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抑郁症方法

针灸治疗抑郁症方法

针灸治疗抑郁症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针灸治疗抑郁症方法

导语:抑郁症是现在很常见疾病,这类疾病产生的人数比较多,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比较都,常见就是药物和心理治疗,这些的治疗方式对缓解患者疾病有很

抑郁症是现在很常见疾病,这类疾病产生的人数比较多,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比较都,常见就是药物和心理治疗,这些的治疗方式对缓解患者疾病有很好帮助,不过在对这些方法使用上,都是要长期进行,这样使得患者疾病不会在继续发展,那针灸治疗抑郁症怎么样呢,也是很不错的。

针灸治疗抑郁症方法:

针灸治病具有应用广泛、疗效确定的特点,因此对抑郁症及其伴发的或继发的躯体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但是,针灸治病也要以患者的症状结合舌象、脉象等,经过辨证才能决定治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这些脏腑的状况进行辨证,再进一步确立治疗方案。依据对抑郁症的治疗和疗效分析,我们总结分析得出两组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穴位。

穴位: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应用这组穴位的理由是,抑郁症波及的脏腑是心、肝、脾、肺、肾,并由于抑郁症多是情志不畅导致的气血瘀阻,从而伴有瘀的证候。

膈俞是血的会穴,用之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选用五脏俞会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作用,而使五脏气机调和,脏腑功能逐渐趋于正常。

穴位:神庭、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如果患者的情绪不稳或低沉郁闷,可加合谷、太冲穴;如果患者感到腹中有气上下窜动或腹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丁元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古代没有抑郁症之名,但从历代文献中可以见到许多与本病临床表现近似的描述,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种疾病及其证候与抑郁症有诸多相似之处,故相关内容散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等病证的记载之中。当代医家则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实践。 一、当代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一)疏肝解郁法气郁为诸郁之始,治郁先治气,调气先疏肝。多数学者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基本方法,从肝论治抑郁症,常用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二)理气化痰开郁法用于痰浊郁闭,清窍蒙蔽之老年人抑郁症。涤痰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涤痰开窍;常用方剂如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热证用温胆汤。 (三)补肾疏肝法乙癸同源,肝肾互生。肾虚肝郁证,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解郁,以标本兼治,常用方剂如滋水清肝饮。 (四)宣阳开郁法阳气不达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指出对抑郁症的治疗当以调和营卫、宣阳开郁为基本方法,同时配伍和营、调神之法,使营卫调和、阳气宣达从而诸证或可愈。治疗抑郁症应重视温通阳气和温补阳气,肝脾之阳气虚弱,其功能渐衰,因阳气虚衰,肝用不强,气不摄血,肝血失调,肝阳虚弱,肝气的激发动力不足,疏泄无力,不能条达气机,抑郁诸症势必加重,此时非温通、温补不能宣达。 (五)调气和中法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失调,升降失司,运化无力,从而产生气郁、痰阻等病理因素以及气血不足的病机变化;此外,土壅木郁,肝气不舒,治疗应当调气和中,畅利中焦气机,振奋阳气,用《温病条辨》桂枝半夏汤加减。 (六)利肺治肝法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季是抑郁症好发或加重的时间。肺合皮毛,肝主疏泄,五脏以肺应秋,肺属金,金能制木,有学者介绍临床用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的麻黄汤加减调治肝气郁结所致抑郁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指出解表宽中法适用于由外邪而致的气机郁闭,情志郁结病。 简而言之,当代医家大多将抑郁症等同于郁证,因而,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归于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发生肝气乘脾、肝损及肾,气滞痰凝、血瘀,因实致虚等病机变化;治疗则以疏肝解郁为中心。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小柴胡汤以及甘麦大枣汤等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常用方剂。 二、关于抑郁症的治疗 (一)宣阳开郁是抑郁症证治关键“阳郁神颓”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神形兼病,神病为主,是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抑郁症临床表现虽然复杂,不出神形兼病之范围,并且主要表现为功能活动呈现出抑制性的变化,其中神机颓废是其特征性的改变。而阳气郁痹,生发异常是抑郁症之病机核心。阳气郁痹,则生发之机抑遏,表现为功能活动减弱。功能活动减弱的特征是昼不能精,且至夜则不能寐。进而提出畅达阳气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方法,通过畅达阳气以求达到舒畅气机,鼓舞脏腑气化,振奋神机,宁神定志之目的。心为阳中之太阳,主血脉,藏神明,又为人身精神心理活动之总司。因此,通阳可以治心,治心可以调神。 (二)抑郁症证治以《内经》阳气理论为指导,应用经方治疗抑郁症。在《内经》阳气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抑郁症发病原理,创立宣阳开郁,振奋神机之证治大法,形成抑郁症证治的基本思路。 1.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痛无定处,纳呆少寐,脘闷嗳气,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持续反复发作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同时可伴有食欲和性欲减退、言语动作减少、易疲劳、失眠、头晕、头痛等躯体症状。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抑郁症取得明显进展,总结如下。 辨证分型:现代研究获得突破 证候是中医辨证治疗的根本和基础,有关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也在不断展开,有望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新证据。 肾虚肝郁证:肾一精亏一阳虚一气虚一肝一气郁(滞);肝郁脾虚证:气郁(滞)—肝一气虚一脾;脾肾两虚证:肾一精亏一阳虚一气虚一脾;心肾不交证:肾一精亏一阴虚一火热一心;气血两虚证:气虚一血虚;痰瘀互结证:血瘀一痰湿;气虚血瘀证:气虚一阳虚一血瘀;心肝火旺证:心一火热一肝。 辨证论治:抑郁症治疗重要策略 中医治疗抑郁症自拟方多以疏肝解郁为主,包括传统方

