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1课 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1课 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1课 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1课 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1课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教学设计

第11课胸怀全球迎接挑战走向世界的中国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即将进入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他们渴望了解世界,并开始关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但由于他们知识阅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欠缺,因而需要引导学生认清世界格局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步入未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的道理,引导形成国际眼光。2.了解“中国作为世界中的中国,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的事实,引导建树开放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我国在国内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国际地位也更加有效地得到提高,在国际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由此优化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初步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走进wTo”,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互相需要的关系。通过“世界舆论为什么用‘双赢’或者‘多赢’来形容中国加入wTo?”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的道理,引导形成国际眼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最后一个单元“走向明天”,这也预示着我们即将

要告别初中生活,迎向挑战的明天。如何让自己的明天走向辉煌,伴随祖国的前行健康成长呢?为此需要我们把握今天,特别是认清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的大形势,先请大家观看下面一段影视录像。投影幻灯1:播放“XX北京申奥宣传片”教师:这是XX年北京申奥宣传片,在这短暂的几分钟内,它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积极健康、安定和谐、蓬勃向上的中国新形象。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一致认可。XX年

7月13日,中国成功取得了XX年奥运会的承办权。其实在1993年,中国曾向国际奥委会申请承办XX年奥运会,但最终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请大家想一想:为何相隔8年之后,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师生议论之中引导明确:因为中国变得更强大了!)教师:是的,是中国的强大,中国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是XX奥运会的坚强后盾。最终中国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其实,在同年的11月发生的一件大事,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XX年奥运会!它使得我们的眼光更具国际化,它使我们的改革开放向更深更广的层次上发展。它将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就是——投影幻灯2:播放“中国加入wTo的历程”【新课讲授】投影幻灯3:“中国入世议定书签字仪式”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XX年11月11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教师:请大家思考:中国为何要申请加

入世贸组织?(注:初中生对世界贸易组织不了解,所以让初中学生来直接讨论“双赢”或“多赢”有点太难了,所以在这里我把这个讨论问题分成两个小问题:“中国为何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和“世贸组织为何欢迎中国加入?”这样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投影幻灯4:问题一“中国为何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教师: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问题,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关于wTo的资料,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集中发言交流。投影幻灯5-11:wTo组织简介(共7张幻灯片)世界贸易组织大楼位于日内瓦莱蒙湖畔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1月的关贸总协定(GATT),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代替关贸总协定正式运行。目标:各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至XX年5月成员国达152个,占全世界国家的4/5。其贸易额已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九十。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贸易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部长会议、总理事会、争端解决机构)

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是解决纠纷。

--龙永图

生产全球化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组织答案:“地球已成一个村,世界正成为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排除在世界之外而孤立存在。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加入wTo,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世界经济中来,制定出有利于我国的规则,吸收到更多的外资,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从而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投影幻灯12-13:“资料卡片”(中国入世五年的成就)(共2张幻灯片)【幻灯片13的内容】入世五年来,可以说是一年一个突破,一年上一个台阶:XX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XX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XX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XX年财政税收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XX 年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XX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教师:集中到一句话,就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投影幻灯1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教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参与到世界的大合作中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积极要求入世。可是大家再想一想:世贸组织为何也热烈欢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呢?也就是说对他们有没有好处呢?投影幻灯15:

问题二“世贸组织为何欢迎中国加入?”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组织答案:“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西方国家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也正是看中了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来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投影幻灯16:“资料卡片”(外国投资的收益)【幻灯片16的内容】受益的并不仅仅是入世后的中国一方,中国经济平稳强劲增长也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各国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商机,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统计数据显示,入世五年来,中国进口总共约2.4万亿美元的商品,外国投资者从中国总共赚取了约579.4亿美元的利润;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400家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回报率高达22%。教师:集中到一句话,就是:“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投影幻灯17:“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教师:世界是一个整体,大家都生活在“地球村”中。中国必须融入到世界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没有中国市场的世界也是不完整的世界市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教师:如今,我国为了更好地积极利用wTo这一平台,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正在不断调整自己,完善社会运行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人权保障、金融、关税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调整,以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需要,适应wTo

