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国卫医发…2016?43号

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前言

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能力不足、药店无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医疗和养殖领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药企业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不高等多种因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细菌耐药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但造成细菌耐药的因素及其后果却超越了卫生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物安全威胁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制约等不利影响,迫切需要加强多部门多领域协同谋划、共同应对。

二、工作目标

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风险挑战。到2020年:

(一)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

(二)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

(三)健全医疗机构、动物源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建设细菌耐药参比实验室和菌种中心;建立医疗、养殖领域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评价体系。

(四)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医疗机构主

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五)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应用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六)对全国医务人员、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业从业人员完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全面实施中小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科普教育;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

三、主要措施

(一)发挥联防联控优势,履行部门职责。

发展改革部门促进抗菌药物研发和产业化;科技部门通过相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支持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研究;财政部门安排细菌耐药控制相关经费,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抗菌药物的审批、生产、流通管理,重点加强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完善医药产业政策,促进抗菌药物绿色生产和相关成果的产业化;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做好遏制细菌耐药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中医药管理部门、军队卫生部门分别做好中医医疗机构、军队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农业部门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减少动物源细菌耐药;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土壤环境抗菌药物监测能力建设;环境保护部门加强抗菌药物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抗菌药物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抗菌药物污染物指标评价体系建设;教育部门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并落实;文化部门、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通过广播、电视等主要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二)加大抗菌药物相关研发力度。

1.鼓励开展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研究。及时掌握我国不同地区、人群、医疗机构、动物等细菌耐药发展趋势、传播与差别,加大基础研究力度,阐释细菌致病和耐药机制,为制订耐药控制策略与研究开发新药物新技术提供科学数据。

2.支持新型抗感染药物、仪器设备和疫苗的研发。加强细菌耐药防控科技部署,支持新型抗感染药物研发,特别是具有不同作用机制与分子结构的创新药物研发;支持耐药菌感染快速诊断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快速鉴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

感染的技术设备、耐药菌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应用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支持相关疫苗研发。推动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和可替代抗菌药物的动物疾病预防与促生长产品研究与开发。

3.支持耐药菌感染诊断、治疗与控制研究。包括新的治疗方案、优化剂量、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以及临床少用抗菌药物的再评价等,提高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水平。

4.开展抗菌药物环境污染控制研究,进行抗菌药物污染治理技术、抗菌药物在水环境和土壤中的去除以及修复技术等研究。

(三)加强抗菌药物供应保障管理。

1.完善抗菌药物注册管理制度。按照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严格抗菌药物的上市审批。依据政策对用于耐药菌感染相关创新药物、仪器设备以及疫苗加快审评审批。研究建立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制度,在医药、兽药、肥料注册登记环节,开展药物的环境危害性评估。

2.加强抗菌药物生产流通管理。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禁止抗菌药物网络销售,打击假冒伪劣抗菌药物销售。零售药店须做好处方存留备查工作,对以各种形式规避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3.推进抗菌药物产业升级。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发展新型抗菌药物,支持抗菌药物新品种产业化。推动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促进抗菌药物绿色生产。

(四)加强抗菌药物应用和耐药控制体系建设。

1.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鼓励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由临床科室、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药学、医院感染管理等多学科组成工作团队,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适时发布监测报告,提高监测结果利用水平。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知识培训。改善医疗机构基础环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大力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

建设,将抗菌药物管理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予以体现,逐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耐药控制机制。

2.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制订兽用抗菌药物安全使用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及时修订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禁用药清单。实施兽药分类管理制度,推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管理。严格管理抗菌药物原料药的各种销售渠道。实施动物健康养殖方式,加强养殖场所卫生管理,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维持动物健康状态。加强药物饲料添加剂管理,减少亚治疗浓度的预防性用药,禁止人用重要抗菌药物在养殖业中应用。加大兽用抗菌药物安全风险评估力度,加快淘汰高风险品种。制订人用、兽用抗菌药物分类表,区分人用与兽用抗菌药物种类,并依据药物的重要性、交叉耐药和临床应用品种等情况确定应用级别。

