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典“后遗症”

非典“后遗症”

非典“后遗症”
非典“后遗症”

非典“后遗症”

非典“后遗症”

方渤,62岁,北京人,非典后遗症患者,病友们上访求助的带头人。

2003年非典期间,方渤一家六口住进了医院。此后,妻子病逝,方渤和女儿女婿们幸存。2003年11月,还未从丧偶之痛中走出来的方渤,被查出患有骨坏死和肺纤维化,并被告知可能和患非典的经历有关。2005年,方渤的大女婿和大女儿离婚,不久,二女婿和二女儿离婚。

重重打击下,方渤患上了重度抑郁症。“逢年过节或妻子的祭日,我的病就犯了,非把自己灌醉不行”,方渤指着自己头上的伤疤和敷着纱布的眼睛说,上次喝醉酒,竟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一个眼角膜都撞碎了。

和方渤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不少人。当年从事非典一线救治工作的望京医院医生、陈卫衡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自己了解,北京非典后遗症患者中,非因公感染的有150多人,因公感染的有140多人。北京市卫生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北京非典后遗症患者的具体数据不便透露。

陈卫衡医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对非典后遗症的原因还不清楚,只能说跟那个事件有关,究竟是非典本身还是其他原因,无从说起。”但他表示,当时情况紧急,为了救人,用了大量的激素。“现在非典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和使用过量激素的症状相同,所以反推过来觉得是和激素使用有关。”而李朝东等非典患者认为,他们的病症就是因为激素使用过量所致。

生活等于求助和看病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来说,吃药和手术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然而,由于他们只能依靠一两千块钱的退休金和困难补助生活,即使有医疗保险,看病也是一件难事。

从2004年到现在,方渤陆续动过四五次手术,虽然政府报销了

全部的手术费和医药费,但是每天一百多块钱的护理费用由他自己承担。“我们都是因病提前退休的。刚退休时退休金才六七百,最近几年涨到了两千左右。”方渤说,“钱攒不够,都看不了病,两千块钱的退休金还得吃饭,经不起折腾。”

方渤的病友张文荣说,“政府就管治疗股骨头坏死和肺纤维化的费用,治疗其他的后遗症病症的费用都不给报。像我们这样的患者都是重度骨质疏松,骨头很脆,一扶墙手掌断了,一拉门肋骨断了。现在补钙,便宜的钙片不管用,贵的钙片吃不起。”

根据方渤等患者统计,在非典后遗症患者中,80%因病离岗,60%家庭出现变故,很多成为重度残疾。目前,他们中的好多人只能依靠退休金和北京红十字会发放的困难补助维持生活。

2008年,北京红十字会向非典后遗症患者发放了生活困难补助,有工作的患者每人每年4000元,没有工作的患者每人每年8000元;2012年,补助金额分别提高到了4500元和9000元。但是,这笔补助金对于方渤等人来说,也只够支付一段时间的医药费和生活开支。

为了能有份工作,解决部分生活上的开支,方渤想找份看大门的工作,跑了好几家单位都未能如愿。方渤心里明白,自己是重度残疾,很多单位认为风险太高,都不愿雇用他。

此后,方渤开始寻求政府的帮助。方渤和其他病友约定,每个月定期在信访办集中,诉说他们的痛苦和不满,希望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渤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一谈到自己的信访经历,方渤情绪就很激动,好几次因为说不出话来而中断了采访。

2013年,方渤开通了微博,开始在网上寻求社会的帮助。据方渤介绍,现在很多网友都在鼓励和支持他们,他很感动。2013年过年的前三天,他们还接到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童增先生送来的2000元和一些年货。方渤说,他更希望政府能够出面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养老问题和去世家属的抚恤。

政府部门怎么看?

2003年非典之后,关于非典后遗症的报道并不多。

为了了解目前非典后遗症患者的状况,记者联系了北京市卫生局宣传中心。

该中心的一位副主任表示,非典时期,我们国家疾病防控比较落后,再加上当时传染病本身已经控制得差不多了,防治重点放在了慢性病上,传染病医院都要关了。当时国家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也不够,就靠几个防疫站,也没有什么经费。“跟我们的观念也有关系,当时不太重视公共服务,坏消息不愿意说,老百姓也不知情,非典到底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也没有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该副主任说。近些年,一些病毒,像不断产生的禽流感、甲流、猪蓝耳病等,使得政府又开始重新意识到传染病的问题。

他表示,当时很多事情也是无奈之举,比如说当时的北京某三甲医院,它本身不是传染病医院,没有经验。当时它没有床位,把过道作为急诊室,空气不流通,但要是不收留病人,就又会造成新的传播。

“国家越发展,越关注民生,越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该副主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非典对我国公共卫生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传染病汇报大网络已经健全,传染病疫情每天都要上报,还研制了各种疫苗。”该副主任举例说,2012年房山发大水之后,北京市卫生局就迅速做了全面的消毒防疫工作。

成立非典基金是否可行?

