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讲课讲稿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讲课讲稿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讲课讲稿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讲课讲稿

第三篇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

一、岩浆岩手标本描述的内容和一般程序

手标本描述内容及程序如下:

1、颜色及色率;

2、岩石结构的综合描述和命名,根据结晶程度、自形程度、相对粒度和绝对粒度等方面的性质加以综合命名;

3、岩石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的构造要详细描述其特征);

4、岩石的矿物成分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证,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等;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5、次生变化及其它;

6、正确定名。

下面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以上各方面的岩石属性:

首先要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姓名,对每一块标本要写上标本编号及产地,然后再详细地逐次系统观察。

(一)颜色及色率

观察岩石标本时,第一眼的印象便是颜色。岩石的颜色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色调。观察颜色时,易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色调,忌近观其局部,颜色的描述包括颜色本身及其色调的深浅。

描述颜色有三种方法:(1)标准色谱法,又称单色描述法;(2)用复合色描述,如浅褐黑色、灰

绿色、黄绿色等,后者为主色调;(3)形象化描述:如肉红色,砖红色等。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 、“浅”等形容词。

岩石的颜色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暗色矿物含量,暗色矿物含量多则颜色深;(2)组成岩石的矿物晶体的粒度,粒度越细则颜色较深(注:在相同暗色矿物含量的基础上比较)。

色率,又称颜色指数,是指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色率是显晶质岩石(尤

其是具有等粒结构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因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石的颜色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色矿物的含量,故只能用于显晶质岩石。

根据色率,可以大致划分岩浆岩大类,反映基性或酸性程度。超基性岩(超铁镁岩)色率>90基性岩色率40?90 (常为50 ±)

色率 15?40 (常为25 ±)

色率 <15 (常<10)

本上若有蚀变色或风化色,则同时描述出来。

(二)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颗粒的结晶程度、 晶粒的相对粒度和绝对大小、 自形程度以及它们的

相互关系。总之,是矿物颗粒本身的形态属性为主,是岩浆岩分类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手标本上,首先根据结晶程度,可把岩石结构分为如下三种:

对三种结构的描述方式各有不同。 对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的岩石则描述 颜色、结构、断

面光泽、断口面特征等;对显晶质结构则首先根据据相对粒度大小,分为等粒、不等粒和斑 状和似斑状结构,然后对主要矿物的自形程度进行观察,分为自形、半自形、他形三种;

等粒、不等粒结构,按绝对粒度划分如下:

粗粒结构

>5mm 中粒结构

2—5mm 细粒结构

0.2— 2mm 微粒结构 <0.2mm

要度量颗粒的长径(长柱状、针状矿物例外)

斑状、似斑状结构则分斑晶与基质分别描述:

如果矿物颗粒间关系比较明显,则描述之,如文象结构等;

注意:

(1 )若岩石中有长石类矿物且为主要矿物,则以其粒度作为岩石整体粒度的代表;

(2) 从外表、成因上搞清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区别。

(3) 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按如上顺序按部就班地描述出来,往往在“结构”这 一项中首先描述出岩石的整个结构的面貌,

每一种矿物的具体的粒度大小、 自形程度等可放

在矿物成分及其特点中描述。 (4) 结构的命名,如下面的例子按顺序描述定名:

(全晶质)半自形中粒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呈隐晶质结构

中性岩 酸性岩 注意: 岩石的颜色要以新鲜的、

干燥的断面的颜色为主,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色。 手标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等粒结构

(三)构造

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构造特征与成岩条件关系密切,可分为侵入岩构造和喷出岩构造。前者以块状构造(均

一构造)为主,表现在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分布均一。有时可见斑杂状构造,表现为不同部位岩石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别很大,描述时要说明斑杂构造的外貌和矿物组成特征。对于条带状改造,则需分别说明其条带颜色、疏密、宽窄、粒度、成分等。如果岩石标本取自岩体边部,则可见流线、流面构造,要说明流线、流面的矿物成分、大小、排列、疏密等。个别标本可见似片麻状构造,表现为浅色或暗色矿物呈断续的定向排列,暗色被浅色粒状矿物隔开,也常见于岩体边缘。

喷出岩的手标本中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也有块状构造。

对于气孔构造,要描述气孔占岩石体积的百分含量、大小、形状、排列方向、内壁光滑

程度等。对杏仁构造,要描述杏仁体占岩石体积的百分含量、大小、形状、排列方向、颜色、

矿物成分以及充填方式(呈放射状充填、同心状充填、或是自气孔壁的一侧呈单方向逐渐向内充填)。如果未被充填满,则已充填和未充填的部分分别指岩层的底面和顶面,对于判别火山岩的层序关系很有用。杏仁体一般是岩浆期后的火山热液充填气孔后的沉淀产物,矿物

