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博物馆简介

宁波博物馆简介

宁波博物馆简介
宁波博物馆简介

宁波博物馆简介

宁波博物馆位于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其建筑为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之一,投资2.5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宁波博物馆于2008年12月5日免费对外开放,展品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万余件。

举例子:

中文名称

宁波博物馆

外文名称

Ningbo Museum

类别

综合性博物馆

地点

浙江省宁波市

竣工时间

2008年8月

开放时间

9:00—16:00

馆藏精品

竹刻、唐越窑荷花盏托

博物馆级别

国家一级博物馆

发展历史

2004年10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关于宁波博物馆建设项目的批复》。

2004年11月,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宁波博物馆立项。

2005年6月,经市民评选和专家评审,确定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方案为宁波博物馆建筑方案。

2006年8月,宁波博物馆奠基动工。

2007年7月,宁波博物馆建筑顺利结顶。

2008年4月,宁波博物馆外貌显露。

2008年8月,宁波博物馆建筑竣工。

200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场馆布局

宁波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整个设计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

宁波博物馆陈列由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展厅总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一楼设临时展厅,总面积2600平方米。二至三楼为常设展厅,总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和《竹刻艺术——秦乗年捐赠明淸竹刻珍品展》。

馆藏精品

唐越窑荷花盏托0

为唐时茶具,由盏与托组成。盏为敞口五缺荷花

形,弧腹压印五棱,圈足。托似一舒展荷叶,

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盏托相合,全器

宛若出土荷叶托着朵盛开的荷花。胎质细密,釉色莹润欲滴,为国家一级乙文物。

唐越窑瓜棱执壶

执壶是壶的一种,因壶的肩部有手持的把手,使用时以手把持而得名。该壶呈喇叭口,长颈,溜肩,瓜棱腹,矮圈足;肩部对置十棱短流与扁带状把。施满釉,釉色青黄。出土时与唐“大

中二年”云鹤寿字纹碗同在。胎质致密,釉色青黄

滋润。

唐越窑青瓷划花卉纹碗

敞口,翻沿,弧腹向下内敛,浅圈足。碗内壁划饰三朵盛放的荷花。通体施青黄釉,釉色光亮细腻。碗外壁有少数棕眼。

唐越窑划荷叶海棠式杯

出土于市区和义路唐码头遗址,为唐代晚期作

品。杯口呈椭圆的海棠形,弧腹,圈足。内壁两

侧及两头分别刻画写意荷花四朵,笔法简练,线

条流畅柔和,富有生气,釉色青翠晶莹。出土时与唐“大中二年”铭文碗(残)同在,是晚唐出现的新品种。

唐越窑带銎双系瓜棱壶

为唐代晚期作品,和义路唐码头遗址出土。直口,溜肩,

长瓜棱腹,平底。肩部一侧置双复系,对置一带棱流,

系与流之间上腹部置一銎。帽状钮盖,通体施釉,釉色青绿,釉层肥润光亮。

越窑盒盖

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的越窑盖盒,盒似盖碗,盒口内

敛,折腹,矮圈足。盖呈帽式,盖面正中置一圆钮,

子母口。施满釉,釉色青黄,有细微开片,线条圆滑,造型端庄稳重。

越窑油盒

盒口内敛,直腹,圈足;盒面呈圆弧形微鼓;子母

口。施满釉,釉色青绿细腻。为盛放梳妆用品的容器,全器廓线柔和弧曲,精巧典雅,为当时风行的上品梳妆用具。

唐越窑绞胎灵芝纹伏兽脉枕

脉枕是中医大夫诊脉时放在病人腕下,起衬垫作用的用

具。此件绞胎灵芝纹伏兽脉枕,枕面呈椭圆形,中间嵌

以绞胎为褐色灵芝纹,下部以伏兽为座。这种工艺是当时越窑向北方窑场借鉴而成。该器晶莹滋润,是唐代越窑瓷器中的珍贵制品。

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作品:宁波博物馆

人物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工作。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导师:卢济威教授)。

2012年2月27日获得

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

为获得这奖项的第一个中

国公民。

作品: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第一层为整体,但从第二层开始,建筑开始分体并倾斜,形成山体形状。加上场馆北部的水域,整个建筑形似一条上岸的船。这种建筑格局体现了宁波的地理形态和作为港口城市的特色。博物馆墙面通过两种方式装饰而成。第一种方式利用民间收集的上百万片明清砖瓦手工砌成瓦爿墙,体现了江南特色和节约理念。另一种方式利用竹条加入混凝土,在表面展现竹的纹理,体现环保理念。

