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分析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摘要:《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购买荷兰音乐节目“TheVoice荷兰”版权,于2012年7月13日重磅推出“大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一经播出,便掀起了收视狂潮。此后浙江卫视相继于2013年2014年推出第二季,第三季,与第一季的手势奇迹相比,二三季的收视率仍然不容小觑,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对《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大众传播沉默的螺旋

一.传播学解析《中国好声音》

1.传播者:

作为原始传播者的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团队在节目正式开播一个月之前,就开始通过外媒及其他推荐会等方式给节目预热,开展了充分的公关和广告活动。通过这些宣传使得《中国好声音》在开播之前就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另外,依托浙江卫视本身的品牌效应以及节目的精良制作水准,《中国好声音》首播当晚,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各大媒介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众多报道使得更多的受众了解了这个节目。

2.受众: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受众不仅仅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者。《中国好声音》取得良好反响,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迎合了受众需求。因此,在受众在贴吧微博等社交网站上热烈讨论,双向互动同时,《中国好声音》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3.传播内容:

《中国好声音》致力于寻找“好声音”,只关注音乐的本质精神,不在选手的外表上大做文章。在音乐的质量上精益求精,同时打出“真情牌,梦想牌”,好故事加上好音乐,在短时间内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目光。好莱坞著名编剧导师罗伯特-麦基曾说“想让故事主角吸引人,一定得是生活的无意义把他打到谷底,然后让他重新开始人生,老套的处理方式是让主角找到一个值得生活的目标,找到上

帝,找到爱,但这并没有结束,激励事件的高潮在于正反力量对抗所产生的“危机点”1,即利用不可逾越的鸿沟制造各种反差,并辅以各种激励事件推动情节进展,以让观众无法自拔”。《中国好声音》则是在“鸿沟与反差”这一点上做到了一个极致。在盲听的阶段,选手们要卖力演唱来赢得导师转身的机会,而一旦导师转身,操纵命运的权利则瞬间回到了选手手中,此时导师为了争取优秀选手加入队伍,通过各种卖萌、许诺、送礼物等方式来吸引选手。另外,选手们所讲述的各种曲折的身世,追逐梦想所遇到的挫折等等,引起观众的同情和共鸣,观众则会被这些角色深深吸引。

4.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2。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了媒介融合的特点,其传播渠道广泛而立体。节目在播出时,不仅仅依靠传统电视媒体,更加利用了微博互动和网络直播等方式。《中国好声音》在播出时,有八大视频网站加盟实现节目同步直播。通过这一广泛网络渠道加速了节目的传播走势,也吸引了大批的广告客户。《中国好声音》也是利用新媒体的成功案例,微博的广泛传播与营销尤其是名人微博对好声音学员的赞扬与支持使节目的收视率与知名度一路攀升。新媒体与传统文字媒体相结合,对《中国好声音》进行了大量报道和宣传,使得其传播渠道更为立体和全面。

5.大众传播

“拉斯韦尔和赖特是最早系统考虑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功能和角色的两位学者。拉斯韦尔认为大众媒介具备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这三个基本功能; 赖特补充了娱乐这一功能; 施拉姆则又加了经济功能做为第五种功能”3。《中国好声音》在大众传播的角度上无疑把迎合观众需求,和其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媒介的商业化运营是大众传播娱乐化的根源,媒介对高额利润的追求使得大众媒介不断创造出满足受众需求的休闲娱乐节目。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需要休闲娱乐来缓解平时生活中的各种生存和竞争压力。《中国好声音》这样的一档节目正好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人们在观看《中国好声音》是一种刺激和满足感。首先,例如”导师盲选“这一创新点,在排除了外形等干

扰因素后,感受的是纯粹的音乐,与以往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导师们尖锐毒舌的炒作方式大相径庭。其标签是专业性和公平性。这些参赛选手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是怀揣着梦想而来,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所带给你的也许是挫折和失败,但是,当这些成名已久的导师们转身过来的时候,此时双方权利置换,悬念跌出,自我满足感得到提升。第二,学员们演唱时由顶尖的乐队伴奏,绝佳的舞台,热情的观众,凭借演唱就可以实现心中的梦想,走向星光大道。这里的梦想会使观众产生内心的关照和审视。第三,《中国好声音》摒弃了还学环节,直接让通过选拔的选手出场,这些选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可看性。再加上性格鲜明富有魅力,具有相当的“江湖地位”的四位导师,使得节目专业性与可看性进一步增强。其次,一流的音效与画面成像使得节目本身极具竞争力。综合种种,《中国好声音》是一场娱乐盛宴,能够是受众在经历繁忙的工作学习后得到良好的释放。

6.传播特点

《中国好声音》的创作团队是星空华文传媒下的灿星公司采用了制播分离的方式,“引进荷兰原版《The Voice》的版权并制作完成中国版,播出平台是浙江卫视,在达到一定收视率的前提下,制作方可以有更多的广告收入分成,这样促使制作方严格把控节目质量,同样,高制作水准推动了高收视率,广告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达到各方共赢的局面”4。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播分离将会是广播电视业界的大势。

7.传播效果

“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之时,会先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赞同的观点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就会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使之扩散开来;当发觉某一观点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便会趋于环境压力而保持沉默。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3《中国好声音》在热播的同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其以后的播出过程中,每期节目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而这些讨论和关注使得很多人因为《中国好声音》被热议而开始关注收看这一节目。这种传播效果则符合“沉默的螺旋”理论。

