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制程检验流程

特殊制程检验流程

特殊制程检验流程

特殊制程检验流程特殊制程检验流程

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大原则.九大步骤

I P Q 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 大原则.九大步骤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大原则.九大步骤 IPQC目的:巡检生产过程,有效检查及控制个工序生产状况能完全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 IPQC职责:生产线员工:负责本工位产品的自检。 生产领班:负责监督和跟踪生产与品质达成状况及指导员工正确作业。 IPQC:负责制程的巡检与监督异常处理。 相关部门:参与并协同制程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生产技工:负责车间机器设备的调试。 一、IPQC作业要求:①IPQC巡检时必须依据SIP,工程蓝图,SOP,物料清单,工艺标准对产品的外观,尺寸,装配,包装,性能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巡检记录。②巡检的频次:抽检产品的数量及检查项目等根据SIP进行。③当客户对重点管制项目做SPC管制时,必须根据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④当发现异常时应通知车间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改善,必要时应对责任部门发 出PDCS。 二、IPQC现场巡检内容:①检查该产品相关的作业文件是是否齐全。②检查生产设备与治工具是否定期保养,并留下书面记录。③工艺参数的设定是否与工艺参数要求相符。④产品生产环境<包含了温度,湿度,洁净度,光照度,静电防护>是否符合生产制造及检验作业规范等相关要求。⑤物料是否与BOM一致。⑥各产品品质状况是否已做好唯一性标识区分。⑦发现不良后是否有做及时彻底追溯。⑧员工操作时是否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⑨现场是否有不安全隐患。⑩员工自主检查是否在彻底有效的执行。11,员工作业手法是否严格按照SOP操作。12,员工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 佩戴相关的劳保用品。13,现场使用的相关执行文件,样品,量治具是否处于受控状态。14,其它相关要求是否能满足。 三、巡检制程的异常处理作业:①主要制程异常类型:设备异常,治工具异常,品质异常,工艺参数异常同时也包括IPQC巡检内容。②作业人员如发现生产作业不顺畅或自检发现异常时,应通知现场的责任人对其异常进行改善和排除以及汇报至现场的IPQC或生产组长或领班。③IPQC巡检制程异常时应通知该现场的责任人对其异常进行改善和排除,责任人应在半小时内处理好。④异常处理完成后应做好相应的处理记录。⑤若出现异常严重时,或出现问题责任人在短时间不能排除时应汇报于相应主管对其进行处理,同时IPQC应队责任部门发出PDCS。⑥制程异常造成一小时以上停机的,当恢复生产时必须对首件再次确认,方可正式生产。⑦制程异常

制程检验程序(含表格)

制程检验程序 (ISO9001:2015) 1.0目的 为规范制程检验,预防产出批量不合格的产品,减少(杜绝)制程异常的发生。不断降低生产制程不良率,提升产品品质,确保产品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制程品质检验控制。 3.0定义 3.1首件:指生产制程中加工生产的产品,判定符合要求后,拟批量生产前的第一台(个)产品(半成品,成品)。 3.2全检:对制程中的产品或产品的某些检验项目进行100%检验。 3.3巡检: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工位)进行随机抽样检验,确认。 4.0权责 4.1品质部 4.1.1负责制程中产品外观,检验流程,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检验工位的编制和设置。 4.1.2IPQC:负责对产品,物料首件确认的主导工作,并对产品首件做出合格与

否的判定;制程品质检控,品质异常的确认与追踪;主导不合格品或品质异常问题的提出,跟进,落实及改善效果确认。 4.2项目部 4.2.1新产品首件的确认,负责制程中电气/结构性能测试流程,测试工位的编制和设置;品质异常,不合格品原因的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提出。 4.2.2负责制程中设备,仪器的使用规范的制订;机器,设备,仪器,仪表,治夹具,工具运行状况的监控,正常运转的巡视及点检/保养工作的监督。4.3生产部 4.3.1负责首件的制作与送样确认;全检工位的人员配置。 4.3.2制程中4M1E的落实及制程过程的监控,配合IPQC与PE的工作;品质异常的受理与改善,改善对策的具体实施。 4.3.3负责制程中设备,仪器,仪表,治夹具,工具的日常点检/保养工作。 5.0程序 5.1生产,检验前作业准备 5.1.1生产部 5.1.1.1在开拉生产前进行自我核查,发现不符合项及异常,采取措施,立即纠正。 5.1.1.2在开拉生产前须查核领用物料是否与[生产计划排程表]相符,是否有相应的BOM,技术规范;生产环境是否符合产品需求,各作业工位是否悬挂对

ipqc(制程控制)巡检流程就要这么干

IPQC(制程控制)巡检流程,就要这么干 IPQC(In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是制程中质 量控制的英文简称,也叫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由于IPQC 采用的检验方式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之间巡回检查,所 以又称为巡检。 IPQC一般采用的方式为抽检,检查内容一般分为对各工序的 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对各工序的操作人员的作业方式和方法 进行检查、对控制计划中的内容进行点检。 IPQC目的 产品实现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机交互的系统,由不同的工 序构成,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物流又有信息流,要想使输出满 足客户要求就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保证输入质量机器设备稳定,有充分的能力,人员严格按标 准作业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各关键参数(CTQ)处于稳定受控状态信息准确、完整、及时,能发挥指导作用有效的工序 监控机制,能及时发现过程的异常向前反馈机制使过程能及 时对异常进行修正向后反馈机制能有效防止不良流失产品 初末件审核,提供班次质量保证工序接口顺畅,防止资源浪 费 以上各方面的执行有赖于IPQC的持续努力,而正是有了以 上的支持,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证输出质量的过程。所