剂、疏肝解郁方剂与健脾养心安神方剂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失眠,胸闷,胀满,不思饮食,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弦。辨证: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情志刺激,使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5g,香附10g,川芎10g,郁金10g,青皮10g,琥珀3g(冲服),甘草3g。 痰气郁结: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滞,心烦不寐或多虑多疑,烦与人言或独居屋中,不愿外出,生活懒散,不思饮食,大便溏软,舌苔白腻或浊腻,脉象弦滑或滑数,或濡滑。辨证: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肝气被郁,脾失健运而生痰浊。方药为顺气导痰汤加减:木香10g,郁金10g,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10g,茯苓10g,香附10g,菖蒲10g,厚朴10g,佛手10g,甘草3g。 气虚痰结: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者呆若木鸡,目瞪如愚,傻笑自语,被动行事,灵机混乱,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尿清,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象细滑或细弱。辨证:得病日久,正气亏虚,脾运化无力而痰浊益甚、痰结日深、心

2010版美国抑郁症治疗指南要点介绍

2010版美国抑郁症治疗指南要点介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赵靖平 2010年10月,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PA)发布了第3版抑郁症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10 APA 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指南(第三版)],这是继2000年第2版抑郁症治疗指南发布后十年来的再次更新,通过搜集MEDLINE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发表在PubMed的文献及在Cochrane系统数据库搜集的168篇荟萃分析,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最新的循证证据和治疗观念。2010版指南对抑郁症的治疗提出了10条建议,分别为:(1)确定治疗方案并坚持治疗; (2)全面的精神病学评估(病史、症状等);(3)评估患者的安全性(如自杀风险); (4)建立适当的治疗环境;(5)评估功能损害和生活质量;(6)与其他专科医生协调患者的治疗方案;(7)监控患者的精神状态;(8)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9)强化治疗;(10)提供患者及家庭教育。2010版指南在第2版8项建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其他专科医生协调患者治疗方案”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2个建议,而且对每项建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南的篇幅由第2版的78页增加为第3版的152页。2010版指南分为A、B、C 3个部分,A部分为“治疗推荐”;B部分为“资料背景及利用的证据信息”,提供抑郁症的主要概述及流行病学等;C部分为“将来研究需求”。以下主要对A部分进行介绍,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精神病学评估 1.抑郁症的完整诊断评估应包含:(1)当前疾病的病史和症状;(2)精神疾病史:包括躁狂症状、既往和目前的治疗(药物持续时间和剂量)、对治疗的反应;(3)全科医疗史;(4)药品使用史,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其他保健品;(5)物质使用史和物质使用障碍治疗史;(6)个人史(例如心理发展、对生活变化的反应、重要生活事件);(7)社会、职业和家族史;(8)精神检查;(9)躯体检查(由精神科医生或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进行);( 10)诊断试验,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全科医学因素。 2.评估患者的安全性:(1)必须对患者的自杀风险进行评估;(2)如果患者表现出自杀或杀人的观念、意图或打算,则需要密切监控;(3)如果自杀风险显著,应住院治疗。 二、建立适当的治疗环境 1.决定最大可能地保障安全、促进患者改善、最少限制的治疗环境。 2.考虑患者如下情况:(1)临床情况,包括症状严重程度、并发的精神科或全科医学情况和功能水平;(2)可利用的支持系统;(3)适当地照料自己、向精神