二.“选秀类真人秀”存在的问题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在其收视率飙升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好声音学员的各种负面报道,“身世故事”造假,在信息化的今天,任何事情都不在是秘密,网络的爆料使得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使节目价值受到影响。另外,“好声音”过度的广告营销也遭到了网友疯狂吐槽。《中国好声音》以其极高的收视率使得广告卖出了15秒116万的天价,但是在节目过程中过度的插播广告却导致了观众的强烈反感,其节目本身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我国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原创能力低,节目大多来自于对国外的节目进行模仿和本土化二次创作。在《中国好声音》播出后,青海卫视,广西卫视等多家卫视竞相模仿,采用“盲听盲选”模式。这些节目内容上的同质化,使得电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也使得各节目制作方产生了恶性竞争。这样的现状非常不利于我国“选修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三.对我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建议

首先,电视节目应该用于尝试创新,如果仅仅满足与模仿抄袭外国的节目元素,而不是从中国的本土文化出发,那么势必会影响我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良性发展。我国需要在品牌、策划、营销方面都形成自己的竞争力,鼓励创新,从本土文化出发。第二、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势,使节目实现立体化多渠道的广泛传播。

总结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运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手法,联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一步扩大了节目影响力,为我国的此类电视节目树立了一个典范。令广大观众看到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新的前景。但是第三季收视率下滑,也佐证了同类节目的跟风而上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现实,我国的真人秀节目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影响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覃晴谭天,《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新闻与写作》2012.10

2金伟娇.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特征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百度百科《中国好声音》

选秀类电视节目策划

选秀类策划书: 吉林之星 策划人:董平 一、策划缘由 纵观今日中国电视荧屏,平民选秀类节目已经成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伴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国内诸多城市电视台均忙不迭的角逐选秀这波热潮,如央视《梦想中国》、天津卫视《化蝶》、山东卫视《联盟歌会》、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安徽卫视《超级新秀》、湖北卫视《花落谁家》等选秀节目开始了荧屏狂轰乱炸,加上一些地面频道的选秀节目,数量会更为庞大。可以说,选秀类节目市场已经由星星点点进入到了如火如荼、狂飙突进阶段。 面对巨大经济效益地刺激,各大电视台纷纷一哄而上,部分选秀节目出现哗众取宠的献丑、搞怪现象屡见不鲜,节目的门槛便水涨船高,节目整体出现萎缩,节目质量开始下降:节目内容过度雷同化,普遍缺乏新意;节目主题虚无化,低俗化严重;盲目模仿,同质化严重。在平民选秀逐渐走向过剩和饱和的情形下,如何开扩一个全新的特色题材,探索一种独特的创新形式来整合节目,成为当前选秀类节目的最为急迫课题。 二、特色创意 《吉林之星》作为吉林省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节目必须体现浓郁的本地地域特征,展现本地文化风俗。吉林作为东北文化的“领头羊”。其地域文化特征有以下几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包容性。历史上的多样性、过渡性、中介性和融合性,形成了吉林文化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吉林大地多民族交汇,多样式文明合流,吉林人口的绝大多数来自移民人口。大量外来人口的移入与交往,养成了吉林文化的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善于交往的传统;粗放豪爽、放任不羁的文化品格。吉林东有莽莽林海,西有辽阔草原,兼之地广人稀,空间广阔,养成了一种粗放豪爽、放任不羁的性格。 节目如何体现本地地域文化呢?节目可以挖掘吉林特有的歌舞,竞技,曲艺等文化宝藏。弘扬吉林人民的动人风采与精神风貌。众所周知,“二人转”作为一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言说唱表演的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艺术。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曲调丰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节目可以对“二人转”进行适当的挖掘利用,用“二人转”的形式对节目进行全新包装,让晋级选手参与“二人转”的娱乐表演…… 三、节目宗旨: 节目意在表现浓厚的地域特色,表现吉林儿女优秀的姿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通过此类选秀节目,充分挖掘吉林优秀特色地域文化“富矿”,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将节目原汁原味的呈现给观众。节目经充分调动电视手段,全方位展现吉林之星的形象与风采。 节目时间 (1)节目时长:30-60分钟 (2)节目举办时间每逢周末上午 节目地点 (1)建议在省人民广场及文化广场等具有代表、标志性的地点举行 这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提供一个醒目、广阔的背景。展现本地地域风情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 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职场真人秀《敢挑战吗》 一.栏目定位: 通过媒体向观众展示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职业,通过体验者的体验生活,来展示世界某个角落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给观众观察社会的另一个角度。 二.栏目宣传语: 这里有你不了解的职业,或是新奇时尚,或是肮脏卑微,解读各种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这里,等你来挑战! 三.栏目介绍: 首先这是一档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选出1个体验者,即普通观众体验者(可以是对这个职业的向往者,可以是对某项职业的好奇者,也可以是纯粹为参加节目而来的体验者。)来体验一项工作并完成某些任务,时间为30天,在30天内,参与者将进入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以争取实现事先制订的目标。期间要记录体验者在工作期间真实状态,真实心理情况并制作成节目展现给观众。这是一档极具深度,现实感的真人秀节目。真实的展现这个世界上各种奇特的职业背后真实的生活。这个节目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美国真人秀节目《简单生活》,通过社交名媛希尔顿,妮可-里奇置身穷乡僻壤,两个人相依为命,过起平头百姓的“简单生活”,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这对“公主”从来不曾有