以IPQC的工作实现了流程向过程的过渡,使输出不再是输 入的简单相加,而是数量和质量上增值。 IPQC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方法: 依审核清单执行过程审核——过程基本状况,不依产品而变;工序作业检查——物料、工具、辅料、方法、人员确认;首件确认检查——依产品而有别,工艺、设备、软件、参数检查;记录——真实、清楚、及时;各工序间反馈机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预警机制起作用;不合格品控制——标识、隔离、区分放置、统计分析;物料投入——将正确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投入到正确的产品,并及时准确 记录以方便追溯;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功能要求;各 工序输出抽样检查——确认工序稳定,有充分能力产品合格。IPQC制程巡检工作内容 产前工作准备: 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机型的BOM及ECN及配色方案与在线物料是否一致,确定检验规范。若IQC进料有样品,则将样品提供IPQC及生产检验员,确认进料检验是否有上线挑 选;若是上线挑选,根据样品由IQC指导在线操作员挑选的 方法。 上线物料是否符合产品BOM要求,小到螺丝大到纸箱,每换 一箱(袋)物料是否及时确认,根据产品BOM及ECN核对上线

IPQC制程巡检程序(含表格)

IPQC制程巡检程序 (IATF16949/ISO9001-2015) 1.0目的 规范半成品/成品制程巡检检测的项目、方法、频次、标准、不合格的处理.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同时通过制程巡检收集生产制程的原始记录,有效地监控制程的变化,并以此保证和推动制程的持续改善。 2.0范围: 适用于我司所有之半成品和成品制程的控制。 3.0术语(定义): 3.1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加工的第一个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3.2巡检:制程检验 3.3终检:对产品在完成一道工序后,准备转入下工序或入库之前,进行的一个全面的检验。 3.3品质状态:红色盒子装不合格品;红色标签代表不合格品; 绿色、蓝色盒子装合格品;绿色标签代表合格品; 黄色盒子装待检品;黄色标签代表特采品。 4:权责: IPQC:负责按制程巡检作业指导书对产品进行巡回检验。 品质主管:负责制定产品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及重大品质异常的协调与处。PMC:负责产品的生产进度和质量问题整体统筹安排,以保证产品按期交付于客

户。 生产部:负责保质保量完成生产计划任务。 5.0作业内容: 5.1客户订单 5.1.1PMC部根据客户订单,转化为内部生产指令单,下达生产任务给相关生产工序部门,并随时跟进每天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状况,以确保按期交付产品于客户。 5.2生产试作与首件送检 5.2.1生产部门根据生产指令单,及时准备好工装治具/机台/生产线和相关辅料,制定生产计划控制进度,准备试产调试或改机。 5.2.2生产根据工程图纸及客户要求等技术指标,开始试作3-5PCS,对产品外观/尺寸/同轴度/跳动度进行自主检查,检查OK后,填写好首件单,送检给品质部IPQC做首件确认检查。 5.3首件检验 5.3.1IPQC收到首件单和试作样品后,根据样板/检验规范/工程图/客户要求等技术资料,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和记录。 5.3.2首件确认OK后,IPQC签核首件样板,通知生产批量生产,并且把检验的数据详细如实的记录于<首件确认记录表>上,以便后序相关质量问题的追溯。5.3.3首件确认不合格,由IPQC通知生产调试改善,生产调试OK后,重新送检,品质检验OK后方可批量生产;如果生产不做首件确认就生产或首件确认不合格而继续生产,由IPQC开具<品质异常处理报告>于相关责任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纠正,因此而造成的质量事故,经品质主管确认后,按<品质事故处罚条例>进

IPQC的工作流程及检验流程

IPQC工作流程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制程控制,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 (属品质保证部) 1.负责首检和部分过程检查、制程中不良品的确认,标识及统计; 2.负责巡检,对整个生产过程物料使用、装配操作、机器运行、环境符合性等全方位的定时检查确认。 IPQC工作流程 简单的说:工作内容包括:首件检查、各类变更文件的跟踪。4M1E的巡查。发现异常的提出、跟踪与验证。 详细的说:过程检验(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l): 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因此,过程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 4MIE)。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4M1E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两种作用: 1. 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走,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 2. 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该继续进行生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 (1)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 一,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 二,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 三,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 四,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量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对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首件”并不限于一件,而是要检验一定数量的样品。特别是以工装为主导影响因素(如冲压)的工序,首件检验更为重要,模具的定位精度必须反复校正。为了使工装定位准确,一般采用定位精度公差预控法,即反复调整工装,使定位尺寸控制在1/2 公差范围的预控线内。这种预控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美国开展无缺陷运动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步步高工作期间,他们对IPQC的首件检查非常重视,毕竟国内从事AV家电生产的企业,工艺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赖员工的操作控制。因此,新品生产和转拉时的首件检查,能够避免物料、工艺等方面的许多质量问题,做到预防与控制结合。