的规则,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这五年里,我们积极融入到世界中去,也在努力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XX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就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在为人类的体育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注定要成为21世纪全球舞台上引人瞩目的重要一员。投影幻灯18:温总理在哈佛的讲话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138和P139楷体字部分,并回答P139的第1问。

昨天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明天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和充满希望的大国。

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这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愿意并能够、事实上也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投影幻灯19:活动“我来说说”(列举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实例)学生发言投影幻灯20-23:(朝核六方会谈、中国对外援助、中国维和部队海外执行任务、参加东南亚海啸灾难的救援等)共4张幻灯片

截至XX年,中国已向16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援助项目达XX多个,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8万余名

管理和技术人才,减免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债务,其总额逾160亿元人民币。教师: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这些作用、影响力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上,同时在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也有所表现。XX年奥运会就是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此为平台,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国愿意并能够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投影幻灯24: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幻灯片24的内容】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加和参与了全世界135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解决如反恐、环境问题、跨国犯罪等全球性事务。

积极参与解决地区事务,在朝鲜半岛核危机、伊拉克等问题上,我们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组织并参加有关的国际合作,树立了一个大国的风范。正如拿破仑所说:“一个巨人沉睡着。让他睡吧!一旦醒来,他会震动世界。”今天,这个巨人正在醒来,正在为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负起应有的责任。中国正在实现和平崛起!中国正在努力为建设和谐世界而奋斗!教师:我们坚信逐步强大的中国一定会成功地解决环境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等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我们坚信逐步强大的中国一定会把XX年奥运会办成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我们坚信逐步强大的中国必定会成为世界舞台上耀眼的明星!课后探究:投影幻灯25:课后探究

(利用网络、报纸等相关资料收集中国政府在加入wTo后,为了遵从“村规”,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了哪些重大调整?)板书设计:第五单元第11课胸怀全球迎接挑战第一框题

走向世界的中国一、走进wTo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双赢2.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二、祖国国际地位在提高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第11课胸怀全球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门槛,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事实;从中国与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中,更好地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的优势和差距;认识祖国建设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由此增强危机感和责任心。(二)能力目标: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交往现象的能力;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心祖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当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重难点】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课首先通过“了解当前的国际竞争”这个栏目,说明大步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适应当今时

代两大主题的要求,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并积极参与,由此才有可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然后在“认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个栏目中,通过面对发展机遇的历史对比,指出中国现在再次面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由此印证机遇与挑战同在的道理,从而说明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是实现祖国腾飞的两个侧面;最后,在“增强忧患意识”这个栏目,针对我国能否切实抓住机遇的重大问题,联系中华民族正在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引领学生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借用直观、丰富的教学素材设置情景,增加课堂教学氛围的感染力与亲和力;通过活动和一系列问题贯穿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突出情感和能力目标,提升学科特色和学生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体教学程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当今国际竞争实例等材料,了解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新课讲解:(一)了解当前的国际竞争1.1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活动(共同分享):列举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实例(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学生交流(略)教师小结(投影图片):(1)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等国围绕取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而进行竞争;(2)中日围绕俄罗斯石油管道问题展开激烈竞争;(3)中国政府

强烈反对美国政府再次受理针对部分中国纺织品的设限申请;(4)“韩流”文化对其它国家文化市场的冲击;(5)激烈的体育竞争。过渡:国际竞争时时、处处存在,而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那么其实质究竟是什么呢?1.2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材料分析:(多媒体)材料一:二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作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关键,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50年至1976年间,日本花费了60亿美元引进了1700多项先进技术,差不多把西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科技成果都吸收了进来,创造了价值XX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从而实现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纷纷提出高科技发展战略,如美国的“科技发展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科技和教育放在经济发展基础的重要地位,如东盟的“科技发展中期计划”,埃及的“国家科技政策框架和战略”、中共“十五大”确定的科教兴国战略等。设问:(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应如何应对?学生活动、交流(略)教师归纳:上述材料说明,国际竞争表现在许多方面,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国际竞争,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关键在于抓

