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铁蛋白是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一个项目,常用于肿瘤普查。如果检测发现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影响铁蛋白的因素比较多,并没有特异性,铁蛋白检测数值并不能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也不能完全预测恶性肿瘤的复发。

什么是铁蛋白

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含铁最丰富的一种蛋白复合物,分子量约450 000,其中含铁17%~23%。铁蛋白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和细胞中,特别在肝、脾、骨髓中含量高,脑组织中也有,外周血细胞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也都含有铁蛋白。

铁蛋白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作为铁的“贮存库”用于血红蛋白合成;将铁保存在中空的球形蛋白内,防止细胞内游离铁过多而产生有害作用。

铁蛋白为什么升高

铁蛋白升高,无非有两个因素,一是来源增加,二是存在清除障碍。

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脂肪肝等,都是造成铁蛋白升高的原因。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导致铁蛋白的摄取及清除受到影响,使铁蛋白升高。

铁负荷过多如原发性血色病、反复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等,也是铁蛋白升高的原因。

血液系统疾病如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这些都是引起铁蛋白升高的原因。

铁蛋白水平和霍奇金病的病程密切相关;急性白血病铁蛋白可升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明显,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次之,慢性白血病增高不明显。

恶性肿瘤因肿瘤浸润、坏死使铁蛋白释放增加,同时肝清除铁蛋白能力降低,以及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增多,均可导致铁蛋白升高。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胰腺癌和肺癌均可使铁蛋白升高,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以及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不会影响铁蛋白。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预后不良。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特别是对甲胎蛋白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

炎症或感染急性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可促进去铁铁蛋白(天然的铁储存蛋白)合成,使铁蛋白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会引起铁蛋白升高。

简单地总结一下,单纯铁蛋白升高并不能说明体内存在肿瘤,有时在溶血、慢性疾病、感染等情况下都可以增高。所以,发现铁蛋白升高,没有必要恐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临床症状找出可能存在的病因,对症治疗才是上策。

温馨提醒:

血清铁蛋白检查因试剂及检查方法有异,各家医院实验室的参考值会有一些差异。

被检测者应空腹12小时以上再抽血化验。如果忽视这一点,可能会导致检查结果不同。

铁蛋白结构与功能

铁蛋白结构与功能 摘要:铁元素是生物体中的半微量元素,铁元素子生物体内的平衡对生物体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可以调节体内铁元素平衡的铁蛋白很早就出现在学者的研究中。铁蛋白不仅直接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也通过植物食物的铁元素积累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所以通过阅读了几篇文献后,简单概括一下目前对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铁蛋白结构功能 铁是生物体很重要的一种半微量元素,对生物体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铁在动物体内参与造血、运输氧气、免疫和防御等生理过程,在植物体内则参与叶绿素的形成,但是铁含量超标则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生长受阻等。所以,维持生物体体内铁含量平衡至关重要。铁蛋白是生物体内的铁贮藏蛋白质,起着调节生物体铁平衡的作用。 目前,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都对铁蛋白进行了大量研究[1],除了对其基因[2]、结构和功能做了大量研究之外,也在不断探索研究铁蛋白的方法[3]、铁蛋白的新作用[4-5]以及铁蛋白的作用方法等6-7]。由于铁元素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和植物性食物的铁含量很低,甚至在某些地区有缺铁现象的发生,为了提高植物食物中的铁含量,有学者已经开始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豌豆铁蛋白基因专人水稻[8-9]。

虽然铁蛋白对动物和植物都很重要,但是无论是存在分布、结构和功能上,动物和植物体内的铁蛋白都不同[10]。与动物铁蛋白相比,植物铁蛋白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首先,植物铁蛋白在其N端具有一个独特的EP 肽段;其次,植物铁蛋白只含有H型亚基,且有两种不同的H型亚基组成。 1.铁蛋白的结构 铁蛋白分子通常由24个亚基形成一个中空的球状蛋白质外壳,内径通常为7~8nm,外径为12~13nm,厚度为2~。每个球状铁蛋白分子大约有4500个三价铁原子储存在其中。每两个铁蛋白亚基反向平行形成一组,再由这十二组亚基对构成一个近似正八面体,成4-3-2重轴对称的球状分子 (图1)。每个铁蛋白亚基外形成空心的柱状(长约5nm,直径约,且由一个两两成反向平行的4个α螺旋簇 (A、B和C、D)、C末端第五个较短α螺旋(E)以及N末端的伸展肽段 (EP) 构成。B和C螺旋之间由一段含18个氨基酸的BC环连接,E螺旋位于4α螺旋簇的尾端并与之成60° 夹角 (图2)。每个铁蛋白分子形成12个二重轴通道、8个三重轴通道和6个四重轴通道,这些通道被认为是铁蛋白内部与外部离子出入铁蛋白的必经之路,起着联系铁蛋白内部空腔与外部环境的作用。

代谢相关蛋白质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项目名称:代谢相关蛋白质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 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首席科学家:赵世民复旦大学 起止年限:2012.1至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关键科学问题 本课题将以代谢相关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为切入点,系统挖掘参与代谢酶修饰调控的乙酰化和磷酸化等修饰酶及其修饰底物,系统挖掘被代谢物调控的下游被甲基化和羟基化等修饰的蛋白;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细胞代谢的作用,作用的分子机理以及在肿瘤发生中的变化规律和生理病理意义;并通过结构生物学方法寻找通过干预修饰进而干预代谢的小分子化合物。具体地,将就如下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1. 发展相关技术和研究体系,系统地挖掘代谢相关翻译后修饰的修饰酶及其底物;探索相关蛋白质修饰酶类和底物通过何种网络及分子机制进行调控。 2.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相关翻译后修饰如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肿瘤发生发展有何病理意义。 3. 研究能否通过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干预代谢相关翻译后修饰,进而干预代谢来实现肿瘤的预防与干预。 主要研究内容 我们将以项目组成员前期在代谢相关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为基础,从广度与深度上扩展对代谢失调引发肿瘤机理的研究。在广度方面主要系统地发现参与细胞代谢调控的翻译后修饰的修饰酶,以及被代谢物调控的下游底物蛋白和信号通路。在深度方面主要研究各种翻译后修饰调节代谢的分子机理,重点研究乙酰化

