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积单位的换算 说课稿

面积单位的换算 说课稿

面积单位的换算  说课稿
面积单位的换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进

率是

10

,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所在。探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

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出示例

4

。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让

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从而使学

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单位换算

的练习,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

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和理解。

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

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

100

,会进行简单

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4

、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a

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

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

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进

率是

,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所在。探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

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出示例

4

。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让

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从而使学

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单位换算

的练习,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

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和理解。

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

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

100

,会进行简单

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3

、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4

、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5

、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

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

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一)

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2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师问:

同学们,

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

?

因为它遇到困难了。

昨天,

它做了几道数学题,

累得满头大汗,

眼花缭乱的,

你们能不能帮助它解决难题呢

?

出示练习:

1

=( )

分米

1

分米

=( )

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

厘米,

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

的进率是

( )

(设计意图:

这几个问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

练习这几道题,

即复

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探索新知

1

.推导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出示

1

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

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

少?(板书:

1

平方分米)

如果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改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

们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做一做实验。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1

:我们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

个,

竖排每排摆

10

个,一共可以摆

10

×

10=100

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

100

平方厘米。

2

:我们只横着摆了一行,因为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是相等,所以10

×

10=100

(平方厘米)

你们用的是“摆”的方法,注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3

:这些方法太慢了,我们用直尺直接去量这个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

10

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10

×

10=100

(平方厘米)

你们用的是“量”的方法,果然方便了不少,聪明!

4

:我们还有更快的方法,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

分米,

1

=10

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0

×

10=100

(平方厘米)

1

分米换成

10

厘米,然后列乘法算式算出来,你们用的是“换算”的方

法,真妙!

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

同学们真了不起!

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

但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

平方厘米作单位都是……

(板书:

100

平方厘米)

同一个正方形,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

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单位是

100

方厘米,那么

1

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

(板书:

1

平方分米

=100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个教学环节中,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验参与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途径。这正是我们所

提倡的“多边交往”的学习方式。

(三)知识迁移

1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

1

=100

平方厘米,

(出示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那么把

1

平方米的正方形改成平方分米做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

少平方分米呢?(学生汇报:

100

小朋友们的猜测对吗?下面就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边思考边验证:(

1

)边长

1

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平方分米?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师指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

完成板书: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

.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猜测、验证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五、巩固深化

赛一赛:书上第

83

页,做一做。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设计意图:练习不仅是对新知巩固深化的过程,也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

消化理解的过程。

六、评价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启

100

100

4

发性、艺术性、指导性、实用性,并发挥其“引”

“导”功能。引学生之思,导

学生之路,……显得整个板书美观而知识结构完整。

七、说教学设计

板书: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a

《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王石宝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面积单位的换算》。下面就将我对这节课设计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五方面向大家做一粗浅的汇报,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第56页的《面积 单位的换算》。本课内容的安排源自生活中人们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面积单位进行转换,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因此,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本节课力求让学生感知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奥妙,从而激发学 生热爱数学学习兴趣、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说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面积的概念,认识并在自己的意识中建构了面积单位,并且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得出原理。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为进一步探究、学习、掌握本课知识做好了基础铺垫,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自身的教学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或算一算”等实际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换算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点单位换算

一、长度单位转换: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75分米=()米 6分米=()米 27分米=()米 46分米=()米 73分米=()米 90厘米=()米 19厘米=()米 215厘米=()米 138厘米=()米 850厘米=()米 420米=()千米 56米=()千米 7800米=()千米 8500米=()千米 4分米=()米 230米=()千米 98米=()千米 870米=()千米 8米5厘米=()米 2米6厘米=()米 5米80厘米=()米 1米34厘米=()米 3米4分米=()米 30米20厘米=()米 1千米1米=()千米 5千米350米=()千米 6千米66=()千米 二、元、角、分转换: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8分=()元 9角=()元 6角5分=()元 5分=()元 8角8分=()元 9元8角4分=()元 7元5分 =()元 23元6角=()元 14元5角2分=()元 0.64元=()角()分 8.57元=()元()角()分 三、质量单位转换: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50千克=()吨 28克=()千克 15克=()千克 350克=()千克 45克=()千克 760克=()千克 257千克=()吨 328克=()千克 360克=()千克