成分通常是方解石、石英、玉髓、蛋白石、绿泥石、绿帘石、沸石等。在观察时注意和斑晶

的区别(斑晶是岩浆中结晶出的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石英、

白榴石等,一般具有自形的晶体形态)。当气孔被拉长及不同颜色的组成部分呈细长条状平

行排列时就呈现出流动特点,成为流纹构造,描述时,注意不同颜色组成的粗细、疏密、拉长气孔的长宽比等。

(四)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

对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对岩石的新鲜断面

进行仔细观察,运用已学过的矿物学知识,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种类。观察内容为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双晶等特征,同时观测矿物的自形程度、绝对粒度大小等矿物颗粒的结构特征。

观察时要不断转动标本,注意矿物的反光面。

有时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粒度较小,某些矿物不易鉴定和区别,如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

石,在观察时可考虑矿物的共生组合规律、结合岩石的其他特征如色率等加以推断。注意具

有特征指示意义的矿物,如橄榄石、石英、霞石、白榴石等。若某种矿物发生了次生变化,则在此也需要描述出来,如斜长石呈浅黄绿?灰绿色时,一般是钠黝帘石化的结果。

对于具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的岩石,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分别描述。副矿物因含量太少、颗粒小而不易观察,但在个别标本中,某些副矿物可以鉴别出来。副矿物多为金属矿物及其他非硅酸盐类矿物,故注意观察其颜色、光泽上的特征,如磁铁矿、钛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具金属色和金属光泽;榍石在中性岩至酸性岩中常见,为特征的褐黄色,金刚光泽,信封状晶体。而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因多为无色,故很不

容易观察出来。

对于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的矿物成分,分斑晶和基质描述之,因前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玻璃质或半晶质等,故矿物成分的描述以斑晶为主,描述其含量、矿物成分、大小、自形程度、排列方式(排列是否均匀、排列是否具定向性等)以及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似斑状结构的基质则可按各成分含量大小顺序分别描述之。

百分含量的估计是岩石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易估计准确,因此必须多加练习、实践加以掌握,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目估法: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有经验的地质人员估计的百分含量的误差可以小于5%。估计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先估计整个岩石中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的比例,然后再细分暗色矿物各种属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初学者对颗粒偏细的岩石,往往将暗色矿物含量估计过高,因此,在估计时应有意识的加以克服。可参考《晶体光学》所附百分含量估计图加以对比。

(2)直线法:在手标本上选一较平的、有代表的部位做几条直线分别统计各矿物占直线总长的百分比,折合成矿物体积百分比。

(3)网格法,又称面积法,常用于野外露头的测量。选择岩石新鲜面,在平整部位画上网格(对粗粒结构的岩石,平整面不小于30 平方厘米,每一小格为0.5 平方厘米)或在一张透明薄膜上画好网格,统计各矿物占网格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即为矿物的百分含量。

(五)次生变化

观察和描述岩石的新鲜程度,即有无次生矿物,手标本上观察次生变化较为粗略。要根据次生矿物多少,分出强XX化,弱XX化。有时只是岩石中某种矿物发生了较弱的次生变化,这时也可在矿物成分中加以描述。不同矿物的次生变化类型不同。

(六)其它在手标本上有时可见捕虏体、捕虏晶、析离体、穿插的细脉、矿化现象、风化面等,这

些也应详细描述。必要时可画素描图加以表示。

(七)综合命名在对岩石标本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之后,结合分类命名原则进行综合命名。对于等粒结构的岩石,命名时,一般要安顺序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主要矿物成分,定出大类名称(基本名称),如花岗岩。

(2)根据次要矿物,定出岩石种属名称;若有多种次要矿物,则按含量多少的顺序排列,多者在后,少者在前,如黑云角闪花岗岩(云闪花岗岩)。

(3)根据绝对粒度,加上修饰语,如中粒云闪花岗岩。

(4)某些岩石(标本)的颜色特殊,命名时考虑色率的大小,如色率较正常为高的暗

色辉长岩、暗色闪长岩等。

(5)若有较特殊的构造,则在岩石名称前加上构造名称,如似片麻状中粒辉长岩。

(6)若次生变化较为明显,则根据次生变化强弱程度命名,如强蛇纹石化橄榄岩。

(7)对于斑状结构岩石,可根据斑晶成分定出其名称,如花岗斑岩、闪长玢岩。

(8)对于火山岩,若有斑晶,可大致确定基本名称;在基本名称前可加上颜色或构造作为修饰语,如气孔状玄武岩、灰绿色安山岩;火山岩的准确定名须在镜下或经岩石化学分析详细研究。

二、岩浆岩薄片的镜下观察和描述

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是常规的且是最重要的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和研究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和百分含量、粒度、次生变化等,而且可以提取更多的成因信息。岩石结构的重要内容——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多为显微结构,多在显微镜下才能进行观察。尤其是具细粒结构、微粒结构、隐晶质结构的岩浆岩,在手标本上表现出的岩石学性质比较有限,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较准确的命名,必须进行镜下观察。

