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分析

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分析

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分析
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1073733.html,

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分析

作者:张晓刚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0期

现代汉语句尾语气词“了”它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存在,到东汉时期还没有语气词的功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对“了”进行了解释,“了:尥也,从子臂,象形”,可见至少在东汉之前“了”字还不具备语气词的功能。那么“了”字是怎么一步步的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比较稳定的句尾语气词呢?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对语气词“了”的产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了’字作为语气词,大约是在十世纪到十一世纪之间”。下面我们就以王力先生的观点为基础,以十世纪到十一世纪为时间中心,通过这个时间点之前以及之后的文学作品来分析语气词“了”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

一、古代汉语中与“了”字对应的语气词

古代汉语中,虽然没有语气词“了”,并不意味着没有陈述语气,“矣”字在古代汉语较为常见,、基本作用是告诉人们,它前面的句子是把事物现阶段作为新情况报导出来,帮助表示陈述语气的,与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相似。“矣”字用来表达陈述语气在《论语》中广泛应用,如:

(1)虽曰未学,事必谓之学矣。(学而)

(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3)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

以上“矣”字基本上都可以译成“了”,与“了”的功能相同,用来表述陈述语气。

西汉、东汉时期,“矣”字的地位仍然非常的牢固,我们对《史记》、《汉书》进行了统计,“矣”字在《史记》中出现了1280次,在《汉书》中出现了1134次,可见“矣”作为句尾语气词仍然有很牢固的位置。又如:

(4)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史记周本纪第四)

(5)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6)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汉书高帝纪第一)

(7)所患独产,今已诛,天下定矣。(史记高后纪第三)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等语气。就印欧语来讲,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屈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达的。就汉语而言,因为没有词形变化,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一)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这些语气词放在全句的最后,分别表达全句各种不同的语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语气词的数目是有限的,句子所能表达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语气词除了它的基本用法之外,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也往往有所不同。 1、也 “也”字位于句尾时,主要出现在判断句中,帮助谓语进行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在复句中,“也”字常常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 “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虜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趙太后》 3、乎,与(欤)、邪(耶) “乎”、“与”、“邪”都经常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其中“乎”的疑问语气最强,用得也最普遍。 在是非问句里,发问者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这种“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例如: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趙太后》 “乎”字还可以表示反问语气,但前面必须有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字、“宁”字、“况”字等相呼应。例如: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上》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 学号:BC14820226 姓名:张震

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目录 序言 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 3.1基本语气词---------------------------------------1 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 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 序言 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

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探析 丁晓雨 090100002 班级:09文21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对南京方言中的各种语气助词感到非常的亲切,总能让我感到浓浓的家乡味。已经有不少前辈对南京方言的语气助词做出了贡献性研究,我在这里就主要罗列一下研究发现及成果。 南京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虽然不多,但用法相对固定: 一、“啊”“喃”“噢” 在一般问句句尾中,与普通话的“啊”字同义,可用“啊”“喃”,不区别意义。如:那你自己阿来啊?/那你自己阿来喃?一般说来,选择问句的前一句只用“喃”,后一句皆可,使用习惯多与南京话语调普遍是一种降调有关,问句在末尾处有一个升调,而一般不会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升调,所以一般只在选择问句的后一句用“啊”。如: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喃?/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啊?名词作问句时,只能用“喃”,如果换成“啊”,表达的 意思不同。如:刘顺喃?表示刘顺在哪儿。/刘顺啊?用在有人来访或来电时,还未见到对方或还未确定对方是谁的时候问的话。/你喃?表示征求你的意见。/你啊?有一种“原来是你啊”这样的意思。 但是,与“喃”不同的是,在普通话用ma吗作问句时,南京方言大多数使用的是“啊”,而不是“喃”,并且在南京方言中几乎没有“吗”这个语助词。南京方言的是非问句的格式为阿V,句末用“啊”而不用“吗”。如:你 阿知道啊?/阿是本来有的啊? 在表假设的意义中,相当于普通话“ne呐”。如:要是突然下雨了喃,那就……这种假设问句如果句末用“么”,则完全没有疑问的意味。在南京话用“喃”,却也并没有多少疑问的语气在其中,仅表达一种假设的可能性。在表示设想的句子中,普通话里用“呐”,南京方言中用“噢”,带有一种警示、嘱咐的口气。如:这个很危险噢! 在表示“还”“还不”的时候,普通话均用ne呐。而在南京方言中,在表示“还”时,大多用“啊”字,有时也可用“喃”,但缺少反问语气,多含鄙夷口吻。如: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啊?/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喃。在表示“还不”的时候,基本上用“喃”,如还没完喃。/还不用这么多喃。 表示申明有的时候,南京方言用“喃”字,这里的“喃”是降调,不拖沓,如:有三十万喃,阔地很喃!/听说还有个姓张的喃。 二、习惯性的“唠”字结尾 普通话中表起事和完事时使用“le勒”,南京话中可以用“唠”或“赖”,使用时区别不大,用“唠”的时候,感情不丰富,叙述平淡,用“赖”的时候,一般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下雨赖”表惊讶,没料到会下雨。“进来吧,吃饭赖”有较强的催促意。“我不高兴去赖”更突出不高兴的

