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经络检测仪产品技术要求zrbk

中医经络检测仪产品技术要求zrbk

中医经络检测仪产品技术要求zrbk
中医经络检测仪产品技术要求zrbk

中医经络检测仪

组成:

检测仪主要由主机、接触器、检测笔、计算机、彩色喷墨打印机(选配)组成。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进行中医经络的提示性检测。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产品型号:BK-JL01A

1.2型号命名:

1.3结构及组成:检测仪主要由主机、接触器、检测笔、计算机、彩色喷墨打印机(选配)组成。

1.4接触器和检测笔与人体皮肤接触部分为医用不锈钢材料0Cr18Ni9(304);

1.5硬件配置要求

1.5.1计算机主机

CPU:intel PIII(或以上)

RAM:256M(或以上)

硬盘:40G(或以上)

1.5.2显示器:19寸(或以上)

1.5.3软件平台:win7操作系统(或以上)

2.性能指标

2.1正常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10℃~35℃

b)相对湿度:30~75%

c)大气压力:86kPa ~ 106kPa

d)电源条件:AC 220V,50Hz

2.2外观结构

a) 外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无划痕、裂痕、变形等缺陷;

b)标志、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出厂编号清晰无误;

c)检测仪各部件间连接应牢固,接触良好。

2.3 性能

2.3.1检测仪接触器和检测笔之间空载输出电压为直流7.75V±0.3V。

2.3.2检测仪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在接触器和检测笔之间接入1MΩ标准电阻,输出电流应为7.35μA±0.5 μA。

2.3.3检测仪检测范围为:0Ω~1.5MΩ。

2.3.4 重复性:检测仪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重复测量3次,其变异系数≤14%。

2.4功能

2.4.1检测仪具有按顺序指导穴位检测功能,并依次记录相应检测的结果,并将测试结果显示的功能。

2.4.2检测仪具有病案资料及检测信息的输入、存储及打印功能。

2.5电气安全

应符合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的要求,电气安全基本特征见附录A。

2.6电磁兼容

应符合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的要求,见附录B的要求。

2.7环境试验:

应符合GB/T14710-2009《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中气候环境试验I组和机械环境试验I组

及附录C的要求。

中医经脉中药归经歌诀

十二经脉中药归经歌诀+牙齿归经及用药+分类用药歌+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一些虫石的药性+《引经药概述--引经药歌诀》+《经络药诀》 十二经脉中药归经歌诀 手少阴心经歌诀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 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 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歌诀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足少阳胆以歌诀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医学入门·经穴起止》说:“经,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即是说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经脉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并像网络一样相互联络。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络脉则循行于较浅的部位,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正如《灵枢·经脉》所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即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经络学说的形成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经络系统的概念出现,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书籍中,已有《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这是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经脉学专著。但是,该书所载的十一条经脉,与现在的经络有所区别,它们彼此之间,是各不相干,互不联系的。而且尚未形成内属于脏腑的概念,且无络脉之记载。 《内经》总结了当时经络学说的成就,对于经络的名称、起止、交会、循行部位、经气流注次序,以及各经“是动”病、“所生病”的证候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还指出了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具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的作用。正是由于经络的相互衔接,在周身内外构成了网络周身的经络系统,从而使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在经络系统的联系中形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内经》对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完整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成为以后历代医学研究和探讨经络学说的源泉。 稍后成书的《难经》在继承《内经》有关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上,补其未备,则对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及奇经八脉方面有所补充和发挥,特别是发展了奇经八脉理论,丰富了经络学说的内容,从而使经络学说更趋系统化和完整化。 经络学说对于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晋代医家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元代医家滑伯仁所著《十四经发挥》,以及明代医家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不仅总结了当时的针灸学成就,而且对经络学说的发展及针灸临床病证的总结,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学中医者首先必须熟悉的。金元时期的医学家张子和曾说:“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谓是至理名言。

经络歌诀

腑脏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足胃头维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胆家瞳子髎窍阴,厥肝大敦期门至。十二经穴始终歌,学者铭于肺腑记。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顒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手少阴心经穴歌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七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盲与神堂。譩嘻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盲门志室胞盲续,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指旁。 足少阴穴经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盲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虚。神藏彧中彧府毕。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和髎耳门有常。(到耳门截止) 足少阳胆经穴歌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1.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③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3)躯干部的分布 阳明经腹面,太阳经背面,少阳经侧面,足三阴经腹面。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2.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 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结上舌骨下、天突); 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2)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 (3)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机能 督脉 (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第五讲手少阴心经篇