镜下观察和描述的内容主要是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显微结构、显微构造、次生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判断岩石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并给出正确的定名。

首先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姓名、班级及薄片号,若有对应的手标本,则把标本号记下,并对手标本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一)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

岩石薄片中,常可见多种矿物成分,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建议按如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1)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采用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反复地对整个岩石薄片概略地浏览,大致判断岩石的结构类型并分出有几种矿物;

(2)对矿物一种一种地详细观察其晶体光学特征,一般先看铁镁矿物,再看硅铝矿物、副矿物和次生矿物;或按照矿物含量多少的顺序来观察。

(3)估计百分含量。

描述时,对具等粒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的岩石薄片,按矿物含量多少及其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斑状结构则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描述内容主要是矿物在单偏光、正交偏光下的主要晶体光学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多色性、突起等级、解理特征、包裹体类型、最高干涉色、消光性质、消光角、双晶类型等,同时也要描述矿物颗粒的一些结构特征,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与其他矿物的关系等,再次为矿物的次生变化特征,如次生矿物类型、大小、分布方式等。

对矿物名称的确定,一般要求定到矿物“种” ,连续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则要定到“亚种”。如有斜长石,则必须测其牌号,以确定其亚种名称。

注意:

(1)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要把某矿物所有的光学性质都写出来,要抓住最能反映矿物性质地鉴定特征,简单而准确地描述出来。对包裹体、光性异常、不一致消光特点则要进行说明,对常见的造岩矿物不必用锥光测轴性与光性,如石英,长石等。对出现的不常见矿物,则根据情况系统地鉴定之。

(2)在描述具斑状结构的岩石时,若斑晶、基质中都有斜长石,则要分别测其牌号并比较。若基质为

显微显晶质结构(肉眼为隐晶质),则要描述其矿物成分、显微结构特点。若为显微隐晶质、玻璃质,则以其总体特征的观察描述为主,如玻璃折射率大小、颜色等,如为霏细结构,笼统地定成分为长英质。以斑晶为观察和描述的重点,对其成分、含量、特征、大小、自形程度等观察,这些对岩石大类区分十分有用。

(3)描述矿物粒度时,首先确定矿物的粒度范围(最小-最大粒度),然后确定主要

粒度范围。

每种矿物描述完毕后,要估计其百分含量,一般要求用目估法,也可用直线法。

(二)显微岩石结构

镜下岩石结构内容为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矿物的排列方式。描述顺序如下:

(1)岩石的整体结构

以粒度和自形程度为主,粒度以主要矿物的粒度为主,有长石时则度量长石粒度(长轴),如中粒辉长结构,具斑状结构者则描述成:斑状结构,基质具XX结构。

(2)矿物组分的结构特点

每种矿物的粒度范围和自形程度,描述在矿物成分特点中。

矿物颗粒之间关系的结构多为局部结构,如蠕虫状结构、条纹结构、反应边结构等,可描述在矿物成分中,但在结构描述中,对其重要者有必要重复加以强调。

对具斑状结构的岩石,斑晶的结构特点如粒度范围、自形程度、环带结构、反应边结构、暗化边结构、熔蚀结构等多在矿物成分中描述,有些则在结构描述中重复强调,因为这些内容构成与同类斑状结构岩石不同的特点且具较明确的成因意义。

宏观为微粒及隐晶质结构的火山岩的基质中,矿物微晶的排列往往构成一些较特殊的结构类型,如安山结构、粗面结构、粗玄结构、辉绿结构、霏细结构等,要仔细观察其特征。

基质为火山玻璃者,要观察有无脱玻化现象。在中?高倍镜下观察雏晶、微晶的有无、形状、大小、数量等。

(三)显微构造特征

对块状构造者,一般在薄片描述中不再描述,重点对显微构造,如珍珠构造、流纹构造、假流纹构造、气孔一杏仁构造以及矿物颗粒有无定向性排列等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

(四)次生变化

岩石的次生变化反映了其成岩以后的变化历史。

若无次生矿物或次生矿物极少时,可写上岩石新鲜,未发生次生变化。当次生矿物较多

时,要描述何种原生矿物变成何种次生矿物,以及次生变化的方式(沿裂隙、解理发生次生变化,呈浸染状或呈团块状、脉状变化等),次生矿物的主要光学特征、次生变化强弱。如

果次生变化极强,原生矿物已模糊不清或几乎全部为次生矿物所代替,即已进入了变质岩的

范畴。现将几种原生矿物的常见次生变化列表如下:

岩石次生变化很多,可以是一种类型,也可以是多期次生变化类型叠加;多种次生变化

叠加时,要判断次生变化类型的先后,并写出判断依据。

(五)判别矿物成因与确定矿物结晶顺序

确定矿物结晶顺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如下之基础;