随着媒体对非典后遗症患者报道的增多,社会上一些个人和团体开始关注和帮助这个特殊的人群。但是,当一些好心人士把钱汇给他们时,他们却花不了这些钱。

“没法弄,你说把这个钱给谁,大家都缺。后来商量了一下,只能把这些钱先放着了。”方渤说,“听说香港有针对非典后遗症的基金会,说不定哪天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基金会了。”

2003年11月7日,香港立法会批准,拨款1.5亿港元设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即非典)信托基金,为非典病故者家属以及部分非典康复者和非典疑似患者提供援助。

方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03年非典结束以后,北京市对非典捐助的款物做过审计,一共是7个多亿,花了5个多亿,还剩两个多亿,我们跟市政府提过这个事情,希望利用这部分钱,做一个非

典基金,用于改善非典后遗症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

记者查阅了北京市审计局网站,证实了方渤上述的数据。2003年9月3日,一份题为《北京市审计局公布全市防治非典社会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公告中写道,“非典疫情发生后,市、区县两级捐赠中心和慈善协会、红十字会、卫生部门等,从4月21日接受第一笔捐赠至7月31日,累计接受捐赠款物77522万元,已分配使用54274万元,占70%,结存23248万元,结存的捐款已全部缴存各级财政专户,结存的物资在各接受部门存放。”

方渤认为,北京市政府应该成立非典基金,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帮助他们这个困难群体。他说,“我们身体不行了,家庭破碎了,工作也没有了,我们自己真的难以摆脱这个困境。”。

“现在是重度残疾,万一哪天卧床不起了我该怎么办?我老了怎么办?” 方渤拍着腿说,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见政府把病友们的问题给解决了。

------------最新【精品】范文

(仅供参考)忘却的非典后遗症

忘却的非典后遗症 本刊记者陈沙沙 10年过去,对于脑海中不断回放的非典遭遇,55岁的她依然能够清楚地记住每一个 片段。那些本应渐渐模糊的琐碎细节,如种牛痘般深植在她的脑海中…… 2013年01月17日15:38 来源:民生周刊 “一开始是膝盖疼,接着脚后跟,然后是两个肩膀。发作的话,就跟骨头里长刺一样,连床都不敢沾。”2013年1月2日,在北京市望京医院住院处关节三科的病房里,患有股 骨头坏死的杨志霞正在接受治疗。 与她同时住院的还有方渤、张文荣等“老友”,他们普遍患有骨坏死、肺纤维化、抑 郁症等疾病。而给他们打下相同烙印的,是2003年那场世人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非典”(SARS)。 这个群体是10年前SRAS劫难的幸存者,也是10年后痛苦延续的承载者。在“后非典”时代,他们以“非典后遗症患者”的身份默默淡出人们的视野。 现在谈到非典,杨志霞语气中已流露出些许的抵触情绪,眼神不时飘向窗外的斜阳, 声音踌躇而缓慢。 10年过去,对于脑海中不断回放的非典遭遇,55岁的她能够清楚地记住每一个片段。那些本应渐渐模糊的琐碎细节,如种牛痘般深植在她的脑海中…… “人活着,不就过个人气吗” “4月21日、4月26日、5月1日、5月3日。你说多短,14天。大家都说该翻篇了,可不是你们家的事你翻不了篇。”提到父母、弟弟、丈夫相继离世的日子,窝在病床上的 杨志霞往后靠了靠,牙齿不自觉地咬住了嘴唇。 在她的记忆中,2003年的春天是“白色”的,道路空了、商场空了、公交空了、酒楼空了,还有她原本热闹的一大家子——11口人,9人感染非典,4人因此丧命。 事情始于2003年4月12日。因照顾发烧的母亲、半身不遂的父亲,杨志霞兄妹三人,以及各自的爱人,轮流照顾老人去东直门医院看病、输液。 “当时,满世界都在说非典,可没见周围谁真的得了。”听着四起的传言,杨志霞惴 惴不安,本能地不敢把“恐惧”说出口。

非典疫情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也给我们以警示,促使人们.

非典疫情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也给我们以警示,促使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公德意识进行思考。一个讲究卫生、提倡公德、铲除陋习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如今暑期已到,但是非典的余波还未平息,我们应该抓住抗非典这个契机,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树新风,塑形象的文明活动。 下面让我们看看“十大陋习” 的具体表现:随地吐痰、随地抛洒、乱泼污水、乱说脏话粗话、群食共餐、食用野生动物、随地大小便、在禁烟区抽烟、咳嗽打喷嚏不掩口鼻、光背赤脚进入公共场所。这些陋习的滋生严重危及了我们的健康,我们要珍爱我们的生命。要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必须摈除这些陋习。为此我们要做到“十不”,“五做到”。 “十不” :不随地吐痰;不随处便溺;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说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伤害花草树木;不乱贴乱画。 “五做到” :保持室内卫生;勤洗手勤洗澡;经常锻炼身体;打喷嚏掩口鼻;逐步推行分餐。不随地吐痰,不随处乱抛垃圾,不滥食野生动物......日益成为人们的一致呼吁。人们从切身利害关系上领悟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陋习,和他人、和社会竟有如此紧密的关系;人们领悟到,若再不破除这些陋习,既不利己又损害别人。现在,科学道理同责任心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科学道理也使人们懂得道德底线应该守在哪里。 “社区环境卫生标准”:1、居民区楼间甬路、胡同里巷无乱圈乱占、无乱摆乱卖、无乱贴乱画、无违章搭建、无家禽家畜、无垃圾渣土堆存、无废旧自行车、三轮车、生活垃圾、杂土、杂物日产日清,垃圾箱桶、土道口无垃圾满冒外溢。2、居民住宅楼道、庭院屋顶等公共部位无乱堆乱放、无废弃物、无乱贴乱画,居民生活用煤堆放有序,楼道墙壁整洁无灰尘,照明设施完好无损,达到“白,亮,净”。3、居民住宅阳台,窗户无乱吊乱挂,乱堆乱放。4、居民区垃圾桶箱,垃圾土道门及垃圾运输车辆完好无损、外观整洁。5、社区内公园、绿地、花坛要落实日常保洁,无垃圾、纸屑及各类包装废弃物,无枯树、残枝等杂物。6、双气居民住宅楼楼道内土道口全部实行封闭,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垃圾袋装,密闭收集运输。7、社区内集贸市场要落实清扫保洁制度,日常有专人清扫保洁,无垃圾堆存,市场内无乱摆乱、无乱堆乱放,水产品销售区有上下水设施,公厕符合环境卫生质量要求,市场口无摊贩外溢现象。 经法学院03年暑期社会实践队编制 2003.7.12

