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资料

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

时代特征:

?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

?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

?前8-前3世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确立时期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

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

中国历史经

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火耕、耜耕、

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斜纹

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

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西周晚期出现

3、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

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井田制瓦解;

私田、土地私有制;水利;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

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3、处于奴隶制时期

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

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2、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

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

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

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科技:日食、哈雷彗星

1、思想: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孔、孟、荀与儒家思想

的形成。

2、文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科技:天文(石氏星表)、医学(扁鹊)、司南

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

时代特征: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

●古罗马帝国的统治

世界历史

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后半期)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经济

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

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①前6世纪末共

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

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

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③3世纪中

期以后,出现“万民法”。

2、罗马法的作用:维系和稳固了罗

马帝国的统治。

政治

1、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

邦国家雏形)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梭伦改革奠基;克里

斯提尼改革确立;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

推向顶峰)。

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与初步发展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

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6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经

1、农业:耦犁出现并传播到珠江流域;白渠。

2、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东汉水排使冶铁长期领先

世界、钢、青瓷;瓷器生产技术成熟;丝路开通,丝绸

外销激增。

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商业城市

4、经济政策:汉休养生息到盐铁专卖。

1、手工业:发明灌钢法,钢产、质大为提高,

白瓷。

2、江南得到开发

3、均田制、租调制

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九

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汉承秦制。西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

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内朝外朝。

3、选官制的变化:世官制->皇帝任免->举孝廉

1、三省制萌芽;

2、九品中正制与士族形成;

3、公元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

融合。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西汉董仲

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太

学等);佛教传入。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兵马俑;东汉始

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承明显;汉赋。

3、科学:《氾胜之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

改进、《九章算术》、浑天仪、地动仪、《伤寒杂病论》、

《史记》。

1、思想:佛教盛行

2、文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

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洛》等有力

推动绘画发展。

3、科技:圆周率、《齐民要术》

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中国:下隋唐宋元)

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

●西方:黑暗的中世纪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下)

隋唐(581-907)

(6世纪晚期至10世纪初期)

宋元(960-1368)

(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经

1、农业:大运河、曲辕犁(犁评)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市坊用围墙

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出现柜坊和飞

钱);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

州、益州商业繁荣;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

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1、手工业:五大名窑;景德镇宋代著名,元代成为全

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黄道婆与棉纺织业。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两宋市坊界限被打破,

店铺随处可设;早晚都可经营;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

纸币交子);主要商业城市(宋代:开封,临安及四大名

镇;元代大都;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马可·波罗行记》)

3、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隋唐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唐蕃合同为一

家、科举制

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宰相权力的削弱;元代行省制和

宰相权力的加强;元代对西藏的管理;汉到元政治制度

的特点。

1、思想:从“三教合归儒”到三教并行。

2、文艺:唐诗;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

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草书张旭、

怀素。绘画吴道子;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3、科技:雕版印刷、火药使用于军事。

1、思想:宋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代表有二程、朱熹。

2、文艺:宋词.元曲;书法:苏轼、赵孟頫;两宋宫廷画

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

图》

3、科技: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罗盘针用于航海;四

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元代火药传到欧洲;郭

守敬《授时历》、简仪;王祯《农书》

第三部分: 14世纪-19世纪前期的世界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

●西方:人的觉醒与征服世界

时间、分期

14-19世纪初的世界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

(1368-1840年)14-19世纪初的欧洲

经济1、手工业:炼钢技术仍领先世界;景德镇成全

国瓷都,明清五彩、珐琅彩瓷,瓷器大量外销;

苏杭丝织业鼎盛;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清

朝时缓慢发展。民营手工业在明中叶后超过官营

手工业占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商业:著名商帮(徽商、晋商);古代中国商

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明中

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始出现。

3、荷、英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在殖民扩张

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5、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

内阁获票拟权(明宣宗)。明太祖“三废”;郑和

下西洋;1553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

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1、《大宪章》、英国内战、《权利法案》的制定、责

任制内阁的形成2、美国独立战争与1787年宪法、

联邦制的权利结构、3、法国大革命与法国政体的变

迁、《人权宣言》

文化1、思想:八股取士、王阳明心学;李贽、黄宗

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文艺:明清小说;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

其风貌。

3、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1、“文艺三杰”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科技: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

3、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及社会

影响。

4、科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经典力学在近代

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第四部分: 19世纪中-20世纪初的世界

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穷途末路

●西方:蒸蒸日上与矛盾重重

时间、

分期

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的世界(1840-1919)

中国历史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6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的加深

(1861-1894)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革

命的高潮

(1895-1912)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和旧民

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12-1919)

1、经济:经济结构变

化,自然经济开始瓦

解:近代工业出现。

2、社会生活:西方生

活方式,通商口岸的

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

1、经济:洋务派近

代工业;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2、社会生活:留美

幼童“断发易服”.