服装公司质量程序文件-制程检验程序

服装公司质量程序文件:制程检验程序 1.目的 明确制程检验作业程序,对产品进行首件检验,首三件检验以及巡回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得到严格监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首件、首三件以及巡回检验各过程。 3.职责 3.1工厂部:负责制程定点检验区域的检验和记录,以及品质不良的改善与纠正措施的执行。 3.2质检科:负责产品制程中首件、首三件、巡回检验的执行和记录。 4.工作程序 4.1制程检验流程图(附表) 4.2首件检验 4.2.1车缝、大烫、手工组长按样衣及”车缝工艺单”制作首件样版。 4.2.2首件生产完成后,车缝组长自检后,本组组检员依:”车缝工艺单”、”后整工艺单”、《服装检验手册》及样衣对首件进行全面检查、测量,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在”首件检验记录表”上,然后由组检将首件样衣及”首件检验记录表”送交后整QA进行复检,复检意见记录在”首件检验记录表”相应栏内,并依顺序转交车缝主管、车缝QA、业务员、质检主管进行复查及批示。 4.2.3首件查核后,由工艺员组织相关车缝组长、专检组长、组检员、跟单QA开产前生产会,由工艺员主持讲解工艺要求,质检科将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予以提出,共商改善对策。只有首件审核完成后,车缝组才可正式生产大货。 4.3首三件检验 4.3.1首件检验完成后,车缝组按”首件检验记录表”及产前会中的意见同生产工艺要求去改进大货产品质量,大货应于三天内生产出三件成品,由车缝组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量测,具体流程按4.2.2步骤执行。首三件审核完成后,车缝组长须根据审核意见,督导员工生产。 4.3.2若三天无法生产出成品,经厂长或总监核准后可延长首三件产出时间。

抽样检验——制程检验程序(doc 6页)

抽样检验——制程检验程序(doc 6页)

中山桑芭丝服装有限公 司 程序文件制程检验程序 编号:S-QP- 版本/修改状态:A/0 生效日期:2002年月 日 页码:第1页,共4 页 拟制:审核:批准:

1.目的 明确制程检验作业程序,对产品进行首件检验,首三件检验以及巡回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得到严格监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首件、首三件以及巡回检验各过程。 3.职责 3.1工厂部:负责制程定点检验区域的检验和记录,以及品质不良 的改善与纠正措施的执行。 3.2质检科:负责产品制程中首件、首三件、巡回检验的执行和记 录。 4.工作程序 4.1制程检验流程图(附表) 4.2首件检验 4.2.1车缝、大烫、手工组长按样衣及“车缝工艺单”制作首 件样版。 4.2.2首件生产完成后,车缝组长自检后,本组组检员依:“车 缝工艺单”、“后整工艺单”、《服装检验手册》及样衣对 首件进行全面检查、测量,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在“首 件检验记录表”上,然后由组检将首件样衣及“首件检 验记录表”送交后整QA进行复检,复检意见记录在“首 件检验记录表”相应栏内,并依顺序转交车缝主管、车 缝QA、业务员、质检主管进行复查及批示。 4.2.3首件查核后,由工艺员组织相关车缝组长、专检组长、组 检员、跟单QA开产前生产会,由工艺员主持讲解工艺要 求,质检科将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予以提出,共商改善 对策。只有首件审核完成后,车缝组才可正式生产大货。

编号:S-QP- 版/修:A/0 页码:第2页,共4页

编号:S-QP- 版/修:A/0 页码:第3页,共4页

IPQC制程控制巡检工作流程

IPQC(制程控制)巡检工作流程 做IPQC(制程品管)的那些日子里,或许谁都经历过小小的风雨,都曾哭过、 笑过、犯过错、挨过教训......今天小编分享一篇好文,我们一起梳理下IPQC 的基础知识、工作要点及岗位职责,不足或失误之处,敬请列位看官提出宝贵意见。 IPQC(In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是制程中质量控制的英文简称,也叫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由于IPQC采用的检验方式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之间巡回检查,所以又称为巡检。 IPQC一般采用的方式为抽检,检查内容一般分为对各工序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对各工序的操作人员的作业方式和方法进行检查、对控制计划中的内容进行点检。 IPQC目的 产品实现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机交互的系统,由不同的工序构成,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物流又有信息流,要想使输出满足客户要求就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保证输入质量 机器设备稳定,有充分的能力,人员严格按标准作业 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各关键参数(CTQ)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信息准确、完整、及时,能发挥指导作用 有效的工序监控机制,能及时发现过程的异常 向前反馈机制使过程能及时对异常进行修正 向后反馈机制能有效防止不良流失 产品初末件审核,提供班次质量保证 工序接口顺畅,防止资源浪费

