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列夫托尔斯泰名师教案(2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名师教案(2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名师教案(2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名师教案(2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名师教案(2课时)

(一)教学建议

本篇课文尽管是肖像描写,但内涵丰富,有些地方需要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课前要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要有所了解。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肖像描写,但对于本文这类集中所有笔墨、浓墨重彩,精确细致地刻画人物的肖像,并通过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还没有学过,学生往往对肖像描写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认为肖像描写只是为了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而对于肖像描写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的把握,更难于通过肖像描写来领悟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所以,让学生通过肖像来领悟认为内心世界,是学习本文的首要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适时的引导,循循善诱。

二、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语,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3.品析语言,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形貌的手法,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肖像描写,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

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2.资料助读(投影)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善于运用各种文学体裁,他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茨威格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不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在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双双服毒自杀。他的主要作品有《异端的权利》、《巴尔扎克》、《三作家》、《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昨日的世界》等。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⑴注音:

颊(jiá)黝黑(yǒu) 粗糙(cāo)崎岖(qí qū)平庸(yōng)

滞留(zhì) 愚钝(dùn) 禁锢(gù) 犀利(xī) 轩昂(xuān) 侏儒(zhū 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炽热(chì) 滥造(làn) 锃亮(zèng) 长髯(rán)脸颊(jiá) 胡髭(zī) 鬈发(quán) 甲胄(zhòu) 剑鞘(qiào) 粲然(càn)一绺绺(liǔ) 藏污纳垢(gòu) 正襟危坐(jīn) 颔首低眉(hàn)

黯然失色(àn) 广袤无垠(mào)

⑵释义: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粗制滥造:指制作东西马虎草率,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原是一种比兴手法,说明君王要有所作为,就应当忍辱负重。后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垢:脏东西。

无可置疑:也作毋庸置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意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思想不敏锐或对事物漠不关心。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讨论: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点】1.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展示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要点】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抽两名同学读前5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要点】(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要点】(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要点】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师总结

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语。

2.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要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刻画人物外貌、气质以及性格,其中有很多语句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在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将须发比喻成“热带森林”:皮肤比喻成“用枝条扎成的村合外墙”,再加上“朝天鼻”和“招风耳”,把托尔斯誊大众化、平易近人的“田野村夫的脸孔”描绘得细腻传神,惟妙惟肖。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虽然言过其实,却分寸得当,不做作。例如对托尔斯泰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宵,它像金钢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第二课时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传记已有初步的了解,对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不过,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生本课堂,也能从中获得较深感悟。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感知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引入新课(复习导入)

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要点】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

(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

(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

(二)感悟研读文本

抽朗读好的学生诵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要点】(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要点】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进行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

【要点】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

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四)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要点】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至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

【要点】不幸。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所以说他是不幸的。(言之有理即可)

2.推荐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的教案

一、新课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感受了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感受到了胡适母亲的严格慈爱,宽容善良,今天我们将静距离地与另外一位人物接触,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二、背景介绍 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谈谈“你所了解的列夫托尔斯泰”) 适当点拨:出身贵族的俄国文学大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这样一位文学大家,他又有着怎样的外貌呢?(出示图片) 这张图片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一起来看看茨威格眼中的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去拜访一下这位贵族出身俄国文豪,近距离地与这位文学大家接触。 三、整体感知 1、见到传说中的托尔斯泰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呢? 一边阅读课文,小组一边模拟场景。 教师采访得知答案。 明确:震惊随后转变 注意课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评价的归纳性语句。 →归纳: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平,眼睛发光。 2、如果让你为托尔斯泰画画像,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去绘画呢?(为什么呢?) 明确: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须发、胡子、鼻子等等。 归纳:课文的结构。先写外貌,再写眼睛。 困惑会不会重复? 四、合作探究 1、(两个小组外貌,两个小组眼睛)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进行外貌描写的呢?找出你们 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并尝试分析。(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五、分析总结 描写手法上:比喻、夸张; 外貌平平、眼睛明亮→欲扬先抑(点拨) 明确:平凡的外貌下,也会有不平凡的人。 六、拓展练习 尝试运用比喻、夸张、欲扬先抑,练笔。(马云) 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欲扬先抑的手法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了外貌描写,接下来,请

同学们也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笔。在练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出示马云小时候的图片),你们猜猜看他是谁?再出示现在的图片(平凡外貌也有不平凡的人),进行练笔。 点评:围绕写作手法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2、能力目标: ⑴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敬重、赞美之情。 ⑵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⑶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在诵读中引导同学悉心揣测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 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同学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测其含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诵读: 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2、品评语句: 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奔驰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

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 (投影)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xx~xx),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徘徊沉溺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xx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他的主要成绩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xx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 【导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研读第2—5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2~5小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特点? 明确: 第2节、面部轮廓平庸粗鄙 第3节、面容表情丑陋可憎 第4节、面部特点毫无特色 第5节、客人来访大失所望 你能说说,在读了这段文字之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