宁波博物馆心得体会

宁波博物馆心得体会 篇一: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旭日的阳光映射大地,参与党校学习的同学将一同前往温州市博物馆参观。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见证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作品。就这样,我们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车。窗户打开迎着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气。一切都这么适合出去。热热闹闹的到点赶到,大家都基本到齐了。博物馆一进门,一副裁剪艺术的大海报吸引着我,历史的魅影旋涡把我们一下拉进了展厅。在仔细熟悉了一下博物馆的平面图之后,了解到博物馆共有6个大馆再加上一个临时展览馆。 历史馆里弥漫着一种古香,展品的静止无声带来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楼,旗袍,火炮,它们仿佛演着当时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时空的沧桑巨变,留下的最闪光的,是钻石般的精髓。能感受到古老温州,江南渔乡特有的风土情调,诗意又温柔如水。其中当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温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温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连串的数字更是最能体现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处已是温州人的足迹。出口那双巨大奥康皮鞋,太象征了。温州人在历史的重压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脚印上,立起了高楼栉比,立起了商街繁华,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

尊敬。以后建设新温州的任务,无疑落在我们的肩上了。 工艺馆,陶瓷管,书画馆(虽然没看到,但是据打听)。温州的明间,工艺和文化纷纭呈现。能人的手,艺人的口,看不厌的瓯绣墨宝,听不倦的越剧南戏。不值得我们骄傲吗?而现在世人对文化的轻 蔑态度,是不应该的。 自然馆给我印象很深。和自然的小约会,最怡情。霸王龙,梁龙和翼龙模型,侏罗纪的血性呈现尽致。大白鲨,双头鲨,大海龟,辐喷,深蓝的另一世界。险些迷茫在丛林中,忘却时间。 时间转瞬,游览结束。温州,我们的故地,有很多怀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为了永久。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温州人,那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篇二: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XX年学习党课期间通过党课班委的组织我们有幸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目之所及尽是文物古迹,让我大饱眼福。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 某天下午的美术课,我们班统一去了宁波博物馆参观。来到了博物馆跟前,作为一位土木专业的学生,首先是惊叹于它的外观构造。对于它内里的内容来说,外观更加能够吸引到我。 总的来说,它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原因是,它的设计非常的特别。一开始,我甚至以为这是艺术馆而非博物馆。仔细观察了以后,发现它的含义比较深远,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该建筑的设计理念是“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可以感觉到博物馆的严谨和沉淀的历史气氛。不得不说,这个设计确实可以吸引到人进去一看。 进入了博物馆后,我们主要是参观了二楼的“东方神州”主题馆。占地面积挺大,我们沿着一条道往里面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河姆渡文化,看到了于越人拓三地的遗存,还有越窑青瓷。越窑青瓷那里有许多的陈列品,有唐代的越窑荷叶盏托等等。还看到了明州港城相关的奠基与发展。 然后是专题馆。专题馆中展出了民俗风物和珍品展。民俗风物中展列了从前宁波的民俗,百姓们生活中最最真实的姿态。妇女、孩童各个都雕塑的惟妙惟肖,仿佛他们真的生活在了我们的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这些色彩有些陈旧的人物,更加能够感受到当初百姓们的生活状态。勤劳温柔的妇女、调皮却又乖巧的孩子,母慈子孝的生活状态。 另外珍品展中主要展出的是竹刻艺术品。竹刻就像是立体的书画,不只具有书画的文艺美感,由于它的立体,可以给我们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予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形象。不得不提的是,陈列着竹刻的展厅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首先说展柜,我之前所见过的展柜都是普通的方正型的透明展柜,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但是,这里的展柜十分独特。后来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展柜是以传统的“月亮门”为原型的。透过这种形式的展柜,可以让人感觉自己置身于江南园林中,展柜仿佛是花窗。这种设计不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给予内里的竹刻一种新的生命姿态,给参观者一种清新的感觉。就整个竹刻的展厅而言,展厅被及其艺术的扭搓成了三个矩形,三个矩形是由花格隔断的。这就是将古代传统的艺术与现代的空间相结合在了一起。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 在学长学姐的推荐下,我和几个小伙伴去了位于宁波鄞州区的宁波博物馆,我们一下车远远望去就见到了这个高大恢弘的历史性建筑物,我们都不免被它的历史古韵所折服。 进入馆内,我和几个小伙伴猛然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享受,全身心的投入以及感官的宏伟。博物馆毕竟是博物馆,那种古老韵味是怎么也藏不住的。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拉力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触动着我们的身心。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2000多年前的句章故城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再到它山堰水利工程、百年老外滩,宁波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让本来对宁波博物馆毫无兴趣的我不住地大呼惊奇。 其中,我对陈列的古朴生活展示印象比较深刻。那里摆放了齐全的古代人民的生活用具,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以前所不能了解的东西,得到了很多知识。我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的艰苦但是又非常伟大,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是从那个时候慢慢转变来的,其中的曲折不容置疑,看到了那么多东西我非常震撼,今天感慨颇多,收获亦颇多。 据馆内工作人员的介绍宁波博物馆位于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鄞州区政府、鄞州公园旁),是全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之一,投资2.5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由宁波市、鄞州区两级政府共建,同时也得到了董氏香港慈善基金会、李达三、刘孔爱菊等海内外机构和宁波籍人士慷慨捐资。其“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尤为吸引人们的眼球,将成为宁波城市未来“遗产化”式的建筑物和文化景观。 我也根据他的介绍查阅了相关资料:宁波博物馆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实事工程和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筑主体3层。如果用专业的语言描述,它的大致“相貌”是这样的: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整个设计以创