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发展经济和科技,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历史和现实表明,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善于把握机遇。(二)认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1

面对发展机遇的历史对比活动(以史为鉴)(1)列举世界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过的世界强国学生活动,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投影下面资料:资料:英国抓住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期,在19世纪成为世界最强的工业化国家和世界经济、科技中心,成就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工业革命拉开了生产力调整增长的序幕,美国抓住战略机遇期,成为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逐步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从而在独立战争后百余年间由一个经济落后的殖民地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利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大量“特需”订货的机遇,几乎面临崩溃的日本经济起死回生,并一跃而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分析他们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3)谈谈他们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学生小组讨论、谈感悟,教师总结:以上史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优势,就要重视机遇,善抓机遇。抓住了战略机遇期,往往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旦丧失了战略机遇期,则必定会落到时代潮流的

后面,甚至被动挨打。2.2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投影图片)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在21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大好时机。”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活动(学思结合):结合下列材料,小组交流讨论:我国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投影)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大国纷纷与我国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全面伙伴关系”、中日“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等。(图片、资料)材料二:“863”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在前沿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原创性成果:在信息技术领域,研制成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人类功能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研究继续处于世界前列。在能源领域,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能系统,使我国自主研发的模块化高温气冷堆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图片、资料)材料三:XX年末,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跻身世界贸易大国前三强,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和对外

经济合作也迈上新的台阶。(图表、资料)材料四:在近几年世界跨国投资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钱往中国跑”的现象。《XX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是中国和印度;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位于发展中国家首位。

世界企业500强中已有95%在中国投资,且规模大,领域宽,覆盖面广,这对扩大外商投资的整体规模和带动中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较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图表、资料)学生活动、交流(略)教师(投影):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从国内来看:1.市场巨大并正在不断拓展;2.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3.制造业规模齐全并有一定技术水平从国际来看:

.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2.以信息、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成就,为我们以较低成本尽快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3.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外资创造了有利条件;4.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3中国发展应对的挑战活动(各抒己见):我国发展要面临哪些挑战?(思考并与同桌交流)学生活动、交流后,教师展示相关图表、图片材料:经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科学技术水平、

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人口负担、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污染等。(投影)中国发展面临的的挑战

(1)我国经济、科技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我国自身建设存在不少困难,如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3)加入wTo给我们带来一些新挑战(三)增强忧患意识播放视频《天安门升旗仪式》活动(知识竞答):1.请说出本歌曲的相关背景知识(《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当时田汉因为宣传抗日被捕入狱,歌词是在狱中完成的。聂耳拿到歌词时非常激动,一口气就将曲谱出来了。其时是1935年,日本人在占领了东三省后,再占热河,开始华北分离运动,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师:XX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2.你认为我国有必要以战争年代形成的这首歌曲为国歌吗?(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国际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以及国家利益的差异决定了西方世界不会停止他们对我国的种种遏制和干扰等方面去思考。)总结: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虽然中国已经建国了,不再是最危险的时候了,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应清醒地记得: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生死存亡的经

历,现在的中国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以后的我们还将面临种种危机和方方面面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时时敲响民族危机感的警钟。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活动(探究园)(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由谁提出的?它的涵义是什么?(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学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投影)(2)你知道哪些典型人物和事例?请举例(让学生讲典型人物的事迹。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投影以下内容:陈天华遥寄血书、杨靖宇献身抗日、华罗庚、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满怀爱国之志,献身祖国)(3)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又应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呢?学生活动,教师总结: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2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活动(情感升华):展望未来,立足现在,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学生活动,教师总结:为了振兴中华大业的实现,我们当代青年需要坚持将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国家利益,并切实把这些口号真正落到实处,从现在的学业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克己奉公,忠诚守信。三、课后拓展请同学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题准备演讲辞。在小组交流、充分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基础上,组织班级演讲会。四、教学反思第11课胸怀全球迎接挑战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一、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苏人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11课第三框题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在饱受战争创伤之后,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认识到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更应该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经过战争的硝烟,也体会不到和平对人类的宝贵,因此有必要通过这课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二、学情分析:(一)