过这样的“简单生活”。在已播出的真人秀中,因好莱坞派对生活而闻名的帕丽斯和妮可“沦为”在牧场挤牛奶,在熟食店打工,还做过技工。通过体验这种简单生活两人的友情日益深厚。 其次来源于《肮脏工作》这一档真人秀节目,这档真人秀由主持人罗威带着观众去见识一下各种千奇百怪的肮脏工作,从清晰鸽子粪到下水道堵塞后的清理工作罗威风趣的主持风格是该节目一大卖点,这档真人秀同样寓教于乐,在罗威尝试各种有些甚至让人作呕的工作同时,观众也会增长不少见识。与其相似的另一档真人秀节目《30天》,30天内,尝试当一个穆斯林,一个酒鬼,一个被扔进GAY圈儿的直男摩根;斯伯罗克亲身出演了一集,他和他老婆搬进棚户区,干着只拿最低工资的活儿,每天累得半死,却依然不知道下顿饭吃什么。他们体会了30天低保户生活。“真是段怪经历,当一个穷人每天一睁眼就有人管你要钱。可如果银行里有了一大笔钱,突然什么都免费了,什么都变得又便宜又便捷。”通过各式各样的真人秀体验,节目向观众传达的不仅是工作的新奇,低下,更注重表达一种节目之外的人文关怀,一种现实生活的反映,深入接触中国社会、文化问题,揭示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这也是我想做这档节目的一个想法。 四.节目形态 以自然平实的风格,客观叙述,忠实记录,全方位展示体验者的多样化形象、活动和情感。通过我们的画面语言,让受众去感受职业,思考社会、,从而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感受。 五.节目构架

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基本情况 当下 ,在娱乐文化盛行的背景中 ,大众屈就的电视选秀活动方兴未艾 ,从“超女”到“快男”,几乎成为近 3 年中国电视荧屏上最热闹的景观。与此同时 ,伴随而来的关于真人秀的议论也进一步展开 ,有人说 ,电视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搅拌机”, 在搅动了上百万的海选规模、十几亿的广告额及短信收入的同时 ,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文化层面的批评指责。大众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关注一方面证明了其影响力 ,同时 ,也折射出观念形态上的差异 , 事实上 ,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草根文化、迎合欲望的表露的同时 ,也必然会表现出媒介的迷失。最近 ,国家广播电影总局叫停某些电视选秀节目 ,即是有关方面对娱乐节目的走偏倾向发出的一个警示。 一、历史回顾 自2000年真人秀节目引入中国以后,经历了几次节目的变革,本文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论述。 1、萌芽阶段 2000中央电视台引入了《幸存者》以及广东电视台首创的国内真人秀《生存大挑战》节目开启了中国真人秀发展的里程。这一阶段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主要都是移植了国外当红节目,以野外生存性真人秀节目为主。2002年湖南经视曾制作《完美假期》,但其节目中带有浓厚的窥探隐私的兴致,特别是涉及到暧昧男女等话题,被上级部门勒令停播。 由于这一阶段,包括国外的舆论界对真人秀都有所争议,所以央视在这一时期并没有着手制作真人秀的节目,只在中央二台《地球故事》栏目中,转播过一档国外正在流行的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生存者》,而且在播出时,由于传统文化以及审美观的不同,央视对节目进行了二次剪辑,这也破坏了节目的完整性。不过央视对国外真人秀节目的转播,对于以后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启蒙的意义。通过央视,国内的电视工作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了代表真人秀节目最高水平的“样板”。而另一方面,央视对真人秀节目的转播,也开拓了真人秀节目的市场。 2、发展阶段 2003年至2005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这一阶段节目类型增多,由过去单一的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扩展到表演选秀、职业应试等等;其次,这一阶段真人秀节目的竞争越发激烈,最显著的是省级卫视与央视的比拼。2003年开始,央视打造了数档真人秀节目,如《绝对挑战》、《开心辞典》、《非常6+1》等。而省级卫视方面,湖南卫视的一档《超级女声》红遍了全中国,《超级女声》的出现,标志我国真人秀节目的运作趋于成熟,《超级女声》定位为平民节目,其参赛者不分年龄,也没有门槛,使其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凭借《超级女声》,一时间湖南卫视的广告费竟然超越了央视,电视制作者们进一步认识到平民的力量。 此外中国真人秀节目还出现媒体与企业合作的趋势,其代表有央视与北京维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谁将解说北京奥运》,2003年10月央视推出的职业应聘型真人秀《绝对挑战》节目,以及东方卫视的口号为“中国第一档直播的真人秀”《创智赢家》等。这一批节目在定位上趋于高端人群。可以说这一时期,电视台根据自身情况,对于真人秀节目的定位渐趋成熟。 3、繁荣阶段 2006年以后,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一时期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节目强势推出,而2010年凤凰卫视与东方卫视联合打造的《壹周立波秀》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从选秀节目到相亲类节目浅析中国娱乐节目的现状和发展

从选秀节目到相亲类节目浅析中国娱乐节目的现状和发展 选秀节目从超女到好男儿,再到舞林大会、红楼梦中人,以至于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相亲类的选秀活动,引发了中国电视狂欢,选秀节目也在中国一路飘红。各种传播媒介的综合运用,使得选秀在传播方式上实现平衡与创新,同时各种文化的交融与博弈也引发了我们对国内娱乐节目现状和发展的思考。 一、从传播和文化角度分别来看国内的娱乐电视节目的现状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2005年湖南电视台《超级女声》的巨大成功,使电视选秀节目迅速崛起,以至占领了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半壁江山。在当今各种传播媒介快速发展的同时,电视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电视选秀以电视传播为主导,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与手段,达到了电视传播更高层面上的要求。 电视选秀是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但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电视活动。因此它涉及的活动策划、传播途径、传播影响力也是值得研究的很好个例。音乐类选秀活动的典型代表——2005年的《超级女声》,运作低门槛儿一淘汰赛一包装培训一企民参与一评委点评的模式,采用电视传播一网络造势一舞台展现一短信投票等传播模式,为当时的电视娱乐节目注入新的血液,为平民与媒体提供了共同的舆论平台。舞蹈类节目《舞林大会》的大众参与性就相对弱些,但同样是选秀节目。只是内容上较之其他有些“另类”。可以把它定义为明星选秀节

