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商业银行是国内经济进步和商品交易项目的结果。商业银行为公司的生产、发展、再生产以及各种贸易准备货币融资、金融产品和中介业务。其主要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商业银行通过长久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各个国家经济活动中的关键金融服务组织以及分配组织,是各个国家金融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

伴随金融变革的执行以及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体系逐渐突破之前的系统,创建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的中国。之后,伴随银行业务的多样化以及一体化、专业银行逐渐减弱,商业银行也开始步入大众视野。伴随国内经济的进步,专业银行逐渐无法满足目前社会进步的需求。所以,四大国有银行逐渐转变成国有独资类型。所以,我国逐渐产生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重点的健全的银行系统,商业银行是主体,是政策性银行与其余金融组织共同出现。此处,商业银行覆盖与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全有紧密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就是目前商业银行的关键构成方面。商业银行持续进步给银行和国家带来明显的费按。所以,国内外分析组织和政府监管组织需要探究和管控此类风险。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对本身生存和扩展有关键的作用,此外影响国家经济的持续运作和平稳发展。

1.1.2选题意义

信用风险表示借款人无法按时归还贷款且导致借款人亏损的风险。伴随环境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科技的进步,和之前违约风险进行比较,信用风险的含义以及外延持续增加,当代信用风险涵盖交易对手违约以及对风险的放任。信用风险始终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非常关键的方面。最新协议非常关注市场风险以及执行风险,此类风险就是银行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所以,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对其后续平稳运作和综合金融体系的稳定进步有关键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目前比较关键的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维持平稳以及今后发展的重点,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在上述社会经济系统中信用关系以及风险就非常关键。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自由化潮流导致债务规模的增加和各类风险的出现。伴随资本行业的持续进步和银行业竞争的激烈,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评估以及管控就非常关键。

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进行比较,国内市场进步、金融产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并不健全,在我国信用风险的探究主要是定性探究,即便对风险度量的科技理论也在持续创新和变革,例如数据挖掘科技以及混沌观点的使用,我们希望可以全面的刻画出由于违约产生的亏损分布,降低以及预防信贷风险产生的显著亏损,但是我国金融组织和专家对基于计量经济学以及统计探究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分析大部分位于理论层面,在现实中缺少检验,使用并不多,上市企业缺少满足国内现实需要的,可全面监控本身情况以及相关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此外缺少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转移的高效方式,上市企业违约数据库缺少,因此导致信用风险评估是缺少高效完善的参考要求,信用风险度量和管控技术明显落后。所以,怎样掌握国际领先的管理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科技方式,创建完善、高效符合我国上市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以及评估模型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强化国内在上市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时候,也可以为国内信用风

险模型准备依据,其逐渐强化了我国信用系统的现实作用,创建全面的信用管理体制,创建以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Stiglitzand和weiss(2008)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信贷市场上的利率制度以及配给制度具备效果的时候,需要强化信用风险管理。Cosci(2008)在斯蒂格利茨、韦斯以及威廉姆森创建的信用风险模型的前提上创建有关借贷合约中信用风险的最优排查的整体理论模型,对此类风险进开展高效管理。

行业竟争更加激烈,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出现的根源,其他国家也开展了全面的分析。Stiglitz,weiss(2008)的分析指出,借款人最清楚自身所贷款项目全部信息的信用情况,其本身就会对贷款人隐藏重要的牵连本身利益的内容,进而导致借款人道德风险以及信贷逆向挑选,商业银行风险因此出现。

1.2.2国内研究现状

刘芳在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监管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此外对比信用风险模型以及国际银行,指出我国信用风险的监管趋势。

刘芳指出,信用风险主要是数据库相关问题、风险管理效果不显著、科技老旧、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所以,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改善,需要吸收领先的风险管理观点以及文化,创建健全的法人治理构造以及高效的监管体系,可高效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监管实力。张伟的“多银行贷款池组合风险分析”,对目前此类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情况开展探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现实情况以及《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信用风险科技、全球监管要求的差异开展探究。其指出信用业务程序就

是此类管理的关键点,且全面贯彻到管理过程中,顾客信用评估、违约概率检测,风险预估以及预警和银行资产组合探究都是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必须如此才可以完成信用分析转移,完成对信用风险的精准量化以及评价,完成银行对资产信用风险的全面管控。