(五)完善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

1.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在依托现有机构基础上,设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中心,负责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与耐药监测,制订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案,组织实施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工作。监测面覆盖三级、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监测对象涵盖住院和门诊患者,获得全面细菌耐药流行病学数据。

2.建立健全养殖领域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在依托现有机构基础上,设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应用和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中心,负责养殖领域抗菌药物与耐药监测,制订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案,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和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工作。监测面覆盖不同领域、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品种的养殖场(户)和有代表性的动物源性食品流通市场,获得动物源细菌耐药流行病学数据。

3.建立医疗与养殖领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的联通机制,实现两个领域的监测结果相互借鉴参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与养殖领域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4.建立细菌耐药参比实验室和生物标本库。实验室负责耐药菌的鉴别工作,建立标准耐药研究与监测技术体系,收集保存分离到的各种耐药细菌,提供临床

与研究所需标准菌株。

(六)提高专业人员细菌耐药防控能力。

1.加强医药专业学生培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开设合理用药课程。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农林院校在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动物感染性疾病治疗相关课程。

2.加强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培养。大力培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耐药控制人才,重点培养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等专业人才,并保证培养的数量满足医疗机构需求。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耐药控制继续教育,医务人员每年要完成一定课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并考核通过。

3.加强养殖业与兽医从业人员教育。培养壮大兽医队伍,加强兽医和养殖业从业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培训,促进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提高兽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七)加强抗菌药物环境污染防治。

从规划及规划环评角度严格抗菌制药企业选址,同时新、改、扩建抗菌制药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抗菌药物污染物指标评价体系建设,就抗菌药物环境污染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执法以及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抗菌药物监测技术方法和规范等能力建设。开展抗菌药物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相关科研工作,研究抗菌药物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推动抗菌药物废弃物减量化。

(八)加大公众宣传教育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支农惠农活动相结合,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增加抗菌药物内容,减少不必要抗菌药物应用。开展中小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细菌耐药科普教育与宣传活动,从小树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观念。医疗机构加强对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指导,纠正自我抗菌药物治疗行为。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每年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开展宣传活动。

(九)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国际

组织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防控策略与技术标准制订、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人员培训、专题研讨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耐药监测协作,控制耐药菌跨地区跨国界传播。与国际社会分享相关耐药监测结果与研究成果,共同制订具有国际危害耐药菌的控制策略。与国际社会开展新型耐药控制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积极支持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耐药控制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保障力度。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细菌耐药趋势,加大对遏制细菌耐药工作的投入,用于建设耐药控制相关设施、设备及人员培训等,并将遏制细菌耐药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二)发挥专家力量。国家成立遏制细菌耐药咨询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员会由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中医学)、兽医学(兽药)、微生物学、药学、生物制药、卫生管理、环境保护、流通管理、流行病学、生物统计、经济学、教育、传媒、信息化建设等专家组成,对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控制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各地可以参照成立本地区的遏制细菌耐药咨询专家委员会。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地要根据本行动计划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分解到具体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各地有关部门要对地区年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是医疗卫生和农业养殖应用抗菌药物、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依法处罚,确保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来源:国家卫计委网站)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 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第三季度主要标本类型分布情况 临床常见前几位病原菌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菌株类型构成情况(%

.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头抱他啶耐药率高,应 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吡肟、 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抱唑林、头抱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头抱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 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 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抱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抱西丁、头抱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抱他啶、环丙沙星、头抱吡肟、头抱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抱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抱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抱西丁、复合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的耐药率大于75%按照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的临床应用;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头抱他啶、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头抱吡肟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沙星、氨曲南耐药率低,可选作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1429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425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81所,三级医院1044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353所,其中二级医院349所,占25.8%,三级医院1004所,占74.2%。 本报告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8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2343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4%(952023/3234372),革兰阴性菌占70.6%(2282349/3234372)。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09801株(占革兰阳性菌32.5%)、肺炎链球菌101534株(占革兰阳性菌10.7%)、表皮葡萄球菌99630株(占革兰阳性菌10.5%)、屎肠球菌91788株(占革兰阳性菌9.6%)和粪肠球菌90196株(占革兰阳性菌9.5%)。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660261株(占革兰阴性菌28.9%)、肺炎克雷伯菌465322株(占革兰阴性菌20.4%)、铜绿假单胞菌283222株(占革兰阴性菌12.4%)、鲍曼不动杆菌227091株(占革兰阴性菌9.9%)和阴沟肠杆菌90329株(占革兰阴性菌4.0%)。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340920株,占41.5%)、尿标本(608667株,占18.8%)和血标本(296052株,占9.2%)。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7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9%,