目,展现明星的另外的舞蹈才华,其受关注度仍是很高的。虽然专家是评委的主体,但也有观众支持的因素作为评断的标准。观众除对本身平民选秀关注外,对明星的热衷也是有目共睹的。舞林大会就是以此为传播的基点。做出了观赏性、娱乐性同在的节目。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选秀节目的诞生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以往的单一媒介的传播方式和参与度过低的节目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要求,受众需要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和表达途径。选秀,顾名思义是选与秀的结合,选秀节目活动的策划者便进行了很好的处理,实现“为秀而选”。在大多数传统的电视节目中,受众只能是接受者,他们没有更多的表达机会。传播的权力掌握在专业的电视媒体手中。在这种传统的传播模式下,长久以来的传受双方的权力失衡使得受众的渴望获得表达的权力更加突出,而选秀节目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这也是选秀节目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秀节目中,受众充分行使着传播的各种权力,充分享受着自己作为节目主体的快乐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家作主”了。选秀的成功在于重视并利用了受众资源的巨大传播效用。而人们之所以对选秀乐此不疲、趋之若鹜也正是对表达权力向往的一种表现。当这种传播权力握在手中的时候,人们能不为之欢喜吗?也许有人会说某些节目比赛的结果略显不公,甚至黑幕交易等状况的出现。但就传播层面上来看,传播之于受众是很好的尝试与创新。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玛罗里·沃伯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个结论:“越不用花脑筋、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为观众接受和欣赏。这几乎是收视行为的一项铁律。”某些受欢迎的选秀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真人秀节目策划

真人秀节目策划

目录 前言 (4) 一、相关概念解析及背景介绍 (5) (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概念、起源及发展概况 (5) 1.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概念 (5) 2.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5) (二)叙事学概念、起源及发展概况 (5) 1.叙事学概念 (5) 2.叙事学起源及发展概括 (5) 二、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元素 (6) (一)叙事主体: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 (6) (二)叙事动力:推动故事发展、吸引观众收视的动力元素——悬念 (6) (三)叙事情节: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 (6) (四)叙事框架: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规定元素——淘汰与选拔 (6) (五)叙事情境: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 (7) (六)叙事细节: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 (7) (七)叙事强化: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 (7) 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策略 (7) (一)研究本土文化 (8) (二)研究关注主体和被关注客体以规划节目制作 (8) (三)重视图线电视真人秀的创新性与平衡性 (8) (四)重视电视真人秀的"人与事” (8) 四、真人秀的社会影响探究 (9) (一)以《等着我》为例--公益电视真人秀的社会影响 (9) (二)对电视真人秀社会影响发展的建议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前言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全国风靡的电视节目形态,被电视电视专家、节目制作人员,以及各方面学者等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栏目《等着我》为例,对真人秀节目叙事元素和叙事策略进行研究,以及结合这个节目的社会影响,旨在透彻分析真人秀节目文本结构,以利于这类节目的创新、改进,保持其生命力。力求在研究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课题的调查分析,让现实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有所帮助。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元素和叙事策略——《等着我》 一、相关概念解析及背景介绍 (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概念、起源及发展概况 1.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概念 电视真人秀是指普通人或明星在制作方所设置的特定情境中,遵循一定规则进行某项竞赛,整个比赛过程被电视记录下来并最终以节目形式编辑播出,获胜者通常会得到物质奖励或某种承诺。一般电视真人秀节目分为娱乐类真人秀、生活服务类真人秀、公益类真人秀、情感类真人秀四类。 而本次论文探讨的《等着我》则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和播出的国内首档大型公益寻人服务类电视真人秀节目。 2.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舶来”于欧美的电视真人秀,种数繁多,类型多样,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不断将真人推上屏幕,让观众去观看、窥视、消费和娱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娱乐的需求。然而,这种真人秀节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家媒体为抢占市场而大量模仿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因此,境外真人秀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如何创新,如何促进节目的本土化发展,是真人秀节目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中国电视真人秀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谢耘耕教授将中国节目真人秀发展的过程大体划分为兴起和发展二个阶段。 兴起阶段(20XX~20XX年):《生存大挑战》节目是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雏形,此后,这类节目在国内被广泛模仿或移植,如《金苹果》、《幸运52》等。 发展阶段(20XX年至今):20XX年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这一时期“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如《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同时,一批职场求职类、创业类真人秀节目也发展起来,成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又一大热点,例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东南卫视的《爱拼才会赢》等。 目前,真人秀节目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发展过程中也存有不少争议。当前热门的电视真人秀笔者做出了以下的分类: 娱乐类:《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 益智类:《最强大脑》 公益类:《中国梦想秀》《等着我》 亲子类:《爸爸去哪儿》等 (二)叙事学概念、起源及发展概况 1.叙事学概念 叙事学(法文中的“叙述学”)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的。顾名思义,叙事学应当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然而这种定义经