中医治疗狂躁型抑郁症

中医治疗狂躁型抑郁症 狂躁型抑郁症患者比一般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更加得悲 观厌世、自残自杀,所以家属应给与特别关照和护理。如果对狂躁型抑郁症的治疗还想更多了解,随时咨询心理医生。躁狂抑郁症,又称循环性精神病,简称躁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病之一。躁狂抑郁症在中医中属于不同的病证。躁狂型相当于中医学的“烦躁”、“狂证”,抑郁型则属于“郁证”、“癫证” 范畴。 狂躁型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的一种,但它和一般的抑郁症又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所以对于它的治疗也和一般的抑郁症不同,中医在治疗狂躁型抑郁症上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狂躁型抑郁症的中药偏方。 狂躁型抑郁症的两个中药偏方1、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汤(柴胡疏肝汤和生化汤加减),适用于经前期狂躁型抑郁症。药方:柴胡10g,川芎10g,枳壳10g,当归10g,赤芍10g,桃 仁10g,红花6g,香附6g,郁金6g,延胡索6g,三棱6g,莪术6g,甘草4g,益母草20g。 2、龙麦安神汤,适用于产后狂躁型抑郁症。药方:生龙齿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磁石30g(先煎),朱砂lg(冲服),茯苓20g,淮小麦30g,炙甘草12g,大枣7个,白芍30g,丹参15g。

中医中药治疗躁狂抑郁症的食疗方: 百合捞莲子:组成:水发百合100克,莲子50克,水发黄花菜数根,冰糖适量。用法:将发好的百合和黄花莱用水洗净,莲子去皮、去心洗净,同放入大汤碗内,汤碗内放人适量清水,上笼用武火蒸熟,放人冰糖再蒸片刻即成。功效:清心除烦,安神宁志。主治:躁狂抑郁症,情志抑郁,神态痴呆,不思饮食,多梦易惊。 猪肉苦瓜丝:组成:苦瓜300克,瘦猪肉150克。用法:苦瓜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弃苦味汤。瘦猪肉切片,油煸后,和苦瓜丝同炒,加调味食用。功效:泻肝降火。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高涨,烦躁性急,易打人毁物,面红目赤。 杞叶炒猪心:组成:猪心1个,枸杞叶150~200克。用法:猪心洗净切丁,用花生油按常法与枸杞叶炒熟佐餐。功效:补气血,益心肾。主治:躁狂抑郁症,性情烦躁,精神不宁,多言善惊,睡眠欠佳。 莲心大枣汤:组成:莲心3克,大枣10枚。用法:莲心研末与大枣共同煎汤,每日1次,饭后服。功效: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焦虑,烦躁不安,打人骂人,脾气暴躁。 躁郁症有新解中研院生医所特聘研究员科学博士郑泰安及 研究团队15日公布,发现亚洲血统躁郁症者体内第三对染色体上,谷胺酸脱羧酶样蛋白(GADL1)基因,有3个变异