修饰参与代谢调控的机制;在代谢物调控下游翻译后修饰和信号通路的分子机理方面,我们将重点研究对组蛋白甲基化和DNA去甲基化酶的调控机理;同时,用结构生物学的策略寻找针对上述具有治疗潜力的靶分子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 1. 代谢相关的蛋白质的修饰谱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肝癌和神经胶质瘤等癌症为模型,建立全细胞的与代谢相关的蛋白质乙酰化、磷酸化、羟基化、甲基化修饰鉴定的技术方法与平台。探讨这些肿瘤发病过程中代谢酶的乙酰化、磷酸化修饰的动态变化,以及被代谢中间物调控的下游羟基化、甲基化等蛋白底物与动态变化。 2.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代谢相关修饰变化的对应关系与调控机制通过代谢组学、遗传学以及生物化学策略,比较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中的代谢物组成特点,重点探讨代谢相关修饰改变与代谢组改变的内在联系;建立能反应肿瘤特征的代谢组谱,力争发现肿瘤特异性代谢标志物(群)。 3. 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代谢产物作用的信号通路及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意义 系统地研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糖酵解通路与三羧酸循环通路相关代谢中产物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 酮戊二酸( KG)及其结构类似的等代谢中间物影响各种 KG依赖的系列双加氧酶功能的分子生化机理及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包括 KG对PHD、系列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以及DNA

铁的吸收

铁的吸收 铁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8~89.5毫摩尔,小儿每公斤体重含0.525~1.074毫摩尔,仅占人体体重的万分之四左右,属于微量元素。正常人体每天铁的需要量:18岁少女为18毫克,青年男子15毫克,成年男子为12毫克,孕妇、乳母为18毫克。小儿由于生长发育,体重和血容量的增长,以及铁的不断丢失,必须每日从食物中摄取铁15~18毫克。 铁的来源 人们体内铁的来源平常大多由于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以血红素形式存在的铁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动物肝脏每百克含铁(25mg)、动物全血(每百克含铁15mg)和肉中的铁均是以这种形式存在,其吸收率一般为22%,最高可达25%。而植物类食物中铁大多以植酸铁、草酸铁等不溶性盐的形式存在,所以难以被人体吸收。其吸收率一般在10%以下。含铁丰富的植物类食物主要有黑木耳、海带、芝麻、大豆、南瓜子、西瓜子、芹菜、苋菜、菠菜、韭菜、小米、红枣、紫葡萄、红果、樱桃等。我们日常的食物中多数含铁量较少,有的基本测不到,有些含铁食物,不利于吸收。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在1%~22%。所以很容易引起铁缺乏性疾病。但有如下几种食物含铁量(每100克食物含铁量)较高:动物血含铁量最高约340毫克,吸收率也最高,为10%~76%。动物肝如猪肝含铁25毫克,牛肝含9,0毫克,猪瘦肉中含2.4毫克,吸收率也高至7%。蛋黄含铁量亦较高,但吸收率仅3%。其它含铁较高的食物有,芝麻50毫克、芥菜12毫克、芹菜8.5毫克、紫菜33.2毫克、木耳185毫克、海带150毫克、米6.7毫克等,应根据不同饮食及条件混合食用。 铁的吸收部位 近端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调节铁平衡的一个关键环节。动物消化道的其它部位如胃、回肠、盲肠也能吸收少量的铁。Darrell 于1965年利用结扎小肠段技术,研究得到大鼠不同消化道部位吸收铁的能力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小肠中段>胃。由此可见,动物整个消化道都可以吸收铁,但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机体内铁的稳定态主要受肠道对铁的吸收率的控制。 铁的吸收形式 铁主要是Fe2+被吸收,肉类食品中的肌红蛋白所含的铁可被完整地直接吸收,植物中的铁多为Fe3+,需要还原成Fe2+或与铁螯合物结合后才容易被吸收。维生素c和其他还原剂能使Fe3+还原成Fe2+;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酰胺剂、胺类可促进铁成为溶解状态,均可促进铁的吸收。虽然过去的几十年已经投入了相当大的努力,各种假说,如载体转运、离子通道等机制已相继提出,但小肠黏膜铁吸收的机制一直是不清楚的。一般认为,铁在许多组织细胞被吸收(或摄取) 都是通过经典的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的途径。即三价铁首先与Tf 结合,两者的结合物再与细胞表面的TfR 结合,之后经过内吞、酸化、释放和移位等步骤,铁进入胞浆,最终被细胞利用,合成血红蛋白及其他物质。但小肠肠腔表面的吸收上皮细胞不存在TfR 表达,因此,铁穿过小肠进入机体不可能通过Tf-TfR 的经典转运途径实现。近年来,在小肠黏膜细胞相继发现了DMT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Cb(duodenal cytochrome b,肠细胞色素B)、MTP1(metal transporter protein 1金属转运子蛋白1)和Fp1 (ferroportin 1,膜铁转运蛋白1) 和Hp (hephaestin,膜铁转运辅助蛋白) 等几种铁转运相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的发现是铁代谢领域中近年取得的最大突破,也使小肠如何吸收铁这一重要问题有了基本答案。新的研究证实,DMT1 和DCb 两种蛋白质参与黏膜铁吸收过程(铁穿过肠吸收上皮细胞的顶端进入细胞),而Fp1 和Hp 则参与黏膜转运过程(从肠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转运入血液循环)。近年来,国外学者从肠道提纯一种新的铁结合蛋白