余学斌,李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讨论》中指出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采用之前的资料,且无法对此后偿债能力开展精准预估;指标以及权重的明确缺少合理性;缺少现金流量的预估;产业探究以及探讨不足。所以其指出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创建领先的风险管理理念、创建合适的信贷管理系统、使用金融衍生产品减少风险、强化信息监管等意见。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信用就是目前独特的保证,因为其是市场交易活动需要全面思考的部分,即便出现一次违约活动也会对债权人利益产生伤害,一般会影响此后签署合约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信用也就是为以后交易的全面完成准备担保。但是上述作用的激发需要依靠市场中各主体信用等级的信息公开。信用等级的确定,需要掌握契约方之前交易活动。

信用风险表示借款人或债权人所承担的债务人也许不担负自身金融责任的风险。其中其也表示任何方在出现财产转让交易的时候,某方不上交财产的风险。

其中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依旧是最大以及最关键的风险种类,所以,其也就变成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

商业银行信贷种类众多、企业管理结构繁杂,也包含明显的外部性,因此需要利用政府管理,来对不同制度开展对比,如此才可以全面预防信用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来源已久,逐渐转变成目前大众普遍关注的部分。信用风险的主观评估依靠专家以及之前的财务比率得分,开始将当代资本市场理论当做前提,且领先的计算机科技以及统计探究可以促进当代信用风险度量的进步。伴随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进步,在我国理论界以及实业界都非常希望强化信用风险度量方式,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以便应对持续激烈的行业竞争。

2.1行业市场结构垄断性强,市场份额集中

在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始终维持领导者的位置。一直到年底,此行业规模庞大的银行资产负债比例高。即便目前市场份额降低,在我国金融行业中依旧具备关键的影响。资产以及负债的高浓度展现出我国银行业的明显垄断特点。在上述市场构造下,规模庞大的公司兴衰会受到信贷顾客、信用评级等有关产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假如银行风险控制水平下降,亏损概率增加,投资风险就无法被分散,相关政策可加快公司的整合,提升公司信用风险,进而影响金融行业的平稳。

2.2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呈上升趋势

国内银行信贷资产评估品质出现提升,国内经济涨幅平稳提升。此类银行经历数次剥离不良资产。伴随经济涨幅降低,房地产炒作激烈,增加了地区债务、影子银行问题,乃至出现明显的“钱荒”问题;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降低。

表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不良贷款12300 5800 5000 4200 4200 5000 6000 8200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网站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概念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二)形成原因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三)信用风险的特征特点 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 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传染性,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 3、可控性,其风险可以通过控制降到最低; 4、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 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 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四)类型分类

