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方言对儿童学习语言的影响

分析方言对儿童学习语言的影响

分析方言对儿童学习语言的影响
分析方言对儿童学习语言的影响

分析方言对幼儿学习语言的影响(初稿)[摘要]语言是人类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知识的宝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说话是都是从非自控阶段、咿呀学语阶段开始的,这时父母应教幼儿学普通话。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的大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语言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努力营造语言运用的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关键词:幼儿、学习语言、方言、普通话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普通话应从幼儿抓起

(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孩子创设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

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经过调查:岗埠中心幼儿园小班中有两个孩子跟随爷爷奶奶在山东一起住,入园后,他们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们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山东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二)学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

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天才少年”无一不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主阅读了大量图书,从早期教育看,不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三)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误会

1.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发元音时,气流自由地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发音器官的阻碍,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气流较弱,声带颤动,声音响亮。而发辅音时,气流受到一定的阻碍,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气流较强,声带多数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如刚入园的小朋友一般发音都不太准确,老师在教孩子们读a、o、e、i、u时,声带颤动、声音响亮、发音器官不受阻碍;然而在读b、p、m、f等其它字母时,感觉费劲、气流较强、声音不太响亮。这样老师就可以告诉孩子a、o、e、i、u这五个字母是元音,其余的字母是辅音。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只会跟着老师读,但是理解不了什么意思,只有通过慢慢学习才能逐步知道什么是元音、辅音。

2.声调的区别

普通话有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幼儿在学习拼音时的一、二、三、四声,如:“音、羊、党、样”四个字的声调。普通话的调类是阴、阳、上、去;调值是55、35、214、51.

汉语方言的声调,有着各自不同的调值和调类,如南京话有5个,广西博白话有10个,而河北滦县话只有3个。从《现代汉语》第32页《重要方言声调表》可以看出:不同方言,调值相同的字,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调类,如调值55的字,在厦门话、重庆话、北京话中归阴平,而在绍兴话中却归入阴上;调类相同的字,其调值也往往差异很大,如同是阴平,厦门话调值为55,福州话为44,梅县话为44,上海话为51。

方言的声调是从古汉语声调中演变而来的。方言入声(古入声)字,声母是m、n、l、r的,普通话里一般读去声,如“麦、纳、腊、肉”。许多方言中保留着入声,即给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困难,又给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便。

3.声母、韵母在普通话与方言中的差别

(1)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声母,例如“普通话”(pu tong hua )三个音节的声母分别是p、t、h。普通话的声母全部是由辅音充当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其中“ng”只能作韵尾而不能作声母,如“deng”(灯);“n”既可以作声母,又可作韵尾,如“nin”(您)。

汉语普通话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经过调查两个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对唇齿音f,读不准,如“头发”中“fa”都能读成“ha”;舌尖中音n、l分不清,如“粮食”的“粮”读成“niang”等等。老师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不断的纠正,才能达到理想的程度。又如现在电视上播放的“活佛济公”中的“活佛”孩子们把它读成“huo hu”这是一个很容易出错的音节,“f、h”不分。声母:正确的h,花hua,方言读成fua的音,n读成l,如酿niang酒,读成liangjiu。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根据构成阻碍与克服阻碍的不同方式分: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孩子们对擦音与塞擦音,鼻音与边音分不清。如:男女和褴褛,在山东人读起来是没有区别的,男女是鼻音声母n,褴褛是边音声母l,怎么记呢?一说男女,总是要想到男厕所和女厕所,用鼻子一闻臭,鼻音;褴褛,衣服破一点,酒店里衣着不整不准进一边站着,就边音吧。还有“老刘拿牛奶来”,要分出鼻音边音来是很困难的,老刘来,老刘人长得帅,他一来像电线杆子一样笔挺,边音;拿牛奶,小孩子撒娇瓮声瓮气,鼻音。

(2)声母后面的部分就是韵母。韵母可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鼻韵母中的辅音叫鼻韵尾。如韵母ong,tong同,湖南方言读成teng。

多数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韵母最难分清的是en-eng和in-ing这两对前后鼻音韵母,要分清这两对韵母首先要发准n和ng两个韵尾,掌握它们的发音部位。然后再记住哪些字的韵母是 n尾,哪些字的韵母是 ng尾。

