法。 23.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壤面积的倍数。 24.合理采摘:根据茶树的特有生长发育特性正确解决好茶树茶叶和留芽的关系。 25.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合理。 26.低产茶园:由于生长年份过长,树势衰弱或栽培管理不当,采摘不合理造就的未老先衰 的茶园或凡单位面积产量及产值均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之下。 二、填空题预测 1.茶区划分: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2.茶树的分类地位及亚种和变种: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亚科,山茶族,山茶属,茶树种。3.世界上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日本,越南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020106)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积极成果,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深厚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的研究与咨询、经济投资环境与社会发展项目评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项目合作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经济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A.人力资源经济学 B.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 C.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核合格,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现代经济学(3学分) 计量经济学(2学分) 国际经济学(2学分) 现代财务管理(2学分) C类: 人力经济学(2学分) 可持续发展理论(2学分)

D类: 人口经济学(2学分)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学分) 社会保障学(2学分) 增长经济学(2字分) 资源经济学(2字分) 环境经济学(2字分) 人口与社会经济统计(2字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研究(2字分) 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 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根据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由导师负责具体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校、院公共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参与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七、考核方式 公共课及专业课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专业课的考核以课程专题研究论文为主,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第二学年结束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确定论文题目,并提交开题报告,由所组织有关专家审议。论文题目确定以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完成计划,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报校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以后,答辩前应请两位专家(其中一位为外单位)评阅。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如答辩时未完成,可在一年内补充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由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和论文答辩结果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