(1)要了解常见造岩矿物的大致成因,即矿物的成因分类,如正常(岩浆)矿物、成岩矿物、岩浆期后矿物、他生矿物、外生矿物等。

(2)正确运用空间法则判断结晶顺序。

(3)正确运用反应原理确定顺序,要注意全面观察,多找证据,综合分析。

(六)岩石定名

完成上述五个方面的观察和描述之后,依据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及有特殊成因意义的矿

物的百分含量、结构、构造等特点,按有关分类命名原则,对岩石薄片进行综合命名。

(七)素描图

素描图是岩石鉴定报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未附照片时,就依靠素描图形象地再现镜下的岩石特征。尽管现在显微照相比较普遍,但素描图仍是常用的手段,与照片相比,素描图具有重点突出地表现现象的特点,同时画素描图可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根据鉴定人员想表现的内容来决定放大倍数。一般反映较粗粒岩石特点时或反映岩石整体结构、成分特点时,用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而要反映局部结构或隐晶质、玻璃质结构或矿物内部某些特点时,则用中?高倍物镜。

一般标准是使主要矿物在素描图上占10mm为合适。

选择典型的、能代表岩石特征的视域非常重要。

素描图要力图真实,但又要突出重点,具代表性,可略去不必要地内容,不要过分追求艺术加工,一般应反映三方面的内容:(1 )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相对比例;(2)岩石结构,包括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自形程度、形态、相互关系等;(3)矿物本身的性质;靠铅笔的粗、细、轻、重分出单偏光下观察到的突

(完整word版)岩浆岩岩石学试题(修改)

绪论 1.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 岩浆岩,指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3. 结晶岩地壳深处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它们又称为结晶岩。 4.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岩浆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1、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炙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2、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 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3、岩浆作用: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的总体为岩浆作用。 4、熔岩;指火山宁静溢流出来的熔岩流,经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5、火山碎屑岩:指火山强烈爆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 二、填空 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岩浆的成分,岩浆的温度,岩浆的粘度。 3、喷出岩可分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的相系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 2、熔透式喷发是指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 通道。 4、裂隙式喷发指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5、中心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6、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状决定于地形 7、火山口指火山堆顶部中心常见圆形的漏斗状、盆状凹陷。8、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口及其周围的洼陷。 9、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10、岩盖是上凸下平的穹隆状整合侵入体。 11、岩床是厚薄均匀的近水平的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12、岩墙是一种厚度比较稳定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 13、岩株是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园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陡立,似树干状延伸,又称岩干。 14、岩基是最大的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15.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 1.5~3.0km。 二、填空 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碎屑锥,熔岩锥和混合锥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爆发,侵出三个相。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主要矿物;指在延伸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延伸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2、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3、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4.矿物的成因类型及其概念? 原生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分为:正常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 残余矿物与反应矿物:(矿物从岩浆中结晶出来,因物化条件的变化,,使矿物受到部分反应 和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的残留部门叫残余矿物,而反应,分解所形成的新矿物叫反应矿物)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主要造岩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3、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4、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5、似斑状结构外貌类似于斑状结构,只是基质为显晶质的。 6、反应边结构: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完全或局部包围着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这种结构为反应边结构。

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

《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重点 岩浆岩 一、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岩浆:地下深处存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由地壳深出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3、岩浆岩的特征:①大部分为晶质块状岩石,少量为玻璃质。 ②特有的矿物组合、特有的结构构造。 ③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界限,岩体中含围岩碎块,围岩与捕虏 体受热变质。 ④无生物遗迹。 4、粘度强度取决于:①温度(越高越小)②二氧化硅含量(越低越小)③挥发分含量(越高越小) 5、岩浆的主要成分:(十种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矿物成分 1、主要造岩矿物 ①长石 ②橄榄石 ③辉石 ④角闪石 ⑤黑(白)云母 ⑥石英 ⑦似长石:霞石白榴石 2、造岩矿物的分类 A按成分分:暗色矿物: 浅色矿物: (岩石中暗色矿物含量——色率) B含量多少分:①主要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20%,决定岩石大类) ②次要矿物(较少,岩石种属) ③副矿物(含量甚微) C按二氧化硅:饱和、不饱和 D按矿物成因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矿物生成顺序:鲍文反应系列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K长石石英 基斜中斜酸斜 三、结构 1、概念:构造:矿物集合体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强度、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 2、岩浆岩的结构分类: A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B颗粒大小:①绝对大小:伟晶( > 1cm)、粗晶(>5mm)、中晶(2~5mm)、细晶(0.2~2mm)、微晶(<0.2mm) ②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同一粒级范围内)、不等粒结构、斑状似斑

岩浆岩岩石学复习题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岩浆、岩浆作用、岩浆岩的结构、次火山岩、辉长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粗面结构、超镁铁质岩、玢岩与斑岩、里特曼指数、安山岩、粗面岩、重力结晶分异作用、原生岩浆、反应边结构、熔蚀结构、嵌晶结构、包橄结构、文象结构 2以SiO2含量为例,说明岩浆岩化学成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 3对比分析说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4说明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深成相及喷出相的代表性岩石名称及次生变化。 5对比分析说明辉石闪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 6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7地壳与上地幔中产生岩浆的可能原因有那些? 8蛇绿岩的概念及其当代含义? 9简述岩浆岩的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10何谓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简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11简述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 12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源条件是什么? 13岩浆岩相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侵入岩和火山岩各有那些主要的岩相?试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14何谓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它们在岩浆起源中的意义是什么? 15解释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概念,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结构类型的区别。 16玄武岩与安山岩如何区分?