轮船.铁路,电报网

形成,近代报刊产

1、经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

步瓦解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

2、生活: “断发易服”.“废

止缠足”,改革婚姻,中山装;

近代铁路网,汽车,航空业.电

话.电影业起步,报刊启蒙作

用重大。

1、经济:民国初期民族工

业出现“短暂春天”。

2、社会生活:改阳历,采

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城市

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但农村

传统风俗依旧

1、鸦片战争与《南京

条约》、第二次鸦片战

2、太平天国运动兴:

定都天京、全盛期与

天京变乱

1、太平天国运动失

2、洋务运动

3、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产生

1、甲午战争《马关条约》、黄

海海战、台湾反割台斗争;八

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义和团

2、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意义。

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

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主要

矛盾合流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

斗争连遭挫败

3、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

壮大

1、林则徐开眼看世

界;魏源与《海国图

志》

2、《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资政新篇》。

洋务思想“中体西

用”、留学生、新式

学堂与近代教育

1、戊戌变法。严复、康有为、

梁启超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

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的作用。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

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

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世界历史经

1、工业革命在英、法、美三国迅速发展,并在19世纪中期相继完成。棉纺织技术的一系列革新成

果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促进机器普及和生产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工业革命继续向德、奥、俄、日等国扩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形成了)。

3、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欧洲的革命与代议制的确立:法国巴黎公社的成立、革命措施以及经验教训;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1、思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科技: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意

义、量子论。

3、文艺: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美

术;近代以来的音乐,电影的出现。

时代特征:

●中国:战争不断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大危机

时间、分期

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1919-20世纪50年代初)

大革命(1919-1927)

土地革命

(1927-1937)

抗战

(1937-1945)

解放战争(1945-1949)

中国历史经

1、经济:欧洲列强卷

土重来加紧侵略,民

族资本主义萎缩。

2、社会生活:汽车在

各大城市成为权贵、

富商代步工具,京津

航线开通、民航业拉

开序幕;20年代中国

电影业迅速发展。

1、经济:“国民经

济建设运动”,民

族工业较快发展。

2、社会生活:电

影成熟,《渔光曲》;

《义勇军进行曲》

传唱;

1、经济:抗战时期民

族工业遭受沉重打

击。

2、社会生活:《新

华日报》、《解放日

报》创刊。

1、经济:解放战争时期民

族工业陷入绝境。

2、社会生活:国民政府政

治腐败、民生凋敝,重工业

薄弱,公路、铁路、民航业

发展缓慢。

3、40年代国统区左翼电影

发达。

1、五四运动、中共“一

大”和“二大”。

2、国民革命运动中的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1、南昌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

3、红军长征、遵义

会议。

1、九一八、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日军细

菌战和毒气战罪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建立.正面战场抗战.

敌后抗日斗争

3、抗战胜利及其历史

地位。

1、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意义。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

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新三民主义是第一

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的论

著和思想主张。

新民主主义的论著和

思想主张(毛泽东思

想已形成完整理论体

系,中共七大毛泽东

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

导思想。)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方面的论著及思想主张。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

的深远影响。

世界历史时

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大危机和二战(1929-1945)

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50

年代初)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主要内容;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

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

内容与作用。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

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

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WB、IMF)、《关贸总协

定》(GATT)。

苏联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

1、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

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二战(1939-1945)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北约”和

华约;德国、朝鲜的分裂和

古巴导弹危机。

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20世纪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3、卓别林是“无声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苏联电影迅速发展;1927、1935有声、彩色电

影分别问世。

时代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与潜在危机

时间、分期

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

现代史上的中国(1949年-21世纪初)

过渡时期

(1949-1956)

探索、曲折

(1957—1976)

新时期

(1976-21世纪初)