针对的问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了解国际形势,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帮助学生体会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形成国际意识,自觉投身于保和平、求稳定、促发展的行列中,认清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归纳知识、表达观点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是进行基本国情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二)学生的需要

九年级学生对国内外时政消息比较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教学,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资料和信息的能力,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三、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理解:和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维护世界和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和谐世界理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和平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珍惜今天相对和平环境,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体验战争的痛苦与和平的幸福,培养学生反对战

争,热爱、维护和平的人文精神与情感。教学难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五、总体设计理念和基本思路:新课标明确指出:“时事政策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品德课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注意切合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及九年级学生实际,运用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整合学习内

容,展开学习过程。而此课《心忧天下向往和平》内容比较抽象,如何将思维中的抽象还原为思维中的具体,使之从直接经验中真正掌握知识?只有将课本的知识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的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把课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此本节课结合时政热点,设计五个教学个环节:1.欣赏歌曲2.历史再现;3.自由辩论;4.现实探究;5.漫画欣赏。总之引导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体验战争的痛苦与和平的幸福,培养学生反对战

争,热爱、维护和平的人文精神与情感是本课的基本思路。六、基本教学过程:【导入】:1.

欣赏歌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世界和平》,请大家注意听,并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给你怎样的感觉?迷人的春光融化冷战的冰霜

对话的笑声淹没对抗的炮声

欢乐的篝火熄灭昔日的烽火

和平的绿装覆盖大地的洪荒

严密的封锁绽开心灵的门窗

战争的血红渴望和平的绿装

亲人的团聚胜过万金的家书

飞翔的鸽子衔来友好的阳光

和平的鸽子衔来绿色的橄榄枝

和谐的家园谱写友谊的交响诗

和平之歌唱响五洲四海

和平之花开遍海角天涯【学生回答】:(略)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分析:①歌曲的每一处用词造句都是那么凝练、精致,迅速进入美的意境,让人听后如醉如痴。其实仔细品味,歌词中的“冷战”、“对抗”都是我们中学课本中的词汇,词作家将它们在歌词中赋予了新的内涵,“春光”、“笑声”和“冰霜”、“炮声”巧妙对比,让人很容易体验到一颗颗心灵在热切呼唤。这是全世界六十亿人民的共同期盼。②词作家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歌词的联想颇有深度。“烽火”让人想起两千多年前的烽火狼烟、“烽燧戏诸侯”;听到此,脑海中很容易就浮现出古代山峰之上一个个烽火墩台的景象,甚至一下子就想到烽火点燃、一呼百应的壮观场景。③

“洪荒”两字让人由古及今,除了惊叹用语大气外,还油然而生贴切的敬意,“覆盖洪荒”,多么宏大的气魄,而《世界和平》恰能具有如此巨大的覆盖力。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诗句不觉让人想到战争下的亲情,时至今日仍令人感到身临其境。然而,即使是万金的家书,也不抵亲人之间真正的团聚更富有和谐的意境,正是透过通俗的

语句表达出这个祈愿,对和平充满了畅想和希冀。⑤鸽子在传说中曾口衔橄榄枝为战火中的人们带来和平的信息,基于此,它被赋予和平使者的美誉。词作者巧用这一典故,让鸽子仿佛有了灵性,橄榄枝也在这里被突出,显得意味深长。最后总结:“和平”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个词汇在世界人眼中永远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它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正是因为一直都没有完全达到,也没有真正的得到过,更因为它的美好,才有人们不停的向往,需要不断地追求。出示课题——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板书)【转承】2.历史再现:为了呼吁和平,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他们热爱和平的心愿和情感。和平是他们的心声,也是我们全人类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声,人们渴望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然而,战争的烟火时常都在世界各地蔓延,那冰冷的武器和无情的战火随时都让和平鸽在哭泣。这不禁要让我们开始反思:战争到底给人类自己带来了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借助一张张的历史图片来探寻问题的答案。展示图片2-4:提问1:中国在百年近代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战乱蒙受了怎样的巨大损失?【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名