语气词研究

一.选题理由 语气范畴是语法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气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气范畴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要研究语气范畴,语气词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语气词是语气范畴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标志。再说,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上术的理由,我就决定选择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该题。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对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等各种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些分析和考察不仅有利于对语气词本身的认识也有利于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本论文注意研究一些典型的语气词,如"了、呢、吧、的、吗"本文也把汉语语气词和越语语气词进行对比并分析越南学生在使用语气词的常见错误及提出纠正法。 四.研究任务 第一:对语气词与语气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考察 第二:研究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 第三:研究语气词"了、吧、呢、的" 第四:介绍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法。 六.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但因为本论文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使用并结合这几个方法:收集、分析、综合、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

七.论文结构: 本论文包括三章: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 第二章: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的研究 第三章:语气词"了、吧、呢`、的"的研究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 1. 语气词的基本性质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不同的句子表示不同的意思,首先是凭借不同语义内容的词语。语言还有转情的功能,比如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情态和作用就不一样。具有语气词使汉语有别于一部分印欧语系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在语气系统中语气词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结构成分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词类语气词表现出来的语法性质可以归纳为三点: 1.1.语气词后一般有语音停顿。 以前各位学者对语气词语法性质的论述总是强调"语气词一般位于句未"这一点。近些年来,有学者再次提出了句中语气词的问题。不管是句未语气词还是句中语气词都是用在语气的停顿处。 跟聪明的人啊,我也不抖机灵儿了。 1.2.语气词可以连用:语气词的连用涉及到好几个问题: (1)能够连用的语气词是指位于句未的语气词,位于句中的语气词一般都不能连用。 (2)能够连用的语气词主要是但音节的典型的六个语气词,即"的、了、吧、呢、吗、啊"双音节的语气词一般不能连用。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 “其”“唯”三个字。(1 )夫“夫” (f u) 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 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 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 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 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 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 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 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吧。 ) 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 丿、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 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 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 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黄梅方言语气词