17规纳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有哪六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8岩浆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岩浆的粘度主要受,,三个因素控制。 19喷出岩常见岩相有,,,,,六种。 20按SiO2含量,岩浆岩可分为,,,四类。按里特曼指数(δ)又分为,,三个系列。 21岩浆岩色率是指,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两类。 22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 为,,三类。 23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斑晶以为主,称玢岩;斑晶以为主,称斑岩。 24岩石全分析,一般应作SiO2、等12项分析。 25基性喷出岩代表性岩石是,其往往具结构,基质常具,,结构。 26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造岩矿物有。粗面岩常具有结构,其特征是。 27原生岩浆的种类有,,,四种。 28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有,,和。 29岩浆岩的碱性程度是指岩石的碱(Na2O+K2O)饱和度,确定岩浆岩碱性程度的里特曼指数(δ)=。 30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世代;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则基本上是世代的产物。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图1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岩石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 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在较深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深成岩,在较浅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浅成岩。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图2 石英图 3 正长石图 4 角闪石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种类很多,其主要矿物有石英(图2)、正长石(图3)、斜长石、角闪石(图4)、辉石、橄榄石及黑云母等。 (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①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全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②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与其他组成部分的排列填充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外貌特征。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结构和构造特征反映了岩浆岩的生成环境,因此,它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岩浆岩作用方式的依据之一。 (3)岩浆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岩浆岩 根据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下面几类:酸性岩类(SiO2的含量>65%)、中性岩类(SiO2的含量65%~52%)、基性岩类(SiO2的含量52%~45%)、超基性岩类(SiO2的含量<45%)。 图5 花岗岩图6 闪长岩图7 玄武岩 常见的岩浆岩描述如下:1酸性岩类:花岗岩(P-1-6)、花岗斑岩、流纹岩。2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闪长岩(P-1-7)、闪长玢岩、安山岩。3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P-1-8)。4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二、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硬化而成的岩石。它是地壳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层状岩石。 (1)沉积岩(P-1-9)的物质成分

岩浆岩岩石学复习资料

岩石学 ...复习资料 一.岩浆及岩浆作用 ①岩浆: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有少量固体 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②岩浆作用(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从产生、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的整个过程。 ③次火山岩相:又称浅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同源、同成分,但因岩浆喷发晚期压力不足, 岩浆未能喷出地表而在地壳浅部定位固结成岩。次火山岩以熔岩状为主,但结晶程度往往好于熔岩。 ④岩浆的性质:a.物理性质:高温、粘稠熔融体,基性岩密度大,酸性岩密度小; b.化学性质:以硅酸盐矿物为主,有极少量是碳酸盐岩岩浆、氧化物岩浆或硫化物岩浆。二.化学成分 ①副矿物:在岩石中含量通常<1%,不影响岩石的分类命名。 ②次要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对岩石大类的划分不起主要作用,但对岩石种 属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矿物。 ③火山岩的形成条件对矿物的影响:其影响矿物的共生组合。 a.深成岩以出现低温矿物组合为代表; b.喷出岩的矿物组合以高温矿物、细粒矿物和玻璃质为特征; c.此外,地下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因大量挥发分参与结晶会形成含挥发分的。 ④色率:暗色矿物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称为色率。 ⑤SiO2对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火成岩中各主要氧化物随SiO2含量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反映在矿物成分上就是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岩石中铁镁矿物由多到少,矿物种类从橄榄石、辉石变化到角闪石、黑云母;硅铝矿物则有无到有,或由多到少,矿物种类由富钙向富钠、钾、硅方向演变。 ⑥四大岩类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随SiO2含量增加,岩石酸性增强,从超基性岩变化到 酸性岩;SiO2渐增,铁镁矿物减少,浅色矿物渐增,石英由无到有。 ⑦6个矿物共生组合规律:a.橄榄石+辉石组合:相当于超基性岩;b.基性斜长石+辉石组合: 相当于基性岩;c.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组合:相当于中性岩;d.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组合:相当于酸性岩;e.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相当于酸性岩;f.霞石+白榴石+钾长石+碱性暗色矿物组合:接近于基性岩。 三.结构、构造 ①间隐结构: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所形成的结构。 ②交织结构(安山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交织状或办平行排列。 ③粗面结构:喷出的基质中钾长石的微晶呈平行排列。 ④花岗结构:即半自形粒状结构。特点是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半自形—自形,碱性长石次 之为半自形—他形,石英主要为他形充填在长石粒间。 ⑤辉绿结构:先结晶的较自形的斜长石板状晶体搭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充填他形辉石颗 粒。 ⑥辉长结构:表现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粒度相近,自形程度相同,均呈半自形—他形等轴 粒状。 ⑦煌斑结构:斑晶为自形的黑云母和角闪石等铁镁矿物,基质由自形的铁镁矿物和自形—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 B辉石 C橄榄石 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 B辉石 C普通角闪石 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 B单斜层理 C递变层理 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A片状构造 B斑状构造 C眼球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 B造山带 C大陆裂谷 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 B破碎 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 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A静水 B微弱水流 C水介质波状运动 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矿物岩石学试题及答案2