以上各方面的执行有赖于IPQC的持续努力,而正是有了以上的支持,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证输出质量的过程。所以IPQC的工作实现了流程向过程的过渡,使输出不再是输入的简单相加,而是数量和质量上增值。 IPQC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方法: 依审核清单执行过程审核——过程基本状况,不依产品而变; 工序作业检查——物料、工具、辅料、方法、人员确认; 首件确认检查——依产品而有别,工艺、设备、软件、参数检查; 记录——真实、清楚、及时; 各工序间反馈机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预警机制起作用; 不合格品控制——标识、隔离、区分放置、统计分析; 物料投入——将正确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投入到正确的产品,并及时准确记录以方便追溯; 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功能要求; 各工序输出抽样检查——确认工序稳定,有充分能力产品合格。 IPQC制程巡检工作内容 产前工作准备: 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机型的BOM及ECN及配色方案与在线物料是否一致,确定检验规范。若IQC进料有样品,则将样品提供IPQC及生产检验员,确认进料检验是否有上线挑选;若是上线挑选,根据样品由IQC指导在线操作员挑选的方法。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2.04.16 日期:日期: 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验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确保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投入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料、制程及最终成品的检验。 3 职责 3.1仓库 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入库及储存, 并负责对来料送检以及储存时间超过 3个月的半成品、成品出货前进行送检。 3.2 生产部 负责在制品的生产控制、检验,生产的半成品 /成品的送检。 3.3 品质部 负责进料、制程、成品检验,品质稽核及品质检验标准的制订。 3.4 技术部 负责制订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 /成品接收标准,检验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3.5 采购

负责原材料不良时与供应商的联络与处理。 4 名词术语 4.1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 进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配套件和委外加工件入厂时的检验。 4.3 制程检验:指为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而对各道工序加工的产品及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所进行的检验。 4.4 最终检验:是指在生产全部工序结束后,对其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 4.5 全检:质量不完全合乎标准的原材料或器件 , 其缺陷不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经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评估风险后,或征得客户意见,同意采用全检等方法进行处理。 4.6 原材料:指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委外加工 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等。 4.7 在制品:从一个生产工序转给另一个生产工序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 4.8 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4.9 成品 :指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可供销售的产品。 4.10 紧急放行: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发放生产部使用,但生产部必须进行全检。 5 作业程序 5.1 进料点收、送检:

过程成品和出厂质量检验管理方案

温州市九特阀门有限公司 产品制程质量控制方案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制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使处于生产线的不同阶段半成品都符合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防止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稳定产品质量。现制定以下 一、目的 明确制程检验作业程序,对产品进行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范围 适用于生产线各加工工序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的过程 三、相关部门职责 1品管部负责产品制程中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与执行和质量记录保存。 2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 ①生产部各级管理人员应随时检查、稽核生产作业的质量状况,对异常及时进行排除或协助相关部排除。 ②负责制程点检验区域的生产秩序,以及不良品的改善与纠正措施的执行。 ③维护、保养设备与工装,确保其正常运作。 3.技术门 ①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的控制、工艺技术更改的控制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 ②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文件,完善图纸管理制度。 ③不定期对作业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④协同质检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4.采购部 ①保证供方交货准时性,提高采购产品合格率。 ②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各类采购产品的质量监督、质量改进及改进结果的验收,以及质量索赔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③合格供应商协作配套能力调查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四、工作程序 1制程自主检验 制程中每一位操作者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质量异常时应即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质检人员和车间主任,共同分析原因及处理对策。 车间主任或主管均有督促所属员工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员工各制程质量,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外,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水准,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2首件检验 操作者要严格按《首件检验制度》执行,对所生产的首件零件实施自主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后,送检验员检验。这对于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线切割等设备靠编程和刀具来保证加工质量的,以及冲床等靠模具保证质量的批量产品,尤为重要。因此,每天、每班生产的第一件,或当机床、模具、刀具等因素变化后的第一件均应实行首件检验。首件应由操作者自检后加以标识,然后检验员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工艺规程,对首件样品进行全面检查、测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常生产。首检应保留必要的记录,如填写《首件检验单》。 3巡回检验 制程检验员每天在不同时段对各生产岗位进行巡回检验,依据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判定,将检验结果记录在《零部件检验记录单》上,若发现质量异常现象,立即责令操作者停止生产,采取纠正措施直至异常现象排除后,方可正常生产。若检验员无法判定,应及时填写《质量异常反馈单》,呈上级品管部门审核,或会同生产、技术、采购部门协商解决。对产生的不合格品要进行评审,当评审为返工时,通知生产部门进行返工;当评审为降级回用时,可直接入库;当评审为报废时,要填写《废品通知单》,通知生产部门办理入废品库,并在废品上作好明显标识及时隔离保存。 4完工检验 ⑴在制的半成品完工后,经全检或抽样检验合格,检验员要在《加工路线单》上签字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不良品经返工后需重新检验,合格签字后入库。 ⑵制程中的发现的不良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若出现批量不良品则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5.装配线上不良品处理 在装配过程中发现不良品(已从半成品库领出)时,要求退回仓库申请换料,首先装配车间对现场不良品进行管制,然后填写《装配线内不良品处理单》转品管IQC 判定,IQC检验时必须将判定结果在换料单上注明,需说明是来料不良、作业不良或其他方面原因,同时品

