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港口物流基本知识

港口物流基本知识

港口物流基本知识
港口物流基本知识

港口物流概述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典型港口物流模式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鹿特丹港模式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

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

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

(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

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安特卫普港模式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km处,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一半为转口贸易,是欧洲汽车、纸张、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运输量几乎100%是国际运输。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完善的交通网络

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2)良好的硬件设施

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

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用“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APICS)”。私营行业还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并与海关使用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使用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香港港模式

香港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物流中心。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发挥自身特点,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

香港以中国内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发挥自身特点,依托中国大陆,连接欧美,面向东南亚,重点做好占其港口吞吐量83%以上的转口贸易中的中转货运物流,把香港建设成为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使香港物流业的覆盖面遍及整个内地。

(2)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起点高,先进的港口设备堪称世界一流,其物流运作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首屈一指。

(3)政府扶持,创造优越的发展软环境

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

(4)重视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香港与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新加坡港模式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

新加坡港口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调整港口

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

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02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政府支持"一条龙"发展物流

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

(2)物流与高科技的结合

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

(3)专业性强,服务周全

新加坡境内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从以上四大港口发展的状况和措施可以看出,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

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港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

基本结论

1.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11万公里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

2.2003年,大陆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19.8亿吨与6.5亿吨,比2002年增长18.6%和14.7%,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八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口已占世界亿吨大港半壁江山,其中上海港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港。

3.大陆集装箱吞吐量强劲增长,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2003年完成4800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一,比2002年增长31%,其中上海、深圳港完成1128亿标箱和1062万标箱,分别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第三和第四。香港突破2000万标箱,雄踞全球龙头老大。

4.港口下放和港口体制改革,推动了港口发展新一轮热潮,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纷纷提出“港口兴市”新战略。

5.加入WTO,加快了港口国际化、市场化进程,2003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成为我国港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港口法制建设上了新台阶,港口管理步入了以法行政、以法治港的历史新阶段;将推动港口经济市场化的良性发展,促进港口管理加速与国际接轨。

6.按“十五”规划,大陆将建设164个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3.4万吨,其中集装箱泊位69个,新增能力1940万标箱;新建大型原油和矿石接卸泊位各3个,新增能力各3000万吨;新建与改造内河泊位200个,新增吞吐能力2500万吨。2003年,完成港口投资206亿,同比增长48.8%,

沿海港完成中级以上泊位45个,其中深水泊位36个,新增吞吐能力8220万吨。

7.按2010、2020中长期港口发展规划,对长三角、环渤海、华南和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四大区域经济的港口货源进行整合,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加快建设20个枢纽港,提高码头泊位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增深长江口等出港航道水深,使港口成为综合运输的核心枢纽。

8.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140多个,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

9.主要依托港口与航空港设立的保税区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快步增长。到2003年,已设立保税区15个,封关面积43万平方公里,2003年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527.8亿美元,增长66%,其中出口185.44亿美元,增长59.7%;进口342.36亿美元,增长69.6%;仓储物流企业进出口总值达到262.12亿美元,增长108.2%;保税区货运总量达1596.28万吨,增长81.6%。保税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功能区,并已进入扩区发展的新阶段。

从以上现实分析,可以得出三个基本结论: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港口建设与港口经济,特别是港口物流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一颗明珠,必将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港口的这种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第二,港口管理的体制改革是港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港口下放、港口开放、政企分开与港区联动是四大杠杆。港口经济特别是港口物流将越来越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发展力。

第三,港口经济特别是港口物流的最大问题是国际化、市场化、现

代化程度低,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且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些矛盾是“十五”、“十一五”的主攻方向。

二、对港口物流的五个基本认识

1.实施港口发展战略

港口从本质意义讲就是一个物流基地、物流枢纽、物流结点,是物流企业的集群,主要从事进出口货物的集散。讲港口城市则要延伸到其它功能。

中国港口发展必须以发展为主导,以适应国际化要求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与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布局,加快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航运发展对我国港口的要求。

中国港口发展要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实行港口资源整合,实施港口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港口国际化合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强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重视港口人才队伍的培育。

中国港口发展要适应全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大型跨国公司为先导,以产业关系为纽带,国际与国内资源迅速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集中,同时,以市场规模、产业链、企业群、城市群和良性互动为基础的三大区的对外辐射效应也日益增长。而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深圳,环渤海地区的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其聚集效应十分明显,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进,给港口以巨大竞争压力,也给予了发展的极大空间。

2.大力发展港口生产力

港口生产力主要包括集装箱吞吐能力、港口现代化设施装备能力,电子口岸通关能力,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开发能力,商流、物流、信息化、

资金流服务能力,港口现代化管理能力等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认为,港口的功能升级换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装卸业务;二是工业服务,如增值服务等;三是商务、信息和分运功能。这三个方面除传统装卸业务外,都要求在港区内或毗邻港区建立相应的专门服务区,从而有效地适应来自全球的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成为无缝对接的一体。

3.走港区联动之路

纵观世界港口城市发展,都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如香港、新加坡、鹿特丹和釜山都是如此。把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形成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2003年12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区联动试点方案》。12月21日,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启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区联动试点是指通过设立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以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从而有力地促进上海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港区联动是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模式,也是中国所有港口要走的必由之路。

4.培育港口文化

港口在沿海沿江,江海之流不断,江海波涛汹涌,必然形成港口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要协调发展,要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一时一地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和整体利益;二是以人为本。港口要体现人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科技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不能高投入、低产出,不能高成本、低效率,港口发展

要有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思路,做到与时俱进。

5.要有大的港口经营商

香港能成为全球航运中心,即物流中心,有四个原因,一是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满足了资金需求量极大的外贸业务的需要,给予了极大的信贷和结算支持与便利;二是香港集装箱码头经过许多年的精心建设与经营,形成了高效率、高质量、高信用度的服务流程,以其地理优势与服务优势取胜;三是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从事进出口贸易与物流业具有竞争力的软环境,减少了交易与运营成本;四是有卓有成效的港口经营商。“和记黄埔”1977年成立后,一直将货柜码头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头戏,1991年收购了英国最繁忙的港口菲力斯杜港,之后数年里,“和黄”将其业务拓展到中国内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美洲15个国家与地区,目前“和黄”经营着全球30个港口,共169个泊位,港口业务的经营利润已占“和黄”经营利润总额的30%。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的核心支柱产业也是港口业务,已在香港、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天津投资与运营53个泊位。中国港口有其自身的优势,是外国港口无法比拟的,正如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运输、交通、旅游和基础设施发展部提供的“海运规划模式”文件中指出的那样“拥有巨大中国内地市场背景的东亚区域的上海港将在全球航线投放超级大型集装箱越来越多的氛围中大幅度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到2011年上海港将在激烈的国际港口市场的竞争中壮大成为东亚区域规模最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最高的枢纽港。”但中国缺少大的港口投资商与经营商,这是我们应当急起直追的。