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

浅析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 2007.02.06 09:10 作者: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徐斌来自:《银行卡受理市场》从2003年起,信用卡已成为国内几乎所有发卡行重点发展的信用卡产品。为了抢占先机、拓展市场份额,各家发卡银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上演了一幕幕抢占市场的“信用卡大战”。在信用卡的产品推广中,各家发卡银行必然会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制定出不同的产品战略,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开办信用卡业务的开始,即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做到“未雨绸”,则是各发卡银行所要共同采取的策略。 一、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分清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是防范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前提,只有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进行准确的界定,才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而实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一般来讲,信用卡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信贷风险,二是欺诈风险。 (一)信贷风险 信用卡的信用消费与一般消费信贷业务,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所谓共性,即信用卡和一般消费信贷都是客户使用发卡银行或放贷银行核批的信用额度,对自身消费行为的一种支付。只要是在批准的信用额度内用款,客户就会得到银行的支付保障。但是,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一种方式,更多的品种特性则表现在与一般消费信贷的区别方面。 信用卡比一般消费信贷更为灵活、简便,更能满足客户经常性的消费需要,给客户以随机性支付的保障。作为发卡银行,在向持卡人提供这些优惠、便利信贷方式的同时,其背后总是要隐含着相应的信贷风险。 1.无抵押贷款的隐含风险。 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相比,信用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没有向发卡银行提供任何资产抵押,因此,持卡人财务出现问题时,发卡银行不可能通过变卖抵押品偿债。因此在申请表上发卡银行要求客户填写他现有使用的银行及信贷产品,目的就是要评估申请人是否财政健全及是否已拥有过多的无抵押信贷款项。在进行信贷评估时审批员需小心及留意申请人的综合理财情况。 2.循环贷款的隐含风险。 由于信用卡是弹性还款方式,持卡人可选择部分或全部还款,只要是持卡人按最低还款额如期还款,且贷款的数额又未超过发卡银行核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就可以继续用卡消费。又因发卡银行对持卡人最低还款之外的大部分欠款没有一个固定的回收时间,持卡人的财务状况又随着时间及其经济活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从贷款的角度看,时间愈长信贷风险愈高。通常如恶意透支及不还款,在发卡初期的6至12个月已可以观察。所以当一个信用卡客户与发卡银行拥有越长的交易流水,银行就有更多他的过往纪录,如消费类型、额度使用率、还款习惯等,可以参考。一些有长久时间,准时还款,使用循环功能的客户,我们应把他们视为良好客户。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利息收入往往占据了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论文关键词】风险对策金融环境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风险中存在的风险,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特点,将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提出了看法。 0引言 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由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因此,正确认识商业银行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金融环境和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可将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1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1.1信用风险 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即银行的客户未能按提前签订的条件履行义务的可能性。由于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为主的企业,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信用风险就是最为关注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需要管理的风险也逐步增多,其信用风险依然是最大风险,据了解在剥离大量不良资产的前提下,2005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313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61%,其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高达10274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10.49%…。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水平和管理能力远低于资产的扩张(2005年商业银行资产较2004年增长18.6%)[21,使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扩大隐患。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现状严重,具体表现为贷款结构失衡,不良资产数量巨大,贷款比重过高且投向集中,出现风险集中趋势;资产结构过于单一,以企业贷款为主,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居民存款占比上升;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存短贷长现象严重等。其次,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依然存在许多误区,这表现在:(1)大量的“桌上放款人”仅仅以贷款审查流程是否合规,资料手续是否完备为审批标准.而忽略对借款人的实地调查;(2)过分迷信大客户,大项目,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项目,忽略风险的动态变化,从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引发恶性循环。(3)片面理解发展化解风险的手段,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缓解和延缓风险。忽略贷款市场的有效需求而进行过度贷款投放和对客户的竞争,使贷款审查降低了信用标准,也使贷款风险管理人员对贷后实际管理能力下降,增大了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近几年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调整力度很大,中长期贷款占比不断增加,在改善了信贷资产结构的同时,也掩盖和延缓了风险暴露。在银行的信贷投入中多是大企业、大项目,这些企业大多是垄断性行业。目前盈利性及流动性都非常好。但有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这种盈利性是建立在高度垄断基础之上,一旦垄断被打破,盈利性将受到影响;2)这些企业本身尚未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国有企业的固疾仍然存在,在人世后受到的冲击较大; 3)由于这些企业目前效益很好,是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贷款条件优惠,基本上无担保,利率全下浮,贷款金额大,而且因为当期效益很好,使商业银行对其风险情况关注较差,存在麻痹心理。将进一步增加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不利于风险的分散。 商业银行的收益结构和业务扩张模式解决了信用风险在整个银行风险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是存贷利差f据2006年中期报告反映,某国有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高达92%),业务扩张模式主要是存贷款的急速膨胀。