检验控制流程图IQC IPQC FQC OQC

IQC 作业流程图流程图 权责单位及人员 相关文件及窗体 供货商 《送货单》 物控部 《收料单》 N 品管单位 《料品免检管理办法》 《合格供货商名录》 Y 品管单位 《MIL-STD-105E LEVEL II 》 《进料检验管理程序》 N N 《进料验收单》 品管单位 《进料检验规范》 《外观检验规范》 《成品作业检验规范》 《QC PASS 章》 N Y 《进料矫正措施单》 《不良品待处理单》 《质量异常处理办法》 《不合格料品管理程序》 N 相关单位主管 《进料验收单》 Y 品管单位 《进料验收单》 《条件允收标签》 物控单位 《进料验收单》 核准: 审核: 制定:王明星 供应商收 料 入库资格认定抽样计划 MIL-STD-105E 抽样检验M.R.B 会议条件允收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流程图 权责单位及人员 相关文件及窗体 生管单位 《生产工单》 生管单位 《生产工单》 生产单位 《生产工单》 N 生产/品管单位 《首件标签》 《制程首件检查报告》 Y 《外观检验规范》 《产品作业标准书》 生产单位 《生产工单》 《QC PASS 章》 《制程巡回检验作业办法》N 品管单位 《外观检验规范》 《可靠性试验规范》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生产单位 《产品作业标准书》 生产单位 《包装规范》 《QC PASS 章》 N 《制程巡回检验作业办法》 品管单位 《外观检验规范》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可靠性试验规范》 Y 《产品作业标准书》 《质量异常处理程序》 生产单位 《送验单》 核准: 审核: 制定:王明星 生产计划备料 首件检查批量生产 IPQC 巡回 抽样检验包 裝 产品标签 IPQC 巡回 抽样检验成品待验改正与预防措施 要求作业程序 首件试做

制程品质检验规范

制程品质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页码 第 1 页 共 5 页 1. 目的 依据产品质量控制文件的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加工过程中每道工序的质量都是合格的。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生产操作的全过程。 3. 职责 3.1过程检验员负责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2统计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并上报。 3.3负责车间过程检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并上报存档。 4. 流程 5. 控制过程 生产车间采取措施重新调试,制作样品再次送检 生产者生产样品,并开具“送检单”送检 IPQC 首检 IPQC 对送检样品进行封样,同时在“送检单” 上签字确认,并将送检单位联反馈给生产车间 IPQC 在“送检单”上注明不良现象,并将送检单位联反馈给生产车间 开始量产 IPQC 巡检 1次/2小时 IPQC 在“工序流转卡”上签字确认 IPQC 立即通知生产车间,并要求马上停机整改 IPQC 检验

制程品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 页码第 2 页共5 页5.1.产品零件检验 5.1.1.生产车间在进行生产前,必须提请过程检验员(IPQC)进行首件封样,禁止无首件 封样生产。 5.1.2.过程检验员(IPQC)根据《工序卡片》/《质量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确认产 品型号和生产工艺流程是否正确,同时根据质量控制文件规定的检验项目对产品逐项实施检验。 5.1.3.按照产品质量控制相关文件的规定首件样品检验合格,巡检员在《送检单》和检验 合格的首件样品上签字确认,并将《送检单》和封样件反馈给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将封样的首件样品,悬挂放在生产此产品的机台旁作为生产比对样品。5.1.4.首件样品检验不合格: A.巡检员在《送检单》上描述不良现象,并将《送检单》的生产单位联反馈给生产车间,由生产车间根据不良现象进行相应改善。改善后需要重新制作样件送检, 送检规定适用4.1.3条款规定。 B.对于产品的不良现象不影响产品最终品质,并且生产车间无法改善不良现象的,由生产车间向检验员提出开具《不合格评审单》申请,车间提请技术部、质管部 和生产部对不良现象进行评审; 技术部评审不予使用,则由生产车间负责进行相应改善; 技术部、质管部评审可以让步接受,则须报总经理批准,过程检验员接到《不合 格评审单》时进行首件封样,生产车间方可进行生产,同时巡检员将信息反馈给 入库检验员和出货检验员,放行该批产品。 巡检员负责将评审后的《不合格评审单》进行存档管理。 5.1.5.首件确认之时机为每次开机生产前,修模、调模或换模再次进行生产前,确认人为 IPQC,IPQC在《巡检记录表》上记录检验结果。 5.1. 6.车间生产时,IPQC按产品《工序卡片》/《质量控制计划》对产品进行至少5PCS/小 时巡检并2小时/次在《巡检记录表》上记录检验结果,对于HOLSET客户的产品生产,过程检验频率为每小时抽检一次并在《巡检记录表》上记录检验结果。 5.1.7.对检验合格工件,在物料向下一道工序流转前必须由巡检员在《工序流转卡》盖印 检验章。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为验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保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投入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料、制程及最终成品的检验。 3 职责 3.1仓库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入库及储存,并负责对来料送检以及储存时间超过3个月的半成品、成品出货前进行送检。 3.2 生产部负责在制品的生产控制、检验,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的送检。 3.3 品质部负责进料、制程、成品检验,品质稽核及品质检验标准的制订。 技术部3.4 负责制订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接收标准,检验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3.5 采购 负责原材料不良时与供应商的联络与处理。 4 名词术语4.1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 进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配套件和委外加工件入厂时的检验。 4.3 制程检验:指为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而对各道工序加工的产品及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所进行的检验。 4.4 最终检验:是指在生产全部工序结束后,对其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 4.5 特采:质量不完全合乎标准的原材料或器件,其缺陷不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经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评估风险后,或征得客户意见,同意采用选别、让步接收等方法进行处理。 4.6 原材料:指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委外加工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等。 4.7 在制品:从一个生产工序转给另一个生产工序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 4.8 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4.9 成品:指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可供销售的产品。 4.10 紧急放行: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发放生产部使用。 5 作业程序 5.1 进料点收、送检:委外/供应厂商交货时仓管直接带供应商将货交至“暂收区”,并需随货附《送货单》,仓库依本公司《物料需求单》之规格、数量点收,核对无误后在供应商《送货单》上盖本公司“暂收专用章”交还送货供应商做暂收动作,填写《来料送检单》转品质部检验。 5.2 进料检验: 5.2.1 IQC接到《来料送检单》后,应于“暂收区”抽取待检物料,并依原材料的相关检验标准、《承认书》或厂商《出货检验报告》等进行抽样检验及相关性能测试。 5.2.2 品保人员于检验时应将结果填写于《IQC日报表》及《来料检验报告》。 A.判定合格,即在进料外包装上贴上“合格”标签,并在《来料送检单》上签字转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B.若判定不合格,开立《材料不良通知书》经过相关部门会签后,根据《材料不良通知书》的决议,退货在进料外包装上贴上“不合格”标签,特采在进料外包装上贴上“特采”标签,并在《来料送检单》及检验报告上注明特采。检验完成后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或退货手续。 5.2.3 正常情况下工作日内当天进料16:00前收到《来料送检单》,当天完成检