三、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港口物流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GDP达到11.67万亿元,同比增长9.1%;进出口总额8512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不断增长的

巨大经济总量使物流需求与物流量快速增长。2003年由工业品物流总值、农产品物流总值、进口货物物流总值、再生资源物流总值构成的社会物流总值达到 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7%,而港口是承担社会物流的主要集散地,特别是进出口物流的主要载体。

2.200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7.6%。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高出一倍,反映中国物流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物流成本过高,而港口物流处于同样的状态,港口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均达不到国际港口的先进水平,港口物流的水平往往是一国物流总水平的主要标志。

3.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港口都在向第三代港口发展,建成全球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许多发达国家已把港口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临港加工业的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带动进出口贸易,而这些反过来又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而现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与腹地市场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总之,港口物流带动港口经济,港口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而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所以,港口物流举足轻重。

4.中国加入WTO以后,许多领域将逐步放开,包括物流服务,国外物流企业进入陆海空货运、商品分销、仓储服务等,而港口物流是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场所,对港口的制控权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取得了对某种经济的制控权。加入WTO,既给港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空间,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港口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是如何能物尽其用,真正起到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

中国的港口物流任重道远,前程似锦,在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

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成为中国物流业的一个亮点,也一定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港口物流发展对策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不断拓宽,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港口以复合优势实现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港口的多重身份在国际物流中具有战略地位、港口通过物流系统提供增值服务。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现代港口需要不断完善其物流职能,所以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功能完善的策略十分必要:总体上应建立起港口物流中心、从健全港口现代物流模式入手完善其职能、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强化港口物流的服务理念、发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优势、在促进协调发展和完善管理系统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等。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载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物流的内涵正在逐渐扩大,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历史看世界港口从其发展过程看历经了三代:海运货物的装卸和仓储中心→货物增值效应的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现代化港口既是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又是国际商品储存、集散的分拨中心,集物流服务中心、商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人员服务中心为一体。新时期的港口物流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特点:大物流。经济一体化促使港口物流必须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内部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一体化。依托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开展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提供货物在港口、海运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包括腹地运输、报关、报验、包装、库存管理、提供金融、保险方面整合服务;虚拟链。港口物流必须是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

台的基础上的高效虚拟供应链,供应链的任何一环都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依托虚拟链形成援盖全球的虚拟港。这些新特点对传统的港口物流运转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现代港口需要不断完善其物流职能,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功能完善的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港口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地位

现代港口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港口的运输和中转功能为依托,建立强大的现代物流系统,继而发展仓储、配送、加工改装、包装等产业,带动整个临港产业带的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港口以复合优势实现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国际货运正由孤立从业者的零打碎敲向现代物流系统加速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因此,要求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港口活动仅为中转与产品分配功能。随着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与综合运输链复杂性的增加,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也将更为广泛。现代港口功能在不断地以港口为中心向内陆扩展,为客户提供方便的运输、商业和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是以运输为主要环节的综合服务系统。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港口功能也正朝着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发展。港口功能的拓展不仅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港口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作用的体现。

港口发展现代物流具有以下优势:①现代港口是综合物流供应链的龙头。现代港口作为物流分拨配送中心,不但负责储存、分拣、理货、分放、倒装、分装、装卸搬运、加工送货等职能,它还负责整个供应链的情报工作。

②现代港口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由于港口运输优势,世界许多最重要的港口都有“前港口,后工厂”的布局设臵,许多有实力的企业也选择港口

城市作为发展之地,世界重要港口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工业基地。现代港口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汇集了最佳的人力、物力、财力,成为区域乃至国际性的商务中心。③现代港口是最重要的信息中心。对国际贸易来说,港口作为国际物流链中的技术节点,是船舶、航海、内陆运输、通讯、经济、技术汇集点。在港口地区落户的有货主、货运代理、船东、船舶代理、商品批发零售、包装公司、陆上运输公司、海关商品检查机构等。现代港口已从纯粹的运输中心,经由配送中心发展为今天的物流中心。随着国际多式联运与全球综合物流服务的发展,现代港口作为全球运输网络的节点,将朝着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发展,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与信息流的汇集中心。④现代港口是综合物流供应链中最大货物的集结点。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是水运货物的集散地、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综合物流不仅在海上形成了枢纽港的分离,而且在陆上形成以港口端点,以内陆的物流中心为集散点,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为运输通道的内陆网络体系,因此,港口也是最大货物的集结点。

2.港口的多重身份在国际物流中具有战略地位:按照现代物流的观点,港口在现代生产、贸易和运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主要因为:①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又是水运货物的集散地、远洋运输的起点与终点。无论是集装箱货还是散装货,远洋运输总是承担着其中最大的运量,因而港口在整个运输链上总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②港口是全球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要把两个国家之间有着巨大禀赋差异的生产要素以最有利的方式结合,港口往往是最合乎逻辑的选址。世界主要港口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工业基地。③在国际贸易中,港口一直是不同运输方式汇集的最大、最重要的节点。在港口地区落户的有货主、货运代理行、船东、船舶代理行、商品批发部、零售商、包装公司、陆上运输公司、海关、商品检验机构以及其他各种有关

机构。随着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必须与上述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联网,将有关商流、物流、装卸运输、仓储信息及时汇集到港口和物流中心。因此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居于核心战略地位。

3.港口通过物流系统提供增值服务:从现代物流服务的内容来看,港口具有十分突出的区位优势。在现代物流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港口不但可提供货物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现代物流服务,港口还可利用其信息与通讯以及EDI网络,为用户提供所需市场与决策信息。港口也是一个人员服务中心,提供贸易谈判条件、人才供应和海员服务等,并提供舒适的生活娱乐空间,强化港城一体化关系。现代港口通过其自身区位优势和由此衍生出来的诸多功能,可简化贸易和物流过程,使港口在现代物流节点上提供最少的间断和最大的增值。

三、我国港口物流业面临的新要求和发展对策

(一)港口物流运营环境的新要求新的经济背景下,港口物流需要在不断完善其传统智能,但就目前我国港口物流的运营状况看,在服务理念、技术操作、战略设想等方面与现实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①现代物流需要港口物流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我国港口物流业大多还处于利润理念阶段,服务意识淡薄。一般而言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就是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物流服务理念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本位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②现代港口物流需要以高新技术作为其产业运营的支撑。现代港口业发展过程中普遍运用高新技术,体现在运营管理、装卸工艺等诸多方面。港口为了提高运作效率将广泛运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信息自动集成技术,信息交换能力的强弱将成为未来港口间的竞争焦点和日常管理的重要