秘诀-中医治疗焦虑抑郁

秘诀-中医治疗焦虑抑郁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 中医药治疗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老年抑郁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医以辨证论治为特色,治病求本,通过探究病因病机,确定脏腑邪正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又分为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中药复方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研究,RSHWHO渡氧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消除疲劳,起到舒心、放松,能让人更好的进入精神愉悦状态,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又可以解 消疲劳、降低血压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银杏叶中的提取物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具备神经保护作用,有效地改善中枢神经的能量代谢,从而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能力;柴胡中提取出的柴胡皂苷,能明显提高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达到防治应激损伤与抗抑郁的效果;合欢花成分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和保护海马神经元等有关;甘草总黄酮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可能与其具有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和保护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关。除此之外,连翘、郁金、远志、酸枣仁、五味子等中药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抑郁药理作用。由此可见单味中药对老年抑郁症效果明显,但是中药对老年抑郁症治疗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甚少,这些还需进一步验证及探讨。 中药复方治疗: 用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治疗老年抑郁症,发现其疗效甚佳。多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豁痰开窍为治疗原则,临证常选百合地黄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归脾汤、龙胆泻肝汤等,另外还配合针刺穴位、脐疗膏贴敷、电磁波照射、舌针等方法,通过经络循行和对症治疗到达相应的脏腑,进而达到从根本上医治的目的。“壮命火以消阴翳”治疗大法,临证治疗老年抑郁症善用人参、淫羊藿、附子等补肾阳、壮命火以消阴翳。运用补肾活血汤联合中医情志疗法治疗老年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疗效显著。越鞠升降汤治疗老年抑郁症,不仅在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还显著改善了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不适等症状。用正心汤加减对4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不仅疗效较好,并且发现药物耐受性较佳。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抑郁症30例,总有效率达到86.0%。运用益肾舒郁汤治疗老年抑郁症102例,有效率为71.57%,相比西药组出现的躯体疲乏、口干、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面部,呈单一或多个斑丘疹,少数为全身皮肤风团,因此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以速发型过敏反应多见,常常发生与用药后5-30min 左右。导致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生产工艺的原因:双黄连注射剂是中成药物,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一些大分子物质容易引起血管刺激反应,也可引起不良反应。(2)个体差异:双黄连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对应有哮喘史和过敏体质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双黄连或者在严密观察的情况下使用,并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抢救。(3)不合理用药:双黄连等常用中药注射剂不仅仅只在中医院使用,而且在西医院也被广泛应用,而西医师往往,而双黄连注射液是“风寒感冒者忌用、脾胃虚寒者慎用”的然而在临床上西医只是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进行应用,无法进行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因此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减少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加改善生产工艺,临床用药时应当充分对患者的病情及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对有哮喘和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当 避免或者严密观察下进行用药,用药早期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不良反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任经天,昊哗,颜敏,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4):188-198[2]王风华,李春梅,李建忠.双黄连注射剂128例不良反应文 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12(2):65[3]张跃文,时莉锋,李建平.111例双黄连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2):100[4]吕本强,杨常成,张贞良,等.双黄连粉针剂化学成分进一步 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25(3):225-227[5]吴建军,刘贵育,陈贵海,等.双黄连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小 鼠肝组织病毒DNA 载量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 (5):621-624 (收稿日期:2013-03-01 编辑:李海洋)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 曹燕,徐世芬 (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摘要]本文就近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总结。认为针 灸在干预抑郁大鼠行为学方面效果显著,其机制研究主要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内分泌障碍、神经营养和神经再生功能失调、海马神经元改变、细胞信号传导和免疫功能改变等方面进行,旨在为针灸干预抑郁症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抑郁症;针灸;机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951X (2013)04-0083-03 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for Depression CAO Yan,XU Shi-fen(Corresponding Author)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CM,Shanghai 20007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Chinese databases about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in recent 10years.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on behavior of depression rats has significant effect.The main re -searches on acupuncture mechanism are from brain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and their receptors,neuroendocrine disorders,neurotrophy and neuranagenesis disorder,hippocampal neurons changes,cell signaling and immune function changes.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Key words] Depression;Acupuncture;Mechanism;Overview 抑郁症是一类情感障碍或心理障碍的疾病,是一组发病与生物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临床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主要症状的心境障碍[1]。它是一种患病率高、复发率高及自杀率高的精神疾病,由此导致的经济负担也很重,因此被称为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课题(10ZR142880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3107120013);国家自然基金(81102636) 83

中医方剂治疗抑郁症浅析(一)

中医方剂治疗抑郁症浅析(一) 摘要:中医方剂治疗抑郁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临床治疗该病处方用药灵活多样,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然而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剂散在于众多的中医药古籍中,没有自成体系,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古代主要医学著作和著名医家治疗抑郁症的方剂,初步浅析中医方剂治疗抑郁症的选方特点,力图探索和揭示中医治疗抑郁症方剂的科学内涵,以期丰富中医方剂学的相关学术内容,提高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综合治疗效果。为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抑郁症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抑郁症;经方;治疗代写论文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并没有相应的病名,但依据临床症状、发病转归等,本病归属在中医的“郁证”范畴中。祖国医学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病变的相互关系和症状特点,发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临床选方用药灵活多样,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浅析如下。 1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抑郁症在祖国医学中,属“情志疾病”中的“郁证”。“郁”的提出源自《内经》。郁证的概念,始由元代医家根据其情志不舒、气机郁结、不得发越等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归纳而定名的,直至明代医家虞博在其所著的《医学正传》中方进一步确认“郁证”的病名及论治。《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