利用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来区分:声母z、c、s、d、t、n、l 不能和韵母uang 构成音节。如“钻、窜、算、短、团、暖、乱”的韵母一定是uan。声母d、t、n、l不能和韵母en构成音节(“嫩nen”是一个例外字)。如“灯、疼、能、冷”的韵母一定是eng。声母d、t、n不能和韵母in构成音节(“您nin”是一

个例外字)。如“顶、庭、宁”的韵母一定是ing。

利用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对立规律来分辨:有些方言(如吴语),凡声母是b、p、m、f ,韵母可以任意读en或 eng 的字,它们的普通话韵母绝大多数是en 或 uen(极少数例外字如“棚peng、盟 meng”)如“本、盆、们、分”的韵母是en 或 uen。

4.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别

在普通话里,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r在找韵母宝宝做朋友时,都会有所选择,正如“回族人绝不吃猪肉一样”,z、c、s绝不和韵母宝宝ua、uai、uang相拼。这就是普通话里,声母和韵母相拼时,出现在拼读组合上的空白区,而这些空白区一般相对较少,那么,只要记住这些有代表性的空白区字母,其他的字母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另外,像翘舌声母sh绝不与韵母ong 相拼。在绕口令中辨。绕口令短小、活泼、诙谐、有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引起孩子的极大兴趣,同时,念唱和背诵绕口令,可以提高控制肌肉,支配唇舌活动的能力,使口语表达敏捷,发音准确,且极易调动孩子训练兴趣,这对提高孩子口头能力,分辨出普通话中的平翘舌音大有帮助,因此,在孩子中广泛开展绕口令的朗读训练和比赛活动是进行平翘舌音辨正的理想办法。

针对z-zh、c-ch、s-sh不分的现象,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类似以下的绕口令比赛:《吃柿子》两个小孩上菜市,手提一只小篮子,买了一篮红柿子,回到家里吃柿子。《四和十》四和十,十和四,要想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那是舌头没用力;谁说四十是适时,那是舌头没伸直。认真听,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会准确的读与能准确的讲,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准确的读是正确、流利地说的基础,在日常训练中,我们注意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为了让孩子读得有目的,使孩子说得有进步,我们可以读汉语拼音读物。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要求读出平翘舌音。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准确运用普通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长期地训练和坚持使用,甚至需要伴随人的一生。也就是说仅有训练而不注意坚持运用,其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因此,必须形成一个讲普通话,讲标准普通话的大环境,来影响孩子。

二、分析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的原因

(一)语音上的差别

(1)方言是一种情绪。许多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家长认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平时便用方言交流,幼儿直接模仿,影响了幼儿的普通话学习。部分家长表示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自身条件还不够。正如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讲述父母的生活习惯,明明说妈妈最喜欢吃“老醋白菜”,旁边一小朋友惊讶的站起来说我妈妈也爱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驳我说的是“老cu(厨)白菜”…可是明明确实把“厨”念成“醋”了。据了解明明的妈妈老家在内蒙,其方言习惯就是除了三声之外的一声和二声的语调都接近四声,加上读音又不准便如此了。明明的父亲普通话相对标准一些,让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读音是否正确,但自己却发音不准,像这种现象更难矫正。幼儿期给幼儿创设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家长用方言与幼儿交流,幼儿便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方言)回应。

(2) 方言是一种情结。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家长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从而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本乡本土”的语言。经过对连云港市境内的四所幼儿园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市区钟声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有53名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海州区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有39名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县区两所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的仅有26名。与之对应的调查结果显示,钟声的幼儿普通话水平高于海州区的幼儿,海州区的幼儿又大大高于县区的幼儿。由此可见,家长讲普通话的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普通话水平。深入调查岗埠中心幼儿园,大(1)班20名幼儿平舌音、翘舌音混淆的有8人,舌根音、舌尖音混淆的有4人,长此以往,必然阻碍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在普通话教学中要克服方言的不利影响就要从根本上了解方言。

方言,又称地方话,一般定义为“方言是它存在的区域内各个不同区域的实际存在形式。”比如说山东方言就是汉语在山东的存在形式。对东营市区幼儿园所做的调查中有趣的发现,不但普通话与方言有区别,方言与方言之间也有区别。如:东营广饶一段方言:“下雪了,天bei (白)了,地bei (白)了,liao chu ni(到处)都bei(白)了,而利津方言就不知liao chu ni 是什么意思。可见,在同地区的