中国历史经

1、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

共八大

2、社会生活:生活用品统购

统销;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

障.相继建成宝成.兰新等铁

路,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人民

日报》等成为党报,《光明日

报》

1、经济:“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文革

经济劫难

2、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

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

作品纷纷涌现;1958年中国

电视业诞生。

1、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

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

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与特

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社会生活:小康生活的实现,衣食住

行变化大;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

国;2000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二;报

刊业恢复生机;电影走向辉煌的新时代,

电视普及;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届全国人大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

建交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

重要影响。

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

成就、“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2、“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

回归;海峡两岸关系。3、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

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1、思想:建国后,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理论。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

线、独立自主。

2、科技:“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袁

隆平的杂交水稻;

1、思想: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2、科技:电子计算机、载人航天等领域

成就巨大。

时间、分期

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

五十至七十年代初七十至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来

世界历史经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

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

经济政策的变化。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

要内容。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

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

起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

兴。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

势: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

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世贸组织在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

国加入世贸组织。3、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

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北约”和华约;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的形

成、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不结盟

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1、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

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为

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和中国的振兴。

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

主要内容和后果。

1、苏联解体、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

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文艺: 20世纪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2、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诞生。

新课标高考通史复习历史阶段特征和知识整合(全套)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第1讲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高考历史知识点精简版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pdf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 古代中国 专题一: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 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 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专题二: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 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文化: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1)政治:南方氏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经济: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3)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 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随唐: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经济:随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和

高中历史通史大事年表(含历史阶段特征)

近代以来世界通史通览与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的前夜--- 明中期 到清中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封建社会 由盛转衰。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达到顶峰,这是封建制度渐 趋衰落在政治上 的表现;逐步走 向闭关锁国。商 品经济发展,徽 商和晋商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文化承古萌新, 传统科技涌现出 一批巨著;理学 走向极端,带有 民主色彩的早期 启蒙思想应运而生;市民文学兴起,明代传奇、 明清小说成为文 学的主流;西学 东渐初见端倪。 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 中国 时 间 1488 1492 1498 1517 1519- 1522 葡萄牙侵占澳门1553 荷兰侵占台湾1624 1640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644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 清派施琅统一台湾1683 清设立台湾府,隶属福 1684 建省 1687 1688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 1765 1776 1782 1787 1789 1792 1804 1807 1814 何学保 世界阶段特征 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工场手工业 望角发展和早期 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资产阶级革 发现美洲命阶段 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 1500前后 到印度的新航路—— 18 世纪 马丁·路德揭开宗教改末) 革运动序幕欧洲正处在封 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建社会解体、 进行环球航行资本主义兴起 阶段;荷兰、 英国、美国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爆发,资 产阶级代议制 诞生。欧美资 本主义经济处 于工场手工业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时期;新航路 数学原理》 的开辟和早期 英国光荣革命,标志革 殖民扩张扩大 命结束 了欧洲资本原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始积累,资本 确立君主立宪制 主义世界市场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 雏形出现并不 工业革命序幕 断发展,世界 《独立宣言》发表,标 由分散逐渐走 志美国建国 向整体。文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复兴、宗教改 美国制定1787 年宪法 革和启蒙运动 美联邦政府成立;法国 先后兴起,思 大革命爆发; 想解放运动深 颁布《人权宣言》 入发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拿破仑法典》颁布; 资本主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义的蒸汽时 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代 (19世纪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 初—— 19 世 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臵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 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 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

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⒋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2016年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高中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修订版】

高考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第1讲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大全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知道: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理解: 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 (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2)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它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知道: 1、八路军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迅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理解: 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召开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道: 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裕仁向盟国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3、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理解: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鸦片战争 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扩张 2、鸦片走私:原因; 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禁烟运动;:原因:鸦片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列强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第二阶段:(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 军民抗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葛云飞重炮牺牲 鸦片战争 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7、影响;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1856年广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柏贵)→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圆明园) 第一阶段(1856_——1860)签订《天津条约》(内容)、 第二阶段(1859——1860)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天津)、中俄《北京条约》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第