国内选秀节目对比分析

国内选秀节目对比分析 ——《快男》VS《中国好声音》 近年,国内选秀节目异军突起,节目制作、推广模式也不断创新。在此以2013年《快男》与《中国好声音》海选时期作比较,浅析当前国内选秀节目的一些特点。 1节目宣传推广 《快男》以湖南卫视多档节目或广告时间进行推广,电视右下角图标显示,随时预告;娱乐类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下午娱乐播报中,主持人都会对其有所推广。线上微博、芒果TV、视频播放网站等的网页推广。 《中国好声音》也以本台电视黄金时段,随时播放宣传片,宣传片的制作很吸引人,极力打造不一样的选秀节目,也以倒是个人魅力为看点。 2.节目海选流程 《快男》分散在多个城市,不同评委、地点的海选场地,凭借早年节目的知名度,在各城市接待选手,自己来报名。有种广撒网,守株待兔的模式。当然,在该城市的宣传必不可少:外景宣传、联合当地利益商家造势。 《中国好声音》因为是第一次本土化首播,知名度、影响力都不如《快男》,在这一情况下,制播方主动出击,到多个城市,多层次主动挑选学员,在初选之后,邀请选手到演播室集体录播。也就是说评委只有4个,地点也只有一个,海选是制播方主动寻找,这与快男不同。 3.海选中各自重点不同 2013《快男》的海选,更加注重评委鲜明的个性,选手鲜明的个性,也就是西方选秀节目中鼓励创新、奇特表演和样式,讲故事在这一环节比重较小。原创性或是正能量型、另类歌手更受青睐。而唱歌时间也比较短,以评委主观决定来算。往往唱得不好的选手,几句就被叫停;唱得好的相对时间久一点。 评委在此间点评事件比以往增多,也更多镜头来凸显评委个性,镜头感减弱更像直播的效果。评委可以各种犀利点评,其中陈坤就在里面火了一把。 《中国好声音》也充分利用了导师的个人魅力,但点评不如《快男》犀利,更多的是诱导提问,挖掘学员背后的故事。歌曲也不固定,有学员自选,且一定会让其在节目中唱完一首。打破以往的选秀模式,凭声音选学员。不看长相,这是一大亮点。在海选就更突出亲情,有不少学员亲人、朋友的镜头。 对于素材的运用,快男在海选会发掘娱乐性,例如将一些搞笑的片段做成特辑,节目的主题“快乐”被放大、凸显。而《中国好声音》则走温情路线,整个拍摄更有人情味。 以上只是两个节目在海选时期的一些对比,也可以从中看出很多不同,但都可以看到的共同点是:两档节目都在不断发掘其中的创新点。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真人秀《卧底》 一.栏目定位: 通过电视栏目向观众展示出学生在学校的真实状况,通过老师体验学生的真实生活,来展现出学生在学校的真实学习情况以及学校老师的素质与学校的教育模式问题、深层次揭示出现在教育的缺陷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给观众观察教育的另一个角度。 二.栏目宣传语: 你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吗,你的学生你真正了解吗,学生的想法或是大胆新奇,解读青少年成长的秘密,这里,等你来挑战! 三.栏目介绍: 首先这是一档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选出1个体验者,即刚毕业于师范学校的教师作为体验者来体验学生生活并完成某些任务,时间为30天,在30天内,参与者将进入即将要工作的班级伪装成为一名学生,与学生共同生活交流,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以争取实现事先制订的目标。期间要记录体验者的真实状态,真实心理情况并制作成节目展现给观众。这是一档极具深度,现实感的真人秀节目。真实的展现中国在校学生背后真实的生活。 这个节目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变形记》,这是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加真人秀模式推出,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即以原生态播出。《变形计》非常容易抓住家庭观众的心,节目展示和讨论的话题是大家非常关心和关注的,容易吸引大家都参与进来。 其次来源于《卧底老板》这一档真人秀节目,英格兰北部一家中等规模的市政工程与物流公司Clugston Group的首席执行官史蒂芬·马丁为了能够了解自己员工的真实想法,虚了胡须卧底成为自己公司的员工,与大家一样努力谋生。“这是一辈子一次的机会,能够听到我的员工们的真实想法,没有过滤,他们对我说的事情,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他们的经理。”看看美国的老板,再看看我们中国的老板,我不禁要问:“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吗?社会主义是先进的吗?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吗?我们从小所受到的这些教育,是老师水平不够,还是统治阶级所要求的、必须进行的颠倒是非黑白的愚民教育?现在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要做一期老师伪装成学生,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老师更了解他们的学生。 四.节目形态 以自然平实的风格,客观叙述,忠实记录,全方位展示体验者的多样化形象、活动和情感。通过我们的画面语言,让受众去感受,思考中国式的教育缺陷,从而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感受。 五.节目构架

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手段

摘要 从最初的《超级女声》、《我型我秀》,还有如今的《我是歌手》、《中国新歌声》、《跨界歌王》都受到了观众的热捧。2017年,中国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继续延续火热。尽管如此,学术界对于此类节目的研究还相对滞后,由于缺少具有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我国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团队,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仍旧表现出一种自我的或借鉴式的的创作方法。对此,对于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理论探索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重新定义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在全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方式,通过比对国内外众多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来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此类节目全媒体的传播方式,为此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方式提出理论指导。 在本研究中,论文主体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相关概念及理论的研究阐释、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于传统媒体中的传播方式、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于新媒体中的传播方式、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的融媒体传播案例分析。首先,引言部分主要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性说明。尔后为论题理论性解析,其中包括: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涵义及特点,以及相关理论概述;全媒体时代下传播手段对于音乐真人秀节目的重要性。 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于传统媒体中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针对受众需求展开的传播方式分析、“小众化”精准定位对于节目编导在内容编排的影响、从电视节目制作角度分析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手段。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于新媒体中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话题性传播、利用视频网站进行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利用视频直播平台对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手段。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的融媒体传播案例分析主要包括:“互联网+”时代下《我是歌手》融媒体传播手段;大数据的引用与《我是歌手》融媒体传播手段。从戏剧与影视学、传播学领域对中国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方式提出构想和建议。 关键词: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全媒体;传播方式 Abstract

选秀节目策划方案

选秀节目策划方案 篇一:《我来也》大型选秀节目策划方案 节目名称:我来也 节目口号:无乐不作,我来也 节目背景分析: 选秀节目“脏乱差”,遭到广电总局的竭力打压。 选秀节目被打压后,一般人心中照旧有着强烈的明星梦,期待机遇的出现。 没有出现超越选秀节目影响的新型节目。