称主要内容《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通商五口岸《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赔款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素质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化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化的含义,并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评价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学生学习目标的要点:1。知识目标: ◎了解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之间的一般规律。 ◎要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理解替代品和补充剂的含义。◎了解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能力。◎运用商品价格变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相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 ◎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变化,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

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 讨论和探究教学法是主要方法。 -课程计划设计- 同学们,我们都在经济生活中,时刻感受着生活价格的变化。 1 的影响。不久前,学生们利用周末做了一份关于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学生们组成练习小组,或者参观大型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采取访谈、成绩单、问卷等形式。调查城市居民。基于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将向大家展示两个更具代表性的调查报告:(1)调查对象:超市员工物价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售的下降。(2)鸡蛋和海鲜销售增加。(3)大米、面条和蔬菜的销售变化不大。(4)特价期间销量增加。(2)调查对象:行人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文字记录) ①不能加油或吃肉。 (2)月支出增加,但必须购买食品,一些有价值商品的消费减少。(3)私家车使用量减少。 (4)用海鲜和鸡蛋代替猪肉,尽量用电器做饭。(5)随着价格的上涨减少商品的购买。⑥对生活影响不大。 通过以上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一、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班的两个学生写、导演并表演了一个短片《在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知识总结

政治初三第七课知识框架 一.基本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P42 P79 P118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什么? 把坚持党的领导(其它两方面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机统一起来。 二?如何实现基本目标(共4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2)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为了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 政治权利,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 国家性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如何?人代制 决定

(4)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常识 O1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 02机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 03职能: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04人民代表大会的类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05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机关的关系 06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07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08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09人民代表大会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 01队民代表的产生:民主选举产生11人民代表的广泛性 01次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18重要性 3?坚持xx的方略 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3、4两点详见后) 5?这样做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 能。(1)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P60 P118 P118 (2)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学方案)

( 政治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扬起自信 的风帆(教学方案) Studying politics can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society earlier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教 学方案)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课时) 我能行 一、学习目标 1、肯定自我,体验自信的感受,懂得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坚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区别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懂得什么叫自信以及自信的表现。 二、学习重点 对自信含义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挑选自己认为最自信人物的图片事迹等资料。

2.模仿自信者、自负者、自卑者的言行。 四、自主学习 1、写一写:“我能行” 说一说: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试一试 1、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 2、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纳起来,就是在思想上“我能行”,行为上“我能行”,情感上“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 3、完成课本p20的表格内容 3、青蛙的故事 一群动物举行比“大”竞赛。老牛走上擂台,台下一片呼声:“大!”大象登台表演,台下又一片欢呼:“大!” 青蛙看在眼里,很不服气,跳上一块巨石,鼓起肚皮,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继续鼓肚皮,嘭的一声,肚皮破了。 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高中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因为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可能会让学生感觉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知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成为一大难点。所以,设计通过媒体片段,将身边事带进课堂,从媒体片段中更直接地感知,同时通过挖掘身边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爱国并非抽象而是具体的。 【教材分析】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是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模块中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的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重点是在于将课本理论的东西用现实情境再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内涵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教学案例】 汶川地震的视频,温总理的“多难兴邦”“断臂王子刘伟”“奥运会和字”;李卫“跪行高考路”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7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讲授新课: 探究一 播放汶川地震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谈谈对温总理那句“多难兴邦”的理解, 学生:略 教师归纳:灾难为什么能够兴邦,不是因为灾难本身可以兴邦,而是在灾难中所涌现出来的团结的民族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 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如98年水灾,03年非典,08年冰灾,还有地震,10年玉树泥石流,以及今年云南地震;在发生这些灾难的时候,我们特别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们说灾难虽然是不幸的,但是灾难却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变,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归纳: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提问:为什么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1)它植根于辉煌的传统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中,更彰显于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形成) (2)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作用) 过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那中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呢,我们接下来看第二部分 探究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下面我们逐一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有人说: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个人是一条虫;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很早就意识到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而这种意识慢慢的上升为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国家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我们中学生之所以要关注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靠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经济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上的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到建国100年时,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 A.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 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D. 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个体经济 D.国有经济 5.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是 A. 公有制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 A.基本政治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根本制度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C.我国的分配制度 D.中国*的性质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我国只能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③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的发展。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0.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应该 ①要提倡奉献精神②要落实分配政策 ③要反对平均主义④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必须 A. 达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B. 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以缩小贫富差距 C.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为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正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我知我家》教案 沙河市蝉房中学 刘聚书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 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