多种细菌耐药的分析

2014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分析与对策 院感科检验科药学部 2014年7-9月份共监测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80例次,涉及22个科室。检出多重耐药菌96 株(含重复送检),占全院送检有临床意义的细菌总数阳性比例的16.45%,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其中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17株,占多耐菌株的17.71%。 一、多重耐药菌分离通报 2014年7月至9月共计分离多重耐药菌71株。主要分布在ICU、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等。 二、前五位的多重耐药菌株标本分布 表一:2014年第三季度前五位多耐菌株标本统计 细菌名称 标本名称 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引流液脓液其他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15 2 1

三、多重耐药菌中发生院内感染科室分布 表二:2014年第三季度多耐院内感染菌种及感染部位科室统计 图二、2014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常见多耐菌院内感染检出变化 四、多重耐药菌病例用药合理性情况 本季度共审核使用抗菌药物的多耐病例70份,其中用药合理病例66份,用药合理率为94.29%。病程中对多重耐药菌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分析记录的病例57份,记录合格率81.43%。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前期用药与药敏结果不一致,未做具体分析,也未更改用药,(2)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

种(万古霉素)作局部用药。记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未记录培养结果和用药情况、更改用药未记录分析、对多重耐药菌的性质未做具体分析(考虑为致病菌、定植菌或污染菌)。 表三:第三季度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和或记录存在问题 五、多重耐药菌患者临床科室管理存在问题: 1、第三季度多耐患者临床管理经督查仍存在许多问题,涉及科室有脑外、心胸、肝胆、骨二、泌外、肾内、东呼吸、西呼吸、东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血液肿瘤、东神内、重症医学科、耳鼻喉、皮肤、微生物等18个科室。主要存在问题: (1)不能及时开立隔离医嘱;不能及时上报多耐报告卡; (2)抗菌药物使用、多耐培养结果无分析记录; (3)多重耐药患者解除隔离未进行讨论; (4)多耐患者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无隔离标识等); (5)MDRO定植或感染患者,转科、转院、出院时,未在转科交接单或出院小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_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Mar.2016,Vol.13No.3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成员单位共有1427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338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59所,三级医院979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143所,其中二级医院272所,占纳入数据分析医院总数的23.8%,三级医院871所,占76.2%。 2015年度监测时限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此期间上报非重复细菌总数为24007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5066株(占28.9%),革兰阴性菌1705720株(占71.1%)。 革兰阳性菌排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3758株(占32.2%),表皮葡萄球菌88593株(占12.8%),粪肠球菌67432株(占9.7%),肺炎链球菌64791株(占9.3%)和屎肠球菌61961株(占8.9%)。 革兰阴性菌排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10140株(占29.9%),肺炎克雷伯菌336829株(占19.8%),铜绿假单胞菌219630株(占12.9%),鲍曼不动杆菌183178株(占10.7%),阴沟肠杆菌73136株(占4.3%)。 位居前三位标本来源的分别为痰标本993205株(占41.4%)、尿标本372161株(占15.6%)和血标本224481株(占9.4%)。 重要与特殊耐药菌检出率根据CLSI2014标准按全国及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 MRSA全国检出率为35.8%,各地区MRSA检出率为20.3%~47.0%,其中上海市最高,为47.0%,山西省最低,为20.3%(图1)。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 MRCNS全国检出率为79.4%,各地区MRCNS 检出率为66.1%~84.3%,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高,为84.3%,海南省最低,为66.1%(图2)。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日前发布了《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现予全文刊登,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15年12月12日 doi:10.3969/j.issn.1672-5433.2016.03.001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Report2015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Rational Drug Use,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hina,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规定及流程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 理规定及流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为继续深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及时向临床科室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该工作由药学部、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共同参与完成。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药学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院办向全院公布。 2.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3.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5.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由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