幼儿用方言也不利于交流。

(二)词汇上的差别

词汇是一个集合体的名称,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的总和,或某种特定语言整体里的词的总和。如现代汉语词汇、方言词汇、文言词汇等等。现代汉语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吸收其他方言区中的一些词语而构成的,吸收方言词是丰富现代汉语词库的重要途径之一。

方言词是指只通行在一定地区的地方话里的词,如上海话中的“白相”、南京话中的“异怪”、广东话中的“靓”等。方言词与普通话相比,有地区限制,没有全民族共通性,不同方言区人在指称同一事物时,说法不一,如“太阳”,湖北某地人叫“日亮”,北京土语叫“老爷儿”,其他不少地区叫“日头”;有时,同一语音形式也指称不同的对象,如“馒头”在普通话里一种无馅蒸发面食,“包子”指有馅蒸发面食,而在吴方言的某些地区却恰恰相反,“馒头”指有馅蒸发面食,“包子”则指无馅蒸发面食。

三、幼儿在普通话学习中怎样克服对方言的影响

(一)家长和教师共建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

新《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环境。普通话的学习也应如此,成人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如我自己的孩子背唐诗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开始学时就会把“入”读成“lu”,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纠正过来。

(二)成人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

1、不说口头禅,不说不文明的话,避免给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比较流行的口头术语——哇噻、酷毙了......

2、不说不完整的话和土语。如一幼儿告诉老师:我gankuo (口渴)了,想要去ha(喝)水。这些土语大都来源于幼儿的家庭生活。对幼儿学习书面语言影响很大。尤其是针对一直说方言的家长,应尽量避免说土语。

(三)孩子好模仿,愿意与人交流,父母应因势利导,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这就要求父母们本身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

1、通过听故事、说绕口令、看有益的动画片、看图书等方法,扩展幼儿的

生活空间,丰富生活内容,扩大眼界。例如:在讲故事中反复练习“树叶”“教师”等难懂的翘舌音。

2、做好普通话矫正工作

(1)教师的正确示范:教师要用正式的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讲给幼儿,语速要慢,以便幼儿模仿。

(2)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并对个别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音进行重复训练,从发音部位、发音口形、语感到语义都应找出弊病、解释清楚。如:“厨”和“醋”的发音中——ch和c的区别,二声和四声的区别等等。

(3)在生活中边玩边学边纠正,培养孩子的辨音能力。如:幼儿园里老师教孩子唱歌“两个好朋友”中有一句是两个好朋友,一个去买菜,一个抱娃娃,青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茄子、红辣椒。这句话中“菜、青、柿、子、辣”几个字发音很容易出错,平舌音、翘舌音、后鼻音、边音的区别。

(4)家长积极配合,让幼儿在园形成的良好语言习惯得到巩固因为

幼儿的语言带有家庭主要成员的语言特征,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使父母了解到自身的语言特点,首先舍弃方言中难懂的、过时的和粗俗的成分,逐渐的改正和进步。

综上所述,幼儿普通话学习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语言环境,只要幼儿能分辨出这是方言,那是普通话,了解到这两种“话”有不同的发音体系,并区别开来,掌握了发音规律,方言不难克服。

四、家园共同配合,树立家教新理念。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他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普通话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不仅在幼儿园加强实施对幼儿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幼儿家长中广泛进行宣传,并争取多种方法,引导家长注重对幼儿普通话的培养,争取家园共同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幼儿的长远发展看,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努力,尤其是家长要逐步加强语言修养,坚持讲普通话,克服方言的影响,净化和纯洁我们的民族语言,让普通话为孩子的成长开启成功之门。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文化语言学