第五讲手少阴心经篇 手少阴心经循行时间为11-13时。心经五行属火,为神所居之所,主血脉,五方为南,五味为苦,在志为喜,四季为夏,在液为汗,开窍于舌。这是大致心的简介。

下面挑重点的详细说明, 心呢,有指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有形之心,就是西医讲的心脏,在上焦,横膈之上,中偏左,外有心包围护。另一个是无形之心,指的是人的心神,也称心灵,古代给心造字的时候,其余四脏均带月(即肉字边),唯心没有,所以古人对心的含义以无形之心神重于实体之心脏。因些心经多用来调节情志上的病症,而心包经则主要治疗心脏实体的病变。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心主血脉 心主血,血行于脉中,古人认为血是因为气的推动作用,气行血才行,气先行六寸血开始运动,当人的心气盛还是衰,可以从血脉在人体表面的变化得以知晓,心气不足还是心血亏少会引起脉细弱或心脏跳动节律变化,可以从心脏调整. ■二是心藏神 中医认为,人有个控制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神,就处于心脏中央,正常人想睡觉时,心神回归心脏,人才能快速入睡,若心功能异常,心神不能归位就容易出现失眠多梦心悸躁动等症。 ■三是心主汗,汗为心之液. 所以中医治汗病多考虑调心,若心气虚时,卫气不能固表,容易自汗,若心阴虚时,阳热不能受阴所制,内热加重,阴液蒸腾而出现盗汗。 这个汗的问题再详细解释一下: 简单说就是白天动不动出汗就是自汗,晚上睡着后出汗就是盗汗。就是人的卫气就象皮毛开合的守

卫一样,卫气属阳,如果阳虚,那卫气虚弱,不能守固,体内的汗没有约束,容易自己出来,那就叫自汗。盗汗呢,这样解释,人过午时阴长阳消,就是阳气会内收到体内,如果阴液不足以制阳之热,那回到体内的阳就会生热,热蒸阴液汗就外越自体表出来,这就是盗汗(就是偷偷出汗,就是人睡着后出汗,醒后汗止的出汗现象)。 我们讲阴虚的人潮热,潮热的意思就是定时一阵阵的热,大多午后潮热的人,就是属于阴虚的人,如果阴虚严重,阳气也受到损伤,那就容易导致盗汗,因为阴阳是互根一体的,损阴必会祸及阳,阳损也必祸及阴。 ■四是心开窍于舌 心血不足时舌质淡白;心火上炎时则舌尖红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时则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时,则舌强语謇等。在舌诊上,舌尖代表的就是心。今天上午有网友问及舌尖有异常,可以看得出其心脏功能受到伤害了,果然回复说是心脏有病。 心主喜大喜伤心。人会有点痴傻。恐能胜喜,吓一下就可以回过神来。心主红,脸色很红,心脏有问题。心主舌,大舌头,结巴,舌尖红的发紫,舌尖溃疡都是心火旺。 苦味入心,心火旺可以心经刮痧,可以吃苦瓜。心主全身的脉搏,动脉和心有关。静脉和小肠有关。心律不齐就是心和小肠不协调了。心脏给所有的脏提供动力。是阴经中的阳脏。 君主之官。心绞痛,高血压,心脏病都是心的问题。心肌有问题会猝死。就是我们说的心肌梗塞死,一般表现是脸通红的。如果死的时候脸是白的那是脑梗。心肌有问题,中指指尖敲的时候会刺痛。要注意心肌梗死。如果有敲打时中指指尖刺疼,就要一直按掐揉灸到不疼为止,就不会发生心肌梗死了。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肺经走向:(如下图)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 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 向上穿过膈肌; 属于肺脏; 从“肺系”(肺与气管、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云门); 向下沿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向下到肘中(尺泽), 沿前臂内侧桡骨下面的边缘; 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向上到大鱼际; 沿着鱼际的边际; 出大指的内侧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一直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每本书都会介绍每条经络的走向,看字闲乱就看图,一眼就看明白了。能不能背下来无所谓,不过这里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什么叫相表里呢?说的白一点,就