最全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年代外国 禹建夏公元前2070年 商公元前1600年~1046年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西周公元前1046年~771年 周平王建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8~6世纪城邦出现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 主政治 鲁国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公元前594年 (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黄金时代”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秦始皇嬴政建秦朝公元前221年 汉武帝兴办太学公元前124年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蔡伦改进造纸术105年 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北宋毕升胶泥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 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15世纪前后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1380年 1487年迪亚士到达风暴角(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失去海 上霸主地位 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17世纪荷兰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7世纪中期英国《航海条例》,战胜荷兰 1687年英国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邀请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8世纪启蒙运动 1721年英国第一位首相沃尔伯尔 18世纪中期英国胜法国,建立日不落帝国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776年美国独立 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年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 1789年美国第一次总统选举(两届)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 1807年美国富尔顿蒸汽机驱动轮船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林则徐虎门销烟开1839年 眼鸦片战争爆发看1840年前后 6月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英国鸦片战争 魏源完成《海国图志》世《南京条约》界1842年 8月《南京条约》 1848年底《共产党宣言》发表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鼎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1851年1月 太平军定都天京(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冬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 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1859年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俄国民族音乐兴起 洋务派提出“自强”19世纪60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俾斯麦领导德国统一 《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1863年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年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洋务派提出“求富” 洋务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福建巡抚在台湾设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 初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初 3月~5月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巴黎公社 上海创办《申报》1872年 1875年初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中古史:重点是大一统时候的经济文化外交和民族关系 然后是几个朝代的比较,如秦和隋的共同点唐和汉的共同点 中国近代史: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发展过程政治变革和斗争以及不同的政治变革和斗争的比较反抗侵略的历程民族经济发展的历程 中国现代史:经济的发展党的各个会议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三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重点是法国和英国的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苏联领导人所采取的措施和纲领是很重点的 最好能系统的做好比较和寻找其中的联系 二战比一战重要以及两次战争的比较和异同点战后的国际新形势和 因此而产生的两个国际机构是很重点的东西 现在的国际新秩序 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东亚和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集权专制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高中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同一阶段政治经济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复习指导】 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学习政治文明史,要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理清线索,把握概念,如郡县制与分封制等;这样;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观念,如中国古代韩非和董仲舒的君主专制理论等;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进行比较;注意联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 学习物质文明史,要化繁为简、理清思路;注重归纳,总结规律;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热点的联系等;运用发展生产力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注重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文明精神史,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以天文、历法、科技、教育、医学、史学等栏目为经,以时间顺序为纬,梳理知识点;注意总结规律,尤其要注意中国发达的古代科技不能够顺利转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内容总结】 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①政治上: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②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③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阶段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知识梳理】 1、政治上: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①最高统治权利继承秩序确立和初步完善。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制度臻与完善。②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商实行的内外服制度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运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中央与地方,扩大了统治区域。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是知识点最多的科目,但只要多背诵,也是容易拿分的科目,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归纳

高中历史通史大事年表(含历史阶段特征)

近代以来世界通史通览与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中国时 间 世界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的前夜---明中期到清中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这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商品经济发展,徽商和晋商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文化承古萌新,传统科技涌现出一批巨著;理学走向极端,带有民主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应运而生;市民文学兴起,明代传奇、明清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初见端倪。 1488 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 望角 工场手工业 发展和早期 资产阶级革 命阶段 (1500前后 ——18世纪 末) 欧洲正处在封 建社会解体、 资本主义兴起 阶段;荷兰、 英国、美国和 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爆发,资 产阶级代议制 诞生。欧美资 本主义经济处 于工场手工业 时期;新航路 的开辟和早期 殖民扩张扩大 了欧洲资本原 始积累,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并不 断发展,世界 由分散逐渐走 向整体。文艺 复兴、宗教改 革和启蒙运动 先后兴起,思 想解放运动深 入发展。 1492 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 发现美洲 1498 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 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 马丁·路德揭开宗教改 革运动序幕 1519- 1522 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 进行环球航行 葡萄牙侵占澳门1553 荷兰侵占台湾1624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644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 清派施琅统一台湾1683 清设立台湾府,隶属福 建省 1684 1687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 1688 英国光荣革命,标志革 命结束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 1765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 工业革命序幕 1776 《独立宣言》发表,标 志美国建国 1782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1789 美联邦政府成立;法国 大革命爆发; 颁布《人权宣言》 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 《拿破仑法典》颁布;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资本主 义的蒸汽时 代 (19世纪 初——19世 纪70年代) 1807 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 1814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 车; 1815 滑铁卢战役失败,拿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