简答题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学术贡献? 该书专门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当时以语言形式研究为主的时代卓然而立。它论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②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③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④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⑤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⑥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实际上是一本词汇与文化的专门著作。 2.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 异:人类语言学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方法如参照法、认同法等。 3.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联系与区别? 同:都强调人类与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4.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 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应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一种功能,而不是具体的文化因素。 5.中国文化语言学有几个学派?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个: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派、以陈建民为代表的社会学派。 同:语言研究必须要与它的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几乎全盘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建立独立的文化语言学科,注重语言的个性,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等。 异: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语言的人文属性;怎样评价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如何。文化派: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参照比较研究,认为可以从汉语来探求文化,也可以从汉文化来探求汉语。文化认同派:注重对汉语的文化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汉语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文化的结晶,追求汉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一致性。社会学派:注重探求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变异和运用规律。 论述题 1. 这是几组关于称谓语的原式和变式,对变式结构的特点 进行分类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叶利钦——叶氏,奥巴马——奥氏 马拉多纳——老马;贝克汉姆——小贝 穆托姆博——穆大叔;霍华德——霍二叔 莎士比亚——莎翁;萨马兰奇——萨翁 第一组是总统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加上“氏” 很显然是中外结合原因是中国人命名的是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进行的即姓+氏这种表达有庄重义故用于总统第二组是加了词头即 在人的姓前加上老或小这样的词头原因表示亲切和喜爱第三组名字的头字加上辈分 这里是按年龄转换的原因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喜爱最后一组在名字的头字加上翁翁指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20200523194512)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语言领域目标的表述,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表述要求并能实际应用,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内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分析和表述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分析和表述 【教学过程】 一、分析《纲要》中对语言领域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基本文件。对五大领域分别从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语言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 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 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 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 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 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 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试论述有哪些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0分 2双语阶段结束后,底层语言不会立即死亡,而是缓慢地萎缩,试举例论述语言萎缩的情况 20分 3简述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10分 4什么是等意异字和叠义复合?举例加以说明 10分 5语言接触后一把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举例说明 20分 6关于钢铁,枪炮和细菌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 () 汉文化起源的多样性。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东夷及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因此,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 (二)汉字的一统作用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尽管各地的人对同一个字还是说不同的音,但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实际上也就是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同时,由于汉字符号的表义性使汉字表示的语素意义长期稳定,从而使汉语记载下来的汉文化作品具有长期稳定的延续性,这就形成了长达几千年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汉字文化。而汉字文化反过来也使汉民族的语言自古以来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其稳定的延续性。 (三)佛教文化的融入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时期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渐渐融入汉民族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潮海陆并进,涌入中国,在北方更加上少数民族武力的推波助澜,佛教变成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唐朝,佛教大盛,玄奘在印度求得重要的梵文经本,开始了三百年的佛经运动,从此佛学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分合和人口迁徙 从黄帝到清朝,中国境内曾出现过大大小小共八十多个王朝。割据和统一,依长江的南北对峙,北方王朝的南进等,分分合合的社会政治历史使社会动荡,人口迁徙。这样的结果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 退缩到宗教领域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移民在放弃母语后,掌教的神职人员仍使用希伯来语诵读讲解犹太经文。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1.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2.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13.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1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 20.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7.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数量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 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34.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 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39.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范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和内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语言领域目标的表述,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表述要求并能实际应用,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内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分析和表述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分析和表述 【教学过程】 一、分析《纲要》中对语言领域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基本文件。对五大领域分别从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语言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如同它研究的对象——人类语言那样普通显现,没有什么特别艰涩的,这是大多普通人在第一感观中的认识。这样可以说是将语言学简单而且表面化,这是肤浅的理解,如此这样,就无法深刻的探索得语言学的本质。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认识而且还很固执的笃信自己的判断 呢?这是因为视野,大众只是看到了语言在自己存在的时代,自己生活的群体间的交流。也就因为视野决定了对语言格局的把握,决定了对语言区间的把握。 语言的区间存在多样性,有历史的区间,有地域的区间,特别还有未来的区间,而种种区间间有距离,有距离也就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单从语言讲,它是用来沟通人类情感的,它是人类感情、思想、智慧的载体,而一种天然的距离阻隔了今日与历史的对话,本土与异域的交流,今天与未来的传承,那么语言学作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为消除这种障碍构筑彼此对接的轨道,以一种平台使他们交流畅通。交流才是语言的本质,交流流畅是语言学的功能所在。 我们若只认识到语言学在人类语言交流的本质职能,也无法深刻的理解语言学,而只是使语言学平面化,不能使其主动影响社会交流的功能,也就削减了它的职能。我们还要在语言发展的轨迹上,以一种科学态度审视,揭示其本质。 语言不仅是讲述客观事实,而更重要的是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在传递中发生了变化,如遗失现象,还特别的是反义现象,

这些特点也就是语言学存在的意义,那么情感就为语言的发展的隐性动力,而情感抉择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征,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这就是我们依语言的表现特征探知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情感特征,从而解读他们的心理。