是肺与大肠关系非比寻常,有经络相连,它俩在五脏六腑里面最亲,是亲哥俩。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肺经这条经络共11个穴位。手外翻取手内侧外线即为肺经,中医理念讲求离穴不离经,先把这条经络的位置找到,穴位找不准也没关系,从上往下缕,哪疼摁哪,绝对不会出错,有人会问,我疼的这个地方对比穴位图怎么没穴位?这没关系,没有穴位的地方中医给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阿是穴。意思就是:阿-叫的疼,是-是这里疼。只要是痛点,就把它揉到不痛了,经络就通了,俗话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疼嘛。会找经络了,也能找到痛点了,下一步就需要知道治什么病了。既然是肺经,那就跟肺有关的病都可以找这条经络,如:咳嗽、支气管炎、咽喉炎、鼻炎、胸闷、哮喘等等。还有肺主皮毛,这点也需要注意,皮肤问题也可以来找肺经。大肠有一些疾病有时也要求助肺经,因为它俩是亲哥俩嘛,肺经是哥哥如果有事了,自己解决不了,只能找大肠弟弟来解决了,其他器官跟自己不是亲戚,想管也没那份闲心。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经络啥病都治了,那要穴位干啥用的。这个问题问的好。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拿一个房子中的电路来说,整个电路就相当于身体的经络,如果有电路出现问题,比如电灯不亮了,肯定要缕通过电灯的电线了,从头缕到尾,累得要命,不过也可以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而解决问题,而穴位就像是电路中每个节点的开关,电灯不

中医经络基础学习知识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二、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一)经脉系统 1.十二经脉 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 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二)络脉系统 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

中医十二经络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抉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辟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附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臂臑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中医经络检测仪项目参数

中医经络检测仪项目参数 一、设备名称: 1、名称:中医经络检测仪 2、数量:一套 3、用途:适用于临床科室中医经络的提示性检测。 二、技术参数及要求: ※1、依据中医经络理论,模拟中医经络虚实辨证分析,辅助中医临床诊断;2、通过经络检测,自动生成中医脏腑辨证结论,辨证结论符合中医临床基本证型; 3、通过经络检测,可生成符合中医临床基本证型的相关处方建议; 4、通过经络检测,可实现经络虚实判断并提示经络关联症状风险,并给予相关理疗方案建议; 5、通过经络检测,可自动实现经络传感平衡问题分析、经络脏腑的病位关联与五行传变分析等; 6、经络检测结果可通过图形、颜色、数值等直观量化形式提示经络的“虚实盛衰、人体功能平衡状态、主要问题经络”; 7、通过经络检测,可自动生成二十节气调理方案和经络调理方案等报告内容; 8、通过经络检测,可自动生成中医体质分析、易发疾病提示、中医体质调理建议等报告内容; 9、经络检测系统具有开机后软件版本在线更新升级提示及迭代新版本软件功能; 10、设备具有实时远程传输检测结果的功能; 11、经络检测软件系统及经络检测数据具备云端存储功能; 12、设备具有自动采集受检者身份信息的功能; 13、设备具有经络信息采集有效性的智能语音提示功能; 14、设备检测系统具备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功能、查询调阅功能、多次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功能; 15、设备配备工作台,采用诊疗工作台操作布局方式,将各功能区域进行模块化设置,符合中医医师操作习惯; 16、检测速度快,检测时间在≤5分钟内,即可自动生成,即可出具报告单;