抗“非典”医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模板

抗“非典”医院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XXX,女,51岁,中共党员,原手术麻醉科护士长,主管护师。现在XX医院新成立的“留观隔离区”从事“抗非”一线护理工作。 XX这位七四年就参加革命工作,且已有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贯以其崇高的思想觉悟、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以及对护理事业的无限热爱,周到细致地护理每一位病人,在病人、同事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在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她,一个共产党员,更是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个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忘我工作,竭尽全力发扬白衣战士的救死扶伤精神,发扬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亮丽风采。 从决定成立“留观隔离区”的那时起,XX就做好了时刻“冲锋陷阵”的准备。在已了解到广东、北京等地“非典”凶险情况、知道叶欣、邓练贤等同行以身殉职的消息前提下,她深知自己与可能随时出现的“非典”病人的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会有怎样的危险。关键时刻,她没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而是主动站在了“防非”一线,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加一线的值班。就在医院4月23日召开紧急专题会后的第二天中午1时30分,XX就接到护理部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刻在14时30分之前赶到医院办公室,参与“留观隔离区”的护理工作。时间紧迫,虽已在手术台上站了一上午,正值中午午休时间,但她顾不上休息,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直奔医院。听完有关情况和注意事项后,她来不及思考和休息,又冲到了抗击“非典”的第一前线——发热病人留观隔离区,连续作战。 4月25日上午11点,首例怀疑“非典”患者正式转入监控区,开始实施全程监控。为确保万无一失,监控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病区工作人员必须穿上

(完整版)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的事迹

十五年过去了,你是否还记得那些为抗击非典牺牲的医护人员 2003年,“非典”这个现在听来仍让中国人不寒而栗的名字渐渐让大家熟悉,消毒隔离,飞沫传播、果子狸,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耳朵,人们第一次知道了感冒也能死人,第一次害怕从北京首都来的人,第一次恐惧发热……也第一次对医务人员前所未有的崇敬。 据后来统计,全国共确诊非典病例5327例,死亡病例349例.而其中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成为这次中国非典疫情的最大牺牲者,占死亡人数的1/3.而即使幸存的人员由于治疗时应用了大量的激素,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仍然饱受疾病的困扰,痛苦不堪。 飞沫传播,这大概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可怕的传播方式,只要呼吸就有可能感染上非典,听得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染上这种病也许你至亲至近的人也会远离你,可是医护人员就是因为这个职业,这份义务,这份坚守,毅然决然的选择一次次与死神博弈。 小陈是一名麻醉医生,非典发生时刚刚28岁,2003年初的一天他给一名肺炎的病人气管插管,过了几天才知道那是一名非典的患者,小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那时最担心不是自己,而是怕家人被传染上,孩子当时才1岁多……小陈说他没有后悔过,因为医生职责所在,相反还有些怀念那时的医患关系,透明,真诚,休戚与共。不像现在脆弱的医患关系与跌入尘埃的医生形象。即使这样小陈也没有怨言,因为他说和那些牺牲的同事比起来,自己和家人真的很幸运了。 医生大概是现在被诟病最多的职业,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国家与人民危难之时会毅然决然的冲上去,我们不希望把医生当神一样崇拜,只希望把他们当成普通人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坚守与奉献之余心里能有所安慰。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铭记因为非典牺牲的医护人员的名字,愿逝者安息。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抗击非典疫情优秀通讯稿(可编辑).docx

抗击非典疫情优秀通讯稿编写人: 日期: Word A4打印标准格式可随意修改

抗击非典疫情优秀通讯稿 抗击非典疫情优秀通讯稿 北京,又一次牵动世界的目光。曾经忙乱,猖獗的疫情使人猝不及防;曾经被动,在看不见“敌人”的特殊战场上,形势异常严峻。然而,人类战胜病魔的历史并未由此驻足。面对肆虐的非典,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短短一个多月,北京的疫情便由蔓延而被遏制,近日出现好的势头。走低的疫情曲线令人振奋,展露希望的曙光。突如其来,北京直面考验在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举行的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作了如下描述:“从4月21日至5月2日,平均每天新收治确诊病例70至80人,处于高发平台期;而自5月2日到9日则减至30至40人。疫情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了下降迹象。”3月初,北京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4月17日,中南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北京的非典防治进行了专题研究,批准成立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4月20日以后,北京加大了对非典疫情社会公布的力度,实行了每日一报。同时,从隔离措施到市场供应,从隔离区详情到疫情发展趋势,从新增病例到定点医院,从区县情况到患者结构……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表明:91.3%的市民对政府发布信息的透明度表示满意。世卫