关键;③经济全球化背景要求港口物流有全新的战略意识。物流全球一体化表现为国际多式联运,各大航运公司将运输能力从海上向内陆和空中延伸,从传统的海运承运人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一体化承运人方向发展,以追求运输系统内部的延续性、稳定性和可跟踪性,航运公司逐渐成为港口的投资主体;④航运联营体要求港口物流有被淘汰的危机意识。近年来全球各大航运公司为提高港口运营效率纷纷组建战略联营体将联营范围从港口延伸到陆上设施,这种国际航运公司全球战略联盟的发展将促进港口两极分化。因为大型船舶的营运成本很高,为降低运营成本,其接卸港口必须具备全天候进出、快速装卸、通关、集疏储运与配送等综合能力,所以全球战略联盟对停靠港口和使用码头的选择将更趋集中,拥有良好地理位臵和充沛运营能力的港口将吸引到更多的航运联营体,港口两极分化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二)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实现港口物流化,将功能单一的传统港口发展成为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是现代港口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所谓港口物流化是指港口地区根据自身的地理位臵优势、所处的经济环境特点,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发展,形成一个以港区及广泛辐射地域为服务对象的综合物流网络。物流化的港口不再只有货物装卸的简单功能,由于采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技术,将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汇集到港口,以便将货物转运到海外和内陆的广阔腹地去,这时港口成为交通运输枢纽,发挥着转运功能。然后以现代化的运输为主线,将仓储、包装、配送、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物流功能集成化,使港口从交通枢纽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货物不仅能在物流网络上畅通流动,而且可根据顾客的需求,在为顾客服务的同时,开展流通加工服务,通过加工服务使货物在港口转运过程中增值,从而达到提升港口功能的目的。

1.总体发展方向是建立港口物流中心:港口物流中心的基本形态一般有三种全能型的物流中心,兼具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通功能,并配备完善的服务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型的物流中心,主要提供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流通所需的基础设施;商流型的物流中心,它只具有商流功能。港口物流中心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为至高目标。为实现物流中心的目标,港口物流中心应具备物流集散、货物存储分拨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市场交易、信息管理、服务咨询和增值性服务等功能。这突破了原有港口作为单一交通枢纽基础设施的设计理念。根据现代物流的功能要求对港口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功能多元化、标准国际化、布局合理化、管理现代化和运行高效化的改造,使港口功能适应未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网络节点的要求,以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

2.从健全港口现代物流模式入手完善其职能:从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看,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内向型发展模式主要是从充分优化港口内部的存量资源着手,重新整合和优化配臵内部资源,在各种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健全港口的物流功能,其运营理念侧重于管理。从分析港口物流发展状况,需要采取的改造策略应该是:改造主业,系统剥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港口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步演变为物流链之间的竞争。改造主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所谓改造主业就是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运营模式,改造港口现有的经营机制和组织模式,把提高货物通港效率作为港口建设和运营的主要指标,以提高港口所在物流链的核心竞争力。系统剥离则是将港口系统的自理物流作业剥离出来,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物流部门独立运作,在向利润中心逐渐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变为完全独立的以提供“供应物流服务”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向型发展模式主要是从港口涉及的关系对象着手,充分重视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即通过纵深发展港口物流所

处的外部环境来实现港口物流的持续发展,其运营理念侧重于经营。港口纵向协作包括:港口企业让渡出部分码头、仓库、堆场给拥有物流链的企业,让其在港区内从事企业物流;与航运、公路、铁路等运输企业共同构筑物流链;港口企业与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横向协作主要表现为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枢纽港与喂给港之间需要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以共同的业务、共同的利益进行联合。

3.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应建立覆盖辐射区内的所有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建立物流发布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共享和交换;建立资源交换系统,包括资源供求的发布和自动交易功能的实现等。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同时,要扩大业务合作,建立国际物流系统的网络运作,实现现代港口物流质的飞跃。完善高性能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利用EDI、INTERNET等信息技术,将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提供诸如货主跟踪涉及货物状态、货物交接单证、办理和管理提单、通关、联运、仓储储存情况、船期预告、泊位使用情况、货运市场行情等信息,扩大业务合作,建立国际物流,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提供高效、周全优质的物流服务。

4.强化港口物流的服务理念:港口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港口物流的标准之一。抓好服务,就等于抓住了港口物流的精髓,也是港口物流的最大的利润源。应该从从业人员的素质着手,强化。港口服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货物装卸为主的核心服务;二是利用不同的装卸机械、运输工具,在特定的货场完成货物装卸、运输、堆码、储存的辅助服务;三是向货主提供

优质、便捷的货物交接的延伸服务。港口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规范服务,提高核心服务质量,增强服务的特色,树立超出一般的品牌形象,赢得客户信任,建立竞争优势。物流服务意识:加快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各种物流增值服务;不断开发港口物流服务创新品种;服务要具有柔性化,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标,并随时根据客户需求的改变而改变。

5.发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优势:传统观念认为,港口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环节,港口只需围绕现代物流业开展服务即可。但是,深圳招商物流集团管理层却认为,港口应直接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港口的功能主要包括装卸运输、货物集散、贸易、信息、拆装箱包装以及旅游。这些功能和各地纷纷兴建的物流园区的功能相差无几。这说明港口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港口目前对物流的作用和政府相似,区别在于政府在提供低价优惠政策上比企业更自由;港区只要往前迈出一步,哪怕一小步,就会变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园区,但是物流园区想要变成港区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凡有港口的城市,政府就应该把兴办物流园区的土地资源和优惠政策向港口倾斜,支持港口物流的健康发展。围绕自身集疏运的主要货种,组建提供国内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港口可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考虑到港口以外物流资源的丰富性,公司不需在港口以外投资构建自己的运输和仓储资源,而只需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的解决方案并去有效执行。很多仓储、运输公司都是以港口业务为核心来开展自己的业务的,所以港口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来约束外包者。正是港口在一个地区的稀缺性和港口与外围物流企业的利益相关性,使得港口企业在中国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6.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协调发展和完善管理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等手段,为实现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宏观环境,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理顺现有港口体制,

特别应研究建立鼓励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激励机制。港口物流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将港口与航运企业联系在一起,只有港航加强合作,才能满足港口物流的形成与运行,港口与航运企业才能在发展物流中真正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这样,现代物流系统才能得以顺利发展。随着全球现代物流时代的到来,为适应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提高,港口建设应在港口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建设,包括集装箱码头数量、装卸能力、码头堆场、航道水深等的建设,满足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超大型化的需求。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还还需要完善港口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首先各类型的流通业内部流程设计要系统化,使物流过程处于一个稳定协调的系统中;其次各类型物流业组合系统化,使港口物流在完成传统作业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展货物精选、加工、包装等业务,使进出口业务增值,以及根据市场发展和货主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报检、报关、接货、集疏港、流通加工等多功能服务,形成一个开放型、互通型的物流服务平台。

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一、世界海上运输及港口的发展历程

海上运输简称海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同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世界贸易中最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世界贸易总运量中有2/3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海上运输迅速发展,已成为人类发展经济和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手段。港口是水上运输的起点与终点,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港口也逐渐发展起来。

(一)早期海上运输与港口发展

1.伴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发展的海上运输,是在近代从国际贸易中分离出来,并受国际贸易和航海技术的影响和制约。