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表

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表 微生物氨 苄 西 林 氨 苄 西 林/ 舒 巴 坦 阿 莫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替 卡 西 林 替 卡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哌 拉 西 林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头 孢 唑 林 、 头 孢 噻 吩 头 孢 噻 肟、 头 孢 曲 松 氨 曲 南 头 孢 他 啶 头 孢 西 丁、 头 孢 替 坦 头 孢 呋 辛 厄 他 培 南 亚 胺 培 南 美 洛 培 南 环 丙 沙 星 氨 基 糖 苷 类 四 环 素 类 替 加 环 素 氯 霉 素 多 粘 菌 素 B/ 粘 菌 素 呋 喃 妥 因 复 方 新 诺 明 磷 霉 素 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素G、糖肽类、夫西地酸、大环内酯类(除了某些种类)、林可酰胺类、链阳霉素类、利福平、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天然耐药 柯氏枸橼酸杆菌R R R 弗氏枸橼酸菌属R R R R R R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R R R R R R 赫氏埃希菌R R 蜂房哈夫尼亚菌R R R R R 肺炎克雷伯菌R R 摩根菌属R R R R R R R 奇异变形杆菌R R R 普通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R R R R R R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 斯菌 R R R R R R R 粘质沙雷菌R R R R R R R R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R R R R 假结核耶尔森菌R 所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天然耐药同肠杆菌科细菌,还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鲍曼/醋钙不动杆菌复合群R R R R R R R R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R R R R R R 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人苍白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细菌耐药监测总结

2012年细菌耐药检测情况总结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09年第38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微生物监测与细菌耐药工作,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为此,检验科对今后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1、根据相关规定要求: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2、根据2012年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全年细菌检出数80株,其中占细菌检出率前五位的细菌分别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8.7%)、肺炎克雷伯菌(17.5%)、铜绿假单胞菌(15%)、阴沟肠杆菌(8.7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该5种检出菌的检出率为74.95%,基本可以反应出我院常见致病菌的情况,总数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该5种细菌也是我们主要监测的目标细菌。

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我院临床感染细菌检出率中最高,分别为28.7%与17.5%。两种细菌都属于肠杆菌科,临床分离菌株易产生超广谱β- 内酰胺(ESBLs)。产生ESBLs的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临床上可能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治疗无效。我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都很高,而对于加有β- 内酰胺抑制剂(舒巴坦、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基本都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60%,对三、四代头孢的耐药率为30%以上,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在28%左右。因此,临床主要考虑该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时,选择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慎重,尽可能参照药敏试验结果。 4、2012年全年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到细菌总检出率的15%,对青霉素和一、二代头孢类普遍耐药,其中对三代耐药50%以上,但对头孢他啶100%敏感,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9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敏感,在临床用药中可以选择。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含β- 内酰胺抑制剂的复方制剂耐药率也都达到30%以上,部分达到5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 5、2012年检出的阴沟杆菌占到总检出率的8.75%,对一、二代头孢和头孢西丁基本耐药,对三代头孢35%左右耐药,对四代头孢27%左右耐药。 6、2012年全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率为5%,检出率虽不高,但对药