病,因病而郁也。至若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养脏腑气机不和所致情感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中医认为抑郁证的发生,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1]。病理上总不离气、血、痰、火、食、湿六郁。情感因素与脏腑功能、气血津液输化相互影响,郁证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张伯臾2]认为肝气郁结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最根本原因。韩毳等3]认为,人的肝脏犹如春升之气,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所以《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郁遏,郁则经气逆”。印会河4]认为抑郁责之于心,心主神明正常时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异常则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健忘等。张俭5]认为抑郁责之于脾,脾胃居中焦,主受纳运化升清降浊,抑郁不舒,则气机升降出入紊乱,运化失调,致郁闷悲观,表情淡漠,行动迟缓,纳呆消瘦等。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有所发展并逐渐引起重视。 2中医治疗抑郁症的选方用药 历代医家对抑郁症的施治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强调和重视人的整体观,采用整体调理的方法。施与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开郁、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理气活血、理气导滞、理气安神等多种方法,运用越鞠丸、逍遥散、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归脾汤、黄连温胆汤等众多疏理气机的药物和方剂。 《内经》中虽然没有具体地提出治疗该证的方剂和药物,但它揭示了郁证的治疗总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思路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思路 发表时间:2017-11-27T16:07:03.1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王春林 [导读] 针对抑郁症的针灸医治研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于更合理的实验设计、研讨思路与方式来更好地解决。 山东临沂兰陵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277700 摘要:目的:总结针灸医治抑郁症在国内外的临床与机理研讨,进一步探讨研讨思路。方式: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探讨抑郁症医治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针刺医治抑郁症的疗效得到了证实。随着各种先进研讨技术的引进,针灸医治抑郁症的机理也在多方面进行研讨。结论:针对抑郁症的针灸医治研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于更合理的实验设计、研讨思路与方式来更好地解决,获得针灸医治抑郁症的优势,以获得更多的认同。 关键词:针灸;抑郁症;临床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以持续的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1]。近年来,针灸在抑郁症的临床医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疗效得到了肯定。它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本文综述了针灸医治抑郁症的临床思路。 1临床研究 现在,临床针刺医治抑郁症的研讨已在医治抑郁症、针灸与西医结合的方式上进行。针灸医治理念越来越多样化,不仅限于单一的普通丝针针刺疗法,也采用拔火罐、针灸、穴位埋线、耳穴应用压等,并与中西医结合医治,于医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1.1研究对象 大量的研讨都集中在抑郁症病人与中风后抑郁病人身上,现在还没有关于抑郁症病人医治的临床研讨。青春期抑郁是抑郁症的特殊群体,青少年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有关,积极有效的医治能够预防复发,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与生活,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现在还没有关于针灸医治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研讨。