【配套K12】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1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七课测试题

第七课综合训练 天河中学朱秀娟 (一)单项选择题 xx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这部法律被认为全面准确体现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据此回答1—2题: 1.制定物权法的立法依据是() A.宪法 B.民法 C.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D.我国的分配制度 2.现阶段段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和“两个100年”的目标的最终目的是()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现代化 C. 实现小康水平D。构建和谐社会4.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和国家提出了“四个尊重”的方针,这“四个尊重”是() A.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B.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C.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D.尊重老师、尊重父母、尊重长辈、尊重同学 5.看右图,图中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均属于() A.个体经济 B.集体经济 C.国有经济 D.私营经济 6.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 A.国民生产总值比xx年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 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xx年广东统计数据表明,在2.17万亿元的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了约4成,比xx年总量翻了一番多。这表明,民营经济() A.已具有明显的公有性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D.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8.600亿元的少儿零花钱呼唤理财教育。因为消费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与社会密切相关。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做到() ①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多种所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

高中思想政治《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一《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教材在第三课着重分析了我国的政府性质和主要职责,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通过履行其职能来对人民负责。本课则以此为基础讲述了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及依法行政的意义。所以,本课拟在分析视频《整顿扶贫资金》让学生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突破这一重难点:依法行政。为第二框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2、能力: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的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可能滋 生腐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行政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涉足社会较浅,特别是直接与政府的行政方式和方法接触相对较少。虽在初中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在生活中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由于本课涉及了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法律知识,所以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五、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和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去政府机关,调查政府行政的程序。 2、到市区街道找些小摊贩,了解城管人员执法的状况。 (二)、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政府依法行政,为民办事,对民负责的案例,并制作课件。 2、搜集郓城XX 中学校外小商贩影响交通的典型材料,制作课件。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用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政府要依法行政。 1、掌握国家权力的政府公职人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滥用职权吗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测试题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据此回答1—4题: 1、材料中的“国情”最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B、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人口数量多,素质较低 D、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 2、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B、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我国的根本制度 3、下列对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有() A、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也属于公有制 B、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C、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要使公有资产在各个部门都占优势 4、下列关于“集体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②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④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从东部地区率先开放到西部大开发,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促进中部崛起,党中央的这一系列决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共同富裕 B、同等富裕 C、同步富裕 D、同时富裕 6、“同在跑道上赛跑,总有一个第一”。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共同努力就能同时同步富裕 B、共同富裕、全国致富是不可能的 C、同时富裕、同步富裕是不可能 D、先富后富的差别最终导致两极分化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京隆重开幕。胡锦涛向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叶笃正、吴孟超颁发奖励证书和500万奖金。据此回答7—8题: 7、500万奖金属于()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资本分配 D、按技术分配 8、这样做() ①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②会导致两极分化,使收入过分悬殊 ③能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和带动作用④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非公有制经济() A、与公有制经济是对立的 B、不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高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高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高三政治公开教案 题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班级 高三(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学会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材料、整合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近几年,江苏考题对材料分析题的要求的分析,从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分析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教学,使学生能从对材料分析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种对这种题型的理性化的感觉。 教学重点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 怎样去分析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此很难把握,这是学生的弱项 教学过程 材料题是高考必考题,它可以以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探究