因此如何让选秀节目旧瓶装新酒,戴着镣铐更好的跳舞成为一个媒体界普遍关注的成绩。 近年来赵本山名声火上加上,涉足畛域越来越广,如果能有幸退出本山这趟车,距离成名将不会悠远。 赵本山期待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无心转到台后工作,致力发现优良的人才承继其事业。 本山传媒期待更好的时机来提升影响,打开新一个市场,进步竞争力。 所以,在把上述要素进行整合后,分析发现,联结本山传媒,展开新一轮的才艺型选拨,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节目宗旨: 呈现全新情势的真人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选拨优良艺术人才,然后开展一系列链条式后期开发,实现真正的艺术产业化。 节目特征:

弥补目前选秀节目的无余之处,在高校间选拨观众更为喜爱的全能型人才,联结本山传媒通力打造超具亲和力的偶像,共同繁荣小品和上演事业。改变以往选秀节目仅仅停留在演唱方面,而是更广泛的拓展到全方位的才艺秀,在此基础之上强调最大限制的欢乐感。 可行性分析: 自20XX年以来,选秀类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电视节目文娱化、休闲化已是大势所趋,当大众的休闲时间大比例添加的时候,他们对休闲类节目的须要也相应的添加。于是各大电视台为了迎合受众,进步收视率,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大量的选秀类节目。 XX年,“选秀造星”节目在电视媒体空前火爆,如央视的《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西方卫视的《我型我秀》等,其影响力已经浸透到媒体品牌提升、企业品牌整合传播、大众生活文娱等多个层面。XX、XX两年传媒选秀活动虽备受争议,但无可置疑,传播效果仍势不可挡,尤以西方卫视“好男儿”、湖南卫视“快乐男声”、央视“应战掌管人”等效果突出。用传媒选秀、靠选秀拉动市场,推行品牌,应该是媒体不容忽视的文明景象、更是商家赢取超值广告报答的新一种宣传状态。 但是正由于选秀节目无序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政策进行打压。

电视真人秀节目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职来职往》作为一档招聘类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无可厚非当中存在一些表演,迎合观众和赚取收视率的因素。但他直白的求职场面,求职者与现场达人面对面的碰撞,表现出来的很多积极方面的内容也得到了观众,求职者和即将毕业的毕业生的认可。这包括有关求职者的面试的着装,求职者应聘的态度,求职者的职能准备,求职者的心理素质等等方面的评价与要求,这些都对一些迷茫和求职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同时我也是作为一名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对于即将到来的就业和择业问题也有自己考虑与担忧。而《职来职往》这类型招聘的节目,刚好给我补上了这方面的课,从当中也学会了一些职场的规则和技巧。当然,我不能完全依赖一档电视节目去解决我的求职问题,更多有关求职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自己用心去准备与学习。 以下便是我观看了《职来职往》这类招聘节目后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总是在抱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机会总躲着自己,抱怨机会总是给别人遇上。其实,机会不曾抛弃任何人,它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从不会亲近懒惰之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你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付出了心血,机会才会靠近你。这在《职来职往》节目里也有很好的体现。你要应聘某个工作,你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这就必须要求你为之做出努力,没有准备,祈求蒙骗过关是行不通。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你是金子或石头,一试便知。因此,这给我的启示是,必须踏踏实实做学问,为你未来的工作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注重仪表仪态。 每个人都喜爱美好的东西,都喜爱赏心悦目的事物。这并不是对你的外貌的苛刻要求,外貌长相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改变(排除外力因素)。但是健康美好的形象却是可以拥有的。这里说的是求职者给人的一种整体良好的感觉,是一种整洁,大方,干净,健康的的感觉,我们都没有理由喜爱一个杂乱无章的人。因此,我们在求职面试的时候,需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力求给面试官一种亲近,舒服的感觉,这无疑对你的求职有事过功倍的作用。这包括着装,发型,妆容,站姿,坐姿,眼镜类型,精神面貌,装饰配搭等一系列的要求。 三、交际的态度与技巧。 这个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交织的集体活动,这就必然要求有人际交往活动。因此,人际交往的态度与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招聘过程,招聘者与求职者的良好交流是达成求职愿望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这一点呢?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言语要真诚,不遮遮掩掩。 2、掌握说话的语气与语速。

真人秀节目策划

真人秀---- 《Who is the rock star?》策划书 一.策划书名称 真人秀节目《Who is the rock star?》 二.现实环境 1、背景浅析: 必要性分析: ◆中国摇滚(Chinese Rock)被描述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建制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喜欢摇滚的人也多半不是一般的追星族,而是用歌声倾诉一种生活和思想。中国摇滚开始于1986年“西北风”开始进入刚刚萌芽的青年文化,中国最早的摇滚歌曲大概是现在大家所推崇的“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一无所有》。1986年的《一无所有》开启中国摇滚时代。90年代,摇滚达到了顶峰后逐渐衰落。 近几年,中国摇滚出现复苏迹象,摇滚乐队异常活跃,在各种演出中都可看到摇滚乐队的身影。尤其是近几年各大音乐节的兴起更是让更多青年人了解摇滚,走进摇滚,并且热爱摇滚。

◆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精神,“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摇滚有别于流行音乐,它代表着青年自主意识(包括对社会的反思或者反叛,基于其激烈程度不同)爱与和平(无政府主义通常也与之联系在一起)享乐主义或者纵欲主义(以80年代的硬摇滚--流行金属--AOR时期为代表)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以黑金属和厄运金属为代表) ◆青年人身上天生有一种反叛心理,他们会愤怒,会宣泄,而摇滚乐在中国很多人眼里都是非主流的,因此了解的人也甚少,不过摇滚乐的精神以及摇滚乐手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的叛逆、放浪不羁等与主流生活反差极大的特点,使节目在屏幕上表现出来的是极具前卫的一个个画面,极富冲击力。对大多数压抑已久的青年人都会有所震撼。 可行性分析 ◆亮点分析 a.国内真人秀节目做摇滚几乎没有,很有创新点。摇滚乐的精神以及摇滚乐手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的叛逆、放浪不羁等与主流生活反差极大的特点,使节目在屏幕上表现出来的是极具前卫的一个个画面,极富冲击力。 b.将选手对摇滚乐队的挑战与音乐节的形式相结合,即是演唱会又是竞技比赛,不仅可以让观众享受摇滚乐带来的冲击和感动,更可以让观众在娱乐互动中寻