在加入WTO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 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注册资金1500万元。截至2004年6月末。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2012年4月28日,A银行就该笔不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交易保证金、交易价款支付方式、转让交易价款处置等事宜向A总行报送请示。2012年5月11日,A总行批准同意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并规定了该笔债权挂牌交易价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尝试新方式;公开透明债权转让程序。根据A总行批复要求。2012年6月7日,A 银行将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处置。在挂牌过程中,A银行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确定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时间,对不良贷款债权信息、买受人受让条件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等情况进行公开披露。按照A总行批复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该笔不良贷款本金、利息及产生的全部费用合计数为依据,第一次挂牌转让价格确定为3200万元,在无人竞买的情况下,先后依次20%、10%两次降价,挂牌价调整为2350万元,最终只有一家意向受让方进行受让登记。并交纳了挂牌价格30%的保证金。2012年7月26日,A银行与受让方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2012年10月31日,A银行向受让人交割与该案债权有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项权证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并将债权转让事宜通知B公司。至此,A银行完成全部债权转让程序,B公司不良贷款本息合计3200万元,该行垫付的诉讼费、拍卖费、评估费、债权转让交易佣金、交易手续费、交易鉴证手续费共计46.48万元、律师费47万元。本息及可计量费用成本共计3293.48万元,债权最终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在归还全部贷款本金1900万元后,实际应收未收利息损失943.48万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时报备债权转让事项。按照《天津银监局转发<关于商业银行向社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 1、按照欺诈产生的行为主体分为持卡人本人欺诈、不法分子欺诈和商户欺诈。持卡人本人欺诈是指客户本人以不诚实的方式申请并获得信用卡,或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恶意透支拒不归还。不法分子欺诈是指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虚假信息申办信用卡,或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盗用、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或持卡人信用卡上的资金。商户欺诈是指不法商户以虚假信息或虚构消费交易骗取银行资金,或与不法分子勾结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盗刷信用卡等行为。 2、按照风险产生的不同阶段分为申请阶段欺诈和用卡阶段欺诈。申请阶段欺诈是指不法分子在申请信用卡环节,通过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盗用、冒用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的行为。用卡阶段欺诈是指在信用卡核发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信用卡卡片或信用卡信息,非法使用或进行其他欺诈的行为。 3、按照风险产生的源头分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内部欺诈是指来自发卡银行内部的欺诈案件,通常是银行内部员工(包括营销人员和各类业务人员等)非法违规操作或与不法分子串通,骗领信用卡或非法使用信用卡。外部欺诈主要指来自银行外部的各类通过信用卡或以信用卡为介质所进行的诈骗行为。信用卡欺诈的常见手法有提供虚假信息或窃取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持卡人卡片信息克隆或伪造信用卡、冒用他人卡片(包括被盗卡和邮寄未达卡)、电话欺诈、短信欺诈、网络欺诈以及通过ATM或其他自助设备实施欺诈等。 二、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成因 1、持卡人缺乏安全用卡意识。目前,虽然很多人持有银行卡或信用卡,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并保证其安全。为图方便不设置或随意取消信用卡消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29019662.html,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冯倩楠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管理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不仅关系到 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信用风险的概念进行清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最后就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性影响因素 一、引言 商业银行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包括两方面含义: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和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行业银行由于管、经营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的违约行为,如不能按时支付给储户利息和本金等。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由于借款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出现违约行为或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中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信用风险。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既有客户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客户方面,根据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数据,由于国有企业比私营企业拥有更多资源,大部分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贷款借贷给国有企业,但是作为商业银行信贷大客户的国有企业,由于权责利不明晰,很大一部分企业缺乏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吴敬琏就曾指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仍不明晰,生产经营者的待遇与企业经营状况无多大关系,这使得生产经营者才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待遇与业绩脱钩也导致经营者很少关心企业信用,商业银行自身方面,目前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主要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相应机构,而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虽然一些银行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但是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无成功经验。从目前商业银行出现的商业信贷风险数据来看,银行内部员工与信贷客户相互勾结,以隐瞒的方式骗取商业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究其原因,银行监管缺失,使得银行员工能游离于总行和分行制度控制之外,既能骗取贷款还能避免受到惩罚,给银行商业信贷带来风险,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