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博士说,我们对北京的防疫工作充满信心。世卫组织专家吉姆斯·莫格尔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你无法体会过去短短一个多月间,中国经历了一种怎样的进步,这是中国开放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面对这场严峻考验,北京又一次经受了锻炼。在考验中,北京日益走向坦然,也逐步成熟起来。防治疫情,北京全面出击5月1日国际劳动节,首都的劳动者仅仅用了七天七夜,京郊小汤山镇,一座可接收近1000名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作为指挥中枢,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社会动员机制,从领导体制、医疗救治、科技攻关到群防群控、物资保障、市场供应等各方面,全面整合,有效运行。一场人民战争,同时在“两条战线”全面打响。群防群控,全民皆兵。活跃在这个重要战场上的主力军,是市民、学生、军人、农民、外来民工。所有的街道、社区、大院、乡村,以及社会基层单位都被发动组织起来,全社会的自觉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得到提高。随着小汤山医院、宣武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相继建设改造就绪,北京非典病床增至3600张。到5月7日,北京所有确诊病人转移到16家定点医院,实现了网确诊患者随诊随收,集中治疗。夜以继日,北京一支2500人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大队奔波在艰难细致的排查途中。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63家发热门诊的进一步规范确定,也有效保证了一般患者的就医和高烧患者的诊治,避免

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主题团日的活动总结

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主题团日的活动总结 本文是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主题团日的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在这非常的时期里,非典肆虐,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一次面临着危难。在这国家危难关头,正是考验我们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时刻,正是考验我们每个华夏子孙社会责任心的时刻。在这非常的日子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抗非的第一线,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华夏子女,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xx月xx日下午,在校团委组织部的组织和领导下,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院团委组织部协同生命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水电水利工程学院等学院的团委组织部共同协助校团委举办了这次“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主题团日系列活动。 在西区纺工附楼xx室,在团组织生活观摩会的现场,我们四个学院通过话剧和演讲的形式向团员们阐述了我们面对非典的观点和态度,让团员们了解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动人事迹,提倡团员们用实际行动来预防非典,展现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非典所应有的风采和责任心! 为了成功举办这次观摩会,各个承办学院的同学们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精心准备,许多普通同学也都非常热情地加入到准备这次活动的工作当中来。精心的准备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活动的现场气氛也非常热烈,在场的团员都非常认真地倾听演讲者感人的解说,又不时为话剧中动人、投入的表演所感动。精彩的演讲、感人的话剧不时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中,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让团员们感受了在这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的时期,我们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我们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亦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广大团员同志接受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在观摩会后的宣誓和环校跑活动中,团员们更是以十二分的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战胜非典的勇气和风采。 总的来说,这次主题团日活动很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广大团员心目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虽然还存在些许不足,以待日后改进。在活动中,广大团员的精神再次升华,庄严的誓言让团员们倍感肩上的重担,嘹亮的口号喊出了我们

最新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素材

【知识百科】 zz冬泳基地已经连续7天没有zz的身影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酷爱冬泳,十几年来风雨无阻,停泳,从来没有!但今年是个例外,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让这位退役军人深感责任重大,作为zz港航综合行政大队负责人,有着zz 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人民的利益面前,zz没有一丝犹豫,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来,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全力守好防线。 zz同志抗疫有魄力。抗疫战斗伊始,为了快速掌握辖区码头靠泊船舶的情况,在指出码头提供的信息准确度不高的情况下,zz要求码头提供靠港船舶的海事签证,以便快速筛查出到过武汉疫区的船舶。起初,码头方面对疫情认识还不到位,各种推诿不配合。情急之下,zz奋力疾呼:“难道职能部门不能摸清船舶动态吗?难道在疫情面前,还有什么比人民的生命财产更重要?”在这之后,码头方面的防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zz大队快速掌握了辖区所有靠港船舶和船员的动态,不漏一船一人,绝不让疫情在辖区码头有可乘之机。 zz同志抗疫有决心。抗疫战斗进入关键时刻,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有zz 疫区的人员乘坐快艇、竹筏到达zz,一旦感染者因此进入市区,后果不堪设想。面对着3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是上岸地点。他一方面将隐患情况报告给开发区应急办,请求街道派人值班,另一方面安排zz大队人员参与值班。第一班他亲自值守,查闸口,查桥底,江风凛冽他却浑然不觉,第二天早上回家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zz同志抗疫有方法。他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对内,他及时安抚因部分同志居家隔离导致工作量增加而产生的不平情绪;对外,平时业务单位的朋友此刻成为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处理zz人员坐船来zz的事情上,区分载客小艇和货船救生艇非常重要,对于货船救生艇运送应急物资还是要予以保障的,不能一律禁止上岸。为了更有效的沟通,zz将海事局和长航公安局的“战友”拉进工作群,快速处理了一起货船救生艇运送维修人员的事件,在做好禁止zz人员来zz 的同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个春节,zz心系疫情,基本在家一刻也坐不住,常常深夜还在单位和码头上。他常对我们讲,非典的时候,他还年轻,前线上有老兵守着,现在,他也是老兵了,守土有责,越是艰难险阻,作为共产党员作为部门领导就越要冲在第一线,确保防线不失守,这就是他这个退役老兵的初心和使命。 1.“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由于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高低不平,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2.老兵给武汉捐款万元

天津医保非典后遗症治疗医院变更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

天津医保非典后遗症治疗医院变更 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 【设定依据】 1.《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第六条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本医疗保险登记、保险费征缴、个人权益记录、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等医疗保险服务机构提供经办业务指导。 2.《关于非典后遗症患者医疗待遇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津人社局发[2011]1号)第一条院内感染的非典后遗症患者,定点医疗在《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遗症治疗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办〔2005〕29号)文件所确定的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十所医院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级医院,二级综合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以及三级专科医院四所医疗机构作为非典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并由患者自行选择,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所选择的专科医院。第二条社会感染的非典后遗症患者,在《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遗症治疗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办〔2005〕29号)文件所确定的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十所医院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所一级医院,由患者自行选择,并享受津劳办〔2004〕396号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 【服务对象】 申请人按规定在本市参保,按要求备齐申请材料后即可申报。 【办理渠道办理流程】 2003年春季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治愈后遗症患者选择治疗医院后需要变更的,在规定的医疗机构、医保分中心进行变更。