超经典经济学分析方法题集 献给需要的小伙伴儿们

3.1 设效用函数ρ ρρ/12121)(),(x x x x u -=,其中:0ρ≠<1;这就是常替代弹性效用函数。 求相应的瓦尔拉斯需求函数、间接效用函数。并且验证间接效用函数关于价格和收入是零次齐性的,关于价格是递减的。 解:(1)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 x 1,x 2,λ = x 1 ρ + x 2ρ 1ρ +λ y ?p 1x 1?p 2x 2 ?L ?x 1 = x 1 ρ+ x 2ρ 1 ρ ?1x 1 ρ?1? λp 1=0 ?L ?x 2 = x 1 ρ + x 2ρ 1 ρ ?1x 2 ρ?1?λp 2=0 ?L =y ?p 1x 1?p 2x 2=0 整理,得 x 1=x 2 p 1 p 2 1 ρ?1 解,得 x 1= p 11 ρ?1 y p 1ρρ ρ?1 +p 2ρ ρ?1 x 2= p 21 ρ?1 y p 1ρ ρ?1 +p 2 ρ ρ?1 如果定义r =ρ/(ρ?1),可将瓦尔拉斯需求函数化简为: x 1 p,y =p 1r ?1 y 1r 2r x 2 p,y =p 2r ?1y 1r 2 r (2)间接效用函数 将上述两个瓦尔拉斯需求函数带入直接效用函数,可得间接效用函数: v(p,y)= (x 1(p,y)ρ + (x 2(p,y)ρ ] 1ρ =(p 1r ?1y p 1r +p 2 r )ρ+ (p 2r ?1y p 1r +p 2 r )ρ 1ρ =y (p 1r +p 2r ) ?1r (3)验证间接效用函数关于价格和收入是零次齐性的

v(tp,ty)=ty[(tp 1)r +(tp 2r )] ?1r =y (p 1r +p 2r ) ?1r =v(p,y) (4) 关于价格是递减的 ?v p,y ?y =(p 1r +p 2r ) ?1r >0 ?v p,y ?p =-(p 1r +p 2r ) (?1r )?1y p i r ?1<0,i=1,2 3.2 设直接效用函数为CES 形式,ρ ρρ/12121)(),(x x x x u +=,其中:0ρ≠<1;试从他对应 的间接效用函数推导出支出函数,以及从支出函数推导出间接效用函数。 (1)从间接效用函数推导出指出函数 间接效用函数为:V (p,y )=y p 1r +p 2r ?1r 将V (p,y )替换为u,解出y u=y p 1r +p 2r ?1r ;y=u p 1 r +p 2r 1r 再将y 替换成e(p,u),得到支出函数为: e(p,u)= u p 1r +p 2r 1r (2)从支出函数推导出间接效用函数 支出函数为:e(p,u)=u(p 1r +p 2r )1r 将u 替换为v(p,y),将e(p,u)替换为y ,解出v(p,y)。 y= v(p,y) (p 1r +p 2r ) 1r →v(p,u)= y(p 1 r +p 2r ) ?1r 3.3设效用函数为CES 形式,ρ ρρ /12121)(),(x x x x u +=,其中:0ρ≠<1;求对应的希克斯 需求函数,支出函数。 希克斯需求函数 : min x 1x 2 p 1x 1+p 2x 2 s.t. u- x 1 ρ + x 2ρ 1ρ =0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为: L x 1,x 2,λ =p 1x 1+p 2x 2+λ u ? x 1ρ +x 2ρ 1ρ ?L ?x 1 =p 1? λ x 1 ρ+ x 2ρ 1ρ ?1x 1ρ?1=0 ?L ?x 2 =p 2?λ x 1ρ +x 2ρ 1ρ ?1x 1 ρ?1 =0 ?L ?λ =u ? x 1ρ+x 2ρ 1ρ =0 通过消去λ,这些式子被简化为:

《我来也》大型选秀节目策划文案

《我来也》大型选秀节目策划文案 07文管 200707104 韩琳 节目名称:我来也 节目口号:无乐不作,我来也 节目背景分析: 选秀节目“脏乱差”,受到广电总局的竭力打压。 选秀节目被打压后,普通人心中依旧有着强烈的明星梦,期待机遇的出现。 没有出现超越选秀节目影响的新型节目。 因此如何让选秀节目旧瓶装新酒,戴着镣铐更好的跳舞成为一个媒体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赵本山名声火上加上,涉足领域越来越广,如果能有幸加入本山这趟车,距离成名将不会遥远。赵本山期待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意转到台后工作,努力发现优秀的人才继承其事业。 本山传媒期待更好的时机来提升影响,打开新一个市场,提高竞争力。 所以,在把上述因素进行整合后,分析发现,联合本山传媒,展开新一轮的才艺型选拨,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节目宗旨: 呈现全新形势的真人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选拨优秀艺术人才,然后开展一系列链条式后期开发,实现真正的艺术产业化。 节目特色: 弥补目前选秀节目的不足之处,在高校间选拨观众更为喜欢的全能型人才,联合本山传媒通力打造超具亲和力的偶像,共同繁荣小品和演出事业。改变以往选秀节目仅仅停留在演唱方面,而是更广泛的拓展到全方位的才艺秀,在此基础之上强调最大限度的欢乐感。 可行性分析: 自2005年以来,选秀类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电视节目娱乐化、休闲化已是大势所趋,当大众的休闲时间大比例增加的时候,他们对休闲类节目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于是各大电视台为了迎合受众,提高收视率,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大量的选秀类节目。 05年,“选秀造星”节目在电视媒体空前火爆,如央视的《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等,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媒体品牌提升、企业品牌整合传播、大众生活娱乐等多个层面。06、07两年传媒选秀活动虽备受争议,但无可置疑,传播效果仍势不可挡,尤以东方卫视“好男儿”、湖南卫视“快乐男声”、央视“挑战主持人”等效果突出。用传媒选秀、靠选秀拉动市场,推广品牌,应该是媒体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更是商家赢取超值广告回报的新一种宣传形态。 但是正因为选秀节目无序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政策进行打压。导致选秀面临流产危险。 然而,广电总局的政策毕竟没有把所有的选秀活动卡死。所以选秀节目在改进后完全可以戴着镣铐更好的跳舞。同时,其他没有形成体制的选秀节目会在本次整顿后消失,选秀市场的竞争力会在程度上减小。 节目流程梗概: 一,联合本山传媒,高校间开展艺术人才的选拨 二,高校胜出人才进行PK,敲定最终冠军 三,名列前茅者成为本山徒弟和旗下艺人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分析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摘要:《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购买荷兰音乐节目“TheVoice荷兰”版权,于2012年7月13日重磅推出“大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一经播出,便掀起了收视狂潮。此后浙江卫视相继于2013年2014年推出第二季,第三季,与第一季的手势奇迹相比,二三季的收视率仍然不容小觑,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对《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大众传播沉默的螺旋 一.传播学解析《中国好声音》 1.传播者: 作为原始传播者的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团队在节目正式开播一个月之前,就开始通过外媒及其他推荐会等方式给节目预热,开展了充分的公关和广告活动。通过这些宣传使得《中国好声音》在开播之前就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另外,依托浙江卫视本身的品牌效应以及节目的精良制作水准,《中国好声音》首播当晚,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各大媒介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众多报道使得更多的受众了解了这个节目。 2.受众: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受众不仅仅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者。《中国好声音》取得良好反响,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迎合了受众需求。因此,在受众在贴吧微博等社交网站上热烈讨论,双向互动同时,《中国好声音》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3.传播内容: 《中国好声音》致力于寻找“好声音”,只关注音乐的本质精神,不在选手的外表上大做文章。在音乐的质量上精益求精,同时打出“真情牌,梦想牌”,好故事加上好音乐,在短时间内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目光。好莱坞著名编剧导师罗伯特-麦基曾说“想让故事主角吸引人,一定得是生活的无意义把他打到谷底,然后让他重新开始人生,老套的处理方式是让主角找到一个值得生活的目标,找到上

传媒盈利的经济学分析

传媒盈利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日期: 2007-12-1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天益学术网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传媒也由事业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型,体制的松绑激活了传媒蕴涵的巨大潜力,促使传媒经济迅猛发展,形成一个利税已经超出烟草业的庞大产业,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1)。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和总价值已经超过3000亿(2),而到2010年,还会有倍数以上的增量空间。如此诱人的数字,无非说明中国传媒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前景巨大。在这一背景下,传媒经济作为一种凸显的传媒现象和经济现象,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传媒经济也成为近年的热门话题。在凯歌声里,市场化步步深入,传媒业的竞争也开始加剧。这突出反映在报业,有人预言传媒的“严冬提前到来”(3)。一面是形势喜人,一面是形势骇人,问题出在哪里?在业界和学界开出的诊断书中,有“网媒冲击”说,有“单一盈利模式”说,有“同质竞争”说,有“单一媒体”说(4),等等,基于以上诊断,便有各种药方开出,但业界和学界的茫然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消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结合市场实际,对传媒经济活动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作一些基础性的了解,以对传媒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出现的问题,给予理论解释。 传媒的经济特性与盈利模式 关于传媒经济,2004年国内曾经有过一次讨论,有学者认为,传媒经济中的传媒两字包含两层含义:作为单个产品的传媒和作为产业的传媒,传媒经济是有关某个产品和某个产业的经济概念,传媒经济即传媒产业的经济现象,因此传媒经济的本质是经济问题,而新闻传播学解决不了产品和产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只能是经济学(5)。不同观点认为,若说传媒经济研究只要在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就能解决,或者说传媒经济研究只能在经济学框架下展开,则很可能忽视了传媒作为生产、销售信息产品的企业,与一般生产、销售物质产品的企业之间所存在的根本性差异(6)。两种观点一个意图理清“范式”,并强调传媒经济的经济学归属。一个采用“进路”,并从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两个方面切入。我们看到,这两种基于理论建设的讨论,焦点在于对传媒经济属性的认识和预设,前者从传媒是商品出发,后者从传媒是信息商品,也即特殊商品入手。在两种观点的不同认识和预设中,有相同的一面,即,他们都对传媒的商品属性给予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而在商品的特殊性上,似乎并无矛盾,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传媒具有双重属性,即具有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的属性,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这个双重属性可以表述为,既是私人产品,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7)。而传媒作为信息商品,在具备商品所有特性的前提下,又有其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而这双重的属性寓于一个整体之中,并不能进行逻辑二分。也因此,我们在研究传媒经济现象时,对信息商品这一特殊性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信息商品的属性从生产者角度探讨,要考虑具体经济现象,单个市场、传媒生产者和消费者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经济规律,这要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研究(8)。但由许多传媒商品所形成的不同类型和更大范围的生产者、市场和产业,则形成一个更大的产业体系和市场结构,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传媒商品施加影响,这要借助于产业经济学来探讨(9)。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政府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以及生产与消费,这些对传媒经济都是决定性的前提,这是宏观经济学能够驾驭的领域(10)。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基础,传媒组织作为生产者,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