语言的发展当然不只在主观因素,还有众多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的共同特征就是:语言的不通存在,他们彼此要在碰撞中融合。例如我们中国语言,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调为基础,而就在北方语言区上也依然存在历史进程中传递下来亦然消失的语言的痕迹,特别表现在口语上,更具体讲如陕西人说“快”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连串的“音读”我们即就是用音标也无法注明。 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其研究的主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由此,在教育部发达历史环境下,以此沟通学习者与先贤们智慧、情感上的共鸣。而今天,我们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为何?因为今天教育的发达普及,群体间拉近了沟通交流的重心,那么彼此重合度高了,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一体化,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彼此的抵触融合在所难免。我们的语言体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引进了音标,此为国际通用。还有在文化融合中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彼此有借鉴。如字体我们由过去繁体字表象功能更强,而简化字叙述性更强。而音标的引入,还有我们语言教育的一种取向,使我们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有彼此影响。用音标字母表示词语,而且还有讲汉语总是掺杂英文单词,这已是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训诂学。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的。它主要包括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上的两个分支,它们虽然相互联系,但重点很不相同。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意义,还有实践意义不同,它们对人类的其他活动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定义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同时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人类之所以会有文化,而其它动物不能有文化,其原因除脑力的差异以外,便是语言能力的有无,故语言对于文化的关系极为重大(Ellwood C ·A·,Cultural Evolution)。欧美的语言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们,如洪堡特(W ·F ·Humboldt)、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等也都有过精彩论述。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社会语言学是一个很大的术语,它覆盖了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多样性的特征,他们的功能特征和说话者的特征以及这三者在言语社团中持续的交互作用和变化。它试图揭示出那些能解释和限制言语社团中语言行为和作用于语言行为的社会规则和规范,同时,也努力去确定语言多样性对于说话者的符号性价值。而这种由语言的多样性产生的符号性或象征性特征,是语言功能差异的必然结果。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本土性、多样性、传统性、时代性、实用性、温和性。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与语言变异(1)、.性别与语言变异(2)、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3)、集团用语(4),集团用语中主要有行话、单位用语、专业用语、术语、隐语和黑话。其中(1)(2)是从“属性论”的观点探讨语言的使用状况。一种语言即使在同一时代、也会因说话人所属的地区、年龄、性别、身份、修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特别值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幼儿具有了一定的语言素质后,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吸收知识、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做准备。也利于幼儿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对其进入小学后及人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 1.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 三岁后的幼儿各部器官发育渐渐成熟,语言能力的发展很快。这时期的幼儿有进行交流表达的愿望。我们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作出良好的示范,如发音标准清晰。若在该时期幼儿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纠正是很困难的。 在对幼儿进行词汇和语法的教育时也应如此。在正常情况下,幼儿在三岁左右可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量,发展到五 六岁即可掌握3000~6000个左右的词汇量。同时幼儿也从最初掌握简单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 2.良好的口语表达是学好书面语言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时期,教师就应时常教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尽量完整地表达出来,培养孩子“想好再说、有逻辑的说”的表达习惯。只有幼儿园学到了良好的口语,才能为小学后更深入地学习书面语言做准备。 3.幼儿园语言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全面科学发展。 幼儿通过语言教育,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工具――语言,为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组成 1.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 语言的作用在于交流,交流的前提是使对方听的懂。只有无误的发出语音才能使被交流方听懂、接收和传递、反馈。要使发音准确,必须确保听音的准确性。我们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幼儿这方面的发展,即重视发展幼儿期的听觉能力。教授他们准确地听音、辨音,正确区分差别不大的相似音。 2.丰富幼儿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幼儿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口语表达,影响思维意识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教育者要有计划地通过日常生活和各科教学活动等多种渠道向幼儿灌输新词汇,使其能正确地发出词音,理解词义,准确熟练地应用。 3.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即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词汇,能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交流。要教育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和良好的讲话习惯,训练幼儿对话的能力及完整讲述的能力。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不完整。 不少人认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只是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发展口语表达。这毋庸置疑是片面的看法,完整的语言教育不仅包括口语表达,且还应重视与早期阅读、识字教育的结合培养。 2.偏重语言课,忽视日常语言活动。 我们应意识到,语言课并不是可以进行语言教育的唯一途径,我们更要发掘出日常生活的教育力量。目前,多数幼师进行语言教育时,只注重课堂教学,通过儿歌学习、故事讲述等