17、设备采用方便快捷的手部经络自动采集方式; 18、设备配备万年历,即:中医经络时辰表,直观显示十二经络对应十二时辰规律; 19、设备检测精度应达到0.1%FS; 20、检测仪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变异系数CV≤14%; 21、信号源输出电压应达到7.75V±0.3V; 22、设备安全级别应达到Ⅱ类; 23、主机功率≤500W; 24、设备通过国家审批部门的医疗器械标准审批; 25、设备获得掌型中医经络仪检测方法的发明专利; 26、设备符合国家卫计委《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2014版)远程医疗服务站点建设要求; 27、经络检测软件系统具备国家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8、设备为国家中医自主品牌。 三、主要配置: 中医经络检测分析系统V2.0 1套 工业计算机主机及显示器 1套 诊疗辅助工作台 1套 经络检测单元 1套 中医经络时辰表 1套 四、其他 1、质保≥3年 2、付款方式:货到安装验收合格后甲方支付90%货款,安装验收合格1年后无质量及其他问题,甲方再支付10%货款。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午时(中午11:00~下午1:00)气血流注于心经,称「手少阴心经」,专家提醒我们,中午不宜剧烈运动,就是担心在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因此应适度休息,但午睡不宜过久。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主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等。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1、手少阴心经主要症状 主治病候: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 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 《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不管是粗茶淡饭还是海味山珍,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管是名牌西服,还是廉价布衣,都穿得落落大方;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听得声声悦耳。也就是说,让“身心保持愉快”为生活的第一要务,以“让精神感到满足”为事业的最大成功。如果您能按此心法来养心,何愁万病不祛。 本经共9个穴位。1个穴位在腋窝部,8个穴位在上肢掌侧面的尺侧。首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末穴少冲。 穴位名如下: 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1心血管类疾病潜伏在心经上 手少阴心经是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它的直行脉是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黄帝内经》中说,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因此,在身体保养方面,循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心经的经气。对重点穴位进行按压敲击,还可以预防冠心病、肺心病以及改善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导致的上肢麻木等,此外还

中医经络检测仪产品技术要求shenxin

中医经络检测仪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进行中医经络的提示性检测。 1.1型号 SHXK-JL-200F-B、SHXK-JL-200F-C 1.2划分说明 SHXK:身心康拼音首字母 JL:经络拼音首字母 200:设计序列号 F:产品代号 B/C:规格分类编号 1.3组成 检测仪由经络手穴检测单元(含电源适配器)、数据线、计算机(包含显示器、键盘、鼠标)、工作台(含机柜、桌面、不间断电源、机柜插座、万年历)组成2 性能指标 2.1 工作条件 2.1.1 环境温度:10℃~35℃; 2.1.2 相对湿度: 30-75%; 2.1.3 大气压:86kPa~106 kPa; 2.1.4 电源交流电压220V;频率:50Hz; 2.2 外观与结构 2.2.1 检测仪的各组成部分的表面应整洁,色泽均匀。无明显划伤、伤斑等缺陷。各种标志清晰正确。工作状态、工作模式显示应明确。

2.2.2 紧固件应无松动。各调节控制件应操作灵活、可靠。计算机、经络手穴检测单元之间用数据线连接,应连接可靠,接触良好。 2.3 功能 工作时,被测人双手放在经络手穴检测单元上,依次检测被测人的相应的二十四个经络反射区的导电量。将各反射区所测值传送进计算机,计算机收到采集数据后,显示人体经络的变化趋势。 2.4 功能性指标 2.4.1 稳定性:检测单元空载输出电压:直流7.75V±0.3 V。 2.4.2 重复性:检测仪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变异系数CV≤14%。 2.5 经络手穴检测单元与患者皮肤接触部分的材料为不锈钢和聚氯乙烯塑料,不锈钢应符合《YY/T0294.1-2005外科器械金属材料第一部分:不锈钢》标准中表2要求,聚氯乙烯塑料应符合《GB15593-1995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标准中表3、表4要求; 2.6 安全性指标 应符合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及GB9706.15-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1. 并列标准:医用电气设备系统安全要求》的要求;电气安全基本特征见附录A。 2.7 环境试验 检测仪的环境试验应符合GB/T14710-2009《医用电器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要求及附录B。 2.8电磁兼容要求

中医学基础——第六单元 经络

中医学基础——第六单元经络 细目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手足三阴经(太阴、少阴、厥阴)和手足三阳经(太阳、少阳、阳明) 2.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3.十五别络: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 细目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要点一走向交接 1.走向规律: 手三阳,从手走头; 足三阳,从头走足; 足三阴,从足走腹; 手三阴,从胸走手;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要点表里相合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要点三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流至手太阴肺经。 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细目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而三歧”。督脉分布于腰、背正中线。 任脉分布于腹、胸正中线。 冲脉挟挤而行,直冲而上,分布于腹、胸。 任脉督脉 冲脉 细目经络的生理功能 要点一经络的基本功能