黄梅方言语气词小论 2008221102410033 李纯 摘要:黄梅人日常交谈中语气词的使用相当频繁,语气词比较丰富,表情达意复杂细腻。本文描写分析11个语气词的用法。 关键词:黄梅方言;语气词 湖北黄梅县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传统上即有“吴头楚尾”的说法,当地居民又多是江西移民的后裔,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是比较有特色的方言之一。 一、麽(咪)/mo/ “麽”可以表示疑问,它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可以构成是非问句(作用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吗”)。但是这种是非问句陈述的事情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对既成事实的提问。例如: 1..恩孩子上学麽?(含义:问你的孩子上没上学) 2.爸爸下班麽?(含义:爸爸下班了没) 3.小红到恩屋去麽?(含义:小红到你家去了没) 陈述句加“麽”是对既成事实的提问,对它的回答也是肯定或者否定的。“咪”一般表示的是长辈对晚班的提问,语气比较随便、轻蔑。例如:恩妈妈叫恩去上学,听到咪? 二、啵 “啵”也能表示疑问,他同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构成是非问句。但是他所问的事情是还没有发生的事,表示的是对将来发生的事的提问。例如: 1.小明来啵?(小明要来吗) 2.恩喜欢吃鱼啵?(你喜欢吃鱼吗) 3.他困醒啵?(他要睡觉吗) 简单的说,“啵”是对将来事情的提问,而“麽”却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提问,两者有着时态上的不同。 三、呢?/ni/ (1)“呢”也同样表示疑问,它的结构很简单,一般是“主语+呢”,表示对主语的提问。例如: 1.爸爸呢?(表示爸爸在哪,怎么样) 2.椅子呢?(表示椅子在哪,怎么样) (2)用于表示假设的句子,又让对方或自己思考的意思。例如: 1.我要是不同意呢?你有么办法。 2.小红要是没来呢?恩将麽办? 在黄梅方言中还有“嘚”(表示对事实肯定的提问,如:恩来了嘚?),“哝”(加在陈述句后,如:恩屋有几口人哝?)等疑问词,也是用于陈述句末尾,但用的范围比较小。 四、哒[·ta] (一)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提醒、责怪等语气。 1.还有三个人冒来哒。(还有三个人没有来呢) 2.你不信我的话哒。(谁叫你不信我的话呢) (二)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催促、请求、建议等语气。例如: 1莫哭哒(你别哭呀) 2恩走快走哒(你走快点吧) (三)用于句中,表示列举。例如: 1恩家有么事人哝?(你家有些什么人呢?)爸爸哒,妈妈哒,奶奶哒。 2菜里放滴么事香物哒?(菜里放些什么作料呀)葱哒,生姜哒,茴香哒,味精哒。

语气词啊的研究

语气词“啊”的研究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啊”的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不同的语境中,“啊”的词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它单独使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附加意义,使表达内容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明显。因此,“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一笔。 【关键词】辨析、语音学、规范 一、语气词“啊”与感叹词“啊”的辨析 啊,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在不同读音中,“啊”具有不同理解。大多数留学生由于语言知识有限,不能依据不同的的背景来选择“啊“的读音,因此通常会造成使用上的偏误。同时,除了读音问题之外,在“啊”使用过程中也仍须注意语境问题,使之可以在表达感叹的基础之上,结合后面出现的句子,通过丰富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啊”在词类中既属于拟声词中的叹词,即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又属于语气助词,即附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通过分析发现,“啊”字在很多句子中充当了很特殊的又很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啊”以“āáǎà”四个声调使用时,其词性多是以叹词为主,而当“啊”以“a”使用时,则更偏重于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啊”字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对语义的影响,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1)二者读音不同。“啊”作为语气助词一般读轻声,如“千万小心啊!”而叹词“啊”一般不读轻声,读本音。如“啊!真漂亮”。(2)语法特点不同。语气助词“啊”一般附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不作句子成分;而叹词“啊”经常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任何词语发生基本的句法结构关系,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如“你来啊!”“啊,上课了”。前者的“啊”附在句末,不作句子成分,是语气助词;后者的“啊”独立于句子的结构之外,充当独立成分,是叹词。 二、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语音学原理 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均早有定论,且说法基本一致。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想从音变的原理出发重新深入探讨一下这

古汉语中的语气词资料

古漢語通論(十四) 句首句中語氣詞;詞頭,詞尾 (一)句首句中語氣詞 語氣詞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虛詞,它們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樣地能起表示語氣的作用。關於句尾語氣詞,我們講判斷句、敘述句和疑問句的時候,已經大略地談過了。現在再談句首句中語氣詞。在這里我們著重討論“夫”“其”“唯”三個字。 (1)夫 “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議論。它是從指示代詞“夫”字發展來的,已經變成了純粹的語氣詞,不能再解作“這個”或“那個”。現代漢語裏沒有適當的虛詞可以和它對譯。下面是用句首語氣詞“夫”字的例子: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呂氏春秋·察傳) 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莊子·列禦寇)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且夫”“故夫”“今夫”略等於說“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發議論。例如: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遊)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 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論語·季氏) “若夫”則等於“至於”: 此雖免於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莊子·逍遙遊) (2)其 語氣詞“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語氣。在陳述句或疑問句裏,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裏,它就簡單地表示委婉的語氣,略等於現代漢語句末語氣詞“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語氣。例如: 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我們恐怕已經變為夷狄了吧!)