参保人也可以使用互联网登录天津政务网,在“网上办事大厅”向参保分中心提供申请材料,经分中心回复审核意见后,携相应材料到参保分中心办理。 【受理单位】 1、联网登记:由非典后遗症定点医院办理; 2、分中心登记:可在全市各医保分中心办理。 【办理材料】 1、医保电子凭证或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原件; 2、代办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原件(代办人办理时提供)。 【受理条件】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受理申请。 【收费标准】 不收费。 【办理时间】 办公时间受理,条件符合、要件齐全的即时办结。 【查询方式】 可在非典后遗症定点医院或全市各分中心查询。 【评价渠道】社会监督员综合评价、设置问卷调查、窗口评价器、电话咨询举报投诉等方式和渠道进行。 【注意事项】 1、“院内感染”的参保人可在10家非典后遗症定点医院进行就医,同时还可在全市联网的一、二、三级综合和三级专科定点医院中选择1-4家医院作为治疗医院。

工作总结抗击非典疫情优秀通讯稿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a36185983.html,)/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抗击非典疫情优秀通讯稿 北京,又一次牵动世界的目光。 曾经忙乱,猖獗的疫情使人猝不及防;曾经被动,在看不见“敌人”的特殊战场上,形势异常严峻。 然而,人类战胜病魔的历史并未由此驻足。面对肆虐的非典,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短短一个多月,北京的疫情便由蔓延而被遏制,近日出现好的势头。走低的疫情曲线令人振奋,展露希望的曙光。 突如其来,北京直面考验 在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举行的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作了如下描述: “从4月21日至5月2日,平均每天新收治确诊病例70至80人,处于高发平台期;而自5月2日到9日则减至30至40人。疫情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了下降迹象。”

3月初,北京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4月17日,中南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北京的非典防治进行了专题研究,批准成立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 4月20日以后,北京加大了对非典疫情社会公布的力度,实行了每日一报。同时,从隔离措施到市场供应,从隔离区详情到疫情发展趋势,从新增病例到定点医院,从区县情况到患者结构…… 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表明:91.3%的市民对政府发布信息的透明度表示满意。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博士说,我们对北京的防疫工作充满信心。世卫组织专家吉姆斯·莫格尔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你无法体会过去短短一个多月间,中国经历了一种怎样的进步,这是中国开放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面对这场严峻考验,北京又一次经受了锻炼。在考验中,北京日益走向坦然,也逐步成熟起来。 防治疫情,北京全面出击 5月1日国际劳动节,首都的劳动者仅仅用了七天七夜,京郊小汤山镇,一座可接收近1000名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从遗忘的非典后谈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从遗忘的“非典后”谈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科学论文 从遗忘的“非典后”谈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王冉 摘要: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2003年,那一年我们遭遇了非典。这个使整个国家都面临巨大考验的大事件,转眼间已经过去了11个年头。时间帮我们慢慢地淡去了对痛苦的记忆,抚平了伤口的疮疤,可有一群人却因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本文将从这些被遗忘的“非典后”的生活入手,走进他们非典后的普通生活,去洞悉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关键词:非典后;社会保障;以人为本 一、“非典后”的生活 所谓的非典后遗症是指因为治疗与预防非典而留下的后遗症,主要是因为激素使用而留下的后遗症。2003年,为了抢救生命,激素类药物曾被大量用于非典紧急治疗,激素的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股骨头坏死。非典对他们的身心损害极大,大部分人都有肺部病变等多种后遗症。 骨坏死、肺纤维化、抑郁,几乎是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普遍状态。几年来,政府也做了诸多努力,包括定点免费治疗及进行生活补助。但是身体的疼痛、心理的忧患、生活的拮据,都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苦之中。 许瑞芹是众多非典后遗症患者中普通的一位,2003 年SARS 的时

候,她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护工管理人员。医院一直没有与她签合同,名义上许瑞芹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只是一名临时工。SARS一来,医院急诊科的医生、护士,以各种理由申请调走了不少,许瑞芹没忍心走,听护士长的话,协助留守的护士、护士长,铺床,收床,转移病人。 感染SARS 之后,她被转到地坛医院。出院后,许瑞芹还继续吃着强的松等激素药品,她并不知道过量服用激素会导致股骨头坏死等症状。2003年6月份,许瑞芹查出双肺有肺间质性病变,被西城区劳动局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医疗保险。之后又发展出双膝缺血样改变,这是骨坏死的前期症状。自从出院后,许瑞芹就逐渐“没人管”。虽然同样是“因公”得了这个病,同样医药费可以由工伤保险报销,但跟正式的医生、护士相比,其他待遇还不是一回事。2007年,她一狠心把人民医院告上了法庭,官司胜诉了。人民医院也发来了劳动合同,只是里面标出的薪酬只有几百元,大大低于许瑞芹的期望值。她以异议的形式提出商榷意见,结果医院以为她不想签,干脆撤掉合同。再打官司,许瑞芹败诉了。找哪里都没有用,法律上没规定说得了后遗症后,劳动关系就不能解除。她去申请低保,人家说她有“单位”,不符合申请条件;可是去“单位”,“单位”又说不归他们管了。非典后遗症患者中像许瑞芹这样“没人管”的临时工还有很多,多数人都会遭遇像许瑞芹一样的窘境。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经济制度中心论阻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抗击非典,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