历史资料证明,公元前7000年在地中海地区已有繁荣的航运。那时

物流基础知识介绍

物流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物流从涉及的领域和使用价值来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物流管理中的柔性化是为了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提出的。 3、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产品质量这六个部分组成。 4、在内容上,可以把物流技术大致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 5、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方法、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三个部分。 6、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6R和ECR两种。 7、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有法律制度、行政命令、业内标准化和商业习惯四部分。 8、物流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服务性。 9、物流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数学规化法、系统分析法、系统仿真法和统筹法四个方法。 10、运输按其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可以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11、仓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和保税堆货场。 12、实现仓储合理化的途径有ABC控制法、先进先出法、储存定位、加速总周转、监测清点方式、集中库存和提高仓容利用率共7种方法。 13、物流配送中心按经济功能标准分为销售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中心。 14、装卸搬运按装卸搬运对象可以分成单件货物装卸、散装货物装和集装货物装卸三种。 15、包装的自然功能有保护功能和方便功能两大功能。 16、有一种特殊的包装技术,也就是防虫包装技术,它一般分为五种,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五种。 17、物流标准化种类按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 18、所谓“5S”包含服务性、快捷性、面积和空间、库存控制和规模适当化五个方面。 1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和物流。 20、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具体地说,他又包括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部门物流三种形式。 3、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4、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6、仓储管理: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7、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8、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9、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10、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国际物流知识点

《国际物流》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根据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 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 供应链是满足客户相关的系列活动,不经包括采购,制造,分销和废物处理,还包括相关 的运输,存储和信息技术,他可以被定位为:某些商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以及传递给最 终客户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序的活动。 现代物流的目的: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地点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 )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 国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的活动。 国际物流的实质:按照国际分工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 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 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 接轨”即选择 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的将货物从某国的供 方运到另一国的 需方,使国际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 第二章国际物流管理要素 1.运输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 P7) 运输的基本功能是在两个特定的地点之间运送货物和材料,并确保按时到达,货物状况良 好,成本合理。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1. 物流的概念。(P1) 2. 供应链的概念。(P1) 3. 4. 国际物流的概念。(P2) 5. 6. 2. 简答五种基本运输方式。(P7) 3. 简答公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及适用性。(P7— 8) 答:(1)优点: 1.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 2. 无须中转和反复装卸搬运。 3. 运输速度较快。 4. 运输网络分布广泛。 5. 运输工具灵活多样。 (2)缺点: 1.运输能力较小。 2. 运输能耗较高。

国际物流案例分析专项复习

《国际物流》案例分析专项复习资料 一、采用CFR术语成交时,须注意装船通知的问题。 知识点:在采用CFR术语时,货物装船后卖方必须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办理投保手续。根据一般的国际贸易惯例规定:如果卖方未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使买方未能办理货物保险,那么,货物在海运途中的风险被视为卖方负担。也就是说,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损失或灭失,由于卖方未发出通知而使买方漏保,那么卖方就不能以风险在船舷转移为由免除责任。二、采用CIF术语时,须注意象征性交货的问题。 知识点:在象征性交货方式下(即采用CIF术语时),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名称、内容和分数相符的单据),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但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不符合要求,即使货物完好无损地运至目的地,买方仍有权拒付货款。 三、关于合同性质问题 知识点: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使用了CIF术语,但同时又约定“以货物到达目的港作为支付货款的前提条件”。结果货物在中途遇到海难,没有按合同的规定到达目的港。买方拒绝支付货款,双方引起诉讼。法官审理后认为,按此条件签订的合同不是装运合同,而是到达合同,因此判定卖方没有履行其交货义务,买方有权拒绝付款。 四、关于商品数量的问题 知识点: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按约定的数量交付货物是卖方的一项基本义务。如卖方交货数量大于约定的数量,买方可以拒收多交的部分,也可以收取多交部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但应按合同价格付款。如卖方交货数量少于约定的数量,卖方应在规定的交货期届满前补交,但不得使买方遭受不合理的不便或承担不合理的开支,即使如此,买方也有保留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五、关于分批装运的问题 知识点:①分批装运是指一笔成交的货物分若干批次装运。但一笔成交的货物,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分别装在同一航次、同一条船上,即使分别签发了若干不同内容的提单,也不能按分批装运论处,因为该笔成交的货物时同时到达目的港。 ②《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允许分批装运。 ③《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如信用证规定在指定时期内分批装运,其中任何一批未按批装运,信用证对该批和以后各批货物均告失效,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 六、保险公司除外责任 知识点:①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过失所造成的损失; ②属于发货人的责任所引起的损失; ③在保险责任开始承担前,被保险货物已存在品质不良或数量短少所造成的损失; ④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 ⑤战争险条款和罢工险条款所规定的责任及其除外责任。 七、关于在远期付款交单项下,进口商凭信托收据借取单据的问题 知识点:在远期付款交单条件下,代收行对于资信较好的进口人,允许进口人凭信托收据借取货运单据,先行提货。这是代收行自己向进口人提供的信用便利,与出口人无关。代收行借出单据后,汇票到期不能收回货款,则代收行应对委托人负全部责任。 八、信用证虽以贸易合同为基础,但信用证一经开立就成为独立于合同以外的另一种契约。开证银行只受信用证的约束而与该合同完全无关。 九、关于检验的规定 相关知识:①在装运港检验:买卖双方若按此条件成交时,卖方对运输途中品质的变化和重量的短少,均可不负责任;而买方对货物品质和重量也无权向卖方提出异议。 ②目的港检验:买卖双方按此条件成交时,卖方对运输途中的品质变化和重量短少,实际承担了责任,因此买方对到货品质和重量有权向卖方提出异议。 第- 1 - 页共8 页