天然耐药表

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 微生物氨 苄 西 林氨 苄 西 林/ 舒 巴 坦 阿 莫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替 卡 西 林 替 卡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哌 拉 西 林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头 孢 唑 林 头 孢 噻 肟 头 孢 曲 松 头 孢 他 啶 头 孢 西 丁 头 孢 呋 辛 厄 他 培 南 亚 胺 培 南 美 罗 培 南 环 丙 沙 星 氨 基 糖 苷 类 四 环 素 类/ 替 加 环 素 氯 霉 素 多 粘 菌 素 B/ 粘 菌 素 呋 喃 妥 因 甲 氧 苄 啶 磷 霉 素 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素G、糖肽类、夫西地酸、大环内酯类(除了某些种类)、林可酰胺类、链阳霉素类、利福平、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天然耐药柯氏枸橼酸杆菌R R R R R 弗氏枸橼酸杆菌属R R R R R R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R R R R R R? 赫氏埃希菌R R R? 蜂房哈夫尼亚菌R R R R R 克雷伯菌属R R 摩根菌属R R R R R R R 奇异变形杆菌R R R 普通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R R R R R1 R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 罗威登斯菌 R R R R2R2 R R 粘质沙雷菌R R R R R R R R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R R R R? R R 假结核耶尔森菌R 所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天然耐药同肠杆菌科细菌,还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4 R R4 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R R R R R R R 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人苍白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1变形杆菌属对多粘菌素B/粘菌素耐药。2 普罗威登斯菌属对除了阿米卡星和链霉素外的所有氨基糖苷类耐药,对四环素耐药。 3 沙雷菌属对呋喃妥因耐药。 4 铜绿假单胞菌还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天然耐药。

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本报告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9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5284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6%(1043535/3528471),革兰阴性菌占70.4%(2484936/3528471)。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337039株(占革兰阳性菌32.3%); 肺炎链球菌113136株(占革兰阳性菌10.8%); 屎肠球菌105437株(占革兰阳性菌10.1%); 表皮葡萄球菌103173株(占革兰阳性菌9.9%); 粪肠球菌98418株(占革兰阳性菌9.4%)。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 大肠埃希菌707968株(占革兰阴性菌28.5%); 肺炎克雷伯菌503230株(占革兰阴性菌20.3%); 铜绿假单胞菌299318株(占革兰阴性菌12.0%); 鲍曼不动杆菌239890株(占革兰阴性菌9.7%); 流感嗜血杆菌129086株(占革兰阴性菌5.2%)。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462853株,占41.5%)、尿标本(673824株,占19.1%)和血标本(320002株,占9.1%)。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8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2%,较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MRSA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江苏省最高,为45.5%,山西省最低,为16.5%(图1)。 图1 不同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情况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全国平均检出率为75.4%,较2018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MRCNS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差别,其中陕西省最高,为80%,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为58.7%(图2),总体耐药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图2 不同地区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情况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 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二.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率高,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孢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细菌耐药性的讨论报告

第一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菌药物概念 1.抗菌药物: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特意病院微生物的产物。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其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核糖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小诺米星.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甲红霉素、阿齐霉素. 多肽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万古霉素. 四环素类B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 多烯类: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美帕曲星. 芳香族类:氯霉素. 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 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异唑、甲苄啶(TMP) 2.按对微生物作用方式分类 殖期杀菌剂(类):B2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喹诺酮类. 静止期杀菌剂(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等. 速效抑菌剂(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慢效抑菌剂(类):磺胺类. 3.按抗菌谱分类 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氨基糖苷类及多粘霉素类. 广谱抗菌药: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呋苄西林)、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平、氯霉素及TMP. 抗真菌类: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美帕曲星等. 抗结核杆菌类: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利福喷丁、利福霉素等. 4.按作用原理分类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和杆菌肽. 抑制蛋白质合成类(能与细菌核糖体50S或30S

人体细菌的天然耐药表,特别有用!