制程检验作业流程图

制程检验作业流程

流程图 1.0目的 为保证产品在生产制程中得到有效检验作业,控制制程品质,降低制程返工、报废,提升产品合格率,提高不良出来的时效性,特制定本作业流程。2.0 范围 适用于(备料车间、白身车间、油漆车间、包装车间)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与控制及不良品处理。 3.0 职责 3.1 PMC部:计划课负责生产指令的下达,参与生产异常处理;仓务课负责完成 不良品的回仓分类保管、标识确认及不良品退料的督促工作。 3.2 各生产车间:负责制程产品材料确认,首件产品品质确认及生产过程中的自 检、互检工作。反馈、参与生产异常处理; 3.3品管部:首件产品确认及生产过程中的巡检、完工后检验,反馈、主导或参 与品质异常处理工作,并对数据记录保存、统计、分析、改善,持续改善; 3.4 相关部门:主导或参与品质异常处理及异常分析工作。 4.0 作业程序 4.1 PMC部下发《生产日计划》给各生产车间主管,各生产车间主管根据《生产日 计划》,组织安排操作工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2 各车间组长、技术员准备工装夹具、测量量具、签样等,按样品或

产品工程作业标准书等准备物料进行生产。 备料、白身、总装车间:工装夹具、测量量具、签样、作业指导书、图纸、模具等。 油漆车间:色板、签样、作业指导书、图纸等。 包装车间: 签样、作业指导书、图纸、产品包装示意图、模具等。 4.3组长、技术员对首件先自检,合格报制程检验员对首件进行检验,详细参考 《首件检验控制卡》。 4.4制程检验员全检或按规定频次(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少于6次)及工艺图纸等要 求巡检各工序制程品质状况,巡检要有相关侧重点,填写巡检记录,若不符 图纸和工艺要求,则知会操作员异常状况;当生产操作工自检发现不良现象 时及时隔离和标识;当产生不良品超标时,发现人即时通知本组组长 到现场确认,组长到现场确认后,按《生产异常提报控制卡》进行操 作,必要时组长填写《品质异常报告和处理单》交责任单位处理(来 料引起的不良交品管部处理;制程引起的不良交本部车间主管处 理)。现场品质组长监督执行情况和跟进结果。 4.5操作工确认品质没有异常的,通知制程检验员进行全检或抽检.制程检验员 按照图纸上要求及抽样标准进行全检或抽检,检验合格正常转入下一工序,并贴上合格标贴同时在交接单上签名承认.若不符规格要求,则要求生产操作者返工,暂停转序,即时通知本组组长到现场确认,组长到现场确认后,按《生产异常提报控制卡》进行操作,必要时组长填写《品质异常报告和处理单》交责任单位处理(来料引起的不良交品管部处理;制程引起的不良交本部车间主管处理)。现场品质组长监督执行情况和跟进结果。 4.6相关人员收到异常提报的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收到现场组长或 品管填写的《品质异常报告和处理单》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来料引起的不良交品管部处理;制程引起的不良交本部车间主管处理)。现场品质组长和生产主管监督执行情况并结果跟进。