信用卡风险管理

图2和图1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图2统计的是使用信用卡超前消费,但逾期半年后仍未还款的信贷总额。根据图中数据来看,2008年至2011年逾期信贷规模有所起伏,尽管在2010年第二季度出现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上还是保持增长。信用卡在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的保有量,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短期资金需求,如果没有超过还款期发卡机构不得对消费情况和资金流向进行监管,导致信用卡面临较大的逾期风险,随着逾期资金规模的扩大,发卡银行的流动资金不断减少,给发卡银行带来较大的运营压力。 6.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定义 信用卡风险管理是发卡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这一业务工作量大且较为复杂,发卡机构在加快信贷资金流出的同时,也要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确保信贷资金能够安全收回。信用卡是银行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通过提供定期资金使用服务,并要求消费者为此支付一定的资金使用成本。信用卡具有明显的信贷特征,必然面临着资金损失的潜在风险,所以要对信用卡风险进行明确,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关于信用卡风险的定义前文已经有所提及,是指银行在提供信用卡服务的同时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能够对银行正常运营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但风险与收益往往是同等存在,我们要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科学定量风险,最大程度上减少信用卡风险的不利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7.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1.7.1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膨胀,对信用卡这一支付工具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信用卡消费成为极为普遍的消费习惯,而且近年来发卡机构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导致信用卡数量急剧增长,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虽然信用卡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发卡机构也从中获取了大量收益,但信用卡风险问题频出,对银行平稳运营造成一定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信用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仍然不够健全,很多行为并没有被明确制止,导致这一行业出现众多乱象。商业银行在利益驱使下,盲目扩大信用卡发行规模,实行大量的优惠政策,为消费者提供过高的透支额度,导致出现大量的超前消费行为。而且信用卡管理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银行信息系统不健全,难以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防范。各大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障碍,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而且部分消费者缺乏诚信意识,对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长期无法偿还,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同时必须强化风险管理,尽量减少不良信贷数量,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正常运转。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的分析 2.1 我国银行信用卡风险问题凸显 根据相关统计结果,在2015年第三季度时,国内信用卡消费资金在银行卡消费总量中占比为3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53%,而2006年占比仅为3.1%,可见其发展速度极为迅猛。信用卡在拉动消费增长上具有重要作用,在2015年第三季度时,信用卡消费资金在GDP中占比为24%,而2006年仅有1.1%,表明信用卡能够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量增长。与此同时,信用卡风险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 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4、章、证、押(压)的管理风险 章、证、押管理的风险主要是会计部门章、证、押(压)保管不善,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为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的结算业务等引发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章、证、押(压)未进行有效的三分管,办理结算业务一手清;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会计业务用公章与重要空白凭证、汇票专用章、压数机、密押器、汇票凭证保管、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用交接及相关检查登记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危害主要表现为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文章标题: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 案例一:某农村信用社信贷员__(化名)去催收__贷款,__不但不偿还贷款,而且还殴打信贷员__。 案例二:某农村信用社催收某机关干部的担保贷款,该干部纠集人殴打催收贷款的信贷员,还利用其权利停水,停电,中断网络使该信用社无法营业,该信用社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也对此案不了了之。 案例三:某不良青年纠集一群恶势力,阻扰某信用社正常营业,声称如果不贷款给他,就叫该信用社搞不下去,以后这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要“小心点”。迫于无赖和压力,该信用社最终也只好发放了这笔注定难以收回的贷款。 案例四:某人利用和某社信贷员的私人关系,从该社取得贷款,开始迫于情面还按时偿还部分利息,待该信贷员调走之后,再也没有偿还过本息。 案例五:为发展乡镇企业,当地政府要某信用社贷款给该企业用于生产,多年后该企业破产,其剩余资产用于社保和职工下岗补贴,根本没有剩余的资产用于偿还信用社贷款。 相信很多信用社都有很多类似以上的案例或其他的案例,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变的现状,也暴露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明显特征:聚发性,扩散性,政治性。同时,农村信用社一直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导致信贷市场投放的净负效应,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装备落后,不能科学界定经营风险的度。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表现既有传统的没有利润,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等,也表现为巨大的坏帐和无法支付的到期债务,前者表现为巨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坏账,后者则表现为因坏帐而破坏了资产流动性严重不足,前者主要是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听命于政府,独立性差,是政府的钱袋子,是财政的出纳员。同时,农村信用社坏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扩张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往往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制衡而过于膨胀,即使在有一定制度制衡的环境下也会采取“体外循环”“高息揽存”变相贷款等办法,违规操作。致使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比例攀升。使农村信用社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性经营风险和大量的现实性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从经济体制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机构中来,主要是转轨时期的体制性风险积聚,集体企业产权权能残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集体企业与乡镇企业产权的同质性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与借贷企业的关系被扭曲,企业贷款风险转移给信用社承担,逐渐形成了潜在的、长期的经营风险。体制性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协调的操作行为。近年来信用社之间引入也竞争机制,但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在经营中重发展轻管理,风险意识薄弱。农村信用社之间为了争抢客户,占领市场,降低贷款标准,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建立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而是建立在企业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等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着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风险,所以研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现有经营模式和业务范围,对现有风险模式进行分析,并就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深度挖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方法,为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控制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1.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 所谓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首先要明确商业银行,区别于中央银行等,是营利为目的的,经营多种金融产品和资金类别的组织机构。因为经营产品和服务范围较广,在其服务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因为经营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了银行损失,这一过程叫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1.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征 1.2.1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风险的特性之一就是不确定,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而言,风险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隐蔽性,很难及时发现并根除。笔者通过对商业银行运营过程的研究发现,很大程度上,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数是可避免的、人为原因造成的,但是,尽管可避免,但是很多时候银行对于市场情况等的忽视会导致难以发现隐藏在现有经营模式下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一方面,银行为了增加获利,会根据当前市场情况、消费者心理等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形式不断变化,银行自身很难准确判断市场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银行在激烈的竞