62千克=()吨 670千克=()吨 247千克=()吨 323千克=()吨 460千克=()吨 800千克=()吨 120千克=()吨 780千克=()吨 67千克=()吨 7千克4克=()千克 2千克20克=()千克 7吨60千克=()吨 1吨60千克=()吨 5千克8克=()千克 1吨6千克=()吨 1吨600千克=()吨 10吨60千克=()吨 7吨60千克=()吨 200千克=()吨 3吨30千克=()吨 290千克=()吨 2.01吨=()吨()千克 5.08吨=()吨()千克 四、面积单位转换: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240公顷=()平方千米 45公顷=()平方千米 1520公顷=()平方千米 2.5公顷=()平方米 45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70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 五、时间单位转换 0.4时=()分 0.6时=()分时 1.5时=()分 3.6时=()分时 2小时30分=()时 1小时36分=()时1小时48分=()时 2小时24分=()时 1.5小时=()时()分 2.3小时=()时()分 1.8小时=()时()分 4.9小时=()时()分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说课讲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的章节地位:《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第四单元第11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 法。 难点:掌握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有)老师也有,老师的一位好朋友身高是1m63cm,你知道她是多少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 二、学习新知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80cm 1m45cm 1.32m 0.95m 师:1、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 师: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样再比较就很方便了。 三、探究新知 师: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 )m

认识小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小数,它是国标版小数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性质,小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本课教材的内容主要是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教材先出示了几件商品的价格,通过“说”,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小数的认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心理需求。 同时利用学生对元、角、分关系的认识,分别介绍把1分、5分和4角8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初步掌握读写方法。接着教材通过在直尺上分别用分数、小数来表示4厘米和9厘米的长度,进一步明确几个百分之一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再让学生在直尺上表示7毫米和15毫米的长度,类推出几个千分之一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随后的试一试帮助学生在比例题更为抽象的层次上理解小数与相关分数的关系。最后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而理解小数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 合作。 3、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我准备按如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买卖商品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用“角”、“分”作单位,图中各种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学生集体交流说说每种商品的具体价格。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小数的知识呢?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认识小数。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买卖商品的情境,建构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已有小数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动机。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例1,我首先让学生知道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可以写成小数0.01元。接着引导学生讨论:那么5分,4角8分分别是1元的几分之几,写成小数是多少元呢?学生小组讨论,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得出5分是1元的5/100,还可以写成0.05元;4角8分是1元的48/100,还可以写成0.48元。最后指导学生两位小数的读写方法,先让学生试着读给同桌听一听,再交流读法,特别是0.48不能读成0.四十八。这部分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培养了学生知识类推的能力。 例2,我首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米”作单位表示1厘米的长度?学生观察直尺,讨论交流得出1厘米是1米的1/100,也就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再引导学生独立写一写:4厘米和9厘米用分数和小数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写一写,并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4厘米是1米的4/100,也就是4/100米,写成小数是0.04米……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突出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1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呢?写成小数是多少?学生根据两位小数的意义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得出1毫米是1/1000米,可以写成0.001米。随后我引导学生独立写一写7毫米、15毫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写数,交流得出7毫米是7/1000米,即0.007米;15毫米是15/1000米,是0.015米。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指导三位小数的读写方法。这部分教学通

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进 率是 10 ,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所在。探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 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出示例 4 。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让 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从而使学 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单位换算 的练习,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 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和理解。 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 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 100 ,会进行简单 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4 、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a 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 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 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进 率是