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偏误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27T14:57:39.7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7期作者:邓舒 [导读] 本文从偏误分析的视角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习得情况。首先将语气词“吧”主要的的语法意义作简要描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气词“吧”的分布和意义进行分类;然后对语气词“吧”的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包括与其他语气词误用、漏用、使用冗余三种偏误类型;最后对语气词“吧”的偏误来源进行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24) 摘要:本文从偏误分析的视角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习得情况。首先将语气词“吧”主要的的语法意义作简要描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气词“吧”的分布和意义进行分类;然后对语气词“吧”的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包括与其他语气词误用、漏用、使用冗余三种偏误类型;最后对语气词“吧”的偏误来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气词;“吧”;偏误分析 一、引言 在汉语教学中,对学习者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习得过程的各个阶段对某一语言点的掌握。对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语气词“吧”的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偏误分析,有助于进行一些规律性总结,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向目的语过渡。本文在进行偏误分析类型分析时所采纳的语料来自HSK动态语料库。 二、语气词“吧”语法意义 1.“分”的观点 持“分”的观点的学者主要有朱德熙、吕叔湘先生。朱德熙(1982)根据语气词“吧”出现的语境,将语气词“吧”分为两种:一是表示疑问语气;二是表示祈使语气。吕叔湘先生(1999)认为“吧”可出现在祈使句末尾,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建议等;可以用在疑问句句末,待遇揣测的语气;可以用在“好、行、可以”等后面,表示同意;用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意思;或用在“动词+就+动词”的句子后面,表示没关系、不要紧的意思。张斌(2000)根据“吧”作为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职能,将“吧”的语气职能分为表示陈述语气、表示疑问语气和表示祈使语气三种。 2.“合”的观点 主张语气词“吧”的“合”的观点的主要代表有陆俭明和胡明扬。陆俭明(1984)认为语气词“吧”可以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中,但不可以出现在感叹句中,“吧”是个半疑问语气词。胡明扬(1988)则认为“吧”是“表态语气助词,赋予说话内容以不肯定的口气”,尽管其与其他词语和语调结合起来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但是语气词“吧”的作用是单一的,“吧”的语气意义是表示不肯定的陈述意义。 三、语气词“吧”使用偏误类型 本文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对汉语为二语学习者使用语气词“吧”时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归类分析。 (一)“吧”与其他语气词的误用 3.“吧”与“吗”的误用 语气词“吗”一般用在疑问句中,表达说话人询问某事,希望听话者将会给予比较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语气词“吧”表示疑问语气时常有半信半疑的语气,语气较弱,主要表示对某件事情的不确定的推测。除此之外,“吧”还有建议、协商之意,语气比较缓和。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语气词时容易出现“吧”与“吗”的误用,例如: (1)*像她这样开朗的人也可能得那种病吗? (2)*因此,既然在这“反吸烟”的社会中苦苦地抽下去,不如就为自身健康和周围的美丽环境而戒烟吗。 以上两例都是对语气词“吧”和“吗”的误用所造成的偏误。句尾应该用语气词“吧”,例(1)来表示对事情的不确定性的推测,例(2)来表示建议大家戒烟,类似于一种呼吁,两句中都不可以用语气词“吗”来替代“吧”。 4.“吧”与“了”的误用 (3)*跟你们一起生活已经二十多年吧,我也知道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4)*死前他跟他的朋友们说:“现在我很后悔……你们别抽烟吧……”所以我认为,我要健康,我就不吸烟。 (5)*我很长时间没给你们写信吧。 (6)*所以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尽量少吸烟了。 语气词“了”是成句的主要成分之一。例(3)“了”与已经连用,表示对现在(说话时)来说已经完成了的事,意思是到现在为止“跟你们已经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了”,“吧”则不表示此意。“吧”带有商量的语气,例(4)中应使用“了”,此处表示一种强烈的请求,没有缓和和商量的语气,所以不能用“吧”。例(5)中应用“了”来表示已经完成的事情,不应用“吧”。例(6)将“吧”误用成了“了”,表示说话者的建议、请求,“了”通常表示新情况的出现或者行为变化后的结果,所以此处应该用“吧”。 5.“吧”与“呢”的误用 (7)*在学习中肯求一些趣味,那么,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还可以为自己增添一些情趣吧! 例(7)中本该使用语气词“呢”误用成语气词“吧”,语气词“呢”与“还”连用,形成“还……呢”这种句式,在这种句式中不能用“吧”,“呢”在此处表示对某种现实情况的强调。 6.“吧”与“啊”的误用 语气词“啊”在祈使句中昌常常表示嘱咐,命令,带有比较强烈的要求或者催促的情绪,不含有商量的语气。 (8)*你们也别忘记吧! (二)“吧”的漏用 语气词“吧”漏用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可能因为学习者母语中并语气词或者并没有与汉语语气词相对应的语气词,二是语气词“吧”没有具体的实在的词汇意义,汉语学习者可能会忽视其存在,在使用时采取回避态度造成语气词缺失。