组蛋白修饰与癌症

摘要:表观遗传调节异常逐渐被认为是癌症的标志。尤其是翻译后的组蛋白修修饰,被认为在癌症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后翻译组蛋白修饰参与致癌作用的各个阶段。组蛋白修饰也被探索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标志物。这篇文章讨论了组蛋白修饰在癌症生物学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探索他们预后的可能性。 癌症一直被公认为多效性和多方面的疾病,和发展的起始,是由无数的因素的影响。由于其显著的错综复杂性,癌症的概念作为表观遗传疾病,以及遗传,改变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势头,在科学界,[ 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的表型,这是不是由DNA序列编码[ 2,3 ]。对于癌症,“表观遗传学”通常是指在DNA 甲基化变化微小,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其他染色质元素,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和癌症 组蛋白是高度保守的碱性蛋白质,可以成为氨基酸残基位于N-末端 C-末端的翻译后修饰。有四个核心组蛋白:蛋白2个(H2A),B组蛋白2(H2B)、组蛋白3(H3),和组蛋白4(H4),和一个连接组蛋白,组蛋白1(H1)。约146个碱基对的DNA缠绕在组蛋白八聚物,组成每个核心组蛋白的两个副本,在左手超螺旋圈。H1,这是不包括在核小体的“珠”,作为一个连接有助于安全的DNA 缠绕在核小体。 组蛋白残基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可以成为,,sumolyated,泛素化和ADP-核糖基化。不像其他的修饰。氨基酸的甲基化,如赖氨酸和精氨酸,可以改变量。赖氨酸残基(K)可以是单,双,或三甲基化,而精氨酸残基(R)可以是单甲基化和对称或不对称的二甲基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乙酰化(AC)和精确的(me)的赖氨酸甲基化(即单-,二-,和三甲基化)都可以影响染色质的活性和失活的状态和随后的基因的转录状态。 浓缩的乙酰化组蛋白尾巴是具有代表性的与转录激活有关的基因。而甲基化的功能性结果取决于甲基基团的数目,残基本身,其位置在组蛋白尾部。例如,组蛋白3赖氨酸4二和三甲基化(H3K4me2和H3K4me3)和组蛋白3赖氨酸 9(H3K9me1)化与开放的染色质和活性相关的基因表达,而组蛋白3赖氨酸27二和三甲基化(H3K27me2和H3K27me3)和组蛋白3赖氨酸9二和三甲基化

帮助癌细胞的蛋白质的结构(精)

帮助癌细胞的蛋白质的结构 当癌细胞快速增生时,它们好象需要一种名为survivin的蛋白质的帮助。这种蛋白质在癌细胞中含量很丰富,但在正常细胞中却几乎不存在。癌细胞与survivin蛋白的这种依赖性使得survivin自然成为制造新抗癌药物的靶标,但是在怎样对付survivin蛋白这个问题上却仍有一些未解之谜。最近据一些研究人员报道,survivin蛋白出人意料地以成双配对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这一发现很有可能为抗癌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锲机。 Survivin蛋白属于一类防止细胞自我破坏(即凋亡)的蛋白质。这类蛋白质主要通过抑制凋亡酶(caspases)的作用来阻碍其把细胞送上自杀的道路。以前一直没有科学家观察到survivin蛋白与凋亡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其它迹象表明survivin蛋白扮演着另一个不同的角色——在细胞分裂后帮助把细胞拉开。 为了搞清survivin蛋白到底起什么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结构生物学家Joseph Noel和同事们率先认真观察了它的三维结构。他们将X射线照射在该蛋白质的晶体上,并测量了X射线的偏转角度,这可以让研究人员计算出蛋白质中每个原子所处的位置。他们得到的结果指出,survivin蛋白形成一种结和,这是其它凋亡抑制物不形成的。这几位研究人员在7月份出版的《自然结构生物学》杂志中报告,survivin分子的一部分出人意料地与另一个survivin 分子的相应部分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被称为二聚物(dimer)的蛋白质对。研究人员推测这些survivin蛋白的二聚物可能在细胞分裂时维持关键的分子结构。如果这种蛋白质必须成双配对后才能发挥作用,那么用一种小分子把它们分开也许能对付癌症。 生物化学家Guy Salvesen说,掌握了survivin蛋白的结构“并没有澄清它是怎样防止细胞自杀的疑点”。但是他说,这些蛋白质配对的事实确实让人惊奇,“你几乎很难找到不重要的二聚作用区域”。他也同意两个蛋白质的接

铁的吸收与代谢

铁的吸收与代谢 摄入的食物铁在胃内,经胃酸的消化作用,溶解、离子化并还原成为亚铁状态,形成低分子的螯合物质。正常胃液含有一种未明的化学稳定因素,可能是内源性螯合物在小肠中碱性条件下,此种因素可使摄人的铁减慢沉降,而易为肠粘膜吸收。 (一)铁的吸收 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的上段,且吸收效率最佳,但铁吸收在小肠的任何一段都可逆行。 大部分被吸收入血流的铁以小分子的形式,很快通过粘膜细胞,与脱铁铁蛋白(aoferritin) 结合形成铁蛋白,一部分铁蛋白的铁可在以后解离,以便进入血流,但大部分却可能留在粘膜细胞内直至此种细胞破坏死亡而脱落。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铁的吸收代谢有以下特点: ①对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的吸出不同,血红素与肠粘膜上血红素受体结合,将血红素铁中的含铁卟啉复合物整个吸收并由血红素加氧酶裂解成卟啉和铁,随后铁与细胞内的脱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再运转到身体其他部位而被利用。而非血红素铁则需先被还原成二价铁,才被吸收。 ②控制和调节铁的吸收,当人体内缺铁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就能多吸收铁,此时铁的吸收率就升高。肠内铁增高时,其吸收率则下降,但吸收量仍有增加。(二)铁吸收的影响因素 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三价铁形式存在,少数食物中为还原铁(亚铁或二价铁)。肉类等食物中的铁约一半左右是血红素铁(约40%),而其他为非血红素铁,后者则明显受膳食因素的影响。无机铁被吸收时,对肠道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但血红素铁的吸收则不受其影响。非血红素铁在吸收前,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分离,而且必须在转化为亚铁后方可被吸收。因而有很多因素可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1.蛋白质与“肉因子”肉、禽、鱼类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高,除与其中含有一半左右(约40%)血红素铁有关外、也与动物肉中一种叫肉因子(meat factor)或肉鱼禽因子(MFPfactor)有关。此种“因子”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动物组织蛋白