宁波博物馆参观游记

宁波博物馆参观游记 10月6日这天,我去参观了宁波博物馆,可以说,这座博物馆我已经非常熟悉了,因为它离我家不远,从它开始建造至完成,我基本上见证了这一切,但以前只去过一次,而且那次是为了看特别的展览,并没对馆内的常规陈列仔细观看,于是,借这个假期,我重新去了一次,好好地参观了一把,从中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宁波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文化名城,在发展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建设,而宁波博物馆则正好展示了宁波人文、历史、艺术,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宁波文化建设重要的一环。它始建于2006年,2008年12月正式向市民实行免费开放,位于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处在区政府大楼以南,市民广场以西,与广场东侧的文化艺术中心遥相呼应,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从选址上来看,就不难发现政府、市民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更体现了建造者的用心和博物馆的重要性。 它的建筑十分有特色,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其中,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看上去,其结构充满了随意性,侧面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而且建筑表面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段构成,从远处看,宁波博物馆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穿越历史时空,即将成为宁波的精神坐标,但博物馆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外墙,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的“瓦爿墙”,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片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明清以来的旧物,而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他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有部分甚至是汉晋时代的古砖,而不少青砖上,还刻有“福寿”等铭文,另一种材料是龙骨砖,它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之感,而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成了外墙的“装饰图案”,而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用毛竹做成特殊模板,留下一片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置身古老街巷,神游江南竹林,这正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的表达,总而言之,这种设计把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功能融为一体,外观简约而富有创意,很好地表现出宁波江南水乡的乡土气息。 馆内陈设简约,但不失美观,分主题馆与专题馆两部分,其中,主题馆的标题是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 这里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有于越人拓地三江的丰富遗存,有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有明州港城的奠基与发展等等,丰富多样,展示出宁波这个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表现出应有的新风貌和“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专题馆分为两类,一是“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陈列,这里有许多“阿拉”老宁波的风俗习惯,日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用品,还有一些本土的老字号,其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根和脉,是宁波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幸运礼物;二是竹刻艺术——秦秉年先生捐赠竹刻珍品展,竹刻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堪称“立体的书画”,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里陈列的大多为著名竹刻鉴藏家、篆刻家秦康祥先生的旧藏,2001年由其哲嗣秦秉年先生无偿捐赠给国家,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另外,它还销售一些纪念品,丰富多样,做工都十分精美,值得买回家收藏,但有些价格偏贵,若考虑到经济问题,建议不要购买,还有些比较便宜,5元,