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 ────────── 收稿日期:2006-12-27 作者简介:李小军(1974-),男,湖南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35 - ?语言学研究? 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李小军 (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8) 摘 要: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描写比较详细充分;绝大多数语气词的发展轨迹已较清楚;随着描写的深入,功能解释开始并重。不过不足也很明显:系统性研究不够;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汉语史的联系不够;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概括不够;从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角度研究语气词很不够。 关键词:语气词;建国以来;系统性研究;语气意义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6-0035-04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汉语语气词(又称语气助词)研究开始于1898年的《马氏文通》,不过至1949年,汉语语气词研究方面的文章并不多,只十来篇,较有成就的是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清华学报》1926年3卷2期)开创了标准语和方言、文言结合研究的新路子,具有奠基性;吕叔湘的《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1)则开辟了近代汉语研究的新领域,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建国后语气词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在数量上(专著8部,论文200多篇)、质量上、研究队伍上都有所体现。根据时间可以把建国后的研究分为三期:兴盛期(50年代至60年代初)、衰落停顿期(60年代至70年代)、繁荣期(80年代以来),不过我们的述评却是根据汉语史的分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一、上古汉语语气词研究 甲骨卜辞语气词研究。《今文尚书》和《诗经》等最早的传世文献里都已经有了语气词,那么语气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殷墟卜辞里是否有呢?李学勤在《关于师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3辑)首先认为“拟”和“执”是语气词,后来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1)支持李的说法,并对字形重新作了考释。张玉金《关于卜辞中“抑”和“执”是否语气词问题》(《古汉语研究》2002.4)赞同裘锡圭的观点,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花城出版社2003)指出在殷墟卜辞中语气词“拟”字的出现次数为100以上,“执”次数为30以上。反对者主要有范毓周(Early China 1989.14)、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8)、朱歧祥《由对贞句型论 殷墟卜辞有属问句考辩》(《甲骨文研究》,台湾里仁印书局1998)等。他们认为句末的“拟”和“执”大部分都是名词或动词,而不是语气词。殷墟卜辞大多简短,句中少有修饰成分,依据语义组合关系来判断“拟”和“执”是否语气词有不小难度。根据裘锡圭,把“拟”和“执”释为语气词似可通。但是语气词的观点也遭遇到一重困难,即在同时或后世的文献材料中见不到它们的踪影,诚如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新探》(《古汉语研究》1988创刊号、1989.1)所说:“一种语法范畴,突然冒出来,又突然消失了,这是不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所以,语气词起源于甲骨卜辞的观点还需要检验。 除了前面几篇,研究上古汉语语气词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古文字研究》7辑)认为语气词在西周产生,并同地域及文字的表现能力发展有关。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4)指出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具有不划一现象。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提出了语气词的单功能说。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古汉语研究》1991.3)赞同郭锡良的观点,同时认为先秦也是一个历时过程,期间语气词层层积累,不同层面的单功能往往经由其历时性积淀而显出多功能特征。钱宗武《<尚书>句首句中语助词研究的几点认识》(《古汉语研究》2000.2)和《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古汉语研究》2001.4)对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作了深入考察。 另有一组研究语气词连用的文章: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中国语文》1995.1)指出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经历了由产生、发展、高潮、衰退的过