制程品质控制程序

制程品质控制程序 1.目的 1.1规范生产制程的品质控制,确保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1.2提高制程品质控制能力,预防不良品的产生,避免不良品流入下工序、入库、销售,确保制程品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从配料到成品入库各工序的制程品质控制。 3.职责 3.1品质部: 制程依据检验规范及技术要求对首件产品进行检验确认,制程中产品的巡检和完工转序/入库产品的抽检,并完成相应的检验记录;负责制程品质异常反馈与跟进和专项质量改进的跟进和验证,负责制程质量的统计分析;在发生重大质量异常时,有要求停产的权力;组织制程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臵,负责制程检验规范及工艺规范/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相关技术文件的制定;对制程品质异常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2 生产部(生产车间) 负责制程产品的自检、互检,巡检协同质检部做好首件检验工作;负责转序/入库半成品/成品的整理报检;负责制程异常反馈,在质检部及技术部的指导下完成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工作及其它专项质量改进工作。负责制程设备、工装的调校和维修保养,确保制程设备、工装满足要求。负责在质量改进活动中的设备性能及操作方法的改进。 3.3供应部 负责制程不良原材料退货及反馈供方。 3.4技术部 负责对生产现场使用的产品图样、工艺文件进行有效控制,负责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策划、工艺改进,负责所有产品的工艺图纸、作业指导、工艺文件的编制与提供; 4.制程 4.1 生产准备 4.1.1生产状态整备,当首次量产、异常停机后再次生产、产品转换时,应对生产计划、材料状况、技术文件、设备特性、工装情况等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均符合要求后才可开始作业。 4.1.2前臵检验(互检)。作业人员应对转入的物料与工件进行抽检,确认流入本工序的工件

IPQC制程检验规范标准

IPQC制程检验规 文件编号: ST-WI-QA-030 版次: A0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文件修订记录 页码修订版次修订人修订容概要修订日期- A0 胡广华首版发行2013.6.18 会签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营业部研发部工程部计划部/ / / / / / 采购部生产部品管部仓储部DCC SMT / / / / 财务部 / 分发对象□总经理□管理者代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营业部□研发部□工程部□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品管部□仓储部□DCC □SMT □财务部

1 产品防护静电环佩戴方法 检验各人员静电 环佩戴是否贴紧 手腕,不符合要求 给予纠正贴紧手 腕。 √ 静电环功 能 静电环合格:检测 时“GOOD”绿色 指示灯亮。√ 2 产品验证首件 外观 产品外观无脏污、 异物,FPC无褶 皱、变形、破损。 镜头部位无漏胶、 错位、破损现象。 背胶无贴错位、错 贴型号,保护膜贴 紧、贴正。 目视√功能 标准测试条件下 无出现:无图、鬼 影、暗角、色点、 亮点、偏色、花屏、 竖线且清晰达到 要求标准。 光箱√ 环保要求RoHS要求目视√ 常规实验 用1㎏的力度做 镜头Holder与 FPC的粘合度,无 脱落现象,用扭力 计测试镜头(胶干 后)扭力大于 0.2kgf.cm。 拉力 计 扭力 计 √ 3 外观分板毛边要求 FPCA/PCBA毛边 ≤1㎜ 目视 卡尺 √ 外观要求 FPCA(PCBA)无变 形,撕裂,变色, 损伤,丝印缺失等 情况。 目视√ 序号作业性质检验流程检验项目检验标准的要求 检验 工具 缺限等级 图片 CR MA MI 清洁 感光区 感光区清晰、无异 物、杂质。 TV 显微 镜 √ 静电环检验指示图 分板指示图 产品组装指示图 扭力试验图 分板图

制程质量控制

制程质量管理 1.0目的 为确保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的一致性,并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异常状况加以预防和改善,使产品质量能符合规定要求。 2.0适用范围 金石信诚所有制造流程中的作业及检验控制。 3.0定义及术语 4.0职责 4.1生产部:产品生产过程中自检、互检; 4.2品管部:制订检验标准,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检验控制; 4.3技术部:提供检验规范,样板及图纸,制定工艺流程和工序作业指导书。; 5.0作业细则 5.1 车间物料员根据《生产任务单》及《订单物料需求表》开具《领料单》到仓库领取生产物料; 5.2所领生产物料或生产线暂存物料皆为质检员检验合格的物料; 5.3生产主管、组长及相关人员要检查所领物料的正确性及合格性; 5.4在正式投入生产前,需做工序首件检验,巡检员要协助生产作业人员依规定做工序首件检验,并填写《首件确认单》,确定无误后方可生产; 5.5生产过程中,生产作业人员必须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在生产产品做自行检验、对从上道工序流入本工序的产品做好互检,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下一道工序,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5.7生产作业人员应参照各种产品的订单要求,检验标准或样板等在生产主管的指导下执行检验,并作好记录; 5.8质检员在制程过程中对在制品、半成品进行抽检,并记录《制程检验报告》。 5.9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异常现象,生产作业人员应及时反馈给组长或主管,以便及时纠正及改进; 5.10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质量异常、批量性质量异常情况,质检员有权暂停生产,记录《制程异常处理报告》并督促生产人员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与改进后才能继续生产; 5.11异常情况由机器设备、模具等造成的,机器设备维修后,要重新进行工序首件检验; 5.12生产现场需标识明确,区分开待检、已检、已洗板、未洗板、合格、不合格、报废品并做好标识,生产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合格品,需立即做好标识,和其他产品区分开摆放。 5.13 洗板时,根据所用锡丝、锡膏、电路板和器件特性选用水洗或者洗板水,洗板时需清理干净焊锡残留,确保清晰后的电路板干净无污渍,无发白等现象,发现质量问题需及时反馈; 5.14产品在包装时,生产作业人员按要求进行包装,注意产品是否与客户一致、数量、型号是否一致,于包装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需及时反馈; 5.15生产好的产品由质检员做入库前检验,并填写相关检查记录及《成品检验报告》;