国际物流必须知识

一、圈际贸易实务的知识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从业人员必须熟悉进出口贸易实务知识。但这与国际贸易专业人员应有所不同,应偏重于以下内容的学习。首先应掌握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各种贸易术语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FOB、CFR、CIF术语的变形应讲清楚,因为这涉及到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船和卸船费用由谁承担。这些内容是在国际货运代理中随时会应用的知识。其次对贸易合同和信用证的理解十分重要,因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在制作单证时主要内容来自其中。如对贸易合同和信用证内容不理解,分不清楚,就不可能制作出正确的单证。最后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外,还应掌握国际货运保险、报关、检验检疫、索赔等内容。 二、重视英语学习,提高从业人员英语水平 国际货代人员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口语,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在很多时候会与国外客户打交道,和国外客户的联系及沟通必须能听懂客户的话,还要能讲流利的英语。有一位货代业务员为外国客户代理一批手机空运业务,客户十分关心货物的运输情况,不断用英语打电话询问货物的情况。从这件事可看出英语口语对国际货代行业是多么重要。第二、是国际货代业务所用英语与普通英语是有区别的,货代英语内容贯穿国际货代业务各个环节,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货运代理业务的专业英语,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第三、因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单证很多,绝大多数是用英文填制。从上可看出英语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是必不可少的,应高度重视。 三、掌握货代业务知识 国际货物运输线路长,运量大,涉及面广,货物种类复杂,其代理业环节众多,手续复杂。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业务能力。以国际海运代理为例,从揽货、租船订舱、报检、报关到目的港代理发出到货通知、提货人提货10多个程序。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各种运输方式下的业务流程,成为国际货运代理专业人才。 四、单证制作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 单证制作是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出口中从填出口订舱委托书开始,到进口中最后的提货单或交货记录,整个过程有大量的单证要制作。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必须要熟悉各种单证的格式、内容和填制方法。在国际货代业务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单证制作、报关、报验,与客户的联系,货代企业内部信息和单证的传递,都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 五、用法律解决货代事故纠纷的知识 国际货运代理在进行业务活动时,会与不同国家的人和多个部门打交道。再加上业务环节多,手续复杂。由于以上原因,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出现货损货差等货运事故经常发生。这就产生了索赔和理赔工作。国际货代人员应熟悉国际上有关海运、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主要规则约。熟悉我国的对外政策及有关法律。按9 运输契约,参9 国际惯例,认真调查研究,正确对待与处理,做好这项工作。 1乍为一名国际货代人员,在处理货运事故时应注意按什么规则去处理。如在海运中把一批货物装在甲板上,被浪击落水,按海牙规则的原则,货物不包括甲板货在内,承运人可以不赔。但按汉堡规则规定,甲板货是货物,装在甲板上的货物如被浪击落水,则承运人应赔偿。 2.在处理争议与运输纠纷时,保留有关货运事故的原始记录,分清责任应由谁承担。这是确定货运事故责任方的原始依据。有一业务员告诉我,她开始做国际货代业务时,曾发生的一次赔偿纠纷。她替国内一位客户代理了一票进口货物,货物到达成都后,她按规定发出了到货通知,要求客户及时报关提货。谁知客户未按时报关,海关向客户收了滞报金,客

港口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

港口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 撰文 杨承新 一、港口物流系统的结构 港口物流系统是一个既有静态,也有动态,从其实体要素和环节要素本身来讲,是互相平列、彼此独立的,各自具有自身的性能和作用,不能互相代替。但在系统中,却遵循物流规律,以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的数量比例和不同的关联方式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结构,产生出不同的功效。考察港口物流系统结构形式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种: 1.质态结构,即港口物流要素以技术上的相互适应性而发生作用的联系状态。 质态结构的目标是追求全面发挥各要素的潜在能量,实现物流系统的最大功效。不同的质态结构其功效是不同的。港口物流系统中质态结构形式表现在这样几种组合中: (1)组织者和载体的组合。物质实体都是通过组织者的组织和一定的载体承载才能实现流动的,两者在物流中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组织者决定物流的方向、路线、起点、终点以及物流的方式。载体决定物流的速度、批量大小。但是,载体是由组织者选择和使用的。对于一项同质、同量、同方向的物流任务,不同的管理技术水平的组织者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载体,而不同载体在该项物流行为中作用发挥的程度是不同的,当然,该物流过程的功效也就大小有别了。例如,就某一具体货类的装卸工艺而言,组织者的技能、专业知识水平等都必须与生产工具以及相应的物质装备的性能、效率和其他要求相适应,否则不但不能有效地进行生产,还会损坏装备。组织者与载体的适应,不局限于直接生产过程,管理方面同样有一个适应问题,管理方式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各自都有相应的特殊要求。 (2)载体和线路的组合。这种组合表现最为普遍,如船舶的技术性能要与航道的要求相适应,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要与航道、港池深水化相匹配,这样才能安全高效。另外港内线路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线,减少不必要的迂回。如在大面积堆场布置的情况下,为避免物流线路绕场走,在堆场中间开辟一条道路。 (3)流体与载体的组合。为了保证流体的安全移动,不同性质的流体必须要求由相应技术性能的载体来承载。如汽油要由专业的油罐车来承运;冷藏货物要由带制冷保温性能的车辆设备来运送或储存。同时不同货类应选择不同的机械化系统。件杂货与集装箱,干散货与液体货都必须根据货物的特性决定装卸机械化的功能、特点,作出正确的选择。 (4)载体与载体的组合。其一是机械化系统各环节、各作业工序之间的适应性,包括机械与工属具之间的配套性。目前除了专业泊位的机械化系统有较好的配套性外,一般通用泊位的机械化系统、主机与辅机、机械与工属具之间配套性较差,缺少相互适应性。其二是机械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的适应性。装卸机械水平较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无论在数量、质量、规模、时空布局等都不会要求很高。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筑港技术以及智能机器体系及其与之相适应的能源设施等,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船舶的大型化,要求泊位、航道等基础设施提供相适应的条件。没有相应的条件,船舶无法靠泊,现代化的装卸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量态结构,就是港口物流要素以相互协调的数量比例关系而发挥作用的联结方式。 量态结构就是港口物流系统的数量规定性。量态结构不仅表现在实体要素的组织者与载体、载体与载体、流体与载体等物流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且表现在泊位系统、库场系统、集疏运系统、装卸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等物流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同时还表现在港口物流诸要素及其所形成的物流系统在一定时期有效运转时所应具备的能力数量范围,即港口物流系统的规模大小,规模则是要素在港口的聚集程度,是物流系统得以有效运转的数量规定。港口物流不是任何数量的物流要素堆砌在一起就能形成物流能力,也不是任何数量的要素相搭配都能使每一要素发挥出自己的全部能力。以港口物流环节为例,必须在泊位、库场、集疏运、装卸及辅助作业等主要环节上诸要素的能力基本平衡,才能形成港口的物流能力。如果各环节能力强弱不均,必然以能力弱的环节(或要素)为最高限度的低水平的港口物流系统,而能力强的环节(或要素)的富余能力被闲置。当某环节能力为零,则根本不能形成物流能力。这就是说,物流要素非但缺一不可,而且必须保持平衡的数量比例。在诸要素能力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港口物流系统整体能力是由诸要素以同等机会,以共同的水平为基准决定的。在诸要素能力不平衡的条件下,港口物流系统整体能力是以能力最低因素(环节)的水平为基准决定的。 3.空间结构,指港口物流实体要素之间、不同环节之间在空间地域上分布的关联状态。 港口物流是空间范围极其广阔的一种经济活动,物流系统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距离,空间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港口物流系统效能的最大因素之一。空间结构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流体流动的起点、终点与线路分布、物流网点的布局和流体与载体的空间位置组合中。 港口物流系统的空间结构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港口水陆域布局规划的方向性。港口是为双向腹地服务的,一方面为区域经济所需,指向内陆腹地;另一方面,为对应的港口所需,指向对方港口腹地。这种指向性规律决定了港口物流要素进出口的差异和单向性特点,从而决定了港口物流的方向。水陆域布局往往又受自然地域的局限,如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因 03○ CHINA PORTS中国港口 ?港口物流?