宁波博物馆赏析

宁波博物馆 by 王澍 2012-2-28 16:33| 发布者: 雪冰| 查看: 321| 评论: 1|原作者: 雪冰 摘要: 2005年6月,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采取国际邀请竞赛的方式,邀请国内外7家著名设计单位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AREP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 ... 2005年6月,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采取国际邀请竞赛的方式,邀请国内外7家著名设计单位德国GMP 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AREP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参加宁波博物馆设计。经市民投票评选(25%权重比例),专家会议评审(75%权重比例),最终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为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选方案。 王澍认为,现代博物馆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审美性,因为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特殊意义上的“展品”。宁波博物馆在设计伊始就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有机结合,使之造型简约而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蕴涵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其平面呈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突显开裂状,微微倾斜,演绎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成向南滑动的独有态势,宛如行进中之巨舟,耐人寻味。而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窿起出五个单体,各具状态,形神兼备,观照整个空间,虚实相间,似又成传统街区的格局与尺度;同时水域向北环绕建筑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田园般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与建筑之间的审美旨趣在独具意境中获得升华。 王澍认为,如果造型的表达还是抽象的话,那么在外墙材料上的探索就是具象体质感的表现。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瓦爿墙”汲取传统建筑元素并运用现代施工工艺技术,经过反复实验运用在宁波博物馆24米高的墙面上,间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砌筑安全和墙面牢固,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使建筑在表达地域文化和特殊意蕴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竹的韧性与弹度和对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宁波博物馆外墙面“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的使用,体现了肌理质感和色彩融入自然与周边环境之和谐美,达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建筑观”,在继承发扬宁波传统建筑文化中又承载传播历史信息。 最后,王澍还就宁波博物馆建筑施工亮点进行了概括: 一、大跨度钢结构混凝土梁。主入口大通道8榀27米大跨度横梁与立柱,采用劲性钢结构作为钢骨、外包钢筋混凝土形成桁架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确保了大跨度结构承载负荷的安全性。 二、倾斜的柱、梁。主体框架柱、梁在8.6米标高以上逐渐向外或向内倾斜,并根据顶层5幢独立建筑不同的位置和造型,使之倾斜角度不一,施工单位采取了斜柱按梁做法,先安装斜柱的侧模,再绑扎柱钢筋,确保了倾斜点、倾斜角度的准确定位。 三、不设伸缩沉降缝。主体建筑平面长144米、宽65米不设伸缩缝和沉降缝,运用后浇带、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增设抗裂纤维等分段后张预应力方法,减少因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宁波博物馆简介

宁波博物馆简介 宁波博物馆位于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其建筑为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之一,投资2.5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宁波博物馆于2008年12月5日免费对外开放,展品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万余件。 举例子: 中文名称 宁波博物馆 外文名称 Ningbo Museum 类别 综合性博物馆

地点 浙江省宁波市 竣工时间 2008年8月 开放时间 9:00—16:00 馆藏精品 竹刻、唐越窑荷花盏托 博物馆级别 国家一级博物馆 发展历史 2004年10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关于宁波博物馆建设项目的批复》。 2004年11月,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宁波博物馆立项。 2005年6月,经市民评选和专家评审,确定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方案为宁波博物馆建筑方案。 2006年8月,宁波博物馆奠基动工。 2007年7月,宁波博物馆建筑顺利结顶。 2008年4月,宁波博物馆外貌显露。 2008年8月,宁波博物馆建筑竣工。 200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场馆布局 宁波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整个设计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 宁波博物馆陈列由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展厅总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一楼设临时展厅,总面积2600平方米。二至三楼为常设展厅,总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和《竹刻艺术——秦乗年捐赠明淸竹刻珍品展》。 馆藏精品 唐越窑荷花盏托0 为唐时茶具,由盏与托组成。盏为敞口五缺荷花 形,弧腹压印五棱,圈足。托似一舒展荷叶, 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盏托相合,全器 宛若出土荷叶托着朵盛开的荷花。胎质细密,釉色莹润欲滴,为国家一级乙文物。 唐越窑瓜棱执壶 执壶是壶的一种,因壶的肩部有手持的把手,使用时以手把持而得名。该壶呈喇叭口,长颈,溜肩,瓜棱腹,矮圈足;肩部对置十棱短流与扁带状把。施满釉,釉色青黄。出土时与唐“大