1.联系作用 2.感应作用 3.濡养作用 4.调节作用 要点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一)奇经八脉共同的生理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3.与某些脏腑密切相关 例题 从头走足的经脉是 A.手三阴经 B.足三阴经 C.手三阳经 D.足三阳经 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D 十二经脉的循行中,手厥阴心包经下接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太阴肺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阳明胃经 『正确答案』D 下列关于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太阴与手阳明为表里 B.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 C.足太阳与足太阴为表里 D.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 E.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 『正确答案』C 奇经八脉中,同起于胞中的三条奇经是 A.督脉、任脉、冲脉 B.督脉、任脉、带脉 C.督脉、任脉、维脉 D.督脉、任脉、跷脉 E.任脉、冲脉、带脉 『正确答案』A

海恩达中医经络检测仪报告解读:判读精要

判读精要 A、1(肺)2(大肠)感冒、呼吸道发炎(或皮肤炎)。 B、1(肺)2(大肠)4(脾)10(三焦)11(胆)同时出现80%有气喘病。 C、2(大肠)3(胃)6(小肠)11(胆)其中出现过高或过低为(大肠炎、胃炎、十二直肠炎、胆道收缩不良)。 D、以上如合并4(脾)有溃疡现象。 E、12(肝)两侧出现80%为器官反应、20%为经络反应。 F、右侧12(肝)在正常范围,左侧12(肝)在高或低位经络病、肝火旺。 G、左侧12(肝)在正常范围,右侧12(肝)在异常位置,为器官病、肝炎。 H、10(三焦)在高能量表示发炎,在低能量表示有慢性病,免疫机能下降。 I、7(膀胱)在高能量表示脊椎疼痛讯号,20%有泌尿系统病变。 J、7(膀胱)在低能量80%表示脊椎骨骼有器质性变化(背痛)。 K、4(脾)7(膀胱)8(肾)在高能量,男性45岁以上注意前列腺肿瘤,女性则以子宫颈瘤。 L、4(脾)8(肾)12(肝) M、左侧5(心)9(心包)正常,右侧为异常,心脏无器质性变化,血压不稳定(自律神经失调),有些会出现脊椎骨病变或脑病变(脑伤后遗症)。 N、左侧5(心)9(心包)异常,注意有器质性变化。 O、2(大肠)6(小肠)10(三焦)女性为低血压,男性为高血压(自律血管异常)。 P、5(心)6(小肠)(胸闷、胸痛)血液循环不良(头、胸椎血管痉挛引起肋间神经痛)。 R、11(胆)12(肝)分两边表头疼,须注意肝功能异常。 S、体能低于17须注意,慢性病(如糖尿病、气喘、肿瘤等)。 T、右侧11(胆)12(肝)处于高能量,注意胆道发炎或反应型肝炎(非滤过性病毒),当10(三焦) 11(胆)12(肝)处于高能量时,32~37%为滤过性病毒肝炎。 U、2(大肠)10(三焦)处于低能量为慢性鼻炎。 V、1(肺)4(脾)5(心)9(心包)甲状腺异常;8(肾)12(肝)子宫、卵巢(女)、前列腺(男)病变。

健康体检的意义

健康体检的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寿命在延长,但是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大量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蔓延正在严重的威胁着人的生命和健康。 关注生命、关爱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形成了需求,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自我感觉身体健康时,每年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通过专业的医疗仪器的检查和专家的诊断,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一个更详细的了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种关注自己健康的行为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把健康体检成为现代人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怎样了解身体健康与 否 呢?这就需要我们经常进行健康体检。 一分预防胜似十二分治疗。一级预防是无病防病、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治病防残、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健康体检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一次清理,对一些大的疾病可以进行筛查。因此,要重视和按时进行健康体检。 一次体检结果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因为一些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其发展速度较快,且症状不明显,很难察觉,所以,一次体检不能包检百病。即使结果显示正常,体检者仍然不可大意,身体异常要及时就医。 健康体检可以做到 1、可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对社会人群进行定期健康体检使受检人员