物流基础知识:国际物流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近十几年有很大发展,也是一 种新的物流形态。 东西方冷战结束后,贸易国际化的势头越来越盛,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拆除,新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若干地区已突破国界的限制形成统一市场,这又使 国际物流出现了新的情况,国际物流形式也随之不断变化。所以,近年来,各 国学者非常关注并研究国际物流问题,世界第九届国际物流会议的主题就是 “跨越界限的物流”,物流的观念及方法随物流的国际化步伐不断扩展。 从企业角度看,近十几年跨国企业发展很快,不仅是已经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即便是一般有实力的企业也在推行国际战略,企业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 找最理想的市场,寻找最好的生产基地,这就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领域必然地由 地区、由一个国家扩展到国际之间。这样一来,企业的国际物流也提到议事日 程上来,企业必须为支持这种国际贸易战略,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 设施,按国际物流要求对原来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 对跨国公司来讲,国际物流不仅是由商贸活动决定,而且也是本身生产活动 的必然产物。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分别在不同国度中生产零件、 配件,又在另些国家组装或装配整机,企业的这种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也需要 依靠国际物流。 二、国际物流的发展 国际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间已有了不少的经济交往,但是无论从数量来讲 还是从质量要求来讲,都没有将伴随国际交往的运输放在主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才越来越扩展。越来越活跃。尤其 在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国际间贸易从数量来讲已达到了非常巨大的数字,交易水平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新情况下,原有为满足运送必要货物 的运输观念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系统物流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到国际领域。 六十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的大数量物流,在物流技术上出现了大型物流工具,如二十万吨的油轮,十万吨的矿石船等。 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物流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发展,船舶大型 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且,出现了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大数量、高 服务型物流从石油、矿石等物流领域向物流难度最大的中、小件杂货领域深入,其标志是国际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时大发展,国际间各主要航线的定期班轮 都投入了集装箱船,一下子把散杂货的物流水平提了上去,一下子使物流服务 水平获得很人提高。 七十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的质量要求和速度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个时期 在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同时出现了更高水平的 国际联运。 八十年代前、中期国际物流的突出特点,是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情况下 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同时,伴随新时代人 们需求观念的变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物流,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

船舶货运基础知识.

第一章船舶与货运基础知识 第一节船舶的重量性能和容积性能 一、船舶的重量性能: 1、排水量(Displacement)△:无航速的船舶在静水中处于自由漂浮状态时,船体所排开水的重量,该装载状态下船舶的 总重量。公式:△=V×ρ(t)。包括空船排水量(Light ship displacement)△L(有船体、机器设备、机器中的燃料及润料、锅炉中的燃料和水及冷凝器中的淡水等重量的总和);满载排水量(Full loaded displacement)△S(包括空船重量、货物、燃润料、淡水、压载水、船员及行李、粮食、供应品、船用备品等重量的总和);装载排水量(Loaded displacement)△(空、满载水线之间任一吃水下的排水量。) 2、载重量:运输船舶所装载的载荷重量。包括总载重量(Dead weight) DW:船舶在空载水线与满载水线之间任一确定的吃水下,船舶所能装载的最大重量。公式:DW=△-△L,(新船出厂时随船舶资料作为船舶基本参数提供的总载重量是夏季满载水线的总载重量,DWs);净载重量(Net deadweight)NDW:具体航次中船舶所能装载货物重量的最大值。公式:NDW=DWmax-ΣG-C(t).(新船出厂时随船舶资料作为船舶基本参数提供的净载重量是夏季满载水线下保持最大续航能力,且船舶常数为零)。 3、航次储备量ΣG:具体航次中船舶为维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必须储备的所有重量的总合。 4、船舶常数(Constant)C:包括定期修理和局部改装的改变量;残留货物、垫舱物料及垃圾;污油、积水、沉淀物; 未计入备品重量破旧机件、器材、废旧物料;附的海藻、贝类等海生物。 二、船舶的容积性能:船舶所具有的容纳各类载荷体积的性能。 1、舱柜容积(Compartment capacity):船体内部用来装载货物、燃料、淡水等液体载荷的围蔽处所的容积。包括货舱散 装容积(Grain capacity);货舱包装容积(Bale capacity);液货舱容积(Liquid capacity):船舶的液货舱所能容纳液货的最大容积;液舱容积(Tank capacity):船舶的燃料、润料、淡水、压载水舱柜容纳相应液体的最大容积。 2、舱容系数(Coefficient of load)ω:货舱总容积和船舶净载重量的比值,既一吨净载重量所拥有的货舱容积,表示船 舶适装重货还是轻货。公式:ω=ΣVch/NDW (m3/t)。 3、登记吨位(Registered tonnage):根据69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和95年《法定规则》核发证书,根据范围 和用途分为:总吨位(Gross tonnage)GT:公式为 GT=K1×V (K1=0.2+0.02㏒10V; V为所有围蔽处所的总容积,其用于船舶规模的大小;船舶等级;收费;赔偿;港口费用;净吨计算);净吨位(Net tonnage):NT=K2V C(4d/3D)2+K3(N1+N2/10); (K2=0.2+0.02㏒10V C; V C是载货处所;D是船中的型深;d是船中的型吃水;K3=1.25×(GT+10000)/10000; N1、N2是乘客数);运河吨位():分为巴拿马运河和苏运士运河。 第二节:船舶静水力参数图表及其使用:分为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参数表、载重表尺。 一、静水力曲线图(Hydrostatic curves plan):静水力参数随平均吃水的变化的平面曲线图,包括浮性曲线、稳性曲线、船型曲线。 1、浮性曲线 1.1 型排水体积V M曲线(Volume of moulded displacement):实际排水体积V (Volume of real displacement), V=K×V M (m3); K是船壳系数,K=1.003~1.007。 1.2 排水量曲线:标准海水/淡水排水量△/△f, △=1.025×V=1.025×K×V M; △f=1.000×V=1.000×K×V M。 1.3 浮心(排水体积的几何中心)距船中距离X b(Longitudinal center of buoyancy frommidship)曲线:中前为正,中后为 负。 1.4 浮心距基线高度KB(Vertical center of buoyancy above baseline): 1.5 水线面面积A W曲线(Area of waterplanes):船体型表面与静水面的交线所围成的水平面,其形心为漂心F。 1.6 漂心距船中距离X f(Longitudinal center of floatation from midship):中前为正,中后为负。 1.7 厘米吃水吨数TPC(Metric tons per centimeter immersion):船舶平均吃水变化 1 cm 时,排水量的变化值t, TPC=1.025A W/100 (t/cm)。 2稳性曲线 2.1 横稳心距基线高度KM(Transverse metacenter above baseline): 2.2 纵稳心距基线高度KM L(Longitudinal metacenter above baseline): 2.3 厘米纵倾力矩MTC(Moment to change trim one centimeter):船首、尾吃水的差值改变1 cm所需的力矩。