微生物氨 苄 西 林氨 苄 西 林/ 舒 巴 坦 阿 莫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替 卡 西 林 替 卡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哌 拉 西 林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头 孢 唑 林 头 孢 噻 肟 头 孢 曲 松 头 孢 他 啶 头 孢 西 丁 头 孢 呋 辛 厄 他 培 南 亚 胺 培 南 美 罗 培 南 环 丙 沙 星 氨 基 糖 苷 类 四 环 素 类/ 替 加 环 素 氯 霉 素 多 粘 菌 素 B/ 粘 菌 素 呋 喃 妥 因 甲 氧 苄 啶 磷 霉 素 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素G、糖肽类、夫西地酸、大环内酯类(除了某些种类)、林可酰胺类、链阳霉素类、利福平、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天然耐药柯氏枸橼酸杆菌R R R R R 弗氏枸橼酸杆菌属R R R R R R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R R R R R R? 赫氏埃希菌R R R? 蜂房哈夫尼亚菌R R R R R 克雷伯菌属R R 摩根菌属R R R R R R R 奇异变形杆菌R R R 普通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R R R R R1 R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 罗威登斯菌 R R R R2R2 R R 粘质沙雷菌R R R R R R R R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R R R R? R R 假结核耶尔森菌R 所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天然耐药同肠杆菌科细菌,还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4 R R4 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R R R R R R R 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人苍白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1变形杆菌属对多粘菌素B/粘菌素耐药。2 普罗威登斯菌属对除了阿米卡星和链霉素外的所有氨基糖苷类耐药,对四环素耐药。 3 沙雷菌属对呋喃妥因耐药。 4 铜绿假单胞菌还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天然耐药。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控制对策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 1 概述 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微生物势必加强其防御能力,抵御抗菌药物的侵入,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这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抗生现象,此称为耐药性或抗药性(Resistance to Drug )。加之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耐药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形成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 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危机,为遏制细菌耐药,我国不少专家和学者都开展了对细菌耐药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微观的角度、从细菌耐药本身开展的探索,从宏观角度研究的很少。本研究旨在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的角度,用流行病学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我国细菌耐药性在时间、空间、抗菌药间的“三间”分布情况,为细菌耐药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促进细菌耐药研究的全面性,并预测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探索潜在的用药风险;通过利益集团分析方法,分析我国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的可行性,最终提出优先控制策略,以达到提高我国控制细菌耐药性、提高抗菌药的效果、节约有限卫生资源的目的。 2 细菌的耐药性现状 随着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各种侵袭性操作,特别是静脉导管及各种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应用,细菌性血流感染在医院中的发生率及细菌的耐药性均有上升的趋势,主要G+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2%~100%[1]。喹诺酮抗菌药物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但耐药率达60%~70%。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监测重要性及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魏莲花根据资料编辑整理 20世纪后期。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控制了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明显降低了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使得某些抗菌药物逐渐失去其抗菌活性。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全球化,耐药菌株的传播,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全球范围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研究工作。 一、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一)国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国内大型监测系统包括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菌药物研 究所汪复教授为代表,有 14家医院参加的CHINET监测网;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李家泰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民钧教 授分别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和医院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网,是国内跨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网络,分别涵盖全国9个城市13家大型医院和10个城市32家医院;卫生部于2006年组织建立了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参加单位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我省于2009年成立了甘肃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目前有40家医院参加。以上监测网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阐明我国不同层次医院临床细菌分离株耐药性差异。 (二)国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1994卫生组织总部传染疾病监测控制处理负责指导、协调各国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合作中心主任Thomas O′Brien教授启动了旨在收集全球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的WHONET系统。现国内、外多数监测网使用的分析软件属该系统。此外,约有315个医院和400多个实验室分别参加了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和欧洲耐药性监测网(EARSS)。 二、常见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当前,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检测重点包括:(1)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2)耐万古霉素的多重耐药的肠球菌(VRE);(3)耐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多重耐药和肺炎链球菌(PRSP);(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5)非发酵糖菌群的

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

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6?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厅(委、局)、文化厅(局)、新闻出版广电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 理局,解放军各大单位卫生部门:

为积极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遏制细菌耐药发展与蔓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栏目下载)。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保证《行动计划》目标如期实现。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农业部文化部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2016年8月5日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前言 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能力不足、药店无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医疗和养殖领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药企业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不高等多种因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细菌耐药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但造成细菌耐药的因素及其后果却超越了卫生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物安全威胁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制约等不利影响,迫切需要加强多部门多领域协同谋划、共同应对。 二、工作目标 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风险挑战。到2020年:(一)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 (二)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 (三)健全医疗机构、动物源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建设细菌耐药参比实验室和菌种中心;建立医疗、养殖领域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评价体系。