古代汉语下 字词

第三讲:《庄子》北冥有鱼《庄子·内篇·逍遥游》 二、字、词、语法难点分析 (一)字: 通假字:冥(溟)有(又)辩(辨)辩(变)邪(耶)决(趐)培(凭)而(能) 古今字:志(誌)反(返)知(智) 异体字:飡(餐) (二)词:1、词与非词:扶摇、夭阏——连绵词、羊角;词尾——然。果然、泠然、犹然、数数然 2、语气词:也 1)句中语气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主语之后,表示提示、停顿2)句中语气词:此小大之辩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帮助表达判断。 三、语法: 1、双宾句:芥为之舟 2、语序:宾语前置: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彼且奚适也?——动词宾语前置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彼且恶乎待哉?——介词宾语前置 3、判断句:此小年也。此小大之辩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四、多义词辨析: 1、之:1)代词:2)连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连词:主谓之间相当与名词性结构。风之积也不厚。 惯用句式:其……耶(邪),其……耶(邪)表示选择问句。其——委婉语气词,耶(邪)——句末语气词 2、而:1)连词,用语状中之间。怒而飞。决起而飞。 2)连词,表顺接。三飡而反。 3、以:1)介词,去以六月息者也。——谓语后以八千岁为春。——谓语前 2)连词,以游无穷。 《庄子》之《北冥有鱼》: 一、掌握下列词义: 怒:振奋(翅);志:志,记载;抟:环绕着飞向上空;厚:深;覆:倒;培(风):凭借,依赖;决:迅速的样子;抢:突过;适:到……去;年:寿命;知:智慧;劝:鼓励;境:界限;待:依靠。 御风而行:乘 御御六气之辩:乘—顺应 介词:鲲之大;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此亦飞之至也。 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去 之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 人称代词:众人匹之;犹然笑之;举世而非之。 “之”当介词有哪三种用法?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咧”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咧” 摘要:“咧”是山西汾阳方言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语气词。它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相当广泛。从它作为方言语气词的特殊性角度入手,可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同时它还有连用的现象;不论是单用还是连用都体现出一定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汾阳方言语气词“咧” 汾阳位于山西晋中偏南部,因在汾河之北而得名。汾阳方言属山西晋语区吕梁片汾州小片方言,该方言中的语气词相当丰富。本文对汾阳方言词“咧”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说明其特点和用法。 一、汾阳方言语气词“咧”的分类 ?摹斑帧钡墓τ米攀郑?参照李小凡(1998)《苏州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些观点,可以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 (一)事态语气词 作为事态语气词,“咧”一般用在陈述句句末,表示平白、客观地对实际发生的事进行铺叙;语调为平调。方言语气词“咧”在实际的应用中,显著地表现在对时间的界定上。 1.仍然态

指动作行为的进行或者事态的持续发生。通俗地来讲,就如同语法范畴中的现在时和进行体,二者常常共同表现出来。如: (1)下雪咧。 (2)睡觉咧。 在汾阳方言中,语气词“咧”可以表示说话时动作正在进行。可以单用,如例(1)和例(2)。也可以在前加“正”,组成“正……咧”的形式;还可以加汾阳方言中表示持续的词“的”,组成“……的……咧”或“正……的……咧”的形式。如: (3)正刷锅咧。(正在洗碗。) (4)睡的觉咧。 (5)孩儿耍的咧。(孩子正在玩着呢。) (6)爸爸正吸的烟咧。(爸爸正在抽烟。) “咧”多用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性非主谓句以及连谓句中。如: (7)他上课咧。 (8)小丽的脸红的咧。 (9)下雪咧。 (10)他低的头想事情咧。(他低头思考事情呢。) 2.将然态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说话人说话之后,一般出现在陈述

最新现代汉语谓词部分练习及答案

词类部分(下)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1、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2、"上来"是() 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 3、"国营、民用、大型"是() A动词B名词C副词D区别词 4、"不、没"都是() 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 5、"很、挺、十分"是() 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 6、"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 7、"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B时态助词C其他助词D语气词 8、"哎哟"是() A象声词B语气词C叹词D助词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二至五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语法这个术语有如下()几个含义 1、代词包括() 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C疑问代词D代名词E代动词 2、虚词包括() A介词B区别词C连词D助词E语气词 3、"报告"一词兼()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连词E代词 4、"和、跟、同、与"兼() A动词B连词C介词D副词E助词 三、判断题 1、下列表述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 (1)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的"。 (2)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了"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标记词所属的词类。 (1)这件事已经讨论过了。(过) (2)天渐渐冷起来了。(渐渐) (3)他正在教室里看书。(正在) (4)自行车他骑出去了。(出去) (5)我拿着-本书。(着) (6)你吃了饭再走。(了)