争中,要不断创新发展,但是一着不慎就有可能面临破产风险,这是难以承受的,且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力度不够,银行破产后何去何从也没有确切的说明,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但是对于商业银行却是潜在的威胁,很难及时意识到。 1.2.2经营风险具有集中性 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尽管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众多,即营利模式有多种选择。但是,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大背景下,其融资模式单一固定,而银行想要进一步营利就只有通过大量融资的途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的模式,导致了其风险集中,一旦发生泡沫经济等经济危机,银行必然无法进行调整。 1.2.3经营风险具有“三全”特性——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 无论是对于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企业而言,风险的存在很难摆脱其经营过程,只要企业在运营其风险也就会一直伴随,这是风险的全过程性;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随时变动的汇率、黄金价格等,在时间上难以把控,这是风险的全时段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可能是来自金融市场的,也有可能是借贷人本身信用问题,亦或者是银行业务运作存在漏洞,这些都是风险,来自方方面面,体现了风险的全方位性。 1.2.4经营风险具有危害大,难控制的特点 对于金融类的风险而言,多数是很难控制的,只能是在一些国家政策策略上做文章,进行大方向上的调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由部分是有金融市场情况决定的,一旦遇到风险就有可能导致银行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情况的发生。同时,风险一旦发生还会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使得它们对其他金融也产生恐慌心理,带来连锁反应,加大风险涉及的领域 1.2.5经营风险具有产生社会影响的特点 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控体系不够完善,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的特殊性,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安全.增值等,同时近年来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金融等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增加,且我国现有的四大商业银行业务覆盖面广,银行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必将带来一系列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社会恐慌,国家稳定。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学士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南开17春学期《信用风险管理》在线作业

南开17春学期《信用风险管理》在线作业答案17秋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国际信用主要形式包括() A. 国际商业信用 B. 国际银行间与金融机构间信用 C. 国际政府信用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2. 需要进行不定期调查的情况不包括() A. 与客户第一次往来交易时 B. 客户需要扩大交易额度或者改变交易方式时 C. 订单出现异常时 D. 客户状态正常时 正确答案: 3.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A. 负债资产率 B. 资产负债率 C. 产权比率 D. 反产权比率 正确答案: 4.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A. 利息倍数 B. 本利倍数 C. 已获利息倍数 D. 资产负债率 正确答案: 5.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A. 反转流动比率 B. 流动比率 C. 固定资产周转率 D. 流动资产周转率 正确答案: 6. ()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 A. 总经理 B. 销售经理 C. 信用经理 D. 财务经理

7. 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期末未清账期的关系是() A. 变动方向相反 B. 变动方向相同 C. 无明显关系 D. 同比关系 正确答案: 8. ()=利润率÷平均净资产×100% A. 销售净利率 B. 资产净利率 C. 净资产收益率 D. 总资产周转率 正确答案: 9. 7C法的分析要素不包括()。 A. 品格 B. 资本 C. 担保 D. 产权 正确答案: 10. 信用总额度是企业发放给客户群的()信用额度。 A. 年度 B. 季度 C. 月度 D. 总体 正确答案: 11. 政治风险的类型不包括()。 A. 国家计量单位变更造成的风险 B. 国家制度变革造成的风险 C. 国家政局动荡造成的风险 D. 国家政策调整造成的风险 正确答案: 12. 传统信用分析的缺陷不包括()。 A. 过度依赖专家 B. 高昂的成本 C. 评估耗时较长 D. 难以有效管理 正确答案: 13. ZETA记分模型选择的变量不包括()。 A. 资产回报率 B. 收益的波动率 C. 债务偿还 D. 累计盈利 正确答案: 14. 信用销售文件的书面形式不包括()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目录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1) 1、信贷: (1) 2、风险: (1) 3、小微企业: (2) 二、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借贷产生风险的原因 (2) (一)、商业银行自身原因 (2) 1、相关内部机制不完善 (2) 2、危险意识不强 (2) 3、危机应对措施不全面 (2) (二)、小微企业原因 (2) 1、诚信缺失 (2) 2、经营方式不当 (2) 3、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够 (3) (三)政府部门方面 (3) 1、立法不完善 (3) 2、监管不到位 (3) 三、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借贷产生风险的防范措施 (3) 1、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监管。 (3) 2、商业银行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系统 (4) 3、加强法律宣传,各方共同抵御风险 (4) 4、促进行业创新,与现代企业现状相结合 (4) 5、强化各方风险意识,力争减少损失 (4) 6、加强监管,调控处罚力度 (5) 四、结语 (5) 参考资料 (6) 致谢辞 (7)