矿物岩石学上网试题及答案B(红字体为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对称型: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2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某一固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3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粒度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呈现的形貌特征。 4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5 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晶体又被称为结晶质,指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或者说,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与非晶的区别:晶体具有空间格子构造,非晶不具备。 2为什么变质岩中的斜长石很少出现环带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构造一般是岩浆岩在结晶过程中,斜长石结晶时岩浆不断存在成分的变化,或者说晶体周围有持续的岩浆补给,使得斜长石出现由中心到边缘成分成不同的变化的环带。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般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所以,斜长石变质没有外来组分的参与,一般不能形成还带结构。 3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 (1)暗色矿物 40%(单斜辉石 25%、紫苏辉石 10%、黑云母 5%),斜长石 60%。 苏长辉长岩 (2)暗色矿物 98%(橄榄石 65%、透辉石 20%、顽火辉石 13%),尖晶石 2%。 二辉橄榄岩 4、简述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 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岩浆岩与变质岩

1.简述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类型 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解除关系 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划分为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两种。 整合侵入体的产状: (1)岩床:岩浆沿层面形成与地层产状相整合的板状侵入体。岩床有时单独出现,有时成群出现。岩床在基性岩中比较常见。 (2)岩盖:岩盖是顶部隆起,底部平坦,中央厚边缘薄的整合侵入体,成蘑菇状,平面近似圆形。 (3)岩盆:岩浆侵入于岩层之间,其中央部分因受岩浆静压力作用而使底板下沉,形成中央微微凹陷的盆状侵入体,称为岩盆。 (4)岩鞍:岩鞍是一种产生于强烈褶皱区的岩体,是在岩层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而形成的一种整合侵入体,其剖面形态呈马鞍状 或新月型。 不整合侵入体产状: (1)岩墙:岩墙是切穿围岩层理和片理的板状不整合侵入体。 (2)岩株:岩株是一种很常见的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在平面上常成近圆形,在岩株旁边常有一些不规则的枝状岩体伸入围岩中,称为岩枝。 (3)岩基:岩基是规模最大的侵入体,平面上常呈不规则状,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 2.简述浅成侵入岩体的产状 岩盖,岩盆,岩株,岩脉,岩床。 3.简述岩浆岩共生矿物组合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4.简述火山锥的类型及特征 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口堆积而成的锥状体,称为火山锥。它是中心式喷发的特征产状。 根据喷发物的不同,火山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火山碎屑岩锥。组成火山锥体的物质全部为火山碎屑岩,越靠近火山口粒度越粗,远离火山口粒度逐渐变细。 (2)熔岩火山锥。火山锥几乎都是由熔岩组成,岩浆多次溢出,构成宽矮的穹窿,又称盾形火山锥。顶部有火山口,形态低平,四壁较陡。 (3)复合火山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而组合复合火山锥。坡脚小于35度,向火山口方向逐渐变陡。 5.简述岩浆岩不同于其他岩类的主要辨别标志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 (2)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白榴石气孔杏仁构造。 (3)岩浆岩体与围岩间一般都有明显界限,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于地层中, (4)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掳体),这些捕掳体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5)各地质历史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6)岩浆岩中没有任何生物痕迹。 6.简述沉积接触及其特征 当侵入体遭受风化剥蚀后露出地表,其上又被较晚的沉积岩层覆盖的接触关系,称为沉积接触。 特点:(1)侵入体对上覆岩层没有任何接触变质或烘烤现象;