抗击非典,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 在抗击“非典”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我常常被一种莫名的感动支撑着,牵引着,激励着。有的人,平时是师长,是朋友,关键时刻却往往以统帅的决绝与智慧给人以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平时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是不事声张的战斗者,但当危险与困难袭来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挡在、冲在最前面。他以满腔热血与铮铮铁骨继续延伸着党魂与军魂,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描绘着事业的新篇章。我要说的,是无数个基层“一把手”中的杰出代表,一个老党员,一个老军人,一个永葆青春的革命战士。他,就是临侯高速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临汾公路分局局长李万定。 有一种模范叫党员 作为已经有三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李万定同志对党在国家面对天灾人祸表现出的高度的责任感、非凡的远见和魄力,感受特别深,对党始终充满了崇敬和信赖。 “非典”病魔的恣意蔓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重灾面前,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他高度重视,当机立断,依靠科学,沉着应对,周密安排,科学部署,把能否取得抗击“非典”全面胜利作为检验自己党性纯不纯、工作实不实、凝聚力强不强的一面镜子,作为自己是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标准尺度来衡量。 早在四月初听到山西有“非典”病例出现时,他就谆谆告诫班子成员要全力抓好工作区、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省交通厅、省高管局召开视频会议后,公司迅速成立了“非典”防控领导组,由他任组长。受命以来,他诚惶诚恐,喜忧参半。喜的是,上级党委、政府对他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支持;忧的是,一手托两家,数万名职工及家属的落在肩上,责任重大呀。

可是,跟党走了这么多年,在人民群众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无论从职责上,还是从感情上,他都难以放下。多年来,尽己所能为人民群众谋一些福利、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对所管的这一摊,严于管束,勤于体恤,也成了习惯。在“非典”险情最严峻的日子里,他时时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事无巨细,他都得看着布置妥当了,再悄悄检查几遍,才敢放心。另外,他还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组成了“非典”联合检查站,不让一辆未消毒车辆进入临侯高速公路,不让一例非典病人进入襄汾县境内。在他忘我工作的带动下,全体工作人员纷纷上交了行动保证书、请战书,主动要求到抗击“非典”第一线工作。党员、团员们更是义无反顾,齐心赴难,筑起了抗击“非典”的铜墙铁壁。他要求,凡是与抗击“非典”有关的工作,一定要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全力支持。手套、口罩、隔离服、药品、消毒器具,该配备的硬件,一点也不能少。一线工作人员三班两运转,时间长了,身体会吃不消的,牛奶、豆奶、鸡蛋,得足量供应,这些小家伙将来得挑大梁哩…… 有一种钢铁叫军人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和筑路生涯,铸就了他坚决果断、雷厉风行的个性。这种个性,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军事成果,一次又一次“鲁班奖”、“汾水杯奖”,将钢铁的意志与汗水洒在了祖国的一处处角落。 军人出身的他,向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抗击“非典”非常时期,他将主动接受命令作为天职。省交通厅、省高管局的会议精神,在他眼里,就是紧急行动命令,就是再动员、再部署和号召,坚决做到同步拿出实施意见,层层分解下去。连日来,他与班子成员一道,起草了防控“非典”十条纪律,制定了工作区、生活区防控“非典”应急预案及控制流程图,开展了抗击“非典”立功竞赛活动,举行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与你同行”百人签名暨捐助仪式(共筹得3730元,己全部捐赠给临汾市红十字会、临汾市防控

抗击非典精神的反思

抗击非典精神的反思 王明旭,张文(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本文论述了抗击非典战斗中的各种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并对这些精神在抗击非典时期及非典后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意义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关键词〕抗击非典;精神;反思非典型性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人震惊,使人必须面对,也使人起而抗争。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在与各式各样的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斗争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主体意识的人,不断地思考着世界,也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人会思维,会实践,他所思考的,所要实践的,就是要着力解决困扰着人们的各类问题,筹划着如何去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可怕的不是困难和灾害,关键是人们对待灾害的态度和精神状态。面对非典的肆虐,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们抗击非典斗争的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弘扬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用这些精神武装人们的头脑,这是我们战胜非典的主观条件和强大的精神武器。 1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指的是支撑一个民族顽强地生存发展的共同精神状态,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并为本民族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共同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激发民族奋发向上,凝聚民族意志,推动民族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自古即有“多难兴邦”的古训,是说灾难可以更强有力的唤醒民族精神,灾难需要发扬民族精神;灾难是对全民族的严峻考验,它使一批仁人志士挺身而起,顶风而上,知难而进,迎险而行。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荣传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懈斗志;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有以国家至上,民族为重,想国家之所想,急民族之所急的爱国主义感情。所有这些,在抗击非典这一突发性灾难事件面前得到了充分体现以及弘扬与发展。民族精神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充满了圣洁的光彩,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就是这一群体的杰出代表。在非典猖狂之际,他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这里送!”他对研究所收治的每一个病人,都一一亲自查看,只要听说哪里有病人,他马上就赶过去,他说“不亲自去我放心不下”。他否定了所谓的“远程:检查”“连起码的程序都不对, ,还叫什么检查”。为了验证非典是否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他亲自观察病人的口腔,如果是衣原体感染,患者应该有呼吸道炎症,他观察的结果,却没有发现呼吸道感染的迹象。在专家讨论会上,他明确的提出非典不是由衣原体引起的观点。作为广东非典医疗专家组组长,哪里问题最严重,哪里有病情,他就出现在哪里。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自己带头: ,别人才能跟上”。非典的面纱一天不揭开,他的心里就一天也踏实不下来。团结、奉献、开拓、创新,钟南山铸就的这些风格,既是民族精神的写照,也是中国广大医务人员所追求的精神风貌。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是这一群体的另一杰出代表,她在面对病人时,总是抢着干最危险的活。“这里危险,让我来”,是她经常撂给战友们的一句话。她身先士卒,关怀战友,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她告诉年轻护士“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测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像这样的英雄人物还可以举出很多,如李晓红、丁秀兰、赵世勇、孟淑琴夫妇等等。他们责无旁贷地扛起了抗击非典的重担,义无反顾的— 2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 3 年 6 月第16 卷第3 期总第89 期拼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不顾生命危险,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解难。他们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正是医务人员整体精神的缩影。在非典灾难降临之际,全体医疗卫生人员,有的请缨奔赴与病魔抗争的一线;有的在实验室加班加点,探寻疾病的原因,探寻防治非典