摘要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依靠信贷来获取部分利润,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不断增加对外贷款的数量和加大对外贷款的力度。他们借贷的对象主要包括:个人、事业单位、团体、小微企业、中大型企业等等,那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个人借贷主要是采用信用卡的方式,当事人办理信用卡之前,银行会对当事人个人的收入情况以及信用情况进行一个评估,一般情况下,对个人的借贷风险较低。那么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或者中大型企业,他们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相关的资金运转,所以在面对危险时能够及时的防范和处理,所以给其借贷所产生的风险不大。那么对于一些微小企业,由于其本身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利润率不高,回报时间长等一系列的弊端,所以银行借款给它们之后,它们很难及时偿还,从而造成银行的一些损失。所以,本次研究,重点对商业银行给予中小企业贷款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结合原因找出其相关对策,以此来降低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借贷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1、信贷: 狭义的信贷通常指银行的贷款业务,即银行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向借款单位或个人对资金使用价值的单方面过渡。本文所研究的信贷是指狭义信贷1。在本文中的定义是:银行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向小微企业资进行资金过渡的一个过程。 2、风险: 是指无法有效预料,并且可能产生极其严重后果或者产生较大损失的一种不确定行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2。

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

主要内容 ?银行风险概述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 ?全面风险管理 一般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定义银行风险概念主要特征主要种类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定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风险是指未来的消极结果或损失的可能性。 ?两层含义:一是未来可能产生的;二是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三个要素:一般由风险因素、时间和结果三个要素构成。 银行风险概述 ?银行风险概念: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其损失或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特征 ?客观性: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客观上面临信息不对称性 ?隐蔽性:即期风险可能被借新还旧、收回再贷、以贷收息等方式掩盖,被行政干预或政府特权掩盖 ?扩散形:自身风险可能影响到储户和投资者,同时银行很大程度上创造信用、放大信用,数量倍数扩散。“ 房利美” 和“ 房地美” ?加速性:银行风险爆发,影响广,“ 马太效应” ?可控性:通过一定的事前识别、分析、可以预测和防范,尽量降低风险。同时,金融监管加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种类: 依据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和《巴塞尔辛资本协议》,分8大类。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指借款人无法按协议偿还本息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存在银行资金的发放、投资或其他的风险敞口,反映在表内或表外。 目前我行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仍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是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种类: ?市场风险:因市场价格(主要指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是银行的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交易类业务中。 银行风险概述 ?银行风险种类: ?操作风险:由于银行内部存在不完善或有问题的程序、员工、信息技术及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目前主要体现在: ?执行外管政策的合规风险。“热钱”的流入问题及外管政策的执行。 ?资产管理业务的操作风险 ?营业及办公场所的强盗风险。网点的安防系统建设及管理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 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于防范和化解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意义深远,本文试图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相关问题,便于支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模式 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竞争主体之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迅速,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坚实补充,有力促进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于 防范和化解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意义深远。 一、信用风险累积及成因 1、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的现状 研究表明,以银行实际的风险资本配置为参考,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占银行总体风险暴露的60%,而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则仅各占20%。截至2007年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资产在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11家。中小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2.45%。