由于青少年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抑郁症青少年进行简单有效的医治。 在更年期妇女中,老年妇女产后抑郁与特殊人群对针灸医治的早期诊断、诊断与医治尤其重要,与传统的抑郁症病人针灸医治不相同。针灸除了能够改善低情绪抑郁病状,如女性的激素水平,认知功能、躯体化病状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针灸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具有西医抗抑郁剂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更多的研讨来确定不相同针灸方式的有效性,为特殊人群服务。 有区别的抑郁症的医治策略视不相同的严重程度而定,能够用针灸医治,仅轻度抑郁的中度抑郁,如果针灸医治无效,应配合西医医治,对于重度抑郁症与难治性抑郁症,应该优先考虑抗抑郁医治,针灸能够有辅助医治效果。这是大多数的针灸专家共识,但大多数是针灸临床研讨不清楚的观察疾病的轻重程度,特别是缺乏不相同程度的抑郁症病人的针灸方式。 1.2干预措施 针灸医治抑郁症的临床研讨中,医治简单的针灸或针灸结合西医针灸与拔火罐医治使用得多,取穴方面以神门、三阴交、印堂、百会、合谷、太冲点为多。从中医辩证的角度思考,抑郁是主要脏腑辨证辨证与医治,针灸与中药应该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高抑郁很长时间的疾病,疾病的复发率,针灸结合中药医治应该更有优势,但缺乏临床研讨证据。在针灸医治中,医治方式单一,耳部,后脑,肾俞穴,临床研讨的特殊方式较少,特别是耳穴应用压力医治,易于操作,青少年易于接受,现在缺乏相关的临床研讨。抑郁症可出现大量的躯体化临床表现,而针灸可明显改善躯体化的病状,弥补西医的不足,如多梦、头痛、耳鸣、幻听与重肢体疼痛,腹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在只有针灸医治失眠的临床研讨,需要进一步总结 2 对于抑郁症病人的不相同病状有针灸医治方式。 2.1 干预时间 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性疾病。现在,整个过程的医治都是基于西药的使用。整个医治抑郁症分为急性期医治、固结期与养护医治。现在尚无针刺医治抑郁症干预时间的报道,针灸医治的时间,针灸医治的时间长短,在不相同时期应采取不相同的针灸方式,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讨。 2.2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抑郁预防指南指出,抑郁症医治的目标是(1)提高抑郁症显示效率与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病率与自杀率,彻底消除临床病状,减少复发的风险(2)提高生存的质量,恢复社会功能(3),以防止复发。现在大量的临床研讨证实针灸医治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睡眠障碍,焦虑、认知障碍病人的病状,滞后,体重变化,等等。针灸除了能够改善抑郁症的病状,尤其是对睡眠、饮食、大陆等躯体化病状有良好疗效,通过改善病人的病状能够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这是中医针灸的优势。此外,针灸医治抑郁症的临床研讨,观察周期短,病人的长期随访,在未来临床研讨,观察病人的复发率确切疗效。来针灸医治抑郁症。 3讨论 方式采用针刺疗法、针灸疗法等多种疗法,对抑郁症的针灸医治效果越好,医治方式越多。而医治选择不统一,过于分散,以辨证论治与临床经验选择针穴。由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复发率高,但大多数临床研讨没有后续记录,以确定针灸医治的持续时间及其远期效果。有许多亚型抑郁症,在临床研讨中对抑郁症的针灸医治几乎没有观察到针灸对不相同程度的抑郁症病人的医治作用,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参与针灸医治效果最好。虽然针灸在医治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得到了客观的肯定,但其医治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神经影像学广泛应用于针刺研讨的中枢机理,一些学者对抑郁症病人区域脑血流(rCBF)进行了SPECT测量,观察脑血管病人抑郁的调节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局灶性缺血。结果显示,在抑郁症病人的某些部位,脑血流量减少,局部脑血流恢复正常。因此,笔者认为,神经影像学技术能够与针刺疗法相结合,更客观地反映针刺医治抑郁症的中枢机理。针灸医治抑郁症的作用机理也从多个目标的研讨,但是大多数以动物实验为主,由于抑郁症病人在临床抑郁症动物模型显示病状很难准确,与动物在心理与新陈代谢,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应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探索其作用机理,合理的动物实验扩展临床研讨,针灸医治抑郁症的有效性的机理提供更多的依据。 结论 现在,我国抑郁症医治的临床研讨尚不明确,干预措施过于简单,疗效评价指标简单,研讨质量较低。这些问题的发现为针灸临床研