宁波博物馆考察报告

篇一:宁波博物馆考察报告 《传统文化艺术》课程考察报告 -------------------------------------------------------------------- 宁波博物馆考察报告 为了能使课堂上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及更为形象可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际,使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可以在现实的层面上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深度理解,所以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特于 2009年12月3日上午8:30从学校出发,乘坐公交经于鄞州公园下,随后步行至目的地——宁波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孕育了中国长江流域著名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青瓷的发祥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同时,宁波还拥有独具特色的天一阁藏书文化、保国寺古代建筑文化,明清浙东学派文化、宁波帮文化。而具有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重点公共设施,坐落于宁波市东南新城区,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展示宁波历史、艺术、民俗的综合性博物馆。它犹如一颗明珠从东海之滨升起,一亮相就吸引了国际博物馆界高端的目光。宁波博物馆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反映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风貌的标志性建筑。宁波是一座国际化港口城市,宁波博物馆以高起点、国际化水准亮相,它寄托着方方面面的希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博物馆建设工地考察时明确提出:“宁波博物馆要成为宁波向世界展示文明的窗口,走向世界的舞台!” 一、探索博物馆建筑风格 宁波博物馆建筑倡导的是一种新乡土主义风格。这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特征。它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划和设计模式,而是在设计中尽量使用地方材料,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这就使博物馆建筑在整体风格上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外型突出地域“山”“水”“海洋”特征,平面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成微微向南滑动的态势。场馆北部为一片水域,整体建筑仿佛一艘刚从水中上岸的大船。其独特之处是建筑外墙由“瓦片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瓦片墙”使用了上百万块宁波城市拆迁回收的历代旧砖瓦,由50名工匠手工砌筑,使得博物馆一建成,就凝聚了百年历史,建筑本身就成了历史展品。而使用“竹条横板混凝土”的外墙,竹之纹理更突显了江南深厚的自然和乡土风格,这比使用大理石、外墙漆更加自然、节约、环保。二、走进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现有藏品6万余件,共设7个展厅,按主题陈列、专题陈列、特别陈列内容构建“三位一体”的展览体系。 (一)主题陈列 主题陈列为:“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由“远古四明”“拓地三江”“州城确立”“国际港口”“海定波宁”“东南都会”“开埠通商”七部分组成,以宁波区域文化发展为基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展示宁波自河姆渡文化开始7000年文明史。 1、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 这里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有于越人拓地三江的丰富遗存,有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有明州港城的奠基与发展?? 这里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港口,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港城,是宁波帮的故乡。碰撞与融合,学习与创新,书写了中西文化交流史浓墨重彩的一章?? 在这里,发端于北宋的学术文化传统,在明清终于大家纷呈、影响天下?? 上下七千年,形成了宁波人敬乡重土、耕读传家、引领风气、善于经营的文化理念;纵横八

参观宁波博物馆所感

参观宁波博物馆所感 来宁波求学三年,已去过宁波博物馆三次,但每一次都带给我不同感受。Z 最近这一次,兴许由于心念着要写感想的任务,参观时比前两次认真仔细,收获也更丰厚。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去博物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归属感的自我肯定,带有相当具体的功能目的。”博物馆是具有社会教育职能得文化单位,显然,这里所说的“具体的功能”也就是社会教育,人们可以在那里获得知识与感悟。不可置否,这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功能所在。但我自认为一个地方的博物馆是沉淀此地文化的所在,这个地方的历史也凝聚到博物馆的每个角落,甚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身上。因而每到一个地方,最先要去的也就是博物馆了。 宁波博物馆因其独特的建筑设计而复盛名,映入眼帘的宁波博物馆外墙确实十分独特,不只是一种颜色,有黑瓦、灰砖、橙瓦等,建筑风格既古朴又时尚,正如宁波这个城市带来的感觉,充满现代化又不乏历史感。 宁波博物馆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特别展示馆,展示的是契丹文化;第二层是历史馆,展示的是宁波的发展历史;第三层是竹刻馆和民俗馆,分别展示了明清时期的竹刻艺术和宁波的民俗文化。在特别展示馆中,也就是“发现契丹”的展示厅里,我看到了一个“草原帝国”的存在,为什么称之为“帝国”,我想不仅仅在于这个民族所拥有的强悍的战斗力,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馆中展示的很多金银藏品都印证这一点。在欣赏这些藏品之时,我不禁感叹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会有那么多人都不喜欢学习历史了。从我们小学到高中,一路上的历史课程学习几乎都是在教室里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我们又怎么领会和感受得到真正的历史呢?当时就在想,将来如果成为一名历史教师,决不允许自己自私地将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埋没,应该多带学生来到博物馆这样的地方,让他们真切地感触历史,学习历史。第二层展示的是宁波作为国际港城的发展历程,虽然这些历史知识我们都已经在课堂上已经有所了解,但当我真的走进宁波历史馆之时,依然备受震撼,当文字性的说明真切呈现于眼前之时,所带来的感受更为深刻。看着宋代明州的镇市表,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宁波是怎样的面貌,也可以看到所谓“草市”是怎样的形态;看着众多的寺庙展示介绍,我们也就看到明州为何佛教盛行……透过宁波这一窗口,可以看到我们所不知道的宁波名字的由来、浙东学术、教学传统、水利发展、市舶贸易以及不同时期宁波的对外交往、抗倭斗争等等。