非典疫情的流行呼唤出台《紧急状态法》

非典疫情的流行呼唤出台《紧急状态法》导读:本文非典疫情的流行呼唤出台《紧急状态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牛建国 最近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同“非典”(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的简称)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从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级政 府先后采取了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非典的威胁,民众也自觉遵守和配合各级政府的 规定。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效果明显,但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绝 不能仅以客观的效果来评价政府的行政行为的恰当性,这当中的很多措施对社会的 正常秩序重新予以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法律问题,有点甚至涉嫌执法违法,应该 引起法学界重视。笔者建议参照世界其他国家的做法制定一部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一、当前政府行政措施遇到的法律尴尬 直至成稿时为止,中央部委发布的命令和措施包括但远不限于: 1、卫生部规定,各级医院对于治疗非典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必

须逐级上报卫生部; 2、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出台严禁组织学生假期出游的规定; 3、从4月26日起,北京文化、工商、公安建议电信部门切断对全 市网吧的信息供应; 4、从4月27日起,北京市民政局暂停婚姻登记,说是为了“避免 婚礼过多,间接减少人群聚集,从而更有效地防止非典的扩散”; 5、4月25日,北京太阳宫乡芍药居委会责令30多户外地人员3 日内离京,否则“公安部门将强制执行”; 6、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非典患者的遗体必须就地火化,并要求 “患者去世后,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7、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不得组织集体出游,已经组织的必须退团; 8、4月23日,铁道部发出通告,4月22日前已购买的4月22日 至5月7日火车票的旅客,在开车前要求退票,可全额退票,不收手续费, 团体旅客退票也不受必须在开车前48小时的限制; 9、4月24日,河南省文化厅发出紧急通知,全省各地大型公

“非典”时期医生求人感人事迹

“非典”时期医生求人感人事迹 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国对该病的处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注等等。 “SARS”一词在不同国家里,有不同习惯称呼。中国大陆惯称“非典型肺炎”,并简称作“非典”。香港习惯把“SARS”依粤音译作“沙士”,或直接用英语“SARS”。台湾亦惯用英语,或称“中国肺炎SARS”。新加坡媒体一度使用“萨斯”,4月17日,华文媒介统一译名委员会统一作“沙斯”。 邓练贤: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年仅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除夕晚上9点钟,邓练贤在家接到医院电话,称由外院转入两个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由于正值春假,发生突发事件人员配置相对紧张,处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邓练贤以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和副主任的身份,积极地挑起传染病科人员调配、组织协调的担子。作为传染病科主任医师的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个工作的风险性,但他没有推脱而在每一个救治过程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与科室医务人员,共同战斗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但不幸的是,他在救治患者时却被病毒感染。在中山三院,传染科的医护人员无一幸免地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病得最重的邓练贤在与病魔坚强战斗了两个多月后离开了人世。邓练贤曾说过的话: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 叶欣:永远的白衣战土 2003年3月25日凌晨,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永远毕上了她美丽的双眼。今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加,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这是一场艰难的阻击战,当一批批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时,持续作战的叶欣却倒在了她最热爱的岗位上。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叶欣曾说过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关于非典后遗症的调研报告