,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所在。探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 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出示例 4 。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让 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从而使学 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单位换算 的练习,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 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和理解。 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北国中心小学:陈晓红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考虑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难度,这部分教材安排的除法题,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都多于或等于除数的小数位数.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的例题,首先需要解决计算的策略问题,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计算,第二步需要解决转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根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而计算中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二).学情分析 对于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七单元学习过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的,只是这节课的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更加深入,需要学生能在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只要能观察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掌握商不变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我相信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有这个能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试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与单位换算 》说课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下面我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流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感悟中运用新知。基于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课改思路,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说教材 《小数与单位换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至第49 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小数有关有所掌握,本课的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学习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 3.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难点是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原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且对新知充满好奇心。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以“情境激趣”为关键,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开展多维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思维碰撞、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获得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出新课。(用时大约3分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首先,创设采访体育委员的情境“体育课上,咱们班是怎么排队的?”学生很容易想到“按个头高矮的顺序站队”,接着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追问:“现在你还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引发学生思考,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明确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情境图中数据的特点,讨论、交流“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得出: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活动二:(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把80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名数变了,数变大还是变小?(2)小组讨论“怎样把80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引导学生利用米与厘米间的进率,通过分数的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也可以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联系小数点引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3)放手让学生独立改写。

《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北师大版

《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体积单位的换算》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推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再仿照这种方法自己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利用表格将学过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通过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和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大胆猜测,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过程与方法:掌握体积单位间得进率,理解并掌握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的互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积的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互换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过程。。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和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符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本节课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1.要有充分的直观操作。 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的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课的教学采用直观操作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讲练结合。 4.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前,教师先给大家讲一个与今天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听、认真地想。故事是这样的:大象过生日啦!那天来了很多的朋友,有小兔、小猴等等等等,可热闹啦!在众多的朋友中只数小兔最高兴,它乐什么呢?原来它知道了蛋糕的分配方案,认为自己分的蛋糕比小猴的大。蛋糕是这样分配的:分给小兔的蛋糕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分给小猴的蛋糕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 (分别出示两块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用10厘米和1分米表示它们的棱长)(目的在于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然后问,同学们,小兔分的蛋糕真的比小猴的大吗?要知道哪一块大?应该计算它们的什么? (学生会回答计算它们的体积进行比较)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学例 教师课件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第一课时)说课稿 天山口中心总校劳金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重点把小数进行改写,涉及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进率、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换规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时要突出每个环节的重点,师教学活动围绕核心展开。入情景环节,核心是改写的必要性,感受到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太乱了,需要改写成统一的形式,以便于比较。 二、说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2.让学生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掌握一般名数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四、说过程 本课首先通过幻灯片出示填空题,回顾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换算,为学习本课做铺垫;再通过课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数,把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汇报各自收集到的小数,并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含义;再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名数;最后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将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要除以单位之间的进率,实际上也就是向左移动小数点。 五、说反思 这节课重在关注生活中的小数,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高级单位名数与低级单位名数之间的互相转换。通过身边的小数入手,主要让学生学会一般名数改写的方法。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安排有层次有坡度,也能按照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但是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归纳其原因分析如下: (1)是因为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平时接触较少,比较陌生; (2)单位之间的进率不熟悉尤其是学困生,因为单位的进率是以前学的,如果以前没有准确的记住,无疑会给现在的学习造成拦路虎;(3)就是不清楚怎样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知识点的教学层次做以下分析 1、一个数乘以10 ,就是把他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乘以100,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乘以1000,就是把他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2、一个数除以10 ,就是把他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除以100,就是把他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除以1000,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3、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脚。 4、大单位的数转换成小单位的数,只要将这个数乘以它们的进率。