蛋白激酶与癌症

蛋白激酶 1、按底物蛋白被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种类(5类) ①.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 ②.酪氨酸(Tyr)蛋白激酶: 1.EGFR(EGFR、HER2/ErbB2、ErbB3、ErbB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PDGFR(PDGFRα、PDGFR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CSF1R: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c-Kit: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lk2:胎肝激酶2 3.InsR:胰岛素受体 IGF-1R: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 IRR:胰岛素相关受体 4.NGFR: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5.FGFR(FGFR1、FGFR2、FGFR3、FGFR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6.VEGFR(VEGFR1、VEGFR2/FLK-1、VEGFR3/FLT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7.HGFR: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8.c-Met Ron sea 9.Ltk Alk 10.c-RET 11.Ros 12.Eph、Eck、Eek、Erk、Elk 13.Tie、Tie-2 Src家族 Tec家族(Btk、Itk/Tsk/Emt、Tec、Txk和Bmx等) ZAP70家族 、TYK1)等 Abl Wee等 ③.组氨酸蛋白激酶(组氨酸、精氨酸或赖氨酸的碱性残基被磷酸化,见于双组分信号系统) ④.色氨酸蛋白激酶 ⑤.天冬氨酰基/谷氨酰基蛋白激酶 2、按序列相似性及功能(7类) ①.AGC组:核苷酸依赖家族(PKA、PKG、PKC家族) ②.CaMK组:Ca2+/钙调素调节的蛋白激酶家族、snfl/AMPK家族 ③.CMGC组:CDK、MAPK、GSK3、CLK家族

④.CKI:酪氨酸激酶家族I ⑤.TK:酪氨酸蛋白激酶 ⑥.TKL:类似酪氨酸激酶 ⑦.STE 癌症 1、癌症主要有四种: 1、癌瘤:影响皮肤、粘膜、腺体及其他器官; 2、血癌:即血液方面的癌; 3、肉瘤:影响肌肉、结缔组织及骨头; 4、淋巴瘤:影响淋巴系统。 常见的癌症有血癌(白血病)、骨癌、淋巴癌(包括淋巴细胞瘤)、肠癌、肝癌、胃癌、盆腔癌(包括子宫癌,宫颈癌)、肺癌(包括纵隔癌)、脑癌、神经癌、乳腺癌、食道癌、肾癌等。

植物铁吸收、转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7, 24 (6): 779?788, https://www.doczj.com/doc/a36481631.html, 收稿日期: 2007-05-29; 接受日期: 2007-09-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530460) * 通讯作者。E-mail: hqling@https://www.doczj.com/doc/a36481631.html, .综述. 植物铁吸收、转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吴慧兰, 王宁, 凌宏清*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摘要 铁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 铁离子的吸收、转运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很多基因参与了这一过程。本文对近10年来发现和分离的参与植物铁吸收、转运及调控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 提出了植物控制铁吸收的分子调控模式(机理I)。 关键词 铁, 矿质营养元素, 铁吸收的分子调控模式, 植物营养, 吸收与转运 吴慧兰, 王宁, 凌宏清 (2007). 植物铁吸收、转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24, 779?788. 铁离子由于具有活跃的价态变化, 即三价与二价的 互变, 因此是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所必需的组分。铁在 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金属蛋白的催化反应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 是重要的电子传递体, 因此铁元素在原核和 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而另一 方面由于Fe 3+/Fe 2+的高氧化还原势, 细胞内游离态的铁 容易发生Fenton 化学反应, 激活还原态的氧, 产生有害 的超氧化合物, 对细胞造成伤害(Briat and Lebrum, 1999)。因此, 所有生物都必须通过一套严密的调控机 制来保持铁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丰富, 但地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 却受缺铁的限制。这是因为铁多以Fe 3+的形式存在, 而 这种形态的铁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的溶解度极低, 从而 限制了土壤中铁的有效性。缺铁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 少, 光合速率降低, 严重缺铁时叶绿素合成停止, 新叶变 黄, 生物量大幅度下降。植物缺铁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 发育,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也影响动物和人类对铁 的获取, 从而导致许多缺铁性疾病的发生。人类铁营养 的缺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营养缺素症之一。 当人体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摄入足量的铁营养时, 就会引 起如Wilson 、Pakinson 、Menken 及贫血病(anemia) 等许多生理功能异常疾病, 危及患者智力和体能的发育 及身体健康(Yuan et al., 1995)。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 形成了不同的铁高效吸收机制, 以保证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铁营养, 维持植株的生长发育, 乃至整个物种的生存。在土壤中, 尤其是碱性土壤中铁主要以不溶的Fe 3+形式存在, 因此根据铁吸收形式的不同, 植物被划分为机理I (strategy I)和机理II(strategy II)植物(R ?mheld and Marschner, 1986)。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采用机理I(strategy I)的高效活化和吸收机制从土壤中获取铁。该机理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 (1)H +-ATPase 泵系统, 分泌H +降低土壤pH 值, 增加根际土壤颗粒中铁的可溶性; (2)Fe 3+还原系统, 包括将Fe 3+还原成Fe 2+的还原酶和与之耦联的NADPH 脱氢酶; (3)Fe 2+的转运系统, 包括一系列的铁转运蛋白, 将还原的亚铁离子转运到细胞内, 再由其它转运蛋白输送到各个细胞器和器官中供利用。而禾本科植物, 则采用另一种铁的吸收机制——机理II(strategy II)。机理II 植物在受低铁胁迫时,体内合成大量的植物铁载体(phytosiderophores, PS),并分泌到根际土壤中, 与土壤中的Fe 3+直接结合, 以螯合物的形式转运至细胞内, 再释放出Fe 3+, 供代谢利用(Roberts et al., 2004)。最近的研究表明, 在禾本科植物水稻中, 也存在机理 I 的亚铁离子转运系统, 即水稻既

蛋白质与癌症

蛋白质与癌症

————————————————————————————————作者:————————————————————————————————日期:

膳食与癌症 蛋白质与癌症是朋友还是敌人? 1893年荷兰化学家葛哈德。穆德勒发现蛋白质。蛋白质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词汇“proteios”意为“最重要的”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蛋白质就是肉类食品,肉类食品就是蛋白质。20世纪初营养科学研究者认为:蛋白质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蛋白质缺口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以及著名的营养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蛋白质缺口”问题。这造成第三国家儿童广泛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联合国及美国政府食品以和平项目署、美国多数大学、众多国际组织都参与了这场旨在用蛋白质产品消除世界饥荒的斗争。 蛋白质的品质问题 蛋白质不断的消耗,必须得到补充。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为肽在降解成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补充身体消耗的蛋白质。彩珠的例子 蛋白质的真正实质是指某种食物被身体吸收,补充身体所需蛋白质的效率。大量实验证明,植物性蛋白质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质,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 致癌物 氨基三唑,一种用于酸果蔓生产的除草剂;DDT ;丁酰肼;亚硝酸盐;苏丹红;二恶英;黄曲霉毒素。 实验对象 ● 大鼠和人对蛋白质的需求是几乎一致的。 ● 蛋白质在人体内河大鼠体内的作用方式基本一致。 ● 在大鼠体内促进癌生长的蛋白质摄入水平与人体内促进癌生长的蛋白质摄入水平相同 印度实验 ● 两组大鼠,饲同等量的黄曲霉毒素,一组饲含20%的蛋白质,一组饲5%蛋白质的饲料。 ● 结果饲20%蛋白质的大鼠发生癌症,或癌前病变。而摄5%蛋白质的大鼠没有任何一个发生癌症。 ● 证明蛋白质摄入过少与癌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关联性。 坎贝尔试验的开始 癌症的三阶段:启动阶段、促进阶段、进展阶段。例子:植草皮。 启动阶段:致癌物;促进阶段:促癌剂;进展阶段:促癌剂。 癌细胞 实验 ● 酶的代谢 ● 证明:低蛋白质膳食能导致更少的黄曲霉毒素进入细胞。让细胞增殖速度缓慢。减少酶的活性。 癌的促进阶段 ● 同计量黄曲霉毒素,不同蛋白质膳食,癌症病灶细胞的不同发展。 ● 同计量黄曲霉毒素,让蛋白质摄取量调换,证明低蛋白质膳食可以抑制病灶细胞生长。而原来没有生长 的病灶细胞有复活繁殖。 ● 蛋白质摄入的多少对癌症的影响要超过致癌物。 肝细胞 AF 黄曲霉毒素 进入细胞 酶 有害物AF + DNA

癌症患者别随意补蛋白粉

癌症患者别随意补蛋白粉 4月11至17日是第1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周,本报健康大讲堂与沈阳市新华书店特邀上海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级营养保健师孙红丽教授来沈阳进行公益讲座,教会我们有关癌症患者的饮食禁忌,记者特地专访了孙教授,破解各种有关抗癌和防癌饮食的健康误区。蛋白粉可促进癌细胞增长孙教授说:“我们在肝癌患者中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肝癌患者大多伴有低蛋白血症,常要补充白蛋白之类。有条件的家庭经常隔一日打一针。我们在观察中又发现,在频繁补充白蛋白的时期,很多患者肝内的肿块明显生长增速,有的肝癌患者在食用蛋白粉后也出现同样的结局。”孙教授介绍,就像给田地施肥一样,如果没有事先进行翻土,肥料同样可以促进杂草的生长。有的乳腺癌患者,只要吃蛋白粉或打白蛋白,外在肿块就会猛长。因为患者提供了癌细胞生长繁殖所迫切需要的蛋白质。所以,如果罹患肿瘤,最好不要滥补。乳腺癌患者尽量少喝牛奶很多人认为大量喝牛奶能够强健身体,因此造成很多人陷入“牛奶误区”。孙教授介绍,牛奶含有较多的酪蛋白,在体内通过代谢会转化为雌激素,这对于激素依赖型的肿瘤患者就不适宜,比如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患者,牛奶尽量少喝,但也不是绝对

一点都不能喝,这是因为女性患者大多有骨质疏松,牛奶对于缓解病情还是比较有效的,饮用的量控制在每2-3日一杯牛奶即可。吃萝卜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喝牛蹄筋汤能够预防、治疗多种癌症。孙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认为“骨胶原蛋白包裹癌细胞”的观点,仅仅是某些人的个人观点,并没有得到临床研究的证实。这对于肿瘤患者也是一种误导。可以说,牛蹄筋汤并不神秘,也不是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 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最常见防癌抗癌的食物——萝卜。萝卜能够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增加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防癌、抗癌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萝卜中的芥子油和精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废物。大家平时可以经常吃萝卜,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癌症患者最好别服用人参很多人认为“以毒攻毒”可以治疗肿瘤,有些患者在缺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更是乱吃蝎子之类的有毒中药,以致走进健康误区,加重身体病情。孙教授介绍,“以毒攻毒”治疗肿瘤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逊色于益气养阴类的调整补益方法。另一方面,中药有很多毒药的毒性是明确的,但是否有抗癌作用,常常需要打问号。所以,乱用“以毒攻毒”不足取,大家平时一定要谨慎。同时,孙教授还提醒,癌症患者的饮食要远离人参。人参补气,适合虚证

动物蛋白质过剩可致癌

动物蛋白质过剩可致癌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形成一种观念:人总是摄取蛋白质不足,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是有益的。然而近年的研究却告诉人们,过多的蛋白质对人体并不是有益无害的。 不过,动物蛋白质过剩则易致癌。世界著名癌症专家衣色列斯博士说:“吃过多的肉类及含胆固醇的食物,不仅易患动脉硬化,也伤害血液循环,而使供给细胞的氧气减少,因此增加了导致癌症的机会。用动物或人体所做的试验,都证实限制肉类、动物性脂肪及奶油的摄取,会减少致癌危险。” 危害一大量吃肉喝酒产生痛风 在已经发现癌症的病人身上,似乎可以看得更加明显,当给病人增加蛋白质营养时,癌肿似乎长得更快。因为癌细胞代谢比正常细胞更加旺盛,它会夺取大量蛋白质塑造自己,以使它的增长势头压倒一切。 这是令肿瘤专家与营养医师十分头痛的问题。摄取超过需要的蛋白质时,经过代谢后,会在人体的组织里残留很多有毒的代谢残余物,进而引起自体中毒,酸碱度失去平衡(酸度