国际物流学习心得

篇一:国际物流---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国际物流实务 物流0801 李启新3080816021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赵老师的精心的课程安排下,具有实战性的考察中,和耐心的教导之下,让我对国际物流实务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学习到了非常多有用的专业知识以及训练了个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如资料查找能力,认知分析能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在此衷心得感谢我们最亲爱的赵老师,同时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下面我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展示在这个学期自己所收获的点点滴滴: 首先要说的是,国际物流的重要性:所谓的国际物流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其总目标就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的将商品从某国的供方运送到别的一个国家的需方。是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领域。 通过学习国际物流的特点和基本形式,我了解到,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学到了国际贸易中的13种贸易术语,在老师的精彩讲解下,对于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仅如此,还了解到国际物流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运在作的流程、货运结算方式、以及货运服务委托合同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在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的学习中,了解到他们各自的构成及运作方式。其中还有,国际物流结点的功能及类型,如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去口加工区等等;在国际货运包装、仓储、理货业务中,国际物流中都有着更为严格和标准化得要求,深刻知道其包装、仓储、和理货的对国际运输的重要性;在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和代理中,认识到了承运人、货主、运输代理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国际货运的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在本节中还了解到更为 在老师组织下的国际物流实务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会了报关的整个流程,有了更为立体的感受。还有就是课题分组活动中,更为深入地全面了解到了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关知识,如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成本分配比较、成长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 经过课堂的学习与活动的参与,我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物流人才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真心。同时还要做到严谨仔细,责任心强,勇于承担责任。综上所述,从事国际物流活动,要求物流人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国际物流实务操作的复杂性,也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应该怎么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学习完善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以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 篇二:物流知识学习心得 物流知识学习心得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自20世纪80

国际物流学习心得

国际物流货代实验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国际物流学习,同时在于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国际物流这门课有 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并对这门课产生了更深刻的感想。 在国际物流方面: 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国际物流主要有四个特点:物流环境存在差异,这是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物流系统范围广;国际物流必 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 手段;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和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国 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这门课有很多的新的业务概念,让我倍感兴趣。货运代理、进出口贸易、检验检疫、海洋运输、国际物流航线和港口、集装箱和运输保险等。国际物流节点是指那些从事与国际物流相关活动的物流结点,如制造厂商仓库、中间商仓库、口岸仓库、国内外中转点仓库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税区仓库、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国际贸易商品或货物通过这些仓库和中心的收入和发出,并在中间存放保管来实现国际物流系统的时间效益,克服生产时间和 消费时间上的分离,促进国际贸易系统顺利运行。 这门课也让我认识到了国际物流的各种规范的流程。货运代理行业在国际货运市场上,处于货主与承运人之间,接受货主委托,代办租船、订舱、配载、缮制有关证件、报关、报验、保险、集装箱运输、拆装箱、签发提单、结算运杂费,乃至交单议付和结汇。 其中,检验检疫一般是指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的总称,在我国专门设置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的货物、人员、交通工具、集装箱、行李邮包携带物等进行检验检疫,以保障人员、动植物安全卫生和商品的质量。海洋运输又称“国际海洋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指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最广泛。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货物运输险(简称货运险)就是针对流通中的商品而提供的一种货物险保障;开办这种货运险,是为了使运输中的货物在水路、铁路、公路和联合运输过程中,因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能够得到经济补偿,并加强货物运输的安全防损工作,以利于商品的生产和商品的流通 介绍完国际物流中的几点相关知识,并不是代表我学习完国际物流只认识到了它们的含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的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在这门课程中我熟悉了国际物流等运作方式,体会国际物流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通过调整海运费、保险费率及突发事件等让我了解到在相关法律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属于国际贸易实务,商品交换离不开运输,货运保险与货物运输一样,是国际物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货代方面: 国际货代有很多丰富的知识点,需要梳理与认知记忆,才能逐渐入门,而且国际货代由于国际化的原因,还有很大部分的外文记忆,也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英语知识,来辅助理解。 '.

03449港口物流管理思考题答案

03449港口物流管理思考题答案D

《港口物流管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衡量港口的能力? 衡量港口能力是两个指标一是港口通过能力二是货物吞吐量。港口通过能力,指一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设计最佳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运量,计量单位为货物的自然吨。港口通过能力是港口所有泊位通过能力的总和,经常受到港口薄弱环节能力的限制,其大小与劳动组织、管理水平、设备状况和数量、船型、车型、机型等有关,也受货物种类及其比重变化情况、生产的季节性、车船到港的均衡性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港口通过能力是对已经形成的港口码头及其配套设施运用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的设计值。 货物吞吐量,指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或集装箱数量。货物吞吐量是衡量一个港口能力的最重要标志,反映港口规模和它在物资交流中的重要程度,对港口具有重要意义。 2.简述港口与港口腹地之间的关系。 港口腹地与港口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腹地经济越发达,对外经济联系越频繁,对港口的运输需求也越大,由此推动港口规模扩大和结构演进;港口的发展又为腹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可促使港口腹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港口和其腹地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对以港口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物流条件下,港口与港口之间的竞争,早已脱离了点与点竞争的概念,而是以港口、腹地为整体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港口与港口腹地共同构成了一个港口内容。 3.概括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加入WTO以后,全球化的趋势和区域性经济合作、互相促进的趋势非常明显。从港口发展的机遇讲,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世界制造业基地形成的过程,对海运和港口业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目前海运占外贸运输的85%)。新的工业化进程将拉动港口经济高速扩张,港口业需要提高超前发展系数。新环境和新需求将促使我国港口经济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从挑战讲,第

国际快递的基础知识

国际快递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国际快递 快递是指承运方将托运方指定在特定时间内运达目的地的物品,以最快的运输方式,门到门的服务,运送和配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 快递可分为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国际快递是快递业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DHL 快递、UPS快递、FedEx快递、TNT等快递业“巨头”的主营业务,每年的业务量以30%的速度增长,在我国对外贸易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作出了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国际快递业“巨头”的简介 1、DHL DHL由Adrian Dalsey、Larry Hillblom及Robert Lynn於旧金山成立。 1971年 DHL迅速拓展其网络并成为众多公司信赖的合作 夥伴。公司拓展至远东及太平洋沿岸地区。 1972年 将服务引入日本、香港、新加坡及澳大利亚。 1974年 於伦敦设立首间英国办事处,在全球的顾客及员工 分别达到3,052名及314名。 1976年-1978年 DHL进入中东、拉丁美洲及非洲,并拓展於该等主要地区的业务。 1977年 於法兰克福开设首间德国办事处。 1979年 DHL将服务延伸至包裹投递,此前仅提供文件服务。 1983年 DHL是首家向东欧国家提供服务的航空速递公司。在美国辛辛那提设立国际分发中心(枢纽中心)。 1985年 於布鲁塞尔设立最先进的枢纽中心,每晚处理逾165,000件货件。 1986年 DHL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合资企业,成为首家活跃於中国的速递公司。 1990年 DHL与德国汉莎航空(Lufthansa)、日本航空及日商岩井(Nissho Iwai)组建策略联盟。1991年 DHL成为海湾战争後首家於科威特恢复服务的国际速递公司。 1998年 德国邮政集团成为DHL股东。 於吉隆坡设立一个主要的资讯科技中心。 1999年 DHL Worldwide Express投资逾10亿欧罗,为欧洲及非洲网络组建最先进的新航空货