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 国 细 菌 耐 药 监 测 网 2017 年 12 月 26 日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 1 412 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 院共 1 401 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 379 所,三级医院 1 022 所;经 过数据审核, 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 1 307 所, 其中二级医院 336 所, 占 25.7 %, 三级医院 971 所,占 74.3%。 本报告来自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9 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 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 2 894 517 株,其中 革兰阳性菌占 29.7%(859 388/2 894 517) ,革兰阴性菌占 70.3%(2 035 129/2 894 517) 。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273 872 株(占革兰阳 性菌 31.9%) 、 表皮葡萄球菌 96 922 株 (占革兰阳性菌 11.3%) 、 肺炎链球菌 84 374 株(占革兰阳性菌 9.8%) 、粪肠球菌 81 403 株(占革兰阳性菌 9.5%)和屎肠球 菌 79 444 株(占革兰阳性菌 9.2%) 。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 597 909 株(占革兰阴性菌 29.4%) 、 肺炎克雷伯菌 411 487 株 (占革兰阴性菌 20.2%) 、 铜绿假单胞菌 253 083 株(占革兰阴性菌 12.4%) 、鲍曼不动杆菌 207 046 株(占革兰阴性菌 10.2%)和 阴沟肠杆菌 83 335 株(占革兰阴性菌 4.1%) 。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 201 531 株,占 41.5%) 、尿标本(540 051 株,占 18.7%)和血标本(274 599 株,占 9.5%) 。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 CLSI 2016 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 32.2%,较 2016 年下降 2.2%;MRSA 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西藏自治区最高, 为 52.0%, 山西省最低,为 16.6%(图 1) 。
2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附件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 数据上报标准(试用)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通过“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收集所有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系统具备完善的数据筛选和容错处理功能。 一、科室代码设置 监测网成员单位首次登录时须先在本院科室维护栏内登记注册医院临床科室并将其映射至系统所要求的标准科室分类上,科室代码为上报数据中DEPARTMENT字段中保存的代码,也可以设置成系统内置的标准科室代码,此代码可为数字代码、英文代码或中文名,最多允许15个字符(不区分中英文),设置后可随时增加和修改。上传的数据文件格式为Whonet 5.6的通用文件格式,后缀必需为“.dbf”(系统未来可能会支持Excel表格与Csv平面文本文件)。 二、数据文件各字段要求 1、来源ORIGIN 非必填字段,最长1个字符。若填写,则其必须为“h”,若不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自动补充,若填写值不为“h”,系统将自动替换成“h”。 2、国家COUNTRY_A 非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若填写,则其必须为“CHN”,若未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自动补充。 3、医院INSTITUT 非必填字段,为卫生部统一分配的标准代码,标准6字符,前两位

为国家标准省级代码(如北京为11,云南为53等),后4位为各省编码(从0001开始),如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能为(530001),若未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自动补充已注册的医院标准代码,若填写则必须与本院的代码一致,否则系统会自动替换为正确代码,在数据上传时此字段不建议填值。 4、实验室LABORATORY 非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系统不再将此作为医院标识,无具体格式要求,在数据上传时此字段不建议填值。 5、病历号PATIENT_ID 必填字段,要求至少填写总数据量的90%(住院病人要求全部填写,其余10%对应门诊无病历号的数据),最长16字符。 6、姓氏LAST_NAME和名字FIRST_NAME 以上两项只需有一项且必需有其中一项正确填写,最长12各个字符(即6个中文字符),此两项任意一项须100%填写。 7、性别SEX 此字段要求100%必填,最长1个字,WHONET要求只能填写“f”或者“m”,系统提供了相关的容错处理机制,允许填写“男”和“女”,系统会自动将“男”替换成“m”,将“女”替换成“f”。 8、年龄字段AGE 此字段要求100%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 (1)不带任何后缀的1~3位整数或者2位数字+"y"后缀,代表年龄是按岁计算。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及应对措施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及应对措施 为继续深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本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 及时向临床科室通报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该工作由药剂科、感染科和检验科共同参与完成。感染科和检验科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药剂科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综合办公室向全院公布。 2. 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3.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5.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由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及临床药师共同会诊同意,并由具有临床科主任或主任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6.医院合理用药评价专家组每月对全院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列入考核目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