(7)他是外国人吗?(吗) (8)你应该努力学外语。(努力) (9)他刚才来过。(刚才) (10)最好听的是这首歌。(最) (11)房子上面铺着瓦。(上面) (12)这是一本袖珍词典。(袖珍) (13)老张请我吃饭。(请) (14)幸亏他来。(幸亏) (15)我忽然想起来了。(忽然) (16)这件事很突然。(突然) (17)无论谁都说好。(无论) (18)他连忙说不行。(连忙) (19)问题要彻底解决。(彻底) (20)我们应该历史地分析。(历史) 四、简答题 1、动词有什么语法特点? 2、什么是趋向动词,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助动词,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形容词,说明形容词的分类和特点。 5、什么是加词,加词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形容词和副词,时间名词和副词有什么区别? 6、什么是代词,代词分为哪几类? 7、什么是介词,说明介词的分类和特点? 8、什么是连词,连词有哪些特点? 9、什么是助词,助词分为哪几类? 10、什么是语气词? 11、什么是叹词,什么是拟声词? 12、什么是词的兼类,词的兼类与同音词有什么不同类与词的活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A 6、C 7、B 8、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E 3、AB 4、BC 三、判断题 1、下列表述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 (1)现代汉语中有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的" (2)现代汉语中有时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标记词所属的词类。 (1)时态助词(2)副词(3)副词(4)趋向动词(5)时态助词 (6)时态助词(7)语气词(8)形容词(9)时间名词(10)程度副词(11)方位词(12)区别词(13)动词(14)副词(15)副词

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研究 姓名:金浩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指导教师:何洪峰 2011-06-0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使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一个语气助词可能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能由多种语气词表达。此外,语气助词的音变现象能使一个语气助词有若干不同的读音,而每种读音都由不同的汉字来反映,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就增加了教学的复杂性。要把汉语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和说话人的态度、感情、情绪梳理得清清楚楚,确实不那么容易。在中国人之间,由于有共同的语感,表情达意自然畅通无阻,不需要作过于细致的分析。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则非做到这一步不可。所以把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作为研究对象很有价值。 首先,看下面的例子: (1)有人不知道吗? (2)有人不知道呢? (3)有人不知道啊? 我们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发现这四句话的用词、语调、语序等都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句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助词。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那么整句话的含义也就不同。 本文先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种类进行了分析,对构成疑问句的成分进行整理。同时,分析各成分的组合形式,然后归纳整理,说明其语法功能和特点。由于许多学者对于语气词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经过细心取舍,精选了常用的三个疑问语气词“吗”“呢”“啊”作为其研究对象,加以分析,详细探讨。 本文主要使用离析法分析,将句末的“吗”“呢”“啊”去掉,然后,将有语气助词的句子与没有语气助词的句子相比对照研究。即把不同的语气助词放在相同的语境中逐一比较,找出相同的句子在语气上的差别和一个语气助词确切的语气意义。这样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语气助词研究中根据语感随文释义的弊病。 现代汉语专职的疑问语气词只有一个“吗”。除了它以外,其他疑问语气助词“呢”“啊”在问句中是有选择性的,可用可不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语气更为