过剩),营养缺乏(一部分营养被迫排出),尿酸的蓄积,组织里积存嘌呤等。 可用痛风为例加以说明:痛风发作往往与吃肉喝酒有关。原来,肉类,尤其牛羊肉属含高嘌呤高蛋白膳食,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如同时再饮酒,乙醇代谢产生的乳酸会阻止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腔内,则引起滑膜的急性炎性反应,使滑膜充血、肿胀、关节液增加,引起疼痛。最受害的是拇趾的跖趾关节,起病有时较快,患者常在夜间无缘无故被关节肿痛惊醒。受侵关节常发红、发热、疼痛,关节周围常见弥漫性红斑。该病中老年男性多见。 危害二加重尿毒症和氮质血症 患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的病人,在未发生肾功能衰竭之前,可摄入适量蛋白质,每日40~70克。 过高的蛋白质摄入,会促使肾小球硬化;如已出现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每日20克以下为宜,且应摄入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蛋白质过多,会加重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项目名称肿瘤发生发展中关键蛋白的功能与调控首席科学家肖智雄

项目名称:肿瘤发生发展中关键蛋白的功能与调控首席科学家:肖智雄四川大学 起止年限:2012.1至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厅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原癌蛋白和抑癌蛋白通路相互作用和信号网络互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恶性肿瘤作为细胞生长的疾病,与细胞生长、凋亡、细胞周期、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等最基本的生命过程紧密相关。因此,以原癌-抑癌蛋白信号网络互动为主要切入点,发现及鉴定重要蛋白的关键新靶点及信号通路新调控机制,深入探讨原癌-抑癌蛋白信号网络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阐明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是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项目将以原癌蛋白(EGFR,Ras/Rho家族,PI3K)、抑癌蛋白(p53家族、BRCA1、PTEN)以及PI3K/Akt、MAPK、GSK3b等关键信号通路为出发点,研究这些原癌蛋白-抑癌蛋白的关键上游新调控因子、下游关键新靶点及其信号网络互动在肿瘤细胞生长、凋亡、细胞周期、细胞迁移、侵袭过程以及免疫球蛋白受体从免疫防御向EMT恶性转化转变中的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完善基本生命科学理论与细胞癌变理论体系,而且为肿瘤诊断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意义和潜在的药物新靶点,并对小分子干扰和药物筛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围绕上述科学问题,我们将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系统生物学及蛋白组学等交叉科学技术方法,发挥多学科团队作战的优势,结合动物肿瘤模型以及临床标本,阐明原癌-抑癌蛋白网络互动及其调控在肿瘤细胞生长、细胞周期、EMT、细胞迁移及侵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解析原癌蛋白Ras/Rho家族上游调控新蛋白和下游作用新靶点在肿瘤细胞迁移的分子作用机制 1)深入阐明Gankyrin等关键调控蛋白以及Hippo/MST1-YAP2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迁移过程中的作用。 2)鉴定恶性肿瘤迁移过程中关键调节重要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质复合体。发现新的信号通路调控分子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癌症的致死主因。由于对其机制缺乏深入了妥,阻碍了采以有效防治癌侵入和转移的措施。最近在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并正在控索新的防治策略。 关键字:肿瘤细胞的侵入、粘附、降解、移动 一、侵入是所有肿瘤恶性化的标志。 肿瘤自原位生长转变成转移性疾病,取决于肿瘤细胞侵犯局部组织及穿透组织屏障的能力。当瘤细胞脱离起源的组织,开如侵入和在局部扩散,并向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器官中转移时,肿瘤变成恶性。癌细胞的转移首先要穿透上皮的基底膜,在后侵犯间质,帮上皮基底膜的缺失好是癌症的的标志。肿胞在进一步侵入脉管、侵犯神经或肌肉时,也要穿过基底膜屏障。一旦进入循环,肿瘤细胞必须经得起宿主的免疫攻击,然后方可停留在的血管床或外逸,选择继发部位定居。并在继发组织中增生而形成转移仁。转移灶的癌细胞又可进入新一轮多步骤的浸润过程,形成转移灶的转移,即多处转移,在转移的细胞集落生长到超过1mm3时需要实体瘤的血管化,肿瘤诱发的血管生成不仅允许原发肿瘤扩展,而且使之容易接近血管内部。由于新形成血管的基底膜有缺陷,肿瘤血管生成有利于肿瘤的血道扩散。可见转多是一个涉及肿瘤细胞-宿主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之闪相互作用的我步骤分子生物化学变化的过程。 二、Liotta等间提出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三步学说 1、粘附 肿瘤细胞粘附(adhesion)于其他肿瘤细甩、宿主细胞或ECM成分的能力影响其侵入和转移。粘附在浸润过程中起双重作用:肿瘤细甩必须先从其原发灶的粘附部位脱了才能开妈浸润,故粘附可在抑制浸润主面起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又需藉粘附才能移动,肿瘤细胞从连续的粘附基质和解除粘附中获得移动的牵引力,如果粘附得太牢,它们就不能脱离而移动,因此,癌症侵入和转移的过程首先是粘附的交替过程。 现已鉴定多种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AMs)家族,其每种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这些CAMs包括钙粘附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及整合蛋白。钙粘附蛋白(cadherin,简写Cad)是一组依赖钙离子的介导同种细胞与细胞粘附的分子,根据组织分布的不同分成三