小数单位换算

小数单位换算姓名 熟记基本换算关系: 低级单位变高级单位:÷进率 高级单位变低级单位:×进率 (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货币单位): 1元=10角1角=10分 一、低级单位变高级单位的练习 93角=()元75分=()元985g=()kg 400厘米=()米10平方分米=()平方米3650克=( )千克4吨400千克=()吨3米5厘米=()米3千米50米=( )千米16米8分米=()米1元4角6分=()元5吨60千克=()吨 3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米15平方厘米1毫米=()平方厘米 7吨4千克=()吨7米58厘米=()米1千米5米=( )千米 5千克700克=( )千克5千克70克=( )千克5千克7克=( )千克 二、高级单位变低级单位的练习。 0.75元=()分0.617kg=()g 3.7平方分米=()平方毫米 3.001吨=()吨()千克 5.80元=()元()角 4.8吨= ( )吨( )千克 2.78吨=()吨()千克 4.08吨= ( )吨( )千克 4.2米=()米()厘米 4.008吨= ( )吨( )千克 5.45千克=()千克()克 6.9米=()米()分米 3.5时=()时()分 6.8平方分米=()平方毫米 6.8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毫米3吨500千克=()千克3吨500千克=()吨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稿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第82~83页例4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所在。探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出示例4。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使学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的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单位换算的练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依据《新课标》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使学生能够利用新旧知识迁移,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新知识、新经验,充分发挥作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己获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渗透成果。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数学来源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完整版)小数点的移动单位换算

一、换算问题关键看进率 (一)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二)面积单位换算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三)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四)时间单位换算 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 (五)解题方法: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除以进率 (六)例题:0.95米=()厘米 1.看进率1米=100厘米进率为100 2.看是大单位小单位还是小单位大单位 3.米化厘米是大单位化小单位所以乘以进率 4. 0.95×100=95 所以答案是95厘米 巩固练习 3.001吨=()吨()千克 3.7平方分米=()平方毫米 5.80元=()元()角( )吨( )千克=4.08吨 5000千克=( )吨( )分米=1.5米 510米=( )千米5米16厘米=( )米 5千克700克=( )千克0.95米=( )厘米 4700米=( )千米3650克=( )千克 1.4平方米=( )分米360平方米=( )公顷 504厘米=()米7.05米=()米()厘米 5.45千克=()千克()克3千米50米=()千米 3千克500克=()千克2.78吨=()吨()千克 4.2米=()米()厘米10米7分米=()米 0.06平方千米=()公顷9千克750克=()千克 8.04吨=()吨()千克6.24平方米=()平方分米 60毫米=( )厘米2吨=( )千克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索菲雅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本第五章《人民币的认识》中的例5和例6。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学习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通过学习“1元2角=()角”,使学生不但掌握换算的方法,而且能逆向思考“12角=()元()角。”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教材通过展示超市里商品的标价,教学生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学好本节课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问题,并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方面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购物,培养孩子在生活中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尊老爱幼等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较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只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没有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数都是20以内的,把大于20的数放在了最后作为挑战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直观思维能力强、善于模仿、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持久,好动,这些特点成为我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因为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范围在20分钟左右,所以本堂课我在讲授过程中穿插老师与学生互动,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知识范围,在本节课中,我运用自制课件、学具(人民币)等,教具利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借助直观性强的教具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随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来解决本课的教学任务,并运用观察法、对比法突破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在动中学知识,乐中长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提出问题:(先学) 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轻松自如地过渡到复习环节,利用例题情境图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自然带进自主探究

五年级数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也是整数除法意义上的进一步扩展,也将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小数乘法等知识,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迁移类推法。 另外,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经历笔算过程,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设计了这样六个教学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 环节一:复习旧知。 首先,请学生笔算下面这道题,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竖式计算的。让学生明确,每