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国际物流》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国际物流基础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物流活动的学科,研究内容是国际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详细研究了国际实务相关的知识等。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出发,让学生了解国际物流运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和主要环节、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相关关系,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术语、贸易方式和对外合同的签定和履行等国际物流的基础知识,理解并实际运作国际物流的实际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代理业务、货物出入报关和检疫等制度与程序、国际货运保险和运作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操作,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能够学有所用; 2、在教学中要贯彻科学性原则,要让理论更具有现实性,更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科学分析; 3、在教学中,重点在于动手,通过案例分析,要学生知道如何做; 4、要增强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努力使之成为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程; 5、教学中要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入浅出,突出国际物流活动中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内容。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完成本学科学习之前,必须要学习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物流基础等相关课程。这些构成教学和内容理解的基础知识,也为这些学科提供应用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物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准确的掌握项目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国际物流系统、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与主要环节。理解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国际物流的含义; 2、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3、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国际物流的含义及特点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二、国际物流的特征 三、国际物流的分类 四、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国际物流系统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二、国际物流系统网络 三、国际物流运输路线 第三节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与主要环节 一、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环节

国际物流课程知识重点

国际物流课程知识重点 1.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劳动者要素、资金要素、物的要素。 2.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商品运输子系统、商品储存子系统、商品包装子系统、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商品流通加工子系统、商品检验子系统、国际配送子系统、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其中储存和运输子系统是物流的两大支柱,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贯穿运输活动的始终。 3.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为最繁忙的海峡;最重要的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4.*提单按货物是否已装船划分为:已装船提单、收货代运提单;是否有不良批注:清洁提单、不清洁提单;按提单收货人划分:记名提单、不记名提单、指示提单;按运输方式划分:直达提单、转船提单和多式联运提单。 5.有关电子提单的三个国际公约 ①《海牙规则》1924年8月,第一部有关提单的国际公约。 ②《纳斯比规则》1968年,对某些条款作出修订和补充。 ③《汉堡规则》1978年,进行全面、实质的修改,扩大了承运人的责任范围。 6.电子提单的优点:①货物支配权的转移速度快②便于收货人提货③更安全。 7.租船程序:询价、报价、还价、报实盘、接受订租、签订订租确认书、签订正式租船合同。 8.航空运单的性质及作用:承运合同、货物收据、运费账单、报关单据、保险证书、承运人内部业务的依据。 9.国际货物保险因运输方式不同分为:海洋运输货物保险、陆上运输货物保险、航空运输货物保险和邮包运输货物保险。 10.我国海洋货物基本险别包括: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附加险分为一般附加险和特殊附加险,但不可单独购买。 11.ICC(A),ICC(B),ICC(C),承保逐渐范围缩小。 12.国外检验机构: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最早)、劳氏船级社、英之杰检验集团IITS;

国际物流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

案例3: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WLC) 全球物流服务流程一体化 组员:李姣(2008152114)宋香荣(2008152140)谭桂丽(2008152141) 一.案例背景 国际物流基础知识 1,定义。 2,特点。 3,种类。 4,主要业务。 5,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详细介绍: 定义: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特点:物流渠道长;环境复杂;标准化要求高;风险性;多种运输方式组合。 种类: (一)根据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进口物流、出口物流 (二)根据商品流动的关税区域分类:国家之间的物流、经济区域之间的物流 (三)根据跨国运送的商品特性分类:国际军火物流、国际商品物流、国际邮品物流、国际捐助或救助物资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废弃物物流等。 (四)根据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不同: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务代理、无船承运人、报关行、国际物流公司、仓储和配送公司等。 主要业务: 国际货物的采购 国际货物的包装 国际货物的流通加工 国际货物的装卸搬运 国际货物的仓储 现状: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物流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管理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落后,我国物流业的综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大型领袖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 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国际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功能单一,缺乏特色。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不断流失。 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展趋势: 1、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2,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 3,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 4,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 5,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 6,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最新国际物流讯息: 全球最大型疏浚船作业由比利时国际疏浚公司拥有的全球最大型疏浚船日前已抵达巴拿马运河太平洋。这艘全球最大型自走式重载绞吸式控泥船全长124米,预期按工程需要,将航道挖深至15.5米。船闸进口宽度由目前的192米扩宽至255米。过去必须用钻孔或爆破技术来处理的岩石,现可用这种多功能船来完成。 西安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成“国际港口城市”从2006年至今,全国共有十五家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一样,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保税区主要的税收政策是: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西安综合保税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综合保税区,面积为6.17平方公里,将包含1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仓库面积。它的功能简单归类为对外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保税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等四项。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后,将成为西安近年来打造的国际内陆港中最为重要的支撑平台之一,通过减少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通关速度,使西安这个内陆经济中心城市成为“国际港口城市”。 英国积极寻求新增长点,拟重振航运业声威伦敦是全球知名的国际航运中心,英国航运业给予外行人的印象却是衰落中的行业,主要是基于该国造船厂和船东的没落。不过,近日伦敦传来消息,当地航运业专家正打算在政府的协助下,搜集资源重新积极推动该国海事工业发展,期望开发新增长点刺激海工产品出口,将于本月底初步公布英国航运业增长战略计划书。 值得重视的非洲非洲市场正在热闹起来,特别是能源、矿产、各类稀有资源的开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非洲市场,尤其是非洲西部地区的贸易市场,它们抱着机不可失的心态,争相到非洲投资开发。西非地区人口超过8亿,进口贸易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15年该地区贸易市场经济规模将扩大50%以上。近几年,中国与非洲地区的贸易水平有所提升,但还没有达到与中国当前强盛经济贸易相称的水平。中国应该像欧美国家贸易商那样,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扩大投资,大胆开发非洲地区市场。 马士基:2010年盈利50亿美元2010年全年盈利50亿美元,与2010年11月10日集团发布的盈利预期相吻合。2010年集团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平均运价比2009 年增长29%。除了原油成本外,单箱成本下降4%达8亿美元。全年集装箱航运与相关业务的净利润达26亿美元。日前,中国北京-马士基航运公司宣布将于2011年5月底前完成对跨太平洋航线网络的调整,增强的航线网络将全面覆盖亚洲、北美洲的主要市场,继续提高马士基航运在跨太平洋航线上准时可靠的业界领先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