中药治抑郁症

中药治抑郁症,中药治疗抑郁症的复方确实是一种比较有效而且对患者的危害也是最低的,其实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很多的方法,但是有很多的方法都不适合现在的人使用,而要去治疗也是中药最为显著,我们一起看一下关于中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精神类疾病,病程比较长、治愈相对来说会有些困难,需要一个时间段的治疗过程,西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大,长期用要对机体会有依赖性和耐药性,对大脑也会有抑制作用,建议选择行为认知和心理疏导综合治疗,中药辨证论治还可以安神养心、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走出抑郁症的阴影 抑郁症病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对抑郁症的诊治同样也是如此。中医对抑郁症首先要辨明虚实,然后分别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 抑郁症的实证常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和痰气郁结数种。 1、肝气郁结者,证见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脉多弦细。其治宜以疏肝理气为主,可选用四逆散治之。 方药及用法:炙甘草、炙枳实、柴胡、白芍药各3克粉碎为末,白开水调服,每天1剂,分3次服下。 方中柴胡散热解表,疏肝解郁;白芍药平肝潜阳,养血敛阴,缓急止痛;枳实破气消积,消痰除痞,可泻脾气之壅气而调中焦之运化;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又可调和诸药。此方能收透解郁热和疏肝理气之功。 2、气郁化火上逆者,证见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咽干,苔黄舌红,脉多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可选用加味逍遥散。 方药及用法: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白芍、柴胡各6克,栀子、牡丹皮各3克。每天1剂,水煎服。 方中当归补血养血,活血止痛;白术补脾益气,健脾燥湿;茯苓健脾补中,宁心安神;栀子清热除烦,泻火凉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淤;柴胡、白芍药、甘草功效已如上述。此方能清肝泻火,顺气解郁。 3、痰气郁结者,证见咽中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治宜利气化痰,可选用半夏厚朴汤等方。 方药及用法:半夏、厚朴各10克,茯苓、生姜各15克,紫苏叶6克。每天1剂,水煎服。方中半夏燥湿去痰,降逆止呕,消痞散节;厚朴燥湿行气,化痰降逆;茯苓宁心安神;生姜温胃止呕,温肺止咳;紫苏叶理气宽中,善理脾胃之气。诸药互相配合,其利气化痰和宽中解郁之功更著。 抑郁症的虚证通常可分为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两大类。 1、久郁伤神者,证见精神恍惚,悲忧善哭,疲乏无力,治宜养心安神,可选用加味干麦大枣汤。 方药及用法: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酸枣仁15克,远志、香附、柴胡、郁金、香橼皮各10克。每天1剂,水煎服。方中大枣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小麦、酸枣仁、远志皆能养心安神,又可益阴敛汗,祛痰利窍;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止痛;郁金行气活血,凉血清心;香橼皮能理气健脾化痰,柴胡可疏肝解郁。此方能养心安神,且有安眠作用,其疗效较为显著,药物可随证加减。

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 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 前言 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编写《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已完成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老年期痴呆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它们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规定的重点疾病。 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旧称躁狂抑郁症),无疑是目前我国精神科服务的重点,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专科服务的重点病种。抑郁障碍,则包括一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患病率相当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上三类精神疾病,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造成主要劳动力年龄段(15~45岁)的十大主要致病病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将为今后一段时期中,致残率增长最快的精神障碍。ADHD(旧称多动症),则为儿童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本《指南》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国际精神药物治疗规程委员会(IPAP)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也多次提出咨询建议。在格式方面则参照卫生部和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本《指南》的指导思想之一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和ADHD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措施。合适的精神药物治疗对上述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偏废心理社会干预。老年期痴呆虽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但在干预方面,社会心理干预仍占重要地位。 本《指南》的另一指导思想是上述各类精神障碍,都呈慢性或慢性发作性过程,因而需要全病程防治。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在《指南》的编写中,还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与我国情况相应的卫生经济学原则。 《指南》的读者主要是在第一线服务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包括专科医师、通科医师、综合医院心理科医师、临床社工师以及精神卫生管理人员。 本《指南》的起草委员会,包括来自全国各省市的50余名精神科临床及精神卫生预防管理的专家。老年期痴呆部分,还邀请神经科和老年科专家,参与编写和审稿。 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试行本,于2003年9月推出。承全国同道在试行中,提出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成为本《指南》修改和定稿的重要参考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竭诚期望大家在本《指南》的实施中,继续批评指正,使《指南》日臻完善。 张明园舒良 2006年9月 1抑郁障碍的概念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心因性抑郁症、脑或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伴发抑郁、精神病后抑郁等。 抑郁症至少有l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此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 2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2.1 国际抑郁障碍流行病学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由于抑郁症诊断概念及分类上的意见分歧,特别是早期的研究未将单相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分开,故所报道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数字相差甚远。198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在流行病学责任区

抑郁症的中草药有哪些

抑郁症的中草药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抑郁症的中草药有哪些*二、抑郁症的症状*三、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的中草药有哪些1、抑郁症的中草药有哪些 1.1、浮小麦30克,酸枣仁15克,远志、香附、柴胡、郁金、香橼皮、炙甘草各10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5天为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见效。 1.2、柴胡、白芍、合欢花各15克,郁金、川芎、栀子各10克,香附12克,豆豉30克,青皮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一般服药10剂左右。 2、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3、抑郁症的预防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