小数与单位换算(一)说课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一) 我上的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例一。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习这部分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在改写时,学生先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还要确定是该扩大多少倍,还是缩小原来的多少分之一;以及怎么样移动小数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前几册书中已经出现过了整数单名数的改写,而这节课中主要内容是学生要掌握小数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改写,而且还涉及到复名数的改写,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所以这节课以学生自己探究、合作讨论、归纳为主。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 1.学生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2.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掌握学习方法。 二、说方法 根据新课程所提出的观点,所以这节课我根据课本提出的例一,创设帮小朋友排队的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本节课。 三、说过程 (一)复习铺垫,通过几道填空题,让学生回忆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再回顾整数的换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 四年级二班选了四名同学去参加舞蹈比赛,进场之前需要根据他们的身高从高到矮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 先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小朋友的身高分别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0cm,1m45cm,1.32m,0.95m) 我们现在知道每位同学的身高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帮他们排队了? (组织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白这些数据的单位不一致,要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话,必须先把数据的单位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就涉及到了单位的换算,而我们今天要想帮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排队,就必须好好学习小数的单位换算。(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一))。 (三)探究新知 刚刚同学们说了,要先把他们的身高单位不一样,我们要把他们改写成一样的单位,那我们就先把上面的数据全部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可以吗? 1、80cm=( )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学生汇报。 (3)全班交流。(可能会有二种方法) 方法一:1m=100cm 80cm=80/100m=0.8m =0.80m=0.8m(根据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改写)

认识小数 说课稿

《认识小数》说课稿 大家好! 我是。。。。小学的。。。。,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小数》,交流的内容在课本第88-89页。 一、说学习目标 【基于标准】 《认识小数》属于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读、写小数是《课标》中内容标准的要求。 学段目标中和本节课相关的表述有: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基于教材】 1、“认识小数”是学生学习小数知识的起始部分,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认识小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本册教材的内容为第一阶段,只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中具体的量来初步认识小数,重点应放在小数的认、读、写上,而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只是初步感知,无需花费很多精力去探究。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也就是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才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2、本节课教学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的讨论小数,所以教材创 设了学生最熟悉的超市购物的情景,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来认、读、写小数。并且认、读、写仅限于整数部分是一位,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接着教材又创设学生量身高的活动来体会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具体含义,教学时,利用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将用米作单位用一位小数表示几分米,迁移到用米作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几厘米,形成会学的能力。 3、另外,在例1中让学生感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时,教材用了相对麻 烦的描述方式,比如: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目的是突出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也为四年级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打下了基础。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尊重教材,而不是简单的写成 10 1米=0.1米这样的换算形式。 【基于学情】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三年级学生的学前经验调查,发现 学生在购物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大部分的学生能说出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具体含义,但是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比较模糊。鉴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教学时我借助自制的米尺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在自动售货机上购物的情境,通过自主探索,能正确读写小数,知道 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操作,小组合作、讨论,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 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重要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整数单位换算具有比较熟练的基础。在改写时,学生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涉及小数点时该怎样移动小数点。本课知识体现上述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由整数与单位换算到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正迁移。 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出现过了整数单名数的改写,而这节课中主要内容是学生要掌握小数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改写,而且还涉及到复名数的改写,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所以这节课以学生自己探究、展示交流、归纳为主。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与技能: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理解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能根据不同计量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相应的数据改写。 2.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思考探究数据改写的方法——单位换算。 3.情感与态度: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灵活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掌握学习方法。 二、说方法 本节课先复习旧知,说说单位之间的进率,在整数与单位换算的复习中让学生回顾换算方法,引出几个新名词。再创设情境,帮小朋友排排队,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并归纳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 1.我们以前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一般情况下,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依次复习面积单位和质量单位。(提出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概念) 2.使用作业纸,通过几道整数单位换算题,回顾整数的换算方法,并结合几个小题介绍名数、单名数、复名数。让学生学会区分。(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星期天有四位小朋友去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你能帮他们从高到矮排排队吗?(出示PPT,让学生观察几个小朋友的身高) 学生思考:我们能直接比较这几位小朋友的身高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这些数据的单位不一致,要比较的话要先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我们应该怎样排序呢?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把这些数改写成相同单位的数;(重点强调) 然后,再进行比较;

苏教版五年级第九册《小数乘小数》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第九册《小数乘小数》优秀说 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