制程检验作业流程

制程检验作业流程 流程图

1.0目的 为保证产品在生产制程中得到有效检验作业,控制制程品质,降低制程返工、报废,提升产品合格率,提高不良出来的时效性,特制定本作业流程。2.0 范围 适用于(备料车间、白身车间、油漆车间、包装车间)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与控制及不良品处理。 3.0职责 3.1 PMC部:计划课负责生产指令的下达,参与生产异常处理;仓务课负责完成 不良品的回仓分类保管、标识确认及不良品退料的督促工作。 3.2 各生产车间:负责制程产品材料确认,首件产品品质确认及生产过程中的自 检、互检工作。反馈、参与生产异常处理; 3.3品管部:首件产品确认及生产过程中的巡检、完工后检验,反馈、主导或参 与品质异常处理工作,并对数据记录保存、统计、分析、改善,持续改善; 3.4 相关部门:主导或参与品质异常处理及异常分析工作。 4.0作业程序 4.1 PMC部下发《生产日计划》给各生产车间主管,各生产车间主管根据《生产 日计划》,组织安排操作工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2 各车间组长、技术员准备工装夹具、测量量具、签样等,按样品或 产品工程作业标准书等准备物料进行生产。 备料、白身、总装车间:工装夹具、测量量具、签样、作业指导书、图纸、模具等。 油漆车间:色板、签样、作业指导书、图纸等。 包装车间: 签样、作业指导书、图纸、产品包装示意图、模具等。 4.3组长、技术员对首件先自检,合格报制程检验员对首件进行检验,详细参考 《首件检验控制卡》。 4.4制程检验员全检或按规定频次(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少于6次)及工艺图纸等要 求巡检各工序制程品质状况,巡检要有相关侧重点,填写巡检记录,若不符 图纸和工艺要求,则知会操作员异常状况;当生产操作工自检发现不良现象

制程检验控制程序

1目的 规范本公司品管部IPQC检验操作规范,为IPQC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作业依据. 使产品制程品质处于受控状态,降低不良品的产生,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及满足顾客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欧卡特科技品质部,制程巡检人员对制程的检测和监控;适用公司所有产品之制程. 3职责和权限 3.1 品质部技术员负责制定制程检验规范,指导IPQC巡检。 3.2 工厂品质部IPQC按检验规范对制程检测和监控。 4控制流程图

5内容及要求 5.1 生产条件进行确认:IPQC生产前对原料、机器、作业指导资料等进行确认。 5.1.1检查上线的物料有无正确的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生产物料投产上线前须通 知IPQC确认该物料无误后方可进行生产; 5.1.2检查生产设备、工装夹具状态是否正常; 5.1.3检查各重要生产工序(位)有无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1.4确认生产作业人员是否能按相应作业指导书正确操作; 5.2 首件检验: 5.2.1首件检查的执行时机:停机\线后的重新开机\线,更换产品、仪器调修,更 换原材料,调整作业工艺和作业方法。批量小于20PCS可不进行首件。 5.2.2批量生产前,生产单位自检三件合格产品,由生产主管先确认合格;再递交 首件给品质部IPQC进行确认首件合格方可批量生产。 5.2.3初次生产的产品,首件必需由工程负责人、品质主管共同确认方可批量生产。 5.2.4首件不合格时,由IPQC人员通知生产,生产组长需组织人员分析原因,采取 改善措施后再行加工并再次作首件确认。如此直到合格。 首件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由生产主管和品质主管审核。 5.3 工序抽检 5.3.1生产单位于生产过程中,应对产品逐一进行自主检查,在自主检查时需依《不 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处理,并交维修员进行维修处理。 5.3.2 IPQC依据产品资料于每批生产算起,应至少每隔1小时对各工序进行外观、 结构、仪表精准度等项目进行巡回检查。 5.4 过程巡检 5.4.1IPQC依《制程检验记录报表》中各工序检验项目分别巡回检查;工序检验项目 为重点检验项目,IPQC巡检还包括现场6S、生产流程、作业方法步骤所有控制点及其检查结果均可记录于《制程检验记录报表》内,并每日呈报。 5.4.2生产过程中因人员、治工具变更时需确保操作人员很了解作业要求同时对现场 一些独立人员,IPQC需作重点监控,增加巡检密度由1小时变更为不定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