关于非典后遗症的调研报告 前言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全球。十多年过去了,从非典魔抓里挣扎出来的那些勇敢坚持的人,如今有了新的名字“非典后遗症患者”。 非典后遗症,因为治疗与预防非典而留下的后遗症,主要是因为激素使用而留下的后遗症。2003年,为了抢救生命,激素类药物曾被大量用于非典紧急治疗,激素的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呼吸系统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运动系统的股骨头缺血性病变及坏死,又因受歧视而引发心理障碍等。 患者基本情况: 他们自身有不同症状,但有两样共同,一是股骨头坏死———实心的圆球变成中空,稍微有压力,即使是人的重量,也会让骨头无法支撑而塌陷;二是肺纤维化,炎症导致肺部肿胀,成为一个布满伤疤的气球,外壁厚重,没有弹性,收缩困难,导致呼吸不畅。其实他们还有个共同症状:心理问题。“抑郁症”、“狂躁症”等字眼频频出现在“非典后”健康检查报告。调查显示:88.2%的非典治愈者出现了骨坏死症状,80%的患者因为骨坏死离开工作岗位,失去一部分经济来源。极度压抑、焦躁,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希望———这些词汇是非典后遗症群体总结出的心理状况。调查显示,非典后遗症患者中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大约占到39%,不了解自身状况的占26%,中度抑郁症患者22%,轻度的则是13%。婚姻是一个非常显性的变化。在非典之后,有60%多家庭出现了变故。 长期以来,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在疾病折磨和心理忧患中,他们生活在封闭的小圈子里。几年来,政府也做了诸多努力,包括定点免费治疗及进行生活补助。但“非典后”依然对未来恐惧,他们担心疾病的发展,担心丧失生活能力,而因“非典后”具家族性特征,他们也担心谁来照顾患病的家人…… 政府正视与“错失时机” 技术成熟再向民间推广?“非典后”们认为,这或许让他们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事后患者们回忆,治疗非典的医院及医护人员,并没有告知连续大量使用激素所带来的风险,也未采取任何相关的预防措施。患者们希望引起政府的关注。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去市卫生局、民政局等部门沟通。有人了解到,其实在非典发生前,一部分国内医学专家已认为使用皮质激素造成股骨头坏死是医学定论。根据医学统计,超过58%的骨坏死患者是由于超量使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所致。望京医院骨科主任陈卫衡也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结束后,发表了“激素使用过量可能导致骨坏死”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诸多非典后遗症病友疑惑的是,为什么治疗前,医护人员没有将激素的利弊告知。使他们不仅不知情,而且无从选择。他们希望从政府部门得到一个说法。开始时这些呼吁并未引发关注。到2005年7月份,北京市卫生局开始正式承认非典时接受激素治疗会引发后遗症。但当时不少病友的骨头已经彻底坏死了。 其实早在2003年8月,卫生部医政司已注意到激素治疗可能引发一些问题,于是召开了相关会议,开始在患过非典的医护人员中全面筛查骨坏死患者。同时科技部也成立了一个863科研项目,为一部分非典后遗症患者提供免费治疗。不过,直至2004年3月底,国家卫生部才正式成立了非典后遗症专家组(现称为骨坏死与骨关节专家组),包括陈卫衡在内的6名专家担任小组成员,研究将哪些症状属于非典后遗症范围之内、要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一部分医护人员开始集中在小汤山医院接受治疗。随后,一批非“因公感染非典”的患者才被纳入治疗体系。 院方当时统一的意见,是等治疗手段成熟之后再向民间推广,所以治疗过程也是一个优化过

非典疫情期间的伟大人物

非典疫情期间的伟大人物 非典疫情期间的伟大人物 王晶: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现年32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于5月27日下午与世长辞。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忠实履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职责。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压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她病重期间,来自广东、北京的著名专家多次对王晶进行了会诊,虽然经过全力抢救,还是没有能够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决定授予王晶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王晶曾说过的话: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我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 28岁早逝的医师李晓红:“新的治疗方法在我身上试用” 谁也没有想到,她走得如此之快。4月16日,28岁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带着未竟的事业,永远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3月25日,李晓红所在医院收治了一名从急诊转来的患者。对病人集体会诊前,科主任告诫身体不舒服的李晓红不要参加会诊了。

可会诊前,大伙还是在人群中发现了一身防护的李晓红。“我看过这方面的资料,比你们有思想准备,让我来吧!”她从同事手中夺过听诊器和血压表,开始为这名患者查口腔、听肺音、量血压。一阵忙活,她已大汗淋漓。大家劝她休息,她说:“我同这名患者有了接触史,你们上去会又多一份危险。” 李晓红哪里知道,此刻,病毒正绕过层层防护服,向她和她的战友们侵袭过来。 接下来是病例分析。已经答应休息的李晓红突然又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有关非典的资料和国家推荐的临床诊断标准,看看对大家有没有启发。”早就关注非典疫情的她提出对这名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并建议“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激素早期介入”的治疗方案,得到全科同志一致认同。 李晓红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每天对病人查体、修改医嘱、制定治疗方案,与病人“零距离”接触。3月30日,李晓红突感不适,“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 为了不让救治的病人惦记自己,影响养病,被隔离治疗的李晓红让战友封锁了消息她还反复告诫接管了自己病人的两名医生:“××患者肺部感染很重,要提前使用抗菌素;××心功能不全,要随时探视......” 这个时候,李晓红的耗氧量要比正常人高出20%,肺功能本来就差,加上连续高热、饮食不佳,4月6日,李晓红病情加重,已不能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其他病人的治疗方案了,她用笔艰难地写道:我是

2003非典感人事迹

王晶 36岁的王晶是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2003年5月27日,在与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40多天后,护士王晶永远合上了双眼,而陪伴她远去的除了一束束鲜花、一套她生前最喜爱的护士服,还有人们对她永远的思念。 王晶生前为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4月5日大学人民医院出现了首例非典”患者,原本负责临床护理教学任务的王晶,看到医院急诊科缺少卫生护理人员,主动向医院领导要求进入非典”病区。她为病人输液、调整呼吸机、清理分泌物、做生活护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直到倒下的前一天,王晶还坚持值守了最后一个夜班。而自4月初进入病房到最后去世,王晶没有能再与丈夫和孩子见上一面…… 在非典病房里,王晶既是病人又是护士。看到身边的病人出现恐惧、忧郁,同样虚弱的王晶便强打起精神,用言语和行动鼓励病友树立信心;看到护士们戴着严密的防护镜操作不便,呼吸困难的王晶主动去为病友扎针输液……王晶病情加重治疗期间,来自、的著名专家多次为其会诊;了解到王晶故事的人们更是自主发起为她寻找可供治疗的血清;一位女工甚至表示要把自己的肺捐献出来。但人们的爱心和努力未能唤回她年仅36岁的生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她是其中的一名战士。她主动上了前线,身后是丈夫和孩子长长的思念。她勇敢善良的心曾和社会一起律动,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全体医护人员义无返顾、舍生忘死的精神,而这正是使人们能够度过那段黑色的日子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 评 海迪的故事 海迪,1955年秋天在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聊城 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 《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 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