在没有主观症状的情况下,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和养生的目的。 2、是制定疾病预防措施和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利用健康体检的大量体检资料数据,通过卫生统计、医学科研方法,对某地区、某群体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卫生政策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 3、社会性体检是发现某些职业禁忌证或某些人群的传染病、遗传病、保证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手段。 4、招生、招工、招聘公务员、征兵等体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健康体检对他们适应环境、新工作作为保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条件。 5、对从事出入境、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能及时发现他们中的传染病,是控制传染、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从而使社会人群免受传染,同时也能保证被检者身体健康。 6、对从事或接触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性和定期性的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职业病和就业禁忌证,尽快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或消灭职业病的发生,早期治疗职业病或阻止病态发展,以保证职工健康和改善职工工作环境。 7、婚前健康检查可以发现配偶双方中的遗传病、传染病及其它暂缓或放弃婚姻的疾病,是保证婚后家庭幸福、婚姻美满、减少和预防后代遗传性疾病发生以及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检,可以随时掌握自己身体的状况,建立起自己的健康档案,若有病症,提早发现并及时采取对策;能够在疾病的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大大降低了

从经络看人体健康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从经络看人体健康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动的通道,而气血是人体功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因此,经络是否畅通将直接影响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运行。同时,经络与五脏六腑有着表里络属关系。很多脏腑病证可以通过经络在体表显现出来。相应的,当脏腑气血功能发生异常,表现为人体的疾病状态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理经络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可以说,经络是客观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而“经络调理”则是中医外治法体系中极重要,且极具特色的一朵奇葩。 经络不通则气血不行 你是否经常感到身体某处胀痛不适,或像针扎一样疼痛,并且容易烦躁、失眠?这可能是经络不通、气滞血瘀的表现。你是否发现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头发枯黄开叉甚至脱发,用了很多护肤护发产品都不管用?这都是经络瘀阻,气血无法正常通行,造成某些部位缺血,肌肤毛发养分缺失引起的。此外,外感邪毒侵袭经络与气血相搏结还可以形成癥瘕积聚等肿瘤类疾病。 对于这些经络问题,自然还要从经络入手解决。按照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可以通过针灸、拔罐、循经推拿、砭石刮痧、功法导引等多种经络调理方法,在特定的经络循行区域或腧穴位点进行治疗。祛除侵入经络中的病邪,恢复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疾病由经穴反映 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体型肥胖的人,小腿中段外侧都会有一个微微凸起的小包。这个位置是足阳明胃经募穴——丰隆穴。这个穴位凸起说明有实性病邪侵袭脾胃。中医说“肥人多痰湿”,所以大多数肥胖患者由于痰湿困阻脾胃而出现上述体征。还有不少女性素体虚寒,导致胞宫及任脉寒气凝滞,常见痛经、月经量少、带下清长等表现。如果摸一摸她们的关元穴位置,就会发现触手冰凉,甚至吸手。这都是体表经络穴位对体内脏腑疾病的直接反映。 临床治疗当中,我们则可以将经络腧穴作为脏腑病调理的入口,实现“内病外治”。中医传统的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外治法都是在经络理论指导下,利用各种手法对整体经络或局部穴位进行刺激,并使这种刺激效应循经络入脏腑,从而提升脏腑机能,祛除疾病。 君临天下中医经络CT指导经络调理 君临天下国医养生馆在京城率先引进高科技的中医经络CT检测仪。通过对全身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共20条经络、41特定个穴位进行生物电分析,将其机能状况生成形象的图表。直观、清晰地显示受检者当前的脏腑、经络功能情况,并对潜在疾病危险做出准确预警。 根据中医经络CT的检测结果和中医专家的临床辨证分析,君临天下国医馆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个性化的经络调理服务。由专业的调理师按照专家提出的调理方案进行操作,全面保证调理方式切实针对顾客身体情况,调理过程安全无痛苦。