铁代谢

①铁蛋白 ( Fn) ,是主要的细胞内储存铁的蛋白质, 在铁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FnmRNA的5'端非翻译区有一个呈茎-环结构的IRE. ②转铁蛋白受体(TfR)有两种,转铁蛋白受体1(TfR1)和转铁蛋白受体2(TfR2)。TfR1由TfR1基因编码,后者产生一种重要的mRNA , 它的3′端非翻译区有5个聚集在一起的铁反应元件(IRE),每一个IRE都能结合一个铁调节蛋白(IRP)。 ③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MT1)DMT1是与小肠铁吸收相关的重要蛋白。人类DMT1mRNA有两种形式,即“+IRE”和“-IRE”型。“+IRE”型mRNA在3′端非翻译区有一个铁反应元件 “-IRE”型则不含此元件。在小肠中,主要表达的是DMT1同源异构体Ⅰ +IRE ,定位于肠上皮细胞绒毛面细胞膜上,参与小肠铁的吸收,受铁缺乏的向上调节。 ④铁调节蛋白 IRP 铁调节蛋白有两种,IRP 1和IRP 2,前者起主要作用。当细胞铁充足时,IRP 1具有顺乌头酸酶活性,不能结合IRE,即无铁调节蛋白活性;当细胞内铁缺乏时,IRP 1无顺乌头酸酶活性,却具有铁调节蛋白活性,可与IRE结合。 ⑤铁浓度变化对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 在铁缺乏的情况下,IRP就会结合到铁蛋白基因mRNA5′端非翻译区的IRE上,阻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因而抑制翻译

的起动,从而减少铁蛋白的表达,减少铁的贮存。在铁充足的情况下,IRP就会从mRNA离开并启动铁蛋白mRNA的翻译,使铁蛋白合成增加,增加铁的贮存。 在铁缺乏的情况下,IRP就会结合到DMT1 +IRE 和TfR1mRNA的3'非翻译区的IRE上,以便保护mRNA,防止被核糖核酸酶降解,从而使mRNA的稳定性增强、增加由mRNA翻译成蛋白的数量,即DMT1 +IRE 和TfR1数量增加,小肠吸收上皮细胞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需铁细胞对铁的摄入增加;在铁充足的情况下,由于IRP失去了与IRE结合能力,因此IRP就会从DMT1 +IRE 和TfR1mRNA上离开,mRNA就会被核糖核酸酶降解,从而降低了mRNA的翻译,降低了DMT1 +IRE 和TfR1的合成,最终降低了机体对铁的吸收和细胞对铁的摄入。

铁吸收转运分子研究进展

铁吸收转运分子研究进展1 郭文峰,陈蔚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510405) 摘要:铁是生物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维持机体铁平衡主要依赖于对铁的吸收的调控,而由于十二指肠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因此十二指肠中铁吸收的调控对于机体铁平衡的维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综合近年国内外的研究,主要讨论了十二指肠内非血红素铁吸收转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十二指肠细胞色素B、二价阳离子转运体、基底侧膜转运体及hephaestin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铁 吸收 Dcytb DMT1IREG1Hephaestin 1.引言 铁是众多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机体氧转运、细胞生物氧化、DNA复制及电子转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生物体内过量的铁会形成大量自由基,产生氧化损伤(Aisen, Enns et al. 2001; Conrad and Umbreit 2002; McCord 2004),因此,需要有严密的调节机制以确保机体铁的吸收、在不同部位(组织、器官)的聚集、还原-氧化状态,以维持机体的铁稳态。正常人体体内铁的储备、吸收、排泄量如图1所示。以体重70kg的男性为例,体内含铁总量约为4.0g,其中大部分(2.5g)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大约1.0g 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作为体内储备铁,另有约0.3g结合于肌红蛋白及呼吸酶中。机体每天从含10~20mg铁的饮食中只吸收铁1~2mg以维持体内的铁需求平衡,与每天通过体液分泌、皮肤脱屑以及消化道上皮损耗的铁的量相当。人体大部分的铁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由于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因此循环血中每天大约有0.8%的红细胞被破坏并有相当量的重新生成(Conrad and Umbreit 2000; Conrad and Umbreit 2002)。 由于铁的损耗方面没有相关的生理调节机制,因此,机体内铁的平衡主要通过肠内铁的吸收来调控,而肠道铁的吸收量与体内铁的需求量紧密相关(Hentze, Muckenthaler et al. 2004)。影响铁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体内铁的储备量、骨髓红细胞生成活性、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血氧含量以及全身性炎症的存在等(Miret, Simpson et al. 2003; Hentze, Muckenthaler et al. 2004)。一般认为,在机体储铁下降、红细胞生成活性增加、贫血或者低氧血症时,铁摄入会显著提高,而机体存在炎症导致炎症性贫血或者机体储铁增加时又将下调铁的摄入。铁的吸收增加导致体内铁过度蓄积是遗传性血色病的特点(Pietrangelo 2004)。 十二指肠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整个机体铁稳态的焦点即在十二指肠对铁吸收率的控制。十二指肠对铁的吸收不外乎非血红素铁和血红素铁两种途径,两种途径各不相同且其所占比重随不同饮食习惯而有所变化,在西方国家饮食中的铁超过半数来自血红素,而对全世 1本课题得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 530048)资助. - 1 -

蛋白质修饰与肿瘤研究

蛋白质修饰与肿瘤研究 来源:网络编辑:升沃医疗发布时间:2016-5-19 蛋白质的修饰这一领域已成为全球生物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除了一些传统的磷酸化和泛素化,硝基化、乙酰化、SUMO化引发关注外,还有一些修饰策略,如PEG化修饰、脂质体化、糖基化,这些复杂的调控作用在众多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以及一些炎症等中都起到关键调控作用。通过对蛋白质修饰的调控和反调控可能给众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契机。生物谷整理了一些蛋白质修饰在癌症方面的研究。 SUMO化与周期节律及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痛苦。乳腺癌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如家族史、生殖因素、生活方式、饮酒、雌激素暴露等等。其中,暴露于雌激素被认为是乳腺癌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受体α(ERα)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在近70%的乳腺癌中高表达。临床上,ERα是一个良好的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学标志物,也是乳腺癌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靶点。因此,鉴定出对ERα具有调节功能的分子可以促进乳腺癌治疗策略的发展。大连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伍会健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抑制ERα的转录活性的一种负调控因子可SUMO化,这对阐述ERα介导的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ERα介导的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蛋白质泛素化研究与骨髓瘤 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癌症,是一种最普遍的血液癌症,大概占所有癌症总数的1%。早些年