岩浆岩试题

判断题 1.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2.岩石是固态物质的集合体。() 3.常见造岩矿物按其成因和化学成分特点可以分为三类: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4.岩石就是结晶质矿物的结合体。() 5.按岩石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结构。() 6.凡全部由结晶质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结构,无论其颗粒大小如何都称为全晶质结构。()7.斑状和似斑状结构是根据斑晶矿物的种类来划分的。() 8.根据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特点。() 9.岩浆作用是岩浆的产生到完全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10.岩浆中的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统称为岩浆矿物。() 11.成分相同的岩浆在不同冷凝条件下,其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相同。() 12.火山岩的产状可以是整合的或不整合的。() 13.自然界中原生岩浆仅为有限的几种,但通过岩浆的分异、同化和混合作用,可以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 14.成分相同的岩浆在不同冷凝条件下,其结晶程度和矿物颗粒大小相同。() 15.组成岩浆岩的所有矿物称为岩浆矿物。() 16.原生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和下部地壳物质局部熔融的产物。() 17.岩浆是由地幔岩石地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18.根据岩浆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岩浆岩的矿物组合特征。() 19.目前公认的主要原生岩浆为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浆和超基性岩浆等。()20.岩浆是由下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21.岩浆的粘度与岩浆的氧化物、挥发组分、温度和压力有关。() 22.岩浆作用是指高温的熔浆侵入围岩引起的一系列变质作用。() 23.岩浆中挥发组分的存在可以降低岩浆的粘度。() 24.地下深处的含水岩浆比同成分的熔岩流的固结温度要高得多。() 25.岩浆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岩石大类划分和命名的主要依据。() 26.岩浆岩的酸度是以岩浆中Al2O3、K2O、Na2O的含量为标准划分的。() 27.岩浆岩矿物共生组合取决于岩浆的化学成分和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28.岩浆与岩浆岩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岩浆中所含的挥发组分较岩浆岩高。()29.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仅受岩浆中化学成分的控制。() 30.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低,主要是由于前者SiO2含量低,岩浆温度也较高之故。()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岩浆岩石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I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2. 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 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 地表相0?0.5km ;超浅成亚相0.5?1.5km ;浅成亚相1.5?3.0km。 3. 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这种结构是辉石和斜长石含量近于共结比时,同时从岩浆中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相的典型结构。 4. 安山岩:是与闪长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致密块状,有时具气孔构造。具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斑晶为斜长石(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质常见交织结构或玻晶交织结构。 5. 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 火山岩常见岩相有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颈相,次火山相,火山沉积相六种。 2. 按SiO2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四类。按里特曼指数(S )又分为钙碱性(g <3.3),碱性(b =3.3?9)和过碱性(b >9)三个系列。 3. 岩浆岩色率是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硅铝矿物,铁镁矿物两类。 4. 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三类。 5.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称玢岩;斑晶以石英、碱 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称斑岩。 6. 蛇绿岩套并不是一种岩石名称,而是一种特殊的岩石组合,该组合由上往下由镁铁质火山杂岩,镁铁质 席状岩墙杂岩,辉长岩质杂岩和超镁铁质杂岩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2.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源条件是什么?根据目前研究,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并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始岩浆。岩浆岩种类虽然繁多,但原始岩浆的种类却极其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题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 1、变斑晶比变基质中的矿物形成要早。 2、接触变质晕内近侵入体处岩石变质程度较低,而远离侵入体处变质程度较高。 3、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分方面的差异。 4、绿泥石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及滑石片岩均属绿片岩相。 5、交代变质过程中,原岩既有矿物成分的变化,也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因此是封闭体系。 6、特征变质矿物就是稳定的温压条件范围较宽的变质矿物。 7、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比岩浆岩的要宽。 8、变质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9、特征变质矿物一定是新生矿物。 10、在等化学变质作用中,岩石的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11、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是在固态下发生变化的。 12、斑状变晶结构中,变斑晶是最早结晶的。 13、角闪岩相的变质岩都含角闪石。 14、混合岩化作用中流体相起了很大的作用。 15、影响动力变质作用的主要物化因素是温度和负荷压力。 16、包含变晶结构是变晶结构的一种。 17、板岩、千枚岩、片岩的变质程度依次递减。 18、变质作用是一种内生地质作用,发生于一定的地壳深度和固态转变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19、定向构造是由片状、纤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所构成。 20、负荷压力的增大有利于生成分子体积小、密度大的变质矿物。 21、只出现于变质岩中而岩浆岩中极少见的矿物,称为特征变质矿物。 22、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结构方面,而是矿物组成和构造的不同。 23、绢云千枚岩、绿泥石片岩、阳起石片岩、蛇纹石大理岩均可属绿片岩相。 24、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主要受原岩成分的控制,而与变质条件关系不大。 25、糜棱岩和碎裂岩都是具定向组构的动力变质岩,但其碎基的比例不同。 26、混合花岗岩与岩浆成因花岗岩的区别标志之一是前者没有完整的形态和明显的接触界面。 27、一个变质相大致相当于一个等物理系列。 28、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进行的。 29、碎裂岩是原岩经强烈的塑(韧)性变形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力变质岩 30、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是高压变质作用。 31、特征变质矿物就是稳定温压范围较窄且能灵敏反映变质条件变化的变质矿物。 32、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比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更窄。 33、高压相系的地温梯度比低压相系的地温梯度要高。 34、等化学系列岩石都处于同一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35、在变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共8套).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片理:指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层理: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矿物——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一般为固体。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先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瓦斯——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一般以甲烷为主,其次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储量——储量是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数量;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粘稠的、以硅酸盐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质,可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组分和金属硫化物物质。 陷落柱——是由于煤层下伏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层经地下水强烈溶蚀而形成空洞,从而引起上覆岩层失稳,向溶蚀空间冒落、塌陷,形成的筒状或似锥状柱体,内部充填塌陷形成的角砾状岩石碎块,俗称无炭柱。