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2、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 [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D]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2. [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9. [9]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2、理论观点综述: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具有和其他领域的流行语一样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语言学领域的特色。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比如有的学者所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 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这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的;还有研究者从语言中的修辞角度进行解释,网络流行语的各级语言单位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有的则是从审美观点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适应时代发展,更加迫求文明、美感和高雅。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借鉴先前研究学者的经验,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12年3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 2.2012年4月撰写初稿。 3.2012年5月修改完成。 主要研究内容: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化语言学英文名称:metalinguistics 课程代码:[JX042006]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 修(制)订人:郝鹏飞修(制)订日期:2014年9月1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订人: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文化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范围内。本课程以基本掌握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汉字和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认识汉字、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3.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内容(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语言学的概念、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要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三个层次 3.文化语言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4.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对文化和文化层次的理解。

第2章汉汉语语音与汉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中国文化对汉语语音的影响,由汉语语音的特点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教学要点: 1.汉语音义结合的特点 (1)一音多义(语素)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一音多字造成汉语的奇特现象 2.语音特点形成的文学艺术手法 (1)双关 (2)借对 (3)幽默的谈笑艺术 (4)歇后语 3.汉语语音特点形成的民俗 (1)吉祥语与吉祥物 (2)禁忌语 4.语音特点形成的制度—避讳 教学重(难)点:汉语语音的特点与中国文化特点的关系。 第3章汉字与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字性质和特点,掌握从汉字中了解历史文化信息的方法。 教学要点: 1.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1)文字使语言突破了时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 (2)文字使语言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传到远处 2.文字的形体反映了古文化的演进 (1)古文字反映古代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 (2)古文字反映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 (3)古文字反映审美意识的起源 教学重(难)点:汉字的结构;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4章汉语词汇与汉文化(8学时)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人们用来交流生产经验,交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交际工具。人们在劳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语言,因此,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让幼儿正确地掌握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学会了语言,可以运用语言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例如,幼儿运用语言才能对已经认识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比较浅显的道理。 语言又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工具,它在幼儿教育的全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教幼儿学习唱歌、绘画、游戏等,都必须运用语言。另外,只有幼儿有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能听懂老师和同伴的话,接受教育和进行交往。 语言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使幼儿用词表达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并进行铭记;语言不仅使幼儿有可能直接去认识事物,而且能使他们间接去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使认识的范围扩大,认识的内容加深;语言还使幼儿增强认识活动的有意性,使幼儿

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 发展幼儿语言和向幼儿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是在同一过程内完成的,任何语言不是空洞的词句,而是含有一定意义的,当幼儿在接受成人教育的同时也就积累了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掌握一定的概念,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如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要求幼儿在早晨看见人们会说“早”,请别人帮忙时会说“请”“谢谢”,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就丰富了幼儿有关“早”“请”“谢谢”等的词汇,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二)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到3岁以后,大脑发育迅速,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的语言,这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另外,3—6岁这个时期,随着他们接触范围的逐渐扩大,在周围生活环境影响下,幼儿说话和交往的需要日益增强。如幼儿爱说话,爱提出疑问,喜欢听人们讲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也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等等,如果在这个时期得到正确的教育,幼儿的语言将会迅速地发展,不仅学会的词汇量日益增多,并且还逐渐能用单句、复句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反之,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幼儿语言的发展就会缓慢,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

第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任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从小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2、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 教学重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 教学难点:对任务的理解 学情分析:有心理学“言语”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这部分认识能容易些。 教学方法:交互式平板电脑、讲述、启发、讨论 课时:2 新授: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白板) 学生看书、讨论→老师概括板书 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基础 2、语言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工具 3、语言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4、幼儿学好口头语言,为入小学学习书面打下基础 5、适时进行语言教育可促进其语言迅速发展,否则补偿就 很困难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任务(白板) 学生念书 1、《纲要》规定

培养幼儿清楚正确的发育能力,学习说普通话,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少数民族儿童学会民族语言。 2、对任务的理解(白板) <1> 培养幼儿清楚正确的发育能力,学习说普通话 A、学好语言,可更好地听懂别人的话,别人也能通东 自己的话。 B、作为政治任务,要学好普通话 C、幼儿学习教语言,越小越好 <2>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看书、找出丰富词汇指教正确发育理解词义学会正确运用 (个别学生朗诵)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 <3>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板) 提问:你认为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板) 提问:你认为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指的是什么? 课堂练习: 1、教有幼儿学习“一儿一意”这个词怎样才算幼儿学 会? 2、培养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兴趣多指的是什么? 课堂小结:按板书进行 作业:幼儿语教的任务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