手少阴心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少阴心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心脏在中医医学中是属于五脏之一:位于肺之下,横隔膜之上,状如莲花一般,且附著于胸椎的第五根肋骨附近。和现代医学所认为的心脏机能大致相同,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心经是维持心脏功能的经脉,假使有任何损害的话,机能便会降低或亢进,并呈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如眼睛带黄并有充血的迹象。喉咙痛。由手臂开始,经肘部到手掌、小指为止。有疼痛、冰冷及麻痹的感觉。或者是相反地有热感。脸部发烧,有如上火一般。讲话的声音明朗,比较喜欢说话、笑。精力旺盛、富有同情心,有时也会感情用事。食物则偏好辣味,但体力却不太好。可以在位于第五胸椎附近的心俞穴位处压看看,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心经的穴位包括有极泉、青云、少海、灵道、进里、阴刹、神门、少府、少卫等九个穴位。心经发生异常时,身体会有各种不舒服的感觉,此时请刺激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能减轻了。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

冲),接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1) 极泉HT1 Jí quán [定位]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 青灵HT2 Qīng líng [定位]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解剖] 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有肱三头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副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 [主治] 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3) 少海HT3 Shào hǎi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中医-经络-手太阴肺经-推拿按摩手法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經筋圖手太陰肺經經別循行路徑圖 循行路線: 1.起於中焦 2.下絡大腸 3.還循胃口 4.上膈屬肺系 5.出腋下 6.至肘中 7.入寸口 出大指之端

手太陰肺經 肺乃主氣,司呼吸,主皮毛,肅降,通條水道,主節制。刺激此穴,氣(能量)能透過經絡(氣走的路線)傳入肺產生止咳的作用。因為它又主皮毛,所以又是有名的保健美容四大名穴之一。經常揉壓或艾灸本穴,可以美容肌膚潤毛髮,更能提高免疫抵抗力,比較不容易得外感疾病(例如感冒)。 現代醫學常治疾病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府,止於少商,左右各11穴位。

中府穴(氣喘/氣管炎/肩背痛) 治療:及喘息的特效穴。 【取穴】 1. 乳頭外開2寸上按取第三第四肋骨之間是穴。 2. 鎖骨外端凹陷處向下移2寸位置。

雲門穴(胸痛/胸悶) 位於鎖骨正下方的凹陷中,也就是鎖骨和上臂骨頭的交界。 取第一第二肋骨之間是穴,鎖骨下方,與肩部關節間凹陷處 「雲門」跟下方一指寬的「中府」穴是強化呼吸系統的重要穴道,再順便說,此兩穴也是淋巴聚集之處,女性朋友請切記,這是預防乳癌的重要穴道。 天府穴(腻充血/嘔吐/鼻出血)---腋窩橫紋頭直下四橫指處。 俠白穴(心痛/喀血)--伸臂仰掌,從肘橫紋(尺澤穴)上量5吋處取之 天府穴下一指寬處 尺澤穴(咳嗽/肘關節痠痛)-在肘窩橫紋上,大筋外側之大凹陷處 尺澤穴位於手肘內側橫紋外三分之一點上

孔最穴(痔瘡/頸痛)--位置在手肘窩紋靠拇指的外側往下四個手指寬 (也就是一個巴掌)處。 列缺穴(頭痛/顏 面神經麻痺/鼻 塞) 將雙手的拇指和食指都伸開,兩手虎口自然平行交叉, 食指盡端,找到在骨的縫細中就是列缺穴。 經渠穴(喉痛/胸痛/嘔吐)--取穴法:伸臂仰掌從腕橫紋上量一寸,與尺澤穴相對 太淵穴(牙疼/感冒)—位於手掌下,手腕之拇指側的橫紋頭,大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在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有脈搏跳動之處。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部分试题

第四章经络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十二经脉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 A.经别B.经筋C.正经D.奇经E.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 A.络脉B.孙络C.浮络D.别络E.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别B.经筋C.皮部D.经脉E.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 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E经别 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A.浮络B.孙络C.别络D.经筋E.奇经 二、填空题 1.经络是运行,联络,沟通的通路。 2.经络,是和总称。 3.经脉包括、和。 4.经络系统由、、、组成。 5.络脉由、和组成。 6.正经有十二,即和,合称为十二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 三、判断题 1.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络脉组成。() 2.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径路。() 3.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4.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多循行于较浅的部位。() 5.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 6.手三阴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 7.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8.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E 2.C 3.E 4.B 5.D 6.B 二、填空题 1.全身气血脏腑肢节上下内外 2.经脉络脉 3.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4.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浮络孙络十五别络 6.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 三、判断题 1.×2.√3.√4.√5.√6.×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