关于《诗经》中的语气词研究

关于《诗经》中的语气词研究 摘要: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中可以看到时期西周到春秋时期我国北方的语言特点。本文选取《诗经》中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对《诗经》中的语气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探求春秋时期民间诗歌运用语气词的总体情况和特点。 关键字:《诗经》;语气词;分类;功能;影响 《诗经》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方面其在语言上具有开创性,另一方面在创作手法上具有开创性。《诗经》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诗经》中语气词的分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气词在《诗经》之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总的来看,《诗经》中出现的单音节语气词共有33个,合用语气词共5个。《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根据统计来看,其中《国风》共160篇,其中语气词的使用是最多的,共有618例;《小雅》74篇,语气词的使用比例是最大的,共324计例;《大雅》31篇,共计160例;《颂》40篇,共计76例。《诗经》中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语气词,如“兮”中共出现了244次;“矣”字出现105 次;“哉”共出现66次。 沈兼士在《段砚斋杂文·今后研究方言新趋势》一文曾经指出歌谣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体:“歌谣是一种方言的文字,歌谣里所有词语,多少是带有地域性的,倘使研究歌谣而忽略了方言,歌谣中的意思情趣、音调至少有一部分的损失,所以研究方言,可以说是研究歌谣的第一步基础工夫。”《诗经》来自于民间,是有民间歌谣整理而成的文字,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虽然经过了后期的加工和处理,但是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国风》中的语气词 《诗经·国风》展示的是周代各地绚丽多彩的民风和民俗,内容上主要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为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劳动人民受剥削和被压迫生活现状的同情,并蕴含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风”是一种音乐乐调,“国”是地方、地域的意思,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国风其实指的就是各个国家和地方的乐调。《诗经·国风》共160篇,其中包括周南、召南、卫风、王风、唐风、秦风等共十五个地方。 《诗经·国风》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每个地方的民歌都被打上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诗经·国风·齐风》是齐国的诗歌,由于齐国多以广阔的平原为主,面临大海,这种地域富于齐国人乐观、明朗、潇洒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进而对诗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齐国的诗歌多是以舒缓、温和的特征。这种风格特征也体现于语气词的运用上,如《诗经·国风·还》中有:“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经·国风·东方之日》:“东方之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一、两个语气词连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不算常见,其中较多的是“也已”、“已也”等。 2.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 ①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译句:那么您已经是圣人了吗】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译

句: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③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译句: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例①是疑问语气兼报道语气,语气重点在“乎”,可译作“吗”。例②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问语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例③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可译为“呢”。三例语气的重心在疑问。 3.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 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译句:孔子说:“没有谁了解我啊!”】 ②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译句: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 ③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译句:(这个道理)难道只是限于伶人吗】 ④ 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译句: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 ⑤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句:(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凭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吗”】 例①~④均为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夫”或“哉”上,“夫”可译为“啊”,“哉”分别可译为“呀”、“吗”、“啊”。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结构中的语气词“哒”同方言中语气词“哒”都是“的啊”合音而成的。通过对网络语言“XX哒”结构中“哒”的语义、语法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出方言“哒”对网络合音语气词“哒”的影响。此外,作为新兴网络语言的构成要素,网络合音语气词“哒”还具有方言“哒”所不具有的“萌化”“贬义形容词褒义化”等特性。 标签:哒网络合音语气词方言词汇化 一、合音词“哒”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哒”[ta55]是作为拟声词存在的,如“哒哒的马蹄声”,同“嗒”[ta55]。作为语气词的“哒”则是伴随着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的流行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虽然在普通话中“哒”并不作语气词使用,但在方言中语气词“哒”的运用却十分广泛,例如:江苏仪征方言、湖北荆州方言、湖南新化方言、湖南长沙方言、湖南汝城方言等,其中,江苏仪征话中的疑问语气词“嗒(哒)”是“的、啊”的合音,表示对已然状态的询问。这种疑问句的答句,在形式上都需要用“的”作为句末语气词。 普通话中语气词合音现象广泛存在,如:了啊→啦、了哟→喽、吧欸→呗、呢啊→哪、么啊→吗、嚜啊→嘛,这主要是因为语气词连用现象的普遍。丁恒顺(1985)将最基本的六个语气词“的、了、么、吧、呢、啊”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的”属甲组,“啊”属丁组,“的啊”连用于感叹句末,表示对听话人的提醒或警告。有时也表示“不得不如此”的意思。于亮(2008)将6个常用语气词分为5类,其中“的啊”连用,“的”表示确实如此,“啊”表示舒缓语气,“的啊”表示用舒缓的语气来确认或肯定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例如: (1)那样的往昔,于任何女人来讲都是不堪回首的啊!(《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2)年轻人学手艺,就是要付出一番心血才行的啊!(《李嘉诚家族传》) (3)“谢谢夫人,有你在身旁,我没有什么可以担扰的啊!”孙中山先生哈哈大笑,殊不知此时病魔已在向他进攻。(《宋氏家族全传》) (4)“酱紫的啊!你要不说,我还以为你去公园画肖像是为了体验生活呢!”她略显惊讶地看着我,似乎我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例(4)中“酱紫的啊”为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酱紫哒”替换。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中的语气词“哒”也是“的啊”的一种合音形式,其意义也是“的啊”两者的融合,当然,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增值、减值、改值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