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和标准治疗方法是化疗和自体同源干细胞移植。然而随着新的药物靶点的发现,更多的新药被开发用于治疗骨髓瘤。包括bortezomib、thalidomide和相应的免疫调节药物(IMiDs)。临床研究表明,bortezomib和IMiDs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存活率,并用来治疗经单一药物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近期研究揭示了IMiDs用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IMiDs被发现能和CRL4A泛素连接酶的一个接头蛋白CRBN结合,从而激活CRL4ACRBN泛素连接酶的活性来靶向并泛素化降解B细胞特异性的两个转录因子IKZF1和IKZF3,而IKZF1和IKZF3对骨髓瘤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Bortezomib和IMiDs联用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但是bortezomib作为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它能抑制IMiDs所诱发的IKZF1/3降解,理论上抑制IMiDs的作用。所以这就存在一个矛盾。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仓勇教授实验室研究中发现当CRBN不和CRL4A泛素连接酶结合时,它本身是不稳定的,能被另一个泛素连接酶SCFFbxo7泛素化降解。所以在骨髓瘤细胞中,bortezomib 能稳定CRBN的水平,使更多的CRBN与CRL4A泛素连接酶结合,促进IMiDs所诱发的IKZF1/3的降解,从而产生对骨髓瘤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对蛋白质泛素化的深入研究为临床上更好地使用bortezomib和IMiDs达到最大化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机制上的框架指导。 硝基化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损害的标志物,该修饰主要由体内亚硝酸盐途径产生,也可以由髓过氧化物酶和其它过氧化物酶反应途径产生。硝基化产生于生理条件下、富集于病理条件下、参与氧化还原系统,并且该修饰可通过酶和非酶机制而逆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詹显全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不仅是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而且也通过调节和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 据悉,在即将举行的"2016(第二届)蛋白质修饰与疾病研讨会"上,以上三位专家也将参与,此外,此次会议还邀请其他一些国内外专家围绕蛋白质修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述蛋白质修饰的过程调控以及对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影响。

蛋白质组学在癌症早期检测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癌症早期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 以实现个性化的医疗和改善公众健康的战略,包括个人疾病风险的评估、早期检测和分子分类在最适当的治疗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设立知情选择而造成的疾病的个人风险的评价。未满足的需要,在这一领域的蛋白质组学非常适合作出重大贡献是基于验血及早发现癌症的发展。上皮性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包括两次诊断和标本病特别适合用于早期检测标志物识别的症状出现前采集的标本收集分析说明了这一点。这一总体努力受益于从主题组群的等离子体和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取样的工程的小鼠模型的可用性。结果从血浆肿瘤组织及癌组织细胞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数据集成允许签名澄清蚀变的信号传导通路的血浆中。发现和进一步发展的早期检测标记利用深入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生物信息学资源的可用性。 介绍 而基于的血液癌症测试的概念很简单,具有挑战性的发展这样的测试,到了很少的与癌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过FDA 批准近几年。早期癌症检测生物标志板的发展是特别具有挑战性鉴于敏感性和特异性测试一次,当肿瘤处于早期发展的需要。很难确定合适性能的早期检测的标记所示从卵巢癌蛋白标记验证研究最近的调查结果。1-3在数以百计的出版物中的许多研究报告表明承诺为卵巢癌的早期检测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候选人的鉴定。为了进一步评估候选指标的性能,验证最近的一项研究包括被选定为在卵巢癌诊断前血清标本和控件从前列腺癌、肺癌、大肠癌和卵巢癌(PLCO)筛查试验测定的28 卵巢癌蛋白候选人。没有一个单独的标记展示性能特性相匹配的CA 125 当前最佳标记为卵巢癌。甚至当生物标志物均并入板预定义的模型的基础,并没有得到改善性能与CA 125 单独相比。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候选人与CA 125 的另一项研究,感染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8%观察分析了第一阶段手术相对于控件的明显优于CA 125 独自一人,当时病的患者血清中导致预诊断血清PLCO 审判中的验证研究。也是从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小组并不增加CA125 单独的性能。4在这些验证研究中观察到的负面结果突出的挑战参与发展生物标志物与足够的性能的,适合早期癌症检测。它们产生的生物标记物的消极观5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估战略,以发现和开发肿瘤生物标记物。这种重新评估是不仅与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但也更多有关宽到各种类型的标记。 在这里,我们目前发现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战略,并强调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分析和需要将技术应用必备的灵敏度和定量的准确性,从而确定和量化信号的癌症出现在早期阶段的低丰度蛋白质生物检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向报告发现从这些策略的应用固体肿瘤,特别是肺癌。 对血液的需求基于测试,以检测癌症 血液中数千个蛋白有潜力使个人的健康状况了解丰富的内容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舱室,开展癌症的无创性诊断。目前在临床使用中的蛋白标记物,包括卵巢癌、胰腺癌、CA19-9 的CA125 CEA 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PSA 有有限的实用程序,用于癌症检测。6其他常见的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和肺癌建立缺血与证明的临床效用,在筛选设置基于生物标志物。成像方式有实用程序,用于早期发现癌症。但是他们有相当的局限性。在结直肠癌(CRC),虽然现有的筛查方法对与这种疾病的死亡率有影响的情况下7据估计~ 60%的在美国的50 岁以上的受试者不筛选出在建议的间隔时间。8-9甚至当主体由他们的结肠镜检查的医生转介的还有的遵守率只有~ 50%。10肺癌,成像检查,以检测肺癌最近完成的NCI 发起全国肺癌筛查所示,表明承诺。11然而,薄片由多探测器行扫描仪已导致大量的转出的肺部小结节检测不能非恶性。检测一个单一的CT 非钙化结节的频率,从筛选人口肺癌组织中5-60%。12-13鉴于与肺癌CT 筛查的假阳性结果的高概率,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补充成像的大量需要。血液的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