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抑郁症的症状 情绪低落、思维障碍、意志行为降低,习惯称“三低”症状,其中情绪低落最为重要。典型症状可见有早晚变动,具有晨重夜轻的变化。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在情绪低落的背景上,患者的自我评价往往降低,感到自己能力低下,不如别人,患者可产生无用、失望或绝望感。部分患者感到生活没有意思,生不如死,容易产生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或自杀身亡。 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兴趣减退,体会不到快乐,行为退缩。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什么都不想做。抑郁症患者往往思维活动减慢、言语活动减少。多数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紧张症状。表现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不断地走动、搓手、无目的动作等。还有一些躯体症状,比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欲低下。由于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责,并感到绝望,因此抑郁症患者很容易产生自杀观念。 抑郁症的治疗

针刺治疗抑郁症述要_马霞.pdf

DOI:10.16367/j.issn.1003-5028.2012.04.068 2012 年 4月河南中医April2012第32卷第4期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2No. 4 针刺治疗抑郁症述要 马霞 (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300222) 摘要: 针刺治疗抑郁症有普通针刺治疗、电针治疗和针药结合治疗。普通针刺即指根据病情采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刺激腧穴进行治疗,为临 床最常用的针刺方法; 电针治疗是对传统针灸方法的发展,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地运用电流刺激可增强和维持针感,提高疗效; 针药 结合即指针刺治疗与抗抑郁药物或中药同时应用。针刺治疗抑郁症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 抑郁症; 普通针刺治疗; 电针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6.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 - 5028( 2012) 04 - 0478 - 0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具有高发病、高致残等特点。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所致的功能残疾将上升至所有疾病种类中的第2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1]。中医具有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尤其是针灸治疗抑郁症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关注。现将近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报道简述如下。 1 普通针刺 普通针刺即指根据病情采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刺激腧, [2] 穴进行治疗为临床最常用的针刺方法。乔胜楠等运用针刺治疗抑郁症32例。主穴取百会、内关、神门。肝气郁结加太冲、期门; 气郁化火加行间、侠溪; 痰气郁结加丰隆、阴陵泉; 心脾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阴虚加太溪、肝俞、肾 俞; 总有效率为93.75%。陈庆等[3]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针刺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 对照组30例口服百忧解,每日10 mg。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 7% 。提示针刺百会、神庭、神 门等穴位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曹雪梅等[4]观察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的疗效。针刺治疗组40例取穴为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神门、三阴交、太冲; 对照组40例口服黛力新。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和疼痛模拟评分( VAS)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 周末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HAMD 评 分、HAMD减分率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2周、 4 周比较 HAMD、VAS 评分、HAMD 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有确切疗效,疗效和西药组相当,起效较西药组快,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罗仁收稿日期: 2011 - 12 - 12 作者简介: 马霞( 1975 - ) ,女,天津人,医学学士,主治医师。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抑郁症的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虽然抑郁症的主要致病机理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因此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复方汤剂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对缓解和消除抑郁症状,同时调理气血,有着双重功效。 中医辨证: (1)辨证论治本病以虚证多见,实证较少,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肝肾。临床首当辨证虚实,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型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 2、气滞血淤主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苔白,脉沉弦。 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 3、心脾两虚主证: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少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主证: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纳呆便溏,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5、阴虚火旺主证:情绪不宁,烦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本证多由于长期思虚太过或是房劳伤肾,导致阴虚火旺,扰乱心神而致。阴虚火旺,心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以情绪不宁,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常用药方: 【方名】逍遥散

抑郁症诊断治疗指南

抑郁症诊断治疗指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至少有10 %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此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另外我们常说的抑郁症,其实是指临床上的重症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人群中有16%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其影响。患抑郁症除了付出严重的感情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代价也是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 发病原因 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为抑郁症目前病因不明,有关假说很多,比较常见公认的病因假设包括: (1)遗传因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2)生化因素: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

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 由于很多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者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使用后,虽然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2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体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说; (3)心理-社会因素: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疾病分类 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根据对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抑郁症可分为轻性抑郁症或者重症抑郁症;根据有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又分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根据之前(间隔至少2个月前)是否有过另1次抑郁发作,抑郁症又分为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 疾病症状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