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严重威胁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以致整个银行业金融系统的繁荣稳定,因此信用风险防范对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而言,任重道远。 2、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的成因解析 在区域性金融市场上,中小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往往重业务拓展、轻风险 防范,信用风险问题较为突出。 (1)市场份额的恶性竞争,引致信贷资产质量下滑。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时,为抢占市场份额,在新增信贷资产中出现风险资产的可能性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体制的不断完善化、系统化,成熟银行机构倾向于精简潜在客户群,逐渐淘汰部分信用等级较弱的客户,这一部门客户转而寻求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利用中小银行急于拓展业务的偏好,于较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资信调查,信息不对称、了解时滞增加了信用风险。 (2)信贷资产集中度较高导致信用风险积聚。中小银行内部组织框架缺乏对贷款客户的统一协调授信和集中管理,将会造成对部分客户集中发放贷款,进而形成集中风险,特别是集中交叉贷款产生较大风险。主要表现为:①对统一客户的授信业务交叉,银行对同一借款人可能同时办有多种授信业务,分散到不同的基层部门,使得对同一客户的授信额度与其承受能力无法直观监测比较,信用膨胀风险积聚。②对同一客户的贷款机构交叉,银行的分支机构在争夺客户时争先向同一客户发放贷款,产生一个企业在同一银行多家分支机构都有贷款,事实上的交叉贷款无法真实有效地控制企业授信额 度,加重了信用风险累积的可能性。 (3)信贷资产向某些行业过度集中,盲目跟风投资,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一旦产业周期变动,经济形势发生方向性调整,泡沫破灭,产业投资将受 到重创,银行贷款坏账率有急剧上升风险。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文章标题: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示 案例一:某农村信用社信贷员__(化名)去催收__贷款,__不但不偿还贷款,并且还殴打信贷员__。 案例二:某农村信用社催收某机关干部的担保贷款,该干部纠集人殴打催收贷款的信贷员,还利用其权利停水,停电,中断网络使该信用社无法营业, 该信用社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也对此案不了了之。 案例三:某不良青年纠集一群恶势力,阻扰某信用社正常营业,声称假如不贷款给他,就叫该信用社搞不下去,以后这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要“小心点”。迫于无赖和压力,该信用社最终也只好发放了这笔注定难以收回的贷款。 案例四:某人利用和某社信贷员的私人关系,从该社取得贷款,开始迫于情面还按时偿还部分利息,待该信贷员调走之后,再也没有偿还过本息。 案例五:为进展乡镇公司,当地政府要某信用社贷款给该公司用于生产,多年后该公司破产,其剩余资产用于社保和职工下岗补助,根本没有剩余的资产用于偿还信用社贷款。 相信很多信用社都有很多类似以上的案例或其他的案例,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变的现状,也表露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明显特征:聚发性,扩散性,政治性。同时,农村信用社一直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导致信贷市场投放的净负效应,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装备落后,不能科学界定经营风险的度。日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表示既有传统的没有利润,治理不善,亏损严峻等,也表示为巨大的坏帐和无法支付的到期债务,前者表示为巨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坏账,后者则表示为因坏帐而破坏了资产流动性严峻不足,前者主要是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听命于政府,独立性差,是政府的钱袋子,是财政的出纳员。同时,农村信用社坏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扩张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往往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制衡而过于膨胀,即使在有必定制度制衡的环境下也会采取“体外循环”“高息揽存”变相贷款等办法,违规操作。致使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比例攀升。使农村信用社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性经营风险和大量的现实性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从经济体制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公司融资方式单一,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机构中来,主要是转轨时期的体制性风险积聚,集体公司产权权能残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负责不对等,集体公司与乡镇公司产权的同质性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与借贷公司的关系被扭曲,公司贷款风险转移给信用社负责,逐渐形成了潜在的、长期的经营风险。体制性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协调的操作行为。近年来信用社之间引入也竞争机制,但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成立起来,导致在经营中重进展轻治理,风险意识薄弱。农村信用社之间为了争抢客户,占据市场,降低贷款标准,风险操纵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成立在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而是成立在公司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上,一旦公司盲目扩张时,个别农村信用社不能对公司经营的持续性和行业前景作出正确判定,出现风险则全部由农村信用社负责。 (二)从经营机制上分析。趋利性因素使农村信用社一度放弃稳健经营原则,在农村信用社多年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争市场份额、粗放经营的业务指导思想上的原因;也有机制不活、僵化的原因;也有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松驰、制度不健全、信贷人员本质不高、社会信用法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