托尔斯泰其貌不扬,作者如实地予以描绘,从这些描述当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 (“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可以看出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尊敬、热爱) 二、研读课文第6~9小节,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听读第6~9小节,思考问题: 自主探究: 1、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托尔斯泰的眼睛) 2、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目光犀利、感情丰富) 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比喻和夸张)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明确:

1、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三、语言赏析: 轻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打上星号,有疑问的语句打上问号,全班集体交流,教师适当总结。 四、延伸训练: 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的

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儿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篇 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 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 2、解词: 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4、品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肖像描写,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但对于本文这种集中所有笔墨、浓墨重彩、精确细致地刻画人物的肖像,并通过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还没有学过;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虽文字浅显,但由于课文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列夫 托尔斯泰(茨威格)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设计: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他以敏锐而犀利的目光,吸引并抚慰了青年的灵魂。而本文是奥地利作家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作者用入木三分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副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在学习本文时,除了引导学生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大文豪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文字的背后得到情感的升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文中所运用的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神奇的夸张、细致的描述手法能使人物形象鲜活而又生动,这又可以给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去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力,给他们创设一个更高的可以展示他们能力的平台。 教学重点: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作者以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示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需要学生在诵读中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需要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3、教师简介列夫·托尔斯泰生平: 托尔斯泰(1828一t910),俄国作家。1928年9月9日出生。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851年4月底随同长兄参加服役。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他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 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他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 1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比喻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合作探究,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独到细致的刻画。 情感与价值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比喻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教学难点: 运用神奇的夸张、比喻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来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列夫托尔斯泰》(板书课题及其国籍)。 二、温故知新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昨天的学习情况。(幻灯展示:1、在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中,作者重点描绘的是哪个部位?2、哪些段落是重点描绘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三、目标导学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昨天学习得很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大家齐读目标导学。 四、好,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导学案合作探究的第2题,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继续交流你们探讨的结果,等会在小组内推荐同学起来发言。(合作探究内容如下) 品味语言(先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再回答问题)(方法指导:此处要明确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答题模式:此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特征)) ①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品味含义: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品味含义: ③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品味含义: (1) 文中6—8自然段还有采用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周星期二)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

最新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篇

最新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篇 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 2.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 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 2、解词: 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4、品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这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二)第2 5节 刚才我们集体研读了第一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自主研读第2 5节,看一看这几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写的.(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五、布置作业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e二 一、研读第2 5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2~5小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特点? 明确: 第2节、面部轮廓平庸粗鄙 第3节、面容表情丑陋可憎 第4节、面部特点毫无特色 第5节、客人来访大失所望 你能说说,在读了这段文字之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 托尔斯泰其貌不扬,作者如实地予以描绘,从这些描述当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列夫183;托尔斯泰》 课文原文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存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四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灭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问,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犀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腊的能L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卜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用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力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

鼻,仿佛被人-拳头扣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摹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冈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永远流浪的灭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那么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十岁时父亲也相继去世,所以他一直都是靠亲戚抚养长大。列夫托尔斯泰虽然身为贵族,却对农奴们充满同情。在圣彼得堡时,他看到了一个衣服破破烂烂的乞丐,就掏钱给乞丐,这时,有人告诉他这个乞丐是骗钱的,他反而说::“我不是捐给他钱,我是捐给道义!” 有个年轻人想要一举成名,所以去请教了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向他解释,每个人都好比一个分数,现实中的自己其实就是分子,理想中的自己是分母。分母越小的话,那么分数就相对越大,反之如果分母越大,那分数就越小,当分母无限大时,分数就相当于零了。 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列夫;托尔斯泰是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可以说列夫;托尔斯泰一直都是人们眼中的焦点,而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却又充满戏剧性的。目前说起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分成三个阶段而言的,主要是其童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晚年时代。 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生活是十分不幸的,可以用悲剧这个词语