题的形式出现,本主要探讨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一、怎样把握材料 1、审题时先审设问后审材料。 审设问可以节约时间,阅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可以提高效率。 2、材料划分为明确的层次,每层都相对应运用相关的常识。 一种是可以直接把材料划分为明确的层次,每层都相对应运用相关的常识,如2006年38题材料一。对于这种材料学生可以从标点符号上,就能明确划分。 例题:(2006年江苏政治卷38题) 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国家职能的? ①我国应对禽流感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在国际社会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体现了国家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 3、要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几层意思,然后运用有关常识分析。 另一种是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几层意思,然后运用有关常识分析,这有难度,对材料分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2006年江苏38题材料二。

关于九年级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教案

关于九年级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 关于初三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 侯各庄中学赵海涛 面对中考的开卷考试,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成功有不足, 现加以总结反思。 本课我主要采用研讨课的形式。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 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校学生的 现状,我把本课教学流程设计分成三部分: (一)教师设置情境、分组投递材料; (二)师生共同参与、多方寻求答案; (三)学生交流感受、回归教材总结。 在教学流程的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学生参与的程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回归教材后,学生对教材中的重要观点或理论的理

解度明显加深。 在教学流程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有以下的不足:(1)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材料的把握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课本要求的范围。导致“卡壳”。 (2)教师在教学流程地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对相关的有用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抓住,并成为教材内容 的突破点。也就是说,教育机智尚有待积累与提高。(3)教师要加强学生收集课外信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改措施: 面对中考的改革,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学生的思 维更活跃,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共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 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实践,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 也暴露出一些自己的不足,如知识面不够宽,应对突发 事件的能力需要加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决心积极 参加进修,不断学习,努力拓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 时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充分备课,上课,以更加饱 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侯各庄中学 赵海涛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7)》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二、【课前预习】 结合评测联系进行课前预习,把握预设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唇齿相依》 思考回答:1、唇齿是什么样的联系?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城门和池鱼是怎么联系上的? 3、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 学生活动:(小组回答) 简单总结,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讲授新课: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联系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它找出来。 (1)联系的含义 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 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联系以后,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探讨联系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咱们先简单把这一框浏览一下,看看课本中总共讲到了联系的几个特点?课前咱们也已经把学案发到了每个同学的手中,并且根据联系的特点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下面咱们就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讨论研究成果。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学生使用的素材) 材料一:图片:工农业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材料二:《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 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材料三:《原理与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提问: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引导思考: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

政治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让政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活动意义: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常规的课堂学习之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在拓展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亲身经历中,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动手动脑的检验之中,更甚者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此次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政治(参政议政)与生活的融合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学习的时政辩论式活动,巩固小组内的单位团结,从而活跃学习氛围,增长整个班集体的学习兴趣及团结意识,促进建设和谐型、竞争型、互助型的班级氛围。 二、活动的目的及要求 1、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 2、培养和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进的精神,增强他们 的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及责任感,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实施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班级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活跃班集体的学习气氛; 4、为创建学习型、竞争型的班级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渠道及方式借鉴。 三、活动时间:待定(初步定为班主任实习的第三周) 四、活动课时:60分钟(占用两个班会课课时,进行完活动之后,剩下时间组 织学生进行自习) 五、活动地点:待定(最好是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课室) 六、活动对象及人数:高一**班全体学生计**人 七、活动对象分析 1、由于此次第二课堂教学对象为西江中学高一的新生,刚刚经历中考的 他们,在初中所接受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将要进行的高中思想品质 课程学习具有质的区别及跨越,考虑到他们有可能对高中的政治课难 以适应,特地开展这样的时政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为更好地适

高中思想政治《政府:国家行政机关(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思想政治② 必修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1 课时政府:国家权力机关

课题: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 1课时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分析】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5 规定的“列举生活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的要求。本标准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学习并理解 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职能;并结合日常生活,体会自己与政府的关系与联系,体会到我国政府正在建设的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包括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政府的主要职能、便民利民的政府三个目题,第一目题是情景导入,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出政府的四种基本职能。然后提出三个探究性的问题来统领整框内容。第二目题是情景分析,以正文形式呈现,中间穿插图片,具体分析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第三目是情景回归,是对所学内容的提炼和升华,指出学习本框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到政府要建设便民利民的政府,二是公民要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 督政府的行为。 教学重点: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教学难点: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关系。