宁波博物馆by王澍

宁波博物馆 by 王澍 1330412486 评论:0 2005年6月,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采取国际邀请竞赛的方式,邀请国内外7家著名设计单位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AREP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参加宁波博物馆设计。经市民投票评选(25%权重比例),专家会议评审(75%权重比例),最终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为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选方案。

王澍认为,现代博物馆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审美性,因为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特殊意义上的“展品”。宁波博物馆在设计伊始就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有机结合,使之造型简约而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蕴涵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其平面呈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突显开裂状,微微倾斜,演绎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成向南滑动的独有态势,宛如行进中之巨舟,耐人寻味。而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窿起出五个单体,各具状态,形神兼备,观照整个空间,虚实相间,似又成传统街区的格局与尺度;同时水域向北环绕建筑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田园般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与建筑之间的审美旨趣在独具意境中获得升华。

王澍认为,如果造型的表达还是抽象的话,那么在外墙材料上的探索就是具象体质感的表现。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瓦爿墙”汲取传统建筑元素并运用现代施工工艺技术,经过反复实验运用在宁波博物馆24米高的墙面上,间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砌筑安全和墙面牢固,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使建筑在表达地域文化和特殊意蕴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竹的韧性与弹度和对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宁波博物馆外墙面“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的使用,体现了肌理质感和色彩融入自然与周边环境之和谐美,达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建筑观”,在继承发扬宁波传统建筑文化中又承载传播历史信息。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 在学长学姐的推荐下,我和几个小伙伴去了位于宁波鄞州区的宁波博物馆,我们一下车远远望去就见到了这个高大恢弘的历史性建筑物,我们都不免被它的历史古韵所折服。 进入馆内,我和几个小伙伴猛然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享受,全身心的投入以及感官的宏伟。博物馆毕竟是博物馆,那种古老韵味是怎么也藏不住的。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拉力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触动着我们的身心。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2000多年前的句章故城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再到它山堰水利工程、百年老外滩,宁波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让本来对宁波博物馆毫无兴趣的我不住地大呼惊奇。 其中,我对陈列的古朴生活展示印象比较深刻。那里摆放了齐全的古代人民的生活用具,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以前所不能了解的东西,得到了很多知识。我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的艰苦但是又非常伟大,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是从那个时候慢慢转变来的,其中的曲折不容置疑,看到了那么多东西我非常震撼,今天感慨颇多,收获亦颇多。 据馆内工作人员的介绍宁波博物馆位于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鄞州区政府、鄞州公园旁),是全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之一,投资2.5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由宁波市、鄞州区两级政府共建,同时也得到了董氏香港慈善基金会、李达三、刘孔爱菊等海内外机构和宁波籍人士慷慨捐资。其“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尤为吸引人们的眼球,将成为宁波城市未来“遗产化”式的建筑

物和文化景观。 我也根据他的介绍查阅了相关资料:宁波博物馆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实事工程和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筑主体3层。如果用专业的语言描述,它的大致“相貌”是这样的: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同时,充分体现“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游览了整个博物馆,我们都仍旧沉浸其中,恋恋不舍,要不是时间有限,我真想再多去看几个来回,好好过过我的眼瘾。真是大饱眼福啊。博物馆就如同一个大世界,我们游览整个几千年的文明,穿越时空,看着时间的痕迹就那么迅速的划下了,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好好的看上完整的那么好几遍。从刻画在这里的变迁我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祖国的兴旺昌盛,我们也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不管微小也好,博大也罢,我们只要心在一起努力就好了。 在游览过程中,我的感触良多。它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勤劳成果和智慧结晶,还为每一位观赏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为居住在宁波的每一位中华后人留下了诸多的启示:

宁波博物馆室内篇

| | |? Hyacinth先生 宁波历史博物馆坐落于鄞州区一片空旷的广场上,这个区域虽然是拥有5 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宁波的一部分,看上去却像去年才落成的广场周围的街道宽阔平坦,足以容纳6行车道还富富有

余,但此处却不允许车辆通行人行道一侧种植着光秃秃的小树和灌木,砖瓦的缝隙中布满黄褐色的枯草远处,新建高层住宅的侧影和盖了一半的办公楼暗暗预示着未来的繁荣景象,然而目前这里却暂时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中间状态——过去已成往昔,未来却依然虚无缥缈 广场北端有一座占地面积广阔的灰色石质建筑,这便是区政府的办公大楼它具有中国政府建筑的典型特征——四四方方、严格对称,从实体和象征意义上体现着稳定和力量:建筑看上去似乎是不可摧毁的,进驻此处的政府机构更是坚定了开发商对这片区域生存能力的信心而这座位于广场东北角、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三层博物馆则表达了相反的意义从设计手法上来讲,它的结构充满随意性,从外观上看像个盒子,但其侧面却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建筑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恰当的材料立面上切凿出多个随意布置的小型开窗,丝毫反映不出建筑室内的任何内容这座看似粗笨的建筑,当矗立于象征权力的政府机关旁边时,却传达出暖人心房的动人脆弱感走近博物馆入口时,我开始思考:它是否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能够包容一切不寻常事物的强大力量 “宁波政府不怕冒险,”项目建筑师王澍在博物馆宽敞的大厅里与我见面时如此说道“当我们第一次赢得竞标时,有些人非常非常地生气他们说…你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摩登区域设计了一座反现代的建筑!?我却觉得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在他看来,这种批评基于狭义的现代性概念,这种理论使“现代”与“过去”针锋相对,在二者之间存在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激烈斗争对于王澍来说,“现代”仅仅是对可供设计师使用的大量材料和技术手段进行区分的一种类别之后的一个小时,我们游走于这座庞大的博物馆中,长长的楼梯上、狭窄的庭院里,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悠闲的足迹我们边走边聊,这时候的王澍不像个建筑师,俨然成了自然保护区里为游客讲解的导游,不停地描述着溪谷、山洞和湖泊的模样当我们最终来到博物馆的最高处——一个宽敞的平台,整体建筑在此分割为参差不齐的5个部分,他告诉我,“当我着手设计这座建筑时,我想到了巍峨的群山我无法为这座城市设计什么,因为这里还不存在城市因此我想做一些有生命的东西最后我决定设计一座山它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 在展示中国文物的博物馆中,处处都是过往时代的影子它们通常会采用某种拟态的外形,举例来讲,上海博物馆的外形就是仿照一种古代烹调器皿的样式设计的王澍总是在强调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这样一来,他似乎将自己的设计也归于这种愚蠢的常用手段范畴中幸运的是,宁波历史博物馆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更为基本的方式与中国历史相连我们的游览行程即将结束时,王澍在博物馆的一面内墙前停下了脚步占据大片区域的建筑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断构成在简要的评述之后,他便开始为我细细讲解建筑师指着一块宽约20厘米的灰砖对我说,“这块砖是明朝的时候烧制的,距今已有400多年了这是当时的的标准规格这块砖是清朝的还有人找到了历史更悠久的,其中年龄最大的一块来自唐朝,这可是1 500年前的老古董啊”宁波历史博物馆外立面的大部分都是用周围拆迁工地上搜集来的碎砖烂瓦建造而成这些碎片通过一种名为“瓦爿”的技术被集中在一起这种建造方法最初是当地农民发明的,他们运用以上手段回收利用被台风摧毁的建筑废墟“瓦爿”系统能够将几乎一切原材料变废为宝,完美适用于王澍所经历过的任何搭配不当的废旧建筑中尽管他之前已在杭州中国美院校园建造项目中实践过这种技术手段,然而宁波历史博物馆工程却首次为他提供了在“瓦爿”的发源地应用这种技术的机会“只有当地的工人知道如何操作,”他告诉我“但如果我们不将它应用于现代建筑中,这些工人们可能也会慢慢忘却这门手艺开工之初,好多人都想不起来怎么做了,于是我们用照片做演示,一点一点地重新教会他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