来形容了。列夫;托尔斯泰初生不久之后,亲生母亲就死去了,这对于年幼的列夫;托尔斯泰无疑是最为沉重的打击,而后在列夫;托尔斯泰十岁的时候,父亲又死去了,两位至亲都相继离去,可以说列夫;托尔斯泰年少的时候主要是由亲戚抚养长大的。列夫;托尔斯泰从小就目睹了社会的冷漠,后来在参军的时候,开始投身于文学的怀抱之中,进行了创作并且获得了成功。等到列夫;托尔斯泰成年之后,年轻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曾有过一段十分昏暗的肆意挥霍的时光,在这段时光之中,列夫;托尔斯泰风流放荡,开始了纵欲的阴暗时光,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来列夫;托尔斯泰结婚之后开始专心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在晚年的时候,却与自己的妻子渐行渐远,最后一个人坐在火车上面去世。 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基本上都是献给了人类精神文学的创作之中,可以说列夫;托尔斯泰是无比伟大的,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刻画着自己眼中的苏联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一岁半母亲便去世了,十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他是由家中的亲戚抚养成人的。托尔斯泰1845年考入了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但因其中考试不及格,后转入了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但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托尔斯泰早年曾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后与兄长一起到高加索当兵,曾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但离开军队后又重投娱乐圈,嗜酒又好赌。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广袤(mào)无垠犀利(xī) 禁锢(gù) 滞留(zhì) 颔(hàn)首低眉尴尬(gān gà) 黝黑(yǒu) 炽热(chì) 锃(zèng)亮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3、文体常识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4、掌握字音 zī rán yǒu quán zhì 胡髭长髯黝黑鬈发滞留 hàn zènɡ xīɡān ɡàɡù颔首锃亮犀利尴尬禁锢chì mào zhū sìɡòu 炽热广袤侏儒酒肆藏污纳垢 5、理解词义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熟记文体知 识。 读一读字音和 字义。 重点知识需要熟 记。 掌握重点字音字 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嘴唇的厚,胡须 的浓密。 (7)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凹陷的脸颊,他 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 寡欢,丑陋可憎。随处可见的脸。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脸的平庸粗鄙。 (8)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 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皮肤的粗 糙。 2、托尔斯泰的外貌总体特点是怎样的? 点拨: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普通,丑陋粗鄙。 3、“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 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这句话 是描写的真正的小屋吗? 点拨:不是,这句话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 法,将托尔斯泰的外貌比作小屋,将农村木匠的粗 制滥造和古希腊能工巧匠得精心制作作对比,突出 了托尔斯泰的脸孔粗鄙。 4、第三段作者为什么提到陀斯妥耶夫斯基? 点拨:作者是将托尔斯泰的忧郁面孔和陀斯妥 耶夫斯基的非凡器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尔斯 泰的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 抑。 5、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 平常的?为什么要写他的相貌平平? 分析语句。 体会关键语句的 作用。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7*列夫·托尔斯泰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2.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联系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赏析精彩语句,体会细节描写。 2.揣摩欲扬先抑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2.把握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1.学习细节描写。 2.领会并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世界名著均出自他的笔下。虽然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去探究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而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

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等。 2.背景资料 本文是茨威格的《三作家》中的一节。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适值列夫·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于是他拜谒了托尔斯泰墓,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表达了他真挚怀念、赞美之情。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3.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的特征是:真实、生动。 人物传记的分类:可以按写作方式分类(亲笔自传、口述自传),可以按载体的不同分类(分为传记、画传和传记片<纪录片>),还可以按传主分类(一般多按传主个性、身份分为多类)。 (2)相关人物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63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1879—1882),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80年代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长篇小说《复活》。其中,《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胡髭.(zī) 长髯.(rán) 鬈.发(quán) 黝.黑(yǒu) 藏污纳垢.(gòu) 滞. 留(zhì) 愚钝.(dùn) 禁锢.(gù) 正襟.危坐(jīn) 轩.昂(xuān) 犀. 利(xī) 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锃.亮(zèng) 甲胄.(zhòu) 粲.然(càn) 盎. 然(àng) 广袤.无垠(mào) ?????宿. 愿星宿.三天两宿. ?????解. 除押解.浑身解. 数 (2)词语释义 名门望族:指有声望、有地位的大家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滞. 留:停留不动。滞,不流通。

《列夫托尔斯泰》课内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 1.课文前半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的?这样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答:从胡子、眉毛、头发、脸等方面描写其平庸丑陋的外表,这也是为了衬托其眼睛的无比精美。 2.文段主要描绘了托尔斯泰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描绘了托尔斯泰的眼睛目光犀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广度和深度,以及批判的深度及广度。 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幸福”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托尔斯泰的一生,究竟是有幸还是不幸? 答: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他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他将自己与俄国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视作最大的幸福,拥有一颗伟大、真实而忘我的心。 4.文段中,作者对眼睛的喻称有珠宝、晶体、匕首。“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 5.“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 答:起到点名文章主旨的作用,表明对托尔斯泰庸俗甚至丑陋外表的描写,是为了衬托他目光的犀利。 6.作者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的写法及用意是什么? 答:欲扬先抑的写法。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感情基调是敬佩、赞美,但文章前面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极力描写他面容粗俗、丑陋的一面,这实际上是反衬其眼睛的无比精美,其目的是使其眼睛更加突出,使读者感受到托尔斯泰人格魅力的震撼与感染,也使读者明白天才人物并非具有特别的外貌,伟大出于平凡,平凡显示出伟大这一朴素真理。 7.如何理解“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句话? 答:这里不仅在写肖像,写托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沙皇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等。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早年父母先后去世。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