【学情分析】 在前面政治生活学习知识基础上,学生对于政府的工作,还是比较熟悉的,学生掌握的政府职能的案例较多,这是本节课学生课程资源。但是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于政府的负面信息过多,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全面了解我们的政府,如何正确处理与政府关系,如何树立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突破重难点的地方。 ●教学目标分析 1.学生通过课下调查学生课下调查济南市政府基本信息(位置、部门设置、性质、市长、市委书记)和近几年济南市政府工作。对近几年济南市政府工作调查,我们总结济南市近几年变化,作为济南市民的我们树立热爱济南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我们能感受到济南市政府为我们提供的服务和管理,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有助于我们相信济南市政府,理解并支持济南市政府工作,能正确处理好市民与济南市政府的关系。我们总结济南市近几年变化,作为济南市民的我们树立热爱济南的自豪感,树立对济南市政府的价值认同。 2.学生通过分析了解“济南市政府”既给我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又为我们进行管理;济南市政府近几年“交通”“环境”等方面既取得较大进

政治公开课评课

政治备课组对王建成老师公开课评课总结 王建成老师担任本学期公开课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九江三中的两位政治教师的参与下,对王建成老师公开课进行了评课,评课内容总结如下: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教师基本上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能熟练、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使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本课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到传授知识与情感教育并重,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整个授课过程既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和评价总结,又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既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又有生生之间讨论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践行了新课改理念。本节课采用了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顺畅,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 该节课的教学环节完整,设计比较合理,能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能做到语言流畅,教态自然,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生回答完问题有一个言简意赅的评价,体现鼓励、表扬的艺术。上课时,能始终面带微笑和同学交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准备充分,情景探究和问题设计贴近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一定的思想教育

意义。增加了课外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从政治学科角度加以分析。知识点的的过渡自然,并能通过问题设计和探讨活动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是灌输式的让学生接受知识,是和学生共同探讨,由学生经过课堂情感体验或案例分析,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课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自主学习和探究未能充分展开、时间稍稍紧张,另有学生在课堂参与活动中并不积极,课堂的实效性、趣味性有待提高,板书设计应更合理化等。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 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推动和平与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人们为谋求和平采取的措施 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派驻维和部队; 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 3.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2)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如: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4.恐怖主义的危害 (1)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2)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 (3)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4)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5)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5.如何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1)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青少年应怎样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6.消除贫困的原因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消除贫困的意义)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 (3)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7.面对贫困问题,世界各国应该怎么做?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3)积极行动,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谋求互利共赢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1)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2)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3)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应持的正确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课时)教案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

板书 (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板书) 1、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江山未坐定便大封诸候,忽视汉王刘邦的力量,终为其击败,最后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江边。 《三国演义》中“失街亭”的马谡从小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当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时,他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大材小用了,自负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结果他拒绝了副将王平的正确建议,导致街亭失守,不但使手下兵将损失惨重,而且破坏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大计, 2、自负、自卑为什么会导致人们远离失败?(教师归纳分析:) 1)自负者之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谁也看不起,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谁都不如他,只看到自己优点,看不到缺点,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是不切实际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沮丧、颓废、不知

所措,半途而废,从而使自己远离成功,走向失败。 2)自卑的人往往会过低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干什么都不会成功,别人都瞧不起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乙的无能为力,从而使自己远离成功,走向失败,白白丢失了可能成功的机会。 3)自负和自卑常常会在一个人身上并存,是“一对孪生子”,因为它们都是产生于对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都会使人远离成功。(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以我为中心者的心理活动”的材料,然后思考)自负和自卑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的人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烧起成功的火焰!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而自信则恰恰相反,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二)、自信有助于成功 1、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这是因为自信者的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2、自信的人有哪些心理品质? 自信者具有如下这样一些心理品质,活泼乐观、坦诚开朗、英勇果断、幽默大度、虚心谨慎、勤奋踏实、好奇乐学等等,有助于他们取得事业的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