构造运动——造成地壳岩层位移、变形的内力地质作用。 1.摩氏硬度计:十种矿物作为相对硬度的是个级别,从1级到10级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解理与端口:解理: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端口:外力打击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端面的性质。 3,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运动、渗透起阻隔作用的岩层。 4,组合带:指所含化石的内容在整体上构成与相邻地层不同的自然组合的地层体。 5.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 6.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7.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震中也称震中位置,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用经、纬度表示。 8. 条痕:矿物条痕是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 9. 正断层:地质构造中断层的一种。是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划分的。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 .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煤

岩浆岩岩石学教学大纲

《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教学大纲 (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总学时42,其中实验课20学时) 一、教学思想 岩浆岩是一定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岩浆岩岩石学是岩石学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地质学及其它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岩浆岩内容丰富,作为分类基础的岩石物质组份、结构构造是了解各种岩浆岩基本特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岩石在自然界的产状、分布以及和周围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系统学习,进而阐明岩浆岩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并探讨岩浆活动的规律和岩浆岩形成的相关地质条件。因此,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于阐明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及相特征,分类命名,以及主要岩类的手标本及显微镜下鉴别特征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4~6学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岩浆岩形成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理,将岩石这一地质实体与地质作用过程中的深度维(上地幔→地壳)和时间维(地壳与上地幔的演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岩石成因理论与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资料的讲授,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岩浆岩岩类学知识,并对岩理学有一个初略的了解,使学生对现代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理论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开课学期:0.5 课内外总学时:42 课堂讲授:22 实验课:20 学分:3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授课对象: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 岩浆岩岩石学课时分配

三、考试方式:闭卷 实习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预习内容 岩浆岩结构的概念;根据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相互关系划分的主要结构类型;典型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构造的概念;主要构造类型。 二、实习要求 1、认识岩浆岩常见结构、构造特征;了解主要组构的形成条件。 2、了解岩浆岩组构观察描述内容、描述方法。 三、实习内容 1、从相关薄片中观察以下结构类型: 粒状镶嵌结构、辉长结构、反应边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环带结构、蠕虫结构、斑状结构、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基质的安山结构 2、从相关标本中观察以下结构、构造类型: 斑状结构、基质玻质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粗粒花岗结构、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 实习二、三橄榄岩-苦橄岩类 一、预习内容 超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岩浆岩手标本、薄片的观察内容、鉴定分析方法、描述记录一般格式。 2、掌握超基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3、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及超基性岩主要组构,如粒状镶嵌结构、网环结 构、条带状构造等。 4、认识透闪石、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三、实习内容 1、对照参考材料,学习岩浆岩观察鉴定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一般描述记录格式。 2、鉴定二个典型的超基性侵入岩标本和薄片,并交鉴定报告。 3、观察下列典型岩石类型: 条带状橄榄岩、透闪石化异剥橄辉岩、角闪辉石岩、含镍黄铁矿纯橄岩、含长斜辉角闪橄榄岩、蛇纹岩、条带状铬铁矿 实习四、五辉长岩-玄武岩类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第三篇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 一、岩浆岩手标本描述的内容和一般程序 手标本描述内容及程序如下: 1、颜色及色率; 2、岩石结构的综合描述和命名,根据结晶程度、自形程度、相对粒度和绝对粒度等方面的性质加以综合命名; 3、岩石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的构造要详细描述其特征); 4、岩石的矿物成分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证,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等;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5、次生变化及其它; 6、正确定名。 下面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以上各方面的岩石属性: 首先要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姓名,对每一块标本要写上标本编号及产地,然后再详细地逐次系统观察。 (一)颜色及色率 观察岩石标本时,第一眼的印象便是颜色。岩石的颜色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色调。观察颜色时,易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色调,忌近观其局部,颜色的描述包括颜色本身及其色调的深浅。 描述颜色有三种方法:(1)标准色谱法,又称单色描述法;(2)用复合色描述,如浅褐黑色、灰绿色、黄绿色等,后者为主色调;(3)形象化描述:如肉红色,砖红色等。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石的颜色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暗色矿物含量,暗色矿物含量多则颜色深;(2)组成岩石的矿物晶体的粒度,粒度越细则颜色较深(注:在相同暗色矿物含量的基础上比较)。 色率,又称颜色指数,是指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色率是显晶质岩石(尤其是具有等粒结构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因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石的颜色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色矿物的含量,故只能用于显晶质岩石。 根据色率,可以大致划分岩浆岩大类,反映基性或酸性程度。 超基性岩(超铁镁岩)色率>90 基性岩色率40~90(常为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